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百年两岸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建构
1
作者 向忆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2-21,共10页
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论文勾勒了20世纪两岸旅美华人作家美国形象建构的完整脉络,论述了百年两岸旅美华人文学美国形象建构的动态变化及其所折射的“自我”形象。百年两岸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建构模式多样,正话语、反话语、“异... 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论文勾勒了20世纪两岸旅美华人作家美国形象建构的完整脉络,论述了百年两岸旅美华人文学美国形象建构的动态变化及其所折射的“自我”形象。百年两岸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建构模式多样,正话语、反话语、“异”及矛盾的美国形象,是百年两岸旅美华人作家美国形象建构的基本模式,但这些模式所包容的内涵是动态变化的,百年两岸旅美华人文学所建构的美国形象是“活态”的形象。百年两岸旅美华人文学美国形象建构及其动态变化,既投射出中美两国社会文化空间的百年变迁及中美关系的动态变化,也反映了旅美华人身份、命运和文化心态的百年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美华人文学 美国形象 他者 自我
下载PDF
从自我到他者:新世纪旅美华人游记中的主体文化身份
2
作者 王婧苏 《华文文学》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在新世纪旅美华人游记中,主体文化身份的确认主要包括三种形态,即文化认证,文化转移及文化再认证。其中,文化认证主要指本土文化认证,是个体对于本民族社会与文化中各形态人造物的认知与认同,包括自我本土认证和先在他者认证。文化转移... 在新世纪旅美华人游记中,主体文化身份的确认主要包括三种形态,即文化认证,文化转移及文化再认证。其中,文化认证主要指本土文化认证,是个体对于本民族社会与文化中各形态人造物的认知与认同,包括自我本土认证和先在他者认证。文化转移主要涉及异域文化,是对异域文化的反思、判断与评估,包括文化表层转移、文化中层转移和文化内层转移。文化再认证指的是漫游者接触异域文化后,通过比较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而对自身文化做出的确认。再认证既有对本土文化视野下他者文化的再确认,又有对本土文化自身的再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美华人 游记 文化身份
下载PDF
新世纪旅美华人游记中的动力机制论
3
作者 王婧苏 翁昌新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5-39,68,共6页
新世纪旅美华人游记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游记文本中,旅美华人美国想象的动力机制问题,涉及创作主体的漫游现象、阈限状态及其背后的促进因素与诸因素间的关系。从阈限状态产生的根源来看,动力机制包含欲望导向的内部驱动机... 新世纪旅美华人游记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游记文本中,旅美华人美国想象的动力机制问题,涉及创作主体的漫游现象、阈限状态及其背后的促进因素与诸因素间的关系。从阈限状态产生的根源来看,动力机制包含欲望导向的内部驱动机制与经济等外因刺激导向的外部激励机制。内部驱动机制主要包括单一主导性欲望与多样复杂性欲望两种形态,外部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个人消费刺激动力与社会经济环境激励动力两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美华人 游记 动力机制
下载PDF
晚清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和中国形象 被引量:2
4
作者 向忆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7-61,共5页
文章通过对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李恩富《我的中国童年》、黄遵宪《逐客篇》以及佚名作者《苦社会》进行文本细读,梳理了晚清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他者)和中国(自我)的几种模式: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分别被建构为文明和落... 文章通过对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李恩富《我的中国童年》、黄遵宪《逐客篇》以及佚名作者《苦社会》进行文本细读,梳理了晚清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他者)和中国(自我)的几种模式: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分别被建构为文明和落后的形象;李恩富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则分别被描述为纯粹的"异"和诗意传统的中国形象;在《逐客篇》和《苦社会》中,美国和中国则主要被表述为一个背信弃约的种族主义国家或苦难的中国形象。晚清旅美华人对"他者"和"自我"的文学想象,奠定了后来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和中国的几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美华人文学 晚清 美国形象 中国形象
下载PDF
华裔美国文学·美国华文文学·美国华人文学·旅美华人文学
5
作者 向忆秋 《华文文学》 2008年第5期54-59,共6页
文章提出了"旅美华人文学"研究范畴.在对学界认可的"华裔美国文学"、"美国华文文学"进行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华人文学",重点对"旅美华人文学"进行了意义界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华文文学 美国华文文学 美国华人文学 旅美华人文学
下载PDF
旅美华人的诗
6
作者 黄承基 《科教文汇》 2012年第2期80-81,共2页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山水树木与人的仁、智联系在一起,山水树木便具有灵性和感情。这是诗歌一种绝妙的修辞手法,也为我们对旅美华人诗人的审美体验提供了一个可切入的角度。
