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杜优劣”论争平议
1
作者 崔际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20,共8页
李白与杜甫,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伟大诗人,在其生活的时代,即以“李杜”并称于世,而后引发了“优劣”之争。“李杜优劣”论争,主要包括三种观点:李杜并尊、崇李抑杜、崇杜抑李。这些观点的形成,与评论者的个人性情之好尚、创作... 李白与杜甫,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伟大诗人,在其生活的时代,即以“李杜”并称于世,而后引发了“优劣”之争。“李杜优劣”论争,主要包括三种观点:李杜并尊、崇李抑杜、崇杜抑李。这些观点的形成,与评论者的个人性情之好尚、创作定位、所属诗歌派别,以及社会政治需要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待李白与杜甫的正确态度是:不可硬性区分“优劣”,而应正确体认李杜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其各自优长、深入品味其独具特色、学习掌握其表达技法,以求创作出形神赅备的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杜优劣 李杜并尊 崇李抑杜 崇杜抑李
下载PDF
皮里春秋:《四库全书总目》李杜优劣论发微
2
作者 余秋慧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2期88-99,共12页
《四库全书总目》对李白、杜甫的评价是其诗学观的体现,但由于目录书志的体例限制,这些评价散见于经、史、子、集四部提要之中。《四库全书总目》表面彰显李杜并尊的诗学观,又隐晦地对李白诗歌成就进行弱化,并表现出鲜明的“崇杜”倾向... 《四库全书总目》对李白、杜甫的评价是其诗学观的体现,但由于目录书志的体例限制,这些评价散见于经、史、子、集四部提要之中。《四库全书总目》表面彰显李杜并尊的诗学观,又隐晦地对李白诗歌成就进行弱化,并表现出鲜明的“崇杜”倾向。这种叙述策略一方面反映出《四库全书总目》公允折衷的学术态度,另一方面也呈现了清代官方的“文治”教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李杜优劣 “文治” 崇杜
下载PDF
杜甫对李白的解读历程——兼论李杜友谊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明华 吴增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9-183,共5页
李杜同游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李白对杜甫的思想与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杜分手之后,二人交往主要表现为杜甫通过诗歌创作怀念李白,本质上则是杜甫对李白进行解读。这一解读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人初逢洛阳、共游齐鲁时杜甫对... 李杜同游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李白对杜甫的思想与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杜分手之后,二人交往主要表现为杜甫通过诗歌创作怀念李白,本质上则是杜甫对李白进行解读。这一解读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人初逢洛阳、共游齐鲁时杜甫对李白从激情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规劝;二是困居长安时期杜甫在求仕的屈辱中逐渐感悟到了李白自由人格之可贵;三是乱世飘泊时期,杜甫日渐贴近李白的心灵,在心灵的共振中自觉在人格上追随李白。杜甫对李白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二人人生经历的趋同过程,杜甫经历了与李白相似的人生,最终完成了对李白完整而深刻的解读。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李杜友谊及杜甫的心灵历程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李白 李杜友谊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统计方法的李杜诗词文学空间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文娟 傅学庆 +1 位作者 李仁杰 张军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80-87,共8页
以李白、杜甫二人诗词的创作地点及诗词文本描述地点为空间信息,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分别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对李杜诗词文学空间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李白、杜甫诗词空间信息中创作地点及描述地点... 以李白、杜甫二人诗词的创作地点及诗词文本描述地点为空间信息,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分别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对李杜诗词文学空间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李白、杜甫诗词空间信息中创作地点及描述地点均为聚集分布,但在聚集程度与聚集中心方面存在差异,杜甫诗词空间信息比李白诗词空间信息聚集程度更高;李白诗词创作地点表现出"两线五核"的空间分布格局,杜甫诗词则呈现"两线六核"的空间分布格局,描述地点均继承各自作者创作空间的核密度中心,但李白诗词体现出更多核、更广泛的分布特征,这与李杜二人各自的性格特征及政治经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采用空间统计方法对李白、杜甫诗词中涉及到的空间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文学研究者对诗人有更深度更全面的认识研究,也有利于读者们对李白、杜甫有更理性的解读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统计 李杜诗词 文学空间模式
