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9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P了”句式新解:状态变化的视角
1
作者 倪涛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不同于以“词类”和“构式”为中心的思路,语义上“NP了”编码了一种内因状态变化,表示事物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发生了性状的改变,而名词转动词则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编码了一种活动,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立足于宏事件及其概念结构,“NP了... 不同于以“词类”和“构式”为中心的思路,语义上“NP了”编码了一种内因状态变化,表示事物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发生了性状的改变,而名词转动词则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编码了一种活动,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立足于宏事件及其概念结构,“NP了”呈现出“动态激活”“突显背景”“隐含转变”和“话题焦点”等形义特性。此外,基于“状态变化”的概念延伸,“NP了”中“NP”的“多样性”“推移性”“系列性”和“否定性”等问题均可获得统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了” 句式新解 状态变化
下载PDF
痰饮新解:饮邪为阴邪,非温不化;痰为本寒标热,清热不远温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璇 宋文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73-476,共4页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将“痰饮”合称,并提出“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多有发挥,但对痰饮的治疗莫衷一是。本文从痰饮的邪气特点及阴阳寒热标本属性入手,剖析痰、饮本质,提出痰与饮当分论,并进一步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历代...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将“痰饮”合称,并提出“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多有发挥,但对痰饮的治疗莫衷一是。本文从痰饮的邪气特点及阴阳寒热标本属性入手,剖析痰、饮本质,提出痰与饮当分论,并进一步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历代医家治疗痰饮经验及对张仲景学说的继承运用,提出“饮邪为阴邪,非温不化;痰为本寒标热,清热不远温”的治疗思路。笔者提出水液流溢成饮的饮邪形成特点,及饮邪本为阴邪的病理特性,结合各代医家经验提出饮邪临床治疗应注重温通。痰邪重浊,本寒标热,其治疗应以苦寒之品除其“标热”痰浊后,当回到痰性本为阴邪,其性属寒的特性,当以温药和之,正本清源,痰饮得去。笔者探求经旨、追本溯源,深入痰饮学说,结合临床实际及现代科学研究,以期为痰饮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新解 阴阳标本 临床治疗 非温不化 清不远温 《金匮要略》 张仲景 后世发挥
下载PDF
康有为《论语》新解与儒学的现代转向
3
作者 刘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0,共8页
康有为一生处在传统与现代、保皇与革命、君主与共和之间,于动荡时代深刻思考儒学与西学、据乱与太平、大同与小康以及保国、保种与保教等问题,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从而助推中国社会完成现代转型。康有为认为要复兴中华,必须拿来先进的... 康有为一生处在传统与现代、保皇与革命、君主与共和之间,于动荡时代深刻思考儒学与西学、据乱与太平、大同与小康以及保国、保种与保教等问题,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从而助推中国社会完成现代转型。康有为认为要复兴中华,必须拿来先进的西学为我所用,以补益传统儒学之不足。康有为一改《论语》注疏的传统,以经世致用为旨归、以儒学与西学的双重视野诠释《论语》,开启了儒学的现代性转向。在康有为看来,《论语》是内圣与外王的统一,是守约笃敬与经邦济世的统一,是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经新解 《论语注》 康有为 儒学转向
下载PDF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新解
4
作者 陶青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3-30,58,共9页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提出,并不是取消教育,它仅仅是手段,旨在实现民主社会。社会是理解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钥匙。“绝对目的论”在活动之外设定一个固定目的,它是自足的和自我完成的,服务于静止的社会,是在为专制独裁和等级社会...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提出,并不是取消教育,它仅仅是手段,旨在实现民主社会。社会是理解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钥匙。“绝对目的论”在活动之外设定一个固定目的,它是自足的和自我完成的,服务于静止的社会,是在为专制独裁和等级社会开道。进步的社会则格外珍视自主和创新,将后者视作前者进步的重要手段。民主社会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尤其需要人们具备除旧布新、革故鼎新的精神与冒险、合作、探究和实验的能力。因此,与专制社会的绝对目的不同,民主社会的教育目的应该是暂时的、实验的,在行动中获得检验并持续向前发展;是自由的、灵活的,促进个性的充分彰显和表达;是合作的、协商的,成为运用集体智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教育无目的论 新解
