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1篇文章
< 1 2 2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宇宙学模拟中出现本星系群卫星星系对的概率
1
作者 郎荣娇 陈钢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1,18,共7页
为检验星系或宇宙学模型,使用近邻宇宙观测提供的暗物质晕中卫星星系相空间分布的独特数据,从卫星星系对的角度,研究宇宙学模拟和观测结果的相似性.在结合星系半解析模型的宇宙学模拟数据中,分别选择类银河系系统和类仙女座星系系统作... 为检验星系或宇宙学模型,使用近邻宇宙观测提供的暗物质晕中卫星星系相空间分布的独特数据,从卫星星系对的角度,研究宇宙学模拟和观测结果的相似性.在结合星系半解析模型的宇宙学模拟数据中,分别选择类银河系系统和类仙女座星系系统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与前人研究相似的相空间判据在较大的样本中计算其中卫星星系成对的比例,得到模拟中出现卫星星系对的概率远小于观测的结果.此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对类仙女座星系样本使用与观测更相符的投影速度判据可以部分缓解模拟与观测的差别.此外,模拟中位置和速度不确定性较大的一类星系(孤儿星系,即无对应暗物质子结构的星系)对上述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对 宇宙学模型 星系半解析模型 星系
下载PDF
土星系探测任务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杜洋 张祎 +4 位作者 段晓闻 于淼 耿志卿 刘彤杰 牛俊坡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5期69-78,共10页
《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表示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将实施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任务,对于更为远期的行星探测任务尚未有明确规划。土星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拥有美丽的星环和众多天然卫星,其中土卫二可能存在冰下海洋、... 《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表示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将实施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任务,对于更为远期的行星探测任务尚未有明确规划。土星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拥有美丽的星环和众多天然卫星,其中土卫二可能存在冰下海洋、土卫六是太阳系第二大天然卫星且是唯一一个拥有浓密大气的卫星,均具有极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本文对国外土星探测任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包括已实施的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卡西尼-惠更斯号,以及后续的土卫二轨道-着陆器、土卫二多次飞越探测等。对这些任务的特点及实施土星系探测面临的关键难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提出了土星系探测的总体任务设想,进行了任务分析与初步设计,可作为中国后续行星探测任务规划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星 星系 行星探测 深空探测
下载PDF
星系-星系透镜效应下星系大小与晕质量的相关性
3
作者 闫大伟 王晴晴 +4 位作者 张聪聪 罗文涛 方文娟 张育飞 李佳迅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98,共18页
星系-星系透镜技术可用于研究星系大小与晕质量的相关性.按照星系大小、恒星质量和颜色将来自斯隆数字巡天第7次发布的数据(SDSS DR7)中的星系群样本的星系样本分为不同的子样本.通过对每个星系子样本的面密度超出进行建模以获得其晕质... 星系-星系透镜技术可用于研究星系大小与晕质量的相关性.按照星系大小、恒星质量和颜色将来自斯隆数字巡天第7次发布的数据(SDSS DR7)中的星系群样本的星系样本分为不同的子样本.通过对每个星系子样本的面密度超出进行建模以获得其晕质量.没有在红/蓝星系大小与晕质量之间观察到强相关性.红/蓝星系大小与晕质量关系的拟合斜率分别为0.0023_(0.0054)^+(0.0002)和-0.0237_(0.0108)^(+0.0004).通过使用Illustris-TNG(下一代Illustris项目)数据集提供的半质量半径,可以将观测的结果与Illustris-TNG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与观测不同的是,Illustris-TNG模拟的晕质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恒星质量与星系大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当晕质量除以恒星质量时,这种依赖性消失了,表明Illustris-TNG的模拟结果与观测的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透镜:弱 星系:晕 星系:基本参数 方法:数据分析
下载PDF
图解邻近星系
4
作者 叶楠 《太空探索》 2024年第12期74-77,共4页
