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骨折
1
作者 李唐波 张楠 +4 位作者 郝国兵 刘昆 乔林 朱泽兴 宋迪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5977-5984,共8页
背景:经皮弯角椎体成形具有创伤小、骨水泥弥散分布均匀等优点,但用于治疗椎体上1/3压缩性骨折是否安全有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上1/3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 背景:经皮弯角椎体成形具有创伤小、骨水泥弥散分布均匀等优点,但用于治疗椎体上1/3压缩性骨折是否安全有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上1/3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上1/3压缩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32例采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弥散分布评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均未发生骨水泥过敏、骨水泥栓塞、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②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优于术后第1天(P<0.05);③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间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弥散分布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维持椎体高度,且能减少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渗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弯角椎体成形 经皮椎体成形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上1/3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疗效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分布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修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库提鲁克·守克尔 +2 位作者 阿里木江·玉素甫 林航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15-2022,共8页
背景:虽然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以提供有... 背景:虽然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以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术后椎体再次骨折。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193例患者,根据术后骨水泥分布分为Ⅰ组(骨水泥不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n=59)、Ⅱ组(骨水泥只接触上端板或只接触下端板,n=80)和Ⅲ组(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n=54)。对比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局部后凸角、损伤椎体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记录所有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1)Ⅲ组患者术后1年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Ⅰ组和Ⅱ组损伤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总椎体骨折发生率高于Ⅲ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3)3组患者其余指标,包括骨水泥渗漏、腰痛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局部凸角、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4)提示与骨水泥不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组和骨水泥只接触上端板或只接触下端板组相比,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长期预后,而且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能够明显降低损伤椎体及总椎体骨折发生率,医生术中应充分掌握骨水泥的弥散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从而有助于减少未来再发生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 骨水泥 骨水泥弥散 椎体再次骨折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原因及治疗策略
3
作者 陈小光 刘福全 张德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11-3317,共7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该手术的一个潜在风险,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分为骨水泥外漏组(n=27)和无骨水泥外漏组(n=7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骨水泥外漏的影响因素,用以构建术后骨水泥外漏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行骨水泥外漏治疗后,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27例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27例骨水泥外漏患者中,24例均为椎间盘终板内渗漏,无明显症状及不适,无需特殊处理;1例发生肺栓塞,请呼吸科协助处理得以好转;2例有症状,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骨水泥取出术;②CT值、骨折严重程度、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骨水泥注入量是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均较好,且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④对于27例术后骨水泥外漏患者,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术后3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CT值、骨折严重程度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外漏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局部麻醉下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伤椎注入骨水泥的患者体验分析
4
作者 李佳鸿 林书 +3 位作者 唐六一 胡豇 俞阳 张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647-4652,共6页
背景:局部麻醉下传统C臂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需多次透视以调整穿刺方向,工作通道建立时间较长,患者术中疼痛刺激较大;而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可一次性精准穿刺成功,明显改善患者术中体验,同时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目的:... 背景:局部麻醉下传统C臂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需多次透视以调整穿刺方向,工作通道建立时间较长,患者术中疼痛刺激较大;而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可一次性精准穿刺成功,明显改善患者术中体验,同时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目的:比较局部麻醉下机器人辅助和传统C臂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的患者体验和其他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41例,其中132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组),109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传统C臂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传统透视组),记录患者术中体验评价、骨水泥注射量、手术时间、工作通道建立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术后1 d通过影像学评估穿刺偏差与骨水泥渗漏。