下载PDF
“势拔五岳掩赤城”新解
5
作者 何明凤 《文史杂志》 2024年第3期65-67,共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一句内“掩赤城”的含义,从句子内部的比较逻辑、句子之间的照应关系及文章整体的内容意境来看,其中的“赤城”理解为“仙境”;“掩”理解为“超越、超过”,这比统编教材原有的注解更为合理。
关键词 《梦游天姥吟留别》 赤城 新解 仙境
下载PDF
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类问题的拓展与新解
6
作者 黎明 曹文栋 童莉 《数学教学通讯》 2024年第27期94-96,共3页
数列知识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考点.这些内容都源于课标和教材,因此数学教学应回归课标、重视教材.研究者从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教材中的一道关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母题出发,给出两类拓展与应用,以及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类... 数列知识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考点.这些内容都源于课标和教材,因此数学教学应回归课标、重视教材.研究者从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教材中的一道关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母题出发,给出两类拓展与应用,以及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类问题的新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列 等差数列前N项和 拓展与新解
下载PDF
新知新解
7
作者 本刊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4年第6期38-39,共2页
动物界“采水”小能手,电影《沙丘2》中出现的“沙漠鼠”有一对大耳朵,不仅能探听风吹草动,耳朵内还能凝结水分,两只小爪子从耳朵一掏就能喝到嘴里。现实世界中真的有擅长“采水”的动物吗?
关键词 采水 耳朵 新解
下载PDF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钱穆《论语新解》对孔子进学梯径与修养境界的新阐释
8
作者 李珊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6期76-78,共3页
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门弟子中贤人众多,人才济济,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孔子提出的进学梯径和修养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钱穆在其《论语新解》中,与理学家的解释相反,他认为孔子的... 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门弟子中贤人众多,人才济济,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孔子提出的进学梯径和修养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钱穆在其《论语新解》中,与理学家的解释相反,他认为孔子的进学梯径是“游艺”→“依仁”→“据德”→“志道”。同时,他还将孔子进学的四个阶段与孔子自身所谈到的修养境界进行了对比性阐释,深化和拓展了孔子的教育理念。这种解释不仅契合孔子通过人事达于天道,最终实现“天人合一”境界的思想旨趣,还深刻体现了儒家“下学而上达”“内在而超越”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钱穆 《论语新解 进学梯径 修养境界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婴宁》与《庄子》“撄宁”之关系——结合“撄宁”本义重新解读“婴宁”形象的意涵
9
作者 朱诗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7期46-49,共4页
关于《聊斋志异》中“婴宁”形象与《庄子》中“撄宁”的关系在学术界至今仍存在争议,但种种迹象表明,蒲松龄笔下之“婴宁”确与庄子所论述之“撄宁”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婴宁”形象很可能便是蒲松龄基于自己对“撄宁”境界的理解... 关于《聊斋志异》中“婴宁”形象与《庄子》中“撄宁”的关系在学术界至今仍存在争议,但种种迹象表明,蒲松龄笔下之“婴宁”确与庄子所论述之“撄宁”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婴宁”形象很可能便是蒲松龄基于自己对“撄宁”境界的理解感悟而创作演化出来的。从这一角度出发,再基于文本去重新解读《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形象,可以更深入地发掘出其文本内涵的另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撄宁 《聊斋志异》 婴宁形象 新解
下载PDF
传统与变革:当代视角下岭南传统文化精神的演变与新解构
10
作者 周慧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74-80,共7页
该文旨在深入探讨岭南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演变与发展。从岭南地区的历史、地理及社会结构出发,对岭南文化精神进行溯源,剖析其追求天人合一、包容开放、坚韧不拔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岭南文化精神... 该文旨在深入探讨岭南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演变与发展。从岭南地区的历史、地理及社会结构出发,对岭南文化精神进行溯源,剖析其追求天人合一、包容开放、坚韧不拔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岭南文化精神经历了从封闭排外到开放包容、从实用主义到人文关怀、从传统保守到创新进取的演变。通过研究岭南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社会变迁和文化特色,进一步促进中国区域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新时代岭南文化精神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只有在文化传承中坚持世界性、时代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才能实现文化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文化 文化精神 当代视角 传统文化 变革 新解
