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7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地区古湖分布与消亡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茹渟淋 陈影影 +1 位作者 黎心泽 陈诗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40,共11页
基于黄河下游古湖历史文献资料,详细估测了历史时期黄河下游130余个古湖的大致形状和面积,对各古湖的消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导致古湖消亡的原因。结果表明:(1)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地区至少有135个湖泊,总面积高达1... 基于黄河下游古湖历史文献资料,详细估测了历史时期黄河下游130余个古湖的大致形状和面积,对各古湖的消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导致古湖消亡的原因。结果表明:(1)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地区至少有135个湖泊,总面积高达16195.64 km^(2),主要沿黄河古河道分布,其中中小型湖泊(面积小于等于100 km^(2))为黄河下游古湖的主体,分别占历史时期湖泊总数、总面积的74.81%、30.23%。(2)自宋朝以来黄河下游古湖整体呈萎缩消亡态势,中小型湖泊消亡数量最多,占历史时期湖泊总数的60.34%;现代仍存湖泊数量为28个,减少了79.26%,总面积4910.66 km^(2),减小了69.68%。(3)气候变化是古湖消亡的背景,黄河改道泛滥带来的泥沙淤积是促使古湖消亡的直接原因,而人类围湖造田等活动加速了这一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湖 空间分布 消亡 黄河下游
下载PDF
试论三星堆古国消亡于瘟疫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修元 《文史杂志》 2024年第5期29-34,共6页
位于长江上源、文化绵延发展两千年、集古蜀文化之大成的三星堆遗址,自上世纪发现以来,震惊世界。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三星堆之谜,孜孜以求破解谜底。其中三星堆突然消亡之谜,各有所据,说法不一。不过,以三星堆遗址所在区域的地理、气候、... 位于长江上源、文化绵延发展两千年、集古蜀文化之大成的三星堆遗址,自上世纪发现以来,震惊世界。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三星堆之谜,孜孜以求破解谜底。其中三星堆突然消亡之谜,各有所据,说法不一。不过,以三星堆遗址所在区域的地理、气候、农业生产、城市人口规模、对外文化商贸交流等史料以及器物出土时展现出的生动场景,结合中外历史上瘟疫与宗教的消长史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推论,可以得出三星堆古蜀国消亡于瘟疫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古城 消亡之谜 重大影响 双刃剑
下载PDF
探寻数字时代教育理想的人文精神——美国20世纪中叶“学校消亡论”的当代教育价值回归
3
作者 王飞 杨宝忠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48-51,共4页
数字时代使优质教育资源传播更加便捷,学习方式突破时空限制,对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产生重要冲击。这不禁使人想起美国20世纪中叶“学校消亡论”的思潮,其渴望人的自由和解放,不受制度和专门化的束缚,是对教育人文精神的呼唤。数字时代... 数字时代使优质教育资源传播更加便捷,学习方式突破时空限制,对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产生重要冲击。这不禁使人想起美国20世纪中叶“学校消亡论”的思潮,其渴望人的自由和解放,不受制度和专门化的束缚,是对教育人文精神的呼唤。数字时代的数据测评介入,追求数字科学主宰与教育的可确定性,与人文精神背道而驰。重新探讨数字时代下的“学校消亡论”是对这一思想的发展和超越,从“学校消亡论”这一思潮的批判性分析重审其主张,赋予教育人文关怀,变革教育制度,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解放教育”,重拾教育理想,唤起教育人文主义精神,回归教育价值的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教育理想 人文精神 “学校消亡论”
下载PDF
“艺术消亡”视阈内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消亡”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江平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7-80,共4页
西方艺术以二元论的写实主义起步,在流变的过程中由于吸纳东方一元论思想而消亡于现代、后现代艺术阶段;而中国艺术却在具有民族特色的一元论基础上,由于吸纳西方的二元论思想从而演变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出艺术形式多元... 西方艺术以二元论的写实主义起步,在流变的过程中由于吸纳东方一元论思想而消亡于现代、后现代艺术阶段;而中国艺术却在具有民族特色的一元论基础上,由于吸纳西方的二元论思想从而演变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出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消亡 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性 当代性反消亡
下载PDF
S型消亡曲线的一种广义形式及应用
5
作者 刘爱国 刘金旗 姚余友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 研究探讨S型消亡曲线的推广及其在医药卫生学上的应用。方法 推广S型消亡曲线使其初值符合实际意义 ,得其广义形式。结果 经实例验证 ,S型消亡曲线的广义形式符合实际意义、参数意义明显且拟合效果较好。
