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气田志丹区域马五_(1+2)亚段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1
作者 胡雷雷 谭云龙 +1 位作者 朱宏博 乔莲莲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8-53,共6页
为稳住产能,需要明确马五_(1+2)亚段储层流动单元,为井位的加密调整提供基础。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古地貌单元的单井气组分数据开展聚类分析,根据气组分相似程度划分流动单元,同时利用历史生产数据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明确气井泄气半径。... 为稳住产能,需要明确马五_(1+2)亚段储层流动单元,为井位的加密调整提供基础。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古地貌单元的单井气组分数据开展聚类分析,根据气组分相似程度划分流动单元,同时利用历史生产数据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明确气井泄气半径。结果表明,研究区11个古地貌地质单元划分为45个流动单元,气组分划分的储层流动单元具有预知性,马五_(1+2)亚段平均单井泄气半径为420 m,各流动单元目前仅部分气井存在井间干扰,同一流动单元内气井泄气半径未重合区域作为后续加密部署区域,为气田稳产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气田 志丹区域 马五_(1+2)亚段 聚类分析 流动单元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分类与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WQ北部长6油层组为例
2
作者 崔英敏 杨江宇 +4 位作者 饶利平 杨帅 蒋钧 路宽一 严昌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WQ北部地区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高压压汞测试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长6储层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测井和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明确了区内长6储层流动单元类型、...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WQ北部地区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高压压汞测试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长6储层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测井和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明确了区内长6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与储层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发育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储层孔隙结构以细喉大孔型和细喉小孔型为主。共发育4类储层流动单元。其中,长6^(2-1)小层以Ⅲ、Ⅳ类单元为主,长6^(1-2)小层主要发育Ⅰ、Ⅱ类流动单元,长6^(1-1)小层仅见零星分布的Ⅰ类流动单元,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长61-2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储层评价 致密砂岩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强非均质性储层构型表征与流动单元智能分类评价
3
作者 李熙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7,共10页
为了评价珠江口盆地惠州A油田珠江组ZJ452强非均质性储层的储层质量及流体渗流规律,采用了储层构型分析与多层次自动聚类算法对强非均质性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筛选出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带指数(FZI)和储层质量参数作为判别参数。应用自... 为了评价珠江口盆地惠州A油田珠江组ZJ452强非均质性储层的储层质量及流体渗流规律,采用了储层构型分析与多层次自动聚类算法对强非均质性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筛选出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带指数(FZI)和储层质量参数作为判别参数。应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和贝叶斯判别流动单元智能分类技术,将ZJ452储层定量划分出Ⅰ、Ⅱ、Ⅲ3类流动单元。通过流动单元判别公式进行体计算,建立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分析流动单元空间分布特征,得出ZJ452储层虽然空间上表现为强非均质性,但平面上Ⅰ类流动单元和Ⅱ类流动单元连片分布连通的结论。本研究为惠州A油田ZJ452强非均质性储层油藏挖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非均质性储层 储层构型 储层质量差异 流动单元 智能分类
下载PDF
基于SSOM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及生产应用——以渤海湾盆地F油田古近系沙三中亚段湖底浊积水道为例
4
