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国湾及邻近海域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
作者 吴頔 方国洪 +1 位作者 崔欣梅 滕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0,共10页
本文基于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式,模拟了泰国湾及其周边海域K1、O1、M2和S2四个主要分潮。采用47个验潮站实测调和常数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所得4个分潮的均方差分别为4.06cm、3.76cm、8.22cm和4.71cm,符合良好。... 本文基于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式,模拟了泰国湾及其周边海域K1、O1、M2和S2四个主要分潮。采用47个验潮站实测调和常数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所得4个分潮的均方差分别为4.06cm、3.76cm、8.22cm和4.71cm,符合良好。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泰国湾及其周边海域的潮汐、潮流的分布特征和潮波的传播特征。数值试验表明,现有的数字水深资料(ETOPO1,ETOPO5,DBDB-V)的准确度不足以合理地模拟泰国湾潮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VCOM 潮汐 潮流 泰国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泰国湾盆地柬埔寨海域D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兆辉 刘震 +2 位作者 王露 梁全胜 常迈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3期12-17,28,共7页
泰国湾盆地柬埔寨海域D区块属低勘探新区,邻区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较为深入,认识比较成熟,但是研究区内尚缺乏系统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此次研究以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边缘的一口钻井资料,分别进行了单井层序划分和地震层序划分,得... 泰国湾盆地柬埔寨海域D区块属低勘探新区,邻区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较为深入,认识比较成熟,但是研究区内尚缺乏系统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此次研究以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边缘的一口钻井资料,分别进行了单井层序划分和地震层序划分,得到综合层序划分方案,最终划分出6套沉积层序,建立起了该区首套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之后,以层序为单元,分析了地震相的剖面特征和平面展布。文中所用方法为海上低勘探地区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地震相 泰国湾盆地 柬埔寨海域
下载PDF
南中国海及泰国湾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兰竹虹 廖岩 陈桂珠 《热带地理》 2006年第4期329-333,338,共6页
南中国海及泰国湾具有丰富的浅海和热带的生物多样性,支持着一个世界重要的渔场,同时南中国海及泰国湾周边的国家还是目前亚洲太平洋地区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心,关系着东南亚及相邻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过去对渔业资源的过度... 南中国海及泰国湾具有丰富的浅海和热带的生物多样性,支持着一个世界重要的渔场,同时南中国海及泰国湾周边的国家还是目前亚洲太平洋地区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心,关系着东南亚及相邻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过去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该海区渔业资源减少,海岸环境退化严重。虽然南中国海及泰国湾周边国家过去都实施了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然而缺乏区域协调措施大大降低了这些行动的有效性。文中对南中国海及泰国湾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现状进行了诊断分析,识别了渔业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这些环境问题的跨境影响,以便能在双边或区域的层面上共同协作,采取适当的措施去扭转南中国海及泰国湾的环境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过度利用 诊断分析 南中国海 泰国湾
下载PDF
基于双矩形海湾模型的泰国湾潮汐潮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頔 方国洪 +1 位作者 滕飞 崔欣梅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477,共13页
