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霞院水库流路演变及泥沙淤积分布特征
1
作者 李昆鹏 刘强中 +3 位作者 王振凡 李丽珂 李珍 黎思恒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4,103,共5页
西霞院水库是小浪底水库的反调节水库,主要对小浪底水库下泄的不稳定水流进行反调节。系统梳理了2007—2022年西霞院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入库水沙、流路演变以及泥沙淤积分布特征,其成果可为西霞院水库优化减淤调度提供科技支撑。结果表... 西霞院水库是小浪底水库的反调节水库,主要对小浪底水库下泄的不稳定水流进行反调节。系统梳理了2007—2022年西霞院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入库水沙、流路演变以及泥沙淤积分布特征,其成果可为西霞院水库优化减淤调度提供科技支撑。结果表明:1)西霞院水库入库年均水量为305.55亿m^(3)、年均沙量为1.34亿t,入库泥沙持续淤积造成库区流路发生显著变化,焦枝铁路老桥至坝前库段由运行初期的4条流路逐渐演变成1条流路。2)至2022年8月,西霞院水库泥沙淤积总量为7 253.6万m^(3),其中大坝—xxy07断面区间泥沙淤积量为6 964.5万m^(3);水库汛限水位131.00 m以下库容为0.184亿m^(3),淤积比为76.71%;库水位131.00~134.00 m反调节库容为0.567亿m^(3),已被侵占0.003亿m^(3)。3)西霞院水库泥沙中SiO_(2)、Al_(2)O_(3)、CaO含量占总组成的80.14%;泥沙颗粒角形因数小于等于1.30。4)西霞院水库距坝5.8 km以上现状滩面高程比淤积平衡后设计滩面高程高3 m以上,建议西霞院水库在小浪底水库排沙期水位降至132.00 m以下运行,避免上游滩面高程持续抬升侵占反调节库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路演变 泥沙淤积 调节库容 淤积平衡 西霞院水库
下载PDF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冯婷婷 杨雪 王晓丽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外营养(PN)相关胆汁淤积(PNAC)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305例接受PN支持治疗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其PNAC发生率。根据其是否发生PNAC分为观察组(是,n=54)和对照组(否,n=251)。收集... 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外营养(PN)相关胆汁淤积(PNAC)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305例接受PN支持治疗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其PNAC发生率。根据其是否发生PNAC分为观察组(是,n=54)和对照组(否,n=251)。收集纳入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出生1 min及5 min时Apgar评分、并发症(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贫血等)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喂养困难、PN开始时间、PN持续时间;氨基酸累计用量、脂肪乳累计用量;出生第14天血清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水平等信息。分析影响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NAC的相关因素。结果:305例接受PN干预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中共有54例发生PNAC,发生率为17.70%。观察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感染比例、住院时间、喂养困难比例、PN持续时间、ALT、AST、TBil、TBA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高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NAC的保护因素,而PN持续时间越长、ALT、AST、TBil、TBA等指标高均是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体质量、PN持续时间及ALT、AST、TBil、TBA检测水平对于评估和预测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NAC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以胆汁淤积性黄疸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脑腱黄瘤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杨武 顾佳乐 +2 位作者 马丽娟 仇晶莹 樊畇秀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年第1期78-81,共4页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脑腱黄瘤病的罕见首发表现之一,报道宁夏地区首例以胆汁淤积性黄疸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脑腱黄瘤病,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患儿男,46天,主因...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脑腱黄瘤病的罕见首发表现之一,报道宁夏地区首例以胆汁淤积性黄疸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脑腱黄瘤病,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患儿男,46天,主因“皮肤黄染1个月余”入院。血生化示TBil 205.3μmol/L,DBil 154.1μmol/L,ALT 126 U/L,AST 177 U/L,ALP 613 U/L,GGT 146 U/L,TBA 85.32μmol/L,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超声、核磁、胆道造影检查均未见胆道系统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示CYP27A1 c.1184+1G>A、大片段缺失复合杂合变异,确诊为脑腱黄瘤病,给予鹅去氧胆酸治疗,随访近3年,患儿胆红素、肝功能恢复正常,无其他系统异常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腱黄瘤病 胆汁淤积性黄疸 新生儿 CYP27A1
下载PDF
