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9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日本的武士、武士政权及武士道 被引量:4
1
作者 潘畅和 张建华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5,共7页
日本武士在平安时代多源头产生后,在镰仓时期形成了武士政权,德川时期确立了武士道。武士道乃武士之道,是日本社会产生的独具日本文化特色的行为文化形态,它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日本人的行为及思维方式。"死的觉悟"和"迎战... 日本武士在平安时代多源头产生后,在镰仓时期形成了武士政权,德川时期确立了武士道。武士道乃武士之道,是日本社会产生的独具日本文化特色的行为文化形态,它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日本人的行为及思维方式。"死的觉悟"和"迎战必胜"的思想是武士道的两大观念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武士 武士政权 武士
下载PDF
摩梭“武士服”样式构成及特征
2
作者 王雨萍 夏帆 王佳敏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摩梭“武士服”是历代摩梭士兵战斗时穿着的服装,承载了摩梭人的民族文化精神。采用历史研究、对比研究和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探究了摩梭“武士服”的外在特征与内在文化。通过对摩梭“武士服”进行历史的源考,从形态和文化属性等方面... 摩梭“武士服”是历代摩梭士兵战斗时穿着的服装,承载了摩梭人的民族文化精神。采用历史研究、对比研究和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探究了摩梭“武士服”的外在特征与内在文化。通过对摩梭“武士服”进行历史的源考,从形态和文化属性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呈现摩梭“武士服”样式构成、色彩、装饰及材质特征。依据其历史流变与当代发展现状,探讨了摩梭武士服在现代设计发展中的新思路,为摩梭“武士服”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武士服” 样式构成 服装特征
下载PDF
《武家义理物语》中的武士形象分析
3
作者 张拓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5期142-145,共4页
武士阶级出现于平安时代,在镰仓和室町幕府时代继续发展,至德川时代武士的身份从战斗者过渡到统治者,在德川幕府“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下,“义理”作为规范武士行为的道德伦理,要求武士的行为必须符合“义理”。町人作家井原西鹤在《... 武士阶级出现于平安时代,在镰仓和室町幕府时代继续发展,至德川时代武士的身份从战斗者过渡到统治者,在德川幕府“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下,“义理”作为规范武士行为的道德伦理,要求武士的行为必须符合“义理”。町人作家井原西鹤在《武家义理物语》中从“义理”的角度描述了武士的形象,如重视名誉的武士、恪守约定的武士、忠君奉公的武士等。西鹤对不同形象武士的描述,反映了町人对武士的认识以及对其伦理行为的评价,并从不同角度表现出町人的伦理观念,即通过对武士形象的描述来折射新兴町人的主情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町人 武士 义理 名誉 主情主义
下载PDF
一部研究日本武士电影的拓荒之作——评罗丽娅学术新作《日本武士电影研究》
4
作者 方华蓉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6-39,共4页
《日本武士电影研究》是一部全面系统探讨日本武士电影的学术专著,也是国内外有关武士电影研究的拓荒之作。该专著首次聚焦整部日本武士电影发展史,在丰富翔实的史料基础上立论,观点鲜明,学理丰厚。该专著针对研究内容的差异使用了多元... 《日本武士电影研究》是一部全面系统探讨日本武士电影的学术专著,也是国内外有关武士电影研究的拓荒之作。该专著首次聚焦整部日本武士电影发展史,在丰富翔实的史料基础上立论,观点鲜明,学理丰厚。该专著针对研究内容的差异使用了多元化的批评模式,体现了专著批评思维的活跃和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武士电影》 拓荒之作 立论 批评方法
下载PDF
关中地区北周镇墓武士俑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
5
作者 王晨仰 陈淼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2-67,共6页
以关中地区北周镇墓武士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学研究方法,对武士俑的分类及组合进行考察。指出北周镇墓武士俑具有造型性、再现性、表现性、民族性、时代性等艺术特征。并认为在时空差异下所蕴含的艺术内涵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在民... 以关中地区北周镇墓武士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学研究方法,对武士俑的分类及组合进行考察。指出北周镇墓武士俑具有造型性、再现性、表现性、民族性、时代性等艺术特征。并认为在时空差异下所蕴含的艺术内涵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在民族性和时代性方面体现了在交融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社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武士 北周 艺术特征