基于推广后Taylor解新建双矩形海湾模型,加入摩擦及开边界强迫,给出泰国湾的一种理论模型。模型良好地再现泰国湾K1和M2分潮的潮汐特征,并给出K1和M2分潮的潮流及潮能通量密度分布图。模型揭示了Kelvin波和Poincaré波在泰国湾潮波... 基于推广后Taylor解新建双矩形海湾模型,加入摩擦及开边界强迫,给出泰国湾的一种理论模型。模型良好地再现泰国湾K1和M2分潮的潮汐特征,并给出K1和M2分潮的潮流及潮能通量密度分布图。模型揭示了Kelvin波和Poincaré波在泰国湾潮波形成中的贡献。针对M2分潮设计了2组敏感性实验,证明曼谷湾对于泰国湾湾顶无潮点的存在及位置起到关键作用;开边界迟角向西滞后是湾口附近顺时针旋转潮波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矩形海模型 Taylor问题 泰国湾 潮波
下载PDF
泰国湾第四纪层序建造与河流演化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志强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9,共6页
根据大量的三维地震、布玛 (Boomer)以及工程钻井资料分析了泰国湾内第四纪的河流演化、沉积层序建造及其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在研究区内共划分对比了 8个沉积层序 ,这些层序的形成及其河流的演化过程主要是受约以 91万年为周期的气候... 根据大量的三维地震、布玛 (Boomer)以及工程钻井资料分析了泰国湾内第四纪的河流演化、沉积层序建造及其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在研究区内共划分对比了 8个沉积层序 ,这些层序的形成及其河流的演化过程主要是受约以 91万年为周期的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海平面变化控制 .海进期 ,大陆架上低水位期河流的演化过程被终止 ,河道被海相泥充填 .高水位期 ,大陆架露出地表 ,形成了以低能的网状河流为主的泛滥平原 ,沉积物以细粒为主 .低水位期 ,陆坡上形成大量的汇水系统 ,并向上游侵蚀 ,内陆的河流将和其中的一条汇水系统相接 ,其余的汇水系统被废弃 ,至此 ,粗颗粒沉积物开始被带到广阔的大陆架上以及海岸线附近 ,形成较大型的点砂坝和三角洲 .低水位期是主要的成砂期 ,由于各层序低水位期长短不同 ,各层序内的河流发育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但同时期的河流具有类似的演化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湾 河流 河流砂体 层序地层学 三维地震 演化特征
下载PDF
中国海和泰国湾海域海平面的经向涛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7,共11页
卫星高度计遥感海面高度距平资料(1992-2012年)的分析结果证实中国海(渤、黄、东海及南海)和泰国湾作为一个半封闭的狭长水域,其海平面存在显著的南北经向涛动。涛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南高北低,夏季北高南低,以渤海和泰国湾的海平... 卫星高度计遥感海面高度距平资料(1992-2012年)的分析结果证实中国海(渤、黄、东海及南海)和泰国湾作为一个半封闭的狭长水域,其海平面存在显著的南北经向涛动。涛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南高北低,夏季北高南低,以渤海和泰国湾的海平面高差作为涛动的测度,其多年平均波动幅度达63cm,较差超过80cm。时间序列分析显示,在季节尺度上这一涛动几乎完全受东亚季风的支配,表明东亚季风的局地强迫是造成季节涛动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除季节波动之外研究海域海平面的经向涛动还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不过,与季节尺度的波动有所不同,经向涛动的年际变化不仅是东亚季风区局地作用的结果,而且与太平洋海盆尺度的大气强迫有关,其作用与季风在同一数量级。涛动的年际变化大致滞后各气候因子两个月。采用多输入线性模型做偏相关分析筛选的结果显示,除东亚季风指数之外,研究海域的海平面涛动指数主要与太平洋的南方涛动指数(SOI)和西太平洋遥相关指数(WP)相关。这表明外部强迫既来自热带,也来自中纬度。南方涛动所导致的赤道海域海平面的东西向年际涛动,以及中纬度西风急流年际波动对西北太平洋海平面的作用,都有可能导致研究海域海平面经向涛动的年际变化,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 泰国湾 海平面 经向涛动 季节震荡 年际变化
下载PDF
泰国湾第四纪准层序建造及气候控制的旋回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志强 T.Astin +1 位作者 P.W.M.Corbett R.Westerma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5,共6页
泰国湾第四系显示出很好的旋回性。通过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布玛)剖面图及工程钻井资料,共识别出8个准层序。在典型准层序中,沉积物自下而上,从海相泥沉积逐渐过渡为泛滥平原沉积。在每个准层序顶部都发育下切河体系及古土壤层,说明在每... 泰国湾第四系显示出很好的旋回性。通过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布玛)剖面图及工程钻井资料,共识别出8个准层序。在典型准层序中,沉积物自下而上,从海相泥沉积逐渐过渡为泛滥平原沉积。在每个准层序顶部都发育下切河体系及古土壤层,说明在每个准层序形成之后,都曾暴露过地表并遭受到侵蚀。每个准层序都代表一个海进和海退的过程。这些准层序的厚度为6~22m不等,平均厚度13m左右。通过与第四纪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得出,这8个旋回的形成年代可追溯到距今730~10ka,平均91ka为一个循环周期,表明这些旋回应该是由气候因素所驱使的海平面升降导致的。该频率的气候变化周期相当于Milankovitch旋回中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椭球体偏心率的变化周期,因此,在更早的地质历史时期中,类似的旋回也应该存在,并具有全球可对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湾 第四系 准层序建造 气候旋回