三峡水库清淤及淤积泥沙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金中武 郭超 +3 位作者 周银军 刘亚 李志晶 周显 《中国水利》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库容保持是水库发挥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功能及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三峡水库库容是极其宝贵的战略资源,根据实测资料分析,阐明了三峡水库运行以来库区泥沙淤积特征,基于三峡库区不同库段泥沙淤积特点和淤积泥沙适宜的利用... 库容保持是水库发挥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功能及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三峡水库库容是极其宝贵的战略资源,根据实测资料分析,阐明了三峡水库运行以来库区泥沙淤积特征,基于三峡库区不同库段泥沙淤积特点和淤积泥沙适宜的利用途径分析,提出了三峡库区分段分类淤积泥沙利用总体方案。建议尽快编制三峡水库清淤及淤积泥沙综合利用总体实施方案,推进库区清淤及排沙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实施,深入研究淤积泥沙低成本材料利用技术,为保障三峡水库库容安全以及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挥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水库清淤 淤积泥沙资源化 三峡水库
下载PDF
渭河下游淤积上延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根广 林劲松 赵克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3,共5页
从河道累积淤积量对洪水位的影响及河道断面间的冲淤变化情况两方面论证了渭河下游的淤积上延范围 ;并进一步根据溯源淤积和沿程淤积的淤积机理 ,通过对渭河下游淤积特性进行分析得出 ,在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前 ,渭河下游泥沙淤积上延... 从河道累积淤积量对洪水位的影响及河道断面间的冲淤变化情况两方面论证了渭河下游的淤积上延范围 ;并进一步根据溯源淤积和沿程淤积的淤积机理 ,通过对渭河下游淤积特性进行分析得出 ,在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前 ,渭河下游泥沙淤积上延乃是潼关高程抬升所致 ;在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后 ,渭河下游泥沙淤积上延乃是溯源淤积和沿程淤积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源淤积 沿程淤积 淤积机理 淤积上延 洪水位
下载PDF
河湖库淤积治理中底泥清淤的内涵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伟 侯豪 +3 位作者 孙继鹏 钟军 王鑫 牟彪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6-467,共12页
淤积问题对我国的水利事业影响深远,而底泥清淤是近些年淤积治理中经常采用的措施。针对底泥清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系统梳理了底泥清淤这一学科交叉领域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阐述了对底泥清淤的概念、内涵、类型及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解... 淤积问题对我国的水利事业影响深远,而底泥清淤是近些年淤积治理中经常采用的措施。针对底泥清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系统梳理了底泥清淤这一学科交叉领域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阐述了对底泥清淤的概念、内涵、类型及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解;提出了淤积治理中底泥清淤必须明确的四大问题:为什么治理、治理什么、用什么方法治理以及对后续产物如何处置。依据淤积对河湖库产生的危害,可分为物理性淤积、化学性污染和生态性损害三种类型。分别讨论了工程清淤、环保清淤和生态清淤间的共性和差异。对底泥清淤工程在目的、目标、手段及后续处理处置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未来底泥清淤势必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工程和管理行为,因此更加高效、低投入、绿色、可持续的底泥清淤技术,是行业必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积治理 底泥清淤 底泥 淤泥处理 淤泥资源化 尾水处理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钟世林 杨璈 +2 位作者 刘育祯 程威 邓玉清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分娩的GDM孕妇5517例(GDM组)和非GDM孕妇5517例(非GDM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分层分析法分析ICP与GDM、ICP与...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分娩的GDM孕妇5517例(GDM组)和非GDM孕妇5517例(非GDM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分层分析法分析ICP与GDM、ICP与血糖水平、总胆汁酸与GDM的相关性。结果:GDM组中ICP比例显著大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合并ICP患者的OGTT-1h血糖显著高于GDM未合并ICP患者(P<0.05),两组患者OGTT-0h或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GDM组比较,GDM组中重度ICP占ICP总体的比例显著增高(34.88%vs 9.68%,P<0.001);ICP病例中,与未合并GDM患者比较,合并GDM的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显著升高(中位数29.10μmol/L vs 20.65μmol/L,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ICP与GDM显著相关(OR=1.426,95%CI为1.011~2.011,P=0.043),这与非高龄妊娠、单胎妊娠、经产妇中的分层分析结果一致。结论:ICP与GDM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在重度ICP中更明显,ICP可能是GDM的风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血糖 总胆汁酸 相关性
下载PDF
海勃湾水库库区淤积及排沙运用指标分析
8
作者 郭静怡 李新杰 +1 位作者 王远见 王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67,77,共5页
