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0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华吸鳅和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
1
作者 宋霖 陈小江 +1 位作者 高鹏 符江涵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4-943,共10页
为探究四川华吸鳅和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特征并比较各部分功能及食性异同,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和阿利新蓝-过碘酸染色方法对体长(5.18±0.11)cm的四川华吸鳅和体长(4.96±0.25)cm的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进行观察。观察... 为探究四川华吸鳅和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特征并比较各部分功能及食性异同,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和阿利新蓝-过碘酸染色方法对体长(5.18±0.11)cm的四川华吸鳅和体长(4.96±0.25)cm的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显示:(1)二者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和肠道。口裂小,胃U型。四川华吸鳅肠道折叠2回,比肠长1.43±0.08;汉水后平鳅肠道呈螺旋状盘旋,比肠长2.46±0.21,差异显著。胰腺分布于肝脏中。消化系统均符合杂食性鱼类特征。(2)口咽腔均分布4种黏液细胞;食道黏膜上皮中堆叠Ⅰ、Ⅲ型黏液细胞多层;胃仅贲门部具胃腺,胃黏膜中无杯状细胞,黏液细胞以Ⅲ型为主;自前肠至后肠,黏膜褶高度、纹状缘厚度、柱状细胞高度均逐渐变小,杯状细胞密度逐渐增大,前肠具4种黏液细胞,中、后肠未见Ⅰ型黏液细胞。(3)二者相比,四川华吸鳅胃腺较发达,胃部黏液细胞丰富,口咽腔4种黏液细胞密度,盲囊和幽门Ⅲ型黏液细胞密度,幽门肌层及后肠黏膜下层厚度均显著大于汉水后平鳅,肝组织肝门管区明显;汉水后平鳅后肠杯状细胞密度显著大于四川华吸鳅。推测四川华吸鳅具备摄食动物性饵料的能力,汉水后平鳅则表现为杂食性更偏植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华吸鳅 汉水后平鳅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明清至民国时期汉水上游地区方志研究
2
作者 张莹 张剑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9,共8页
汉水上游地区的汉中和安康,在明清至民国时期编纂了大量方志。由于自然环境不同,这些方志与陕西关中、陕北的方志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值得挖掘和探究。今天保存下来的方志,以清代数量为最多,其中康熙和光绪两朝编纂成果最为集中。由于... 汉水上游地区的汉中和安康,在明清至民国时期编纂了大量方志。由于自然环境不同,这些方志与陕西关中、陕北的方志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值得挖掘和探究。今天保存下来的方志,以清代数量为最多,其中康熙和光绪两朝编纂成果最为集中。由于大量官员和文士来到较为安宁的汉水上游地区,方志的主要纂修者身份、编纂体例等既有同时代其他地区方志的共性,又体现了汉水上游地域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至民国 汉水上游地区 方志编纂
下载PDF
明清时期汉水流域会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3
作者 张奕 王兆爽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汉水是古代“江河淮汉”四大古河流之一,地处长江与黄河之间,成为沟通关中、中原、川蜀和荆楚的重要黄金水道。明清时期汉水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交通南北、控扼四方”的高度发达的商旅交通文化,带来了会馆的大量兴建。因此,该... 汉水是古代“江河淮汉”四大古河流之一,地处长江与黄河之间,成为沟通关中、中原、川蜀和荆楚的重要黄金水道。明清时期汉水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交通南北、控扼四方”的高度发达的商旅交通文化,带来了会馆的大量兴建。因此,该文以明清时期的汉水流域会馆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学方法,通过地方志等资料的爬梳整理,以ArcGIS为技术手段,对该时期汉水流域会馆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会馆 时空分布 地理学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汉水流域的经济类型及其地区差异 被引量:4
4
作者 鲁西奇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1-7,共7页
关键词 汉水流域 新石器时代遗址 旱作农业 稻作农业 经济类型 汉水中上游 地区差异 汉水下游 江汉平原 屈家岭文化
下载PDF
汉水流域古城镇防御空间营建研究——以宋元明清川陕鄂地区城镇为例
5
作者 胡根根 张卫 卓怡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8,共11页
中国古代城池结合山水人文自然要素,建立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人居防御空间。宋元明清时期汉水江防与川陕鄂防区交相呼应,构建了沿河线性山水人居防御体系。通过对汉水流域城镇防御史进行分期回顾,概述其点线结合、分区设防的选址... 中国古代城池结合山水人文自然要素,建立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人居防御空间。宋元明清时期汉水江防与川陕鄂防区交相呼应,构建了沿河线性山水人居防御体系。通过对汉水流域城镇防御史进行分期回顾,概述其点线结合、分区设防的选址布局特点,以川陕鄂地区城镇为重点,结合两宋兵书、明清方志城池图等史料,从人居环境安全防御的视角,考证宋元对峙与明清动荡时期汉水流域古城镇的防御格局与空间特征,探究汉水流域山水人居防御环境适应性演变过程,提炼山水人居防御空间营建智慧。这对丰富古代人居环境防御史中地方城市规划经验,推进宋元城池防御空间结构复原,认识明清城墙军事建筑遗产防御空间要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人居环境 防御空间 川陕鄂地区 城镇
下载PDF
汉水流域稻作文化景观潜在分布区识别
6
作者 陈思谕 王玏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64,共8页