1925年,埃德温·哈勃首次辨认出M31中的造父变星,从此“仙女座大星云”升级为“仙女座大星系”。宇宙的范畴也由银河系推向更加遥远广袤的区域,在那里有着无数与我们所在银河系的形态或相似或迥异的各类星系。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 1925年,埃德温·哈勃首次辨认出M31中的造父变星,从此“仙女座大星云”升级为“仙女座大星系”。宇宙的范畴也由银河系推向更加遥远广袤的区域,在那里有着无数与我们所在银河系的形态或相似或迥异的各类星系。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星系与星系之间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星系集团,规模较小的称为星系群,规模较大的称为星系团。我们的银河系所处的星系集团称为本星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女座 造父变星 星系 星系 银河系 哈勃 万有引力 星云
下载PDF
大样本“变脸”活动星系核多频射电巡天观测结果的统计研究
5
作者 吴烨 杨军 孙晓辉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9,共19页
光学波段的“变脸”AGN (changing-look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CL AGN)是光谱类型发生变化AGN的统称.近年来,越来越多观测证据表明这类现象与中央超大质量黑洞吸积活动有关.而黑洞吸积率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喷流的增强或者减弱,进而导... 光学波段的“变脸”AGN (changing-look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CL AGN)是光谱类型发生变化AGN的统称.近年来,越来越多观测证据表明这类现象与中央超大质量黑洞吸积活动有关.而黑洞吸积率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喷流的增强或者减弱,进而导致射电波段观测性质的变化.在已发表的文献中,收集了74个光学波段证认的“变脸”AGN、90个“变脸”AGN的候选体.基于这个目前最大并且选源方式多样化的非完备样本,探讨了“变脸”AGN在射电波段的观测性质.从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先导设备(Australian Square Kilometre Array (SKA) Pathfinder, ASKAP)和美国甚大阵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 VLA)的4大射电巡天观测中,发现了51个“变脸”AGN (含21个候选体)在0.9–3 GHz存在射电波段的对应体,样本的射电探测率约为41%,与一般AGN的射电探测率无显著区别.此外,分析了这些源的射电谱指数,发现在1.4 GHz和3 GHz频段“变脸”AGN相对于一般射电源有较平的射电谱.该统计结果或可解释为“变脸”AGN存在一些较年轻并且在毫角秒尺度上结构致密的射电喷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 星系:喷流 星系:赛弗特 星系:统计 射电连续谱:星系
下载PDF
基于FPN-ViT的星系形态分类研究
6
作者 曹婕 许婷婷 +5 位作者 邓雨禾 李广平 高献军 杨明存 刘执靖 周卫红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31,共14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星系形态分类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分类精度、自动化及其星系的空间特征表示上仍然存在不足之处.Vision Transformer(ViT)模型目前在星系形态分类上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但是在处理多尺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星系形态分类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分类精度、自动化及其星系的空间特征表示上仍然存在不足之处.Vision Transformer(ViT)模型目前在星系形态分类上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但是在处理多尺度图像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提出将特征金字塔(Feature Pyramid Networks,FPN)引入ViT模型(FPN-ViT)中进行星系形态的分类研究中.结果表明:基于FPN-ViT模型进行星系形态分类的平均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以及F1分数等各项评估指标均在95%以上,与传统的ViT模型相比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在原始星系图像中加入不同程度的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验证FPN-ViT模型对低信噪比数据也能获得较好的分类性能.此外,为了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估,采用t分布随机邻接嵌入(t-distributed Sto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算法对分类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能够更加直接地看出FPN-ViT模型对于星系形态分类的效果.因此,将FPN网络应用于ViT模型对星系形态的分类研究中是一种全新尝试,对后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数据分析 技术:图像处理 星系:普通
下载PDF
盲而不茫:嵌入价值星系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颜冠群 张益丰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58,共19页
