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2篇文章
< 1 2 2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梅兰芳美、苏公演宣传材料中理论话语建构之变异
1
作者 冯伟 皮野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三十年代梅兰芳为其美国和苏联公演准备了大量介绍性的外文材料。材料多由团队写作与翻译,系在世界戏剧的潮流和出访国政治、文化等语境的他者视阈下,对何为戏曲、戏曲特质等问题的理论话语建构。通过细读和话语分析,并聚焦几个关键词... 三十年代梅兰芳为其美国和苏联公演准备了大量介绍性的外文材料。材料多由团队写作与翻译,系在世界戏剧的潮流和出访国政治、文化等语境的他者视阈下,对何为戏曲、戏曲特质等问题的理论话语建构。通过细读和话语分析,并聚焦几个关键词的翻译,可以发现,梅兰芳团队的言说内容与策略因目标受众而发生了变异,且有别于国内原有的话语。然而,观念的变异不代表内在的分裂,而意味着共时层面戏曲现代性追求面貌的多元和历时层面对戏曲认知的不断完善。材料虽然针对的是外国读者,但也潜藏了与国内批评者的隔空对话,其最终目的是巩固戏曲在国内的地位,争取更多的话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海外公演 话语 戏曲
下载PDF
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京剧唱腔风格的运用分析——以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为例
2
作者 张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在我国“音乐传统”的传承延续过程中,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一批新生的、特色鲜明的,最具京剧唱腔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这两首具有京剧唱腔风格与韵味儿的民族声乐作品,都与京剧唱腔... 在我国“音乐传统”的传承延续过程中,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一批新生的、特色鲜明的,最具京剧唱腔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这两首具有京剧唱腔风格与韵味儿的民族声乐作品,都与京剧唱腔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本文在研究中分析了《梅兰芳》《贵妃醉酒》作品对京剧唱腔风格的运用,同时对作品演唱中京剧唱腔风格运用的情况进行了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京剧唱腔风格 梅兰芳 《贵妃醉酒》
下载PDF
斯坦尼观念的转变与梅兰芳因素
3
作者 陈世雄 《福建艺术》 2024年第8期3-11,共9页
一、猜想,还是事实?——梅兰芳巡演对斯坦尼观念转变的影响随着莫斯科艺术剧院档案的公开和俄罗斯相关研究的深入,晚年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观念上有一个根本性转变,这已经在俄罗斯学界达成共识。特别是谢尔盖·切尔卡斯基的一系列... 一、猜想,还是事实?——梅兰芳巡演对斯坦尼观念转变的影响随着莫斯科艺术剧院档案的公开和俄罗斯相关研究的深入,晚年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观念上有一个根本性转变,这已经在俄罗斯学界达成共识。特别是谢尔盖·切尔卡斯基的一系列论文和那部八百多页的大作《演员的技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波列斯拉夫斯基.历史.理论实践》的出版(2016),意味着这一观点已经“外溢”多年,造成了国际性的影响,我国也不会成为例外。在2024-2025中俄文化年,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对于中国有特别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科艺术剧院 切尔卡斯基 斯坦尼 梅兰芳 谢尔盖 观念转变 中俄文化 俄罗斯
下载PDF
擦肩而过的对话——鲁迅和布莱希特对梅兰芳莫斯科之行及其戏剧表演解读的对比分析
4
作者 王元忠 王怡萱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1935年初梅兰芳的莫斯科之行及其京剧表演,引发了鲁迅和布莱希特两位中西现代文化名人的不同反应。鲁迅的态度是冷淡的,评价也基本是否定的,而布莱希特的态度却极为热烈,评价也甚是积极。鲁迅的反应有其个人经验的影响,但更多五四精神... 1935年初梅兰芳的莫斯科之行及其京剧表演,引发了鲁迅和布莱希特两位中西现代文化名人的不同反应。鲁迅的态度是冷淡的,评价也基本是否定的,而布莱希特的态度却极为热烈,评价也甚是积极。鲁迅的反应有其个人经验的影响,但更多五四精神启蒙文化立场的内在规约,布莱希特的反应有陌生化审视所生发的原因,但其现代实验戏剧探索的先在思考却无疑是更为内在的推动。两个人不同的反应,是个体差异所导致的结果,但也典型而生动地印证了接受美学所提倡的创造性接受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布莱希特 梅兰芳 接受 创造性
下载PDF
如何理解“梅兰芳”
5
作者 刘祯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9期84-93,I0004,共11页
