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标知名度与授权确权审查——以将混淆可能性标准引入商标授权确权审查为背景
1
作者 田晨凤 《河北企业》 2024年第5期144-147,共4页
商标授权确权审查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审查,不仅需要考虑争议商标与引证商标当下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还要考虑未来随着知名度等因素发生变化,两商标是否容易被相关公众混淆。商标的实际知名度是影响混淆可能性判断的重要因素,但在授权确权... 商标授权确权审查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审查,不仅需要考虑争议商标与引证商标当下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还要考虑未来随着知名度等因素发生变化,两商标是否容易被相关公众混淆。商标的实际知名度是影响混淆可能性判断的重要因素,但在授权确权程序中它只能辅助对现实混淆情况的审查,具有较大局限性;抽象知名度则恰好可以弥补其不足,在预判未来情况等方面发挥作用。抽象知名度是法律假定商标具有的一定知名度,授权确权审查应当根据引证商标的实际使用情况作出不同程度的抽象知名度假定,为引证商标预留合适的知名度提升空间,增强商标在审查程序中的排斥力,促进形成明确的市场区分格局。这样的效果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司法导向和商标战略,也有利于实现对商标权人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授权确权 混淆可能性 知名度 商标注册审查
下载PDF
商标混淆可能性判断中的相关公众界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杜颖 杨雨晴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114-126,共13页
相关公众是理性人标准适用于商标法的立法拟制主体,应用广泛但指向不明,尤其在混淆可能性判断这一核心应用场景中,司法实践急需更明晰的标准来界定相关公众。在总体思路上,应该以主体群、认知水平两要素绘制相关公众的人物画像。在具体... 相关公众是理性人标准适用于商标法的立法拟制主体,应用广泛但指向不明,尤其在混淆可能性判断这一核心应用场景中,司法实践急需更明晰的标准来界定相关公众。在总体思路上,应该以主体群、认知水平两要素绘制相关公众的人物画像。在具体路径上,结合现有司法实践现状,应关注消费者这一重要构成主体;以商品或服务类别为核心,辅以其他特殊因素综合考虑,在个案中具体考量相关公众的地域因素;借助消费者调查问卷、专家辅助人等实际判断者,矫正裁判者的认知偏差,打破相关公众在主观标准客观化逻辑适用中的固有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公众 混淆可能性 拟制主体 消费者 考量因素
下载PDF
商标性使用侵犯姓名权案件中的停止侵害适用方式——以“混淆可能性”为中心
3
作者 杨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乔丹姓名权案属于商标性使用侵犯姓名权纠纷,法院区分商业标识的类别,确定了不同的停止侵害适用方式,突破了理论认知与司法实践的成例。但是,法院未能在借鉴混淆可能性理论的同时坚持其内在逻辑,导致对侵权损害的论证与停止侵害的适用... 乔丹姓名权案属于商标性使用侵犯姓名权纠纷,法院区分商业标识的类别,确定了不同的停止侵害适用方式,突破了理论认知与司法实践的成例。但是,法院未能在借鉴混淆可能性理论的同时坚持其内在逻辑,导致对侵权损害的论证与停止侵害的适用方式之间存在割裂,裁判结论无法自洽。乔丹姓名权案带来的启示在于,区分停止侵害适用方式的理论依据,是姓名符号的商标性使用行为具有商业混淆性质。基于该行为的特点与侵权损害的特质,对混淆可能性理论进行适度调整,将在姓名符号的个性化、自主性与知名度之间建立联系,实现对混淆可能性的判断,并将其作为阻断联想以实现停止侵害救济效果的论证进路。由此,在商标性使用侵犯姓名权纠纷中,停止侵害适用方式的类型结构也得以形成:无混淆与个别混淆、少量混淆、偶然混淆时,应允许使用相应姓名符号;一定数量的相关公众混淆,应通过行业内区别性提示阻断联想;相当数量的相关公众混淆,应通过跨行业区别性提示阻断联想;一般公众普遍混淆,则应通过停止使用阻断联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性使用 姓名权 姓名符号 停止侵害 停止使用 混淆可能性
下载PDF
论“混淆可能性”——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改草稿》(征求意见稿) 被引量:60
4
作者 彭学龙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作为商标法中的基本范畴,"混淆可能性"既是侵权认定的主要标准,又是商标审查的重要尺度。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商标来说,其权利边界都取决于"混淆可能性";即便是驰名商标,要确定其保护范围也离不开这一基本范畴。尽管... 作为商标法中的基本范畴,"混淆可能性"既是侵权认定的主要标准,又是商标审查的重要尺度。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商标来说,其权利边界都取决于"混淆可能性";即便是驰名商标,要确定其保护范围也离不开这一基本范畴。尽管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主要条款却避开了"混淆"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混淆可能性"的基准性地位,误导商标执法司法。《商标法》第三次修订在即,我国立法机关应遵循商标法制的运行机理,以"混淆可能性"为基准重构商标侵权规范和审查(评审)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淆可能性 商标法 基本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改草稿》
下载PDF
商标授权确权中的混淆可能性判断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晓青 夏君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147,共9页
