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3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南牦牛棘球蚴病免疫试验
1
作者 邓延平 崔王芳 +11 位作者 后双喜 仇桂红 杜海科 张福亨 杨非 惠阿林 陈文景 仁青卓玛 中拉毛草 李小玲 孙瑞明 拉忠草 《甘肃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86-90,95,共6页
本试验旨在进一步加强甘南州牦牛棘球蚴病综合防治工作,为完善甘南州牦牛棘球蚴病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数据,围绕“切断病原循环链”的防控思路,运用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制品对甘南藏族自治州本地牦牛开展免疫保护试验和安... 本试验旨在进一步加强甘南州牦牛棘球蚴病综合防治工作,为完善甘南州牦牛棘球蚴病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数据,围绕“切断病原循环链”的防控思路,运用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制品对甘南藏族自治州本地牦牛开展免疫保护试验和安全性试验,并按照免疫后不同时段对试验动物进行抗体效价检测,分析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及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对甘南牦牛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免疫组在注射疫苗后,不仅对棘球蚴病有一定的抑制和抵抗作用,而且缩短了生长周期、促进了体重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免疫 安全性 保护效果
下载PDF
棘球蚴病的诊断检测方法
2
作者 张浩钿 伍魁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期60-62,76,共4页
棘球蚴病(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该病的分布广泛,对牧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通过对棘球蚴病的虫体形态、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总结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棘球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检测方法 免疫学方法
下载PDF
去氢骆驼蓬碱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林玉霞 巩月红 +2 位作者 赵一聪 潘美驰 王建华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1期42-48,共7页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去氢骆驼蓬碱(HM)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瑞士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药物银行数据库(Drugbank)获取HM相关基因,在基因卡数据库(GeneCards)、D...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去氢骆驼蓬碱(HM)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瑞士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药物银行数据库(Drugbank)获取HM相关基因,在基因卡数据库(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获取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靶点,将HM的预测靶点和细粒棘球蚴病相关基因相互映射,得到HM作用细粒棘球蚴病的靶点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网络拓扑属性分析,筛选重要靶点蛋白,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和成分-疾病-靶点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和Kyot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与DNA损伤相关的基因靶点。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及Pymol软件对相关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展示。将活力不低于98%的细粒棘球蚴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DMSO组、25μmol/L HM组、50μmol/L HM组、100μmol/L HM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体外验证HM干预细粒棘球蚴肿瘤蛋白P53(TP53)、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染色体组蛋白H2A的变异体(H2AX)、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共获得HM靶点105个,细粒棘球蚴病相关基因88个,二者共有靶点为2个。HM干预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靶点主要有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MAPK1、TP53、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AA1)、MAPK14、Jun,机制可能涉及MAPK信号通路、受体酪氨酸激酶(ERBB)信号通路、DNA损伤与DNA修复通路、细胞凋亡等过程。体外验证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5μmol/L HM组、50μmol/L HM组、100μmol/L HM组的TP53,TopoⅠ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下调趋势(P <0.05),H2AX,ATM 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上调趋势(P <0.05)。结论 HM可通过多种生物学过程和相关信号途径治疗细粒棘球蚴病,HM参与细粒棘球蚴病DNA损伤与DNA修复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TP53,TopoⅠ,H2AX,ATM均可能是其作用靶点。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HM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驼蓬碱 细粒棘球蚴病 DNA损伤与DNA修复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肝脏组织中LLT1表达观察
4
