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5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性插值在改善GPS共视时间比对性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慧颖 王威雄 武文俊 《宇航计测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了解决GPS共视(CV)时间比对精密度随着基线增长而降低以及在超长基线情况下无法进行共视时间比对计算的问题,利用国际标准GNSS共视归算后星地钟差线性化特性对其进行插值,从而增加可用卫星数量,最后对不同卫星的共视结果进行加权计算... 为了解决GPS共视(CV)时间比对精密度随着基线增长而降低以及在超长基线情况下无法进行共视时间比对计算的问题,利用国际标准GNSS共视归算后星地钟差线性化特性对其进行插值,从而增加可用卫星数量,最后对不同卫星的共视结果进行加权计算,以提高长基线情况下GPS共视时间比对的性能,减少基线长度对共视时间比对的限制。选取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韩国计量科学研究院(KRISS)、德国技术物理研究院(PTB)三个守时实验室一个月的星地钟差为数据样本,以300 s为时间间隔对单个卫星的星地钟差数据进行线性插值,随后将所有卫星相同时间的时间比对结果进行等权加权平均,从而获得最终共视时间比对结果。结果表明:NTSC-PTB、KRISS-PTB两条时间比对链路线性插值共视时间比对与GPS精密单点定位时间比对(PPP)结果互差后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0.53 ns、0.8 ns,相比于传统共视,分别提升了4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插值 星地钟差 共视时间比 时间比对精密度
下载PDF
可级联组网的无线时间比对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音华 张颖博 +1 位作者 刘娅 李孝辉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实现多个终端间的纳秒量级高精度时间比对,例如现代化军事靶场、战场、雷达观测基地等。现阶段常用的纳秒量级多终端间的时间比对方法是导航卫星共视法,该方法需要搭建数据交换链路,应用的灵活性受限...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实现多个终端间的纳秒量级高精度时间比对,例如现代化军事靶场、战场、雷达观测基地等。现阶段常用的纳秒量级多终端间的时间比对方法是导航卫星共视法,该方法需要搭建数据交换链路,应用的灵活性受限。本文基于无线伪随机码测距原理、双向时间比对原理和码分多址技术,设计出一套可以自适应组网的高精度时间比对系统,不需要额外搭建数据交互通路即可实现级联节点之间的纳秒量级时间比对。其次,分析了利用该系统实现纳秒量级时间比对的技术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设计的时间比对系统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500 m的无线比对基线下,可以实现优于0.5 ns的静态时间比对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比 级联组网 双向比对 伪码测距 通道时延校准
下载PDF
基于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的无中心站间时间同步
3
作者 仇三山 于雯 +1 位作者 孙长军 王宏博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6期107-110,共4页
针对多站分布式协同站间高精度时间同步关键问题,在详细介绍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和精度分析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无中心多站卫星双向比对逻辑架构和多站时间同步处理算法,充分考虑硬件资源约束,并提供时差测量数据冗余,避免了因某... 针对多站分布式协同站间高精度时间同步关键问题,在详细介绍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和精度分析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无中心多站卫星双向比对逻辑架构和多站时间同步处理算法,充分考虑硬件资源约束,并提供时差测量数据冗余,避免了因某个站故障造成的全系统时间同步功能失效,提高系统时间同步的鲁棒性和灵活性。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进行了异地远程卫星双向时间同步精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时间同步精度优于6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双向时间比 无中心 时间同步 系统时间 精密单点定位
下载PDF
分布式守时架构下的高精度时间比对技术研究
4
作者 王崇阳 杜文丛 +2 位作者 周云 刘铁强 孙建设 《遥测遥控》 2024年第3期65-71,共7页
为了实现分布式联合守时系统建立需求,设计了远程时间比对系统,包含卫星共视、卫星双向和光纤双向三种时间比对手段,系统内使用的国产化设备比对精度与进口设备相当,实现了实验室间多手段、高精度钟差测量。使用移动校准站完成了时间比... 为了实现分布式联合守时系统建立需求,设计了远程时间比对系统,包含卫星共视、卫星双向和光纤双向三种时间比对手段,系统内使用的国产化设备比对精度与进口设备相当,实现了实验室间多手段、高精度钟差测量。使用移动校准站完成了时间比对设备相对零值校准,在相距50 km的实验室间开展长达20天的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比对手段测量得到两地钟差均值相差小于1 ns,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相近,均可以准确测量得到两地钟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比 移动校准站 零值校准
下载PDF
