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交叉与融合对大学教学实践的新要求——以“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为例
1
作者 罗金海 李玮 +1 位作者 冀文斌 封从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当前新兴学科和新知识点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学科交叉与融合对大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构造地质学”课程为例,以实例分析该课程的...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当前新兴学科和新知识点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学科交叉与融合对大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构造地质学”课程为例,以实例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旅游地质、生命起源、碳循环和大气成分演变、地球系统科学、行星地质学等新兴学科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要求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加强课程与新兴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学科交叉与融合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与融合 大学教学 构造地质学 实例分析 教学目标
下载PDF
构造地质学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唐亮 余养里 +1 位作者 陈伟 王康伟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4期51-55,59,共6页
由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为各种构造现象,其具有形成过程长期性、变形条件复杂性、变形过程不可逆性及实验室难以完全还原等特征,使得在构造地质学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观察中的构造现象仅以结果呈现,制约了学生对断层、... 由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为各种构造现象,其具有形成过程长期性、变形条件复杂性、变形过程不可逆性及实验室难以完全还原等特征,使得在构造地质学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观察中的构造现象仅以结果呈现,制约了学生对断层、褶皱等构造现象形成过程的认识,造成学生无法有效吸收构造地质理论知识并触类旁通应用于构造实践。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方法是开展该类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以西南石油大学“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为例,介绍其教学资源应用案例、教学体系建设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虚拟仿真 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
下载PDF
OBE理念下“构造地质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讨
3
作者 张鹏 黄宇琪 +2 位作者 刘洪洋 谢小平 李涛 《科技风》 2024年第13期137-139,共3页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OBE理念为指导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首先应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紧密联系;其次,围绕课程目标科学设置考核环节,力求全面反...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OBE理念为指导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首先应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紧密联系;其次,围绕课程目标科学设置考核环节,力求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效果,避免以期末考试为主体的片面考核方式;最后,明确各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的支持情况和权重高低,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并对课程进行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成果导向教育 考核体系改革 达成度分析
下载PDF
“构造地质学”中褶皱位态分类新方案探讨
4
作者 李明 姜波 兰凤娟 《中国地名》 2024年第6期0079-0081,共3页
褶皱构造的位态分类可反映褶皱的三维空间形态和产状特征,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分析能力,这是构造地质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查阅国内外构造地质学相关教材和论文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分类方案的划分依据、... 褶皱构造的位态分类可反映褶皱的三维空间形态和产状特征,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分析能力,这是构造地质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查阅国内外构造地质学相关教材和论文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分类方案的划分依据、类型特征和不足之处,概括为直角三角褶皱位态分类和正三角褶皱位态分类,前者简洁明了、逻辑性强、应用广泛,后者专业性强、操作性差、应用较少;进一步结合分类参数的空间几何关系,修正了褶皱位态分类方案及其三角网图,并剖析了易混淆褶皱类型的区别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褶皱 位态分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成效
5
作者 韩杰 马廉洁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5期108-110,共3页
“双一流”建设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在此背景下开展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对提高一流本科地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从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考核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对策。前期实践表明,改革... “双一流”建设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在此背景下开展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对提高一流本科地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从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考核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对策。前期实践表明,改革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构造地质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构造地质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陈青 王佳 汪佳蓓 《教师》 2024年第1期3-5,共3页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落实新时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构造地质学”作为地质学最重要的三大基础课程之一,以探索地球科学中的基本问题为使命,秉承“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落实新时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构造地质学”作为地质学最重要的三大基础课程之一,以探索地球科学中的基本问题为使命,秉承“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宗旨,有利于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以重庆科技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当前“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课程育人目标为引领,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和资源利用问题的认识,为更好地提升育人效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构造地质学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构造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7