作者 罗黎 李锦田 +3 位作者 林鑫 艾尼娃尔·艾克拜 赵涵玥 吐尔干艾力·阿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泡型棘球蚴病(AE)患者肝脏组织中凝集素样转录物1(LLT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AE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AE患者的病灶肝脏组织样本,其中病灶近端肝脏组织(CLT,距离病灶中心<2 cm)30例、远端肝脏组织(DLT,距离病灶... 目的观察泡型棘球蚴病(AE)患者肝脏组织中凝集素样转录物1(LLT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AE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AE患者的病灶肝脏组织样本,其中病灶近端肝脏组织(CLT,距离病灶中心<2 cm)30例、远端肝脏组织(DLT,距离病灶中心>2 cm)2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LLT1的表达和定位。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AE患者肝脏组织中LLT1的表达变化。从GEO数据库获取AE患者数据集GSE124362(包含6例CTL和6例匹配的DLT样本)分析LLT1编码基因CLEC2D与免疫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LLT1主要表达于肝实质细胞和病灶周围的炎症细胞。CLT、DLT中LLT表达评分分别为3(2,4)、6(4,8)分,CLT中LLT1表达水平高于DLT(P<0.05)。LLT1表达与AE患者的P分期、ALT、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相关(P均<0.05)。CLEC2D表达与浆细胞、M2型巨噬细胞和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0.87、0.74,P均<0.01),与激活的NK细胞、M1型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呈负相关(r分别为-0.73、-0.60、-0.74,P均<0.01)。进一步分析发现,CLEC2D表达与M1型巨噬细胞标志CD1B和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0.89,P均<0.05),与M2型巨噬细胞标志CD163、CLEC7A和IL-10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0.71、0.74,P均<0.01)。结论LLT1在AE患者CLT中高表达,与患者的P分期和肝功能指标水平相关,与多种免疫细胞表达有关,LLT1可能参与AE病灶的浸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棘球蚴病 凝集素样转录物1 肝脏组织 肝纤维化
下载PDF
上肢皮下及肌肉间细粒棘球蚴病一例
5
作者 丛赟 丛培馥 +3 位作者 李国煜 王丹妮 邵英梅 吐尔干艾力·阿吉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53-354,共2页
病人,女,66岁,汉族,农民,有饮用生水史及牛、羊、狗接触史。发现右上臂肿块4年余伴疼痛3个月于2022年3月31日入院。肿块最初仅黄豆大小,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的可移动性包块,入院时增长至鸡蛋大小,有阵发性隐痛。体格检查:右侧肱... 病人,女,66岁,汉族,农民,有饮用生水史及牛、羊、狗接触史。发现右上臂肿块4年余伴疼痛3个月于2022年3月31日入院。肿块最初仅黄豆大小,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的可移动性包块,入院时增长至鸡蛋大小,有阵发性隐痛。体格检查:右侧肱骨近端皮下可扪及一5.4 cm×1.7 cm×2.1 cm的肿块,边界清,皮肤颜色及皮温正常,质软,有压痛,触诊有弹性,叩诊有震颤感的可移动包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皮下 肌肉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胆囊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6
作者 石兵强 支永发 +2 位作者 牛闻宇 岳乐 周庆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08-0112,共5页
明确青海地区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胆囊相关疾病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患者临床诊疗和愈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肝细粒棘球蚴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明确患者细粒棘球蚴病和胆囊相关并发症的特征,行单因素分... 明确青海地区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胆囊相关疾病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患者临床诊疗和愈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肝细粒棘球蚴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明确患者细粒棘球蚴病和胆囊相关并发症的特征,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194例肝细粒球蚴病患者,194例肝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术前有胆道系统临床症状的占35.05%(68/194),有胆囊相关并发症的占48.97% (95/194),其中慢性胆囊炎占18.04%(35/194)、胆囊结石占11.86%(23/194)。行手术者占76.29%(148/194),其中根治性手术治疗合并切除胆囊者占64.19%(95/148)。患者术后有并发症者占51.35%(76/148),其中营养性并发症18.92%(28/148)、肝功能不全17.57%(26/148)、残腔感染占12.16%(18/148)、胆汁瘘占7.50%(2/148)、术后胆管狭窄0.68%(1/148)、残腔钙化0.68%(1/148)。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肝脏左右叶位置、病灶分布、大小、数量等是肝囊性包虫病合并胆囊相关疾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本研究证实青海地区肝囊性包虫病患者中胆囊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术前患者的评估、手术方法、术后的发生并发症及生命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肝细粒棘球蚴病 胆囊相关并发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肝泡型棘球蚴病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手术进展
7
作者 李一鸣 朱海宏 +1 位作者 蔡子为 赵得武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76-79,共4页
肝泡型棘球蚴病(HAE)是高原牧场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类感染性疾病,困扰并威胁着高原地区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由于肝泡型棘球蚴病感染进展缓慢,早期临床表现及体征不明显,常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大多数患者已是中晚期,甚至有些患者病灶... 肝泡型棘球蚴病(HAE)是高原牧场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类感染性疾病,困扰并威胁着高原地区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由于肝泡型棘球蚴病感染进展缓慢,早期临床表现及体征不明显,常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大多数患者已是中晚期,甚至有些患者病灶已通过淋巴管或血管向肺、脑、脾或其他部位转移,引起相应并发症,预后较差。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农牧民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血液中血红蛋白升高,临床上称之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当高原农牧民患HAE时,相对于低海拔地区的患者,手术风险更大,术后恢复差,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本文就肝泡型棘球蚴病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的临床诊断、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其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棘球蚴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治疗现状 手术预后
下载PDF
基于细粒棘球蚴病不同时期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琳刚 张生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27-0031,共5页