作者 王亚 刘宗宾 +2 位作者 路研 王永平 刘超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在储层构型级次划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渤海湾盆地F油田古近系沙三中亚段湖底浊积水道各级渗流屏障与构型界面的关系,并采用监督模式下的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算法开展流动单元定量评价,明确了构型模式控制下的流动单元分布规律。研究结... 在储层构型级次划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渤海湾盆地F油田古近系沙三中亚段湖底浊积水道各级渗流屏障与构型界面的关系,并采用监督模式下的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算法开展流动单元定量评价,明确了构型模式控制下的流动单元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F油田沙三中亚段储层可划分为Ⅰ、Ⅱ、Ⅲ、Ⅳ等4类流动单元。(2)基于SSOM算法的流动单元识别结果表现出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其中,256组训练样本的整体回判准确率为82.81%,110组测试样本的识别准确率为80.91%,能够满足地质油藏研究的需求。(3)垂向上,不同类型的单一水道内部发育的流动单元类型不同,造成流动单元垂向分布的差异性。Ⅰ类、Ⅱ类优质流动单元发育在浊积水道体系演化的中期,主要分布在二类单一水道;Ⅲ类、Ⅳ类流动单元发育在浊积水道体系演化的早期和晚期,其中,Ⅲ类流动单元分布广泛,在一类、二类、三类单一水道均有分布,Ⅳ类流动单元发育在一类、三类单一水道。侧向上,受水道体系不同沉积演化阶段的影响,流动单元的侧向分割方式不同。流动单元与非渗透层接触样式发育在浊积水道体系早期沉积旋回中,接触界面明显,属于一类水道沉积砂体;流动单元间的相互接触样式则发育在水道体系中晚期沉积旋回中,属于二类、三类水道沉积砂体。(4)平面上,受单一水道侧向迁移和垂向加积作用的影响,复合水道内部流动单元平面展布差异性明显。Ⅲ类流动单元在单砂体内部广泛发育,井间连续性好,在浊积主水道、浊积水道及水道漫溢沉积砂体处均有发育;渗流能力较好的Ⅰ类、Ⅱ类流动单元分布局限、连续性差,仅在浊积水道主流线方向及主水道砂体处有分布,呈不连续的点状或带状分布;Ⅳ类流动单元呈环带状分布在Ⅲ类流动单元的外缘,在浊积水道漫溢沉积砂体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OM算法 浊积水道 储层构型 流动单元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监督模式 沙三中亚段 古近系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基于储层动用程度的块状砂体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哈萨克斯坦Akshabulak油田为例
5
作者 王进财 范子菲 +5 位作者 赵伦 陈烨菲 张安刚 张祥忠 郭雪晶 李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99,共12页
以南图尔盖盆地Akshabulak油田J-Ⅲ层块状砂体为例,利用油田投产初期生产工作制度相近井的产液剖面资料和单井日产油量划分出“好”“较好”“中等”“差”4类储层动用程度类型。以储层动用程度类型为判别函数,利用岩心分析资料选出与... 以南图尔盖盆地Akshabulak油田J-Ⅲ层块状砂体为例,利用油田投产初期生产工作制度相近井的产液剖面资料和单井日产油量划分出“好”“较好”“中等”“差”4类储层动用程度类型。以储层动用程度类型为判别函数,利用岩心分析资料选出与储层动用程度类型响应较好的7类地质参数。以7类地质参数为变量,以测井解释数据为基础,运用神经网络聚类技术将储层划分为“高”“较高”“中等”“低”4类不同级别的流动单元。统计结果表明,4类储层动用程度类型与4种级别流动单元的静态地质参数和动态开发指标界限具有较好的对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单元的组合样式决定了储层的垂向和平面动用程度:垂向上,流动单元发育种类越多,水体会优先流向高级别流动单元,这导致油藏垂向水驱动用程度不均匀;平面上,高级别流动单元较发育的区域,水体会优先波及,这导致油藏平面水驱前缘推进速度有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垂向上高级别流动单元实施调剖堵水、平面上天然水驱协同人工注水开发的开发技术策略,实现了稳产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图尔盖盆地 块状砂体 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储层动用程度类型 剩余油特征
下载PDF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
6
作者 陈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187-190,共4页
剩余油的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各油田企业所需要研究的重点开采项目,在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利用储层流动单元来实现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结果的研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靠流动单元,并在沉积危象的基础上对剩余油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 剩余油的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各油田企业所需要研究的重点开采项目,在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利用储层流动单元来实现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结果的研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靠流动单元,并在沉积危象的基础上对剩余油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流动单元和剩余油分布之间会产生良好的对应关系,因此依靠流动单元指标能够实现对储层内部剩余有分布的有效计算工作。但是在实际研究工作过程中,不同的沉积微相流动单元,在储层内部会形成不同的组合形式,因此其渗流能力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依靠储层单元能够有效实现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的研究工作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分
下载PDF
川西气田雷四段白云岩储层流动单元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葛祥 温丹妮 +2 位作者 叶泰然 张卫峰 张世懋 《石油钻探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27,共8页
