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8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病毒相关性伴淋巴样间质胃癌20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邓玉鹏 管冰心 周成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相关性伴淋巴样间质胃癌(EBVaGCL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例EBVaGC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等。结果 EBVaGCLS占同...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相关性伴淋巴样间质胃癌(EBVaGCL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例EBVaGC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等。结果 EBVaGCLS占同期收治胃癌患者的2.0%(20/983)。20例中,男17例(85.0%)、女3例(15.0%);发病年龄43~75岁,中位年龄60岁;肿瘤发生于贲门9例(45.0%),胃体8例(40.0%),胃窦2例(10.0%),残胃1例(5.0%);早期胃癌4例(20.0%),进展期胃癌16例(80.0%);伴淋巴结转移13例(65.0%),无淋巴结转移7例(35.0%)。肿瘤多呈溃疡型,肿瘤最大径1.7~10.0 cm。肿瘤显示推挤式的生长边界,肿瘤细胞呈条索状、片状生长,细胞界限不清,呈合胞体样,胞质丰富,细胞核空泡样,可见小核仁,间质伴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淋巴滤泡形成,局部可见肿瘤腺管融合,呈“花边样”结构。20例肿瘤细胞EBV编码RNA原位杂交检测均显示核阳性;HER-2染色0~+17例、++3例,3例++患者肿瘤HER2双色银染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无扩增;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均阳性;p53均为野生型表达。20例均行胃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随访结束时13例存活、5例死亡、2例失访。结论 EBVaGCLS是EBV感染引起的特殊类型的胃癌,中老年男性多发,肿瘤多位于近端胃,间质伴多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淋巴结转移率低,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B病毒 淋巴样间质胃癌
下载PDF
肺结核感染固有淋巴样细胞的炎症特点研究
2
作者 赵伟 李争 李风森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6期901-907,共7页
目的 探究固有淋巴样细胞(ILCs)在初治肺结核(PTB)疾病中的亚群变化,并分析其对体内炎症水平的影响,为更有效的结核杆菌感染防治策略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初治肺结核的患者40例(肺结核组)和健康者40例(对照组),收集其临床... 目的 探究固有淋巴样细胞(ILCs)在初治肺结核(PTB)疾病中的亚群变化,并分析其对体内炎症水平的影响,为更有效的结核杆菌感染防治策略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初治肺结核的患者40例(肺结核组)和健康者40例(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循环ILCs、ILC亚群的占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XCL13、IFN-γ、IL-23、IL-17、IL-2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肺结核组中ILC1和ILC1/ILC3值显著下调(P<0.001),而ILC3值显著上调(P<0.001)。在肺结核组和对照组之间,ILC2和总ILC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血清中CXCL13、IFN-γ、IL-23和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IL-22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外周血ILC3上调,ILC3和ILC1比例失调,并表现CXCL13、IL-23、IL-17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治肺结核 固有淋巴样细胞 IFN-Γ IL-17 IL-23
下载PDF
CD226在小鼠小肠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中的表达
3
作者 羊璐 马菁昌 +4 位作者 刘懿天 王婷婷 王玉玲 庄然 张正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观察CD226在小肠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上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小鼠CD226在ILC中的表达。分离正常C57BL/6J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流式细胞术检测CD226在ILC1和ILC3上的表达。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SS... 目的 观察CD226在小肠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上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小鼠CD226在ILC中的表达。分离正常C57BL/6J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流式细胞术检测CD226在ILC1和ILC3上的表达。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肠炎模型,观察CD226在ILC3上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小鼠小肠ILC1和ILC3均表达CD226;肠炎模型中ILC3所占比例降低,但CD226在ILC3上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小鼠小肠表达CD226,DSS诱导的肠炎模型中虽然ILC3比例降低,但CD226在ILC3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 CD226 黏膜免疫 肠道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