价值创造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当前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克服同质化严重和成本优势丧失问题的根本动力。基于价值星系理论,以盲盒四轮价值重构为例,分析了一个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在过程中的价值创造范式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 价值创造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当前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克服同质化严重和成本优势丧失问题的根本动力。基于价值星系理论,以盲盒四轮价值重构为例,分析了一个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在过程中的价值创造范式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的价值系统是集成的多元价值输出系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互动性、互生性和自发性;价值星系是拥有高位要素禀赋的恒星企业营造和维护的创新型价值创造系统,其他拥有中低位要素禀赋的星座企业在价值星系中呈现层次分布;价值星系使单方价值独创转变为多方价值共创,客户价值、动态聚合与核心能力是星系整体优势的来源。基于上述分析,研究揭示了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可以采取的路径与方式,并对各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星系 传统产业升级 价值创造 概率商品
下载PDF
星暴矮星系NGC 5253周围的中性氢气体分布
8
作者 沃佳怡 蔡肇伟 +1 位作者 左沛 陈天禄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中性氢(HI)气体是恒星形成的基本物质,驱动着星系的演化。对于星暴矮星系NGC 5253,过去的研究利用射电干涉阵观测到的HI气体呈不对称分布,向东北方向延伸约7 kpc。这一延展结构可能表明NGC 5253与其附近的旋涡星系M 83之间存在动力学联... 中性氢(HI)气体是恒星形成的基本物质,驱动着星系的演化。对于星暴矮星系NGC 5253,过去的研究利用射电干涉阵观测到的HI气体呈不对称分布,向东北方向延伸约7 kpc。这一延展结构可能表明NGC 5253与其附近的旋涡星系M 83之间存在动力学联系。为研究这两个星系之间可能存在的HI气体连接,从绿岸望远镜获得了射电L波段对NGC 5253周围的HI成图数据,探测到NGC 5253和M 83之间可能存在的7个HI气体云团。这些HI气体云团候选体主要分布在东北方向,由NGC 5253延展至距离超过60 kpc外。这些气体云团可能在触发矮星系NGC 5253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相互作用 恒星形成 中性氢气体 NGC 5253
下载PDF
棒与星系整体恒星形成性质关系的统计研究
9
作者 穆子豪 沈世银 +1 位作者 Rafael S.de Souza Ana L.Chies-Santos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盘状星系中的棒结构特征与星系自身所处环境及整体恒星形成特征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利用细致的星系形态特征测量计划Galaxy Zoo DECaLS中的数据构建了一组目前最大的具有同样恒星质量分布的强棒、弱棒和无棒星系样本。通过引入星... 盘状星系中的棒结构特征与星系自身所处环境及整体恒星形成特征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利用细致的星系形态特征测量计划Galaxy Zoo DECaLS中的数据构建了一组目前最大的具有同样恒星质量分布的强棒、弱棒和无棒星系样本。通过引入星系所处暗晕质量及相空间特征来控制星系所处的环境效应之后,进一步对比研究强棒、弱棒和无棒星系的恒星形成特征。研究表明,有棒星系中的恒星形成熄灭的比例系统地高于无棒星系,且强棒的效应更为明显。但是,对于仍处于恒星形成主序上的星系来说,强棒、弱棒和无棒星系的恒星形成特征并没有显著差别。以上结果表明,星系中的棒特征在其存在的时标中可能使部分星系迅速地从恒星形成转入熄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旋星系 恒星形成 环境
下载PDF
EfficientNetV2-S-Triplet7:一种改进的星系形态学分类算法
10
作者 仲峥迪 屠良平 +2 位作者 冯雪琦 李娟 李馨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6,共14页
星系的形态与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息息相关,其形态学分类是星系天文学后续研究的重要一环.当前海量天文观测数据的出现使得天文数据自动分析方法越来越得到重视,针对此问题,利用先进的深度学习骨干网络EfficientNetV2,分析不同的注意力机... 星系的形态与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息息相关,其形态学分类是星系天文学后续研究的重要一环.当前海量天文观测数据的出现使得天文数据自动分析方法越来越得到重视,针对此问题,利用先进的深度学习骨干网络EfficientNetV2,分析不同的注意力机制类型和使用节点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构建了一种命名为EfficientNetV2-S-Triplet7(即在EfficientNetV2-S stage7的1×1卷积层后加入Triplet模块)的改进算法模型来实现星系形态学的自动分类.使用第二期星系动物园(Galaxy Zoo 2,GZ2)中超过24万张的测光图像作为初始数据进行实验测试.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采取了尺寸抖动、翻转、色彩畸变等图像增强手段来解决图像数量的不平衡问题.在同一系列经典和前沿的深度学习算法模型AlexNet、ResNet-34、MobileNetV2、RegNet进行对比实验后,得出EfficientNetV2-S-Triplet7算法在分类准确率、查全率和F1分数等指标上具有最好的测试结果.在9375张测试图像中的3项指标值分别可达到89.03%、90.21%、89.93%,查准率达到89.69%,在其他模型中排在第3位.该结果表明将EfficientNetV2-S-Triplet7算法应用于大规模星系数据的形态学分类任务中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图像处理 方法:数据分析 方法:分类 星系:结构
