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粳稻亲本穗长和枝梗数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筛选 被引量:9
1
作者 黄殿成 阮方松 +6 位作者 刘健 谢辉 赵凯铭 梁奎 江建华 蔡勇林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提高杂交粳稻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大穗型杂交粳稻恢复系。为使配合力改良更有效,选用115对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按NCⅡ(North Carolina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72个F1组合,分析18个亲本... 提高杂交粳稻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大穗型杂交粳稻恢复系。为使配合力改良更有效,选用115对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按NCⅡ(North Carolina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72个F1组合,分析18个亲本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长3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结合亲本SSR分子标记数据和性状配合力数据筛选3个穗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结果发现:23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3个穗部性状配合力显著相关。其中1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3个性状配合力都相关;7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2个性状配合力都相关;15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单个性状配合力相关。标记基因型RM8254-120/180对3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都是正的,可使F1的每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长3个性状值分别增加21.63%、21.12%和16.12%。与亲本2个性状配合力相关的7个标记基因型中有6个标记基因型对亲本的配合力效应是正值,1个标记基因型对亲本的配合力效应是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配合力 SSR标记 穗长 每穗一次枝梗 每穗二次枝梗 标记基因型
下载PDF
粳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媛 万志兵 +1 位作者 陈献功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2,共5页
2005年和2006年调查了粳稻品种丙89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7∶8和F8∶9)370个株系主茎穗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的表型分布,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这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2年的数据均显示,... 2005年和2006年调查了粳稻品种丙89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7∶8和F8∶9)370个株系主茎穗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的表型分布,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这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2年的数据均显示,一次枝梗数性状受2对连锁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和4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1%和41%;二次枝梗数性状均受2对独立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0%和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一次枝梗 二次枝梗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Z-S对高产旱稻枝梗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赵永厚 何忠诚 +2 位作者 杨宗新 王玉英 石岩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4期22-23,共2页
旱稻北农大65在3叶1心。拨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Z-S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穗1次枝梗个数以高浓度最多,低浓度次之。单穗2次枝梗个数以低浓度最多,对照次之;单穗1次枝梗实粒数和结实率及2次枝梗实粒数和结实率都... 旱稻北农大65在3叶1心。拨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Z-S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穗1次枝梗个数以高浓度最多,低浓度次之。单穗2次枝梗个数以低浓度最多,对照次之;单穗1次枝梗实粒数和结实率及2次枝梗实粒数和结实率都均以低浓度最高;随Z-S喷施浓度的增加,穗数、千粒重、及产量也有显著上升。均以低浓度最高,因此可以认为适量低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Z-S喷施可以提高旱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高产旱稻 枝梗发育 产量表现 枝梗籽粒数 穗数 千粒重
下载PDF
稻穗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基因型及播期效应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小荣 钟蕾 +3 位作者 贺晓鹏 傅军如 熊康 贺浩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428,共5页