结果与结论:(1)机器人组59例患者术中体验评价为“非常好”,43例为“好”,16例为“一般”,10例为“差”,4例为“非常差”;传统透视组30例患者术中体验评价为“非常好”,44例为“好”,21例为“一般”,9例为“差”,5例为“非常差”,两组间术中体验评价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2.546,P=0.011);机器人组患者术中目测类比评分低于传统透视组(t=-9.513,P=0.000);机器人组、传统透视组愿意在必要时再次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的患者分别为84例和47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2.730,P=0.006);(2)机器人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多于传统透视组(t=2.860,P=0.003;t=36.522,P=0.000),工作通道建立时间短于传统透视组(t=-27.066,P=0.000),穿刺精度优于传统透视组(Z=-3.656,P=0.000),骨水泥渗漏率低于传统透视组(χ^(2)=7.284,P=0.007);(3)结果表明,局部麻醉后在机器人辅助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患者的手术体验较好,具有穿刺精确、工作通道建立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患者 局部麻醉
下载PDF
超高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局部后凸的矫正效果
5
作者 吴永昊 朱帅旗 +4 位作者 李玉乔 张宸菲 夏威威 朱震奇 王凯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54-5861,共8页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常用术式,然而,目前尚无研究证实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能否有效矫正超高龄(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脊柱局部后凸。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对超高龄骨质疏松性...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常用术式,然而,目前尚无研究证实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能否有效矫正超高龄(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脊柱局部后凸。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对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脊柱局部后凸的矫正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队列,收集患者住院及门诊随访资料,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高龄组(60-79岁,n=126)、超高龄组(≥80岁,n=52)。根据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折节段、有无术前椎体内裂隙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两组患者进行1:2匹配,比较两组患者的腰椎CT值、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术前椎体塌陷率、手术前后Cobb角、Cobb角恢复率、术后骨水泥距椎体前缘距离、骨水泥矢状位填充位置、骨水泥接触上下椎板、骨水泥距椎板距离、骨水泥分布评分、骨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115例患者完成匹配,其中高龄组71例、超高龄组4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比率、糖尿病比率、心血管疾病比率、骨折节段、术前椎体内裂隙征比率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超高龄组术后Cobb角低于高龄组(P<0.05),两组患者的腰椎CT值、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术前椎体塌陷率、术前Cobb角、Cobb角恢复率、术后骨水泥距椎体前缘距离、骨水泥矢状位填充位置、骨水泥接触上下椎板、骨水泥距椎板距离、骨水泥分布评分、骨水泥渗漏比率、椎体再骨折比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结果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能够有效矫正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脊柱局部后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脊柱局部后凸 Cobb角 超高龄 倾向性评分匹配 队列研究 工程化骨材料
下载PDF
PCKP与单侧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6
作者 李元 李立平 李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84-87,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CK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CKP组32例、PKP组53例。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CK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CKP组32例、PKP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术后3 d内行脊柱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确定有无骨水泥渗漏;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脊柱功能,通过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KP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形态优于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P均<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ODI均较术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P均<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KP和单侧PKP均为治疗老年胸腰椎OVCF的有效微创手段,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脊柱功能;与单侧PKP相比,PCKP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更好、渗漏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椎体高度
下载PDF
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治疗不同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7
作者 潘泓宇 李红桃 +1 位作者 肖常明 李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773-5784,共12页
背景:个体化精准穿刺入路是近年来提出椎体强化治疗的新型入路方式,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仍缺少相关生物力学研究。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终板以及椎间盘生物... 背景:个体化精准穿刺入路是近年来提出椎体强化治疗的新型入路方式,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仍缺少相关生物力学研究。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终板以及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使用3例已完成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和术后的CT影像资料,建立楔形型、双凹型、塌陷型术前和术后共6个模型。在椎体垂直方向加载500 N力矩和10 N/m旋转力矩,模拟正常椎体的生理活动,包括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和右旋转,观察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治疗后不同类型骨折椎体终板、邻近终板以及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建立了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术前和术后脊柱功能单元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②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术后,楔形型、双凹型及塌陷型骨折椎体终板和邻近椎体终板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楔形型邻近椎体T_(10)下终板和塌陷型邻近椎体L1上终板的术后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增加;③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术后,3种有限元模型的相邻椎间盘整体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均减小;④结果表明,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楔形型、双凹型和塌陷型椎体终板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降低术后椎体再骨折的风险;此外,还可减轻椎间盘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理论上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强化 终板 间盘 化穿刺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骨科植入物