我国商标注册申请的审查与注册商标的无效宣告是否需要以混淆可能性作为驳回申请或者无效宣告的判断标准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商标授权确权问题上,虽然相关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混淆可能性要件,但从商标注册、商标使用与侵权救济制度的... 我国商标注册申请的审查与注册商标的无效宣告是否需要以混淆可能性作为驳回申请或者无效宣告的判断标准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商标授权确权问题上,虽然相关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混淆可能性要件,但从商标注册、商标使用与侵权救济制度的一致性、商标法精神与立法宗旨的角度考量,应当坚持混淆可能性标准。我国商标授权确权行政审查与司法实践也在遵循这一思路。在混淆可能性判断时,应当借鉴司法解释提出的混淆可能性作为参考因素,坚持个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授权确权 混淆可能性 类似商品 近似商标 不正当竞争
下载PDF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概念澄清与制度反思 被引量:9
6
作者 姚鹤徽 《兰州学刊》 CSSCI 2019年第8期81-93,共13页
混淆可能性是商标法的基本范畴,是商标侵权认定的重要标准和商标权权利范围的基础。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2项引入了混淆可能性要件,但并未对其进行清晰的界定,造成混淆可能性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为此,需要从混淆的主体、程度和类... 混淆可能性是商标法的基本范畴,是商标侵权认定的重要标准和商标权权利范围的基础。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2项引入了混淆可能性要件,但并未对其进行清晰的界定,造成混淆可能性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为此,需要从混淆的主体、程度和类型出发,归纳出混淆可能性的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明晰混淆可能性的概念,划定混淆可能性的适用范围。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2项中的商标混淆可能性具有概念指向上的特定性,仅仅针对那些损害商标标示来源功能发挥、危害消费者和商标权人利益、危及商标法价值和规范意旨实现的混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混淆可能性 消费者 商标权人
下载PDF
支配权视角下的商标侵权混淆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曹佳音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7,共9页
以商标权的基本属性、特别是以商标权的支配性为视角,有助于明确商标侵权的本质是对商标权支配效力的损害,进而得出混淆可能性是商标支配性遭受损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判断依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混淆可能性与商标权保护范围及商... 以商标权的基本属性、特别是以商标权的支配性为视角,有助于明确商标侵权的本质是对商标权支配效力的损害,进而得出混淆可能性是商标支配性遭受损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判断依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混淆可能性与商标权保护范围及商标支配权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商标法依照商品及商标的不同近似程度适用不同的混淆可能性要求的相关规定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实践中存在有关混淆可能性与商标近似性判断的关系等问题做出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配性 混淆可能性 商标侵权 商标近似
下载PDF
论混淆可能性在商标混淆侵权判定中的地位——兼评我国新《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被引量:9
8
作者 姚鹤徽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88-101,共14页
混淆可能性是否是商标混淆侵权判定的标准,目前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混淆可能性是商标混淆侵权判定的标准。而另有观点认为,判定商标混淆侵权不一定需要借助于混淆可能性。只要系争双方标识相同或近似,并使用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类... 混淆可能性是否是商标混淆侵权判定的标准,目前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混淆可能性是商标混淆侵权判定的标准。而另有观点认为,判定商标混淆侵权不一定需要借助于混淆可能性。只要系争双方标识相同或近似,并使用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类别上,就构成商标混淆侵权。根据商标的本质和功能原理以及商标的相似性、商品的类似性在消费者认知中所发挥的作用,混淆可能性应是法院据以判断混淆侵权成立与否的标准,商标的相似性和商品的类似性是判定混淆可能性是否存在的考量因素。我国2013年新修订的《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厘清了商标的相似性、商品的类似性与混淆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是值得肯定的立法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混淆可能性 消费者 侵权判定