关键词 旅美华人 诗歌研究
下载PDF
献身体育回馈民族——记旅美华人齐剑洪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淑英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3-86,共4页
关键词 体育 400米栏 中国台北 篮球 冠军 足球 运动员 旅美华人 宋庆龄 抗日战争时期
下载PDF
旅美华人科学家揭示细胞膜伸展突起机制
8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64-1064,共1页
细胞膜的突起伸展是如何调控的?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如何?旅美华人科学家陈贤明完成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该研究为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成果发表在2005.04—25在线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审稿... 细胞膜的突起伸展是如何调控的?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如何?旅美华人科学家陈贤明完成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该研究为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成果发表在2005.04—25在线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审稿人认为,该研究具有很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美华人 细胞膜 科学家 突起 伸展 感染性疾病 发展关系 疾病发生 临床治疗 科学院 审稿人
下载PDF
旅美华人科学家揭示细胞膜伸展突起机制
9
作者 张海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97-1197,共1页
细胞膜的突起伸展是如何调控的?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如何?旅美华人科学家陈贤明完成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该研究为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成果发表在2005—04—25在线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审稿... 细胞膜的突起伸展是如何调控的?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如何?旅美华人科学家陈贤明完成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该研究为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成果发表在2005—04—25在线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审稿人认为,该研究具有很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美华人 细胞膜 科学家 突起 伸展 感染性疾病 发展关系 疾病发生 临床治疗 科学院 审稿人
下载PDF
旅美华人科学家揭示细胞膜伸展突起机制——该研究为感染性疾病及肿瘤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10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6-756,共1页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肿瘤防治 突起 伸展 旅美华人 新思路 科学家 宿主细胞膜 胆管上皮细胞 消化性疾病 医学中心 感染模型 子孢子 研究员 研究所 消化病 水通道 包子 内流 局部
下载PDF
旧金山不遥远──记旅美华人作家李硕儒
11
作者 刘延 《国际人才交流》 2001年第12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酒店 先生 旧金山 地方 礼貌 旅美华人 作家
下载PDF
一个旅美华人的家庭生活
12
作者 陶诗秀 《华人时刊》 2018年第5期57-57,共1页
朋友韩晴旅美六年,她回国后跟我谈到旅美华人的家庭生活,无限感慨。一年前的一个傍晚,韩晴去超市购物,一名60多岁的华人老太太叫住了她。老太太拿着一份购物指南小册子,指着其中的一个菜油图案,急切地求韩晴帮她买两瓶菜油。小册子上写... 朋友韩晴旅美六年,她回国后跟我谈到旅美华人的家庭生活,无限感慨。一年前的一个傍晚,韩晴去超市购物,一名60多岁的华人老太太叫住了她。老太太拿着一份购物指南小册子,指着其中的一个菜油图案,急切地求韩晴帮她买两瓶菜油。小册子上写着"限超市购物卡持有者,菜油原价一瓶7.99美元,现特价两瓶10块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美华人 家庭生活 超市购物 菜油 持有者 购物卡 太太 美元
下载PDF
路,在她脚下闯开了——访我省第一位银行女职员、旅美华人喻耕葆女士
13
作者 詹宏杰 《福建金融》 1988年第4期56-56,共1页
银行不用女职员,说来有点儿难以置信,可这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却是个不成文的规矩。然而到了1942年,一位刚从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女学士,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毅力,闯开了这个“禁区”。她,就是目前特来沙县银行探旧的73岁旅美华人——... 银行不用女职员,说来有点儿难以置信,可这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却是个不成文的规矩。然而到了1942年,一位刚从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女学士,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毅力,闯开了这个“禁区”。她,就是目前特来沙县银行探旧的73岁旅美华人——喻耕葆女士。 喻女士操一口流利的国语,饶有兴趣地谈起了这件往事。那是1942年8月,她从厦大经济系毕业,愿意到当时迁至永安的省银行工作。那时,学校寄给省银行的推荐信中只填写名字,没写性别,所以省行万万没料到分配来的竟是一位眉目清秀、性格活泼的女学士.这下,可把省行总经理严家淦先生为难了。收吧,史无前例;不收吧,眼看这位女学士踌躇满志地等了好几天,而且三天两头地面辞总经理,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态。最后,省银行采取了一个折衷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美华人 四十年代 女职员 巾帼不让须眉 印刷所 寄别 操一 文大 起经 回行
