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江淹赋体创新与诗歌之关系 |
袁丁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近45年江淹赋研究综述 |
钱峥浩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江淹“杂拟诗”的辨体观念和诗史意义——兼论两晋南朝五言诗中的“拟古”和“古意” |
葛晓音
|
《晋阳学刊》
CSSCI
|
2010 |
13
|
|
4
|
三十个角色与一个演员——从《杂体诗三十首》看江淹的艺术“本色” |
程章灿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5
|
江淹诗歌的题材选择及其文化意义 |
李宗长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5
|
|
6
|
千古流传“江鲍体”——江淹对鲍照的接受及其贡献 |
罗春兰
张洁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7
|
江淹《望荆山》创作时地考 |
陆路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8
|
论江淹赋作中的文学审美观念——兼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对象的学科定位 |
袁济喜
迟文颖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9
|
江淹《别赋》《恨赋》写作时间及本事新证 |
张海明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0
|
边缘化的江淹——江淹“才尽”原因新探 |
崔军红
侯冬梅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1
|
南朝士大夫的佛教信仰与文学书写——以江淹为考察中心 |
何剑平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江淹文集版本源流考 |
郑虹霓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07 |
2
|
|
13
|
《文选集注》中江淹杂体诗的研究价值——兼论先唐文本的研究方法 |
宋展云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4
|
论江淹诗的“悲”与“壮” |
许松
程兴丽
|
《昌吉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5
|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之杂拟手法探论 |
郭晨光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16
|
江淹《恨赋》别解 |
张海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7
|
论江淹在赋体文学上的继承与创新 |
韦晖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8
|
论江淹青年时期历仕刘宋诸王之时间及始末 |
丁福林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9
|
从江淹拟古诗看其文学观 |
郑虹霓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20
|
江淹对《楚辞》的学习与运用 |
时国强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