下载PDF
李杜诗篇的人文意蕴与英译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魏瑾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李白、杜甫的诗是我国诗歌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其深厚的人文内涵与中华人文精神传统一脉相承。文章从句式章法、诗眼艺术、意象经营三个方面揭示其诗歌表现艺术,并提出在英语译介中传递其人文精神的相应策略,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对外译... 李白、杜甫的诗是我国诗歌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其深厚的人文内涵与中华人文精神传统一脉相承。文章从句式章法、诗眼艺术、意象经营三个方面揭示其诗歌表现艺术,并提出在英语译介中传递其人文精神的相应策略,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对外译介中最大限度地诠释和传承文化精神探寻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杜诗篇 人文意蕴 表现艺术 英译策略
下载PDF
走出李杜优劣论的怪圈——李杜优劣之争研究评述 被引量:2
6
作者 莫道才 张超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第3期54-58,共5页
李白和杜甫的优劣之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大论争,历来学界都对此有所讨论。关于李杜的优劣之争可分为扬李抑杜、扬杜抑李、李杜并重三种观点。近代以来学界逐渐由强调李优或者杜优,转向李杜并重的共识,但学界并不满足这种共识,试图通过进... 李白和杜甫的优劣之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大论争,历来学界都对此有所讨论。关于李杜的优劣之争可分为扬李抑杜、扬杜抑李、李杜并重三种观点。近代以来学界逐渐由强调李优或者杜优,转向李杜并重的共识,但学界并不满足这种共识,试图通过进一步梳理李杜之争的历史来思考李杜论争背后的文学史意义。本文通过对自1980年以来李杜之争的文章进行评述,来展现现代以来李白、杜甫诗歌研究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李杜优劣 论争 评述
下载PDF
高扬盛唐精神的岑参西域诗作──兼与李杜诗作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安凌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4-101,共8页
关键词 岑参 盛唐精神 西域诗 杜甫诗歌 李白 少数民族 盛唐气象 边塞诗 李杜 积极浪漫主义
下载PDF
不是幡动,是心动——试用接受美学的观点重新阐释李杜优劣论 被引量:5
8
作者 葛景春 《河南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46-49,共4页
本文试用接受美学的观点 ,重新审视文学史上的李杜优劣论。历代读者由于受当时社会风气、政治观点、审美思潮及读者个人审美趣味、文化修养等因素的影响 ,对李杜有不同的评价。正是不同时代的读者对李杜的不同理解和误解 ,才使得人们不... 本文试用接受美学的观点 ,重新审视文学史上的李杜优劣论。历代读者由于受当时社会风气、政治观点、审美思潮及读者个人审美趣味、文化修养等因素的影响 ,对李杜有不同的评价。正是不同时代的读者对李杜的不同理解和误解 ,才使得人们不断地创造着、生发着对他们作品意义的新的阐释。李杜诗歌正是在读者这种不断理解和误解的过程中 ,其作品意义在不断地产生“层累”式的迭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李杜优劣论 李白 杜甫 古诗 审美趣味
下载PDF
朝鲜文人徐居正李杜观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红霞 陈泉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8-165,共8页
现存朝鲜初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兼诗人徐居正的作品中,与李白有关的材料多达171条,与杜甫有关的材料多达295条,李杜并提的材料有23条。虽然徐居正作品中李杜并提的材料数量不算多,但很有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结合其创作和文学观念解读这... 现存朝鲜初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兼诗人徐居正的作品中,与李白有关的材料多达171条,与杜甫有关的材料多达295条,李杜并提的材料有23条。虽然徐居正作品中李杜并提的材料数量不算多,但很有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结合其创作和文学观念解读这些材料,不难发现徐居正对李杜二人的评价未分轩轾,或整体褒扬李杜诗才,或具体评价李杜诗风,均持李杜并尊的态度。同时,徐居正对李杜诗风和特点的认识与同时期的一些中国诗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但其中亦不乏独特之处。解读这些材料,不仅可以窥见徐居正的独特诗论和接受李杜的独特视角,同时也能梳理出“李杜优劣”论在高丽和朝鲜时期的接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徐居正 李白与杜甫 李杜优劣论
下载PDF
风流与日常——重斟李杜之争及其垂范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才智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第4期1-12,共12页
李白和杜甫难辨日月,共辉大唐。二人都荟萃前贤,而渊源不同,各自分承风骚之脉,正自有日常与风流之异:李白侧重感发情兴,杜甫则侧重描绘家常。李诗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 李白和杜甫难辨日月,共辉大唐。二人都荟萃前贤,而渊源不同,各自分承风骚之脉,正自有日常与风流之异:李白侧重感发情兴,杜甫则侧重描绘家常。李诗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气度风流,一泻千里,为其显著特征;而杜诗的主导风格,却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在艺术上千汇万状,笔触更加走向日常。两座并峙的高峰,也构成唐诗的分野,在风流与日常的不同流脉下,对后世产生不同的垂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杜 风流 日常 垂范
