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5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兰 张梦竹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2期55-58,共4页
近年来,国家对旅游的重视以及各种政策的推动,发展民族旅游不仅可以适应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的旅游需要,而且是推动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和谐的关键举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民族旅游这一旅游形式因其集民族性、异域性、神秘性、资源独特性... 近年来,国家对旅游的重视以及各种政策的推动,发展民族旅游不仅可以适应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的旅游需要,而且是推动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和谐的关键举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民族旅游这一旅游形式因其集民族性、异域性、神秘性、资源独特性、休闲性和文化体验性于一体,日益受到旅游者推崇。以旅游人类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方面对围场地区进行分析,探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民族旅游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潜力,以此提出进行全域可持续旅游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 木兰围场 SWOT分析 开发思路
下载PDF
民族旅游社区居民非遗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雷山县三个苗族村落为例
2
作者 吕宛青 杨俊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155,共12页
探索民族旅游社区居民非遗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影响民族旅游社区居民非遗责任行为的关键因素,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影响民族旅游社区居民非遗责任行为的关键因素有综合利益、... 探索民族旅游社区居民非遗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影响民族旅游社区居民非遗责任行为的关键因素,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影响民族旅游社区居民非遗责任行为的关键因素有综合利益、社会力量、理性权衡、情感联结、道德规范、政策支持和感知行为控制。综合利益、社会力量通过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的理性权衡和情感联结间接影响其非遗责任行为,社会力量还通过道德规范间接作用于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的非遗责任行为;政策支持是民族旅游社区居民非遗责任行为的强化因素,影响前置因素与非遗责任行为之间关系的方向和强度;感知行为控制直接影响民族旅游社区居民非遗责任行为的实施。研究结论不仅为旅游情境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民族旅游地区引导社区居民非遗责任行为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 非遗责任行为 扎根理论 苗族村落
下载PDF
身份认同对民族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和地方认同的影响:居民与游客的主客身份调节实证
3
作者 刘小同 杨汀 文彤 《旅游论坛》 2024年第5期27-39,共13页
民族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和地方认同构建具有主体性,身份认同是表征主体性的基本维度,不同个体的身份认同是否会影响其对民族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及对民族旅游地的地方认同、其影响效果在不同身份群体中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无定论。... 民族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和地方认同构建具有主体性,身份认同是表征主体性的基本维度,不同个体的身份认同是否会影响其对民族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及对民族旅游地的地方认同、其影响效果在不同身份群体中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无定论。研究以恩施女儿城为案例地,基于对居民与游客的369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索身份认同与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和地方认同的关系及其在主客身份上的差异。研究发现:身份认同对民族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及地方认同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民族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在身份认同与地方认同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主客身份对三者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即相比外地游客,本地居民的身份认同对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及地方认同的影响更显著,民族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对地方认同的促进作用也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演艺 身份认同 地方性感知 地方认同 主客身份
下载PDF
民族旅游地游客的地方信任变动及主体响应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庞兆玲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在地方消费与情感消费叠加的背景下,地方信任日渐成为民族旅游地的新型旅游资源,关系到其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文章以凤凰古城作为典型案例地,通过深度访谈、非参与式观察、网络民族志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展实证分析,研究... 在地方消费与情感消费叠加的背景下,地方信任日渐成为民族旅游地的新型旅游资源,关系到其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文章以凤凰古城作为典型案例地,通过深度访谈、非参与式观察、网络民族志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游客的地方信任具有鲜明的变动性,具体表现为时空变动性与结构变动性两个层面。时空变动性在时间层面意味着在旅游前、旅游中以及旅游后的时间维度上,游客的地方信任账户因游客的地方想象与临场体验的不断协商而有所变动,在空间层面上体现为游客的地方信任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双向迁移。结构变动性在信任状态层面处于信与不信交织的状态,在信任对象层面表现为地方品牌信任、旅游消费信任、地方政府信任之间互相传递,形成一幅由不同情境、不同信任对象、不同信任状态拼贴而成的马赛克式信任景观。游客、商家、地方政府分别采取自我应对与协同应对、主动履行公民责任、给予制度保障等策略以响应动态变化的地方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信任 信任变动 主体响应 民族旅游 凤凰古城
