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族文学翻译:策略选择、影响因素与译者网络——以葛译《格萨尔王》英译本为例
1
作者 刘怡春 杨林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46-152,共7页
藏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格萨尔》英雄史诗是中国古代藏族民间文学的代表,凝结了藏族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以葛浩文英译阿来“重述神话”小说《格萨尔王》为例,结合... 藏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格萨尔》英雄史诗是中国古代藏族民间文学的代表,凝结了藏族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以葛浩文英译阿来“重述神话”小说《格萨尔王》为例,结合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探讨了译者在译介藏族文学过程中担当的角色:显形、隐身与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文学翻译 译者的角色 葛浩文 《格萨尔王》
下载PDF
文学翻译修辞意识断与续及其阐释
2
作者 陈卫斌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8,共10页
作为人类意识的活跃成分,修辞意识被认为是对修辞现象和本质存在及修辞形势的认识和觉知。语言文化等诸多因素导致译者对原文内容和文体,包括对修辞现象和本质存在理解和觉知不到位,引发翻译中修辞意识中断进而导致阐释问题。译者、原... 作为人类意识的活跃成分,修辞意识被认为是对修辞现象和本质存在及修辞形势的认识和觉知。语言文化等诸多因素导致译者对原文内容和文体,包括对修辞现象和本质存在理解和觉知不到位,引发翻译中修辞意识中断进而导致阐释问题。译者、原作者、读者作为不同主体的认知差异是导致文学翻译修辞意识中断及阐释失效的主要原因。充分认识到接受心理是以继时态发挥即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真正有效的修辞话语并不会因为历时变迁而不再有接受者,而是可以被有效阐释。文学翻译实践表明,译者通过努力让修辞意识在译文中得以接续不失为关注作品文学性的有效之举,其旨在引发读者共鸣,促进翻译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修辞意识 意识中断 阐释失效 意识接续 有效阐释
下载PDF
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翻译与研究的理论反思
3
作者 季进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本文从“不可翻译”的“世界文学”全球史视野下的“欧洲地方化”和巴尔干与克里奥尔三个方面,对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展开理论反思。当代文学七十年的翻译经验是世界文学流动的某种面向,既是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传播切实的翻译历... 本文从“不可翻译”的“世界文学”全球史视野下的“欧洲地方化”和巴尔干与克里奥尔三个方面,对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展开理论反思。当代文学七十年的翻译经验是世界文学流动的某种面向,既是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传播切实的翻译历史,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翻译史”。而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则体现了学术共同体的理念,其中包含了西方理论与中国文本的关系等分歧性的话语。我们应该将中国文学或欧洲话语都视为相互关联的、既是地方化也是全球化的知识。海外与本土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形成全球视野中并发与互文的研究形态。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复杂性,还可以借助于巴尔干化和克里奥尔化两种不同的权力构型加以阐释,从而努力发展出一种混杂化的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论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海外传播 全球史视野 欧洲地方化 巴尔干化 克里奥尔化
下载PDF
从晚清到五四:外国文学翻译走向现代之路
4
作者 张智中 赵曼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盛况空前,任淑坤《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言说与实践》一书研究视角切中该时期多维的翻译言说与实践关系,披沙拣金,突破五四时期翻译史研究以言说为依据、默认翻译实践与言说一致的模式,使言说与实践的多维关系... 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盛况空前,任淑坤《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言说与实践》一书研究视角切中该时期多维的翻译言说与实践关系,披沙拣金,突破五四时期翻译史研究以言说为依据、默认翻译实践与言说一致的模式,使言说与实践的多维关系从隐身走向现形。一则见解高卓,从宏观视角对五四时期的译本作系统和整体考察;再则其探骊得珠,以《新青年》为典例,从微观角度探究五四时期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传入盛况。引而申之,触类而长,其研究对当今中国文学走出去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外国文学翻译 言说与实践 多维关系 《新青年》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整体性原则与创造性的语言转换——以戈宝权译《海燕之歌》为例
5
作者 潘月琴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1期31-38,90,共9页
文学翻译具有整体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只有理解和把握原作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整体面貌,才能合理有效地指导译者的每一个具体的、局部的语言转换行为;只有充分发挥译者的艺术创造性,才能使一部文学作品跨越语言的差异和障碍,在另一种语... 文学翻译具有整体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只有理解和把握原作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整体面貌,才能合理有效地指导译者的每一个具体的、局部的语言转换行为;只有充分发挥译者的艺术创造性,才能使一部文学作品跨越语言的差异和障碍,在另一种语言中重新获得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而整体性的原则既为译者的创造性提供了空间,也为其规定了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整体性原则 创造性的语言转换
下载PDF
英语文学翻译中语言处理原则及其价值