作者 尚海丽 罗晓锋 +1 位作者 田兵 马振元 《时代人物》 2024年第30期0214-0216,共3页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以OBE理念指导构造地质学实践教学改革,并进行实践教学 效果评估符合该课程的性质。本文围绕构造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开展以OBE理念指导的实践教学设计,突出团队 合作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注重...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以OBE理念指导构造地质学实践教学改革,并进行实践教学 效果评估符合该课程的性质。本文围绕构造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开展以OBE理念指导的实践教学设计,突出团队 合作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注重实习资料库内容和形式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深化实践教学改 革。其中,构造地质学实践教学应为学生提供构造实验实施条件,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利用先进 的模拟软件分析解决构造问题。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展线上线下、虚拟实践教学技术,打破地域、时间等限制,使更多 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构造地质学 实践 校企合作
下载PDF
基于“四重二融”教学体系的“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8
作者 檀中鑫 刘科 荆雪婷 《低碳世界》 2024年第9期181-183,共3页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5个痛点问题,结合“构造地质学”的课程目标,提出改革思路,通过“四重二融”的教学体系,即重构教学内容、重塑教学模式、重设教...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5个痛点问题,结合“构造地质学”的课程目标,提出改革思路,通过“四重二融”的教学体系,即重构教学内容、重塑教学模式、重设教学方法、重建考核体系、融入课程思政、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进行改革,具有一定的改革效果,可在一定范围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体系 构造地质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小班授课的“全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以构造地质学为例
9
作者 李晓剑 邹宇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067-0070,共4页
“全在线”教学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技术优势,打破师生交流互动的时空限制,不但为特殊时期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提供了强大支撑,也成为当前信息化教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所涉及的构造现象、构... “全在线”教学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技术优势,打破师生交流互动的时空限制,不但为特殊时期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提供了强大支撑,也成为当前信息化教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所涉及的构造现象、构造演化、构造成因等均较为抽象,“全在线”教学在演示、解析相关内容上具有天然优势。本文以小班授课的构造地质学为例,对“全在线”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策略、考评方法等进行了梳理和探索,为建立“全在线”综合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在线”教学 小班授课 构造地质学 信息化教学
下载PDF
构造地质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华 李欢 张德贤 《高教学刊》 2023年第6期168-171,共4页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等思政元素,从而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习惯养成产生积极影响。构造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友...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等思政元素,从而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习惯养成产生积极影响。构造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友爱精神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挖掘 案例
下载PDF
走向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我国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11
作者 童亨茂 侯泉林 +21 位作者 陈正乐 柴育成 张进江 刘俊来 侯贵廷 林伟 张波 颜丹平 王根厚 李亚林 陈宣华 张会平 闫全人 刘少峰 张青 吴春明 于福生 陈虹 刘汇川 卫巍 张进 郭谦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3,共9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构造地质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学科发展,让构造地质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讨会。本文为...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构造地质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学科发展,让构造地质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讨会。本文为该研讨会成果的简要总结,内容包括:(1)构造地质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2)构造地质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3)构造地质学未来发展方向;(4)走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健康发展之路
下载PDF
卫星地图在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岩层露头和褶皱构造章节为例
12
作者 李明 姜波 兰凤娟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7期138-141,共4页
为了提高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文章首先阐述了卫星地图在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然后以岩层露头和褶皱构造章节为例,论述了卫星地图在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其中从卫星地图上岩层的判识和不同产... 为了提高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文章首先阐述了卫星地图在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然后以岩层露头和褶皱构造章节为例,论述了卫星地图在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其中从卫星地图上岩层的判识和不同产状岩层的影像特征两方面论述了卫星地图在岩层露头章节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 卫星地图 岩层露头 褶皱构造
下载PDF
“两性一度”视域下“构造地质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策略研究
13
作者 平贵东 巩磊 王海学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6期76-79,共4页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解析的基本方法,分析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判断构造形成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构造地质学”课程具有较强的时空观...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解析的基本方法,分析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判断构造形成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构造地质学”课程具有较强的时空观及实践性,存在“教师授课难,学生学习难”的两难情况。针对“构造地质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立足“金课”建设的“两性一度”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构造地质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策略,指导课程质量提升,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实现“金课”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两性一度” “金课” 课程建设
下载PDF
构造地质学课程虚-实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强 周煜欣 +2 位作者 倪嘉齐 丁丁 赵忠海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6期110-113,共4页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岩石中的构造变形特征,可以解决地球科学领域的诸多问题。地质构造是赋存于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层或地质体在漫长的地质作用演化过程中形成,这些变形作用的过程一般看不见、...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岩石中的构造变形特征,可以解决地球科学领域的诸多问题。地质构造是赋存于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层或地质体在漫长的地质作用演化过程中形成,这些变形作用的过程一般看不见、摸不着,难以通过实验再现,导致课程具有抽象性强、系统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虚-实结合教学模式的建设,能够在多学科、多技术协同支持下构建全三维、多信息、精细化的地质构造模型,模拟构造变形过程的真实自然场景,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氛围,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结合 构造地质学 理论-实践教学 构造变形 地壳或岩石圈
