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9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颈椎挥鞭样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章凯 蔡凯文 +4 位作者 罗科锋 卢斌 张威 陆继业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53.6±13.6岁)。根据术前颈椎MRI T2加权相中矢状位上目标节段纤维性椎管最小矢状径分为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32例)和非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18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狭窄组随访25.6±7.4个月,非狭窄组27.4±8.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的总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改善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IA评分总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上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狭窄组与非狭窄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7.3%和55.9%,术后1年分别为61.3%和73.6%,末次随访分别为77.3%和91.1%,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狭窄组手术改善率为88%(28/32),非狭窄组为(94%)(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4例颈部轴性疼痛;狭窄组13例、非狭窄组11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异物感,行对症治疗后改善;狭窄组出现1例椎前血肿和2例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摔倒等意外突发事件。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外伤前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椎间盘突出 挥鞭样损伤 颈椎椎管狭窄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癔症性瘫痪1例报告
2
作者 刘超 张正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8-960,共3页
癔症性瘫痪主要为患者受到创伤或者刺激时,由于心理因素所致的瘫痪。区别癔症性瘫痪与器质性病因所致瘫痪在临床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患者有创伤或手术而引起的致瘫性风险存在时。对于神经根性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 癔症性瘫痪主要为患者受到创伤或者刺激时,由于心理因素所致的瘫痪。区别癔症性瘫痪与器质性病因所致瘫痪在临床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患者有创伤或手术而引起的致瘫性风险存在时。对于神经根性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一种经典有效的手术方式.而术后一项严重的并发症即为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所致瘫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 癔症性瘫痪 内固定术后 融合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性颈椎病 内固定手术 器质性病因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艳光 《基层医学论坛(B版)》 2006年第3期249-249,共1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 椎间盘切除 融合 护理体会 融合内固定 病人 内固定手术 效果满意
下载PDF
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及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4
作者 朱巍(译)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53-254,共2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是否需行椎体间植骨融合仍存在争议。该研究评价了不同术式包括椎间盘切除术(ACD)、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及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I)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表现。42例神经...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是否需行椎体间植骨融合仍存在争议。该研究评价了不同术式包括椎间盘切除术(ACD)、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及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I)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表现。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药物治疗失败后被随机分为三组:ACD,ACDF和ACDFI。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分析指标包括全身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融合内固定 椎间盘切除 融合 椎体间融合 颈椎病患者 神经根型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对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研究
5
作者 常跃文 朱文俊 +1 位作者 顾伟 冯俊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析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接受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局限型OPLL患者105例,按照ACDF治疗过程中是否辅助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组56例... 目的探析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接受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局限型OPLL患者105例,按照ACDF治疗过程中是否辅助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组56例和常规组49例,观察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评估量表(SF-36)评分、椎管最狭窄处椎管面积与脊髓前后径、颈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关节功能[日本骨科医师协会评分(JOA)颈椎病评分及颈部障碍指数(NDI)]及并发症风险。结果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41.85±18.35)min、平均住院时间(10.18±1.58)d短于常规组的(159.46±21.42)min、(12.03±1.82)d,显微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80.65±7.28)mL少于常规组的(103.52±10.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2.82±0.53)分、SF-36评分(79.56±5.68)分优于常规组的(3.51±0.60)、(72.35±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在术后椎管面积、脊髓前后径上比较[(138.24±24.32)mm^(2)与(123.62±18.74)mm^(2),(5.42±0.46)mm与(4.73±0.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在术后6个月颈椎活动度上比较[(25.21±3.37)°与(28.65±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6%,低于常规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JOA、NDI评分在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限型OPLL患者实施ACDF治疗过程中借助显微镜提供清晰视野,并对骨化灶采用磨钻磨除、打薄处理,能更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近期疼痛和关节功能状况,降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化症 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 显微镜 椎管面积 脊髓前后径 关节功能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巍 李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11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矢状面平衡和功能恢复效果...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矢状面平衡和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8-03-2020-07诊治的143例相邻双节段颈椎病,其中ACCF组76例,ACDF组67例。比较ACCF组与ACD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颈椎矢状面参数。结果 ACCF组随访时间为(6.4±1.0)个月,ACDF组随访时间为(7.1±1.1)个月。ACCF组术后没有出现钛网沉降,术后6个月随访时均获得植骨融合。ACDF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ACCF组短,术中出血量较ACC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CF组、ACDF组术后6个月T_(1)倾斜角、C_(2)~C_(7)矢状垂直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CF组与ACDF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C_(2)~C_(7)Cobb角、T1倾斜角、C_(2)~C_(7)矢状垂直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与ACDF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均可取满意疗效,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ACDF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排除发育型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终板附有较大骨赘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ACDF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双节段颈椎病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颈椎矢状平衡 JOA评分 T1倾斜角 C2~C7 Cobb角 C2~C7矢状垂直轴