下载PDF
象征性构建:民族旅游地区公共空间中的多语呈现研究
5
作者 薛芬 贺双燕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语言景观作为公共空间的语言呈现,是窥探社会意义建构和变迁的棱镜。对民族旅游地区丽江市束河古镇的语言景观进行了实地调研,着重对具体的多语码混合杂糅特征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语码对空间进行了多样化的象征性构建。语码的象... 语言景观作为公共空间的语言呈现,是窥探社会意义建构和变迁的棱镜。对民族旅游地区丽江市束河古镇的语言景观进行了实地调研,着重对具体的多语码混合杂糅特征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语码对空间进行了多样化的象征性构建。语码的象征意蕴和功能属性决定了语码的具体使用:汉语是主体性、主导性语言,既是跨域信息交流的工具,又是建构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并通过其变体形式得到强化。东巴文不具备信息交流功能,但具有丰富的象征意涵,能提供民族认同价值、经济价值、遗产和教育价值。英语具有有限的信息交流价值,携带了开放包容的文化象征属性,反映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密切互动。研究结果可为地区语言政策的制定和语言景观的规划提供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民族旅游地区 多语 语码混合 东巴文
下载PDF
民族旅游村寨农民社会网络对社区参与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蒋亚军 郭玉 +1 位作者 王甫园 周慧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0,152,共8页
非农旅游产业植入民族村寨重构了民族村寨农民的社会关系,农民强、弱两种社会关系网络对社区参与行为的影响是学界关注的科学问题。基于321份湖南省勾蓝瑶寨农民调查数据,以农民旅游信息素养为中介变量、价值观为调节变量,探索民族旅游... 非农旅游产业植入民族村寨重构了民族村寨农民的社会关系,农民强、弱两种社会关系网络对社区参与行为的影响是学界关注的科学问题。基于321份湖南省勾蓝瑶寨农民调查数据,以农民旅游信息素养为中介变量、价值观为调节变量,探索民族旅游村寨农民社会网络对社区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农民强、弱社会关系网络对旅游信息素养及社区参与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强关系网络对旅游信息素养和社区参与的影响程度大于弱关系网络;②旅游信息素养对社区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社会网络影响社区参与行为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③农民个人价值观在弱关系网络影响社区参与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而在强关系网络影响社区参与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未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村寨 社会网络 社区参与 旅游信息素养 价值观
下载PDF
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休闲空间非正义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7
作者 赵春艳 夏银环 成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2,M0009,共10页
因旅游发展,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休闲空间出现非正义发展,主要表现为政策的旅游化、布局的商业化、价值的他者化、发展的失衡化。政府行政引导、资本逐利驱动、游客需求推动、居民生计让渡是引致公共休闲空间非正义发展的影响因素。这是基... 因旅游发展,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休闲空间出现非正义发展,主要表现为政策的旅游化、布局的商业化、价值的他者化、发展的失衡化。政府行政引导、资本逐利驱动、游客需求推动、居民生计让渡是引致公共休闲空间非正义发展的影响因素。这是基于空间正义批判维度对其非正义实然发展的反思。因此,应从价值立场维度对其正义应然发展加以引导,调整多元主体行动策略,实现公共休闲空间的正义发展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村寨 公共休闲空间 非正义发展 西江千户苗寨
下载PDF
民族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8
作者 陈炜 史慧珂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9,共11页
民族旅游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与纽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民族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质增效,需要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民族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效展开全面评估。通过系... 民族旅游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与纽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民族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质增效,需要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民族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效展开全面评估。通过系统梳理民族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政治五个维度出发,构建包含5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民族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具体权重。结果表明,5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依次为经济维度(0.3363)、政治维度(0.2948)、社会维度(0.1336)、文化维度(0.1254)、心理维度(0.1100)。28个三级指标中,增进国家认同的综合权重最高,权重值为0.1156,其次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富民增收,综合权重值分别为0.0882、0.0867。研究希冀提高科学评价民族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成效,以及充分发挥民族旅游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民族旅游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审视——以广西百色市为例
