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小针刀联合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在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上肢痉挛症状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上肢轻至中度痉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小针刀组...目的:研究小针刀联合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在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上肢痉挛症状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上肢轻至中度痉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小针刀组(n=26)、TMS组(n=27)、联合组(n=27)。所有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小针刀组进行小针刀治疗,TMS组进行经颅磁治疗,联合组进行联合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Fugl-Meyer量表分数、临床痉挛指数分数,运动诱发电位,和静息运动阈值。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均提高,临床痉挛指数评分均下降(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单一治疗组,临床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单一治疗组(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缩短,波幅增高(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短于单一治疗组,波幅高于单一治疗组(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静息运动阈值均下降(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静息运动阈值低于单一治疗组(P<0.01)。结论:小针刀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有效缓解脑梗死后上肢功能痉挛患者的上肢痉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大脑皮层兴奋性,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镜像疗法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及肢体康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镜像疗法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及肢体康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及镜像疗法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MoCA)、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B,S100B)、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福格-米勒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及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0%(34/5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0.00%(45/50)(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DG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DF-1、S100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镜像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水平,促进脑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并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全面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时间康复护理方式展开对应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时间康复护理方式展开对应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展开疾病护理,研究组采用时间康复护理方式展开疾病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环境因素评分、社会关系评分、生理因素评分、心理因素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为(1.29±0.29)分低于参照组的(2.53±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7,P<0.05)。结论时间康复护理方式的合理运用,可显著提升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小针刀联合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在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上肢痉挛症状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上肢轻至中度痉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小针刀组(n=26)、TMS组(n=27)、联合组(n=27)。所有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小针刀组进行小针刀治疗,TMS组进行经颅磁治疗,联合组进行联合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Fugl-Meyer量表分数、临床痉挛指数分数,运动诱发电位,和静息运动阈值。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均提高,临床痉挛指数评分均下降(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单一治疗组,临床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单一治疗组(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缩短,波幅增高(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短于单一治疗组,波幅高于单一治疗组(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静息运动阈值均下降(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静息运动阈值低于单一治疗组(P<0.01)。结论:小针刀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有效缓解脑梗死后上肢功能痉挛患者的上肢痉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大脑皮层兴奋性,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文摘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镜像疗法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及肢体康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及镜像疗法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MoCA)、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B,S100B)、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福格-米勒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及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0%(34/5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0.00%(45/50)(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DG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DF-1、S100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镜像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水平,促进脑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并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全面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文摘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时间康复护理方式展开对应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展开疾病护理,研究组采用时间康复护理方式展开疾病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环境因素评分、社会关系评分、生理因素评分、心理因素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为(1.29±0.29)分低于参照组的(2.53±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7,P<0.05)。结论时间康复护理方式的合理运用,可显著提升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有效改善吞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