关键词 S型消亡曲线 广义S型消亡曲线 应用 模型
下载PDF
“儒墨”连及与墨家消亡的时间
6
作者 李若晖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9-190,共2页
墨家消亡的时间,清末学者孙诒让认为:“墨氏之学亡于秦季”,“犷秦隐儒,墨学亦微。至西汉儒复兴,而墨竟绝”。此后,学界大抵遵信孙说。如章太炎先生《旭书·儒墨》:“钜子之传,至秦汉间而斩”。胡适先生也说:“到司马迁作... 墨家消亡的时间,清末学者孙诒让认为:“墨氏之学亡于秦季”,“犷秦隐儒,墨学亦微。至西汉儒复兴,而墨竟绝”。此后,学界大抵遵信孙说。如章太炎先生《旭书·儒墨》:“钜子之传,至秦汉间而斩”。胡适先生也说:“到司马迁作《史记》时……墨学早已消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消亡 墨家 《史记》 孙诒让 章太炎 秦汉 司马迁 墨学 消亡时间
下载PDF
浅谈国家消亡的过程及其完全消亡的条件 被引量:4
7
作者 聂立泽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83-85,共3页
浅谈国家消亡的过程及其完全消亡的条件聂立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国家也是如此,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也必将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一步发展而走向灭亡... 浅谈国家消亡的过程及其完全消亡的条件聂立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国家也是如此,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也必将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一步发展而走向灭亡以致完全灭亡。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消亡 消亡过程 完全消亡 国家职能 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条件 思想文化条件 政治条件
下载PDF
新的遗传算法模型——两级种群竞争消亡算法研究
8
作者 戴春妮 刘锦高 《微型电脑应用》 2011年第9期37-38,46,5,共4页
对种群竞争消亡算法进行了遗传算子和控制参数对搜索性能影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模型——两级种群竞争消亡算法:主级GA用于实现目标函数的优化;亚级GA用于实现对主级GA的控制参数和遗传算子的组合优化。对3个经典的优化测... 对种群竞争消亡算法进行了遗传算子和控制参数对搜索性能影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模型——两级种群竞争消亡算法:主级GA用于实现目标函数的优化;亚级GA用于实现对主级GA的控制参数和遗传算子的组合优化。对3个经典的优化测试函数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种群竞争消亡算法和简单遗传算法相比,两级模型可得到更好的寻优搜索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种群竞争消亡算法 两级种群竞争消亡算法
下载PDF
试析毛泽东关于民族消亡的论断
9
作者 李土玉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5期61-66,共6页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100 周年诞辰.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卓越贡献.为纠正和克服党内和革命队伍内部各种错误思...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100 周年诞辰.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卓越贡献.为纠正和克服党内和革命队伍内部各种错误思想,他曾发表过许多著名论断.“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文内简称民族消亡论断),是毛泽东同志许多著名论断之一。本文试就这一论断发表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作粗浅的探讨,以此来纪念毛泽东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消亡 毛泽东同志 民族压迫 阶级消亡 各民族 试析 民族发展繁荣 国家消亡 民族问题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播期对四川小麦分蘖发生、消亡及成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思宇 荣晓椒 +2 位作者 樊高琼 吴舸 胡雯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6-665,共10页
为探讨四川小麦分蘖发生、消亡与成穗规律,了解穗数形成的制约因子,在四川两个典型小麦生态区(川西平原区和川中丘陵区),以主推品种川麦104(春性)和半冬性品种川农30为材料,通过定点调查茎蘖动态,以及定株调查分蘖发生、消亡时间和叶位... 为探讨四川小麦分蘖发生、消亡与成穗规律,了解穗数形成的制约因子,在四川两个典型小麦生态区(川西平原区和川中丘陵区),以主推品种川麦104(春性)和半冬性品种川农30为材料,通过定点调查茎蘖动态,以及定株调查分蘖发生、消亡时间和叶位,研究过早播(10月16日)、早播(10月23日)、适播(10月30日)、晚播(11月6日)下小麦的分蘖成穗特性。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分蘖发生一般持续50d左右,分蘖发生数量少且低位分蘖缺位多。平原区(温江点)小麦第1叶位分蘖发生率为61%~80%,丘陵区(仁寿点)为13%~60%;第2叶位分蘖发生率在两生态点分别为63%~98%和45%~83%;第3、第4叶位以及二级分蘖很少发生。川麦104单株分蘖数(1.4~2.4个)显著低于川农30(1.6~2.9个)。四川小麦分蘖消亡持续时间长,从拔节一直持续到开花,分蘖消亡率高达50%以上,花后也还有8.0%~19.4%的分蘖消亡,其中川麦104分蘖消亡各期(拔节-孕穗、孕穗-抽穗、抽穗-开花)比较均衡,川农30分蘖消亡集中在孕穗-抽穗阶段(占总消亡率的43.9%)。四川小麦分蘖成穗率低,平原区和丘陵区分别为27.7%~48.8%和9.0%~19.4%,其中平原区第1、2叶位分蘖成穗率分别为65.0%和50.2%,丘陵区分别34.8%和24.4%。10月23日左右是利于丘陵区小麦分蘖成穗、高产的适宜播期,平原区还可提前到10月16日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分蘖发生 分蘖消亡 分蘖成穗