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率对肝癌手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陶霖 卢东诚 宁红建 《蛇志》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前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率(APT)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27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建立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低APT...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前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率(APT)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27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建立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低APT水平组,通过COX分析筛选肝癌患者的预测术后预后因素,K-M曲线分析APT对肝癌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根据最佳截断值2.981,将APT分成高低水平组,曲线下面积为0.751(P<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PT)、甲胎蛋白(AFP)等与APT水平分组均无明显相关(P>0.05),APT水平与肝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AFP、肝硬化等与肝癌患者预后无关,而高低APT水平与肝癌预后相关[Exp(B)=4.32,95%CI:1.824~10.27,P=0.001]。结论APT是肝癌手术预后有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 预后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基于载波相位的视距内动态无线时间比对关键技术研究
6
作者 张颖博 刘音华 +2 位作者 刘娅 李孝辉 张吉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188,共12页
针对视距内动态时间比对用伪距观测量解算钟差噪声较大的问题,用载波相位观测量可以大幅度减小解算钟差的噪声,但载波相位存在求解整周模糊度和周跳等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双向伪距和载波相位测量原理以及配对解算钟差的方法,并提出了... 针对视距内动态时间比对用伪距观测量解算钟差噪声较大的问题,用载波相位观测量可以大幅度减小解算钟差的噪声,但载波相位存在求解整周模糊度和周跳等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双向伪距和载波相位测量原理以及配对解算钟差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采样提取双向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新方法,减小了双向载波相位因采样时刻不一致导致的链路非对称对钟差测量结果的影响。针对载波相位双向时间比对中整周模糊度的求解和周跳探测与修正2个技术难点,用改进的伪距法估算整周模糊度,并用卡尔曼滤波实时的探测修正周跳。最后搭建车载试验平台验证动态时间比对效果,载波相位相较于伪距双向时间比对的精度提升了71.3%,测量钟差的均方根误差达到了百皮秒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时间比 伪距 载波相位 整周模糊度 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微波宽带超高精度双向时间比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海峰 王学运 +2 位作者 易航 张升康 葛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当前微波双向时间比对技术广泛应用于视距区域站间时间同步领域,能够达到纳秒站间时间同步水平,对于时间同步指标更高的应用场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利用大带宽扩频信号和载波相位在时间测量性能方面的潜在优异性能,提出了基于宽带... 当前微波双向时间比对技术广泛应用于视距区域站间时间同步领域,能够达到纳秒站间时间同步水平,对于时间同步指标更高的应用场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利用大带宽扩频信号和载波相位在时间测量性能方面的潜在优异性能,提出了基于宽带信号调制解调技术的微波双向载波相位时间比对方法,设计了原型试验系统,利用氢原子钟和相位微跃计验证了实验室条件下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A类)0.27 ps和分辨力4 ps,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后续远距离试验和应用推广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时间比 宽带信号 载波相位。
下载PDF
电流信号突跃辅助下的时间比法提高毛细管电泳的再现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红医 李前锋 +2 位作者 陈兴国 王锐 胡之德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75-778,共4页
提出了一种提高毛细管电泳再现性的新方法———电流信号突跃辅助下的时间比法 (RM AS CC)。将电泳过程中一般都要记录的吸收信号 (光度检测器 ) ,与常常被忽略了的电流信号 ,同步传输给数据采集计算机。如果样品和背景电解质的电阻率不... 提出了一种提高毛细管电泳再现性的新方法———电流信号突跃辅助下的时间比法 (RM AS CC)。将电泳过程中一般都要记录的吸收信号 (光度检测器 ) ,与常常被忽略了的电流信号 ,同步传输给数据采集计算机。如果样品和背景电解质的电阻率不同 ,就会在电流图上出现一电流信号突跃。将各待测物的迁移时间除以这个电流突跃所对应的时间 ,就可求出相应的RM ASC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迁移时间比 再现性 电流信号突跃 时间比 电毛细管分析