9
作者 毛文波 黄崧 班政 《传承》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文章从三维视角审视了民族旅游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作用。首先,强调了民族旅游在文化渗入、互动交流、生活体验和感情归属方面的功能,对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以广西百色市为例,展示了民族旅游在经济发... 文章从三维视角审视了民族旅游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作用。首先,强调了民族旅游在文化渗入、互动交流、生活体验和感情归属方面的功能,对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以广西百色市为例,展示了民族旅游在经济发展、民族和谐、文化互动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成效,凸显了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大意义和当代价值。文章还分析了民族旅游对增强民族认同、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价值,指出了民族旅游在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完善民族旅游利益共享机制、创新文化产业模式等策略,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代价值 实践意义
下载PDF
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发展现状、困境及提升路径--基于云南省民族旅游工艺品的调查
10
作者 李红 陈文苑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5-38,共4页
旅游工艺品对促进旅游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民族旅游工艺品琳琅满目,类型多样,但存在着销售市场混乱、同质化现象严重、与旅游结合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制作工艺粗糙、缺乏精品等问题。云南省民族旅游工艺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突破... 旅游工艺品对促进旅游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民族旅游工艺品琳琅满目,类型多样,但存在着销售市场混乱、同质化现象严重、与旅游结合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制作工艺粗糙、缺乏精品等问题。云南省民族旅游工艺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突破: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加大产品销售布局、提高设计水平、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以及扩大工艺品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工艺品 发展提升 云南省
下载PDF
浅析网络推动旅游发展的模式对少数民族旅游村寨的影响——以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及龙井村为例
11
作者 黄赟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6期48-50,共3页
网络热门旅游打卡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形式,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该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等传播方式,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因成为网络热门打卡地而吸引了大量游客,... 网络热门旅游打卡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形式,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该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等传播方式,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因成为网络热门打卡地而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然而,网络热门打卡模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包括人造化、同质化和快餐化等挑战,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旅游村寨而言,如何在借助网络效应的同时保持本土文化特色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利用网络推动旅游发展的同时,必须从顶层设计、运营管理、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产业做进一步思考和规划。本文将以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及龙井村为例,探讨网络热门旅游打卡模式对少数民族旅游村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热门旅游 少数民族旅游村寨 发展策略
下载PDF
权力“属性-结构”视角下民族旅游社区精英的变迁特征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亚娟 罗雯婷 +1 位作者 欧阳辰星 李萍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70,共21页
社区精英直接决定着社区治理和旅游发展的方向和效果。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岗侗寨为案例地,构建基于权力“属性-结构”的民族旅游社区精英分析框架,探究社区精英的个体和群体变迁特征并归纳其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驱动下社区精英... 社区精英直接决定着社区治理和旅游发展的方向和效果。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岗侗寨为案例地,构建基于权力“属性-结构”的民族旅游社区精英分析框架,探究社区精英的个体和群体变迁特征并归纳其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驱动下社区精英的经济资本市场化、知识资本应用化、文化资本公有化、政治资本集中化、社会资本利益化特点显著;(2)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权力作用范围扩大,知识精英权力作用转型,传统精英衰退且作用范围缩小,精英呈现家族式集聚的特征;(3)社区精英权力关系网络结构紧密且互动频率增加,政治精英的网络中心性地位凸显,精英作为中间人频次增多且角色日渐丰富;(4)社区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旅游市场需求规模化增长、特有的社会关系与民族传统、权力资本特性等因素合力推动了民族旅游社区精英权力属性和权力结构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 社区精英 权力属性 权力结构 变迁 黄岗侗寨
下载PDF
民族旅游地外来小企业地方融入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亚娟 许阳艳 +1 位作者 欧阳辰星 周凌旭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51,共14页