川西气田雷口坡组四段白云岩储层开发井型以大斜度井、水平井为主,主要依靠声波时差和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获得储层信息,储层评价和流动单元评价难度较大。基于关键直井的沉积相、岩心试验数据和储层对比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将雷四段储... 川西气田雷口坡组四段白云岩储层开发井型以大斜度井、水平井为主,主要依靠声波时差和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获得储层信息,储层评价和流动单元评价难度较大。基于关键直井的沉积相、岩心试验数据和储层对比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将雷四段储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构建伪毛细管压力曲线,以拟合度较高的中值压力、排驱压力作为中间参数,计算出偏离程度系数(S指数和T指数),作为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参数,并建立了雷四段储层4类流动单元划分标准。S指数、T指数结合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实现了沿水平井筒连续、准确评价白云岩储层孔隙结构和定量区分流动单元的目的。白云岩储层流动单元测井评价方法为同类储层水平井评价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核磁共振 流动单元 伪毛细管压力曲线 偏离程度系数 储层评价
下载PDF
动静结合下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孤岛油田M区新近系馆陶组为例
8
作者 刘如昊 孙雨 +4 位作者 闫百泉 张以根 黄迎松 王宁 王鑫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0-1180,共11页
为了加深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以孤岛油田M区新近系馆陶组为例,开展了动静结合下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带指数、泥质含量四种参数将储层划分为4类静态流动单元,并通过渗流阻力模型劈分各流动单元注水量,以流动单... 为了加深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以孤岛油田M区新近系馆陶组为例,开展了动静结合下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带指数、泥质含量四种参数将储层划分为4类静态流动单元,并通过渗流阻力模型劈分各流动单元注水量,以流动单元单位厚度瞬时注入量作为动态流动单元的评价参数,实现流动单元的动态评价,并对动静两种方法下流动单元的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注采井网的分布极大程度上控制了高级别流动单元的分布特征,注水量的增大一定程度上会使流动单元的级别升高,层内动静流动单元的差异主要受控于砂体韵律性导致的注水量不均。结合剩余油与动态流动单元的分布特征,可将储层划分为5种挖潜级别,其中Ⅰ级为主要剩余油挖潜区域,Ⅱ级为低潜力高耗水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渗流阻力 剩余油分布 孤岛油田 馆陶组
下载PDF
基于流动单元划分的砂砾岩储层渗透率校正方法
9
作者 毛晨飞 高衍武 +4 位作者 肖华 陈国军 刘海明 吴伟 高明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486-494,共9页
砂砾岩储层中,砾、砂、泥组分含量变化快,孔隙喉道结构复杂,渗透率计算误差较大。为了提高该类储层的渗透率计算精度,在渗透率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孔隙结构和黏土含量是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乌尔禾组渗透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流... 砂砾岩储层中,砾、砂、泥组分含量变化快,孔隙喉道结构复杂,渗透率计算误差较大。为了提高该类储层的渗透率计算精度,在渗透率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孔隙结构和黏土含量是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乌尔禾组渗透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流动单元划分,分类建立渗透率计算模型,消除孔隙结构对渗透率的影响;根据流体渗流理论和岩石毛细管物理模型,推导得到考虑孔隙中黏土含量影响的渗透率模型,并进一步采取测井曲线组合法建立孔隙中黏土含量计算模型,从而得到黏土含量校正后的最终渗透率模型。结果表明,综合流动单元划分及黏土含量校正的渗透率模型计算精度更高,相对误差更小,与实验数据吻合度更高。该模型能有效提高砂砾岩储层渗透率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砂砾岩 流动单元 孔隙结构 黏土含量 渗透率校正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
下载PDF
流动单元在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以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建云 缪祥禧 +1 位作者 何传亮 吴晓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12020-12030,共11页
四川盆地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沉积、成岩及多期岩溶作用改造,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研究比较薄弱。通过岩心、岩屑、薄片和测井资料,总结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分析岩相与储集空间类型... 四川盆地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沉积、成岩及多期岩溶作用改造,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研究比较薄弱。通过岩心、岩屑、薄片和测井资料,总结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分析岩相与储集空间类型、物性之间的关系,并筛选出岩相敏感测井曲线;优选储层品质参数(RQI)和岩相敏感测井曲线自然伽马(GR)、深侧向电阻率(RD)等参数利用聚类分析将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3类流动单元,储层岩性特征和物性特征的结合,形成了综合考虑岩相、孔渗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等参数的流动单元划分标准及采用多参数聚类、判别分析快速划分流动单元的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储层形成的原生沉积作用,又兼顾了该类储层多期岩溶作用改造后的物性变化,岩相、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的综合能有效避免流动单元划分的多解性。将流动单元宏观上渗流特征用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储层品质评价、提高储层评价的精度和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气田 雷口坡组 碳酸盐岩储层 潮坪相 流动单元