为了减缓水库淤积,延长海勃湾水库的使用寿命,对水库运行以来库区的淤积情况和排沙运用指标进行分析。对库区纵向和横向淤积形态分析可知,库区淤积主要在前坡段和顶坡段,而且前坡段和顶坡段高程1075 m以上的滩地已开始出现淤积;海勃湾... 为了减缓水库淤积,延长海勃湾水库的使用寿命,对水库运行以来库区的淤积情况和排沙运用指标进行分析。对库区纵向和横向淤积形态分析可知,库区淤积主要在前坡段和顶坡段,而且前坡段和顶坡段高程1075 m以上的滩地已开始出现淤积;海勃湾库区泥沙淤积主要集中在排沙期7~10月,2014~2020年排沙期淤积泥沙占总淤积量的66%。高程1074 m以下是淤积的主体,淤积泥沙2.01×10^(8)m^(3),占总淤积量的95%。顶坡段断面D7~D20淤积量为1.82×10^(8)m^(3),占总淤积量的83%,是淤积的主要库段;确定排沙时段为7~10月;确定排沙量级为1500 m^(3)/s以上,但对于平枯水年可选1200 m^(3)/s以上进行排沙;确定排沙起始含沙量为2 kg/m^(3)以上可降低水位排沙;确定排沙期(7~10月份)的排沙调度水位控制在1071~1075 m,但当有合适的水沙条件时,可降低水位至死水位1069 m或以下进行敞泄排沙。通过对海勃湾水库库区淤积和排沙运用指标的分析,可参考这些排沙运用指标进一步制定详细的排沙调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勃湾水库 淤积形态 淤积分布 泥沙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胆通胶囊治疗胆汁淤积症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钦 金智华 蔡亮亮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8期189-197,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胆通胶囊治疗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本草组鉴(HERB)、PharmMapper和Uniprot数据库搜索胆通胶囊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胆通胶囊治疗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本草组鉴(HERB)、PharmMapper和Uniprot数据库搜索胆通胶囊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胆汁淤积症的靶点。绘制韦恩图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胆通胶囊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得到胆通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将主要活性成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10.0软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PubChem数据库与PyMol、AutoDockTools软件将胆通胶囊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收集胆通胶囊的活性成分25个,获得疾病靶点1039个。韦恩图显示,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92个。胆通胶囊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苏齐内酯、决明内酯、番泻苷E、20-殷金醇棕榈酸、(-)-儿茶素和棕榈胺A有较高的度值,为胆通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ALB)、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类视黄醇X受体α(RXRA)等蛋白在PPI网络中的度值较高,是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在体内主要参与精氨酸分解代谢、尿素循环、雌激素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在体内主要涉及精氨酸生物合成、甲状腺癌、内分泌抵抗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胆通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可对核心靶点蛋白发挥调控作用。结论:胆通胶囊通过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胆汁淤积症的多个靶点,发挥多通路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胆通胶囊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下载PDF
茵陈水提物对多药耐药蛋白3基因突变致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杨秀芳 宾淑铭 +7 位作者 李丹 梁慧英 陈康 郑铠军 丁俊彩 朱侨伟 施尚文 陈桂灵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08-314,共7页
目的探讨茵陈水提物对多药耐药蛋白3(MDR3)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①将人原代培养肝细胞应用体外细胞培养、CRISPR/Cas9慢病毒感染、MDR3突变基因导入等技术处理后,比较1%脂肪乳... 目的探讨茵陈水提物对多药耐药蛋白3(MDR3)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①将人原代培养肝细胞应用体外细胞培养、CRISPR/Cas9慢病毒感染、MDR3突变基因导入等技术处理后,比较1%脂肪乳诱导处理前(0)和处理后16、32、48 h不同时间点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的水平,确定构建MDR3基因突变PNAC肝细胞模型脂肪酸诱导所需的时间。②将人原代培养肝细胞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MDR3基因野生型组、MDR3基因突变组、茵陈水提物干预组。空白对照组只用培养液处理,MDR3基因野生型组应用慢病毒感染融入野生型MDR3基因和培养液培养,MDR3基因突变组应用慢病毒感染慢病毒导入MDR3(c.485T>A、c.2793insA、c.1031G>A、c.3347G>A)突变基因和培养液培养,茵陈水提物干预组应用慢病毒感染导入MDR3突变基因和培养液培养的基础上,加入100 g/L茵陈水提物预处理,然后将4组肝细胞分别加入1%脂肪乳诱导处理,处理时间为构建MDR3基因突变PNAC肝细胞模型脂肪酸诱导所需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组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ALT、AST、TBil、DBil、IBil、TB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组肝细胞编码MDR3、胆盐输出泵(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蛋白(ABCB4、ABCB11、ABCC2、ABCC3、ABCC4)和TNF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MDR3基因野生型组比较,MDR3基因突变组在经1%脂肪乳诱导处理前和处理后16 h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IBil、T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1%脂肪乳诱导处理32 h和48 h MDR3基因突变组肝细胞上清液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IBil、TBA)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确定构建MDR3基因突变PNAC肝细胞模型脂肪酸诱导所需的时间为32 h。