该研究关注外来小企业在民族旅游地的融入过程,以贵州黄岗侗寨月也堂民宿为案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建构了人-企业-地方多元互动的地方融入理论模型,分析外来旅游小企业成功融入民族旅游地的全过程,并解构其地方融入的多主体共谋和多维度... 该研究关注外来小企业在民族旅游地的融入过程,以贵州黄岗侗寨月也堂民宿为案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建构了人-企业-地方多元互动的地方融入理论模型,分析外来旅游小企业成功融入民族旅游地的全过程,并解构其地方融入的多主体共谋和多维度渗透机制。研究发现,民族旅游地外来小企业的地方融入始于人地互动的动机耦合;地方融入过程经历了由外来到进入、由进入到嵌入、再由嵌入到融入的3个阶段;企业-地方的生产互动、人-企业-地方多主体共谋的社会-文化-情感互动推动了外来小企业实现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多维度融入。该研究视企业与企业主为一体,拓展了地方融入理论的解读空间,也为民族旅游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旅游小企业 民族旅游 地方融入 人-企业-地方多元互动
下载PDF
民族旅游地市场化授益模式及实现路径——基于丽江甲子村的纵向案例研究
14
作者 吕宛青 兰洪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2-76,共15页
立足于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如何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支持日益成为民族旅游地发展的核心命题。文章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丽江甲子村28年发展历程的探索式理论建构,提出市场化授益模式概念,系统探究民族旅游地市场化... 立足于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如何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支持日益成为民族旅游地发展的核心命题。文章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丽江甲子村28年发展历程的探索式理论建构,提出市场化授益模式概念,系统探究民族旅游地市场化授益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市场化授益模式是一种能力发展型授益,遵循“机会配置-机会开发-机会共生”机会逻辑,驱动案例地受益方实现“可行能力激活-组织能力迁移-动态能力生成”能力进阶,进而依托市场化路径实现民族旅游地内生发展的模式;(2)市场化授益模式逻辑起点是机会配置,具体包括机会配置下的可行能力激活、机会开发下的组织能力迁移和机会共生下的动态能力生成;(3)市场化授益模式的实现路径是机会与能力协同演化的结果,机会逻辑为能力的生成与演化提供了“干中学”基础,新生成的能力基础则推动了机会逻辑的演进;(4)市场化授益模式强调以包容性的方式接纳和巩固市场和创业机会开发的成果,以内生性共创共享的方式来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 市场化授益模式 案例研究
下载PDF
场域视角下民族旅游社区空间生产重构研究——以郎木寺镇为例
15
作者 梁旺兵 郝冉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6-97,共12页
文章以甘南州郎木寺镇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列斐伏尔三元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解析了郎木寺镇民族社区从生活场域演变为旅游场域过程中空间生产重构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1)郎木寺镇... 文章以甘南州郎木寺镇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列斐伏尔三元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解析了郎木寺镇民族社区从生活场域演变为旅游场域过程中空间生产重构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1)郎木寺镇制度和政策的变革构成了社区空间表征的重构。(2)人口结构、空间构造和生产方式的变动带来了物质空间生产的变革,这一过程中郎木寺镇旅游社区的旅游适应性增强,民族和宗教原真性受到削弱。(3)社会关系的多元复杂化和思想习俗的现代世俗化推动着表征的空间重构。(4)郎木寺镇旅游社区空间生产重构的动力机制在于旅游场域行动者在不同资本的驱动下对社会空间、制度空间和文化空间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空间生产重构 民族旅游社区 郎木寺镇
下载PDF
中国民族旅游研究三十年(1991—2021):知识图谱呈现与可视化分析
16
作者 杨丽娟 赖斌 +1 位作者 陈琴 王一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7-79,共13页
中国民族旅游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重要产业,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借助知识图谱技术对中国民族旅游三十年的知识生产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普遍性分析。民族类、师范类和研究类院校是知识生产的主体;... 中国民族旅游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重要产业,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借助知识图谱技术对中国民族旅游三十年的知识生产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普遍性分析。民族类、师范类和研究类院校是知识生产的主体;知识生产的逻辑起点是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其研究路径从文化本身到文化持有人;知识生产的理念是从最初的开发为主到近期的开发和保护并重;知识生产的价值从最开始单一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旅游开发到“输血转造血”的旅游扶贫发展到“个体认同-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民族旅游对国家政策有积极的响应态度。并进一步指出知识生产的理论与实践机制:民族旅游知识生产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围绕民族文化的景观展演与真实性的发现,知识生产的实践土壤是政府引领下的民族旅游包容性发展,未来的知识生产需要学科合作的紧密性与创新性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旅游研究三十年 知识生产 CNKI 知识图谱 可视化
下载PDF
当美食成为旅游吸引物:民族旅游地特色餐厅的地方性生产和游客体验
17
作者 王公为 程俊兰 +2 位作者 王一丁 张文馨 周文丽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3年第6期57-67,共11页