下载PDF
始新统油气系统:泰国湾东北部油气勘探新层系
8
作者 张杰 鲁银涛 +4 位作者 史卜庆 徐宁 范国章 吕福亮 邵大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76,共7页
泰国湾区域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裂后期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裂谷盆地。泰国湾区域东北部在渐新世经历了一次明显构造反转,较泰国湾区域大部分地区强烈。通过对比区内钻井,结合地震解释,对该区的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 泰国湾区域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裂后期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裂谷盆地。泰国湾区域东北部在渐新世经历了一次明显构造反转,较泰国湾区域大部分地区强烈。通过对比区内钻井,结合地震解释,对该区的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次反转构造导致了反转构造带上构造、沉积特征与邻区有较大的不同。由于这次反转构造,泰国湾东北部在新层系发育新类型的油气系统,即深部的始新统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中始新统湖相泥岩,储层为上始新统-渐新统三角洲相砂岩,盖层为下中新统三角洲前缘相泥岩和上中新统以上的海相泥岩。该油气成藏系统已被钻井钻遇油气显示,是本区有效油气成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湾区域 沉积特征 油气系统 新层系
下载PDF
泰国湾底质沉积物输运趋势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杨硕 乔淑卿 +8 位作者 石学法 杨刚 刘升发 杜德文 Narumol Kornkanitnan Somkiat Khokiattiwong 鄢全树 张海桃 曹德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2,共7页
基于对泰国湾16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测试结果,使用Gao-Collins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泰国湾底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研究区内的沉积物主要为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分选差,分选系数变化范围为1.3~2.9,平均... 基于对泰国湾16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测试结果,使用Gao-Collins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泰国湾底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研究区内的沉积物主要为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分选差,分选系数变化范围为1.3~2.9,平均值为1.8,偏度变化范围为-1.8~2.5,平均值为1.2。根据沉积物粒度趋势特征,研究区分为1区、2区和3区3个区域,其中1区的平均分选系数和偏度分别为1.73、0.91;2区沉积物分选系数和偏度分别为1.81和1.33;3区沉积物分选系数和偏度分别为1.91和1.24。1区和2区河口附近广泛分布粉砂和泥等细粒级沉积物(平均粒径为6.5Ф);而1区与2区交界处和3区的近岸区域沉积物主要为粉砂质砂(平均粒径为5.5Ф)。研究区北部、中部和西南部近岸沉积物相比研究区其他地区,分选更差一些。泰国湾沉积物运移受河流、洋流和季风的共同影响,其中1区受控因素为泰国湾湾口的河流,运移方向为从河口向外;洋流是2区南部沉积物的主要运移动力,运移方向为从外围向湾中心;沿岸流是3区沉积物的主要运移动力,使3区沉积物的运移方向为离岸方向。在河流和洋流共同作用下,泰国湾沉积物有向苏梅岛附近运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输运趋势 季风 湄南河 泰国湾
下载PDF
泰国湾百年来有机碳埋藏记录及环境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白亚之 乔淑卿 +5 位作者 吴斌 胡利民 王楠 范德江 杨刚 石学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4-493,共10页
