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4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辞心理学视角下《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关修辞对比研究
1
作者 谢世坚 彭宁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使用了大量的双关修辞,文章从修辞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两部作品中双关的修辞特点和心理机制。就修辞特点而言,两部戏剧的双关辞格都以同音异义和同形异义的形式呈现,但二者的个人修辞风...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使用了大量的双关修辞,文章从修辞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两部作品中双关的修辞特点和心理机制。就修辞特点而言,两部戏剧的双关辞格都以同音异义和同形异义的形式呈现,但二者的个人修辞风格有所不同,莎士比亚在运用双关时体现了诙谐幽默的修辞风格,而汤显祖则展现了含蓄婉约的修辞风格。从修辞心理学角度分析双关修辞的心理运作机制,可以发现双关修辞文本的建构和解构与“心理距离”有着密切关系。修辞个性心理特性对个人修辞风格具有较大影响,文章对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生活经历、个人性格、时代背景展开分析,阐释双关修辞运用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双关 修辞心理
下载PDF
“时间意外性”的多维透视——论德里达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阐释
2
作者 陶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文学阐释在德里达的思想中起着落实解构策略、开拓解构维度的作用。德里达在解读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挖掘了戏剧中的多个时间意外性(contretemps)的场景,通过时间、专名、反讽这几个向度围绕“时间意外性”展开了... 文学阐释在德里达的思想中起着落实解构策略、开拓解构维度的作用。德里达在解读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挖掘了戏剧中的多个时间意外性(contretemps)的场景,通过时间、专名、反讽这几个向度围绕“时间意外性”展开了精彩的阐释,并以三个不同的裂缝回答了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条件这一问题。德里达的阐释在时间维度上讨论了时间与空间的裂缝,在专名维度上讨论了专名与承担者间的裂缝,在反讽维度上讨论了有限与无限的裂缝。这三个维度事实上互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对“时间意外性”的多维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罗密欧与朱丽叶 时间意外性 时间 专名 反讽
下载PDF
论《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夜间叙事”
3
作者 成立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8-82,共5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夜间叙事”,呈现出了丰富的戏剧场面,它在优化戏剧结构,烘托戏剧气氛,拓展读者想象空间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和突出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夜间叙事 艺术价值 文化意蕴
下载PDF
华丽的后现代主义:1996版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跨媒介改编策略
4
作者 吴笑云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6-100,共5页
文学作品跨媒介改编是一个艺术重铸与再创造的过程。在经典戏剧基础之上,巴兹·鲁赫曼导演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电影1996美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移花接木式的作品,利用“拆解”“戏仿”“拼贴”等方式对文学大师莎士比亚和戏... 文学作品跨媒介改编是一个艺术重铸与再创造的过程。在经典戏剧基础之上,巴兹·鲁赫曼导演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电影1996美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移花接木式的作品,利用“拆解”“戏仿”“拼贴”等方式对文学大师莎士比亚和戏剧界权威进行了反叛与消解,以其充满个性和现代主义元素的改编让人耳目一新。除了在场景、音乐、道具上折射出美国现代消费文化等社会背景之外,语言方面对原著诗性台词的选择性保留和改写、叙述方式上对现代媒介社会的表现均体现了鲁赫曼的个性风格和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跨媒介改编 后现代主义 美国社会
下载PDF
从恩格斯与马克思的视角论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
5
作者 袁铭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39-41,共3页
作为话剧艺术的主要类型,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悲剧是通过结构人与命运之间的冲突、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展开的。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戏剧作家... 作为话剧艺术的主要类型,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悲剧是通过结构人与命运之间的冲突、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展开的。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戏剧作家,莎翁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的创作理念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镜子,是人类精神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再现。而今天世人提起莎剧的时候似乎有一个共识:莎翁的最高成就便是他的悲剧作品。他的悲剧作品具有鲜明的、独创的美学特征,情节中充满人文主义关怀和对现实以及人性的体察。本文在恩格斯与马克思的视角下,以西方悲剧的四个发展高峰为起点,论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悲剧的现实主义意义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 莎士比亚化
下载PDF
19世纪查尔斯•奈特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注释(二)