下载PDF
基于SE-Inception-v3的星系形态分类模型
11
作者 孔希阳 窦江培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1,共14页
随着天文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的星系图像数据不断产生,能够及时高效地对星系图像进行形态分类对研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的星系形态分类模型特征选择困难、分类速度慢、准确率受限等难题,提出一种以Inception-v3神经... 随着天文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的星系图像数据不断产生,能够及时高效地对星系图像进行形态分类对研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的星系形态分类模型特征选择困难、分类速度慢、准确率受限等难题,提出一种以Inception-v3神经网络为主干结构,融合压缩激励(Squeeze and Excitation Network,SE)通道注意力机制的星系形态分类模型.该模型在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样本的测试集准确率高达99.37%.旋涡星系、圆形星系、中间星系、雪茄状星系与侧向星系的F1值分别为99.33%、99.58%、99.33%、99.41%与99.16%.该模型与Inception-v3、MobileNet(Mobile Neural Network)和ResNet(Residual Neural Network)网络模型相比,SE-Inception-v3宽度和深度优势表现出更强的特征提取能力,可以高效识别不同形态的星系,为未来大型巡天计划的大规模星系形态分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普通 方法:数据分析 技术:图像处理
下载PDF
一种低表面亮度星系的自动搜索算法——YOLOX-CS
12
作者 冯雪琦 屠良平 +2 位作者 仲峥迪 李娟 李馨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86,共20页
低表面亮度星系(Low Surface Brightness Galaxy,LSBG)的特征对于理解星系整体特征非常重要,通过现代的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算法来搜寻扩充低表面亮度星系样本具有重要意义.LSBG因特征不明显而难以用传统方法进行自动和准确辨别,但... 低表面亮度星系(Low Surface Brightness Galaxy,LSBG)的特征对于理解星系整体特征非常重要,通过现代的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算法来搜寻扩充低表面亮度星系样本具有重要意义.LSBG因特征不明显而难以用传统方法进行自动和准确辨别,但深度学习确具有自动找出复杂且有效特征的优势,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在大样本巡天观测项目中搜寻LSBG的算法---YOLOX-CS(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X-CS).首先通过实验对比5种经典目标检测算法并选择较优的YOLOX算法作为基础算法,然后结合不同注意力机制和不同优化器,构建了YOLOX-CS的框架结构.数据集使用的是斯隆数字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中的图像,其标签来自于α.40-SDSS DR7(40%中性氢苜蓿巡天与第7次数据发布的斯隆数字化巡天的交叉覆盖天区)巡天项目中的LSBG,由于该数据集样本较少,还采用了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DCGAN)模型扩充了实验测试数据.通过与一系列目标检测算法对比后,YOLOX-CS在扩充前后两个数据集中搜索LSBG的召回率和AP(Average Precision)值都有较好的测试结果,其在未扩充数据集的测试集中的召回率达到97.75%,AP值达到97.83%,在DCGAN模型扩充的数据集中,同样测试集下进行实验的召回率达到99.10%,AP值达到98.94%,验证了该算法在LSBG搜索中具有优秀的性能.最后,将该算法应用到SDSS部分测光数据上,搜寻得到了765个LSBG候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普通 方法:数据分析 方法:目标检测 技术:图像处理
下载PDF
平谱射电噪窄线赛弗特1型星系的红外光变性质研究
13
作者 黄伟天 宁宫明 毛李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利用42个平谱射电噪窄线赛弗特1型星系(其中8个为伽马射线源)的广域红外巡天望远镜测光数据,研究其中伽马射线源和非伽马射线源的红外光变性质,以及恒星形成过程对红外光变的贡献.结果发现:(1)所有源均表现出日内光变现象;(2)相比非伽... 利用42个平谱射电噪窄线赛弗特1型星系(其中8个为伽马射线源)的广域红外巡天望远镜测光数据,研究其中伽马射线源和非伽马射线源的红外光变性质,以及恒星形成过程对红外光变的贡献.结果发现:(1)所有源均表现出日内光变现象;(2)相比非伽马射线源,伽马射线源平均具有更高的日内光变占空比和长期光变幅度;(3)恒星形成过程对红外波段光变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弗特星系 红外光变 伽马射线 统计
下载PDF
从远紫外到远红外——z=0处L-Galaxies模型下星系的多波段光谱
14
作者 韦莉萍 罗煜 康熙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102,共15页