【目的】稻作文化景观潜在分布区识别旨在突破以往主要以地理环境因素作为空间分布识别依据的方法,融入农耕文化活动对景观演变产生的影响,为潜在文化景观的普查与管理提供行动参考。【方法】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目的】稻作文化景观潜在分布区识别旨在突破以往主要以地理环境因素作为空间分布识别依据的方法,融入农耕文化活动对景观演变产生的影响,为潜在文化景观的普查与管理提供行动参考。【方法】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中与稻作生产相关的遗产项目为依据,运用空间分析和最大熵模型,构建稻作文化景观潜在分布区识别方法,并以汉水流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汉水流域稻作文化景观高潜力区为陕西省安康市的汉滨区、石泉县、汉阴县,湖北省荆门市的钟祥市和京山市,湖北省天门市和潜江市;结合地貌特征分为山地型、平原-丘陵型、平原型高潜力区,区域内分别形成“山-林-村-田”、“谷-坡-田-村”、“湖-堤-田-村”的文化景观格局。【结论】从自然与文化融合的视角出发构建潜在分布区识别方法,有助于从区域层面整体判断稻作文化景观本底资源条件,促进流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生物文化融合 稻作 潜在分布区 汉水流域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凹陷新近系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7
作者 刘珉 周玉 +7 位作者 朱永胜 邢建磊 孟李奇 赵建邦 陈林 朱彦虎 杨泽东 周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5-1115,共11页
三塘湖盆地地处东准噶尔构造带的东南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产煤、产油气盆地。依据煤田钻孔测井数据,盆地北侧汉水泉凹陷中部中、新生代地层显示大量放射性异常,为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为深入了解区内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本次研究针... 三塘湖盆地地处东准噶尔构造带的东南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产煤、产油气盆地。依据煤田钻孔测井数据,盆地北侧汉水泉凹陷中部中、新生代地层显示大量放射性异常,为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为深入了解区内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本次研究针对汉水泉地区中部放射性异常集中区开展钻探验证,查明了储铀层位和铀矿化情况,分析汉水泉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研究认为:(1)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铀矿化及异常主要分布于昌吉河群中段底部的灰色、黄色细砂岩和西山窑组上段顶部的灰色细砂岩中,铀异常分布范围广,但储铀砂体厚度较薄,铀品位偏低;(2)汉水泉地区昌吉河群地层具备有利的沉积建造条件和完善的“补-径-排”体系,后生蚀变及铀矿化显示良好,具备较好的找矿潜力,蚀源区铀源相对匮乏和地层还原剂含量不足是限制成矿的不利因素;(3)汉水泉凹陷异常区中部断裂带附近及其北侧可作为后续找矿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找矿方向 新近系 汉水泉凹陷 三塘湖盆地
下载PDF
汉江的前世今生——读《汉水的身世》
8
作者 何昕 《税收征纳》 2024年第8期50-51,共2页
“希望在喝它水的人、在用它水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字,知道汉江。”这是作家袁凌耗时8年采写出非虚构新书《汉水的身世》后,面对公众坦陈的创作初心。我生活在地处两江交汇处的武汉,是长江和汉水养育的孩子,但直到看过这本书,才真正了解... “希望在喝它水的人、在用它水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字,知道汉江。”这是作家袁凌耗时8年采写出非虚构新书《汉水的身世》后,面对公众坦陈的创作初心。我生活在地处两江交汇处的武汉,是长江和汉水养育的孩子,但直到看过这本书,才真正了解了汉水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汉水 身世 前世今生 汉江 故事
下载PDF
西汉水流域径流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张猛 孙栋元 陈学林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11期59-65,共7页
流域径流演变为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科学调配提供技术支撑。选用西汉水流域礼县站、镡家坝(二)站、平洛站和大桥站多年实测年径流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等方法,研究西汉水... 流域径流演变为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科学调配提供技术支撑。选用西汉水流域礼县站、镡家坝(二)站、平洛站和大桥站多年实测年径流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等方法,研究西汉水流域径流年变化、年代际变化、突变性演变特征,并定量分析其受气温、降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西汉水流域各站年均径流量分别以0.375×10^(8)、1.277×10^(8)、0.206×10^(8)、0.601×10^(8)m^(3)/10a的速率减少;各站径流量年代际呈现由丰到枯再到丰的变化;礼县站、大桥站、平洛站和镡家坝(二)站突变点分别为1986年、1986年、1988年和1970年;气温、降水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6.96%、13.32%。研究结果揭示西汉水流域径流呈减少趋势,其变化受气温、降水等因素综合影响,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撑,并为流域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水流域 径流 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汉水流域甘肃段径流量变异诊断及等级划分
10
作者 李金燕 吕亚斌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4年第7期24-27,共4页
