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4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知知识观:教学认识的新视角
1
作者 魏同玉 徐文彬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知与无知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认识论中的重要话题,但无知在认识活动中却常常被刻板化为不知、偏见和误解。无知因整合了内容之知、能力之知和状态之知等知识要素而具有多层内涵:一是指分立的个人知识和理性不及之下“知道那个”的“一般无... 知与无知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认识论中的重要话题,但无知在认识活动中却常常被刻板化为不知、偏见和误解。无知因整合了内容之知、能力之知和状态之知等知识要素而具有多层内涵:一是指分立的个人知识和理性不及之下“知道那个”的“一般无知”,二是指“知道如何”的“默会无知”,三是指只能应对不能克服或避免的“必然无知”,由此超越了对无知的单向度认识,使无知本身具有的逻辑品格和情境特质得以澄清。无知知识观为诠释当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视角:教学的本质在于开智启慧,教学的价值诉求在于学生主体性在场的显现,教学的发生过程在于实施无知之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知识观 教学认识 无知之教 默会无知 必然无知
下载PDF
孕妇环境暴露致使胎儿出生缺陷的无知责任审视
2
作者 梁璐 张欣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8,共6页
环境暴露是造成胎儿出生缺陷的重要生殖风险,无知通常是孕妇环境暴露无责的借口。无知能否免责,则需要在知识论的立场上审视无知的责任归属问题。标准观点主张无知是知识的缺乏或缺失,蕴含着真值无知、信念无知和正当性无知三种可能。... 环境暴露是造成胎儿出生缺陷的重要生殖风险,无知通常是孕妇环境暴露无责的借口。无知能否免责,则需要在知识论的立场上审视无知的责任归属问题。标准观点主张无知是知识的缺乏或缺失,蕴含着真值无知、信念无知和正当性无知三种可能。对等论认为仅当主体存在疏忽、故意、偏见、鲁莽、轻信或消极态度等理智恶习时,所造成的无知才是有责的。修正出于理智恶习的无知需要主体自我改善,通过个人自主原因和关系自主原因的动机干预,能够为维护母胎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行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 无知责任 环境暴露 出生缺陷 理智恶习
下载PDF
“无知”、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克尔凯郭尔死亡观的伦理立场
3
作者 严家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关于死亡的思考,我们多源于对他人死亡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如果进行形而上学的追问,又多趋向于对经验的抽象概括。而克尔凯郭尔对于死亡问题的思考,则把思考的方向侧重于伦理的面向。在厘清死亡的主语之后,克尔凯郭尔站在对死亡“无知”... 关于死亡的思考,我们多源于对他人死亡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如果进行形而上学的追问,又多趋向于对经验的抽象概括。而克尔凯郭尔对于死亡问题的思考,则把思考的方向侧重于伦理的面向。在厘清死亡的主语之后,克尔凯郭尔站在对死亡“无知”的立场,把对死亡的形而上学追问转向了“死亡意味着什么”的伦理追问。克尔凯郭尔对死亡的“无知”是一种关切的无知,进而推动个体反思死亡在自身生存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死亡的确定性包含了结果的确定性以及精神不朽的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则是死亡时间和精神不朽的不确定性。个体在面对死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中,将重新去思考死亡对于生存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无知 确定性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无知与道德责任 被引量:2
4
作者 虞法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8,共9页
常言道:不知者无罪。很多情况下无知的确可以成为开脱责任的理由,但也并非总是如此。什么条件的无知可以(或不可以)开脱责任?为什么?这是有关道德责任的知识条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将对当前两种主流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各自理论的优缺... 常言道:不知者无罪。很多情况下无知的确可以成为开脱责任的理由,但也并非总是如此。什么条件的无知可以(或不可以)开脱责任?为什么?这是有关道德责任的知识条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将对当前两种主流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各自理论的优缺点来揭示人们在面对某些无知情形时进行责任判断的深层困境。然后通过引入道德责任的两面观来解释这一困境的产生,并为如何应对提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责任 无知 明知而为(akrasia) 境遇性无知 道德性无知 可归属性 可问责性
下载PDF
罗素式一元论的无知与前途
5
作者 刘皓滢 《科学.经济.社会》 2024年第5期41-54,共14页
罗素式一元论被认为有望解决“心—身”问题。然而罗素式一元论中的有些要素是无法知晓的,如作为物理事物基本内在性质的“实质”,以及解释宏观事物性质的“组合原理”。如果该形而上学理论中的关键要素无法知晓,那么它将不能指导更多... 罗素式一元论被认为有望解决“心—身”问题。然而罗素式一元论中的有些要素是无法知晓的,如作为物理事物基本内在性质的“实质”,以及解释宏观事物性质的“组合原理”。如果该形而上学理论中的关键要素无法知晓,那么它将不能指导更多实质性的探究,因而成为一种“无用”的理论。这种沦于“无用”的危险可借由回顾经院哲学中的一种代表性想法——托马斯式质形论来理解:罗素式一元论和托马斯式质形论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且两者均表现出对其理论要素的无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式一元论 质形论 实质 组合问题 无知
