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7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李斯特菌病流行特点和食品溯源及对我国的启示
1
作者 张智芳 刘雪杰 +3 位作者 吴生根 李曲文 陈伟伟 邓艳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643,共8页
目的分析比较美国和中国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的流行特点,为我国李斯特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美国2009-2021年李斯特菌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美国疫情监测数据进行食品归因估计。国内数据来源:搜集中国知网... 目的分析比较美国和中国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的流行特点,为我国李斯特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美国2009-2021年李斯特菌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美国疫情监测数据进行食品归因估计。国内数据来源:搜集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等数据库报道的李斯特菌病病例,并对散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同时对食品溯源成功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美国2009—2021年共报告1037例李斯特菌病病例,住院902人,死亡165人。因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onocytogenes)污染食品引起的发病高峰在7月份,其发病人数、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18.4%(191/1037)、20.5%(185/902)和22.4%(37/165)。大多数李斯特菌病的暴发被归因于3类食物:乳制品、行作蔬菜和水果,归因百分比的范围在73.8%~89.6%。中国李斯特菌病的总体发病数量不高,2009-2021年共报告619例,有详细发病年份记载的仅177例,其中2018年最多为26例。有详细发病月份报道的病例有220例,其中4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为30例。中国的李斯特菌病病例资料不完善,且多散在发生,仅7例病例成功追溯到原因食品。结论美国对Lm的监测资料比较完善,食源性暴发病例较多,乳制品、行作蔬菜和水果是最容易引起疾病暴发的原因食品,中国仅有散发病例报道。中国应逐步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并加深对数据的挖掘,加快推进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技术的进步,防止Lm污染食品引起疾病的暴发,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单增李斯特 归因估计 全基因组测序 李斯特菌病 食品召回
下载PDF
妊娠期李斯特菌病18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胡敏 王芳 +4 位作者 张怡舜 韩方 张晓慧 周双艳 李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6-711,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李斯特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23年山西某两所医院收治的18例妊娠期李斯特菌病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18例妊娠期李斯特菌病孕妇发病时间为孕早期1例,... 目的探讨妊娠期李斯特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23年山西某两所医院收治的18例妊娠期李斯特菌病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18例妊娠期李斯特菌病孕妇发病时间为孕早期1例,孕中期3例,孕晚期14例(其中2例为双胎,均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7例,94.44%),同时伴阴道流血(5例,27.78%)、腹痛(4例,22.22%)、头痛(2例,11.11%)等;孕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降钙素原均升高;1例孕早期胎儿自然流产,3例孕中期胎儿全部死亡,16例孕晚期胎儿存活10例;所有孕妇均康复出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分离率较高的标本为孕妇宫腔分泌物(11例,61.11%)、全血(10例,55.55%),18例孕妇生产的17例新生儿中,4例(23.53%)咽部气管分泌物标本和3例(17.65%)全血标本分离出LM。13例胎盘经病理检查发现绒毛膜羊膜炎者10例。15株LM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敏感率均为93.33%。结论妊娠期李斯特菌病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易漏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妊娠晚期胎儿存活率高,妊娠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LM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妊娠期李斯特菌病 临床症状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ABRO1对李斯特菌感染单核巨噬细胞IL-1β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3
作者 王琳 穆红 申艳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去泛素化酶Abraxas兄弟蛋白(ABRO1)对李斯特菌(LM)感染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白细胞介素(IL)-1β释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培养J774A.1细胞,分别感染有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的野生型LM菌株(野生型组)、敲除LLO的hly... 目的观察去泛素化酶Abraxas兄弟蛋白(ABRO1)对李斯特菌(LM)感染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白细胞介素(IL)-1β释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培养J774A.1细胞,分别感染有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的野生型LM菌株(野生型组)、敲除LLO的hly基因缺失(Δhly)LM菌株(基因缺失组)及Δhly株回补hly基因的LM菌株(回补株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BRO1蛋白,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L-1β。