下载PDF
深水浊积储层注气开发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剩余油挖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筱 肖鹏 +3 位作者 段瑞凯 吕文睿 张昕 陈国宁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3期103-111,共9页
为了明确深水浊积储层注气开发油藏流动单元分布及剩余油挖潜方向,以A油田K油藏浊积朵叶为例,综合分析沉积相、构造、断裂、储层构型、隔夹层、储层品质、开发方式以及井型井网等动静态资料,探讨了朵叶注气开发油藏的流动单元划分及剩... 为了明确深水浊积储层注气开发油藏流动单元分布及剩余油挖潜方向,以A油田K油藏浊积朵叶为例,综合分析沉积相、构造、断裂、储层构型、隔夹层、储层品质、开发方式以及井型井网等动静态资料,探讨了朵叶注气开发油藏的流动单元划分及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1)浊积朵叶横向连片分布,纵向叠置连通,储层品质及连通性较好;2)将靶区划分为8个流动单元(2个受断层和井网控制,4个受到断层和相带的控制,2个受相带及动态影响),整体上东部以断层控制为主,西部以相带及井网控制为主;3)研究区剩余油富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单元5和单元7、西部单元2和单元8,东部剩余油潜力整体优于西部;4)单元7为一级潜力目标,剩余油地质储量大于10百万桶,是部署调整井的优选目标;单元5为二级潜力目标,剩余油地质储量为5~10百万桶,可考虑作为调整井接替目标;单元2和单元8为三级潜力目标,剩余地质储量小于5百万桶,可考虑邻近单元联合部署调整井、邻井侧钻方式提高区域开发效果。以上成果认识,对浊积朵叶注气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积朵叶 挥发性油藏 注气开发 流动单元 剩余油
下载PDF
基于流动单元的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29
12
作者 范子菲 李孔绸 +3 位作者 李建新 宋珩 何伶 吴学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8-584,共7页
让纳若尔裂缝孔隙性碳酸盐岩油田Г北油藏储集层类型复杂多样,根据孔隙类型及其组合方式和不同孔隙组合的孔渗关系,将储集层划分为孔洞缝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和裂缝型4种类型,并实现了储集层类型的测井识别。孔洞缝复合型和裂缝... 让纳若尔裂缝孔隙性碳酸盐岩油田Г北油藏储集层类型复杂多样,根据孔隙类型及其组合方式和不同孔隙组合的孔渗关系,将储集层划分为孔洞缝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和裂缝型4种类型,并实现了储集层类型的测井识别。孔洞缝复合型和裂缝型同类型储集层之间动用程度差异小,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同类型储集层之间动用程度差异较大,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储集层动用的难易程度,优选了影响储集层动用程度的关键参数,裂缝孔隙型储集层为:储集层品质指数、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总渗透率、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之比;孔隙型储集层为:储集层品质指数、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和基质渗透率。综合考虑基质和裂缝建立双重介质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以关键参数作为聚类变量,利用神经网络聚类分析技术,将4种储集层类型划分为6类流动单元。建立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表征剩余油分布规律。根据剩余油研究结果,Г北油藏2013年投产8口井,初期日产油为周围老井的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储集层类型 流动单元 神经网络聚类分析 流动单元模型 剩余油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13
作者 吴穹螈 王少鹏 +2 位作者 张岚 翟上奇 常会江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4-95,共12页
为准确反映储层内部非均质性,以指导油田后期开发调整,有必要对砂体开展流动单元研究。综合应用测井、地震、分析化验和动态资料,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渤海B油田开展浅水三角洲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研究表明,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储层非均质性较... 为准确反映储层内部非均质性,以指导油田后期开发调整,有必要对砂体开展流动单元研究。综合应用测井、地震、分析化验和动态资料,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渤海B油田开展浅水三角洲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研究表明,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和饱和度中值压力是影响储层储集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4类参数可将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的分布受到沉积相的控制,Ⅰ、Ⅱ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和分流砂坝中,连通性较好;Ⅲ、Ⅳ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边部和溢岸砂中,连通性较差。流动单元的组合样式对连通性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不同流动单元间形成渗流差异界面,使得砂体内部弱连通或不连通,导致剩余油大量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流动单元 熵权 TOPSIS法 剩余油
下载PDF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田冷 李杰 +3 位作者 何顺利 顾岱鸿 涂彬 兰朝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4-46,共3页