与MDR3基因突变组比较,茵陈水提物干预组肝细胞在脂肪乳处理后32 h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TBA)水平均明显降低〔ALT(ng/L):148.3±2.3比164.9±7.0,AST(ng/L):2767.4±78.8比3239.4±107.1,TBi(lμmol/L):7.6±0.2比13.6±0.3,DBi(lμmol/L):1.8±0.1比5.7±0.2,TBA(μmol/L):3.4±0.2比6.7±0.1,均P<0.05〕;空白对照组、MDR3基因野生型组、MDR3基因突变组和茵陈水提物干预组肝细胞编码MDR3、MRP2、MRP3、MRP4的ABCB4、ABCC2、ABCC3、ABCC4基因mRNA表达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基因mRNA在MDR3基因突变组呈高表达(2-ΔΔCt:1.258±0.200比1.001±0.052),茵陈水提物干预组呈低表达(2-ΔΔCt:0.387±0.247比1.258±0.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DR3基因突变组比较,茵陈水提取物干预组肝细胞编码BSEP的ABCB11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明显增高(2-ΔΔCt:2.955±0.479比1.333±0.529,P<0.05)。结论茵陈水提物对MDR3基因突变导致的PNAC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与拮抗炎症反应,降低TNF基因的mRNA表达和改善编码BSEP的ABCB11基因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水提物 多药耐药蛋白3基因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新生儿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早产儿肠道微生态和肠-肝轴的研究
11
作者 杨秀芳 曾柳钰 +5 位作者 郑铠军 邹梅玲 陈康 施尚文 丁俊彩 杨仙姬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82-490,共9页
目的旨在研究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早产儿的肠道微生态特征和肠-肝轴在PNA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住院期间曾接收14d以上的胃肠外... 目的旨在研究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早产儿的肠道微生态特征和肠-肝轴在PNA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住院期间曾接收14d以上的胃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为13例患有PNAC的早产儿,对照组为24例未患PNAC的早产儿。对两组患儿不同日龄的粪便中肠道菌群的DNA情况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进行测定。同时检测两组早产儿不同日龄血清血炎症细胞因子包括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肝胆生化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生后第1、7和14d的肠道菌门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D1)^(2)=0,χ_(D7)^(2)=1.06,χ_(D14)^(2)=6.98,P均>0.05),生后第30d的肠道菌门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D30)^(2)=16.29,P<0.05);对比两组出生后不同日龄肠道菌门的相对丰度,结果显示两组在生后第7d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9、2.00、2.00,P均>0.05);两组在生后第14d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41、24.74、6.64,P均<0.05),两组在生后第30d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88、25.88、34.63、33.36,P均<0.05),提示在生后第14d和第30d实验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动态的肝胆生化和炎症指标,结果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上,实验组在生后第14d、第30d和第60d血清ALT、T-BIL、D-BIL、TBA、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血清PCT、IL-6水平在生后第14d和第30d高于对照组,组与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t_(D14)=16.39,t_(D30)=25.29,IL-6:t_(D14)=7.03,t_(D30)=9.65,P均<0.05)。实验组肠外营养(PN)的持续时间(22.0±3.2d)长于对照组(17.8±3.1d),两组PN的持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1,P<0.001)。结论患有PNAC且胃肠外营养超过14d的新生儿其在出生14d后的肠道菌群的组成与无合并PNAC的新生儿存在差异。患有PNAC新生儿在胃肠外营养至生后第14d和第30d时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且伴血炎症指标增高和胆汁淤积加重。PN持续时间长、肠道菌群的变化和炎症指标的增高可能与PNAC病情的发生发展有关,具体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炎症指标 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肠肝轴
下载PDF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蓄滞洪区泥沙淤积分析
12
作者 杨胜天 朱贻凡 +7 位作者 周柏池 娄和震 丁建新 宋文龙 丛佩娟 龚记熠 王怀星 李杰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5-874,共10页