细粒棘球坳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并,对人类及牲畜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农业及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在最近几年,AgB、Ag5、EpCI、EgTPx等重组抗原的制备已经被应用到医学检测中,且表现出了相当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经研究发现... 细粒棘球坳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并,对人类及牲畜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农业及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在最近几年,AgB、Ag5、EpCI、EgTPx等重组抗原的制备已经被应用到医学检测中,且表现出了相当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经研究发现,细粒棘球坳病的早期诊断有极其关键的作用。而本文针对近些年来细粒棘球蚴病在不同时期诊断时应用抗原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抗原 诊断
下载PDF
检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内循环抗原的免疫层析试条的制备和评价
9
作者 张璟 王颖 +3 位作者 高春花 危芙蓉 贾孝凯 石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以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一种快速、简便诊断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纯化棘球蚴囊液抗原,并以此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对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确定其... 目的以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一种快速、简便诊断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纯化棘球蚴囊液抗原,并以此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对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确定其亚类和效价。筛选基于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吸附于交联垫;将另一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划线包被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手术确诊的细粒棘球蚴病(87例)、多房棘球蚴病(40例)、囊尾蚴病(25例)、日本血吸虫病(10例)、弓形虫病(5例)、并殖吸虫病(5例)、华支睾吸虫病(5例)患者血清,以及60例健康者血清,以评价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为免疫源制备单克隆抗体,共筛选了11株能高效分泌效价在1∶25600~1∶102400特异抗体的细胞株,抗体亚类为IgG_(1)或IgG_(2)a。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F 3B 6作为标记抗体,单克隆抗体C 4H 6作为包被抗体制成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127份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8.12%(112/127),其中试条检测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8.51%(77/87),检测泡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7.50%(35/40),试条法检测两型包虫病患者血清敏感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6)。与25份囊尾蚴病患者血清、10份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5份弓形虫病患者血清、5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和5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60份健康者血清也均为阴性,总特异性为100.00%。结论成功制备了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此单抗为基础研制出的快速诊断棘球蚴病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单克隆抗体 循环抗原 免疫层析试条 检测 评价
下载PDF
肝泡型棘球蚴病门静脉期增强CT纹理分析预测其肝外转移
10
作者 阿依努尔·特列吾别尔根 侯娟 +1 位作者 张思苗 刘文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观察肝泡型棘球蚴病(HAE)门静脉期增强CT纹理分析预测其发生肝外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05例HAE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所见分为转移组(n=55)及非转移组(n=50)。采用MaZda软件于术前腹部门静脉期增强CT中提取肝内病... 目的观察肝泡型棘球蚴病(HAE)门静脉期增强CT纹理分析预测其发生肝外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05例HAE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所见分为转移组(n=55)及非转移组(n=50)。采用MaZda软件于术前腹部门静脉期增强CT中提取肝内病灶灰度直方图纹理特征参数,包括均值、方差、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记为Perc1、Perc10、Perc50、Perc90、Perc99),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筛选HAE肝外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独立预测因素单一及其联合预测HAE肝外转移的效能。结果肝内病灶的均值及偏度均为HAE肝外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其预测HAE肝外转移的AUC分别为0.853及0.850,二者联合的AUC达0.902。结论HAE门静脉期增强CT纹理分析可有效预测其肝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转移 纹理分析
下载PDF
肝泡状棘球蚴病CT钙化类型预测其淋巴结转移
11
作者 侯娟 夏文文 +2 位作者 张思苗 张一茹 刘文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3-1537,共5页
目的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HAE)CT钙化类型预测其淋巴结转移的价值0x0E0xFF?厱0x180x0F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0例HAE患者,以50例存在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50例合并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者为无转移组。对比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及病... 目的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HAE)CT钙化类型预测其淋巴结转移的价值0x0E0xFF?厱0x180x0F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0例HAE患者,以50例存在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50例合并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者为无转移组。