下载PDF
无知之幕与社会公平:从罗尔斯到《美丽新世界》
6
作者 徐楚楚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785-789,共5页
在政治哲学领域,罗尔斯以其创新性地提出的“无知之幕”理念,为探索社会正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霍布斯和洛克等前辈不同,罗尔斯提出了一个假设:在制定社会规则时,个体不知道自身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这有助于实现公平的社会规则和资源分... 在政治哲学领域,罗尔斯以其创新性地提出的“无知之幕”理念,为探索社会正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霍布斯和洛克等前辈不同,罗尔斯提出了一个假设:在制定社会规则时,个体不知道自身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这有助于实现公平的社会规则和资源分配。文章旨在深入分析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并探讨其对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潜在贡献。尽管罗尔斯的理念在现实中可能被视为理想化且难以实现,但它在哲学理论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反乌托邦文学作品中,如《美丽新世界》,无知之幕的概念被用来描绘一个不公平和极权控制的社会,引发了对社会正义的深刻反思。本文通过将罗尔斯的理论与《美丽新世界》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为理解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之幕 罗布斯 《美丽新世界》
下载PDF
数智时代认知加速中面向未来的无知与生命绵延 被引量:3
7
作者 师曾志 《台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2-53,共12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传播生态与机制的改变,日益加速的反馈机制对社会制度、社会结构进行着变革,其中所带来的诸多变化需要重新思考交流对话中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审视线性时间与生命时间的区别,传播在跨越时空中生命绵延与实在、真理等的...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传播生态与机制的改变,日益加速的反馈机制对社会制度、社会结构进行着变革,其中所带来的诸多变化需要重新思考交流对话中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审视线性时间与生命时间的区别,传播在跨越时空中生命绵延与实在、真理等的关系。认知加速中显现出从相对确定性的已知到面向未知的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转变,考验着人们对作为认知与思维前提的无知的重新认识,在理解无知学建立的同时,强调人存在于未知世界中理解无知中的理解的重要性,将无知作为媒介进行自我探索时,生命时间的绵延让人们对自我及生命本身都有了新的理解的视域,认识到传播中主体本位与关系本位的共在,也在启蒙叙事中找到自我微小叙事即生命叙事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时间 无知 无知 认知加速 生命绵延
下载PDF
重思罗尔斯的无知之幕
8
作者 杨伟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89,共9页
无知之幕是罗尔斯社会契约理论的标志性特征,如何对其加以证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若仔细研读罗尔斯的文本,可以清理和区分出六条主要的证成理由:达成实质性的共识、限制自利追求、消除自然和社会偶然性的影响、公共理性之诉求、平等对... 无知之幕是罗尔斯社会契约理论的标志性特征,如何对其加以证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若仔细研读罗尔斯的文本,可以清理和区分出六条主要的证成理由:达成实质性的共识、限制自利追求、消除自然和社会偶然性的影响、公共理性之诉求、平等对待以及公平的立约环境。就这六条理由来说,前五条理由各有其问题。达成实质性的共识与公共理性之诉求虽可以解释无知之幕中被遮蔽的所有信息,但它们自身得不到证成;限制自利追求、消除自然和社会偶然性的影响这两个理由可以成立,但无法解释为何要遮蔽立约人的善观念;平等对待作为一个理念过于抽象,可以有很多解释,无知之幕只是其中一种有争议的解释。相较而言,公平的立约环境可能是对无知之幕的最好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无知之幕 无知之幕的证成
下载PDF
“无知”与平等:布尔迪厄与朗西埃教育学思想解读 被引量:7
9
作者 修树新 郭维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26,共6页
"无知"与平等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概念。布尔迪厄和朗西埃教育学思想的共同点是都指出"无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掩盖了其实质上与学生间的不平等。两位学者的不同点在于布尔迪厄主张这种不平等是由不同社... "无知"与平等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概念。布尔迪厄和朗西埃教育学思想的共同点是都指出"无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掩盖了其实质上与学生间的不平等。两位学者的不同点在于布尔迪厄主张这种不平等是由不同社会团体在场域中的位置和掌握的资本不同所引起的,而朗西埃则认为弱势群体无法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的文化资本不被强势群体所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 平等 朗西埃 布尔迪厄
下载PDF
“白骨精”与“无知少女”:托形格略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池昌海 钟舟海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白骨精” 无知少女” 汉语词汇 缩略语 词义
下载PDF