将J774A.1细胞分为NI组(未感染LM菌株)、WT组(感染WT LM菌株)与Δhly组(感染Δhly LM菌株),各组分别转染NC si RNA、ABRO1 si RNA,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L-1β,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炎症小体相关分子Caspase-1、p20(Caspase-1活化形式)、IL-1β、p17。结果随着感染时间延长,野生型组、回补株组ABRO1表达、IL-1β水平逐渐增高,在感染120 min达到最高、均高于基因缺失组(P均<0.05);基因缺失组不同时点ABRO1表达、IL-1β水平无明显变化。WT组转染ABRO1 si RNA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1β水平及p20、p17表达低于转染NC si RNA的细胞(P均<0.05);WT组转染NC si RNA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1β水平及p20、p17表达高于NI组(P均<0.05);Δhly组转染NC si RNA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1β水平及p20、p17表达低于WT组(P均<0.05)。结论李斯特菌感染的J774A.1细胞中ABRO1表达增高,下调ABRO1表达后,J774A.1细胞中IL-1β释放减少;LLO可能通过激活炎症小体从而促进LM感染诱导的IL-1β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化酶 ABRO1蛋白 李斯特菌溶血素O 李斯特 hly基因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海南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性的研究
4
作者 王丹 丁书仙 +6 位作者 江芊 汪雪凤 王清隆 王茂媛 陈晓鹭 赵建平 于福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95,共7页
分析海南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明确挥发油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草豆蔻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和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单增李斯特菌对挥发油的药物敏感性... 分析海南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明确挥发油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草豆蔻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和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单增李斯特菌对挥发油的药物敏感性,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草豆蔻挥发油得率为1.26%,分离鉴定出107种化合物,草豆蔻挥发油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5.44 mm,为高敏感性,MIC和MBC分别为0.078,0.3125 mg/mL。海南草豆蔻挥发油得率较高,挥发性化学成分种类丰富,并且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该研究为优异草豆蔻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为草豆蔻挥发油在天然食品抗菌剂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豆蔻 海南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 单增李斯特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益智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机理
5
作者 胡璇 黄英 +5 位作者 王凯 王丹 谢小丽 赵建平 陈晓鹭 于福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0-150,共11页
以姜科植物益智果实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益智精油的化学成分;通过滤纸片法和微量对倍稀释法分别测定益智精油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 以姜科植物益智果实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益智精油的化学成分;通过滤纸片法和微量对倍稀释法分别测定益智精油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评价其抑菌活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益智精油对菌体微观形态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菌体的生长曲线、电导率变化、大分子物质泄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探究益智精油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从益智精油中共鉴定出45种化合物,以萜烯类、芳香烃及萜类含氧衍生物为主,其中巴伦西亚橘烯、圆柚酮、2,6,10,10-四甲基双环[7.2.0]十一烷-1,6-辛二烯、(2S,4aR,8aR)-4a,8-二甲基-2-(丙-1-烯-2-基)-1,2,3,4,4a,5,6,8a-八氢萘、(2R,8R,8aS)-8,8a-二甲基-2-(丙-1-烯-2-基)-1,2,3,7,8,8a-六氢萘和对伞花烃为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此外,益智精油可显著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14.20 mm,MIC和MBC分别为0.195、0.781 mg/mL,生长曲线测定发现,益智精油抑菌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益智精油可破坏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细胞形态结构,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细胞内大量电解质、大分子内容物(核酸和蛋白质)泄漏,破坏菌体内SOD系统原有的动态平衡状态,导致SOD活力变化,同时诱导大量自由基生成,导致菌体细胞内脂质氧化程度升高,使MDA含量增加。综上,益智精油作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导致菌体细胞一系列变化,从而抑制菌体的生长并导致其凋亡,是益智精油中多种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结果,初步分析萜烯类、芳香烃类和酮类物质是其抑菌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益智作为食品行业天然抑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精油 化学成分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抑菌机理
下载PDF