下载PDF
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术中不同骨水泥填充量及分布形态的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包雄 吴枭 +3 位作者 唐锡杰 张友高 蔡进奎 李章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06-2014,共9页
背景: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作者发现当骨水泥注射总量达4 mL及以上时会在X射线片上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然而关于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利用有限元法进一步探讨骨水... 背景: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作者发现当骨水泥注射总量达4 mL及以上时会在X射线片上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然而关于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利用有限元法进一步探讨骨水泥填充量及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L_1-L_3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在L_2节段模拟椎体压缩骨折,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上分别模拟4 mL及6 mL骨水泥注入量及双侧部分融合(FH型)、完全融合(FO型)、对称分离(SA型)、非对称分离(SN型)4种骨水泥分布形态,共获得9组模型。在相同边界条件下进行三维有限元求解,比较L_2骨折椎体的应力及位移。结果与结论:(1)9组模型的最大应力均集中于L_2骨折区域,各骨水泥填充骨折模型的L_2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小于无骨水泥填充骨折模型,说明骨水泥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效;(2)与4 mL骨水泥填充相比,6 mL骨水泥填充在提高骨折椎体稳定性的同时可显著降低骨折椎体应力,增强椎体强度;(3)在相同运动状态下,FH型组骨折椎体应力均为最小,其次为SA型组,该两组接近,FO型组骨折椎体应力最大,在侧弯动作中尤为明显,可能与骨水泥团块形状导致侧方应力集中有关;FH型组骨折椎体位移最小,FO型组骨折椎体位移最大;(4)结果显示,增加骨水泥注入剂量可以降低骨折椎体应力,提高稳定性,但会增加渗漏风险;双侧对称弥散分布骨水泥(FH型、SA型)在恢复椎体强度及稳定性上均优于完全融合、非对称分离骨水泥,因此,临床上行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首先保证双侧对称弥散分布,优先推荐双侧部分融合型分布,可获得合适的应力刺激及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强化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李红桃 潘泓宇 +1 位作者 雷杨 肖常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089-3094,共6页
背景:椎弓根内骨水泥灌注联合椎体成形已被用于治疗Kummell病和椎弓根溶骨性转移瘤等疾病,但该手术方式对相邻椎体及椎间盘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邻近... 背景:椎弓根内骨水泥灌注联合椎体成形已被用于治疗Kummell病和椎弓根溶骨性转移瘤等疾病,但该手术方式对相邻椎体及椎间盘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邻近节段椎体以及椎间盘相关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位已完成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术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L1)女性患者,并提取其术前及术后的CT文件,研究范围为T_(12)-L_(2)(包括伤椎、邻近椎体和椎间盘)。通过Mimics、SolidWorks和Geomagic等软件分别建立了术前、术后三维脊柱功能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在T_(12)上终板垂直方向加载500 N力矩和10 N·m旋转力矩,模拟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运动方位,分析手术前后相邻节段椎体终板和椎间盘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建立了术前和术后脊柱功能单元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②通过计算得出,在模拟载荷下,术后T_(12)下终板应力分布更均匀且最大应力值减小,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L_(2)上终板应力分布更均匀且最大应力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同样,术后T_(12)/L_(1)、L_(1)/L_(2)椎间盘应力分布也更均匀且最大应力值均显著减小(P<0.05);③因此,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能够有效改善术后相邻椎体终板和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并能够减小应力,最终降低术后再骨折风险以及显著延缓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强化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椎体成形 应力 有限元模型 骨水泥
下载PDF
全脊柱MRI评估骨质疏松患者椎体骨折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周佳俊 马飞 +8 位作者 冷叶波 徐世财 何宝强 李洋 廖烨晖 唐强 唐超 王清 钟德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83-1889,共7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脊柱MRI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的灵敏度远高于X射线平片。但全脊柱MRI费用高,扫描时间长。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是否都需要进行全脊柱...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脊柱MRI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的灵敏度远高于X射线平片。但全脊柱MRI费用高,扫描时间长。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是否都需要进行全脊柱MRI扫描以及哪些患者需要行全脊柱MRI,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定论。目的: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全脊柱MRI影像学资料,分析椎体骨折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9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并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和MRI图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903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史特点(病程时间、脊柱外伤手术史、叩击痛区域、疼痛评分等);通过全脊柱MRI图像分析其椎体骨折特点。