原文传递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艾义翔 刘俭涛 +7 位作者 郝定均 龚禧 朱以涵 李幸橼 张熙伟 王考 孙佳俊 张淑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颈性眩晕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刘枫 王露露 +1 位作者 杨忠利 汪银魁 《大医生》 2024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ACCF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ACD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和脊柱功能评分、生物力学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2~C7 Cobb'角和颈椎总活动度(ROM)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MCSM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钟诚凡 罗绍坚 +1 位作者 张琛海 李先民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3期99-99,101,共2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34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34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结果 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31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1.2%。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等比较,术后各项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 融合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赵东升 张伟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80-82,86,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研究组给予ACD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CSM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VAS评分,提高腰椎功能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和椎间高度,其效果优于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实施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11
作者 孙启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病症状严重程度[以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估]、神经功能[以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量表评估]、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CASCS量表中主观症状、症状体征、工作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用于MCSM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能有效提高其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程度,缓解临床症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 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徐小平 赵刘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A...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脊髓功能、矢状位参数、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术后7 d时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JO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时,C_(2-7)Cobb、SCobb角较对照组大,C_(2-7)SVA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ACDF治疗CSM有快捷、对患者损害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减轻疼痛,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及矢状位参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13
作者 王小玲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 融合 护理 手术配合
下载PDF
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ModicⅠ型改变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棋 林达生 +2 位作者 刘晖 吴清泉 林雍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9期909-912,共4页
目的比较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ModicⅠ型改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6-09诊治的86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伴ModicⅠ型改变。43例采用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 目的比较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ModicⅠ型改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6-09诊治的86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伴ModicⅠ型改变。43例采用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2年JOA评分、ODI指数、疼痛VAS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后3年L3、4、L4、5、L5S1腰椎活动度,比较2组椎间隙高度变化值。结果8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2(12~48)个月。对照组5例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二次手术治疗后治愈。2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2年JOA评分、ODI指数、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3年L3、4、L5S1活动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3年L4、5活动度丧失。观察组L3、4、L5S1椎间隙高度变化值大于对照组,对照组L4、5椎间隙高度变化值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ModicⅠ型改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设计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ModicⅠ型改变 融合内固定
原文传递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志明 李云建 李康强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76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前路减压术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B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76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前路减压术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B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及颈肩部疼痛、脊髓功能改善效果,根据X线片测量相关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颈托保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前颈肩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6个月两组VAS评分、JOA评分依次显著改善(P<0.05),且与A组比较,B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显著较低,术后1、2、6个月JOA评分升高幅度明显较大(P<0.05)。两组术前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均显著增高(P<0.05),但A组、B组术后6个月上述影像学指标维持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SM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后者术后见效更快,更有利于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 CSM 疗效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树仁 李卓 +3 位作者 王连波 赵桂松 贾晨光 付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78-82,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胸腰椎结核手术失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446例,均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随访期间发现内固定失败者48例。收集所...