6
作者 邹晨雅(译)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0-108,共9页
第三幕1.凯普莱特夫人:他是一位蒙塔古家里的亲戚,情感偏袒,当然不会讲实情……[1]112提伯尔特一心想挑衅罗密欧,茂丘西奥被迫和提伯尔特先起了争执。班福里奥的话有几分不真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凯普莱特夫人的这种指责是正确的。... 第三幕1.凯普莱特夫人:他是一位蒙塔古家里的亲戚,情感偏袒,当然不会讲实情……[1]112提伯尔特一心想挑衅罗密欧,茂丘西奥被迫和提伯尔特先起了争执。班福里奥的话有几分不真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凯普莱特夫人的这种指责是正确的。约翰逊博士曾在评论中称,班福里奥的行为可以看作“道德家”,“对班福里奥的诬陷虽是随意提出,但还算公正。莎士比亚似乎有意把班福里奥塑造得很好,他也许想说明,即使最聪明的头脑,在派系不和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犯罪的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 里奥 蒙塔古 (二)
下载PDF
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化舞台制作——国家大剧院开年大戏《罗密欧与朱丽叶》观后
7
作者 匡国清 《歌剧》 2024年第3期32-39,共8页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1月25日至28日,作为开年大戏,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夏尔·古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连演五场。演出由享誉“法国音乐遗产的最佳诠释者”的上海歌剧院院长、指挥家、钢琴...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1月25日至28日,作为开年大戏,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夏尔·古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连演五场。演出由享誉“法国音乐遗产的最佳诠释者”的上海歌剧院院长、指挥家、钢琴家许忠执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歌剧院 国家大剧院 《罗密欧与朱丽叶 音乐遗产 许忠 中法建交 意象化 古诺
下载PDF
沁人心脾 五味杂陈——评国家大剧院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8
作者 张听雨 《歌剧》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年,也是文豪莎士比亚4607周年诞辰。1月25日至28日,法国作曲家古诺根据莎翁著名的戏剧所创作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五场。此次演出是“中法文化旅游年”在北京的第一项大型活动,也是这部歌剧五年...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年,也是文豪莎士比亚4607周年诞辰。1月25日至28日,法国作曲家古诺根据莎翁著名的戏剧所创作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五场。此次演出是“中法文化旅游年”在北京的第一项大型活动,也是这部歌剧五年之后再度搬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作曲家 国家大剧院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法建交 五味杂陈 古诺 中法文化 大型活动
下载PDF
浅析柴可夫斯基交响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调性布局与思维特点
9
作者 余晓乐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5期73-75,共3页
一、作品概况本文研究对象是柴可夫斯基(1840—1893)的作品——交响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浪漫乐派作曲家,他的音乐有两个最鲜明的音乐特征,即抒情性和戏剧性,其中抒情性特征突出体现在旋律上。柴可... 一、作品概况本文研究对象是柴可夫斯基(1840—1893)的作品——交响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浪漫乐派作曲家,他的音乐有两个最鲜明的音乐特征,即抒情性和戏剧性,其中抒情性特征突出体现在旋律上。柴可夫斯基因此被誉为“旋律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乐派 柴可夫斯基 《罗密欧与朱丽叶 调性布局 音乐特征 幻想序曲 思维特点 交响
下载PDF
铅铸的羽毛,爱的玉帛——许忠演绎柏辽兹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听后
10
作者 张婕怡 《歌剧》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若问莎士比亚笔下最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是哪一部,相信很多人给出的答案会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出经久不衰的传奇历经多次改编,故事中那对爱侣也在不同艺术体裁形式中得以复活。3月31日晚,步入上海交响音乐厅,目之所及是一幅海报,... 若问莎士比亚笔下最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是哪一部,相信很多人给出的答案会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出经久不衰的传奇历经多次改编,故事中那对爱侣也在不同艺术体裁形式中得以复活。3月31日晚,步入上海交响音乐厅,目之所及是一幅海报,红色为底,图像是一只徐徐绽放的蝴蝶,蝶翼旁是外文的莎士比亚原著字样,显然海报设计者有意用东方的“梁祝”描摹西方的“罗朱”,以便听众进入音乐厅前,透过这幅图像便能概览音乐的剧情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体裁形式 交响音乐 柏辽兹 爱情故事 海报 交响曲 音乐厅
下载PDF
《罗密欧与朱丽叶》:人文主义者真诚而乐观的愿望
11
作者 司徒晓华 《时代人物》 2024年第3期5-7,共3页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受文艺复兴时期独特的人文观念影响,体现出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闪耀着人文主义精神之光。创作于16世纪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表现出强调人性和个...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受文艺复兴时期独特的人文观念影响,体现出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闪耀着人文主义精神之光。创作于16世纪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表现出强调人性和个性解放、反对暴力、呼唤理性的人文主义精神,展现了爱可以融化仇恨的哲学主题,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真诚而乐观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人文主义