为了准确掌握西汉水流域甘肃段径流量变异年份和变异等级,收集了西汉水流域实测径流量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法和Lee-Heghinian检验法,对径流量变异年份进行了诊断,同时采用径流量量化指标法,对径流量变异等级进行了划分。结果... 为了准确掌握西汉水流域甘肃段径流量变异年份和变异等级,收集了西汉水流域实测径流量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法和Lee-Heghinian检验法,对径流量变异年份进行了诊断,同时采用径流量量化指标法,对径流量变异等级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①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逐年呈减小的变化趋势;②径流量在1993年出现了变异,变异等级为3级,即中度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径流量 变异诊断 变异等级 西汉水流域
下载PDF
汉水本土种植活动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以红薯种植活动为例
11
作者 李娜 《成长》 2024年第4期70-72,共3页
在当前国家广泛关注幼儿劳动教育的背景下,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形式而轻视过程、过分注重技能而忽视情感培养等。本文提出通过汉水本土种植活动结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以红薯种植活动为... 在当前国家广泛关注幼儿劳动教育的背景下,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形式而轻视过程、过分注重技能而忽视情感培养等。本文提出通过汉水本土种植活动结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以红薯种植活动为例>,旨在弥补这些不足。通过“全收获”理念,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植物种植活动引导幼儿获得情感、知识、技能等综合性能力的发展。当前的种植活动中,幼儿通常只完成表面任务,缺乏深刻理解和积极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策略 植物种植 幼儿园 关注幼儿 情感培养 汉水 引导幼儿 能力的发展
下载PDF
《水经注·沔水》汉水流域志怪故事的类型与价值
12
作者 周妍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水经注》是古代地理名著,其涉览之博,上至河道流经地区的天文地理,下至风俗民情、神怪传说。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中提到了升仙、精怪、孝子志怪、陷湖传说等多种类型的鬼神怪异故事。分析研究这些怪异故事可以丰富汉水流域文... 《水经注》是古代地理名著,其涉览之博,上至河道流经地区的天文地理,下至风俗民情、神怪传说。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中提到了升仙、精怪、孝子志怪、陷湖传说等多种类型的鬼神怪异故事。分析研究这些怪异故事可以丰富汉水流域文化研究资料,从侧面了解汉水流域的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特征,对于汉水流域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开发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鬼神志怪 故事类型 价值
下载PDF
《水经注》徵引汉晋时期汉水流域石刻文献及其价值
13
作者 巫维薰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5期83-85,共3页
郦道元《水经注》著录汉晋时期的金石碑刻众多,在卷二十七至卷二十九《沔水》中,收录了关于汉水流域汉晋时期的多处石刻文献,如司隶校尉犍为杨厥刻石、太尉李固墓碑、仙人唐公房碑等。这些石刻文献对研究汉晋时期的历史地理及地域文化... 郦道元《水经注》著录汉晋时期的金石碑刻众多,在卷二十七至卷二十九《沔水》中,收录了关于汉水流域汉晋时期的多处石刻文献,如司隶校尉犍为杨厥刻石、太尉李固墓碑、仙人唐公房碑等。这些石刻文献对研究汉晋时期的历史地理及地域文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本文探析《水经注·沔水》所收录的汉水流域汉晋时期的多处石刻文献及其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价值,以求促进汉水流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郦道元 《水经注》 汉水流域 石刻文献
下载PDF
在融媒时代唱响党报评论“好声音”——以襄阳日报《汉水襄评》专栏为例
14
作者 张成武 龚莉 《新闻前哨》 2024年第5期10-11,共2页
《汉水襄评》作为襄阳日报重点打造的评论专栏,紧扣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关注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以议题设置提升思想引导力,以创新表达提高思想感染力,充分发挥党报优质内容生产优势,成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有力补充,使主流价值影响... 《汉水襄评》作为襄阳日报重点打造的评论专栏,紧扣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关注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以议题设置提升思想引导力,以创新表达提高思想感染力,充分发挥党报优质内容生产优势,成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有力补充,使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襄评》 主流舆论 党报评论 正能量
下载PDF
西汉水流域径流系数演变及分布特征
15