对比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及病灶术前CT表现(包括病灶数目、部位、最大径及钙化类型),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及CT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AE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单一钙化类型及其联合其他独立预测因素预测HAE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转移组共62组淋巴结转移,包括39例单组、10例2组及1例3组淋巴结转移。组间肝内病灶部位、最大径及钙化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为HAE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单一CT钙化类型及其联合其他独立预测因素预测HAE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57及0.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HAE CT钙化类型可有效预测其淋巴结转移;联合病灶部位及最大径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淋巴结转移 钙质沉着症
下载PDF
甘肃省发现2例猪泡型棘球蚴病病例
12
作者 李永光 张晓菊 +2 位作者 赵丽荣 万思懿 王明涛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泡型棘球病(echinococcosis multilocularis)由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寄生于野生啮齿类等动物的肝脏引起,绵羊、牦牛、猪等家畜感染病例较为少见,人可被感染。2023年屠宰检疫时,在甘肃省临洮县一散养户圈养的28头猪中... 泡型棘球病(echinococcosis multilocularis)由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寄生于野生啮齿类等动物的肝脏引起,绵羊、牦牛、猪等家畜感染病例较为少见,人可被感染。2023年屠宰检疫时,在甘肃省临洮县一散养户圈养的28头猪中,发现2例猪泡型棘球蚴病病例。患猪生前体重明显小于其他同龄猪;虫体寄生于患猪腰椎两侧腹壁,临床表现多个囊泡;囊液前期为淡黄色,后期为黑红色。怀疑患猪因食入犬排出的多房棘球绦虫虫卵而感染。本病例的发现及确诊对甘肃省猪泡型棘球蚴病的防控具有预警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棘球蚴病 多房 理诊断
下载PDF
羊棘球蚴病的发病特点与诊治技术
13
作者 文新吾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5期1-2,共2页
羊棘球蚴病又称“脑包虫病”“羊转头疯”,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于羊的脑组织和脊髓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羊群中分布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我国养羊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降低羊棘球蚴病的发生率,本... 羊棘球蚴病又称“脑包虫病”“羊转头疯”,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于羊的脑组织和脊髓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羊群中分布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我国养羊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降低羊棘球蚴病的发生率,本文针对羊棘球蚴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以期能够为广大养殖户及基层兽医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原学 临床症状 理变化 诊断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羊棘球蚴病诊断与治疗
14
作者 张吉成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21-123,共3页
棘球蚴病是现代规模化羊场羊养殖时常见的一类寄生虫病,其又称包虫病。羊棘球蚴病不仅会危害羊,同时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威胁,进而影响公共卫生安全。临床上,患棘球蚴病的羊生长发育迟缓,毛、肉、奶的产量和品质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 棘球蚴病是现代规模化羊场羊养殖时常见的一类寄生虫病,其又称包虫病。羊棘球蚴病不仅会危害羊,同时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威胁,进而影响公共卫生安全。临床上,患棘球蚴病的羊生长发育迟缓,毛、肉、奶的产量和品质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将羊棘球蚴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科学做好羊棘球蚴病的防控工作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迟缓 棘球蚴病 防控工作 包虫 规模化羊场 二类动物疫 羊养殖
下载PDF
牛棘球蚴病的诊断与防治
15
作者 赵心悦 王海锋 +2 位作者 付明山 包雨鑫 贾伟娟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8期1-3,共3页
牛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和牛群健康安全的人兽共患病,牛棘球蚴病的发生对养牛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该病的诊断与防治至关重要。本文就牛棘球蚴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综述,以期为牛棘球蚴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棘球蚴病检测技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梁 李春冬 +2 位作者 张志强 张楠 肖占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1-288,共8页
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了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棘球蚴病的检测是疾病防控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棘球蚴病检测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全面总结了病原学检测技术、影像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 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了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棘球蚴病的检测是疾病防控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棘球蚴病检测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全面总结了病原学检测技术、影像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优点与缺点,以期为棘球蚴病的快速检测和早期检测指明发展方向和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IL-9、IL-17及TGF-β1在复发转移肝泡状棘球蚴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楚慧 马倩 +1 位作者 刘婷 