首先根据患者椎体骨折数量将患者分为单椎体骨折组(n=484)和多椎体骨折组(n=419),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然后再根据骨折椎体间的最远间隔数是否≥5将多椎体骨折组再分为2个亚组,其中A组(骨折椎体最远间隔数<5)306例,B组(骨折椎体最远间隔数≥5)113例,分析2个亚组间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903例患者中,骨折椎体≥2个的患者有419例(46.4%);发生胸腰椎区域骨折的患者有654例(72.4%),在胸椎区域加腰椎区域和整个胸椎到腰椎区域同时发生骨折的患者有54例(6%);B组患者中96.5%的患者均存在多区域的叩击痛;②单椎体骨折组和多椎体骨折组相比,两组患者在骨密度、病史时间是否≥1个月、低能量损伤史、查体脊柱轴向叩击痛区域分布及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伴基础疾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是否伴老年胸腰椎骨折史、是否伴胸腰椎手术史与骨折椎体数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与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叩击痛区域分布及数量、低能量损伤病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是否伴陈旧性骨折病史、目测类比评分、体质量指数、病史时间是否≥1个月、是否伴基础疾病史、是否伴胸腰椎手术史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对于有多次低能量创伤史、病史时间大于1个月伴多重叩诊痛、骨密度较低的患者,应警惕多发椎体骨折、跳跃骨折的发生,建议这些患者进行全脊柱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全脊柱MRI 骨折特点 骨密度 椎体骨折
下载PDF
椎体骨皮质强化差异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生物力学的影响
11
作者 方伟 黄兴桦 +1 位作者 屈波 杨红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30-4438,共9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骨皮质强化区域对脊柱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二维层面。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三维层面内骨皮质强...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骨皮质强化区域对脊柱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二维层面。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三维层面内骨皮质强化差异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及终板生物力学分布的影响,以评估其效果。方法:建立T12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有限元模型,从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对骨水泥有无皮质强化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研究不同体位变化下,骨皮质强化对T12椎体松质骨、皮质骨、T11/T12椎间盘、T12/L1椎间盘、T11下终板、L1上终板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在垂直压缩力作用下,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有或无骨水泥皮质强化在不同体位变化下除伤椎皮质骨以外结构应力变化均不明显;(2)伤椎皮质骨Von Mises应力值在人体前屈、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时差异显著,同一平面内骨皮质完全强化组较无骨皮质强化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明显变小,随着骨皮质强化越广泛Von Mises应力值整体呈下降趋势;(3)提示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时,横断面内骨水泥应尽量广泛对称水平分布于椎体骨皮质边缘,矢状面内骨水泥应广泛纵向分布且靠近上下终板及前后壁,冠状面内骨水泥应广泛分布于中线两侧同时对称接触上下终板及侧壁,可有效避免伤椎再骨折风险且不增加邻椎骨折、残留盘源性疼痛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 骨皮质强化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邻近间盘 终板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修复策略:一项病例分析
12
作者 赵星丞 王军 陆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8-546,共9页
背景: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脊柱和骨盆矢状位参数存在不同程度改变,将导致全脊柱/腰椎矢状面发生失平衡和再平衡。如果初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展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 背景: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脊柱和骨盆矢状位参数存在不同程度改变,将导致全脊柱/腰椎矢状面发生失平衡和再平衡。如果初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展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目的:观察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9例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骨科收治的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术椎再骨折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行再翻修治疗,同时规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康复训练。出院前及随访时复查患者的腰椎X射线平片及三维CT检测结果,评价骨水泥弥散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Roussouly腰椎功能分型变化。结果与结论:①9例患者术后随访时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肺栓塞及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均未发生骨水泥相关的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术后2年感染COVID-19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②术椎再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翻修术前,末次随访经皮椎体成形翻修术后患者Roussouly腰椎功能分型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测量术椎椎体高度变化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意义。③上述结果提示,对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患者而言,适量骨水泥注入和有效骨水泥弥散具有明显缓解术后疼痛作用,规律抗骨质疏松和术后有效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技术 椎体成形 再骨折 Roussouly腰功能分型 应力集中区
下载PDF
经“O”点穿刺与传统单侧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13
作者 徐雨果 黄家虎 +2 位作者 王清 徐双 王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65-3170,共6页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目的:比较经横突基底部-椎弓根后上部-关节突外侧交点(“O”点)入路与传统单侧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4例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经“O”点入路或传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O”点入路组(A组)29例,传统入路组(B组)25例。术前在X射线正位片测量A组“O”点与髂棘位置及穿刺角度;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的局部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骨水泥分布情况;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A组降低比B组更明显(P<0.05);③“O”点位于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之下平均距离1.23 cm;“O”点到髂棘平均横向距离2.89 cm;④两组患者末次随访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术后骨水泥分布,A组分布良好占97%(28/29),B组分布良好占88%(22/25),A组明显优于B组(P<0.05);⑥提示经“O”点穿刺入路与传统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满意,但“O”点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水泥分布更满意,还可避免高髂棘对L_(5)椎体穿刺入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 “O”点 L_(5)椎体 骨水泥
