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仲景方后注理论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楠 孟永亮 李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90-1793,共4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的方后注中对于煎服法、药后调护以及服药禁忌均有详细论述,该内容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学习、研究经方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经方的方后注内容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的方后注中对于煎服法、药后调护以及服药禁忌均有详细论述,该内容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学习、研究经方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经方的方后注内容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本文通过统计经方方后注,分析经方的煎煮用水、煎药的先后顺序及特殊方式,探讨经方煎煮方法的重要性;从药量、服药频次、服药方式及预后方面讨论经方服药方法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又从药后调护及服药禁忌等方面论述经方方后注对其疗效发挥的重要影响,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经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后注 经方煎服法 调护 服药禁忌
下载PDF
《伤寒论》方后注加减用药情况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付新伟 刘洪波 《国医论坛》 2015年第6期3-4,共2页
通过分析《伤寒论》中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丸以及枳实栀子豉汤等方后注加减用药情况,探讨仲景用药习惯规律,以便于指导当今临床。
关键词 《伤寒论》 方后注 加减用药
下载PDF
从《金匮》方后注看仲景重视脾胃的思想 被引量:7
3
作者 傅义 张甦颖 《中医函授通讯》 2000年第6期2-3,共2页
关键词 仲景学说 方后注 《金匮要略》 脾胃观
下载PDF
十枣汤临床应用及其方后注拾遗 被引量:3
4
作者 陶汉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15年第6期477-477,488,共2页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十枣汤,为中医峻下方剂之一,临床应用机会较少。笔者曾用此方治疗胸膜间皮瘤导致胸水一例,现就患者服药后效果和反应,对其方后注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十枣汤 方后注 应用 病案
下载PDF
论《伤寒论》方后注加减用药思路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倩颖 宋玮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3期2139-2142,共4页
《伤寒论》的组方用药深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其不仅是对《神农本草经》的继承,更是发展和扩充。互参《神农本草经》与《伤寒论》的经文,求索《神农本草经》用药之义,深研仲景方后注"随症加减"的用药习惯,以期补述仲景组... 《伤寒论》的组方用药深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其不仅是对《神农本草经》的继承,更是发展和扩充。互参《神农本草经》与《伤寒论》的经文,求索《神农本草经》用药之义,深研仲景方后注"随症加减"的用药习惯,以期补述仲景组方的用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方后注
下载PDF
小柴胡汤及其方后注恒动观哲学思想探讨
6
作者 付新伟 《国医论坛》 2022年第5期4-5,共2页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小柴胡汤及其方后注恒动观哲学思想,认为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发病、主症病机、功效方解、药随证转等方面。探讨小柴胡汤及其方后注恒动观哲学思想对疾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柴胡汤 方后注 恒动观 哲学思想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下载PDF
《伤寒论》方后注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7
作者 金东明 王彩霞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7-7,共1页
《伤寒论》方后注是《伤寒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临床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试论如下:1 用方必须按注 一般方剂书记载:解表剂宜武火急煎,因其气味多辛而芳香,久煎破坏辛散解表之力。每次应用桂枝汤解表,均遵此法。但临床效果不甚明显,教学... 《伤寒论》方后注是《伤寒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临床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试论如下:1 用方必须按注 一般方剂书记载:解表剂宜武火急煎,因其气味多辛而芳香,久煎破坏辛散解表之力。每次应用桂枝汤解表,均遵此法。但临床效果不甚明显,教学临证之余,常细思之,一日读《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深有所悟。仲景谓:桂枝汤煎服宜“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微火煮取”,知武火不宜;“以水七升,煮取三升”,知不宜急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方后注 临床