以71个不同基因型水稻为材料,通过大田条件下的分期播种,于齐穗期考查了稻穗枝梗和颖花形成有关指标,分析了各指标的基因型和播期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各基因型间现存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退化数、现存颖花数、一次枝梗分化数... 以71个不同基因型水稻为材料,通过大田条件下的分期播种,于齐穗期考查了稻穗枝梗和颖花形成有关指标,分析了各指标的基因型和播期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各基因型间现存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退化数、现存颖花数、一次枝梗分化数、现存二次枝梗数的基因型值和播期效应值差异均显著,且5个指标的差异仅与特定的基因型有关,而与其是否属于杂交组合、常规品种和雄性不育系等类型无关。2)现存一次枝梗数、现存二次枝梗数、现存颖花数、一次枝梗分化数4个指标的基因型值较大,播期效应值较小;一次枝梗退化数播期效应值较大。3)单穗颖花现存数(即每穗总粒数)与现存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分化数、现存二次枝梗数呈密切正相关,与一次枝梗退化数相关性小,现存一次枝梗数主要通过改变现存二次枝梗数来影响单穗颖花现存数。另外,还综合分析了供试71个材料单穗颖花现存数的基因型值和播期效应值,并对其大穗潜力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枝梗 颖花 基因型效应 播期效应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利 雷小龙 +3 位作者 王丽 邓飞 刘代银 任万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34-1444,共11页
为探讨杂交稻机械化播栽技术的穗粒数形成特点,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种植方式和2个穴苗数水平对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和机插的每穗总枝梗分化数及现存数均高于常规手... 为探讨杂交稻机械化播栽技术的穗粒数形成特点,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种植方式和2个穴苗数水平对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和机插的每穗总枝梗分化数及现存数均高于常规手插,每穗总颖花现存数显著低于常规手插。机械精量穴直播的一次枝梗、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显著高于常规手插,机插的一次枝梗、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则显著低于常规手插。机械精量穴直播和机插的二次枝梗分化数和退化数均显著高于常规手插,二次颖花分化数表现为机插>常规手插>机械精量穴直播,二次颖花现存数则是常规手插>机插>机械精量穴直播。不同种植方式之间,二次枝梗分化数和退化数差异主要集中在稻穗基部,不同一次枝梗部位的二次枝梗现存数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主要与稻穗基部二次枝梗严重退化有关。每穗一次颖花现存数从穗基部至顶部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一次枝梗部位的二次颖花现存数差异则与该部位分化二次颖花的能力有关。高穴苗数处理每穗枝梗和颖花分化数及现存数均显著低于低穴苗数处理。考虑种植方式和穴苗数二者的交互效应,机插和常规手插适宜配合低穴苗数,机械精量穴直播则以高穴苗数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直播 机插 穴苗数 枝梗 颖花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形成的播期效应 被引量:13
6
作者 曾研华 张玉屏 +3 位作者 王亚梁 向镜 陈惠哲 朱德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00-1310,共11页
【目的】探讨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穗粒数形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稻偏粳型中熟中粳甬优8号、偏籼型迟熟中粳甬优15号、中熟晚籼钱优2号和常规品种迟熟中粳浙粳88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特... 【目的】探讨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穗粒数形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稻偏粳型中熟中粳甬优8号、偏籼型迟熟中粳甬优15号、中熟晚籼钱优2号和常规品种迟熟中粳浙粳88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特性及其与籼粳性成分的关系。【结果】籼粳杂交稻甬优8号及甬优15号每穗总颖花分化数均显著高于籼稻钱优2号和粳稻浙粳88;甬优品种的一次枝梗及颖花分化数显著高于籼、粳稻,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数以偏籼型品种甬优15号和钱优2号较高,而甬优8号二次颖花分化数与钱优2号的基本持平。随播期推迟,每穗总颖花分化数显著降低,尤为二次颖花分化数,而一次颖花分化数以适期播种最高。甬优8号和钱优2号总颖花分化数以早播显著高于适期播种和迟期播种,甬优15号则以适期播种最高,适期播种能显著提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15号的一次颖花现存数,主要体现在稻穗中上部与穗基部、顶部,这与其较高的一次枝梗分化能力有关。不同播期间,各类型品种稻穗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上的二次枝梗分化数从穗基部到穗顶部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二次枝梗和颖花现存数、二次颖花分化数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甬优8号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和颖花现存数的早播优势主要体现在穗中上部位,钱优2号早播的优势为稻穗中下部,甬优15号适期播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穗顶部,而浙粳88迟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稻穗基部。相关分析表明,各类型品种粳性成分与稻穗总颖花分化数及一次、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数均呈极显著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2、0.9416、0.9004、0.8718和0.7988。【结论】与籼、粳稻相比,籼粳杂交稻具有较多的枝梗数和颖花数。推迟播期,降低每穗颖花分化数和二次枝梗分化数;早播有利于中熟品种颖花和二次枝梗的形成,而适期播种对迟熟品种的效应较好。不同播期下各类型品种粳性成分与稻穗枝梗和颖花呈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播期 枝梗 颖花 籼粳成分