下载PDF
李杜与盛唐:一种诗性文化名片的产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22,共16页
李白和杜甫使盛唐文化名片,闪射出熠熠动人的诗性神采。唯有采取"李杜合观"的学术思维方式,才能综合考察中国诗性智慧和语言魅力在一个盛世中可以达到何等彪炳千古、震撼人心的力度。后世的李杜优劣论,是以一定的标准裁判无... 李白和杜甫使盛唐文化名片,闪射出熠熠动人的诗性神采。唯有采取"李杜合观"的学术思维方式,才能综合考察中国诗性智慧和语言魅力在一个盛世中可以达到何等彪炳千古、震撼人心的力度。后世的李杜优劣论,是以一定的标准裁判无限的诗学智慧所致。宋人在盛唐诗人中发现"圣",在盛唐诗中发现"经"。幅员广袤的中国人文地理,起了潜在的文化基因浸染作用。李白的身上有胡气,他是长江文明夹杂着胡地习气的产物;杜甫的身上有诗书旧家子弟气,是黄河文明间杂着诗书旧家子弟习气的产物。诗歌意象史,蕴含着风尚史和文人精神史。李、杜代表的盛唐,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和诗性智慧的"枢轴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杜合观 人文地理 文化基因 枢轴时代
下载PDF
盛唐气象与青春追求——略论李杜青年时代的诗歌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定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6-101,共6页
唐代诗国里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伟大歌手,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杜诗歌内涵丰厚,成就十分辉煌。从唐代开始,就有人对李杜的诗歌创作和艺术成就作比较研究。本文不打算对历代李杜诗歌研究作全面审视,... 唐代诗国里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伟大歌手,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杜诗歌内涵丰厚,成就十分辉煌。从唐代开始,就有人对李杜的诗歌创作和艺术成就作比较研究。本文不打算对历代李杜诗歌研究作全面审视,只想通过对李杜前期诗歌创作的探索去考察他们青年时代的思想旨趣、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揭橥他们文学创作与时代的联系,以及二人在盛唐文化氛围下的成长与奋斗,深化对李杜诗歌的研究。谬误之处,识者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与杜甫 盛唐气象 青年时代 诗歌风格 新唐书 诗歌创作 李杜 李林甫 价值取向 刘毅
下载PDF
三“李杜”事件与汉末政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7-33,共7页
汉末名士群体与外戚宦官及其所代表的皇权的抗争,是汉末政治的重要内容。这期间,李固、杜乔在立桓帝问题上与梁冀的对立,李云、杜众对于桓帝封五侯外家的指责,李膺、杜密在桓、灵之际党锢事件中的表现,均具有典型意义。三"李杜&qu... 汉末名士群体与外戚宦官及其所代表的皇权的抗争,是汉末政治的重要内容。这期间,李固、杜乔在立桓帝问题上与梁冀的对立,李云、杜众对于桓帝封五侯外家的指责,李膺、杜密在桓、灵之际党锢事件中的表现,均具有典型意义。三"李杜"在汉末名士群体中乃至在民众间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他们的行为、气节鼓舞着当时的士大夫们立身持正,与黑暗政治作斗争。三"李杜"最终都死于非命,预示着东汉皇权与作为政治精英的名士群体的背离,从而也预示着东汉政权的崩解覆亡。同时,三"李杜"树立的道德价值理念,在名士阶层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政治 李杜事件 名士 皇权
下载PDF
一代诗宗 名齐李杜——高启及其诗歌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贵晨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138,共8页
高启曾短暂做官,但其诗不因官名;他自以北齐神武皇帝高欢后裔称“渤海高启”,其实早年只是“以苏州为根据地的张士诚统治下的一个市民”,而终在入明后因做官而辞官后被祸,折翼云天,殒命金陵,成为元明之际一位几乎逆袭成功的“草根”诗... 高启曾短暂做官,但其诗不因官名;他自以北齐神武皇帝高欢后裔称“渤海高启”,其实早年只是“以苏州为根据地的张士诚统治下的一个市民”,而终在入明后因做官而辞官后被祸,折翼云天,殒命金陵,成为元明之际一位几乎逆袭成功的“草根”诗人的悲剧典型;其在39岁被枉杀,情同岳飞之冤。其人生之旅,自少年而“客饶十年”,“张吴五年”,“仕在南京”二年,并终于“归隐遇害”之五幕历历可数,但有诸多待解之迷。其诗题材广泛,诸体皆备,无体不工,公认为有明“一代诗宗”,或兼宋元明三代言之。我们应当充分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曾亲书其《梅花》诗,并赞其为“明朝最伟大诗人”的意义。而彼时有称高启“有名齐李杜”的持论,则有待形成今之古代诗歌研究中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人生 诗宗 李杜
下载PDF
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思潮的转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景春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18-123,共6页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绝然相反。李白与杜甫之间的巨大变异 ,不仅仅是诗人个性与个人风格的差异 ,这是唐代诗歌主潮的变化 ,更是由深刻的文化思潮嬗变所引起的 ,是盛唐浪漫诗风向转折时期的现实写实诗风的嬗变 。
关键词 李杜诗风 唐诗主潮 文化思潮 转型