下载PDF
《构造地质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盛俭 张以晨 于成龙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为进一步做好《构造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就当前《构造地质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构造地质学思政元素挖掘等进行分析,并对课程思政如何更好融入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对推进《构造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有所助益。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构造地质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探究构造地质学发展与应用
16
作者 聂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5期111-114,共4页
构造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地质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板块构造理论大陆岩石圈深部构造及中小尺度等几个方面对构造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地质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在... 构造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地质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板块构造理论大陆岩石圈深部构造及中小尺度等几个方面对构造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地质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及边坡稳定性应用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了未来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发展 应用
下载PDF
关于中国构造地质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万天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41-1450,共10页
中国构造地质学现在并非处在兴旺的阶段,不仅论文发表的数量不够多,更重要的是在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学术风气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拟对构造地质学研究中的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新看法,以便抛砖引玉:①加强构造变形的... 中国构造地质学现在并非处在兴旺的阶段,不仅论文发表的数量不够多,更重要的是在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学术风气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拟对构造地质学研究中的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新看法,以便抛砖引玉:①加强构造变形的基础研究;②区域大地构造的演化问题;③地质构造的流变学与流体的作用;④发展应用构造地质学,推进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 流变学 应用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中国沉积盆地深层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0
18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2 位作者 王成善 李传新 何金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9-233,共15页
研究盆地深层的构造地质学,是应用现代的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与地质学的方法综合研究盆地深部的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探讨资源、能源矿产分布的构造控制规律。中国的沉积盆地多为叠合盆地,叠合盆地... 研究盆地深层的构造地质学,是应用现代的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与地质学的方法综合研究盆地深部的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探讨资源、能源矿产分布的构造控制规律。中国的沉积盆地多为叠合盆地,叠合盆地深层的原型及其构造-古地理演化、建造与改造的动力学过程、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是我国石油构造学家研究的核心内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前陆型、坳陷型、断陷型、走滑型等叠合盆地的4种基本类型,深入研究了它们的地质结构,开展了其原型盆地恢复与构造-古地理重建,探讨了盆-山耦合关系及其对盆地深层结构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盆地深层进行多期叠加构造解析开展三维构造建模,研究了盆地深层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及其耦合特点。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上都取得重要突破,深层构造地质学逐渐完善。回顾历史,对比中外,我国盆地深层的构造学研究在基础理论与实际需求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在盆地发育的构造环境、深部背景、形成演化过程以及地质结构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在活动论构造-古地理、三维构造复原、岩石流变分析与四维动态模拟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大力培养创新人才、选准研究突破方向、提升技术储备与开展扎实基础工作,可望取得深层构造地质学的战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构造地质学 叠合盆地 流变学 构造解析 油气分布
下载PDF
新世纪构造地质学的纵深发展:深海、深部、深空、深时四领域成就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三忠 张国伟 +4 位作者 刘保华 郝天珧 戴黎明 刘鑫 刘丽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43,共17页
近10年来,构造地质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巨大的发展前景,建立超越板块构造理论的时代已经来临,地幔柱理论与板块构造理论的融合必将为太阳系乃至宇宙形成的构造过程提供全新认识。文中从宏观角度,综述了当前深部、深海、深空和深时4... 近10年来,构造地质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巨大的发展前景,建立超越板块构造理论的时代已经来临,地幔柱理论与板块构造理论的融合必将为太阳系乃至宇宙形成的构造过程提供全新认识。文中从宏观角度,综述了当前深部、深海、深空和深时4个发展方向取得的成就,展望了这4个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综合概述了推动近10年来构造地质学发展的4个关键技术:针对表面构造形迹的高精度激光高度计(深空星球表面成像)、高分辨率多波束(深海海底地形成像);针对深部构造形态的层析成像(tomography);针对动力学演化(深时)的各种模拟软件(ANSYS、COMSOL、FLAC等);针对物质材料流变学的高温高压实验和成分原位测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深部 深海 深空 深时 新世纪
下载PDF
流变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的支柱学科 被引量:29
20
作者 嵇少丞 钟大赉 +1 位作者 许志琴 夏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地球是一动态系统,其各层圈的构造运动归根到底就是多矿物复合岩石在各种物理条件(例如,温度、围压、差应力、应变速率、应变方式等)下和化学环境(例如,氧逸度和水含量)中的形变。流变学作为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的科学,现已成为... 地球是一动态系统,其各层圈的构造运动归根到底就是多矿物复合岩石在各种物理条件(例如,温度、围压、差应力、应变速率、应变方式等)下和化学环境(例如,氧逸度和水含量)中的形变。流变学作为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的科学,现已成为地球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的支柱学科。本文对国际上近年来岩石流变学的最新进展做些扼要的介绍,呼吁中国固体地学界加强流变学的研究,做出经得起时间淘洗、实践检验的原创性成果来,使中国的构造地质学研究迈进国际先进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学 构造地质学 地球动力学 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 变形机理同步观测 物理和计算机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