下载PDF
杂交稻亲本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对播期反应的基因型差异与类型 被引量:10
7
作者 钟蕾 陈小荣 +4 位作者 胡华金 王秋虎 郑兴汶 任福泽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5-700,共6页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方法,对23个杂交水稻亲本不同播期下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及其形成指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播期下,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及其形成的全部12个指标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且这些...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方法,对23个杂交水稻亲本不同播期下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及其形成指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播期下,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及其形成的全部12个指标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且这些指标的差异仅与特定的基因型有关;23个基因型综合平均值不同播期间颖花分化数、一次枝梗退化数、二次枝梗退化数、一次枝梗退化率、二次枝梗退化率、一次枝梗形成数、二次枝梗形成数和单穗颖花总形成数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幅分别为215.48~235.75、0.57~0.96、10.90~15.33、3.96%~6.47%、19.79%~27.23%、12.32~12.93、41.01~44.94、204.20~225.13;一次枝梗分化数、二次枝梗分化数、颖花退化数、颖花退化率等指标未检测出显著差异;相对于一次枝梗和颖花的退化而言,二次枝梗退化存在更为显著的基因型和播期差异,23个基因型二次枝梗退化数平均值变幅为5.33~23.78,极差为0.33~15.33;根据二次枝梗退化数和单穗颖花总形成数不同播期下的平均值、极差和变异系数,可初步将23个基因型对播期的反应划分为极敏感型、敏感型和钝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亲本 枝梗和颖花 分化、退化与形成 播期 基因型差异 类型
下载PDF
水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 被引量:7
8
作者 刘金波 刘晓丽 +7 位作者 王宝祥 樊继伟 卢百关 李健 方兆伟 迟铭 秦德荣 徐大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7-1192,共6页
水稻枝梗数影响每穗颖花数。为阐明水稻枝梗数遗传规律,以一、二次枝梗数多的水稻品种3012与一、二次枝梗数少的水稻品种万特大粒杂交获得的F1和F2世代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一、二次枝梗数进行遗传分析。结... 水稻枝梗数影响每穗颖花数。为阐明水稻枝梗数遗传规律,以一、二次枝梗数多的水稻品种3012与一、二次枝梗数少的水稻品种万特大粒杂交获得的F1和F2世代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一、二次枝梗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一、二次枝梗数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一次枝梗数以加性效应为主,二次枝梗数以超显性效应为主。因此,可以通过杂交和回交的育种策略来增加水稻品种枝梗数,实现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一次枝梗 二次枝梗 遗传
下载PDF
麦秸还田与氮肥互作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董明辉 顾俊荣 +2 位作者 陈培峰 韩立宇 乔中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4437-4449,共13页
【目的】探讨麦秸还田和施氮量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设置麦秸还田(T0:麦秸不还田;T1:麦秸全量还田)和施氮量(N1:施纯氮225 kg·hm-2;N2:施纯氮300 kg·h... 【目的】探讨麦秸还田和施氮量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设置麦秸还田(T0:麦秸不还田;T1:麦秸全量还田)和施氮量(N1:施纯氮225 kg·hm-2;N2:施纯氮300 kg·hm-2;N3:施纯氮375 kg·hm-2)二因素试验,裂区设计,秸秆处理为主区,研究稻穗不同部位枝梗与颖花形成规律。【结果】麦秸还田提高大穗型杂交粳稻籽粒产量,但不显著;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显著,表现为N2>N3>N1。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与颖花形成特性因着生部位不同而异。麦秸还田与施氮量对枝梗与颖花形成有显著影响,与T0相比,T1处理显著降低了总枝梗与颖花分化数,但同时显著减少了退化数,且退化数的降幅大于分化数,导致现存数比T0显著增加;麦秸还田对一次枝梗的形成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二次枝梗与颖花的形成。3种氮肥水平下,N2处理的总枝梗数、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最高,而退化数率最低,且对一、二次枝梗与颖花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麦秸还田与施氮量存在互作效应,T0N2处理下枝梗和颖花的分化数最高,但T1N2处理下的枝梗和颖花的退化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现存数最高;麦秸还田和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上部一、二次枝梗与颖花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中、下部枝梗与颖花形成,特别是下部二次颖花的分化与退化对总颖花数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枝梗及颖花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一、二次枝梗与颖花现存数与产量及每穗总粒数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枝梗与颖花的分化数和现存数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与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大穗型杂交粳稻稻穗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规律有差异;麦秸还田和施氮量对枝梗和颖花形成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因稻穗部位不同而异,中下部和二次枝梗受影响较大;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存在互作效应,麦秸全量还田和适宜的氮肥水平有利于枝梗和颖花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穗型杂交粳稻 麦秸还田 施氮量 枝梗与颖花的形成 稻穗部位差异