2022年贵州省食品及病人来源单增李斯特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特征分析
6
作者 周倩 郑联 +5 位作者 向婧姝 黄靖宇 朱姝 张德著 罗信旭 周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3-619,共7页
目的了解2022年贵州省29株食品及病人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型、基因型、耐药及毒力基因等遗传特征。方法对贵州省2022年食品微生物及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29株单增李斯特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 目的了解2022年贵州省29株食品及病人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型、基因型、耐药及毒力基因等遗传特征。方法对贵州省2022年食品微生物及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29株单增李斯特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谱系、血清群、序列分析(ST型)、克隆群(CC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等。结果29株单增李斯特菌对8种抗生素均不耐药;对耐药基因分析发现在29株菌中检出6种耐药基因,全部菌株均携带fosX、mprE、lin、norB;29株菌分属于2个谱系(Ⅰ、Ⅱ),17株菌属于谱系Ⅱ,12株菌属于谱系Ⅰ;分为13种ST型,其中ST8为优势型别,占31.03%(9/29株),其次为ST619、ST121型别各3株;分为4个血清群,血清群1/2a、3a有15株,血清群1/2b、3b、7有11株,血清群1/2c、3c有2株,血清群4b、4d、4e有1株;分为12个CC型,以及1个未分CC型的ST2348,其中CC8为优势CC型,有9株菌占27.59%(8/29株),分属于23种cgMLST型,每型包括1~3株菌。共发现25种毒力基因,29株菌均携带毒力岛LIPI-1,其中3株菌未携带actA基因,缺失率10.34%;有7株菌均携带毒力岛LIPI-3的8个基因,其余22株菌未携带;所有菌株携带多种内化素毒力基因。结论贵州省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耐药水平低,携带较多的毒力基因,血清群与分子型别表现出遗传多样性,应加强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持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 全基因组测序 贵州省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因子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钊 刘阳泰 +3 位作者 李卓思 秦晓杰 王翔 董庆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7-335,共9页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能在低温、高温、高渗透压等多种不利条件下生长存活。在宿主体内,单增李斯特菌首先寄生于胃肠道,随后穿过肠道屏障,再通过血液传播到靶器官引发系列疾病,整个过程...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能在低温、高温、高渗透压等多种不利条件下生长存活。在宿主体内,单增李斯特菌首先寄生于胃肠道,随后穿过肠道屏障,再通过血液传播到靶器官引发系列疾病,整个过程与单增李斯特菌独特的毒力因子及调控机制密切相关。该文首先回顾整理了单增李斯特菌在感染期间关键毒力因子的主要作用及目前新进展,介绍了毒力调控因子(Prf A)和转录调控因子(σ~B),着重讨论了调控因子在宿主外环境和内环境的相互作用,最后对目前新的毒力调控因子进行归纳总结,为全面理解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机制和进一步开展精准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 感染 毒力因子 调控因子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8
作者 张云怡 张政 +3 位作者 张俊彦 陈鸿鹄 占利 陈建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8-635,共8页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过程中引起的细胞蛋白质组变化。从宿主细胞分子水平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胎盘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运用TMT(Tandem Mass Tags)蛋白质组学技术对HTR-8...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过程中引起的细胞蛋白质组变化。从宿主细胞分子水平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胎盘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运用TMT(Tandem Mass Tags)蛋白质组学技术对HTR-8/Svneo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蛋白质组进行定量分析,运用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及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结果共鉴定肽段76285个,可定量蛋白6979个。HTR-8/Svneo感染过程中356个蛋白发生了显著性差异表达。153个表达量上调,203个表达量下调。差异表达量倍数最高的蛋白为微管马达蛋白(B4DYE2),最低为翻译起始因子1(Q6IAV3)。GO功能富集和KEGG代谢途径富集结果表明,上调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和代谢途径集中在微管、微丝运动,细胞自噬等方面,下调蛋白集中在碳代谢、氮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核酸代谢等初级代谢途径和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等方面。结论单增李斯特菌侵袭HTR-8/Svneo过程中,宿主细胞的基础代谢可能发生了显著降低,并处于较高的自噬水平。细胞迁移诱导透明质酸酶CEMIP(Q8WUJ3)的显著上调说明该蛋白可能在调节滋养层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进而造成不良妊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胎盘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 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 蛋白质组 TMT蛋白质组学技术
下载PDF
甘肃省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研究
9