受热带季风气候和周边陆源输入的影响,低纬泰国湾海—陆相互作用强烈,是研究海洋沉积有机碳与陆源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等气候环境变化响应关系的理想区域。通过对泰国湾泥质区T43柱样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稳定碳同位素(δ^(13)C... 受热带季风气候和周边陆源输入的影响,低纬泰国湾海—陆相互作用强烈,是研究海洋沉积有机碳与陆源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等气候环境变化响应关系的理想区域。通过对泰国湾泥质区T43柱样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稳定碳同位素(δ^(13)C)以及粒度等指标的分析,基于^(210)Pb建立的高分辨年代地层框架,重建了该区百年来有机碳的沉积记录,并初步探讨其对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该区沉积有机碳来源为海陆混合源,以海洋自生有机质为主。TOC的垂向分布与TN、δ^(13)C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有机碳和氮来源较一致,TOC含量随陆源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加。δ^(13)C显示沉积柱底部有机质以海源贡献为主,随后陆源有机质的贡献逐渐增加。沉积通量以及陆源有机碳埋藏通量在1960年之后总体呈降低的趋势,这可能与周边流域建坝等人类活动导致的入海泥沙量减少有关;然而,自1980年以来,δ^(13)C显示出陆源有机碳贡献又明显增大,这可能与近些年来降雨的增强及沿岸侵蚀作用的加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输入与来源 沉积记录 气候变化 泰国湾
下载PDF
1988—2016年泰国湾海岸线变迁遥感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磊 马毅 +1 位作者 胡亚斌 包玉海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年第5期44-50,76,共8页
泰国湾近30年海岸线变迁剧烈。文章基于1988年、1996年、2006年和2016年4个时期Landsat TM/OLI中等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近30年泰国湾岸线长度时空变迁遥感监测,并应用数字海岸分析系统(DSAS)计算出4期岸线变迁速率,给出了4个... 泰国湾近30年海岸线变迁剧烈。文章基于1988年、1996年、2006年和2016年4个时期Landsat TM/OLI中等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近30年泰国湾岸线长度时空变迁遥感监测,并应用数字海岸分析系统(DSAS)计算出4期岸线变迁速率,给出了4个时期泰国湾侵蚀淤积面积状况,分析了岸线变迁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并从岸线增长速率、岸线变迁速率、蚀淤面积状况、岸线类型变化4个方面给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 遥感 侵蚀淤积 EPR 泰国湾
下载PDF
利用资料同化方法优化观测系统的空间布局:以泰国湾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史军强 尹训强 乔方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9,共16页
海洋观测费用高昂,设计科学高效的观测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观测的效能。本文以泰国湾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系统为例,利用数据同化方法对观测系统进行了最优布局。首先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泰国湾海域高分辨率三维斜压水动力模式,在此基... 海洋观测费用高昂,设计科学高效的观测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观测的效能。本文以泰国湾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系统为例,利用数据同化方法对观测系统进行了最优布局。首先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泰国湾海域高分辨率三维斜压水动力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一种改进的高效集合卡曼滤波同化方法对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表层海流观测系统开展观测效能评估数值实验。通过观测区域的不同组合方式将3个区域的雷达表层海流数据同化到数值模式中,实验结果表明,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表层海流观测系统可有效降低高分辨数值模式的海流模拟误差。但不同观测区域的组合提供的观测数据对改善海流模拟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别,泰国湾现有观测系统雷达站位布设方式应进一步优化。本文最后给出了研究区域最优观测站位的布局方案,可作为下一步观测系统进行布局调整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泰国湾 高频地波雷达
下载PDF
优尼克(Unocal)公司在泰国湾开发天然气的经验和做法
13
作者 查全衡 《世界石油工业》 2002年第6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优尼克公司 石油公司 低成本发展战略 天然气开发 泰国湾 泰国
下载PDF
泰国湾海上共同开发先存权问题的处理及其启示
14
作者 何海榕 《南海法学》 2017年第2期116-124,共9页