谈梅兰芳表演艺术或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核心是梅兰芳,那么梅兰芳是谁,怎么理解“梅兰芳”,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判断,这种不同的认识和判断,关乎对梅兰芳的评价和对中国戏曲的理解。在笔者看来,“梅兰芳”一词起码有三层含义,即梅兰... 谈梅兰芳表演艺术或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核心是梅兰芳,那么梅兰芳是谁,怎么理解“梅兰芳”,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判断,这种不同的认识和判断,关乎对梅兰芳的评价和对中国戏曲的理解。在笔者看来,“梅兰芳”一词起码有三层含义,即梅兰芳个体(单数)、梅兰芳集体(复数)、梅兰芳象征。梅兰芳个体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本义梅兰芳,或者狭义梅兰芳,是梅兰芳本我;而梅兰芳集体就是复数梅兰芳,这个集体大于“梅党”,梅兰芳是个体的,也是非个体的,个体与集体是对立的统一;梅兰芳象征亦即代表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梅兰芳集体(复数) 表演体系 徐兰沅 齐如山
下载PDF
梅兰芳的访美演出与胡适的“中国文艺复兴”
6
作者 郭超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1930年梅兰芳的访美演出中,曾经策划了1918年《新青年》“新旧戏之辨”的胡适转变了此前的姿态,尝试发掘传统旧戏的现代价值。他为访美而撰写的《梅兰芳和中国戏剧》(Mei Lan-fang and the Chinese Drama)一文中出现的“原始”(primiti... 1930年梅兰芳的访美演出中,曾经策划了1918年《新青年》“新旧戏之辨”的胡适转变了此前的姿态,尝试发掘传统旧戏的现代价值。他为访美而撰写的《梅兰芳和中国戏剧》(Mei Lan-fang and the Chinese Drama)一文中出现的“原始”(primitive)和“停滞”(arrested)两大关键词反映了其文化策略,即通过“汉学”(Sinology)与“东方学”(Orientalism)将戏曲和西方的理论框架与话语体系建立联系,以利其接受。然而胡适的文化策略塑造了一组悖谬:其一方面赋予了梅兰芳超越东西藩篱的“普遍价值”,一方面也证实了纽约学界仰慕和鄙夷交织缠绕的“东方主义”文化情绪。胡适的文化策略与他“整理国故”的逻辑互文见义——通过戏曲的“传统”再造其“现代性”,呈现了其沟通今昔以建构一致性文明的“中国文艺复兴”文化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戏曲的跨文化传播 胡适 东方主义 整理国故
下载PDF
梅兰芳访美演出研究的热点、疑点与难点
7
作者 张诗洋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梅兰芳1930年访美演出是近年来梅兰芳研究中新的学术增长点。学界围绕“作为史实及文献存在的访美演出”“报刊时评与学人想象中的访美演出”和“戏剧史上发挥影响的访美演出”三个不同维度,已产生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访美演出的史实... 梅兰芳1930年访美演出是近年来梅兰芳研究中新的学术增长点。学界围绕“作为史实及文献存在的访美演出”“报刊时评与学人想象中的访美演出”和“戏剧史上发挥影响的访美演出”三个不同维度,已产生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访美演出的史实考辩与价值再判仍是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相关史料疑点仍存,通过边缘文献的新发掘与现有文献的再解读,厘清文献、史实与想象,再现“情境戏剧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需注意的是,在梅兰芳访美演出研究的方法论上,存在着理论单一化、价值判断二元对立的隐忧,成为研究深进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访美演出 新文献 史实考辩 情境戏剧史
下载PDF
梅兰芳访美演出剧目考辨与溯因
8
作者 董存发 洪朝辉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66-82,共17页
梅兰芳1930年访美成功的原因离不开梅剧团精心取舍剧目、合理组合剧目、适时适地变换剧目组合。梅剧团在154天访美期间,在美国六大城市、九大剧院成功演出96场京剧大戏,共推出35部传统剧目、改良剧目和舞蹈节目。为了顺应和适应美国观... 梅兰芳1930年访美成功的原因离不开梅剧团精心取舍剧目、合理组合剧目、适时适地变换剧目组合。梅剧团在154天访美期间,在美国六大城市、九大剧院成功演出96场京剧大戏,共推出35部传统剧目、改良剧目和舞蹈节目。为了顺应和适应美国观众的喜好,梅剧团取舍剧目的优先是形体动作表演为主,并符合中美两国的共享文化价值,包括尊重女性、公平正义、英雄情节、忠贞爱情。梅剧团运用“三剧一舞”的基本组合,作为每一场演出的基本准则,而且因时因地不断变换组合、调整剧目。利用美国地方报纸信息和运用溯因研究方法,考辩上演剧目的中英文名称、地点、时间、顺序、组合和内容,溯因梅兰芳访美成功的剧目因素,能够为梅兰芳访美演出这一历史性事件,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开发新的研究方法、发现新的参考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访美 表演剧目 跨文化 共享文化价值 溯因法
下载PDF
论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的来源、形成与特征
9