作者 张璟 兰光 +4 位作者 申艳琴 闫静 刘小菊 肖晶 王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5-713,共9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21—2022年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肉汤微量稀... 目的分析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21—2022年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系统发育谱系、CC型、ST型、血清型、耐药表型及基因、毒力基因、抗性基因、系统发生关系。结果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属谱系Ⅰ、谱系Ⅱ,以谱系Ⅱ为主,共21株(84.0%)。血清型以1/2a为主,共14株(56.0%),分属10个CC型,其中CC9、CC8和CC121为优势CC型,共占56.0%(14株),发现一个新的ST型,即ST3142。仅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4.0%,1/25),为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多重耐药株,本研究菌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基本一致。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携带LIPI-1和内化素基因,未发现携带LIPI-3的菌株,仅2株ST87型菌株携带LIPI-4。16株菌(64.0%)携带SSI-1,5株ST121携带SSI-2。68.0%(17/25)的菌株inlA基因发生了提前终止(PMSC)。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能将不同谱系、血清群和CC型的菌株明显分开,25株菌共分为10个亚群,与CC型保持一致。结论甘肃省市售食品中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呈现遗传进化多样性,耐药基因及表型均表现出低耐药率,且携带的毒力基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发酵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流行调查和评估
10
作者 谢庆超 王子 +4 位作者 徐进 张瑞 李银辉 王晔茹 赵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0-56,共7页
该研究旨在使用文献数据的荟萃(Meta)分析估计中国发酵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选择2011—2022年来自5个数据库的总计34篇文献。根据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单增李斯特菌的综合流行率为4.1%(95%CI:2.3%~5.7%),其中发酵香肠、发酵火腿、... 该研究旨在使用文献数据的荟萃(Meta)分析估计中国发酵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选择2011—2022年来自5个数据库的总计34篇文献。根据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单增李斯特菌的综合流行率为4.1%(95%CI:2.3%~5.7%),其中发酵香肠、发酵火腿、中式腊肉单增李斯特菌综合流行率分别为3.1%(95%CI:2.4%~3.9%)、5.9%(95%CI:4.2%~9.3%)、3.9%(95%CI:2.2%~6.1%)。从地区来看,西南地区单增李斯特菌流行率最高达到5.2%(95%CI:2.1%~9.3%)。单增李斯特菌最主要的血清型是4b、1/2a、1/2b和1/2c。就机构类型而言,纳入的研究样本绝大多数来自零售市场。通过了解发酵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流行水平的差异可以清楚其在公共健康安全方面的潜在风险,有助于对发酵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可控监测,指导主管部门、行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肉制品 单增李斯特 META分析 血清型 流行调查
下载PDF
产妇及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情况分析
11
作者 张霞 董瑞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产科出院患者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7.63/100000,分娩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4.68/100000。全院产妇、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5.32/100000。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与正常分娩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产妇用药选择针对单核李斯特菌敏感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病例数远少于新生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虽低,但危害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对单增李斯特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发病率 抗感染治疗 产妇 新生儿
下载PDF
基于免疫蛋白质组学的单增李斯特菌强免疫原性蛋白挖掘
12
作者 张颖 吴诗 +4 位作者 古其会 叶青华 张菊梅 陈谋通 吴清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08,共8页
该研究采用高毒力持留基因型单增李斯特菌819-2菌株全菌蛋白免疫SPF级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利用免疫蛋白质组学对菌株胞外蛋白质组进行分析,旨在挖掘筛选单增李斯特菌强免疫原性蛋白作为特异性抗体制备的候选抗原。超声法提取819-2菌... 该研究采用高毒力持留基因型单增李斯特菌819-2菌株全菌蛋白免疫SPF级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利用免疫蛋白质组学对菌株胞外蛋白质组进行分析,旨在挖掘筛选单增李斯特菌强免疫原性蛋白作为特异性抗体制备的候选抗原。超声法提取819-2菌株全菌蛋白免疫SPF级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四次免疫后经间接ELISA测定效价达1:512000。脱氧胆酸钠(DOC)-10%(m/V)TCA沉淀法提取单增李斯特菌819-2菌株胞外蛋白,利用免疫蛋白质组学和LC-MS/MS技术挖掘并鉴定具有强免疫反应的蛋白点,结果表明双向电泳图谱成功获得85个蛋白点,并成功鉴定了P60、InlC、MltG、Enolase和假定蛋白YxeA family protein等5个强免疫原性蛋白,研究结果为基于强免疫原性蛋白制备特异性抗体用于食品及其加工环境中单增李斯特菌富集及快速检测技术研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 免疫蛋白质组学 抗血清 免疫印迹