下载PDF
《雷雨》主题新解与教学创新
11
作者 骆艳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9期44-47,共4页
《雷雨》作为现代话剧名篇,被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般教学常从社会学角度对《雷雨》主题进行分析,认为其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但《雷雨》的经典性表明其主题有着对人性更为深刻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研究的心态面对文... 《雷雨》作为现代话剧名篇,被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般教学常从社会学角度对《雷雨》主题进行分析,认为其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但《雷雨》的经典性表明其主题有着对人性更为深刻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研究的心态面对文本,在整体把握《雷雨》创作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症候式阅读,从而将课堂主体转变为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切实完成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主题新解 教学创新
下载PDF
《哦,香雪》教学实践中的主题新解
12
作者 曹根生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2期81-83,共3页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课文《哦,香雪》,文质兼美,在优美的小说叙事中蕴含着深刻的时代主题。火车是小说的中心意象,以火车意象为中心的小说叙事,具有动态反映时代主题的特征。教学时要突出转型时期的时代主题,只有将小说的艺术特征...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课文《哦,香雪》,文质兼美,在优美的小说叙事中蕴含着深刻的时代主题。火车是小说的中心意象,以火车意象为中心的小说叙事,具有动态反映时代主题的特征。教学时要突出转型时期的时代主题,只有将小说的艺术特征和时代主题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哦 香雪》 教学实践 主题新解
下载PDF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新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宴梓 张立平 于智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3-1456,共4页
文章对“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内涵进行考辨,提出中医传承应系统读经典、亲炙承家学和多方拜名师,经过“三折肱知为良医”的临床实践,方能登堂入室,体悟中医学之“至道”奥妙,成为“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集神圣工巧技能于一... 文章对“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内涵进行考辨,提出中医传承应系统读经典、亲炙承家学和多方拜名师,经过“三折肱知为良医”的临床实践,方能登堂入室,体悟中医学之“至道”奥妙,成为“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集神圣工巧技能于一身的高水平医生。“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对现代中医守正传承同样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不三世 不服其药 守正 传承 新解
下载PDF
“道可道,非常道”新解
14
作者 赵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9-76,139,共9页
历代学者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释一直存在争议,大体有三种立场:道不可言说;道可以言说;与道可否言说无关。鉴于此,学界试图给出一种新的解释:道可以说,但不是恒常地说,即不能用固定不变或常规的方式说。名在于“定形”,道无形又似有... 历代学者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释一直存在争议,大体有三种立场:道不可言说;道可以言说;与道可否言说无关。鉴于此,学界试图给出一种新的解释:道可以说,但不是恒常地说,即不能用固定不变或常规的方式说。名在于“定形”,道无形又似有形,因此只能勉强命名,但“命名”会让存在者变得可知却不再可感,命名与言说将有形的可感之物变成抽象的可知之物。然而“道”既可知亦可感,同时又非单纯地可知抑或单纯地可感。可知的部分可以言说;可感的部分则依赖人对世界的切身体验,而一旦诉诸言语,其切身性也随之隐匿。所以道既可说又不可说,但又不得不说,于是便只能勉强地说,或者用违反常规的言说方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说 命名 新解
下载PDF
郭沫若《吊杨二妹》中的“荆枝”新解
15
作者 雷业洪 《郭沫若学刊》 2023年第4期21-25,33,共6页