4
作者 贺亚杰 李琛 +4 位作者 聂磊 李小燕 郭伟 陈栋 张银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718-1720,共3页
患者女,56岁,头皮结节伴痒30 a,再发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层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激光联合小剂量... 患者女,56岁,头皮结节伴痒30 a,再发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层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激光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下载PDF
基于三级淋巴样结构评分的肺腺癌预后风险评估
5
作者 王汉文 刘继先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4期5-12,共8页
目的:揭示肺腺癌中三级淋巴样结构(TLS)特征,基于TLS模式评分构建并验证肺腺癌患者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方法:从已报道文献获取39个与TLS特征基因(TSGs),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肺腺癌患者的体细胞突变数据、拷贝数变异数据、... 目的:揭示肺腺癌中三级淋巴样结构(TLS)特征,基于TLS模式评分构建并验证肺腺癌患者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方法:从已报道文献获取39个与TLS特征基因(TSGs),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肺腺癌患者的体细胞突变数据、拷贝数变异数据、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首先,在肺腺癌中,对39个已验证的TSGs的体细胞突变和拷贝数变异特点进行评估。然后,基于TSGs,利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对TCGA队列进行聚类,确定4种不同的TLS模式,并通过8种算法揭示了肺腺癌的免疫浸润特点。接下来对4种不同的TLS模式的差异基因进行表征,确定了4个TSGs。最后,联合39个已报道过的TSGs基因与4个本研究筛选的TSGs基因共同构建并验证预后相关的TLS评分模型,并结合患者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4种不同的TLS模式结果显示,TLS模式C1比其他模式具有更好的预后和更高的免疫细胞浸润,尤其是T细胞浸润方面,说明其更具有成熟的TLS特征。基于TSGs,通过LASSO-Cox回归算法构建了肺腺癌预后相关的TLS评分模型,结果显示,患者1、3、5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0.701和0.659。结合预后相关TLS评分和临床参数构建预后预测列线图,通过绘制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验证,本研究构建的肺腺癌患者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在预测肺腺癌患者1、3、5年总存活率方面的良好准确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肺腺癌中TLS的特征。构建的预后相关的TLS评分模型及列线图具有良好的肺腺癌患者预后预测准确性,有助于指导肺腺癌的临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三级淋巴样结构 肿瘤免疫微环境 预后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固有淋巴样细胞与癌症免疫编辑
6
作者 吴克复 郑国光 +1 位作者 马小彤 宋玉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9-436,共8页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机体对癌症的免疫编辑过程,亦即机体与肿瘤的微进化博弈过程,可分为清除、平衡和逃逸三个时相。对小鼠肿瘤和部分人类肿瘤的研究表明,以T细胞为主的获得性免疫和以固有淋巴样细胞(ILC)为主的固有免疫均参与癌症免疫编辑...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机体对癌症的免疫编辑过程,亦即机体与肿瘤的微进化博弈过程,可分为清除、平衡和逃逸三个时相。对小鼠肿瘤和部分人类肿瘤的研究表明,以T细胞为主的获得性免疫和以固有淋巴样细胞(ILC)为主的固有免疫均参与癌症免疫编辑。ILC是十多年前发现的固有免疫系统的独特分支,属于组织驻留细胞,由多个细胞亚群组成,其性质和功能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并受到多种细胞分泌的各种因子的调节。ILC不仅参与组织稳态调节和炎症反应,而且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癌症免疫编辑过程。本文探讨ILC的分类和性质以及在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和诊疗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免疫编辑 固有淋巴样细胞
下载PDF
先天淋巴样细胞的代谢途径及对其自身可塑性的调节
7
作者 陈翾 周洲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17-522,共6页
先天淋巴样细胞(ILCs)是一个主要在组织驻留的淋巴细胞家族,是参与宿主调节组织稳态和机体发挥早期抗炎作用的重要细胞。ILCs发挥生物学功能与其细胞代谢密不可分,代谢反应可以帮助ILCs生长繁殖、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以及与Th亚群相关... 先天淋巴样细胞(ILCs)是一个主要在组织驻留的淋巴细胞家族,是参与宿主调节组织稳态和机体发挥早期抗炎作用的重要细胞。ILCs发挥生物学功能与其细胞代谢密不可分,代谢反应可以帮助ILCs生长繁殖、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以及与Th亚群相关的适应性免疫共同抗病原体感染。研究表明,细胞代谢在ILCs活化、增殖、释放细胞因子以及影响ILCs可塑性的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现结合对ILCs代谢的认识,以及代谢活动对ILCs可塑性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淋巴样细胞 细胞代谢 细胞因子 细胞活化 可塑性
下载PDF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
8