下载PDF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怡 许红玉 +1 位作者 黄厚强 张曲 《中国食品》 202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为单增李斯特氏菌,是一种需氧兼性厌氧的食源性病原菌、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海产品、禽类食品、蔬菜等容易受到该菌污染,误食...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为单增李斯特氏菌,是一种需氧兼性厌氧的食源性病原菌、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海产品、禽类食品、蔬菜等容易受到该菌污染,误食用含有该菌的新生儿、老年人等免疫力低者易患脑膜炎、败血症,孕妇则易发生早产或流产,致死率高达20%-30%,给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单增李斯特氏菌 食源性病原菌 兼性厌氧 短杆菌 食品安全 奶制品 致死率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微量生化鉴定试剂盒应用效果研究
14
作者 李艳嫦 李泽康 +3 位作者 张焕彬 姜翠红 蔡芷荷 徐环 《食品与营养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69-176,共8页
目的:评价本实验室研制的一步加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微量生化鉴定试剂盒(简称EasyID)的可靠性和便捷性。方法:采用39株测试菌(目标菌25株和非目标菌14株),对EasyID和其他两个厂家同种生化鉴定试剂盒(以下简称GS1、GS2)及传统管状... 目的:评价本实验室研制的一步加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微量生化鉴定试剂盒(简称EasyID)的可靠性和便捷性。方法:采用39株测试菌(目标菌25株和非目标菌14株),对EasyID和其他两个厂家同种生化鉴定试剂盒(以下简称GS1、GS2)及传统管状生化鉴定套盒(以下简称CTG)进行测试,以GB4789.30-2016中提供的标准生化反应为参考。结果:在同等条件下,25株目标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EasyID和GS1培养24 h,各项生化反应结果与标准反应符合率均为100%,但GS2和CTG需延长培养至48 h各项生化反应结果与标准反应符合率才达到100%;14株非目标在EasyID和GS1培养24 h,各项生化反应结果与标准反应符合率均为100%,但GS1、GS2和CTG需延长至48 h各项生化反应结果与标准反应符合率才达到100%。结论:EasyID操作便捷、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优于GS1、GS2和CTG,因而可替代传统管状生化鉴定套盒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化鉴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生化鉴定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下载PDF
李斯特《f小调练习曲》戏剧性分析
15
作者 黄晓晴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1期84-86,共3页
李斯特钢琴作品《十二首超级练习曲》中的《f小调练习曲》展现了戏剧性的音乐风格,其中包括戏剧性的内涵、钢琴的交响化处理手法和音乐性格的戏剧性转变。李斯特运用和弦、八度、琶音等丰富多样的技巧,以及巧妙的音区,创造出了富有戏剧... 李斯特钢琴作品《十二首超级练习曲》中的《f小调练习曲》展现了戏剧性的音乐风格,其中包括戏剧性的内涵、钢琴的交响化处理手法和音乐性格的戏剧性转变。李斯特运用和弦、八度、琶音等丰富多样的技巧,以及巧妙的音区,创造出了富有戏剧张力和效果的音乐。通过对不同情感和氛围的表达,以及主题的变形与发展,展现了其音乐的深刻内涵和丰富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 练习曲 戏剧性
下载PDF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触键分析
16
作者 王璐 《梧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弗朗茨·李斯特以其卓越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激情四溢的演奏风格闻名于世,是钢琴史上最伟大的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风格充满激情、浪漫和诗意,擅长于在演奏中表现作曲家的意图和情感,在舞台上展现出强烈的表现力和技巧,演奏风格极具个... 弗朗茨·李斯特以其卓越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激情四溢的演奏风格闻名于世,是钢琴史上最伟大的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风格充满激情、浪漫和诗意,擅长于在演奏中表现作曲家的意图和情感,在舞台上展现出强烈的表现力和技巧,演奏风格极具个人特色,带有独特的情感和技巧上的创新。该文以李斯特改编的钢琴曲《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为研究对象,在对《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创作背景阐述的基础上以其剧情发展为引线,探究其多变且具有内涵的音乐情绪、丰富的演奏技巧等,最后结合李斯特的创作手法,对钢琴改编曲《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的触键进行分析。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之上,将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统一,用故事情节发展的眼光去观察音乐,推动乐曲的演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 钢琴 演奏技巧 李斯特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无细胞上清液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安祺 杨慧轩 +5 位作者 姚现琦 董鹏程 朱立贤 罗欣 张一敏 刘昀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共8页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导致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该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natant,CFS)作为抑制剂,探究B.subtilis CFS...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导致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该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natant,CFS)作为抑制剂,探究B.subtilis CFS在抑制L.monocytogenes野生菌株118(以下简称No.118)生物被膜方面的作用和潜力。首先测定了B.subtilis CF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接着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了不同亚最小抑菌浓度下B.subtilis CFS对No.118的生物被膜抑制率,发现不同亚抑菌浓度下的CFS对No.118生物被膜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在1/64 MIC时生物被膜抑制率仍可达到47%;同时B.subtilis CFS对No.118生物被膜代谢活性、自聚集率、表面疏水性、群集泳动能力和膜外聚合物分泌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在CFS作用下,No.118生物被膜结构和细胞分布的变化规律,经CFS处理后,No.118生物被膜结构松散,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综上,B.subtilis CFS可通过影响No.118生物被膜细胞的代谢活性、自聚集能力和群集泳动能力以及膜外聚合物的分泌来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对探究益生菌代谢产物作为生物被膜抑制剂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无细胞上清液 单增李斯特 生物被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警惕李斯特菌危害宝宝健康