下载PDF
对日本武士道的文化诠释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海涛 《东疆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48-51,88,共5页
武士道是日本的一种特殊文化。它最初是以武士的行动为基点,逐步发展成武士群体的一种行为习惯,并随着武士成为统治阶级,这种行为习惯进一步内化为观念和精神。今天,即使武士道的行为基础和精神基础都已不存在了,但它作为日本所独有的... 武士道是日本的一种特殊文化。它最初是以武士的行动为基点,逐步发展成武士群体的一种行为习惯,并随着武士成为统治阶级,这种行为习惯进一步内化为观念和精神。今天,即使武士道的行为基础和精神基础都已不存在了,但它作为日本所独有的文化仍深深影响着每一个日本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武士 武士 文化
下载PDF
日本武士阶级的文武合一思想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志 《古代文明》 CSSCI 2008年第4期62-69,共8页
提倡文武两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道中的重要内容。到了江户时代儒学成为官学,经过儒学的改造,日本传统的文武两道观发展为以仁义之道为基础的文武合一论。而江户时代后期,由于承平日久,社会流于文弱,武士的文武观开始强调以尚武为主... 提倡文武两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道中的重要内容。到了江户时代儒学成为官学,经过儒学的改造,日本传统的文武两道观发展为以仁义之道为基础的文武合一论。而江户时代后期,由于承平日久,社会流于文弱,武士的文武观开始强调以尚武为主,认为统治阶级保持尚武精神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武士 武士 文武合一 尚武精神
下载PDF
从电影《七武士》透视日本的民族精神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月枝 刘晔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62-62,共1页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黑泽明的《七武士》中体现的武士精神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也是日本精神的象征。影片中武士那种忠于自己的团体、尽职、勇敢、正直、富于献身的精神,自律和克己,以及粗犷的性格,是武士的品格,也是日本民族精神的展现。
关键词 武士 日本 民族精神 武士
下载PDF
由《武士的一分》看日本武士电影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宏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5-57,共3页
日本武士电影又称"剑戟片",是日本电影史上最早诞生的类型片之一,也是最早为日本电影赢得世界声誉的电影之一。"喜剧山田""庶民导演"山田洋次的出现,给衰落的日本武士电影带来了一线新的生机。《武士的... 日本武士电影又称"剑戟片",是日本电影史上最早诞生的类型片之一,也是最早为日本电影赢得世界声誉的电影之一。"喜剧山田""庶民导演"山田洋次的出现,给衰落的日本武士电影带来了一线新的生机。《武士的一分》(武士の一分)是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一部。本文从对"尚武"精神的反思、对小人物情义的彰显、对平淡风格的追求三方面着眼,由《武士的一分》看日本武士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武士电影 武士的一分》 武士三部曲 山田洋次
下载PDF
梁启超与《中国之武士道》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丽华 《云梦学刊》 2008年第5期36-42,共7页
解读梁启超的《中国之武士道》,考察该书编撰的思想与时代背景,可以发现梁启超在传统思想、日本文化以及现实关怀之间复杂而充满张力的思想动态。在武士道与国家主义的结合上,梁启超与日本知识分子共享了相同的时代背景,然而,其内在的... 解读梁启超的《中国之武士道》,考察该书编撰的思想与时代背景,可以发现梁启超在传统思想、日本文化以及现实关怀之间复杂而充满张力的思想动态。在武士道与国家主义的结合上,梁启超与日本知识分子共享了相同的时代背景,然而,其内在的推演原则却是极其不同的,不同原则背后蕴含着中日传统之间的根本差异;而在对理想"武士"的塑造中,来自日本武士道的视野,成为梁启超选择和关照春秋战国之武人的重要标准,然而这个标准主要并非学理上的移植,乃源于它与梁启超所处的实力世界的契合。在梁启超思想的形成中,交织着观念变迁与实力世界的影响,两者的关系难解难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武士 中国之武士
下载PDF
黑泽明电影《七武士》中的日本文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48-49,共2页
黑泽明武士系列电影作品在亚洲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拍摄的《七武士》表现了日本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精神,是日本国民深层文化心理的反映。黑泽明所宣扬的武士精神就是人们对人性的"真、善、美、勇、毅"的... 黑泽明武士系列电影作品在亚洲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拍摄的《七武士》表现了日本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精神,是日本国民深层文化心理的反映。黑泽明所宣扬的武士精神就是人们对人性的"真、善、美、勇、毅"的永恒追求以及对"忠、义、仁、礼、诚"的崇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泽明 《七武士 武士精神 日本文化