"先存权"虽然从理论上看不合理或不合法,但在解决海域争端实践尤其是在共同开发的实践中却具有实际意义。泰国湾沿海国一般采取"阻断""纳入"和"对等行为"处理"先存权",一般并不撤销... "先存权"虽然从理论上看不合理或不合法,但在解决海域争端实践尤其是在共同开发的实践中却具有实际意义。泰国湾沿海国一般采取"阻断""纳入"和"对等行为"处理"先存权",一般并不撤销而是保留"先存权"。"先存权"普遍存在于我国与邻国的未划界海域。建议中国尽快通过谈判的方式"阻断"我国周边争议海域的"先存权",并借鉴有关国家经验妥善处理"先存权",同时可以采取"对等的方式"在特定的海域授予"先存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存权” 海上共同开发 泰国湾
下载PDF
南海海啸在泰国湾海域的共振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乔辉 王培涛 王岗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4-95,共12页
马尼拉海沟具备引发地震海啸的条件,是南中国海主要的潜在海啸发生区。南中国海西南部泰国湾海域和纳土纳海域地形复杂、多独立的半封闭水域,海啸波极易在该区域形成水波共振,加剧其灾害影响。采用COMCOT海啸模型模拟了马尼拉海沟断裂... 马尼拉海沟具备引发地震海啸的条件,是南中国海主要的潜在海啸发生区。南中国海西南部泰国湾海域和纳土纳海域地形复杂、多独立的半封闭水域,海啸波极易在该区域形成水波共振,加剧其灾害影响。采用COMCOT海啸模型模拟了马尼拉海沟断裂带发生9.3级地震时引发海啸的长时间传播过程,并基于水波共振理论分析其在不同尺度下的共振特性。结果表明,海啸波在曼谷湾至邦加—勿里洞岛间引起了明显的纵向第一、二模态(3 360.0 min、1 440.0 min)水波共振,在泰国湾至邦加—勿里洞岛之间引起了明显的纵向第二、三、四模态(775.4 min、560.0 min、373.3 min)共振,而在泰国湾至印度尼西亚沿岸引起了明显的纵向第二、三、五、七模态(1 008.0 min、630.0 min、373.3 min、252.0 min)水波共振。此外,海啸波不仅在泰国湾引起了明显的纵向第一、三、四模态(560. 0 min、252. 0 min、179. 4 min)共振,还在其横向出现了明显的第一、二、三模态(480.0 min、252.0 min、179.4 min)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尼拉海啸 水波共振理论 泰国湾 共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泰国湾表层沉积物陆源碎屑的粒度特征及其展现的沉积动力环境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铄 刘志飞 +2 位作者 Penjai SOMPONGCHAIYAKUL 林宝治 Martin G.WIESNER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1-220,共10页
海洋碎屑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是海底沉积动力环境的直接体现,是用来研究海洋动力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陆架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对于研究沿岸和水柱底边界层现今海洋动力环境可起到重要作用。该项研究通过调查遍布泰国湾至湄公... 海洋碎屑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是海底沉积动力环境的直接体现,是用来研究海洋动力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陆架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对于研究沿岸和水柱底边界层现今海洋动力环境可起到重要作用。该项研究通过调查遍布泰国湾至湄公河口海底表层沉积物陆源碎屑的粒度分布特征,以期获得影响现今特定海域沉积作用的海洋动力环境过程。粒度分析的结果显示,泰国湾表层沉积物的陆源碎屑以细砂-细粉砂为主,分选总体较差,频率分布以正偏为主。其中,细砂-极细砂组分主要分布在曼谷湾和柬埔寨沿岸。湄公河岸外沉积物为细砂,且分选比泰国湾区域的沉积物要好。这些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具有良好的环境变化指示作用。湄公河岸外分选较好、近于正态分布的中砂沉积物指示了波浪作用下的沉积环境。曼谷湾和柬埔寨沿岸分选较差的中砂-细砂粗粒沉积物反映了潮汐和波浪的共同作用;泰国湾东西沿岸区域分选中等、呈正偏态的极细砂-中粉砂沉积物体现了潮汐的控制作用;而泰国湾中部分选较差的沉积物则指示了表层洋流作用。研究表明,泰国湾和湄公河岸外表层沉积物陆源碎屑的粒度分布特征可用于区分不同海洋动力因素的控制作用,揭示出泰国湾的沉积动力环境主要受潮汐、波浪和洋流的共同影响,湄公河岸外的沉积动力环境主要受波浪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表层沉积物 沉积动力环境 泰国湾
下载PDF
泰国湾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明杰 王志国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症状 剖检变化 诊断 防制 泰国湾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下载PDF
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来自地球化学和矿物学证据
18
作者 袁帅 张辉 +6 位作者 曹鹏 李小艳 石学法 范德江 Somkiat Khokiattiwong Narumol Kornkanitnan 刘升发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246,共14页