作者 刘祯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5期89-97,共9页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与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通过梅兰芳对《游园惊梦》的传承、发展,可以得到形象的解读。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是艺术传承与发展最根本的递嬗、演化,是对艺术发展规律的遵循和艺术的创造...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与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通过梅兰芳对《游园惊梦》的传承、发展,可以得到形象的解读。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是艺术传承与发展最根本的递嬗、演化,是对艺术发展规律的遵循和艺术的创造,是得“道”,体系的根本和精髓也在这里。梅兰芳表演艺术思想和理论在他的戏与画关系阐释中得以充分显示。田汉、许姬传、吴白匋等对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梅兰芳表演学派的论述,是我们挖掘和充分认识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内涵的重要理论和学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 来源 形成 特征
下载PDF
从操演性理论看梅兰芳的访美演出
10
作者 吴冠达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分析梅兰芳美国巡演成功的原因时不能忽视梅的男旦身份。梅兰芳是在“《享乐人》事件”之后登上美国舞台的,因此他的成功是以一种“现代男旦”的成功为前提的。舞台之上,梅剧团通过对男旦的策略性阐释使中国戏曲的“男扮女”传统获得了... 分析梅兰芳美国巡演成功的原因时不能忽视梅的男旦身份。梅兰芳是在“《享乐人》事件”之后登上美国舞台的,因此他的成功是以一种“现代男旦”的成功为前提的。舞台之上,梅剧团通过对男旦的策略性阐释使中国戏曲的“男扮女”传统获得了理解。而舞台之下,梅则时刻以彬彬有礼的绅士形象示人,因此赢得了美国公众的普遍认可和尊重,使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与西方形成“共时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梅兰芳访美既是向西方展示中国戏剧美学价值的一次旅行,也是向西方展示中国的当下形态的历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男旦 操演性
下载PDF
梅兰芳故居的历史变迁——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
11
作者 张玲玲 吕硕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68,共3页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坐落着一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漆红的大门上悬挂着由邓小平亲自题写的“梅兰芳纪念馆”牌匾。这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承载着梅兰芳人生最后的十余年时光,也见证了北京城百余年的风雨变迁。一、朝迁市变:从王府...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坐落着一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漆红的大门上悬挂着由邓小平亲自题写的“梅兰芳纪念馆”牌匾。这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承载着梅兰芳人生最后的十余年时光,也见证了北京城百余年的风雨变迁。一、朝迁市变:从王府马厩到名人寓所梅兰芳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曾是庆亲王奕劻府邸的一部分,用作马厩,亦供马倌居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故居 北京四合院 北京市西城区 奕劻 京剧大师 纪念馆 历史变迁 北京城
下载PDF
论作为“思想者”之梅兰芳
12
作者 刘祯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5期40-54,共15页
梅兰芳作为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曾创作并演出多部经典之作,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与自身扎实的基本功、不懈的艺术追求,以及高超的艺术审美、深厚的文化素养乃至超卓的思想识见都密不可分。梅兰芳是一位思想者,“思想”是其创作出世纪... 梅兰芳作为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曾创作并演出多部经典之作,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与自身扎实的基本功、不懈的艺术追求,以及高超的艺术审美、深厚的文化素养乃至超卓的思想识见都密不可分。梅兰芳是一位思想者,“思想”是其创作出世纪艺术典范和取得非凡成就的根本原因。不能理解“思想者”梅兰芳,就无法完全理解梅兰芳的艺术及其表演艺术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作为“思想者”的梅兰芳:其一,梅兰芳的艺术思想不仅体现于表演中,更贯穿于其戏曲创作的全过程;其二,文化自觉是梅兰芳之时代担当的思想理性升华;其三,“移步不换形”是梅兰芳戏曲改革思想的重要表达;其四,《舞台生活四十年》作为口述史,是一部有着明确、系统的戏曲发展和革新思想的艺术实践总结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梅兰芳 文化自觉 移步不换形 《舞台生活四十年》
下载PDF
民国时期梅兰芳、杜威与中美跨文化交流
13
作者 洪朝辉 董存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8,共13页
