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的河南元素 |
王宗辉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李自成死地之争对史学研究的启示 |
冯天瑜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3
|
作家主体精神的两种言说:比较《酒徒》与《李自成》 |
闻彦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4
|
走向最后的历史主义典型化写作——评《李自成》后两卷的艺术成就兼谈历史小说的典型观问题 |
吴秀明
蒋青林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5
|
论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唯物史观”与“人学”思想 |
肖向东
孙周年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6
|
“两个姚雪垠”:政治时代的艺术创作——重读创作于十七年中的《李自成》第一卷 |
姜玉琴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7
|
李自成起义军深得民心的政策分析——兼论李自成起义军“均田”口号非“平分土地” |
南炳文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8
|
论李自成的用人政策及其得失 |
王兴亚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9
|
1643─1644年李自成战略失误平议 |
滕新才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0
|
《李自成》研究的现象及其反思 |
徐亚东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1
|
四十年来历史疑案追踪——谈谈李自成“归宿”问题 |
刘重日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8 |
1
|
|
12
|
李自成悲剧的再反思──评《甲申三百年祭》的贡献和局限 |
孙达人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3
|
李自成传说“神异出世”母题传承动力考论 |
刘丽丽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11 |
1
|
|
14
|
李自成、张献忠在明末农民战争中的作用比较 |
姜晓萍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15
|
由历史小说看“五四”时代的延续——论《李自成》研究再度兴起 |
董之林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1 |
1
|
|
16
|
李自成平均主义评价质疑 |
王兴亚
|
《晋阳学刊》
|
1983 |
1
|
|
17
|
42年磨一剑——记《李自成》的写作和出版 |
王维玲
|
《出版广角》
|
1999 |
1
|
|
18
|
明清之际红夷大炮在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决战中的作用 |
刘鸿亮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9
|
在朴学精神与革命立场之间——对姚雪垠《李自成》创作的解读 |
李从云
|
《长江学术》
CSSCI
|
2009 |
1
|
|
20
|
红夷大炮与李自成大顺军的衰亡 |
刘鸿亮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