下载PDF
长江口尖叶原甲藻赤潮消亡期叶绿素连续观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道季 曹勇 张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0-403,共4页
通过对长江口赤潮发生水域水样叶绿素含量变化现场培养连续观测,发现2001年5月10日发生在长江口外羽状锋水域赤潮优势种为尖叶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 Schiller),其爆发高峰时,细胞密度达到7.1×106~2.3×107个/m3.该... 通过对长江口赤潮发生水域水样叶绿素含量变化现场培养连续观测,发现2001年5月10日发生在长江口外羽状锋水域赤潮优势种为尖叶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 Schiller),其爆发高峰时,细胞密度达到7.1×106~2.3×107个/m3.该赤潮种具有持续期短,消亡期更短的特点.其高浓度的叶绿素含量经历一个白昼后,在凌晨迅速减低,叶绿素的平均衰减率为Rt=9.76μg/(L·min),并由此证实赤潮藻体叶绿素已大量降解,失去了荧光活性.反映出在赤潮发生高峰时,由于水体营养盐和微营养盐被大量消耗,该赤潮种生长已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从而产生剧烈的生理反应,导致大量藻体快速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尖叶原甲藻 赤潮 消亡 叶绿素
下载PDF
曝气对遮光条件下藻类消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莹莹 陈雪初 +3 位作者 孔海南 李春杰 丁炜 王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4-47,共4页
以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为材料,分析低光照度范围内藻类光合作用特性和呼吸速率,研究曝气对遮光条件下藻类消亡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5±1)℃时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的光补偿点分别为600、720lx,呼吸速率分别为89、57μmol/(mg.h)... 以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为材料,分析低光照度范围内藻类光合作用特性和呼吸速率,研究曝气对遮光条件下藻类消亡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5±1)℃时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的光补偿点分别为600、720lx,呼吸速率分别为89、57μmol/(mg.h);光照度低于光补偿点,藻类内源呼吸导致水体DO浓度降低;单纯遮光(光照度为0lx)处理7d,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生物量去除率(以OD650计)分别为17.2%和39.1%;增加曝气措施后,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去除率分别上升到71.3%和92.0%,曝气能有效促进藻类消亡。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证明,藻细胞消亡符合藻细胞内源呼吸—衰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 遮光 溶解氧 藻类消亡
下载PDF
模拟研究沙海蜇消亡过程中海水pH变化及对海水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清霞 李宁 +4 位作者 李学刚 袁华茂 段丽琴 曲宝晓 宋金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8,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pH、盐度、温度和氮磷比控制条件下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消亡过程中水体pH的变化特征及对海水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海蜇块体分解会造成pH的显著降低,水体出现明显酸化。随着沙海蜇的分解,本底海水...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pH、盐度、温度和氮磷比控制条件下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消亡过程中水体pH的变化特征及对海水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海蜇块体分解会造成pH的显著降低,水体出现明显酸化。随着沙海蜇的分解,本底海水组(本底海水+实验用沙海蜇)水体pH呈现先下降,后缓慢回升直至稳定的趋势,并在第2天形成最小值,且水体pH下降0.5~1.3。沙海蜇块体在不同pH、盐度、氮磷比、温度控制条件下分解时,水体pH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先下降,达到最小值后再缓慢回升,但不同控制条件下水体pH出现最小值的时间并不一致,从先到后的顺序是温度组(第3天)、pH和盐度组(第4天)及氮磷比组(第5天),这与沙海蜇块体分解速率顺序一致。沙海蜇分解过程中,这4个实验组水体pH下降0.5~1.8,水体发生明显的酸化,这其中海水盐度、pH的变化及温度的降低所导致的沙海蜇消亡过程中海水酸化程度比较严重;因此,在当今海水富营养化及海水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沙海蜇的暴发及其消亡会造成海洋生态系统遭受更严重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 消亡 酸化 模拟研究