下载PDF
从《金匮要略》方后注加减探讨张仲景用药思路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世媛 丁跃玲 +1 位作者 贾于儒 刘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5-886,892,共3页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由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被后人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现代对这部著作方剂研究虽然较多,而往往忽视方剂后加减用药的重要性。书中附有方后注药物加减的方子有九,即防己黄芪汤、《千金》三黄汤、厚朴七...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由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被后人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现代对这部著作方剂研究虽然较多,而往往忽视方剂后加减用药的重要性。书中附有方后注药物加减的方子有九,即防己黄芪汤、《千金》三黄汤、厚朴七物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己椒苈黄丸、越婢汤、白术散、竹叶汤、竹皮大丸,其结合病证特点化裁用药,同药治异症,异药治同症,可谓是药简力专,圆机活法,不拘一格。笔者就此研究探讨法因证变、方随法移之律,以期与同道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方后注 用药思路 张仲景
下载PDF
从辨证论治的角度谈对《金匮要略》方后注的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承虹 张金良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6期89-89,共1页
方后注是仲景辨证论治学说的羽翼部分,对方后注的研读是全面掌握仲景辨证论治学说的必要之举,同时许多方后注也是仲景的经验之谈,为笔者临床指出了具体应用的方法。正如柯琴所云:"仲景制方疗病,随立禁于后,使人受其功,不蹈其弊也。"... 方后注是仲景辨证论治学说的羽翼部分,对方后注的研读是全面掌握仲景辨证论治学说的必要之举,同时许多方后注也是仲景的经验之谈,为笔者临床指出了具体应用的方法。正如柯琴所云:"仲景制方疗病,随立禁于后,使人受其功,不蹈其弊也。"仲景立意高深,用心良苦。授人以鱼,亦不忘授人以渔。本文重点是从辨证论治的角度谈对《金匮要略》方后注的认识。1学习《金匮要略》讲求以方测证其实也要注意以方后注测证。方后注为笔者进一步认识病机和治则提供了良好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方后注 辨证论治 体会
下载PDF
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方后注看
10
作者 刘军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4期27-28,共2页
《金匮要略》其中所含方剂简约疗效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现代的研究多重于其方剂药理研究较多,而忽视了方剂后注释的重要性。方后注主要包括了方剂剂型,药物的煎服法,服药后疗效和预后的判断,亦体现了仲景的治疗思路。本文仅拟从"... 《金匮要略》其中所含方剂简约疗效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现代的研究多重于其方剂药理研究较多,而忽视了方剂后注释的重要性。方后注主要包括了方剂剂型,药物的煎服法,服药后疗效和预后的判断,亦体现了仲景的治疗思路。本文仅拟从"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探讨仲景在方后注中蕴含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方后注 治疗思路
下载PDF
《伤寒论》方后注的意义
11
作者 杜金喜 徐秀莲 《内蒙古中医药》 1996年第S1期129-129,共1页
《伤寒论》方后注的意义杜金喜,徐秀莲四子王旗二中医务室(011800)伤寒方,法度严谨,用药精简,疗效卓著。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仲景治病并不以拟定治则,处方遣药作为辨证论治的结束,而在此基础上,根据感邪的轻重,体质强弱... 《伤寒论》方后注的意义杜金喜,徐秀莲四子王旗二中医务室(011800)伤寒方,法度严谨,用药精简,疗效卓著。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仲景治病并不以拟定治则,处方遣药作为辨证论治的结束,而在此基础上,根据感邪的轻重,体质强弱,病情变化,因病、因时、因人等,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方后注 桂枝汤 耗水量 半夏泻心汤 煎取量 辨证施护 抵当汤 大小柴胡汤 茵陈蒿汤
下载PDF
方后注服药食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筠 岳勤霏 范欣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方后注服药食忌的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古代方书文献中有关方后注服药食忌的记载,采用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药物、病证与禁忌食物的关系。结果经整理从39部方书文献中获得包含方后注服药食忌的方剂共有2587首;方后注服药...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方后注服药食忌的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古代方书文献中有关方后注服药食忌的记载,采用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药物、病证与禁忌食物的关系。