作者 王亚兵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为了探究西汉水流域近几十年来径流量、降水量和径流系数的演变及分布特征,收集了西汉水流域礼县水文站、大桥水文站和镡家坝水文站1970—2023年径流量和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各站点水文要素的均值、极值和变异系数。采用水文线性回归法,... 为了探究西汉水流域近几十年来径流量、降水量和径流系数的演变及分布特征,收集了西汉水流域礼县水文站、大桥水文站和镡家坝水文站1970—2023年径流量和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各站点水文要素的均值、极值和变异系数。采用水文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径流和降水序列的年际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按照年代划分,分析了各年代西汉水流域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分布特点,进一步计算出各水文站降水和径流序列之间的Pearson(皮尔逊)相关系数,探讨了西汉水流域不同断面径流系数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西汉水流域礼县水文站、大桥水文站和镡家坝水文站年径流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的变化趋势;②西汉水流域的径流量和降水量之间相关性较强,平均径流系数0.170,受流域内植被影响,产流系数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水 径流量 降水量 径流系数
下载PDF
评“汉水流域文明研究文丛之乡村文化自信”
16
作者 杨鲜兰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12,共4页
“汉水流域文明研究文丛之乡村文化自信”丛书,聚焦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汉水流域乡村文化振兴,综合展现汉水流域传统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汉水流域文明 研究文丛 乡村文化自信
下载PDF
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时期的文化交流
17
作者 韩子超 马诗琪 《炎黄地理》 2024年第6期33-35,共3页
汉水中游地区,主要指豫西南和鄂西北地区,处于豫、鄂、陕交界处,行政区域上包括河南南阳市大部、湖北十堰、襄樊和丹江口等地的大部分地区,是一处被周围山脉包围起来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盆地。但由于各山脉在这里并没有严密地对接起... 汉水中游地区,主要指豫西南和鄂西北地区,处于豫、鄂、陕交界处,行政区域上包括河南南阳市大部、湖北十堰、襄樊和丹江口等地的大部分地区,是一处被周围山脉包围起来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盆地。但由于各山脉在这里并没有严密地对接起来,所以该地区又可通过山隘或河流与周边地区相联系,自古以来与关中地区、豫中地区及江汉平原等地有较多的交流,造就其文化因素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中游 豫中地区 复杂性特征 鄂西北地区 豫西南 文化交流 河南南阳市 丹江口
下载PDF
汉水流域语言与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柯西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75,共6页
汉水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连接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原地区和华中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历史,汉水流域的语言和文化都表现出较强的多元性:语言方面,中原官话关中片、中原官话秦陇片、中原官话南鲁片、西南官话、江淮官... 汉水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连接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原地区和华中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历史,汉水流域的语言和文化都表现出较强的多元性:语言方面,中原官话关中片、中原官话秦陇片、中原官话南鲁片、西南官话、江淮官话、湘语、赣语等7种语言成分都有保留;文化方面,巴蜀文化、中原文化、长安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等文化形式都在此留下了自己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方言研究 汉水文化
下载PDF
汉水流域旧石器时期的远古居民与生态环境 被引量:3
19
作者 武仙竹 《文物世界》 1997年第3期23-26,共4页
汉水流域旧石器时期的远古居民与生态环境武仙竹(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汉水,是我国中部唯一一条南北向奔流的大河。《水经注》里除了黄河、长江外,只有汉水(《水经注》称沔水)和渭水占有三卷以上的篇幅。汉水流经陕西、湖北、河... 汉水流域旧石器时期的远古居民与生态环境武仙竹(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汉水,是我国中部唯一一条南北向奔流的大河。《水经注》里除了黄河、长江外,只有汉水(《水经注》称沔水)和渭水占有三卷以上的篇幅。汉水流经陕西、湖北、河南三省,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旧石器早期 旧石器时期 旧石器文化 汉水中上游 湖北郧县 动物群 古人类 晚更新世 中更新世早期
下载PDF
曹魏文学中的汉水女神形象浅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中效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5-8,共4页
汉水女神大约出现在西周中期前后,最早记载汉水女神的文献是《诗经·周南·汉广》;汉末三国初年,北方长期战乱,文化中心长安与洛阳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而襄阳经济文化的繁荣,为曹操在此举行的"汉滨"文学盛会创造了... 汉水女神大约出现在西周中期前后,最早记载汉水女神的文献是《诗经·周南·汉广》;汉末三国初年,北方长期战乱,文化中心长安与洛阳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而襄阳经济文化的繁荣,为曹操在此举行的"汉滨"文学盛会创造了条件。建安十四年春二月,赤壁战败由江陵返回襄阳的曹操,为了振奋士气,庆贺降服刘琮、控制襄邓战略要冲,在汉江之滨宴请群臣,出现了建安文学史上以"汉水女神"为题的一次盛况空前的汉水文学笔会,将汉水女神幻化为"光润玉颜""气若幽兰"的圣洁女神,寄托着诗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曹植的人生境遇与屈原极为相似,他借对汉水女神形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已"宁作清水泥""不为浊路尘"的品格与志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文学 汉水女神 汉水 襄阳 曹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