下载PDF
有利于赤潮消亡的水文气象条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毅 吴瑞贞 +3 位作者 李华建 乔冠宇 宋萍萍 庞海龙 《海洋预报》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收集整理了1980~2004年期间南海历次赤潮事件,以及这些赤潮事件结束前后对应的水文气象观测要素;结合学术界关于赤潮消退前后水文气象变化的研究成果,统计分析了南海赤潮消亡前后在气温、海温、气压、降雨、风向风速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收集整理了1980~2004年期间南海历次赤潮事件,以及这些赤潮事件结束前后对应的水文气象观测要素;结合学术界关于赤潮消退前后水文气象变化的研究成果,统计分析了南海赤潮消亡前后在气温、海温、气压、降雨、风向风速等方面的变化特征。研究显示:与有利于赤潮发生发展的水文气象变化相反的趋势是有利于赤潮消亡的环境条件;大部分赤潮事件在赤潮消亡前后有一种或多种水文气象要素出现明显的变化;赤潮持续时段天气系统的改变是赤潮消亡的有利环境条件,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水温、气温过高或气压过低,同样可以抑制赤潮的维持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赤潮消亡 有利条件 水文气象
下载PDF
《禹贡》九河分流地域范围新证——兼论古白洋淀的消亡过程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淑萍 张修桂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6-93,共8页
先秦时期黄河下游存在的两大分流,各在其下游段形成九河分流系统,即冀州九河与兖州九河。《尔雅》所释九河,实属兖州九河即《汉志》河下游分流水系,在今高唐、黄骅、利津之间。《禹贡》河所播冀州九河,在今深县、黄骅、天津、容城之间... 先秦时期黄河下游存在的两大分流,各在其下游段形成九河分流系统,即冀州九河与兖州九河。《尔雅》所释九河,实属兖州九河即《汉志》河下游分流水系,在今高唐、黄骅、利津之间。《禹贡》河所播冀州九河,在今深县、黄骅、天津、容城之间。古白洋淀消亡的关键因素是《禹贡》河泥沙的长期堆积,其消亡过程即为《禹贡》河九河的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黄河下游 泥沙 水系 关键因素 冀州 分流 过程 消亡 流水
下载PDF
山东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亡原因初探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维英 韩美 李艳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4-231,共8页
莱州湾南岸平原是指西起小清河口 ,东至胶莱河口的广大沿岸地区 ,这一地区近年来是我国工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 ,也是我国地下咸水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上 ,莱州湾南岸平原地区曾有一些湖泊存在 ,如巨淀湖、黑冢泊、别画湖 ,但现在早... 莱州湾南岸平原是指西起小清河口 ,东至胶莱河口的广大沿岸地区 ,这一地区近年来是我国工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 ,也是我国地下咸水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上 ,莱州湾南岸平原地区曾有一些湖泊存在 ,如巨淀湖、黑冢泊、别画湖 ,但现在早已荡然无存了。研究这些古湖泊的消亡原因对于恢复该区古地理环境以及确立湖迹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遥感解译等多种途径和方法 ,对莱州湾南岸古湖泊的消亡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并指出该区古湖泊消亡的原因是气候变干、河流变迁、人类活动影响等 ,其中气候变化是古湖泊消亡的根本原因 ,河流变迁是古湖泊消亡的直接原因 ,而人类活动则加速了古湖泊消亡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古湖泊 古地理环境 消亡 莱州湾 历史文献 地层剖面分析 地名考证 遥感 古气候 河流变迁 人类活动
下载PDF
HIV慢性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细胞增生、消亡情况的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任翊 刘意 +3 位作者 李海英 张彤 吴昊 陈新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HIV-1慢性感染者(病程>12个月)CD8+T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纯真CD8+T细胞(TN)、中心记忆CD8+T细胞(TCM)、效应记忆CD8+T细胞(TEM)和效应记忆CD8+T细胞RA(TEMRA)的增生、消亡情况。方法观察2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病程大于12个月... 目的探讨HIV-1慢性感染者(病程>12个月)CD8+T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纯真CD8+T细胞(TN)、中心记忆CD8+T细胞(TCM)、效应记忆CD8+T细胞(TEM)和效应记忆CD8+T细胞RA(TEMRA)的增生、消亡情况。方法观察2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病程大于12个月的HIV-1感染者以及16例健康对照者,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根据CD45RO,CD27表达情况,CD8+T细胞分为TN(CD45RO-CD27+)、TCM(CD45RO+CD27+)、TEM(CD45RO+CD27-)和TEMRA(CD45RO-CD27-)。