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史料化转向”:新世纪新诗研究的“新发动” |
王瑞玉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融通文学传播场域内外的新诗研究——评析“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受研究丛书” |
黄仁志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24 |
0 |
|
3
|
关键词:新诗研究——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传播文献叙录(六) |
季进
臧晴(选编)
|
《华文文学》
|
2023 |
1
|
|
4
|
观念的边界与经典的重探——2020-2022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 |
张凯成
|
《江汉学术》
|
2023 |
0 |
|
5
|
朱英诞新诗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
王泽龙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6
|
苏州新诗研究 |
罗振亚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0 |
|
7
|
观念的边界与经典的重探——2020-2022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 |
张凯成
|
《中外诗歌研究》
|
2023 |
0 |
|
8
|
论1990年代以来大陆新诗研究 |
张桃洲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7 |
3
|
|
9
|
“视点”偏转、理论思维与研究载体的“当代意识”——2017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 |
张凯成
|
《江汉学术》
|
2018 |
2
|
|
10
|
客观的偏至——从另一角度看现时代新诗研究的特点 |
龚云普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1
|
切入现场的思想言说——论程光炜的新诗研究 |
罗振亚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2
|
“接近诗美”的追寻——孙玉石先生的鲁迅与新诗研究 |
吴晓东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2
|
|
13
|
走近“被冷落的缪斯”——吴兴华新诗研究评析 |
漆福刚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14
|
新诗研究,需要激活动力 |
姜涛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9 |
4
|
|
15
|
论程光炜的新诗研究 |
罗振亚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6
|
“历史意识”与诗学研究的“中性姿势”——2018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 |
张凯成
|
《江汉学术》
CSSCI
|
2019 |
1
|
|
17
|
台湾新诗研究在大陆的进程及其特殊经验 |
古远清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8
|
2016年新诗研究著作盘点 |
白杰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7 |
1
|
|
19
|
墨水和油水——中国新诗研究所学习生活的琐忆 |
姚家育
|
《中外诗歌研究》
|
2006 |
2
|
|
20
|
当下新诗研究模式及其创新的可能 |
李蓉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