下载PDF
施氮对籼型双季杂交水稻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小荣 潘晓华 +2 位作者 陈忠平 余辉 邓柏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籼型杂交组合淦鑫688为材料,系统分析了不同用氮总量及不同用氮模式对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与形成有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上,195kg/hm^2氮素用量有利于提高单穗一次枝梗分化数、二次枝梗分化数和颖... 在大田条件下以籼型杂交组合淦鑫688为材料,系统分析了不同用氮总量及不同用氮模式对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与形成有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上,195kg/hm^2氮素用量有利于提高单穗一次枝梗分化数、二次枝梗分化数和颖花分化数;减少一次枝梗退化数、二次枝梗退化数和颖花退化数;降低一次枝梗退化率、二次枝梗退化率和颖花退化率;提高一次枝梗形成数、二次枝梗形成数、一次枝梗颖花直接形成数和二次枝梗颖花形成数,最终提高单穗颖花总形成数。(2)相同施氮量下,提高幼穗分化期氮肥使用比例,可起到优化稻穗发育的效果,而分蘖期和叶龄余数2~1时施氮量对稻穗发育影响小。(3)淦鑫688稻穗良性发育适宜的用氮模式为:基肥(82.5kg/hm^2):分蘖肥(54.0kg/hm^2):幼穗分化肥(58.5kg/hm^2):保花肥(0kg/hm^2)。(4)还讨论了稻穗枝梗、颖花分化、退化与形成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增加单穗颖花形成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淦鑫688 枝梗和颖花 分化 退化与形成 施氮
下载PDF
穗肥施氮量对两优培九枝梗及颖花分化和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1 位作者 林贤青 张玉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181-185,共5页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水稻穗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180 kg/hm2)对颖花和枝梗分化和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穗分化期氮肥增多,结实率呈下降趋势,而每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氮素促进水稻穗...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水稻穗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180 kg/hm2)对颖花和枝梗分化和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穗分化期氮肥增多,结实率呈下降趋势,而每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氮素促进水稻穗部二次枝梗的分化数量,也导致二次枝梗退化增多,每穗的二次枝梗分化数和退化数与穗肥施氮量均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52和0.8770。二次枝梗的退化主要发生在穗基部一次枝梗上,增施氮后增加了穗顶部一次枝梗上的二次枝梗退化率;穗肥增施氮素会导致颖花退化数增加。穗分化期不施氮肥处理,其退化的颖花主要发生在稻穗基部的二次颖花,一次颖花退化较少,增施氮素后导致穗顶部一次颖花的退化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枝梗 颖花量
下载PDF
两优培九稻穗枝梗维管束特征及生理特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升谋 邹应斌 李淑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为了探讨超级杂交稻不同部位枝梗结构和生理差异,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上部一次枝梗和下部二次枝梗的维管束特征,并分析了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下部二次枝梗维管束与上部一次枝梗维管束相比,导管面积和韧皮... 为了探讨超级杂交稻不同部位枝梗结构和生理差异,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上部一次枝梗和下部二次枝梗的维管束特征,并分析了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下部二次枝梗维管束与上部一次枝梗维管束相比,导管面积和韧皮部面积较小,导管、筛管和伴胞分化不够,单个导管、筛管和伴胞面积较小,无机物和有机物运输不畅,其成熟期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可能是其运转率低,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充实度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枝梗 维管束 结实率
下载PDF
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晓媛 邓飞 +5 位作者 陈多 田青兰 赵敏 王丽 陶有凤 任万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12-2027,共16页