星系形成的半解析模型是研究星系形成的重要工具,当前主流的半解析模型不仅可以重现许多观测的星系性质,也可以用来预言今后可能的大规模巡天观测结果.使用L-Galaxies半解析模型生成星系的恒星形成历史,考虑尘埃吸收以及再辐射,结合基于... 星系形成的半解析模型是研究星系形成的重要工具,当前主流的半解析模型不仅可以重现许多观测的星系性质,也可以用来预言今后可能的大规模巡天观测结果.使用L-Galaxies半解析模型生成星系的恒星形成历史,考虑尘埃吸收以及再辐射,结合基于SKIRT(Stellar Kinematics Including Radiative Transfer)辐射转移过程的机器学习模型starduster,预测星系的多波段能谱分布.结果显示starduster模型的尘埃消光略微不足,导致在紫外及光学波段亮度略高于观测数据,在更长的红外波段,starduster较好地复现了亮端的星系数目,不过在暗端处稍显不足.同时,把经验的尘埃消光结合红外的能谱模板作为经验模型,也可以得到从远紫外到远红外的光度函数.经验模型表现出良好的尘埃消光效果,并且其总体红外光度函数与观测结果相符.虽然由于模板的观测数据限制,无法完全重现暗端星系的数量,但经验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红外各个波段的光度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尘埃消光 多波段 光度函数 光谱能量分布
下载PDF
早型旋涡星系M81(NGC 3031)的形态学解构研究
15
作者 龚俊宇 毛业伟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103,共22页
利用星系解构软件GALFIT通过面亮度轮廓拟合对近邻早型旋涡星系M81 (NGC 3031)进行形态学解构,旨在探究M81星系的结构组成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量化.通过6种解构模式,对M81进行了不同复杂程度的结构分解,其中最复杂的解构模式包含核球、盘... 利用星系解构软件GALFIT通过面亮度轮廓拟合对近邻早型旋涡星系M81 (NGC 3031)进行形态学解构,旨在探究M81星系的结构组成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量化.通过6种解构模式,对M81进行了不同复杂程度的结构分解,其中最复杂的解构模式包含核球、盘、外旋臂、内旋臂、星系核5个子结构.研究结果显示, M81有一个Sérsic指数约为5.0的经典核球,其形态和光度在不同解构模式中均保持稳定;M81星系盘的Sérsic指数约为1.2,但它的形态参数和光度与是否分解内旋臂相关.不同子结构的组合对作为混合体的星系整体的形态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星系解构的结果提供了不同解构模式适用性的建议:其中核球+盘+星系核的三成分解构适用于大样本星系的核-盘研究;而考虑旋臂的复杂解构则适合于对星系子结构的精确测量,如小样本(或个源)研究.基于Spitzer-The Infrared Array Camera (IRAC) 4.5μm的单波段图像的形态学解构研究是后续一系列研究的开始,在此基础上未来将会对M81进行多波段解构,同时研究不同子结构的光谱能量分布和星族性质,并推断M81各子结构的形成历史和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个别:M81 核球 星系:基本参数:形态学 星系:结构 星系:旋涡
下载PDF
透镜星系的非距离红移
16
作者 陈军利 《天文与天体物理》 2024年第4期72-85,共14页
本文分析了引力透镜中光线弯曲的康普顿效应,从而推断出光线弯曲会产生非距离红移,说明透镜星系的红移大于哈勃红移,应用红移计算透镜星系中源天体的距离时,应该减掉透镜星系的非距离红移,另外,本文用实例说明了透镜星系中心都存在高亮... 本文分析了引力透镜中光线弯曲的康普顿效应,从而推断出光线弯曲会产生非距离红移,说明透镜星系的红移大于哈勃红移,应用红移计算透镜星系中源天体的距离时,应该减掉透镜星系的非距离红移,另外,本文用实例说明了透镜星系中心都存在高亮度星系(星系),从而说明了光线弯曲是由可见光从大质量发光星球旁边经过时,可见光与中心星系发出的电磁波连续作用的结果。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mpton effect of light bending in gravitational lensing, and infers that light bending will produce non-distance redshift, indicating that the redshift of lens galaxies is greater than the Hubble redshift. When applying the redshift to calculate the distance of the source object in the lens galaxy, the non-distance redshift of the lens galaxy should be subtracted.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uses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at there are high-brightness galaxies (galaxies) in the centers of lens galaxies, thus illustrating that light bending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tinuous interaction between visible light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s emitted by the central galaxy when a massively luminous star passes b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透镜 康普顿效应 哈勃红移 星系距离
下载PDF
从星系旋转曲线到暗物质假说——2023年高考物理北京卷第20题的分析
17