下载PDF
美国电影《吉诺密欧与朱丽叶》评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荣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7-128,共2页
《吉诺密欧与朱丽叶》是根据英国伟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而成的三维动画新片。与之前类似影视故事叙述不同,影片男女主角全部由过去的人物换为卡通,表现的是用来装点花园的小矮人卡通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结局... 《吉诺密欧与朱丽叶》是根据英国伟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而成的三维动画新片。与之前类似影视故事叙述不同,影片男女主角全部由过去的人物换为卡通,表现的是用来装点花园的小矮人卡通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结局由过去的悲剧结局编改为喜剧结局,以一个人人都希望看到的皆大欢喜的美好爱情结局收场;影片的拍摄曾面临着无法忽视的挑战和难以跨越的障碍,但最终在优秀的影片创作团队手中得以大功告成,其丰富的故事内容和完美的动画制作值得观众欣赏和品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诺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动画 悲剧 喜剧
下载PDF
《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之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佩英 彭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01-103,共3页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同属著名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虽然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作品,却都写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情而牺牲的悲剧。封...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同属著名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虽然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作品,却都写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情而牺牲的悲剧。封建文化制度和封建家长的干涉与阻挠造成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但是由于主人公性格和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它们在悲剧的成因上又有些许不同之处:造成两者悲剧命运的矛盾冲突不一样,悲剧主人公的性格不相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文化 悲剧成因 《孔雀东南飞》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下载PDF
在社会与命运中毁灭的美与爱——论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李伟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史、戏剧史上的著名悲剧之一,作品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与封建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人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社会悲剧,有人认为该剧是命运悲剧,这成为历来批评和争论的焦点。但只要将《... 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史、戏剧史上的著名悲剧之一,作品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与封建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人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社会悲剧,有人认为该剧是命运悲剧,这成为历来批评和争论的焦点。但只要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合当时历史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便可认识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既是社会悲剧,又是命运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社会悲剧 戏剧文学 英国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中国语境: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阐释策略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伟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9,共6页
透视《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中国阐释”的不同侧面,以此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的传播特点及批评者不同的阐释策略及主要倾向。认为在莎学研究中,中国批评者已经从最初的介绍,政治层面的解读发展为从人性、爱情... 透视《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中国阐释”的不同侧面,以此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的传播特点及批评者不同的阐释策略及主要倾向。认为在莎学研究中,中国批评者已经从最初的介绍,政治层面的解读发展为从人性、爱情与中国戏曲主题和艺术特点进行比较的多元化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国语境 阐释策略
下载PDF
隐喻认知视角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关修辞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世坚 朱春燕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0-44,共5页