6
作者 盛辉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8期44-47,共4页
英语文学在英语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蕴含着不同国家的文化、经济等内容,对我国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基本情况有着积极的影响。基于此,相关翻译人员加强英语文学翻译水平对于发挥英语文学的价值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英语文... 英语文学在英语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蕴含着不同国家的文化、经济等内容,对我国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基本情况有着积极的影响。基于此,相关翻译人员加强英语文学翻译水平对于发挥英语文学的价值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英语文学翻译内涵的基础上,对英语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文学翻译 语言处理 原则 价值
下载PDF
基于变译理论维度浅析俄汉文学翻译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晨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文学翻译非常注重译文与原文之间在表达方式、词语运用、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契合性,因此也更加讲究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翻译理论影响下文学翻译标准发展变化的梳理研究,以变译理论为基础,俄汉... 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文学翻译非常注重译文与原文之间在表达方式、词语运用、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契合性,因此也更加讲究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翻译理论影响下文学翻译标准发展变化的梳理研究,以变译理论为基础,俄汉文学翻译为对象,提出开展文学翻译需充分考虑受众需求、认知差别、语言表达差异,同时结合灵活丰富的翻译策略以“变”求“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活动 变译理论 文学翻译 受众
下载PDF
文学翻译的主体性及其跨域三维
8
作者 陈亚洁 王卓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翻译目的、语境因素和译者个体作为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三维,关乎翻译策略、方法的选择和译文的质量,也直接影响译文的呈现方式和美学效果。本文基于许渊冲、理雅各译《诗经》,赵彦春、翟理斯译《三字经》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豪杰译”等... 翻译目的、语境因素和译者个体作为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三维,关乎翻译策略、方法的选择和译文的质量,也直接影响译文的呈现方式和美学效果。本文基于许渊冲、理雅各译《诗经》,赵彦春、翟理斯译《三字经》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豪杰译”等典型的翻译实践对跨域三维进行立体考察,探讨译者目的、所处时代语境、文学素养和翻译自觉程度对于实现文本目的所产生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译者的翻译选择和译文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目的 语境因素 译者个体
下载PDF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以《天堂蒜薹之歌》葛浩文版译本为例
9
作者 刘愫 祁文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9期37-40,共4页
莫言的小说以独特的构思、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以及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而著称。译者葛浩文基于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完美再现了莫言小说的原汁原味。本文以葛浩文版《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为例,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三方... 莫言的小说以独特的构思、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以及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而著称。译者葛浩文基于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完美再现了莫言小说的原汁原味。本文以葛浩文版《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为例,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三方面探讨文学翻译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创造性 莫言 葛浩文 《天堂蒜薹之歌》
下载PDF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ChatGPT时代的文学翻译——以《诗经·关雎》为例
10
作者 侯捷 宋燕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3期16-19,共4页
文学作品承载古今思想演变,文学翻译是中外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ChatGPT技术的问世和流行为人们进行高效翻译提供了新型的翻译工具和翻译方式。然而,ChatGPT在翻译领域的运用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文学翻译领域尤其突出。本文... 文学作品承载古今思想演变,文学翻译是中外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ChatGPT技术的问世和流行为人们进行高效翻译提供了新型的翻译工具和翻译方式。然而,ChatGPT在翻译领域的运用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文学翻译领域尤其突出。本文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以《诗经·关雎》为例,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从ChatGPT翻译的优势、局限性和翻译策略等维度探讨该技术对当代文学翻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美学 ChatGPT
下载PDF
文学翻译批评“六条标准”下汪国真诗歌《热爱生命》英译对比研究--以蒋隆国译本和佚名译本为例