结果经整理从39部方书文献中获得包含方后注服药食忌的方剂共有2587首;方后注服药食忌中,支持度较高的禁忌食物为猪肉、生葱、菘菜等,且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的关联较为紧密。支持度最高的禁忌食物组合为海藻-菘菜,支持度最高的药物与禁忌食物组合为甘草-海藻。主治病证中,风疾最为常见,常忌猪肉、生冷、海藻等;咳喘常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疟疾常忌食生葱、生菜、热食等;痢疾常忌油腻、生冷、热食等;消渴忌猪肉、芜荑、海藻等;水肿常忌咸味、生冷、醋等。结论服药食忌是方后注中的重要内容,药食禁忌与病证禁忌常同时存在,与中药七情理论关系密切。研究和掌握中医服药食忌理论将为中医处方规范化提供客观依据,为保证中医临床疗效提供有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药食忌 方后注 古代文献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伤寒论经方方后注的中药煎煮分析
13
作者 李群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84-187,共4页
探究伤寒论经中方药的煎煮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伤寒论方后注的煎药溶媒、时间、煮法,归纳总结中药煎煮规律。结果 汤剂六种类型:煮剂、煎剂、煮散、煮丸(抵当丸)、沸水渍剂(大黄黄连汤)、煮+渍合服剂(附子泻心汤)等,各方药的煎煮方法各... 探究伤寒论经中方药的煎煮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伤寒论方后注的煎药溶媒、时间、煮法,归纳总结中药煎煮规律。结果 汤剂六种类型:煮剂、煎剂、煮散、煮丸(抵当丸)、沸水渍剂(大黄黄连汤)、煮+渍合服剂(附子泻心汤)等,各方药的煎煮方法各有讲究,经方中麻黄、茯苓先煮,龙骨、牡蛎、石膏、生半夏附子没有先煮。结论 经方方后注可作中药煎煮用药咨询实践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经方方后注 中药煎煮 先煎
下载PDF
《伤寒论》小青龙汤方后去麻黄药味加减法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亚运 彭佳 +3 位作者 刘蕾 任海峰 罗嗣祺 黄金玲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413-415,共3页
小青龙汤为《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名方,临床广为应用。各医家虽对其疗效加以肯定,但对于《伤寒论》40条后小青龙汤去麻黄药味加减法却有着不同的理解、看法或是争议。在结合代表医家的主要看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概括,对小青龙方从病... 小青龙汤为《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名方,临床广为应用。各医家虽对其疗效加以肯定,但对于《伤寒论》40条后小青龙汤去麻黄药味加减法却有着不同的理解、看法或是争议。在结合代表医家的主要看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概括,对小青龙方从病机、药物配伍、方后药物加味、方后去麻黄药味的合理性等几方面的详细阐述,赞同方后注药味加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小青龙汤 方后注 方后注药味加减法 去麻黄
下载PDF
“方证相应”论浅议 被引量:10
15
作者 聂惠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0-571,共2页
关键词 方证相应 《伤寒论》 通脉四逆汤 张仲景 方后注 方剂
下载PDF
从天人相应整体观解读经方
16
作者 曹姗 杨晓丽 +4 位作者 赵紫薇 周萱 徐芳 马晓峰 王泓午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0,共2页
对于"经方"的理解,历来学者不尽相同。在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理论及取象比类方法的启发下,文章借助自然界之树来说明经方与时方的关系,并且透过方后注分析其所展现的经方深层意义。
关键词 经方 时方 天人相应 金匮要略 方后注
下载PDF
《金匮要略》中药复方服药频率浅议
17
作者 高华 孙丰雷 郭栋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4期292-293,共2页
《金匮要略》方后注中对于中药汤剂服用频率的阐述丰富详尽,对指导临床中药复方的具体应用有重要的实用和学术价值。文章系统梳理《金匮要略》方后注中关于服药频率的内容,探究中药服用频率的规律。书中中药服用频率从每日1~5次不等,包... 《金匮要略》方后注中对于中药汤剂服用频率的阐述丰富详尽,对指导临床中药复方的具体应用有重要的实用和学术价值。文章系统梳理《金匮要略》方后注中关于服药频率的内容,探究中药服用频率的规律。书中中药服用频率从每日1~5次不等,包括顿服、日一服、日再服、日三服、日三夜一服、日三夜二服等。其中每天服用3次应用最多,其次是每天服用2次。对于药性峻猛之剂,注重保护正气,强调中病即止,不必尽剂。《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中药服用频率值得今日临床借鉴,中药服用应当尊崇先贤教诲,仍应以每日3次为主,并应深入开展中药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方后注 服药频率
下载PDF
湿温通下辨治钩玄
18
作者 孙彬霄 马晓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3期267-268,共2页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明确提出湿温忌下,不然易造成“下之则洞泄”的严重后果,并在方后注明原因,“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
关键词 湿温 钩玄 辨治 通下 《温病条辨》 吴鞠通 方后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