为探究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中蓄滞洪区泥沙淤积特征,评估受灾情况,基于实地淤积调查和高分遥感影像,计算淤积厚度空间分布,并结合DEM数据估算蓄滞洪量和蓄滞洪区利用率。结果表明:淤积厚度插值的均方根误差E_(RMS)为1.... 为探究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中蓄滞洪区泥沙淤积特征,评估受灾情况,基于实地淤积调查和高分遥感影像,计算淤积厚度空间分布,并结合DEM数据估算蓄滞洪量和蓄滞洪区利用率。结果表明:淤积厚度插值的均方根误差E_(RMS)为1.32,纳什系数E_(NS)为0.78,蓄滞洪量计算的E_(RMS)为0.75,E_(NS)为0.92,证明研究计算方法可行,计算结果可靠;8个蓄滞洪区共蓄洪24.63亿m^(3),蓄滞洪区利用率约为36.90%,平均淤积厚度为2.60 cm,总淤积量达7.67×10^(7) t;海河流域洪水含沙量约31.14 kg/m^(3),其中大清河系和永定河系的洪水含沙量达到过去20 a平均含沙量的20~40倍;此外,研究发现海河流域西部和北部山地的淤积情况更严重,较早启用的、位于上游的蓄滞洪区淤积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海河流域 蓄滞洪区 泥沙淤积
下载PDF
儿童胆汁淤积性肝病进展为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金萌 王美娟 +1 位作者 刘文雯 钟雪梅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1期1217-1221,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胆汁淤积性肝病(CLD)进展为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改善儿童CLD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CLD患儿44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病例资料并根据出院时的临... 目的探讨儿童胆汁淤积性肝病(CLD)进展为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改善儿童CLD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CLD患儿44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病例资料并根据出院时的临床转归结果将患儿分为单纯CLD组(25例)及急性肝衰竭组(1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LD患儿发生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对CLD患儿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CLD组相比,急性肝衰竭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更低,降钙素原、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氨水平更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钙素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儿童CLD发生急性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ROC曲线分析显示两者同时升高对CLD患儿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预测价值更高(曲线下面积为0.974,敏感度为0.895,特异度为0.960)。结论部分CLD患儿起病后可能会进展至急性肝衰竭,早期应密切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降钙素原,特别是对于二者呈进行性升高的重症CLD患儿,应高度警惕急性肝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胆汁淤积性肝病 肝衰竭
下载PDF
SWE定量评估孕妇胆汁淤积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刘红 冯国隽 +1 位作者 黄兰英 赵小东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19-822,共4页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评估孕妇胆汁淤积综合征(CS)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的CS孕妇121例(CS组)及正常孕妇11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ROC分析...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评估孕妇胆汁淤积综合征(CS)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的CS孕妇121例(CS组)及正常孕妇11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ROC分析SWE对孕妇胆汁淤积综合征的诊断效能。结果 CS组孕周、肝脏弹性值、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高于对照组(P<0.05)。控制了年龄、孕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之后,肝脏弹性值每增大1 kPa,CS风险增加7.966倍。肝脏弹性值诊断CS的ROC下面积为0.910(0.873,0.946),最佳分界点为肝脏弹性值6.44 kPa,此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7%和96.7%,约登指数为0.724。结论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能够在早期准确、无创评估孕妇胆汁淤积综合征的肝脏情况,对CS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干预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孕妇 胆汁淤积综合征
下载PDF