18
作者 杨丽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10期67-67,共1页
近期,一名30周的早产儿生后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出生时羊水有重度污染,生后呼吸费力,全身都是淤斑,并于生后1天内出现发热、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表现,入院后查感染指标均显著升高,宝宝住院12小时内血培养报告提示革兰阳性杆菌感... 近期,一名30周的早产儿生后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出生时羊水有重度污染,生后呼吸费力,全身都是淤斑,并于生后1天内出现发热、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表现,入院后查感染指标均显著升高,宝宝住院12小时内血培养报告提示革兰阳性杆菌感染,3天后血培养结果明确为“李斯特菌”感染。追问相关病史,宝宝父亲诉宝妈分娩前已经患有急性胃肠炎好几天了,有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且宝妈喜欢食用冰箱里面存放的食物,特别是冰镇牛奶,而且还可能食用了没有熟透的牛肉。入院后经积极对症治疗,目前宝宝已经康复出院。那么,李斯特菌是什么呢?为何会导致宝宝早产?又该怎么预防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循环衰竭 血培养结果 感染指标 革兰阳性杆菌 李斯特 呼吸衰竭 急性胃肠炎
下载PDF
李斯特三首交响诗的审美特色解读
19
作者 陈晓光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1期62-65,共4页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欧洲乃至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其一生曾先后创作出了诸多声乐和器乐佳作,并独创了交响诗这一全新体裁,为后期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鉴于此,本文从李斯特和其交响诗的创作历程谈起,结合多部代表作...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欧洲乃至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其一生曾先后创作出了诸多声乐和器乐佳作,并独创了交响诗这一全新体裁,为后期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鉴于此,本文从李斯特和其交响诗的创作历程谈起,结合多部代表作,就其审美特色进行了解读,由此获得对其人其作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更好地欣赏和演奏这些佳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 交响诗 创作历程 审美特色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LO-InlP缺失株的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晋瑞婕 曾东东 +4 位作者 秦赫 邓秋艳 任静静 蒋建军 王鹏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0,共7页
目的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LO-InlP缺失株,探究LLO、InlP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度敏感型(Ts)质粒载体基因敲除法,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681ΔInlP、LM681ΔLLO-InlP基因缺失株,通过检测不同... 目的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LO-InlP缺失株,探究LLO、InlP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度敏感型(Ts)质粒载体基因敲除法,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681ΔInlP、LM681ΔLLO-InlP基因缺失株,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的OD 600 nm值绘制生长曲线分析LM681、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三株菌的体外生长能力;以感染复数MOI值为10感染细胞,测定LM681、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对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40)、人绒毛膜癌细胞(JEG-3)黏附侵袭能力;动物水平上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感染后的脑、肝、脾载菌量。结果成功获得片段大小为1125 bp的缺失株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亲本株LM681为2292 bp);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各菌OD 600值无统计学差异;3株菌体外感染HTR-8/SV40细胞、JEG-3细胞黏附侵袭试验结果显示,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较LM681对HTR-8/SV40细胞、JEG-3细胞黏附侵袭率均极显著降低(HTR-8/SV40细胞F LM681ΔInlP-LM681=102.792、F_(LM681ΔInlP-ΔLLO-LM681)=128.459,均P<0.01,JEG-3细胞F LM681ΔInlP-LM681=203.755、F_(LM681ΔInlP-ΔLLO-LM681)=81.279,均P<0.01);LM681亲本株的LD_(50)为10^(6.78),LM681ΔInlP缺失株的LD_(50)为107.45,在攻毒剂量范围LM681ΔInlP-ΔLLO不存在LD_(50),LM681ΔInlP-ΔLLO较LM681的LD_(50)提高了6.78个对数数量级,LM681ΔInlP-ΔLLO组织载菌量整体较亲本株LM681降低。结论LLO、InlP基因缺失在动物感染水平和体外培养细胞感染水平上均极大程度的降低了LM的的毒力,且InlP基因对LM681菌株黏附侵袭滋养层细胞具有一定意义,为研究InlP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内化素P 溶血素O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