为了能更高效地开发苏里格气田,必须对储层内部结构等因素深入研究,表征它们的性质及对气体渗流的影响,因此从流动单元的角度对苏里格气田气体渗流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可行的。文章在渗流屏障分析基础上,运用了FZI、聚类分析和相关... 为了能更高效地开发苏里格气田,必须对储层内部结构等因素深入研究,表征它们的性质及对气体渗流的影响,因此从流动单元的角度对苏里格气田气体渗流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可行的。文章在渗流屏障分析基础上,运用了FZI、聚类分析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利用取心井资料和测井解释物性资料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下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共划分了3类流动单元,得出了每一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从而进行全区气井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物性和储集能力都较好的流动单元大部分位于心滩沉积微相中部,部分分布于心滩微相顶底部;河道沉积是控制物性较好流动单元的主要沉积微相之一。储层流动单元比沉积微相更精细地刻化了影响储层流体流动的地下结构,通过流动单元的研究可以预测剩余油的可能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储集层 非均质 沉积微相 流体流动 聚类分析 剩余油 流动单元划分 储层流动单元 应用
下载PDF
有效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流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武男 朱维耀 +1 位作者 石成方 叶继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4-1382,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开发阶段非均质油藏内部渗流规律,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地层中流体流动规律及分布特征,揭示流场变化与储层特征间的内在联系,对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有贡献的压力梯度控制区进行研究,建立有效流动单元划分原理及方法。首先... 为了研究不同开发阶段非均质油藏内部渗流规律,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地层中流体流动规律及分布特征,揭示流场变化与储层特征间的内在联系,对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有贡献的压力梯度控制区进行研究,建立有效流动单元划分原理及方法。首先,基于水动力学原理及流线簇方程,提出流量贡献率、流量非均匀分布曲线和流量强度差异系数3个概念,以流量非均匀分布曲线的导数为1作为区分高速与低速流动区的划分准则,并绘制不同井网模式下划分图版,划分高速与低速流动区。其次,基于流管模型并结合两相渗流理论,求取恒速注水单条流线的平均含水饱和度,建立平面饱和度分布模型,将含水率大于极限含水率的流管视为无效循环区,将储层划分为高速流动无效区、高速流动有效区、低速流动有效区和死油区4类有效流动单元,通过对反五点井网恒速注水理想模型并结合实际油藏的模拟计算,证明通过有效流动单元的划分能够揭示剩余油形成机理和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流动单元 渗流数学模型 流动单元划分 平面流动特征
下载PDF
伊陕斜坡西南缘长6_(3)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特征
16
作者 刘一慧 曹涛 +3 位作者 王磊 邢杨 吴雨风 彭业雄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0期83-88,95,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南缘长63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测井特征曲线与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特征,并结合动态生产资料,探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划分低孔、特低渗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的可靠性... 以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南缘长63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测井特征曲线与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特征,并结合动态生产资料,探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划分低孔、特低渗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的可靠性。研究表明,通过对孔隙度(φ)、渗透率(K)、单砂体厚度(H)、泥质含量(V_(sh))、流动分层指数(FZI)和孔喉半径(R_(35))6个因素进行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以及贝叶斯判别,提取出F_(1)(流动因子)、F_(2)(储集因子)、F_(3)(规模因子)、F_(4)(泥质含量因子)4个影响流动单元类型的主控因子,将长6_(3)储层划分为E、G、M、P共4类流动单元,并以贝叶斯判别函数式验证划分结果,E、G、M、P流动单元的正判率分别为100%、98.5%、96.4%、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伊陕斜坡 长6_(3)致密砂岩储层 流动单元 多因素聚类分析
下载PDF
动态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阎长辉 羊裔常 董继芬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73-275,共3页
动态流动单元是在前人关于流动单元研究基础上的发展。动态流动单元的研究不仅以岩石地质、物理性质为基础,还引入油藏流体性质参数。在开发过程中油藏流体是变化的,因此动态流动单元也是变化的。在开发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流动单元分... 动态流动单元是在前人关于流动单元研究基础上的发展。动态流动单元的研究不仅以岩石地质、物理性质为基础,还引入油藏流体性质参数。在开发过程中油藏流体是变化的,因此动态流动单元也是变化的。在开发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开发初期确定的动态流动单元代表着油藏原始状态。文中以某油田J2井为例,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选用流动系数、存储系数、净/毛厚度比、含油饱和度和饱和度中值压力为特性指标,用模糊ISODATA划分动态流动单元。把流动单元的静态和动态对比分析发现:动态流动单元更接近开发,可以直接为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 模糊聚类 油藏