11
作者 岳蔡贝 姚敏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热爱生命》是中国现代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了激励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应用对比研究法,在王宏印提出的文学翻译批评“六条标准”的指导下,对蒋隆国译本和佚名... 《热爱生命》是中国现代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了激励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应用对比研究法,在王宏印提出的文学翻译批评“六条标准”的指导下,对蒋隆国译本和佚名译本在语言要素、思想倾向、文化张力、文体对应、风格类型和审美趣味等六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两个译本所运用的翻译方法,挖掘其亮点以及有待润色的部分。蒋隆国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佚名主要采用了直译加意译的翻译方法,两个译本各有千秋,但都忠实再现原文,传递诗人思想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批评 对比研究 《热爱生命》 诗歌英译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红楼梦》英译研究
12
作者 罗静娜 缪羽龙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极为常见。在翻译过程中,当译者在译文中加入了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内容时,那么在此译作中,创造性叛逆的现象就一定存在。《红楼梦》在国外的流行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而其取得的斐然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应... 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极为常见。在翻译过程中,当译者在译文中加入了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内容时,那么在此译作中,创造性叛逆的现象就一定存在。《红楼梦》在国外的流行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而其取得的斐然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本。本文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考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的创造性叛逆,揭示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叛逆 《红楼梦》 文学翻译
下载PDF
高校俄罗斯文学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13
作者 梁媛 杨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6期0152-0155,共4页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关注高校外语翻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以“俄罗斯文学翻译”课程为例,从高校课堂思政建设与俄罗斯文学翻译课程二者...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关注高校外语翻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以“俄罗斯文学翻译”课程为例,从高校课堂思政建设与俄罗斯文学翻译课程二者重要性着手,创新教学模式,开放引进教育理念,发掘俄罗斯文学翻译课程思政元素的主要来源,与时俱进地更新课堂教学设计,进一步探究俄罗斯文学翻译与课程思政的教学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翻译 课程思政 翻译教学
下载PDF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小王子》周克希译本为例
14
作者 徐翔宇 张卫东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6期15-18,共4页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而创造的文学作品,具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特点,根据儿童读者年龄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本文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以周克希的汉译本《小王子》为例,运用“期待性规范”和“专业性规范”,描...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而创造的文学作品,具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特点,根据儿童读者年龄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本文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以周克希的汉译本《小王子》为例,运用“期待性规范”和“专业性规范”,描述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以期丰富儿童文学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翻译 《小王子》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
下载PDF
“文学翻译”定义探讨及其翻译过程探究
15
作者 宋晓丹 《海外英语》 2024年第7期31-33,52,共4页
文学翻译是翻译学习和翻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文学翻译的发展愈发繁荣与热闹。学界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对文学翻译这一话题的阐释,不曾中断。基于文学自身的特点,其注重译本的艺术性、准确性、可读性及读者的审美体验。因此,... 文学翻译是翻译学习和翻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文学翻译的发展愈发繁荣与热闹。学界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对文学翻译这一话题的阐释,不曾中断。基于文学自身的特点,其注重译本的艺术性、准确性、可读性及读者的审美体验。因此,文学翻译难度极大。文章浅析文学翻译的相关概念及要求,并尝试简要归纳和总结文学翻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翻译 文学翻译 翻译过程
下载PDF
许渊冲译诗哲学观:文字翻译到文学翻译的转变与跨越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宁花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4期117-119,共3页