作者 赵敏 倪平 +2 位作者 翟惠莹 靳小可 杨玉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4-988,共5页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者骨髓或淋巴结标本和20例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EF1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20例,LEF1阳性16例,阳性率为80%;套细胞淋巴瘤阳性为1/12;滤泡性淋巴瘤为1/5;边缘区淋巴瘤为0/11;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为0/8;毛细胞白血病0/2;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未见LEF1表达;LEF1表达在C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EF1的表达和CD200、CLL积分等CLL的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4例LEF1阴性的CLL患者中,2例+1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LEF1阳性组(P>0.05)。结论LEF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B-CLPD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A型胸腺瘤合并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临床病理观察
9
作者 沈艳玲 刘雪青 杨文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胸腺上皮性肿瘤分成5种主要的组织学亚型(A型、AB、B1、B2和B3)以及其他少见亚型的胸腺瘤和胸腺癌,包括具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虽然在部分MNT中可见A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胸腺上皮性肿瘤分成5种主要的组织学亚型(A型、AB、B1、B2和B3)以及其他少见亚型的胸腺瘤和胸腺癌,包括具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虽然在部分MNT中可见A型胸腺瘤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A型胸腺瘤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国兴 刘齐 陆春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14-316,共3页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血管性损害。其发病可能与外伤、动静脉畸形、内分泌、肿瘤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赖于活检和/或血管造影术。Mohs显微外科手术和宽波段可调染料激光治疗是新近发展的治疗方...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血管性损害。其发病可能与外伤、动静脉畸形、内分泌、肿瘤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赖于活检和/或血管造影术。Mohs显微外科手术和宽波段可调染料激光治疗是新近发展的治疗方法,显示出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染料激光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性损害 动静脉畸形 血管造影术 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骏 陈亭亭 +3 位作者 吴鸿雁 何建 周强 黄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2例M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6岁...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2例M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6岁和62岁。临床上均为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无重症肌无力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影像学和大体检查均提示为前纵膈囊实性占位。镜检:实性区域表现为大量的短梭形或卵圆形上皮细胞呈小结节状分布,上皮细胞无明显异型,无明显核分裂象。其中1例结节中可见成簇的腺样结构。间质为丰富的淋巴细胞,并可见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免疫表型:结节内肿瘤细胞CKpan、CK19、p63、CK5/6均阳性,EMA阴性,上皮细胞巢内可见个别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浸润。而囊壁上皮细胞和腺样结构上皮细胞表达相反,EMA阳性,p63、CK5/6阴性。淋巴间质内,淋巴滤泡主要为CD20阳性的B细胞,CD3和CD5阳性的T细胞分布在滤泡间区,非生发中心区域尤其是套区BCL-2阳性。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绕多个肿瘤细胞组成的上皮巢团,而非单个上皮细胞。结论 M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肿瘤细胞p63和CK5/6弥漫阳性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作者推测MNT来源于胸腺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P63 CK5 6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牙鲆肠淋巴样组织免疫细胞研究Ⅱ.无颗粒白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云 姜国良 +2 位作者 姜明 杨栋 张士璀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45-48,共4页