下载PDF
万晓燕:用镜头与心灵捕捉旅美华人
14
作者 袁金泉 《华人时刊》 2016年第9期40-41,共2页
美籍华人万晓燕,这位出生江苏南通的女摄影家,透过手中的相机,将远涉重洋的华人生活定格为永恒的瞬间,成为中美文化中独有的旅程和记忆。她先后五次举办个展、十多次参加国际艺术家作品联展,被美国政府授予"华人艺术家"称号,现为美洲... 美籍华人万晓燕,这位出生江苏南通的女摄影家,透过手中的相机,将远涉重洋的华人生活定格为永恒的瞬间,成为中美文化中独有的旅程和记忆。她先后五次举办个展、十多次参加国际艺术家作品联展,被美国政府授予"华人艺术家"称号,现为美洲亚洲艺术学会、亚洲艺术学院博学会士。《美华侧影》,献给祖国的生命回想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枫叶泛红,硕果飘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艺术 旅美华人 中美文化 历史博物馆 艺术机构 燕说 花季雨季 九十年代 太远 活着
下载PDF
一位百岁旅美华人的心愿
15
作者 刘学武 《华人时刊》 2009年第8期90-90,共1页
夏至刚过第三天,江苏射阳大地上早已热气腾腾。就在这炎热的夏天,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机系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数字信号专家、七十六岁高龄的刘必治先生一行数人,来到四明镇开明村,寻访古迹,祭典祖先,烧纸叩首... 夏至刚过第三天,江苏射阳大地上早已热气腾腾。就在这炎热的夏天,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机系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数字信号专家、七十六岁高龄的刘必治先生一行数人,来到四明镇开明村,寻访古迹,祭典祖先,烧纸叩首,寄托情思,拍照留影,了却母亲——一位百岁老人的心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美华人 心愿 工程院院士 普林斯顿大学 中央研究院 数字信号 美国 开明
下载PDF
旅美华人揭示老年痴呆症病因
16
《中老年保健》 2003年第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旅美华人 老年痴呆症 病因 淀粉状蛋白
下载PDF
旅美华人筹建日侵华浩劫纪念馆
17
《八桂侨刊》 2000年第3期63-,共1页
关键词 旅美华人
下载PDF
旅美华人专家南阳行成果丰硕
18
作者 本刊讯 《南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3年第11期24-24,共1页
11月14日,在2013年旅美华人专家南阳行合作项目和人才对接会上,21位旅美华人专家向我市与会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合作项目。目前,项目合作和人才对接初步取得丰厚成果: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项目。
关键词 旅美华人 合作项目 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 科研机构 产业联盟
下载PDF
裕德龄:从晚清御前女官到旅美华人作家
19
作者 裘伟廷 《各界》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晚清历史上有一位奇女子,她深得慈禧信任当上御前翻译,又是光绪的英文老师,是他们宫廷生活的见证人;她冲破礼教束缚,嫁给美国领事为妻;她以旅美作家的身份,以“德龄公主”为笔名,用英文将晚清中国和宫廷展现给世界……她是最不像贵族的... 晚清历史上有一位奇女子,她深得慈禧信任当上御前翻译,又是光绪的英文老师,是他们宫廷生活的见证人;她冲破礼教束缚,嫁给美国领事为妻;她以旅美作家的身份,以“德龄公主”为笔名,用英文将晚清中国和宫廷展现给世界……她是最不像贵族的贵族,她叫公主却不是公主,她是中国最早的一代外嫁女,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代女“海归”。她就是裕德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美作家 旅美华人 晚清历史 外嫁女 晚清中国 德龄 美国领事 奇女子
原文传递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科创立前史——“保钓”后旅美华人的“新中国”认同热潮与文学交流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双一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7年第3期16-36,共21页
1970年代初台港留美学生发起的"保钓运动"向"中国统一运动"转化以及中美关系缓和等,促成了包括保钓人士以及著名学者杨振宁、何炳棣等在内的大批旅美华人学者、作家访华。他们在与旧中国的纵向对比上见出了新中国... 1970年代初台港留美学生发起的"保钓运动"向"中国统一运动"转化以及中美关系缓和等,促成了包括保钓人士以及著名学者杨振宁、何炳棣等在内的大批旅美华人学者、作家访华。他们在与旧中国的纵向对比上见出了新中国改天换地的巨大变化和成就,在与西方国家的横向对比上见出了新中国社会制度和精神特质上的某种优越性,并通过幻灯片、电影和自己排演的戏剧歌舞等,将大量有关新中国的观感和信息带回美国华人社群中广为传播,从而在旅美华人中掀起一股"新中国"认同热潮。叶嘉莹、於梨华、聂华苓等文学作家也随之来到中国大陆,开启了当代台港、海外作家与大陆文坛交往的序幕。聂华苓在爱荷华大学举办的"中国周末"等活动,使两岸作家在这里发现了对方的存在,决心取长补短,共创中国文学的美好未来。聂华苓、於梨华、白先勇等台湾留美学生的作品最早在大陆刊发出版,开启了大陆的"台湾文学热",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上述活动堪称"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科创立之前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美华人 新中国认同热潮 华文文学学科创立前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