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胸腰椎结核手术失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446例,均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随访期间发现内固定失败者4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以是否发生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为因变量,建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自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术前存在并发症、病灶范围、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手术部位严格制动、合并脊柱外结核、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前术后合并症、术后结核药物耐药,采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作为自变量,以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范围、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手术部位严格制动、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结核药物耐药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范围(多椎体)、手术方式(前路)、术前及术后未正规化疗、手术部位未严格制动、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结核药物耐药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风险,病灶范围(多椎体)、手术方式(前路)、术前及术后未正规化疗、手术部位未严格制动、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结核药物耐药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结核 胸腰椎结核 内固定 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麦威拉呢·木合塔尔 高书涛 +3 位作者 胡宇坤 依力达尔·塞达合买提 盛伟斌 甫拉提·买买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目的:总结跳跃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9.5±2... 目的:总结跳跃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9.5±27.5岁。其中2处病灶24例,3处病灶7例。对每例患者明确责任椎,确定手术病灶、融合节段、内固定方式,以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随访29.7±14.7个月(15~85个月)。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红细胞沉降(ESR)和C-反应蛋白(CRP);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病灶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骨愈合标准分级以评估术后结核活动性、症状改善、畸形矫正及骨愈合。结果:31例患者中20例(65.4%)只有1处病灶出现临床症状,23例(74.2%)以疼痛为主诉入院,15例(48.4%)在病程中只有疼痛症状,而11例(35.5%)只有1处病灶出现疼痛症状,18例(58.1%)患者初诊时至少有1处病灶漏诊。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80.0±52.2min(165~330min),失血量567.7±332.0mL(150~10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4例,切口感染3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结核病灶均治愈,未出现复发。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ESR为41.5±26.3mm/h、16.3±13.4mm/h、12.5±6.3mm/h、11.4±5.2mm/h、9.2±3.1mm/h;CRP为32.8±23.2mg/L、7.3±5.6mg/L、6.2±4.1mg/L、5.1±3.7mg/L、2.8±2.3mg/L;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6.4±2.4分、2.4±1.7分、2.3±1.3分、1.6±0.9分、0.9±0.7分、0.4±0.3分。术后各个时间点CRP、ESR、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Cobb角25.7°±4.9°,术后1周15.4°±2.1°,末次随访时17.1°±2.3°,术后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10例存在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级患者恢复至C级;4例术前B级患者1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5例术前C级患者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术后6~12个月42处植骨病灶均获得骨融合,末次随访时34处病灶BridwellⅠ级愈合,8处病灶BridwellⅡ级融合。结论:对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明确责任椎及各处病灶病变特点,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安全且高效,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跳跃性 个体化治疗 融合内固定 手术疗效
下载PDF
UBE-LIF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贝 柳永明 +5 位作者 赵建栋 杨引君 李依奇 温发延 李岩 李振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F0003,共8页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UBE-LIF组(n=15)和开放组(n=17)。记录并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病理HE染色;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影像学方法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LL)和椎间隙高度(DH),并采用Suk分级标准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前ESR和CRP水平、术前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术前LL和DH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0.001);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氏杆菌病改变。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两组在术后1周差异较为明显:UBE-LIF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1),两组CRP均较术前升高且UBE-LIF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开放组(P<0.001),两组ESR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VAS、JOA评分和ODI指数、CRP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示,UBE-LIF组椎间植骨总体融合率为93.3%,开放组为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884);两组LL和D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BS均安全有效;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UBE-LIF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出血量少、术后早期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LBS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UBE UBE-LIF(ULI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单侧双通道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全椎板切除减压与保留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9
作者 马烽烽 陈丹华 葛许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与保留椎板减压分别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试验组,每组各80例。参考组采用全椎...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与保留椎板减压分别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试验组,每组各80例。参考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配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保留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OD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配合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留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但保留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能够缓解患腰腿疼痛和促进组织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椎板切除 椎间盘突出症 保留椎板 疼痛 融合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文龙 周炳华 +4 位作者 黄伟 祝晓聪 李艳青 杨寿志 余文忠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3例,按手术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观察组67例,采用颈前...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3例,按手术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观察组67例,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结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影像学指标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和融合节段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者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1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吞咽不适,术后6个月均消失。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结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创伤较小,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 椎间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