郭沫若的《鹧鸪天四首·吊杨二妹》,是我国悼念诗词中的珍品之一,对其解读,应有相当深广度、确切性。但近期发现自己近20年前的两篇拙文,对其中“荆枝”的解读,以及参考文献——王继权先生等编注的《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的相... 郭沫若的《鹧鸪天四首·吊杨二妹》,是我国悼念诗词中的珍品之一,对其解读,应有相当深广度、确切性。但近期发现自己近20年前的两篇拙文,对其中“荆枝”的解读,以及参考文献——王继权先生等编注的《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的相应注释,竟未免牵强附会。这是一个由于存在多方面问题,诗词用语被错解的典型,而迄今亦未见从某处投来的匡正之光。故,且提出纠错新解,道其缘起、依据、意义,期望所言教训等能起应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吊杨二妹 荆枝 新解 相关思考
下载PDF
《公孙龙子·坚白论》新解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长明 龙盈夙 肖中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1,共7页
在传统名学逻辑化研究范式中,多注重以“概念”释名。公孙龙的《坚白论》常被误读乃至曲解。公孙龙在《坚白论》中,以“假物取譬”的论说方式,深度揭示了“以通称随定形”的兼名合成法则,从新维度解读《坚白论》,对于恢复公孙龙名学原貌... 在传统名学逻辑化研究范式中,多注重以“概念”释名。公孙龙的《坚白论》常被误读乃至曲解。公孙龙在《坚白论》中,以“假物取譬”的论说方式,深度揭示了“以通称随定形”的兼名合成法则,从新维度解读《坚白论》,对于恢复公孙龙名学原貌,重新审视公孙龙名学思想,客观评价公孙龙名学成就,极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公孙龙子》 《坚白论》 新解
下载PDF
2020年全国Ⅲ卷理科第12题新解及命题思路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代红军 何波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第31期41-43,共3页
文章通过研究2020年全国Ⅲ卷理科第12题的解法,尝试提出用二分法寻找中间量解决对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探索命题人设置参考数据的心路历程,为这类试题命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对数 新解 命题思路
下载PDF
没骨法在当代水墨中的新解与运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永蝶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1期20-22,共3页
没骨法主要创立于南北朝时期,而没骨花鸟画在宋代出现,在明清时期成熟。没骨花鸟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随着宋代工笔花鸟画的高峰到来,徐崇嗣创立没骨花鸟画;明代,没骨画再一次兴起,孙隆等为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们在继承宋代徐崇嗣... 没骨法主要创立于南北朝时期,而没骨花鸟画在宋代出现,在明清时期成熟。没骨花鸟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随着宋代工笔花鸟画的高峰到来,徐崇嗣创立没骨花鸟画;明代,没骨画再一次兴起,孙隆等为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们在继承宋代徐崇嗣开创的没骨花鸟画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清代,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是没骨花鸟画发展的一座高峰;当代,受到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信息高速发展的影响,没骨画呈现出新的艺术面貌,田黎明创立“意象阳光画派”,为没骨画带来了新的生机。该文梳理没骨法的历史渊源,探讨没骨法在中国画中的新解及其在当代水墨画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骨法 新解 运用 田黎明
下载PDF
音乐戏剧专业“听”“唱”新解——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为例
19
作者 陈敏佳 《音乐探索》 2023年第1期94-100,共7页
传统教学模式在新兴专业课堂遭遇瓶颈,课程改革之声呼之欲出,课程创新之举势在必行。作者长期致力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以一个亲历者的角度从历史沿革、课改设想、实操效果等诸多方面对于传统院校新兴专业的“... 传统教学模式在新兴专业课堂遭遇瓶颈,课程改革之声呼之欲出,课程创新之举势在必行。作者长期致力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以一个亲历者的角度从历史沿革、课改设想、实操效果等诸多方面对于传统院校新兴专业的“课程改革”进行多维度论述。从新视角加入新元素并注入新理念,试图为新兴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戏剧 视唱练耳 课程改革 新解
下载PDF
《论语·雍也》“宰我问仁”章新解
20
作者 王腾腾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7-51,59,共6页
《论语·雍也》有“宰我问仁”一章,历来对其注解众多。根据对“井有仁焉”的理解不同,大抵存在2种解读:一种认为井中有人(或仁人);一种认为宰我以“井中之仁”设喻,“仁”或可通过行事而取。2种解读似乎都忽视了“君子可欺”相悖... 《论语·雍也》有“宰我问仁”一章,历来对其注解众多。根据对“井有仁焉”的理解不同,大抵存在2种解读:一种认为井中有人(或仁人);一种认为宰我以“井中之仁”设喻,“仁”或可通过行事而取。2种解读似乎都忽视了“君子可欺”相悖于儒家忠信之道的事实。文章考察历代注家对本章之释义,联系《周易》之《井》卦剖析“井有仁焉”所含蕴的意义;并结合出土文献,以及对“欺”“罔”等诸字之研析,将“《井》卦之仁”与“君子之仁”“圣人之仁”试作勾连。该章中,孔子与宰我的对话焦点,或为君子可施“《井》卦之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宰我问仁 《井》卦 新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