下载PDF
骨疏康方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
14
作者 郭基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究骨疏康方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泰和县中医院住院符合标准的62例OVC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PVP+常规药... 目的探究骨疏康方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泰和县中医院住院符合标准的62例OVC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PVP+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PVP+骨疏康方,持续治疗3个月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30/31),高于对照组的80.6%(25/31)(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椎体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椎体骨折愈合所需时间远远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疏康方联合PVP治疗OVCF具有更好的效果,能改善骨质疏松、减少骨折愈合的时间、有效减轻腰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疏康方
下载PDF
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斌 郑畅 +6 位作者 韩晔 李頔 刘春颖 王静 杨倩 张印恩 郑文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弯角椎体成形术(C... 目的 系统性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弯角椎体成形术(CVP)、单侧椎体成形术(UVP)和双侧椎体成形术(BVP)治疗OVCF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次数、骨水泥非理想分布率。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610例患者,其中CVP 201例、UVP 215例、BVP 194例。Meta分析表明,与UVP患者比较,CVP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增加(MD=0.105,95%CI为0.049~0.160,P=0.0001),骨水泥非理想分布率、骨水泥渗漏率降低(RR=0.094,95%CI为0.040~0.221,P=0.0001;RR=0.372,95%CI为0.222~0.624,P=0.0001),两者VAS、ODI、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66,95%CI为-0.167~0.036,P=0.204;MD=0.324,95%CI为-1.025~1.673,P=0.638;MD=0.319,95%CI为-0.450~1.087,P=0.416;MD=-0.033,95%CI为-1.168~1.102,P=0.954)。与BVP患者比较,CVP患者VAS、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非理想分布率、骨水泥渗漏率降低(MD=-0.110,95%CI为-0.210~-0.010,P=0.031;MD=-16.726,95%CI为-17.503~-15.948,P=0.0001;MD=-8.620,95%CI为-9.702~-7.538,P=0.0001;MD=-1.533,95%CI为-1.600~-1.466,P=0.0001;RR=0.324,95%CI为0.126~0.834,P=0.0001;RR=0.366,95%CI为0.216~0.620,P=0.0001),两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94,95%CI为-1.878~1.091,P=0.603)。结论 CVP治疗OVCF可以通过单侧入路优化骨水泥的分布,达到双侧入路的矫形效果,与UVP和BVP相比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弯角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体成形术 双侧椎体成形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对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阿里木江·玉素甫 +1 位作者 林航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57-4662,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良好的骨水泥分布可减少术后椎体二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如何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分布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良好的骨水泥分布可减少术后椎体二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如何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分布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骨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93例,骨折椎体≤2个,均接受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术后进行随访。术后随访期间(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根据手术及邻近椎体是否再次发生骨折分为骨折组(n=30)和未骨折组(n=163),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基本资料替换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骨折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女性患者绝经年龄、骨水泥剂量、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手术节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骨密度T值、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5%CI:1.016-1.167,P=0.016)、骨水泥渗漏(95%CI:0.080-0.582,P=0.002)、骨密度T值(95%CI:1.214-22.602,P=0.026)和骨水泥分布(P=0.007)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并且骨水泥分布Ⅰ型(骨水泥分布不接触椎体上下终板)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风险较高;③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骨折源于多项危险因素的综合影响,年龄、骨水泥渗漏、骨密度T值及骨水泥分布皆为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骨折设为独立高危因素,若骨水泥分布Ⅰ型则易引发手术或邻近椎体再次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 相邻椎体骨折 手术椎体再次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营 李宝田 +1 位作者 李骁腾 潘玉林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59-46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76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侧PKP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76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侧PKP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6个月,两组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OVCF的手术用时短,骨水泥用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后纵韧带骨化物和内植物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8