HBV感染孕妇早期胆汁酸谱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许宏辉 付旭峰 +4 位作者 印永祥 赵军 贾笑天 孙敏雅 张岩 《肝脏》 2024年第3期327-331,369,共6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孕妇早期胆汁酸谱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6例HBV感染孕妇,根据ICP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HBV组(124例)和HBV并发ICP组(62例),收... 目的探讨HBV感染孕妇早期胆汁酸谱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6例HBV感染孕妇,根据ICP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HBV组(124例)和HBV并发ICP组(62例),收集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及妊娠早期围保肝生化指标和胆汁酸谱检测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感染孕妇并发ICP的主要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预测诊断效能。结果与HBV组比,HBV并发ICP组AST[(46.60±38.98)U/L比(30.97±31.49)U/L,P=0.004]、ALT[(50.80±36.81)U/L比(40.32±29.45)U/L,P=0.037]、DBil[(6.07±2.34)μmol/L比(4.73±1.83)μmol/L,P<0.001]、TBA[(16.98±2.48)μmol/L比(6.01±2.34)μmol/L,P=0.010]明显升高,CA[(0.59±0.49)μmol/L比(0.40±0.34)μmol/L,P=0.007]、GCA[(2.41±1.04)μmol/L比(1.52±0.70)μmol/L,P<0.001]、GDCA[(0.92±0.35)μmol/L比(0.67±0.37)μmol/L,P<0.001]、GCDCA[(2.14±0.89)μmol/L比(1.67±0.56)μmol/L,P<0.001]也升高,且AST、DBil、GCA、GDCA、GCDCA为HBV并发ICP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AST、DBil、GCA对HBV并发ICP诊断价值较高(分别AUC 0.747、0.725、0.761);GCDCA、GDCA的诊断价值一般(AUC 0.667、0.688)。结论胆汁酸谱GCA、GCDCA、GDCA亚型升高及AST、DBil升高均是HBV感染孕妇并发IC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且GCA的预测诊断价值最高,临床应结合肝功能指标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胆汁酸谱检测 胆汁酸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诊断
下载PDF
一种中药组合物对ANIT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6
作者 杨念 张博乐 +1 位作者 张俊霞 张振强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12期508-511,519,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中药组合物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8周龄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中药组合物低(灌胃剂量5.25 g/kg)、... 目的探讨一种中药组合物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8周龄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中药组合物低(灌胃剂量5.25 g/kg)、中(灌胃剂量11.25 g/kg)、高(灌胃剂量20.25 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熊去氧胆酸,0.1 g/kg),每日1次,连续灌胃药7 d。第5天,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橄榄油,其他各组灌胃ANIT(65 mg/kg)造模。造模48 h后,各组小鼠末次给药后30 min,收集小鼠血液和肝组织样本,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合物各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小鼠外周血清中ALT、AST、ALP、TBA、TBTL、γ-GT和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SOD和GSH-PX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合物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减少,炎症浸润减轻;中剂量组肝脏细胞脂肪变性显著减少,炎症浸润现象明显改善,肝细胞呈索状排列,肝小叶结构完整。结论中药组合物能够改善肝损伤血清生化学指标、降低黄疸和清除氧化自由基,从而发挥对ANIT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组合物 胆汁淤积 生化学指标 病理变化
下载PDF
三黄柴术方调控Nrf2抗氧化应激防治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17
作者 刘彬彬 姚嘉明 +4 位作者 杨晴柔 陈曦 陈芝芸 叶蔚 张洁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三黄柴术方对异硫氰萘酯(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脏Nrf2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及熊去氧胆酸(UDCA)组,每组8只。实验第3天使用一次性灌服4%ANI... 目的探讨三黄柴术方对异硫氰萘酯(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脏Nrf2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及熊去氧胆酸(UDCA)组,每组8只。实验第3天使用一次性灌服4%ANIT 100 mg/kg造模,各药物干预组于第1~5天进行不同药物灌胃。造模后48 h取材。空腹麻醉后腹腔静脉抽血检测血清肝功能;分离肝脏,存入-80℃冰箱中待用,测定SOD活力、MDA含量、GSH-PX和CAT活力,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测定肝组织Nrf2、SOD1、SOD2、SOD3、CAT的mRNA表达,WB检测肝组织Nrf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造模后48 h肝脏MD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SOD、GSH-Px、CAT活性明显降低,肝组织Nrf2mRNA及蛋白、SOD、CAT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三黄柴术方各剂量组及UDCA组肝脏MDA含量明显下降,SOD、GSH-Px及CAT的活性全部或部分升高,Nrf2mRNA及蛋白、SOD、CAT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三黄柴术方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淤积性肝损伤的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Nrf2蛋白及mRNA的表达,加强肝脏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肝组织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NRF2 氧化应激 三黄柴术方