以泰国湾T155号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手段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La/Sm)_(UCC)-(Gd/Yb)_(UCC)指示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西南部物质来源较为稳定,主要来自于马来半岛,季风控制下的沿岸流是其主要驱... 以泰国湾T155号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手段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La/Sm)_(UCC)-(Gd/Yb)_(UCC)指示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西南部物质来源较为稳定,主要来自于马来半岛,季风控制下的沿岸流是其主要驱动力。通过对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ω_(k)/(ω_(c)+ω_(l)))、化学蚀变指数(CIA)和钾铝质量分数比值(ω_(K)/ω_(Al))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①早中全新世(12000~6500 cal a BP):ω_(k)/(ω_(c)+ω_(l))值和CIA值较高,ω_(K)/ω_(Al)值则较低,指示了该段时期强盛的东亚季风;发生于11200~10500 cal a BP和8500~7500 cal a BP的冷事件指示了泰国湾对新仙女木事件和8.2 ka冷事件的响应;②中全新世(6500 cal a BP)以来:ω_(k)/(ω_(c)+ω_(l))值和CIA值明显下降,ω_(K)/ω_(Al)值则逐渐上升,指示了该段时间东亚季风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在3200~1800 cal a BP时地球化学和黏土矿物指标呈现一个明显低值,对应于热带海域“斜氏普林虫低值事件”,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在泰国湾海域良好的区域性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全新世 稀土元素 黏土矿物 泰国湾
下载PDF
中晚全新世泰国湾Chanthaburi海岸Welu河口区沉积物的敏感粒级组分及其对季风气候变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承涛 陈敏 +4 位作者 戚洪帅 WICHIEN Intasen APICHAI Kanchanapant 张爱梅 方琦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0-491,共12页
对泰国湾Chanthaburi海岸Welu河口区三根沉积物柱样(WLE08、WLE10和WLE12)进行了210Pb测年分析、AMS14C测年分析和粒度分析。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三根柱样的沉积物类型均属于粘土质粉砂,包含部分贝壳及生物碎屑,分选差,呈正偏态,属... 对泰国湾Chanthaburi海岸Welu河口区三根沉积物柱样(WLE08、WLE10和WLE12)进行了210Pb测年分析、AMS14C测年分析和粒度分析。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三根柱样的沉积物类型均属于粘土质粉砂,包含部分贝壳及生物碎屑,分选差,呈正偏态,属于中晚全新世以来形成的沉积物。通过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沉积物敏感粒级进行提取,每根柱样各获得两个敏感粒级,分别为S_(A1)和S_(A2)、S_(B1)和S_(B2)以及S_(C1)和S_(C2)。将S_(A2)/S_(A1)、S_(B2)/S_(B1)以及S_(C2)/S_(C1)作为中晚全新世以来亚洲夏季风相对强度变化的替代指标,比值升高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增强,反之则减弱。结合测年结果得出研究区的亚洲夏季风自中晚全新世以来经历了强盛-减弱-增强-减弱-稳定-波动的过程。其中,8.5~6.5 cal.ka BP期间S_(C2)/S_(C1)值较高,表明该时期处于亚洲夏季风强盛期,6.5~3 cal.ka BP期间S_(B2)/S_(B1)值较低且变化较小,表明该时期亚洲夏季风处于较弱的稳定期,而1.5 cal.ka BP以来S_(A2)/S_(A1)值有升高趋势表明亚洲夏季风在这一时期有所增强。此外,在8.2 cal.ka BP期间敏感粒级S_(C2)/S_(C1)值急剧下降,表明夏季风存在一次较大的衰弱期,响应了8.2 cal.ka BP全球范围的气候突变事件,这与阿曼石笋和董歌洞石笋δ^(18)O记录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体现了气候变化具有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敏感粒级 粒级-标准偏差方法 中晚全新世 泰国湾
下载PDF
郑和下西洋南海、爪哇海与泰国湾航路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运中 《历史地理》 CSSCI 2012年第1期405-419,共15页
记载郑和下西洋航路的资料,主要有《郑和航海图》(以下《航海图》)、《前闻记》、《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其中《航海图》最重要,元人汪大渊《岛夷志略》也很重要。
关键词 加里曼丹岛 韩振华 泰国湾 针路 假里马达 瀛涯胜览 勿里洞岛 牛崎屿 赤坎 爪哇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