下载PDF
潮流泥沙模型冲淤时间比尺研究
9
作者 吴道文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4,共4页
物理模型试验中,由于模型缩尺效应及采用的模型沙与天然沙不一致,导致河床水流时间比尺与河床冲淤时间比尺不一致。因此,在潮流泥沙模型试验中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需要选取不同的冲淤时间比尺。研究表明:以冲刷为主的模型,与以淤积为主... 物理模型试验中,由于模型缩尺效应及采用的模型沙与天然沙不一致,导致河床水流时间比尺与河床冲淤时间比尺不一致。因此,在潮流泥沙模型试验中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需要选取不同的冲淤时间比尺。研究表明:以冲刷为主的模型,与以淤积为主的模型时间比尺存在差异;潮汐河段和径流河段冲淤时间比尺的确定存在差别,当河床演变受径潮流共同作用,时间比尺确定的依据根据水流造床作用来判断;风暴潮冲淤时间比尺,主要考虑其水流泥沙输移特性,一般采用冲淤时间比尺等于水流运动时间比尺,而含沙量比尺需作相应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冲淤时间比 水流时间比
下载PDF
基于双移动校准站的远距离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精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琛 刘娅 +2 位作者 王国永 李孝辉 陈婧亚 《时间频率学报》 CSCD 2016年第2期87-94,共8页
利用基于双移动校准站的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得到了位于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产生和保持的UTC(NTSC)与位于长春的自由运行的铯钟间的时差的连续比对结果。根据比对结果,分析了调制解调器发射通道时延和Ku波段射频收发通道时延对... 利用基于双移动校准站的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得到了位于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产生和保持的UTC(NTSC)与位于长春的自由运行的铯钟间的时差的连续比对结果。根据比对结果,分析了调制解调器发射通道时延和Ku波段射频收发通道时延对基于双移动校准站的远距离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精度的影响。实验和分析表明基于双移动校准站的时间比对精度优于1 ns,并表明利用双移动校准站的方法进行远距离时间比对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时间比 卫星双向时间比 设备时延
下载PDF
曝停时间比对间歇曝气SBR短程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苏东霞 李冬 +3 位作者 张肖静 张功良 周元正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2-1158,共7页
常温条件下(20--25℃),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1#、2#、3#,研究了不同曝停时间比(3:1、3:2、3:3)对亚硝酸盐氮积累、亚硝化稳定性、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单元停曝... 常温条件下(20--25℃),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1#、2#、3#,研究了不同曝停时间比(3:1、3:2、3:3)对亚硝酸盐氮积累、亚硝化稳定性、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单元停曝时间所占比例越大,即曝停时间比越小越有利于亚硝酸盐氮的积累,启动速度越快,三者分别经35,30,29d 实现了亚硝化的启动;稳定运行阶段,三者的氨氮容积去除负荷分别为0.57,0.48,0.40d-1,曝停时间比越小,则氨氮去除负荷越小,COD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区别;1#运行至第82d时,亚硝化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3#仍能稳定运行,因此曝停时间比越小,越有利于抑制NOB的增殖,维持亚硝化的稳定,且污泥沉降性能越好,越有利于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停时间比 间歇曝气 短程硝化
下载PDF
宜昌砂岩不同pH值酸性溶液浸泡下时间比尺及强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杰 李建林 +3 位作者 张玉灯 屈建军 陈星 秦玉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319-2327,共9页
结合试样切片检测、pH值变化精确测量、浸泡过程中岩石试样的腐蚀脱落深度量测等技术手段,对不同pH值酸性环境中宜昌地区钙质中~细砂岩的浸泡时间比尺及强度模型展开研究。以H+物质的量为基准量,提出时间比尺的概念。指出可以通过时间... 结合试样切片检测、pH值变化精确测量、浸泡过程中岩石试样的腐蚀脱落深度量测等技术手段,对不同pH值酸性环境中宜昌地区钙质中~细砂岩的浸泡时间比尺及强度模型展开研究。以H+物质的量为基准量,提出时间比尺的概念。指出可以通过时间比尺的转化,用强酸的短时反应来模拟弱酸长时反应的效果,并分稳定酸根离子和没有稳定酸根离子补给2种情况给出算例,进一步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提出并解释砂岩反应后的表面"多孔特性"和"多层状"现象,指出H+浓度降低速率随时间和腐蚀深度增长逐渐变缓,为强度模型建立提供基础,同时建立试样腐蚀脱落深度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基于岩石试样的腐蚀深度模型简图和相关假设,推导硫酸溶液作用下试样强度变化与时间关系式,并对比分析强度计算值及实测值,两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时间比 化学损伤 强度模型 腐蚀脱落深度
下载PDF