以Ki-67抗原的表达代表细胞的增生,AnnexinV检测阳性代表细胞的消亡,比较HIV-1慢性感染者和健康者CD8+T细胞及其各亚群增生消亡的情况;并把HIV-1慢性感染者按CD4+T细胞计数200个/mm3以及350个/mm3为观察点分成3组,比较3组间的CD8+细胞及其各亚群增生消亡的情况。结果健康组(n=16)CD8+细胞各亚群检出率为TN34.92%±12.68%、TCM25.44%±10.36%、TEM14.64%±10.58%和TEMRA25.00%±12.59%;与之相比HIV-1慢性感染组(n=23)检出率为TN17.14%±8.03%(t=5.368,P=0.000)、TCM31.40%±14.02%(t=-1.448,P=0.156)、TEM20.17%±13.17%(t=-1.393,P=0.172)和TEMRA31.48%±15.16%(t=-1.405,P=0.168)。CD8+T细胞增生率为:健康组0.15%±0.09%,感染组1.33%±0.90%(z=-4.655,P=0.000);健康组消亡率为8.74%±4.73%,感染组24.08%±13.72%(z=-4.169,P=0.000)。HIV-1慢性感染者按CD4+T细胞计数分成CD4≤200个/mm3组(A组,n=5)、CD4计数200~350个/mm3组(B组,n=12)和CD4≥350个/mm3组(C组,n=6),3组间各亚群组成比中TN所占比例在A组明显减少,而CD8+T细胞各亚群的增生率、消亡率在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1慢性感染者CD8+T细胞及其各亚群消亡率增加,增生率也相应大幅增加,细胞进入高速更新的状态;②HIV-1慢性感染者CD8+TN亚群的检出率明显下降,并在CD4≤200个/mm3组降至最低,CD8+TN资源随病情进展不断耗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CD8^+T细胞 增生率 消亡
下载PDF
青岛冷水团的消亡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启龙 刘志亮 +2 位作者 齐继峰 杨德周 郑冬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33,共7页
本文基于多年月平均水温资料,分析了青岛冷水团的长消过程,并利用气候态月平均大气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了青岛冷水团的消亡机理。结果表明,青岛冷水团3月出现,4月成型,5月最盛,6月减弱,7月消失;南黄海6-7月间偏南风的增强和温跃层... 本文基于多年月平均水温资料,分析了青岛冷水团的长消过程,并利用气候态月平均大气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了青岛冷水团的消亡机理。结果表明,青岛冷水团3月出现,4月成型,5月最盛,6月减弱,7月消失;南黄海6-7月间偏南风的增强和温跃层以下反气旋涡的减弱是青岛冷水团消亡的动力机制,而海面净热通量的下传和水平热量的输入则是青岛冷水团消亡的热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青岛冷水团 长消过程 消亡机理
下载PDF
IP级拓扑新生与消亡节点的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海 刘怡文 +1 位作者 艾均 贾思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2-1235,共4页
针对IP级拓扑新生与消亡节点特征进行研究,基于CAIDA项目授权的海量数据,结合复杂网络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IP级Internet拓扑新生与消亡节点的度分布、幂律特性等特征量,以及IP级新生连接进行统计分析及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与消亡节... 针对IP级拓扑新生与消亡节点特征进行研究,基于CAIDA项目授权的海量数据,结合复杂网络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IP级Internet拓扑新生与消亡节点的度分布、幂律特性等特征量,以及IP级新生连接进行统计分析及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与消亡节点近似符合幂律分布,新生节点不倾向于与新生节点相连,而倾向于与网络中已存在的节点相连,且连接数为1的可能性较大.新生连接不符合优先连接性质,富者更富理论在动态上的表现不显著,高度节点的影响力在连接产生时不高.新生节点连接数目具有稳定性及普适性,这为Internet建模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互联网IP级 新生节点 消亡节点 幂律分布 优先连接 演化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的进化计算算法模型——种群竞争消亡算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戴春妮 姚萌 +1 位作者 谢祝捷 陈春宏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4-225,共2页
为克服进化计算自身的早熟收敛缺陷,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化现象的启发,文中研究得到了一种新的进化计算算法模型———种群竞争消亡算法。本文将该模型应用于温室作物生长模型的参数优化,并将试验结果与基本进化计算相比较,结果说明种... 为克服进化计算自身的早熟收敛缺陷,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化现象的启发,文中研究得到了一种新的进化计算算法模型———种群竞争消亡算法。本文将该模型应用于温室作物生长模型的参数优化,并将试验结果与基本进化计算相比较,结果说明种群竞争消亡算法在稳定性和收敛性上确实比基本进化计算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竞争消亡算法 进化计算 早熟收敛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