梅兰芳访美与杜威访华通过由浅入深地与“他者”交流,再进行由表及里的文化磨合,最后推动由点到面的文化外交,为中美艺术与学术的交流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梅兰芳1930年访美与杜威1919年访华各自代表了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努... 梅兰芳访美与杜威访华通过由浅入深地与“他者”交流,再进行由表及里的文化磨合,最后推动由点到面的文化外交,为中美艺术与学术的交流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梅兰芳1930年访美与杜威1919年访华各自代表了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努力。尽管他们访问的时间和主题不同,但他们所从事的国际交流见证了中美跨文化研究的基本要义。首先,他们通过交流,从“他者”的反馈和折射,深化了对自我的认知,为完善和重塑自我提供条件。其次,他们通过浅层的顺应、深层的适应和更高层次的融合,促使中美社会和大众接受了他们的文化传播,而且通过与当地文化的磨合与耦合,创造性地推动了文化本土化的效能。最后,跨文化交流往往具有文化外交和民间外交的功能,梅兰芳与杜威在他国的文化交流中,难免对中美两国的民间外交产生影响,并在各自讲述文化故事的过程中,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改善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访美 杜威访华 跨文化 文化本土化 文化外交
下载PDF
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
14
《民主与科学》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本书约7万字,萃选梅兰芳经典演出戏单约180张,图文并茂,基本勾勒出梅兰芳一生演剧的概况。从市场上看,以梅兰芳为专题的戏单,迄今尚未见到结集出版,该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所收录的戏单,以梅兰芳舞台演出为经纬,其中不乏可称... 本书约7万字,萃选梅兰芳经典演出戏单约180张,图文并茂,基本勾勒出梅兰芳一生演剧的概况。从市场上看,以梅兰芳为专题的戏单,迄今尚未见到结集出版,该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所收录的戏单,以梅兰芳舞台演出为经纬,其中不乏可称为精品、珍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演出 梅兰芳 结集出版 戏单 图文并茂
下载PDF
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和演唱要点——以民族声乐作品《梅兰芳》为例
15
作者 陶艺丹 《戏剧之家》 2024年第6期51-53,共3页
21世纪以来,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引入戏曲元素屡见不鲜,一些具有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也颇受好评。基于此,本文具体结合《梅兰芳》这部作品分析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要点,希望为相关的演唱者或音乐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民族声乐作品 演唱要点 梅兰芳 分析
下载PDF
“跨文化戏剧”视角下英语学界的梅兰芳研究综述(1990—2023)
16
作者 徐玮 张婷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3期50-60,共11页
作为中国京剧大师和文化使者,梅兰芳曾访问日本、美国和苏联。尤其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更是将中国戏曲推向世界,使中国戏曲获得西方戏剧界“他者”的认同,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到东西方戏剧实践与理论的发展。梅兰芳在海外的深... 作为中国京剧大师和文化使者,梅兰芳曾访问日本、美国和苏联。尤其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更是将中国戏曲推向世界,使中国戏曲获得西方戏剧界“他者”的认同,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到东西方戏剧实践与理论的发展。梅兰芳在海外的深远影响,不囿于出访演出一时,时至今日仍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论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语学界从国际传播和跨文化戏剧等角度,将梅兰芳表演艺术放置于东西戏剧的世界格局及文化语境中进行诠释,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通过梳理30年来英语学界关于梅兰芳研究的重要成果,分析其所呈现的理论视角与研究特点,或可在方法论上推进我们对东西戏剧交流研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戏剧 梅兰芳 海外研究
下载PDF
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美学指归
17
作者 林观星 《粤海风》 2024年第4期51-63,共13页