为探究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以穗型差异较大的杂交籼稻品种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机插杂交籼稻不同播期下不同茎蘖部位稻穗的枝梗数和颖花数。结果表明,(1)每穗一次、二次... 为探究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以穗型差异较大的杂交籼稻品种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机插杂交籼稻不同播期下不同茎蘖部位稻穗的枝梗数和颖花数。结果表明,(1)每穗一次、二次颖花数及二次枝梗数为:主茎>一次分蘖>二次分蘖,主茎和一次分蘖的一次、二次颖花数及二次枝梗数随播期推迟呈增加趋势,且平均一次、二次颖花数及二次枝梗数也随播期推迟而增加。每穗总枝梗数及总颖花数表现出了相同趋势。平均每穗总枝梗数和总颖花数也随播期推迟呈增加趋势。(2)相关分析表明,主茎、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的每穗总枝梗数及总颖花数与平均每穗总枝梗数及总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表现为主茎>一次分蘖>二次分蘖,且通径分析表明,主茎和一次分蘖的每穗总枝梗数及总颖花数对平均每穗总枝梗数及总颖花数的贡献率远大于二次分蘖。(3)主茎、一次分蘖和平均每穗大部分枝梗及颖花性状与穗分化期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和平均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综合看来,不同播期下主茎、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的枝梗数和颖花数有较大差异,选择大穗型籼稻品种进行机插更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同时根据播期确定相应的高产策略,早播机插在保证较高一次分蘖数的基础上,应注重提高每穗枝梗数和颖花数以提高产量,迟播机插在保证较高每穗颖花数的基础上,应注重提高结实率、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播期 茎蘖部位 枝梗 颖花数
下载PDF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穗部枝梗维管束与籽粒充实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明东风 马均 +2 位作者 马文波 许凤英 严志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09-412,共4页
本文对不同穗重类型水稻穗部枝梗维管束特征及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部各部位枝梗的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及韧皮部总面积表现为重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品种。而各部位枝梗有效库容量与枝梗韧皮部的总... 本文对不同穗重类型水稻穗部枝梗维管束特征及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部各部位枝梗的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及韧皮部总面积表现为重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品种。而各部位枝梗有效库容量与枝梗韧皮部的总面积之比及其籽粒充实程度均为重穗型与中穗型品种相当,但前者高于轻穗型品种而后者则低于轻穗型品种。发达的枝梗维管束是籽粒充实正常的前提,下部枝梗维管束发育较差,可能是其籽粒(多为弱势粒)充实不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重类型 枝梗 维管束 籽粒充实
下载PDF
辽粳371×辽粳326组合一次枝梗数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大为 王伯伦 +1 位作者 于洪兰 王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辽粳371×辽粳326一次枝梗数(primary branch number,PBN)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性状的遗传符合两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4),两对...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辽粳371×辽粳326一次枝梗数(primary branch number,PBN)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性状的遗传符合两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4),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同,均为-0.618;主基因遗传率为48.4%。经SSR标记,利用Qgene软件对该F2代群体进行QTL分析,在第1和第8染色体上定位到两个基因位点qPBN-1-1和qPBN-8-1,加性效应分别为-0.736和-0.388,贡献率分别为11.7%和10.8%。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一次枝梗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QTL定位
下载PDF
水稻枝梗数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海彬 李训士 +3 位作者 杨培新 王长龙 罗集丰 苏楚芝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214-218,共5页
水稻穗部枝梗数影响稻谷产量.就穗部一、二次枝梗数性状的遗传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枝梗数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具高的遗传力和变异度,其基因的表达受水分胁迫、不同年份的影响,并存在基因间上位性以及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枝梗... 水稻穗部枝梗数影响稻谷产量.就穗部一、二次枝梗数性状的遗传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枝梗数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具高的遗传力和变异度,其基因的表达受水分胁迫、不同年份的影响,并存在基因间上位性以及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枝梗数与稻谷产量呈正相关;在早期世代和高代分别对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进行选择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枝梗 遗传研究
下载PDF
水稻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小荣 陈志彬 +5 位作者 贺浩华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9-1324,共6页