运用电镜技术 ,在牙鲆肠淋巴样组织中鉴定出4种无颗粒白细胞 ,即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样细胞。它们的形态均比在造血器官中多样化。巨噬细胞形态极其不规则 ;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较多空泡 ;淋巴细胞具多且细长的伪足 ... 运用电镜技术 ,在牙鲆肠淋巴样组织中鉴定出4种无颗粒白细胞 ,即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样细胞。它们的形态均比在造血器官中多样化。巨噬细胞形态极其不规则 ;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较多空泡 ;淋巴细胞具多且细长的伪足 ,而浆细胞样细胞是以内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为其主要特征。同时 ,作者对无颗粒白细胞的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淋巴样组织 无颗粒白细胞 免疫细胞
下载PDF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冷冬妮 王海 +3 位作者 吴波 马恒辉 周航波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微结节型胸腺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胸腺上皮性肿瘤,只占所有胸腺瘤的1%~5%,国内尚无报道。文中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 目的微结节型胸腺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胸腺上皮性肿瘤,只占所有胸腺瘤的1%~5%,国内尚无报道。文中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例女性,68岁MNT,复习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肿块位于前中纵隔,大小9 cm×7 cm×5 cm,切面实性,灰白灰黄色,质中。组织学以多发性由丰富的淋巴细胞间质分隔的散在上皮性结节为特征,淋巴样间质中含有明显的生发中心。免疫表型:上皮成分表达CKpan,间质淋巴细胞和结节内散在淋巴细胞表达CD20、TdT、CD3和CD5。结论MNT非常罕见,良性病程,预后好,其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微结节 淋巴样间质
下载PDF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锐 刁庆春 +1 位作者 王鲁 钟白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我科 195 0~ 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 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 ,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我科 195 0~ 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 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 ,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在病理学上有其特征 ,形态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 3个方面 :①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 ;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大 ,似“墓碑”状突入血管腔 ;③病变处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混合浸润。结论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良性局限性血管增生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熟悉这一疾病的组织学改变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似疾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临床表现 病理改变 ALHE 少见病
下载PDF
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伴有淋巴样间质的未分化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蔡以理 王中和 陆顺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分析涎腺伴有淋巴样间质的未分化癌(恶性淋巴上皮病Malignantlymphoepitheliallesions,MLEL)的临床特点、发展规律、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收集自1989年~1997年来收治的涎腺伴有淋巴样间质的未分化癌患者共21例,其中原发于腮腺18例... 目的分析涎腺伴有淋巴样间质的未分化癌(恶性淋巴上皮病Malignantlymphoepitheliallesions,MLEL)的临床特点、发展规律、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收集自1989年~1997年来收治的涎腺伴有淋巴样间质的未分化癌患者共21例,其中原发于腮腺18例。对腮腺II、III期患者行肿块切除+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面神经保留术。对IV期患者根据情况,行腮颌颈联合根治术或腮颈联合根治术。术后2~9周内行原发灶或加同侧颈部照射,肿瘤剂量平均为52.03Gy。以寿命表法对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中,3/21有良性淋巴上皮病复发史,其中,第2次复发至确诊为伴有淋巴样间质的未分化癌最长2a,最短0.5a。II、III、IV期患者分别为8(42.9%)、3(14.3%)、10(47.6%)例。II、III期者均为N0。全组5年生存率达70.66%,II、III、IV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68%、66.67%、33.3%。本组死亡5例,均为IV期,死于肿瘤复发;其中4/5例颈上、中淋巴结有转移。复发者7/21,其中5/7为IV期,N2、N3患者。复发后经治疗死亡者,最短存活7个月,最长7a。4/21有远处转移,均为T4N2M0。结论对复发性良性淋巴上皮病患者应高度警惕其恶变。IV期患者应行腮腺全叶切除,面神经未受累者可考虑保留面神经,因同侧下颌下、颈淋巴结转移多见,建议行根治性或功能性颈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分析 涎腺肿瘤 淋巴样间质未分化癌 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下载PDF
肠相关性淋巴样组织研究概况 被引量:26
16
作者 佘锐萍 高齐瑜 王彩虹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29-33,共5页