“理性无知”抑或“路径闭锁”: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欠缺原因及其对策 被引量:27
11
作者 邓念国 翁胜杨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77,共4页
农民需求的充分有效表达是缓解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存在无表达、被动表达、表达无效、表达不充分以及制度外表达等表达欠缺的问题,这些问题加剧了供需矛盾。农民需求表达欠缺存在"理性无... 农民需求的充分有效表达是缓解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存在无表达、被动表达、表达无效、表达不充分以及制度外表达等表达欠缺的问题,这些问题加剧了供需矛盾。农民需求表达欠缺存在"理性无知"和"路径闭锁"的双重原因,具体包括意愿不强、缺乏有效代理人、渠道不畅、决策机制不合理等。培育表达主体、增强表达能力、畅通表达渠道、加强利益聚合、完善决策机制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无知 “路径闭锁” 公共服务 农民需求表达
下载PDF
选民无知能否影响美国民主运行的理论纷争——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说起 被引量:2
12
作者 季乃礼 吕文增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0-67,共8页
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大大出乎学者们的意料,甚至有人说他打破了美国选举的传统,但这种解释并没有注意到美国选民长期以来“无知”的现象。学者们对美国的实证研究发现,多数美国选民对政治知识了解不多。就理论层面来说,政治知识的不... 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大大出乎学者们的意料,甚至有人说他打破了美国选举的传统,但这种解释并没有注意到美国选民长期以来“无知”的现象。学者们对美国的实证研究发现,多数美国选民对政治知识了解不多。就理论层面来说,政治知识的不足会导致选举的错误;但实证研究发现,美国的公众舆论是稳定的,选举的结果基本是正确的。如何理解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学者们分别从理性、有限理性和情感的视角给出了理性的无知、启发和情智三种解释。三种解释各有其合理性,民众的无知之所以能够保证代议制的运行,这与政治系统的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二战以后意识形态的终结也为其提供了基础。特朗普提出的口号并没有挑战美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也没有偏离基本的意识形态,选民因其“无知”,容易被特朗普看似夸张的口号所吸引,但这种“无知”并没有偏离美国选举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民无知 理性 非理性 情感
下载PDF
“无知者”的美德——评教师教育的一个偏见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永国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24,30,共6页
知识的时代追求知识,但追求知识不代表有追求知识的能力和条件,更不代表有追求知识的理性之思。追求知识的根基是知"无知",是对作为"无知者"存在的知识。"无知者"是"有知者"的勇敢反叛者,是平... 知识的时代追求知识,但追求知识不代表有追求知识的能力和条件,更不代表有追求知识的理性之思。追求知识的根基是知"无知",是对作为"无知者"存在的知识。"无知者"是"有知者"的勇敢反叛者,是平等观念的忠实贯彻者,是真理和知识的理性探索者,是自身的恰切自识者。"无知者"的知识是师者思忖的知识。"无知者"的美德在于,忽视甚至遗忘了"无知者"的存在,追求知识、教育他人,可能会"南辕北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 有知者 教育 教师
下载PDF
无知、自由与法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云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1,共5页
哈耶克从对无知的顿悟中洞见了自由特别是个人自由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要性。而法律则构成了实现和保证这种自由的充要条件。因此,法律与自由具有同等价值。哈耶克对自由与法治的价值的注重和执着,既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与进... 哈耶克从对无知的顿悟中洞见了自由特别是个人自由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要性。而法律则构成了实现和保证这种自由的充要条件。因此,法律与自由具有同等价值。哈耶克对自由与法治的价值的注重和执着,既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给那些正在实践或追求自由与法治的社会留下警省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 自由 法律 哈耶克
下载PDF
民主失灵的逻辑:从理性的无知到理性的胡闹 被引量:8
15
作者 闫帅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70,共9页
民主作为一种基于民意的资源配置模式,同市场一样,存在着失灵的风险与可能,即民主制度往往选择不良政策。在成因上,民主失灵主要源于对民意的遵从,对此的相关解释经历了从"理性的无知"到"理性的胡闹"的发展过程,前... 民主作为一种基于民意的资源配置模式,同市场一样,存在着失灵的风险与可能,即民主制度往往选择不良政策。在成因上,民主失灵主要源于对民意的遵从,对此的相关解释经历了从"理性的无知"到"理性的胡闹"的发展过程,前者强调,选民个体由于对选举结果无足轻重,而收集信息又成本巨大,因此不愿了解真相,而处于对政策无知的状态;后者强调,选民个体由于一些感觉良好的错误情感和理念能够带来比尊重事实、追求真理更多的心理收益,因此驱除真相、拥抱错误,从而处于非理性的状态。在从"理性的无知"到"理性的胡闹"的发展过程中,民主失灵的逻辑坚持了研究方法上的"理性选择"理论、解释模式上的经验化路径、现实意义上的反思民主制度的理路,这不仅有助于民主失灵方法论的发展,更有助于民主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失灵 理性的无知 理性的胡闹
下载PDF
理性的无知与新古典的社会契约维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覃刚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96,共6页