下载PDF
日本中世纪军国主义探析——武士、武士道、武家政治与军国主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娄贵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5-60,共6页
日本军国主义形成于“幕府政治”时代,军国主义力行者和军国主义传统的缔造者,就是日本民族精神、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主要创造者———武士。明治以来,长期被统治当局和众多日本知名学者誉为“大和魂”的武士道,驱使武士将穷兵黩武作... 日本军国主义形成于“幕府政治”时代,军国主义力行者和军国主义传统的缔造者,就是日本民族精神、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主要创造者———武士。明治以来,长期被统治当局和众多日本知名学者誉为“大和魂”的武士道,驱使武士将穷兵黩武作为财富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幕府政治依赖和坚持军国主义,为军国主义提供政治舞台与社会空间,为近代和现代军国主义奠定起坚实而广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武士 武士 武家政治 中世纪军国主义
下载PDF
武士道的历史区分及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奚欣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3-191,共9页
武士道作为日本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过往的研究中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尚未有人对其做历史的区分。考察日本武士道的历史发展和内涵演变,可以清晰地认知日本古典武士道和明治维新以后的武士道存在着巨大的不同。明治以后军... 武士道作为日本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过往的研究中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尚未有人对其做历史的区分。考察日本武士道的历史发展和内涵演变,可以清晰地认知日本古典武士道和明治维新以后的武士道存在着巨大的不同。明治以后军国主义提倡的近代武士道,成为奴化日本人民的精神制剂和帝国对外扩张的残忍工具,个体的贵族的武士道变成了全民的大众的武士道。区分古典武士道和近代武士道,并加以研究,可以为分析日本的相关活动找出界定的标准,对于深刻认识武士道在日本当今社会各类组织的运用和衍生,认识日本文化以及日本民族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武士 近代武士 社会基础 分析
下载PDF
武士道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方针的确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理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9-92,共4页
武士道是日本特有的文化传统,是在日本庄园领主间争夺土地的激烈斗争中产生的,是日本封建社会居于主体地位的道德规范。明治政权建立后,对封建武士道加以改造、利用,把封建武士道变成了近代日本的军人精神和国民精神,成为维护天皇制和... 武士道是日本特有的文化传统,是在日本庄园领主间争夺土地的激烈斗争中产生的,是日本封建社会居于主体地位的道德规范。明治政权建立后,对封建武士道加以改造、利用,把封建武士道变成了近代日本的军人精神和国民精神,成为维护天皇制和对外侵略的精神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 武士 侵略扩张
下载PDF
日本武士的统治思想——武士道——兼评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之四 被引量:1
15
作者 娄贵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9-127,共9页
武士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平安时代是私人性武装集团的道德规范和战争精神;幕府时代是武家社会的理想价值、战争精神和统治理念,左右国家的统治体制、内外政策、决策方式和运作模式,引领日本社会以武为本的发... 武士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平安时代是私人性武装集团的道德规范和战争精神;幕府时代是武家社会的理想价值、战争精神和统治理念,左右国家的统治体制、内外政策、决策方式和运作模式,引领日本社会以武为本的发展方向;明治、大正和昭和时代初期是全社会的核心价值、军队的战争精神和统治阶级的统治理念,"忠诚的伦理观念"构成塑造日本崛起的精神动力,"武勇的战争精神"则充当日本军国主义恶性膨胀的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武士 统治理念 武士 忠诚 武勇
下载PDF
试论日本禅宗与武士道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峰 《大连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1-4,16,共5页