作者 段石峰 《理科考试研究》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2023年高考物理北京卷第20题以“星系旋转曲线与暗物质假说”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交叉学科的前沿问题,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在试题评析的基础上,对试题的情境素材进行分析,展现其背后... 2023年高考物理北京卷第20题以“星系旋转曲线与暗物质假说”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交叉学科的前沿问题,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在试题评析的基础上,对试题的情境素材进行分析,展现其背后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试题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 星系旋转曲线 暗物质
下载PDF
跟我们“躲猫猫”的星系
18
作者 施韡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24年第3期28-29,共2页
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元素几乎只有氢和氨,所以天文学家习惯性地把比氨重的元素统称为“金属元素”,包括碳、氧还有那些带“金字旁”的真正的金属。历一系列核聚变反应而产生,也有少量稀有金属是通过更为剧烈而复杂的活动而产生,比如超新... 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元素几乎只有氢和氨,所以天文学家习惯性地把比氨重的元素统称为“金属元素”,包括碳、氧还有那些带“金字旁”的真正的金属。历一系列核聚变反应而产生,也有少量稀有金属是通过更为剧烈而复杂的活动而产生,比如超新星爆发,这也是为什么天文学家把恒星比作炼丹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新星爆发 宇宙大爆炸 核聚变反应 天文学家 星系 金属元素 稀有金属 躲猫猫
下载PDF
星系周介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小霞 方陶陶 鄢淑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08,共11页
星系周介质是位于星系维里半径以内、星际介质以外的气体.这些弥散的、几乎不可见的物质在星系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星系周介质的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重子物质的质量分布和金属分布等.研究表明... 星系周介质是位于星系维里半径以内、星际介质以外的气体.这些弥散的、几乎不可见的物质在星系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星系周介质的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重子物质的质量分布和金属分布等.研究表明,星系周介质是复杂的多相气体,不同温度的星系周介质都包含了大量的重子物质,有望解决标准宇宙学框架下的“重子物质缺失”问题.星系周介质的金属分布呈双峰或更复杂的结构,说明其能接收星系反馈过程抛出的气体,调节并支配星系的气体供给.观测上已经发现星系内流和外流的直接证据,星系周介质的性质具体是如何影响星系中气体的供给还有待研究.未来,包括我国的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宇宙热重子探寻计划等观测设备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星系周介质的性质及其在星系演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周介质 气体晕 星系 星系演化
下载PDF
恒星形成星系主序关系的研究现状
20
作者 陈瑶鑫 康熙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8,共14页
观测发现,恒星形成星系(star-forming galaxies, SFGs)的恒星形成率(ψSFR)与恒星质量(M_(*))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即lgψSFR-lg M_(*),称为“主序关系”),弥散约为0.2~0.4 dex。主序关系对限制星系演化的理论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是... 观测发现,恒星形成星系(star-forming galaxies, SFGs)的恒星形成率(ψSFR)与恒星质量(M_(*))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即lgψSFR-lg M_(*),称为“主序关系”),弥散约为0.2~0.4 dex。主序关系对限制星系演化的理论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描述星系演化的基本关系之一。近年来,随着大型观测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飞速发展,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理论模型也越来越完善,在此基础上,天文学家对于主序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首先介绍测量星系ψSFR的技术和挑选SFGs的方法,方便后续分析主序关系存在系统性偏差的原因。然后介绍主序关系最新的观测进展:主序关系在大质量端会“变平”,可能是由于星系/暗晕冷热吸积模式发生转换导致冷吸积减少;主序关系的弥散对恒星质量的依赖呈现U型,可能是由于小质量端的恒星反馈和大质量端的活动星系核反馈导致恒星质量相近的星系在恒星形成历史上具有多样性;理论与观测得到的主序关系零点在中高红移存在差异的问题依然存在较大争议。最后对主序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星系 主序关系 星系形成 星系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