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由于其完备理性的假定,遭到了广泛的质疑。本文从有限理性出发,通过对理性的无知和社会契约的分析,提出社会契约保证下的理性的无知也可以达到新古典的结果,从而尝试了一种对新古典模型维系的新的思路。
关键词 理性的无知 新古典 社会契约
下载PDF
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相更远——西方媒体对拉萨“3·14”事件报道解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成良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1,共5页
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主流媒体作了不少歪曲事实的报道。笔者选取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泰晤士报等西方权威媒体作为研究对象,对3月15日至26日这段时间内上述媒体刊发的关于... 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主流媒体作了不少歪曲事实的报道。笔者选取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泰晤士报等西方权威媒体作为研究对象,对3月15日至26日这段时间内上述媒体刊发的关于拉萨“3·14”事件共计147篇(幅)新闻报道与图片(其中CNN38篇;BBC49篇;泰晤士报46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媒体 事件报道 拉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解析 真相 距离 无知
下载PDF
论《庄子》中“无知”的三重意蕴及其逻辑进路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松苗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32,共6页
在世人汲汲于"知"的思想背景下,庄子强调了"无知"的重要性。这种"无知"具有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三重含义:一是形而下的人之"无知","无"在此有否定和超越之义,即否定源于人之主观欲望... 在世人汲汲于"知"的思想背景下,庄子强调了"无知"的重要性。这种"无知"具有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三重含义:一是形而下的人之"无知","无"在此有否定和超越之义,即否定源于人之主观欲望和意愿的人为之知,超越自然之知;二是形而上的道之"无知",即愚,"无知"持存了道的统一性和自然性,知却导致世界的分裂和人为,"无知"即道的原初状态;三是绝对的"无知",即"无知"的自我否定,庄子既反对人为之知,也反对人为的"不知",因为执着于"不知"也会导致分裂。基于此,一方面,庄子的"无知"真正强调的并非知与不知的区分,而是统一与分裂、自然与人为的区分,即知道与知物的区分;另一方面,"无知"的三重意蕴在彰显人的三重境界的同时,也揭示了《庄子》"无知"思想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 真知 统一 庄子
下载PDF
他知与自知:多元无知理论视角下的老年人媒介形象 被引量:7
19
作者 贺建平 赵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将老年群体置于国家、社会和媒体重点关注中,老年人的媒介形象影响着社会公众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本研究基于多元无知理论视角探讨老年群体的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都对老... 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将老年群体置于国家、社会和媒体重点关注中,老年人的媒介形象影响着社会公众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本研究基于多元无知理论视角探讨老年群体的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都对老年人形象呈积极正面的认知;但老年人高估了中青年人对老年人的负面态度,低估了中青年人对老年人的正面态度,老年人感知的态度与中青年人的实际态度存在程度上的认知差异;媒介说服推论和敌意媒介效果解释了这种认知偏差。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老年群体对他人认知的准确判断,更好地认识自我,通过自知建立自信与自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媒介形象 多元无知 他知 自知
下载PDF
苏格拉底“自知无知”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包利民 李春树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28,共6页
“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柏拉图的思想密不可分。在“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中,柏拉图哲学的主要精神都已经展现或者萌芽。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这不仅指某些具体知识的知道或不知道,而且指向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 “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柏拉图的思想密不可分。在“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中,柏拉图哲学的主要精神都已经展现或者萌芽。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这不仅指某些具体知识的知道或不知道,而且指向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的根本特征,包括意识的自我否定与觉醒,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在反讽中追求善与美好,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自知无知 哲学意义 哲学思想 唯心主义哲学学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