基于北斗共视的国际时间比对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继海 武文俊 +2 位作者 广伟 袁海波 董绍武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103,共8页
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比对是当前国际标准时间产生过程中的主要技术之一,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都已被国际权度局正式列为国际标准时间比对的手段。为促使北斗尽早加入国际标准时间的计算,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瑞典... 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比对是当前国际标准时间产生过程中的主要技术之一,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都已被国际权度局正式列为国际标准时间比对的手段。为促使北斗尽早加入国际标准时间的计算,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瑞典国家技术研究院以及比利时国家天文台等欧洲守时实验室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间比对标准的框架下,基于上述3个守时实验室各自保持的各国时间基准系统,利用北斗伪码实测数据,在国内外首次开展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亚欧长基线高精度共视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中北斗零基线共钟比对结果的标准偏差(STDEV)优于1 ns,亚欧长基线北斗共视时间比对STDEV优于2.5 ns,天稳可达10-14量级,这与GPS共视性能基本相当。表明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已可用于纳秒级高精度时间传递与远距离时间比对,该试验的完成为北斗正式纳入国际标准时间的计算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导航系统 CGGTTS 共视时间传递 国际时间比
下载PDF
卫星双向法时间比对的归算 被引量:39
14
作者 李志刚 李焕信 张虹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2-431,共10页
卫星双向法比对原理为两个台站同步发送和接收时间信号,可消除传递路径误差,因此比对精度高.它的缺点是效率低、占用大量卫星时间,也不适于自动化操作.现正在研制的终端可多台站同时观测,克服了上述缺点.利用新的终端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方... 卫星双向法比对原理为两个台站同步发送和接收时间信号,可消除传递路径误差,因此比对精度高.它的缺点是效率低、占用大量卫星时间,也不适于自动化操作.现正在研制的终端可多台站同时观测,克服了上述缺点.利用新的终端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多台站观测的同时性有更多的信息可提取.以提高比对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双向法 时间比 归算 天体测量学 时间服务 国际原子时 原子钟
下载PDF
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及其误差分析 被引量:62
15
作者 刘利 韩春好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6,共8页
介绍了卫星双向时间比对(TWSTT)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原理,讨论了TWSTT的误差源,分析了各误差源对比对精度的影响.得出影响TWSTT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为设备时延误差和路径传播时延误差,而由于卫星和地面站运动引起的误差相对较小,从而给... 介绍了卫星双向时间比对(TWSTT)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原理,讨论了TWSTT的误差源,分析了各误差源对比对精度的影响.得出影响TWSTT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为设备时延误差和路径传播时延误差,而由于卫星和地面站运动引起的误差相对较小,从而给出了实际应用时不同比对精度下需要考虑的误差源及对误差源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卫星双向时间比对(TwSTT) 综述 时间 误差
下载PDF
陆基与四级海况舰船环境下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时间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恩华 霍焱 +3 位作者 刁惠民 黄叶莉 刘岩 陈永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9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陆基与舰船环境下护理技术操作时间及影响。方法 采用 0 39型潜艇 (4 0 0 0吨 ) 6自由度操纵模拟器 ,模拟舰船航行时横摇± 9° ,纵摇± 5°,对专家咨询论证的海战时常用的 2 4项护理急救技术随机抽取 10个... 目的 探讨陆基与舰船环境下护理技术操作时间及影响。方法 采用 0 39型潜艇 (4 0 0 0吨 ) 6自由度操纵模拟器 ,模拟舰船航行时横摇± 9° ,纵摇± 5°,对专家咨询论证的海战时常用的 2 4项护理急救技术随机抽取 10个项目 ,进行陆基与船上各 30人次操作时间测定。结果 男性导尿、留置胃管、静脉输液、测血压、肌内注射、氧气吸入、戴无菌手套等操作 ,船上操作时间明显高于陆基 (P <0 .0 1) ;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穿脱隔离衣 ,船上操作时间高于陆基(P <0 .0 5 )。船上操作时 ,受影响最大者为男性导尿 ,为 4 2s ,最低者为戴无菌手套者 ,为 7.9s。结论 船上人 机 环境的不适应性、技术操作程序的繁杂和精细程度等因素影响舰船环境下工效。建议加强对护理人员战时舰船环境的适应性训练 ;建立海战情况下以紧急救命和早期救治为目的的急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技术操作 导尿 无菌 男性 氧气吸入 早期救治 战时 时间比 适应性训练