作者 李良奎 黄永灿 +1 位作者 王鹏 于滨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1-1767,共7页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力学的影响尚未明确,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的手术技巧、中长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力学的影响尚未明确,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的手术技巧、中长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和内植物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全颈椎薄层CT扫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正常全颈椎模型,与既往文献进行对比验证其有效性;随后在模型上构建累及C4、C5和C6节段的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的术前模型;以术前模型为基础,创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手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约束2个模型C7椎体下表面,于C1椎体上表面施加50 N的轴向力和1.0 N·m的力矩,在屈伸、侧弯、旋转6个工况下,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骨化物和内植物应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从术前模型得出骨化物应力主要集中在C4/5节段,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个工况下骨化物最大应力分别为10.1,148.6,68.9,74.8,83.8和85.1 MPa;②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术后,骨化物应力集中分布区域未见明显改变,但该手术会改变骨化物应力大小,除在前屈位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模型骨化物应力较术前模型增大(+44.7%)外,在其他5个工况下,骨化物应力较术前模型明显降低,其中后伸位下降最明显(-74.1%),在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下骨化物应力分别下降62.2%,63.3%,66.4%,67.9%;③钛板、螺钉应力主要集中在头尾两端,后伸应力最大(149.5 MPa),前屈应力最小(43.3 MPa);4个椎间融合器应力主要集中在C3/4、C6/7融合器,应力主要分布在融合器的上下表面周围,后伸应力最大(30.8 MPa),前屈应力最小(11.5 MPa);内植物(钛板、螺钉和椎间融合器)应力主要集中于头尾两端,应力较大易导致头尾两端钛板、螺钉断裂和内植物下沉;④提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能明显降低骨化物应力,可能有助于防止过度增生从而压迫神经,在术后需密切关注头尾两端螺钉松动、断裂或钛板移位、断裂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术 有限元分析 韧带骨化物 内植物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后骨水泥的弥散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立创 杨雯 +5 位作者 丁广江 李培坤 肖忠宇 陈营 方雪 张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0-808,共9页
背景: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均可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相较于椎弓根入路相比,椎弓根外入路的穿刺角度更加自由,可通过调整穿刺外倾角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目的:... 背景: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均可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相较于椎弓根入路相比,椎弓根外入路的穿刺角度更加自由,可通过调整穿刺外倾角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目的:通过量化骨水泥弥散效果,对比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8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双侧椎弓根组(n=40)接受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手术,单侧椎弓根外组(n=40)接受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手术。术后3 d内拍摄患椎正侧位X射线片,评估骨水泥弥散效果、弥散类型。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骨折周围压痛阈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单侧椎弓根外组患者骨水泥弥散效果优于双侧椎弓根组(P<0.001),骨水泥灌注量多于双侧椎弓根组(P<0.001);双侧椎弓根入路组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集中在Ⅰ型和Ⅲ型,单侧椎弓根外组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集中在Ⅰ型和Ⅱ型,两组骨水泥弥散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两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前(P<0.001),术后骨折周围压痛阈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治疗后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周围压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手术可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并且治疗效果与经典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手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双侧弓根入路 单侧弓根外入路 骨水泥弥散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对椎旁肌肉的影响
20
作者 王前亮 张钱中逸 +1 位作者 彭煜健 严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62-5868,共7页
背景:随着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进行腰椎融合手术越发成为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在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可能具有更好的保护椎旁肌肉、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势,有待进一步... 背景:随着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进行腰椎融合手术越发成为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在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可能具有更好的保护椎旁肌肉、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与传统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对于椎旁肌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并接受单节段单侧减压融合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分为2组,A组进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B组进行传统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均行MRI检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末次随访时间、MRI图像、腰部和腿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A组术后3个月双侧多裂肌横截面积显著大于B组(P<0.05),且脂肪浸润程度更低(P<0.01);②两组术后3个月双侧竖脊肌横截面积及脂肪浸润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提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组较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组可更有效地起到多裂肌保护作用,减少多裂肌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两种术式对竖脊肌均未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间孔腰椎体间融合 间盘突出症 旁肌肉损伤 多裂肌 MRI 疼痛 骨科植入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