双关既是修辞,也是人类的认知方式。选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关,运用隐喻认知理论,从语音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一词多义的角度对其双关的认知特点进行考察,认为剧中语音双关的理解是基于双关词语的语音相似性而产生的"跨域... 双关既是修辞,也是人类的认知方式。选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关,运用隐喻认知理论,从语音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一词多义的角度对其双关的认知特点进行考察,认为剧中语音双关的理解是基于双关词语的语音相似性而产生的"跨域映射"过程,语义双关的理解是听众或读者心理空间整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认知 《罗密欧与朱丽叶 双关 一词多义
下载PDF
媒介变革语境下文学“破界”现象研究——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辉 于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72,共7页
语言、文字的诞生、演进与完善,使得以其为载体的文学日益体系化并在横向与纵向上都形成了一定的疆界。然而20世纪以来,大众媒介的兴起和传媒艺术的发展,使文学的疆界逐渐被突破、剔除。本文从传统文学的疆界构成与破界的必然性、文学... 语言、文字的诞生、演进与完善,使得以其为载体的文学日益体系化并在横向与纵向上都形成了一定的疆界。然而20世纪以来,大众媒介的兴起和传媒艺术的发展,使文学的疆界逐渐被突破、剔除。本文从传统文学的疆界构成与破界的必然性、文学破界的表现——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以及文学在媒介变革语境下的传播与创新三个方面对该论题进行了阐述。尽管媒介的特质会不同程度地消解传统文学的某些精妙和韵味,但事实上,媒介变革语境下文学疆界的突破与延伸,其根本就是跨界融合。并且,随着这场革命的深入进行,跨界越来越巧妙而不露痕迹,融合越来越复杂而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变革 文学 《罗密欧与朱丽叶 传媒艺术
下载PDF
《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爱情悲剧的价值论释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莫运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宁愿过一种短暂但充盈的生活,反映出他们拥有的是基督教的线性时间观。两人的爱情悲剧反映出女性还处于封建家长制的男权中心压制下,但同时也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已经有了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自我决断的能力。两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宁愿过一种短暂但充盈的生活,反映出他们拥有的是基督教的线性时间观。两人的爱情悲剧反映出女性还处于封建家长制的男权中心压制下,但同时也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已经有了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自我决断的能力。两人爱情虽然换来了两大家族的和解,但这恰恰是爱情的悲剧性所在,即爱情在本不该取胜的地方获得了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密欧 朱丽叶 爱情 悲剧
下载PDF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特点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深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06-314,共9页
文章通过把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后得出《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特点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语言呈现出整体诗性,而后者呈现出局部诗性。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 文章通过把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后得出《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特点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语言呈现出整体诗性,而后者呈现出局部诗性。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基础文类和剧作者创作心态的差异,尤其是中西基础文类的差异所造成的。所以这种差异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西戏剧语言特点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增进了对中西不同的戏剧传统与不同文化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语言特点 基础文类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原著再造与经典生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国行旅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蕾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3-165,213,214,共15页
在经典生成包括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原著会被再造,原著再造的结果产生经典。莎士比亚戏剧的中国行旅,就是一个原著再造和经典生成的典型过程。就莎士比亚早期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而言,林纾《吟边燕语》、戴望舒《罗密欧与裘丽叶达》等... 在经典生成包括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原著会被再造,原著再造的结果产生经典。莎士比亚戏剧的中国行旅,就是一个原著再造和经典生成的典型过程。就莎士比亚早期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而言,林纾《吟边燕语》、戴望舒《罗密欧与裘丽叶达》等都使戏剧故事逐渐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田汉第一个译出了全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徐志摩、曹未风、曹禺、朱生豪、梁实秋、孙大雨等都用各自的方式和观点弥合了之前译本的不足,再造了莎剧的生命。傅光明的“新译”则在“原味儿”的实践中,解决了“原著”的版本问题,成就了译本自身的经典性。经典的生成正是于再造原著的过程中让作品“走向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著再造 经典生成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傅光明 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