下载PDF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彭瑶 夏晓健 +2 位作者 陈瑾 梁艳 杨琦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 目的探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结合胆红素(DBil)],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皮肤瘙痒评分及TBil、IBil、D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ICP患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缓解皮肤瘙痒程度,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消毒丹加减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 肝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六垛南闸闸下淤积加重原因及防淤减淤策略分析
19
作者 孙猛 董兆华 +4 位作者 张新周 刘智 季婷婷 杨星 黄鹏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5-61,共7页
江苏灌溉总渠六垛南闸近年来闸下河道淤积明显加重,通过实测资料分析近年来灌溉总渠水沙条件变化特征及闸下淤积加重的原因,认为潮波变形引起的河口不平衡输沙是闸下淤积的根本成因,近年来上游来水减少及河口侵蚀加剧是闸下淤积加重的... 江苏灌溉总渠六垛南闸近年来闸下河道淤积明显加重,通过实测资料分析近年来灌溉总渠水沙条件变化特征及闸下淤积加重的原因,认为潮波变形引起的河口不平衡输沙是闸下淤积的根本成因,近年来上游来水减少及河口侵蚀加剧是闸下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进而总结了潮汐河口闸下淤积的机理和关键控制因素,并结合挡潮闸冲淤调度实践,提出了六垛南闸闸下清淤的策略和措施,认为下泄流量对闸下河道冲淤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水力冲淤辅助机械扰动可以大幅提升清淤效率,可作为六垛南闸清淤的常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闸河口 淤积机理 水力冲淤 机械扰动
下载PDF
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pgRNA、PreS1抗原表达与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李佳 何霞 李玲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09-713,共5页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前S1抗原(PreS1Ag)水平变化及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前S1抗原(PreS1Ag)水平变化及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病人是否患有ICP分为合并ICP组43例、未合并ICP组236例。比较两组病人血清中HBV pgRNA、PreS1 Ag水平,并分析两组血清HBV pgRNA、PreS1 Ag表达与HBV DNA表达水平相关性;比较两组病人妊娠结局,并分析合并ICP组病人血清HBV pgRNA表达水平及PreS1 Ag阳性表达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V pgRNA、PreS1 Ag光密度[D(λ)]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效能。结果 合并ICP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水平[(3.71±0.92)log IU/mL]、HBV e抗原(HbeAg)阳性率[65.12%(28/43)]、HBV DNA含量[(8.03±1.69)log copies/m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9.68±15.73)U/L]、丙氨酸转氨酶(ALT)[(72.08±16.95)U/L]、PreS1 Ag阳性表达率[88.37%(38/43)]、PreS1 Ag D(λ)值水平(1.24±0.25)及HBV pgRNA表达水平[(5.17±1.25)log copies/mL]明显高于未合并ICP组[(2.26±0.74)log IU/mL、24.15%(57/236)、(5.19±1.07)logcopies/mL、(23.01±12.47)U/L、(21.76±10.51)U/L、67.80%(160/236)、(0.92±0.23)、(3.02±0.98)logcopies/mL](P<0.05)。血清HBV pgRNA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灵敏度为81.40%,特异度为80.50%。PreS1 Ag D(λ)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AUC为0.83,灵敏度为76.70%,特异度为79.20%。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灵敏度为93.00%,特异度为78.40%。合并ICP组、未合并ICP组血清PreS1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DNA、HBV pg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reS1 Ag阴性表达病人(P<0.05)。合并ICP组、未合并ICP组血清HBV pgRNA、PreS1 Ag D(λ)值均与HBV D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合并ICP组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ICP组(P<0.0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ICP病人血清PreS1 Ag阳性表达率、PreS1 Ag D(λ)值、HBV pg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病人(P<0.05)。结论 合并ICP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pgRNA表达水平、PreS1 Ag阳性表达率及D(λ)值水平均明显升高,对ICP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两者水平变化均与HBV DNA含量有关,并可能预示病人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乙型肝炎 慢性 HBV前基因组RNA 前S1抗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