美食不仅是旅游活动六要素中“食”的表现,也是游客建构地方的重要载体和新兴的旅游吸引物。基于原真性-地方性维度,提出民族旅游地特色餐厅类型框架,并选择内蒙古格日勒阿妈奶茶馆、斡鲁朵蒙古料理live餐厅、卢布里西餐厅和小肥羊(包... 美食不仅是旅游活动六要素中“食”的表现,也是游客建构地方的重要载体和新兴的旅游吸引物。基于原真性-地方性维度,提出民族旅游地特色餐厅类型框架,并选择内蒙古格日勒阿妈奶茶馆、斡鲁朵蒙古料理live餐厅、卢布里西餐厅和小肥羊(包头总店)4个代表性案例,探索性地解析民族旅游地特色餐厅地方性的类型、构建机制及游客体验。结果表明:(1)在原真性-地方性的框架下,民族旅游地特色餐厅的地方性生产表现为传统地方性、重构地方性、嵌入式地方性和全球在地化四种类型;(2)四种类型特色餐厅的地方性生产机制不同,分别表现为传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传统饮食文化现代化呈现、整合他地传统饮食的创新型生产和地方饮食的全球化再造;(3)游客对不同类型餐厅地方性的体验存在差异,关注点分别为味道、环境、异域文化和所在地特征等不同因素。民族旅游地特色餐厅的地方性是民族旅游地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全球交织互动的表征,游客凝视是推动民族旅游地特色餐厅地方性生产的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旅游 民族旅游 特色餐厅 地方性 原真性 旅游体验
下载PDF
民族旅游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作用——基于伊犁州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毅 郭平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5-79,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理论基础,是各级地方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准则。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下简称伊犁州)作为多民族聚集的边境地区,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较为复杂,更加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伊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理论基础,是各级地方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准则。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下简称伊犁州)作为多民族聚集的边境地区,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较为复杂,更加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伊犁州创造性地将民族旅游的发展融入铸牢工作的开展中,从经济基础、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等方面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完善和巩固,对于铸牢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旅游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下载PDF
民族旅游地妇女旅游影响感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香花 刘沛林 +2 位作者 黄静波 蔡溢 王晖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127,共15页
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对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涉及旅游发展对地方微观个体的影响,也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以民族旅游地西江苗寨景区为案例研究地,从旅游影响感知视角出发,基于SEM和fsQCA方法,综合分析民族旅游地... 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对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涉及旅游发展对地方微观个体的影响,也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以民族旅游地西江苗寨景区为案例研究地,从旅游影响感知视角出发,基于SEM和fsQCA方法,综合分析民族旅游地妇女旅游影响感知对其主观幸福感的线性影响与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活幸福与人际关系和谐是妇女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维度;积极影响感知可显著提升妇女主观幸福感水平,消极影响感知对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直接影响为主;消极影响感知、物质需求满足、身心整体健康对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和不确定性;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是多因素联动的结果,且存在多种路径可以实现民族旅游地妇女高主观幸福感的形成。研究结果为全面理解旅游发展与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效提升民族旅游地妇女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 妇女主观幸福感 线性影响 非线性影响 西江苗寨
下载PDF
基于用户情感需求的民族旅游文化APP内容及界面设计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思凝 沈自瑶 李志春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234,共12页
目的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民族旅游文化APP中,以满足用户在旅行体验中日益增长的情感需求。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及正交试验对民族旅游文化APP内容及界面进行设计研究。首先,根据景区特色确定民族旅游文化APP设计的内容导向及预选内容,利用... 目的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民族旅游文化APP中,以满足用户在旅行体验中日益增长的情感需求。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及正交试验对民族旅游文化APP内容及界面进行设计研究。首先,根据景区特色确定民族旅游文化APP设计的内容导向及预选内容,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优选和筛检;其次,在优选内容的基础上,对民族旅游文化APP界面进行设计,依据景区特色和界面设计标准建立正交表,同时对潜在用户的情感需求量化评价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优化的设计方案。结果通过结合景区特色、民族文化元素与用户情感需求,对民族旅游文化APP的内容及界面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分析与设计,以赛汗塔拉城中草原景区APP设计为例,为民族旅游文化APP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结论将民族旅游文化和用户情感体验相结合,以用户的视角判定设计元素,使APP的设计更加人性化,也为以后的民族旅游文化类APP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文化 APP设计 情感需求 层次分析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