中国典籍对外译介工程承载着接续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回顾中国翻译研究史,国内翻译理论尚不能较好地指导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助力中国古典诗词典籍翻译发展。研究主要从古典诗词为主的文学翻译出发,分析探讨许渊冲先生如何围绕“翻... 中国典籍对外译介工程承载着接续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回顾中国翻译研究史,国内翻译理论尚不能较好地指导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助力中国古典诗词典籍翻译发展。研究主要从古典诗词为主的文学翻译出发,分析探讨许渊冲先生如何围绕“翻译中的矛盾”建构翻译哲学观而划分的“译诗八论”,方法论大道至简,认识论悟在天成,目的论不忘译心,进而实现文字翻译到文学翻译的转变与跨越,肯定其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文学翻译 哲学观 译诗八论
下载PDF
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李晓静 《湛江文学》 2024年第1期0040-0042,共3页
在英美文学翻译中,不同语言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文学翻译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一种传达与重建文化意义的过程。英美文学翻译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在翻译中有可能被误读甚至遗失。因此,文章对文化差异... 在英美文学翻译中,不同语言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文学翻译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一种传达与重建文化意义的过程。英美文学翻译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在翻译中有可能被误读甚至遗失。因此,文章对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译者如何通过各种策略来克服文化障碍,以消除不同的语言壁垒,更好地表达原文语言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翻译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社会主义视域与“十七年”亚非拉文学翻译
18
作者 熊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6,共9页
“十七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该时期的文学翻译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译者往往从政治出发去选译亚非拉文学。首先从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需要出发,选择翻译朝鲜文学和拉美新兴独立国家的文学;其次从社会主义革命的角度出发,翻译大... “十七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该时期的文学翻译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译者往往从政治出发去选译亚非拉文学。首先从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需要出发,选择翻译朝鲜文学和拉美新兴独立国家的文学;其次从社会主义革命的角度出发,翻译大量日本共产党员文学、越南南北战争文学、蒙古社会主义革命文学及其他反帝、反殖民和反阶级压迫的文学;再次从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政治的现实出发,翻译亚非拉反外交封锁的文学及歌颂祖国的文学。“十七年”亚非拉文学的翻译满足了初期社会主义中国的诉求,但选材过于倚重政治却不利于引进精品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视域 “十七年” 亚非拉文学 文学翻译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间的亚非拉文学翻译研究
19
作者 熊辉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4期80-87,共8页
“十七年”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出于外交和政治目的,该时期对亚非拉文学翻译掀起了高潮,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此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国外研究停留在“冷战”时期,且多聚焦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领域,冷战时期... “十七年”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出于外交和政治目的,该时期对亚非拉文学翻译掀起了高潮,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此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国外研究停留在“冷战”时期,且多聚焦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领域,冷战时期的文化研究被严重遮蔽。国内相关研究虽然也处于沉寂状态,但相较于国外而言,在翻译文学史和中外文学交流史著作中多有关于亚非拉文学翻译的讨论,而且也有研究专门讨论了十七年间拉美文学、亚洲文学在中国的翻译情况,但研究该时期非洲文学在中国翻译的成果依然缺席。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十七年间亚非拉文学翻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界应深化相关研究,为当下中外文学交流互鉴和国际关系发展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亚非拉文学翻译 民族文学 冷战时期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拉康镜像理论到文学翻译镜像论
20
作者 冯倾城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中,镜中的表象不是客观的形象,而是经过了主体加工之后呈现出的想象性形象,其中充满了误读和创造。文学翻译活动中的译者在翻译时实际上对作者和原文进行了想象性二次创作,译者是原作者的镜像,译文呈现为原文... 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中,镜中的表象不是客观的形象,而是经过了主体加工之后呈现出的想象性形象,其中充满了误读和创造。文学翻译活动中的译者在翻译时实际上对作者和原文进行了想象性二次创作,译者是原作者的镜像,译文呈现为原文的镜像,相对于作者和原文,译者和译文作为主体在文学翻译这一想象性误认过程中形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镜像阶段 二次创作 想象性 原作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