日本镰仓幕府时期,武士阶层兴起,以杀伐为生的武士一变成为统治阶层,武士政治地位的提高,迫切需要具备与自己政治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而镰仓新兴佛教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特别是禅宗传入日本后,被尚处于学习期的日本文化迅速吸收同化,以其&... 日本镰仓幕府时期,武士阶层兴起,以杀伐为生的武士一变成为统治阶层,武士政治地位的提高,迫切需要具备与自己政治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而镰仓新兴佛教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特别是禅宗传入日本后,被尚处于学习期的日本文化迅速吸收同化,以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顿悟生死"简明教义及修法迅速成为武士佛教,丰富了武士道的思想内涵,成为武士道的行为规范。禅宗作为一种意志宗教,对于加强武士个人修养、培养武士的胆气、满足其精神需要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武士宗教 武士 死的觉悟
下载PDF
浅谈日本武士道的演变及其理论根源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展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2期I0149-I0150,共2页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颇深,尤其是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以及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中,都留下了武士精神的印痕。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绵延了一千多年,成为了日本人的道德准则,至今仍然强而有力地影响和支配...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颇深,尤其是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以及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中,都留下了武士精神的印痕。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绵延了一千多年,成为了日本人的道德准则,至今仍然强而有力地影响和支配着日本民族的言行。本文主要探讨武士道精神的渊源及其理论根源,借此揭示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 武士道精神 理论根源
下载PDF
浮世绘中的“武士绘”
18
作者 程国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5-171,共7页
武士浮世绘在为人们展示特定时代的独特美学趣味之外,或揭示"剑"的真谛,或赞颂"武"的精神,或让人感受生命毁灭的残酷,或让人领略武士慷慨赴死的价值,表现出大和民族除了肯定人欲从而纵情享乐之外的又一极端面,也是... 武士浮世绘在为人们展示特定时代的独特美学趣味之外,或揭示"剑"的真谛,或赞颂"武"的精神,或让人感受生命毁灭的残酷,或让人领略武士慷慨赴死的价值,表现出大和民族除了肯定人欲从而纵情享乐之外的又一极端面,也是最本质的一面,即"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始终是日本民族心目中最高的道德准则,武士绘寓武士道精神于画中,正体现了大和民族如何在有选择地继承中国儒家经义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实现"以文载道",借美术映射出自身的魂灵。不可否认武士浮世绘作为日本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具有无可取代的美学价值,但其中蕴藏着的"武士道"精神确是一把锋利的文化双刃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世绘 武士浮世绘 武士 武士 精神
下载PDF
关于明治思想中武士道的一个考察——以井上哲次郎的《武士道的本质》为重点
19
作者 卞崇道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12,共8页
明治政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体制的终结,伴随着支撑武家统治的武士阶层的解体,武士的社会身份和思想都发生了变化。作为武士之实践伦理的武士道在明治思想史上主要表现为士魂的武士道、皇道的武士道和基督教徒的武士道,井上哲次... 明治政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体制的终结,伴随着支撑武家统治的武士阶层的解体,武士的社会身份和思想都发生了变化。作为武士之实践伦理的武士道在明治思想史上主要表现为士魂的武士道、皇道的武士道和基督教徒的武士道,井上哲次郎则是皇道主义武士道的典型代表,他通过建构近代日本的国民道德使武士道重新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 福泽谕吉 大西祝 井上哲次郎 武士道的本质》
下载PDF
大和魂的真谛——《日本:刀刃上的文化——武士与武士道》评析
20
作者 刘明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日本:刀刃上的文化——武士武士道》 日本 武士道精神 意识形态 书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