下载PDF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葛景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13,共9页
个人诗风的差异和转变,是与诗歌思潮与文化思潮的嬗变息息相关的。李杜诗风之变,实际上是唐代诗歌主潮由盛唐的理想主义浪漫诗潮向着盛中唐之际的现实主义写实诗潮嬗变和唐代文化由盛唐的多元开放的理想主义文化思潮向着盛中唐经世务实... 个人诗风的差异和转变,是与诗歌思潮与文化思潮的嬗变息息相关的。李杜诗风之变,实际上是唐代诗歌主潮由盛唐的理想主义浪漫诗潮向着盛中唐之际的现实主义写实诗潮嬗变和唐代文化由盛唐的多元开放的理想主义文化思潮向着盛中唐经世务实、主尊儒学的现实主义文化思潮转型的表现。李白和杜甫正是唐代这两种诗歌主潮和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将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的诗歌思潮及文化思潮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探讨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诗歌的文化内涵,更加准确地阐述和评价李白与杜甫在文化史与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杜诗风 诗歌思潮 文化思潮 转型
下载PDF
李杜互通互补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天纬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并世而出且并肩而立的两位巨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是韩愈对李、杜二人高屋建瓴的评论。而以元稹为始作俑者且在后世不绝如缕的"李杜优劣论",则在总体上...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并世而出且并肩而立的两位巨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是韩愈对李、杜二人高屋建瓴的评论。而以元稹为始作俑者且在后世不绝如缕的"李杜优劣论",则在总体上为当今论者所抛弃。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打算使用"李杜互通互补论"这样一个新的话题,来表述对李、杜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杜 互通 互补
下载PDF
民国文学史著作中的“李杜优劣论”——以曾毅《中国文学史》中“李杜优劣论”为中心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晨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第2期75-84,共10页
民国时期的文学史著作对"李杜优劣论"这一公案进行了书写。一些文学史著作在继承古人的相关论述中偶有新见。曾毅《中国文学史》中的李杜"比较论"因其独创性与合理性,成为本时期文学史著作中关于李杜优劣最具价值... 民国时期的文学史著作对"李杜优劣论"这一公案进行了书写。一些文学史著作在继承古人的相关论述中偶有新见。曾毅《中国文学史》中的李杜"比较论"因其独创性与合理性,成为本时期文学史著作中关于李杜优劣最具价值、影响最为深远的论述。此外,胡适的内容价值论,顾实的审美批评论,郑宾于、郭绍虞的复古与开新之辨,苏雪林、陈子展的"造境"与"写境"之辨,都可圈可点,独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文学史 杜甫 李杜优劣
下载PDF
李杜诗论异同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瑞峰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2期86-90,共5页
作家的艺术见解往往与其创作个性相联系。正因为这样,李白、杜甫这两位各具风貌的艺术大师,在阐发他们的诗学观时,必然从不同的视点着眼、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形成一定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也许并不构成实质性的冲突。李白和杜甫并不是... 作家的艺术见解往往与其创作个性相联系。正因为这样,李白、杜甫这两位各具风貌的艺术大师,在阐发他们的诗学观时,必然从不同的视点着眼、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形成一定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也许并不构成实质性的冲突。李白和杜甫并不是职业的诗论家,但创作之余,他们都曾留下深具会心的“说诗晬语”。李白的诗论主要见于《古风》其一、其三十五、《江夏赠韦太守良宰》、《大猎赋序》、《泽畔吟序》等诗文;杜甫的诗论则主要见于《戏为六绝句》、《解闷十二首》、《偶题》、《同元使君春陵行序》等诗文。其中,有对诗旨诗源的探求,有对诗艺诗法的切磋,有对诗人诗作的品评,而更多的则是创作甘苦的“夫子自道”。“吉光片羽,弥足珍重”。千百年来,李白、杜甫的诗论和他们的诗作一样,启迪和沾顾着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杜甫 李白 创作个性 李杜 戏为六绝句 诗学观 现实主义 诗人诗 诗歌传统
下载PDF
明代李杜比较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寒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明代李杜比较既有延续唐宋以来的李杜优劣论的观点,也有受复古思潮与辨体观念的影响,在评论的内容上侧重于对二公诗歌体裁与艺术特色的比较,认为李杜各有所长,不可以优劣而论的观点,并且对二公诗歌的瑕瑜之处不加回护。明人在评论的形... 明代李杜比较既有延续唐宋以来的李杜优劣论的观点,也有受复古思潮与辨体观念的影响,在评论的内容上侧重于对二公诗歌体裁与艺术特色的比较,认为李杜各有所长,不可以优劣而论的观点,并且对二公诗歌的瑕瑜之处不加回护。明人在评论的形式上由感性形象的比较逐渐过渡到抽象概念的辨析。此外,明人还在探寻诗歌流变的过程中,对李杜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重作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话 李杜 优劣论 殊别论 并称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