梅兰芳表演体系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中国京剧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而梅兰芳表演艺术美学的重点在于将古典歌舞、绘画、诗学等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精神”“诗画精神”“抽象写意美学”“古典艺术美学观”相融会。梅兰芳... 梅兰芳表演体系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中国京剧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而梅兰芳表演艺术美学的重点在于将古典歌舞、绘画、诗学等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精神”“诗画精神”“抽象写意美学”“古典艺术美学观”相融会。梅兰芳将中国美学精神化用为舞台表演中的“程式化”“虚拟性”“意境化”手法,高度融会并创造出“剑谱”“舞谱”“53式手势语言”等程式化语言的京剧表演美学思想。本文着眼于对梅兰芳表演艺术与中国美学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研,从“生命精神”“气氲生动”“戏画合一”三个层面详细探讨梅兰芳表演艺术美学思想,这对新时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与承传创新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与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表演艺术美学 抽象写意美学 古典艺术美学观 生命精神 诗画精神 戏画合一
下载PDF
从梅兰芳首次访苏探究京剧“走出去”的策略
18
作者 张坤 《戏剧之家》 2024年第7期3-6,共4页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梅兰芳作为我国20世纪耀眼的艺术大师、文化巨匠,他的艺术思想、精神风貌以及他所构建的表演艺术体系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梅兰芳1935年的访苏演出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梅兰芳作为我国20世纪耀眼的艺术大师、文化巨匠,他的艺术思想、精神风貌以及他所构建的表演艺术体系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梅兰芳1935年的访苏演出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他把中国京剧带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与对话。本文通过对梅兰芳访苏一系列文化史实的梳理,分析了梅兰芳访苏的时代背景、梅剧团的宣传方式和剧目改良,以及梅派艺术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交流,进而探讨了实现“京剧梦”的策略与传播戏曲文化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梅兰芳访苏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中国梦
下载PDF
梅兰芳:勤勉谦和,以旦立派(下)
19
作者 程应峰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2期60-61,共2页
多方借鉴,融于一炉梅兰芳是一个为京剧而生的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钻研古典文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等。在他看来,京剧就是服装、道具、化装、表演的综合体,可以说是活动的水墨画。梅兰芳看清了... 多方借鉴,融于一炉梅兰芳是一个为京剧而生的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钻研古典文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等。在他看来,京剧就是服装、道具、化装、表演的综合体,可以说是活动的水墨画。梅兰芳看清了这一点,一边将诸多艺术领域的创作思想融于京剧舞台艺术表演中,一边从绘画中吸取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舞蹈 舞台艺术表演 梅兰芳 民族音乐 水墨画 音韵学 古典文学 国画
下载PDF
梅兰芳:勤勉谦和,以旦立派(上)
20
作者 程应峰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说起梅兰芳,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可以说,他是中国戏曲界的一位传世巨匠,一个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表演艺术家。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1894年,梅兰芳出生在从江苏泰州迁往北京的京剧世家,名澜,又... 说起梅兰芳,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可以说,他是中国戏曲界的一位传世巨匠,一个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表演艺术家。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1894年,梅兰芳出生在从江苏泰州迁往北京的京剧世家,名澜,又名鹤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江苏泰州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京剧 表演艺术家 继往开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