选择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差异大的2个水稻亲本CB1(每穗粒数87.83粒,每穗二次枝梗数12.77个)、CB4(每穗粒数150.70粒,每穗二次枝梗数25.75个),配制CB1×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季和晚季两... 选择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差异大的2个水稻亲本CB1(每穗粒数87.83粒,每穗二次枝梗数12.77个)、CB4(每穗粒数150.70粒,每穗二次枝梗数25.75个),配制CB1×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季和晚季两个生产季节种植,考查了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17.717%~63.562%,多基因遗传率为21.188%~59.449%,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6.029%~92.973%,每穗粒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明显;每穗二次枝梗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9.537%~71.787%,多基因遗传率为6.431%~23.870%,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8.121%~87.298%;每穗二次枝梗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每穗粒数 二次枝梗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下载PDF
长药野生稻导入系F_2群体枝梗数的QTL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海彬 高方远 +6 位作者 曾礼华 李勤修 陆贤军 李治华 任鄄胜 苏相文 任光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9-1133,共5页
利用长药野生稻导入系T821B和籼稻保持系G46B构建的F2群体,对一次枝梗数(PBN)、二次枝梗数(SBN),二次枝梗数与一次枝梗数之比(二、一次枝梗数比,RSP)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在第3和6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TL,在第4、6和7... 利用长药野生稻导入系T821B和籼稻保持系G46B构建的F2群体,对一次枝梗数(PBN)、二次枝梗数(SBN),二次枝梗数与一次枝梗数之比(二、一次枝梗数比,RSP)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在第3和6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TL,在第4、6和7染色体上定位到3个与二次枝梗数相关的QTL,在第1、4、6、8、9和11染色体上发现7个影响制二、一次枝梗数比的QTL;第6染色体在水稻枝梗数的遗传控制上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长药野生稻 枝梗 QTL分析
下载PDF
北方粳稻品种一次枝梗密度变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燕 吕文彦 +7 位作者 王建强 王玉 呼楠 常海龙 冯章丽 杨宏楠 程海涛 曹萍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2,共3页
为了探讨北方粳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以东北地区的代表性品种以及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预试的品系共44份材料为试材,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水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可将试验材料分为密穗型、中间型、稀... 为了探讨北方粳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以东北地区的代表性品种以及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预试的品系共44份材料为试材,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水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可将试验材料分为密穗型、中间型、稀穗型3类,3类群一次枝梗密度差异显著。中间型品种和密穗型品种理论产量显著高于稀穗型品种;密穗型品种的产量与一次枝梗长、千粒重、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轴长呈显著负相关;中间型品种的产量与枝梗密度、一次枝梗长显著负相关,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枝梗密度 产量 穗部性状
下载PDF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F_1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蕾 何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1-216,227,共7页
对6个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及其所配24个F1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恢复系及其F1单穗颖花形成数与枝梗和颖花分化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一次枝梗分化对大穗分化与形成尤为重要;F1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 对6个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及其所配24个F1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恢复系及其F1单穗颖花形成数与枝梗和颖花分化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一次枝梗分化对大穗分化与形成尤为重要;F1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形成受恢复系影响大,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高的恢复系及其F1均具有大穗潜力,其中恢复系单株产量与其恢复系GCA相关系数为0.913 1。并从稻穗发育角度讨论了杂交水稻恢复系及F1的育种与栽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恢复系 F1 枝梗 颖花 分化 退化 基因型差异 一般配合力(G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