系统论述了肠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结构及其在肠道黏膜免疫中的功能作用 ,同时 ,概述了肠相关淋巴组织在消化道感染中的可能作用 ,并指出从黏膜免疫的角度来研究畜禽消化道疾病的病原体与消化道粘膜感染的关系是揭示这类疾病发生机理的一... 系统论述了肠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结构及其在肠道黏膜免疫中的功能作用 ,同时 ,概述了肠相关淋巴组织在消化道感染中的可能作用 ,并指出从黏膜免疫的角度来研究畜禽消化道疾病的病原体与消化道粘膜感染的关系是揭示这类疾病发生机理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它将为策划新的防制战略以控制畜禽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消化道感染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相关性淋巴样组织 肠道黏膜免疫 消化道疾病
下载PDF
牙鲆鳃淋巴样组织内免疫相关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云 姜国良 +1 位作者 姜明 张士璀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72-876,共5页
利用电镜技术观察海水鱼类牙鲆鳃小片的基本结构及其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牙鲆的鳃小片主要由扁平上皮细胞和柱细胞构成 ,血窦腔极为发达。鳃小片在功能上可分为两个区 :气体交换区和免疫区。气体交换区位于上半部分 ,血窦内主要... 利用电镜技术观察海水鱼类牙鲆鳃小片的基本结构及其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牙鲆的鳃小片主要由扁平上皮细胞和柱细胞构成 ,血窦腔极为发达。鳃小片在功能上可分为两个区 :气体交换区和免疫区。气体交换区位于上半部分 ,血窦内主要分布着红细胞 ;免疫区位于鳃小片基部 ,血窦腔中分布着各种免疫相关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酸性粒细胞。此外 ,还观察到了泌氯细胞和粘液细胞。研究结果证明 ,牙鲆的鳃在局部粘膜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PING 淋巴样组织 免疫相关细胞 电镜技术 超微结构 血窦
下载PDF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蓓 刘宏艳 +2 位作者 张红雷 王秀红 笪冀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指标。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间4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进行病理学观察。结...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指标。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间4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6.5±10.4)岁,男性1例,女性3例,均表现前纵膈占位,不伴有重症肌无力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细胞呈微结节状分布,间质内见丰富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形成。其中2例肿瘤细胞异型、核分裂象增多。肿瘤细胞表达CK、CK5/6,异型肿瘤细胞表达CD5、CD117及Bcl-2。3例在肿瘤细胞周边见少数不成熟T淋巴细胞,另1例未见Td T阳性细胞。肿瘤细胞及淋巴细胞均未测到EB病毒。最后诊断2例患者为伴有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1例为不典型MNT,1例为伴有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癌(micronodular thymic carcinoma with lymphoid hyperplasia,MNC)。术后随访4~4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包括了由良性至恶性的系列病变,但预后良好。诊断应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排除其他类型的胸腺肿瘤,治疗方法可相对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腺癌 微结节型 淋巴样间质 诊断
下载PDF
男性乳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颜廷凯 陈晓红 +2 位作者 曹碧兰 黄洋 袁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69,共2页
患者男,42岁。右侧乳头出现红色结节伴瘙痒3个月,无明显症状。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管腔不规则,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突起,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 患者男,42岁。右侧乳头出现红色结节伴瘙痒3个月,无明显症状。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管腔不规则,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突起,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木村病
下载PDF
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爱桃 刘爱军 +1 位作者 韦立新 陈乐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平滑肌瘤间质中见到大量成熟的小淋巴细... 目的探讨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平滑肌瘤间质中见到大量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浸润,大部分浸润的淋巴细胞呈CD45RO、CD3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标志物CD8及TIA-1阳性。结论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非常罕见,病理形态上要注意与淋巴瘤鉴别;在其发生学上可能与流产后体内高激素水平状态的突然消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淋巴样细胞浸润 淋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