下载PDF
对流层散射双向时间比对中对流层斜延迟估计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西宏 刘赞 +2 位作者 刘强 孙际哲 张群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6,共6页
为精确估计对流层散射双向时间比对系统中对流层斜延迟,分析了估计卫星信号对流层斜延迟的Hopfield天顶延迟模型及CFA2.2映射函数模型并对其进行修正,从而适用于对流层散射斜延迟的精确估计。根据北纬35°~37°范围内的三个测站... 为精确估计对流层散射双向时间比对系统中对流层斜延迟,分析了估计卫星信号对流层斜延迟的Hopfield天顶延迟模型及CFA2.2映射函数模型并对其进行修正,从而适用于对流层散射斜延迟的精确估计。根据北纬35°~37°范围内的三个测站2010—2012三年的气象数据,验证Hopfield模型精度范围小于35 mm,并将三个测站按相互之间基线距离的不同分为三组比对站,利用2012年的气象数据,计算在不同入射角下一年的对流层散射斜延迟,并得出最大斜延迟对应的年积日和入射角。结果表明,三组比对站的最大单向散射斜延迟为21.82~35.45 m。在双向比对抵消90%的情况下,时间延迟为7.3 ns^11.7 ns;相互抵消95%时,时间延迟为3.6 ns^5.9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散射 双向时间比 天顶延迟 映射函数 斜延迟
下载PDF
北斗亚欧共视时间比对试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武文俊 广伟 +3 位作者 张继海 高喆 董绍武 张首刚 《时间频率学报》 CSCD 2018年第3期200-205,共6页
远距离时间比对是协调世界时(UTC)和国际原子时(TAI)产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UTC/TAI计算时,现主要使用如下国际时间比对手段:基于通信卫星的双向时间比对(TWSTFT)、基于GPS的全视和精密单点定位以及GLONASS的共视时间比对。北斗卫星... 远距离时间比对是协调世界时(UTC)和国际原子时(TAI)产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UTC/TAI计算时,现主要使用如下国际时间比对手段:基于通信卫星的双向时间比对(TWSTFT)、基于GPS的全视和精密单点定位以及GLONASS的共视时间比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开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现虽已在亚太地区实现了很好的卫星覆盖,但在欧美地区可视卫星数目仍然有限。尽管如此,利用4颗左右的亚欧大陆共同可视北斗卫星,采用北斗共视法获得了亚欧大陆间2~4ns的长基线国际时间比对结果。该次试验为北斗参与UTC/TAI的计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于北斗拓展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世界时 时间比 北斗 共视
下载PDF
在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中的自我认识 被引量:23
19
作者 孙炯雯 郑全全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人们不仅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还会通过与过去自我的比较来评价自我。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在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中自我提高(self-enhancement)动机起了决定性作用。在社会比较中人们会贬低他人,在时间比较中人们会贬低过去的自我,从而来达... 人们不仅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还会通过与过去自我的比较来评价自我。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在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中自我提高(self-enhancement)动机起了决定性作用。在社会比较中人们会贬低他人,在时间比较中人们会贬低过去的自我,从而来达到提高自我,最终使现在的自我感觉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比较 时间比 自我提高
下载PDF
基于映射函数的对流层双向时间比对斜延迟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强 陈西宏 +2 位作者 薛伦生 范玉平 张群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9-694,共6页
设计了利用对流层散射通信进行双向时间比对方法,对比分析了NMF、VMF1和GMF共3种映射函数特征和参数选取方法,简化并假设对流层大气层,提出了基于映射函数进行对流层双向时间比对斜延迟分析的方法,选取东北亚中纬度地区的4个代表性GPS... 设计了利用对流层散射通信进行双向时间比对方法,对比分析了NMF、VMF1和GMF共3种映射函数特征和参数选取方法,简化并假设对流层大气层,提出了基于映射函数进行对流层双向时间比对斜延迟分析的方法,选取东北亚中纬度地区的4个代表性GPS测站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所选测站的地理位置情况和探空数据分析表明,所选测站间的斜延迟呈现年周期余弦函数分布特征,且大致呈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分布,且3种映射函数下斜延迟大致相同,GMF有实时获得的优势。研究了高度角变化条件下的斜延迟误差分布,运算结果表明斜延迟误差也近似呈余弦函数分布,且夏季最小冬季最大,在误差角为0.01°时,最大延迟误差对应的时延约为0.2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射函数 斜延迟 对流层 双向时间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