下载PDF
基于流动单元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建模方法——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C油田为例
18
作者 代百祥 陈之贺 +2 位作者 郇金来 甘永年 严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5期147-149,共3页
涠西南凹陷在生产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油田逐渐进入开发中后期和中高含水期,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复杂注入水波及效率较低、油水分布情况复杂、剩余油分布难以准确预测。开展了储层内部构型的精细刻画表征陆相沉积复杂断块储层的强非均质... 涠西南凹陷在生产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油田逐渐进入开发中后期和中高含水期,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复杂注入水波及效率较低、油水分布情况复杂、剩余油分布难以准确预测。开展了储层内部构型的精细刻画表征陆相沉积复杂断块储层的强非均质性,细分流动单元定性表征储层纵向上不同期砂体储层质量的差异,为储层精细地质建模带来了新的难题。针对海上油田由于井资料匮乏的特点,利用沉积规律及前期研究总结的地质知识库来约束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建模,以靶区涠洲C油田为例,探索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基于目标、序贯指示、截断高斯等相建模方法,最终优选基于目标的相建模方法模拟水下分流河道模型。应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可以有效表征过渡带的特点,建立流动单元模型,采用流动单元约束属性模型建立,进一步计算储层非均质系数,准确表征了储层非均质性,为下一步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挖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三角洲 流动单元 构型 建模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建立——以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为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隋淑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4,共3页
应用流动分层指标法对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进行了流体流动单元的识别与划分,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层按其渗流能力划分为5种流动单元类型。在流动单元划分基础上,以沉积相为控制条件,利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建立了一个注采井组的三... 应用流动分层指标法对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进行了流体流动单元的识别与划分,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层按其渗流能力划分为5种流动单元类型。在流动单元划分基础上,以沉积相为控制条件,利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建立了一个注采井组的三维流动单元模型,通过流动单元模型与沉积微相模型对比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说明流体流动单元三维模型更能反映储层的三维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模型 三维流动 馆上段 河流相储层 田七 流体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划分 数值模拟方法 渗流能力 孤东油田 控制条件 模型对比 沉积微相 非均质性 三维模型 指标法 沉积相 点过程 油藏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北北块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生云 荆文波 +2 位作者 刘波 康毅 黄勇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2,130-131,共4页
我国东部许多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为了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必须加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流动单元划分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深入.从垂向和横向划分流动单元,垂向划分精细到单砂层级,使对储层的认识更加清晰;横向划分利用综合系数... 我国东部许多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为了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必须加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流动单元划分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深入.从垂向和横向划分流动单元,垂向划分精细到单砂层级,使对储层的认识更加清晰;横向划分利用综合系数法,选用相关参数,并结合岩心得到非取心井流动单元划分的定量标准,得出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的关系.提出流动单元分布为独立分布型、平面联合型、垂向复合型3种基本类型,总结了各类流动单元在研究区的分布.现场剩余油控潜实践验证了流动单元划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流动单元划分 综合系数法 流动单元分布 合理性验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