桑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体肝泡状棘球蚴病复发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1例未复发转移和32例复发转移的人感染泡状棘球蚴病例,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体肝泡状棘球蚴病复发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1例未复发转移和32例复发转移的人感染泡状棘球蚴病例,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初次肝泡状棘球蚴病灶旁炎症细胞中IL-9、IL-17和TGF-β1的蛋白表达,运用Aipathwell分析其表达程度及与临床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IL-9和IL-17在肝泡状棘球蚴病术后复发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9与IL-1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7,P<0.00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在复发转移组织与未复发转移组织间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L-9、职业、年龄、婚姻状况与肝泡状棘球蚴病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是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IL-9、IL-17在肝泡状棘球蚴病复发转移组织中呈高表达,并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在参与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复发转移的过程中产生作用。IL-9可作为肝泡状棘球蚴病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从事农牧民工作是其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9 白细胞介素-17 肝泡状棘球蚴病 临床理学特征 COX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多房棘球蚴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东 王志鑫 +7 位作者 赵乾 苏晓霞 徐凯 董明明 李玮 侯立朝 樊海宁 王海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7-462,共6页
肝多房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寄生虫疾病,在我国传播范围广、危害较大。目前肝多房棘球蚴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为超声、CT及MRI,但其术前诊断及评估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兴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其衍... 肝多房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寄生虫疾病,在我国传播范围广、危害较大。目前肝多房棘球蚴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为超声、CT及MRI,但其术前诊断及评估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兴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在肝多房棘球蚴病的精准诊断和术前评估的指导作用,以期为以后的肝多房棘球蚴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成像 三维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部分地区羊棘球蚴病(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特列克·库拉别克 德力拜尔·木拉提 +5 位作者 赛木斯尔·瓦克力 木尔扎提·阿勒腾别克 哈德力别克·吾特开 也尔哈拉提·胡尔曼 张杨 巴音查汗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4期25-29,共5页
为评价新疆阿勒泰地区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控效果,2022年采用ELISA方法,对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福海县、富蕴县的羊群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共检测羊血清样品1331份,检出阳性238份,总阳性率为17.9%,其中阿勒泰市... 为评价新疆阿勒泰地区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控效果,2022年采用ELISA方法,对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福海县、富蕴县的羊群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共检测羊血清样品1331份,检出阳性238份,总阳性率为17.9%,其中阿勒泰市、福海县、富蕴县阳性率分别为15.5%、18.6%、19.6%,不同县市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8,P>0.05);第一季度阳性率(22.6%)较高,但同一县市不同季度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饲羊阳性率(9.6%)低于散养羊(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上年龄段阳性率较高(30.6%),1岁以内阳性率最低(6.8%),同一县市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3个采样县市各季度均存在羊棘球蚴感染,区域和季度流行特征不明显,而饲养方式和年龄是影响感染强度的重要因素,散养羊和高年龄段羊感染相对较严重。结果提示,需加强对农牧民的棘球蚴病防控宣传,减少棘球蚴病对人类的威胁。本调查为进一步做好该地区棘球蚴病综合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包虫 流行 防控效果 阿勒泰地区
下载PDF
复合保温策略在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古丽苏木汗·阿布来提 木巴拉克·依克拉木 +3 位作者 陈晗 蒋宇 赵萍 王梅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1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策略在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病科行手术治疗的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8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策略在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病科行手术治疗的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8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复合保温策略。观察两组入室时、麻醉前、切皮前及术中30、60、90、120、150、180 min及结束时的体温,比较两组低体温、术后寒战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的情况。结果两组术中体温在组间、时间和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时、麻醉前及切皮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30、60、90、120、150、180 min及结束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体温、寒战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长于术前,纤维蛋白原低于术前,两组术后凝血四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保温策略能够维持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术中体温相对稳定,预防低体温、寒战和躁动的发生,促进麻醉苏醒,且有助于患者凝血功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型棘球蚴病 复合保温策略 低体温 麻醉苏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