下载PDF
混淆可能性与商标侵权认定之重构——以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1-2项为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利华 杨洵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48-55,共8页
我国《商标法》第57条采用逐项列举的立法模式,规定了六种具体的商标侵权行为类型和“造成其他损害”的兜底类型;其中,第57条第1项、第2项规定了两种基本类型。如何认识基于混淆可能性判定上述两种商标侵权行为,存在不同观点。在上述第5... 我国《商标法》第57条采用逐项列举的立法模式,规定了六种具体的商标侵权行为类型和“造成其他损害”的兜底类型;其中,第57条第1项、第2项规定了两种基本类型。如何认识基于混淆可能性判定上述两种商标侵权行为,存在不同观点。在上述第57条第1项规定的商标侵权行为类型中,应当在认定为商标相同、商品或服务相同的前提下适用推定混淆原则,允许行为人提供反证予以推翻混淆可能性的存在;在第2项规定的商标侵权行为类型中,则应坚持将商标近似、商品或服务类似作为前置要件,将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认定的最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淆可能性 商标近似 商品类似 商标侵权 《商标法》第57条
下载PDF
商标混淆可能性标准的客观化路径及其反思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颂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42-51,共10页
混淆可能性标准具有主观性,需要通过客观化路径实现具体解释适用。但现有路径在商标权人话语体系下不能真实反映消费者实际消费情形,异化了商标功能、夸大了知名度的影响,简化混淆认定的过程,司法机关及商标行政管理机关也难以真正实现... 混淆可能性标准具有主观性,需要通过客观化路径实现具体解释适用。但现有路径在商标权人话语体系下不能真实反映消费者实际消费情形,异化了商标功能、夸大了知名度的影响,简化混淆认定的过程,司法机关及商标行政管理机关也难以真正实现角色转换。因此,司法机关及商标行政管理机关在认定商标混淆时应当更加注重客观因素考量,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势提升认定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淆可能性标准 商标话语 司法及行政修辞 混淆可能性标准客观化 大数据分析
下载PDF
事实与经验——商标混淆可能性的要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静 李潇湘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43-146,共4页
混淆可能性是判断商标侵权的基本标准,其概念及认定标准一直是各国商标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重点。在判断商标混淆的可能性时,商标标识的相似性、商标所标示的产品的近似、商标显著性的强度、相关消费者的注意力是主要的衡量要素。这些... 混淆可能性是判断商标侵权的基本标准,其概念及认定标准一直是各国商标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重点。在判断商标混淆的可能性时,商标标识的相似性、商标所标示的产品的近似、商标显著性的强度、相关消费者的注意力是主要的衡量要素。这些要素应当综合考察,不能互相割裂。我国现行商标法在确定商标侵权标准时存在错位。在修改商标法时,应当把混淆标志纳入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标准 混淆可能性 概念 认定 立法的思考
下载PDF
“混淆可能性”:商标侵权判断之标准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新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8-34,共7页
商标近似不一定构成侵权,只有在能够造成混淆可能性的情况下才构成侵权。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我国各级司法机关最近公布的一些案例已经突破了《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在这些案例当中,人民法院虽然认定商标近似,但仍判决不... 商标近似不一定构成侵权,只有在能够造成混淆可能性的情况下才构成侵权。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我国各级司法机关最近公布的一些案例已经突破了《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在这些案例当中,人民法院虽然认定商标近似,但仍判决不侵权,其依据就是是否产生了混淆可能性这一新的侵权判断标准。从司法机关公布的几则最新案例及国外的一些判例中总结出判断"混淆"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商标的显著性、商标的独创性、商标的历史发展过程、被告的主观意图、消费者的范围等。在判断是否侵权时,根据是否会造成一般消费者或者相关公众对产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两份商标之下的产品来源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一基本理论,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逐案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混淆可能性 判例
下载PDF
我国商标侵权的法律构造研究——以混淆可能性为中心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维 《研究生法学》 2010年第5期64-90,共27页
《商标法》第5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直接侵权的司法解释将我国商标直接侵权的认定塑造成"二元结构",由于该种结构之建立在法理上和法适用上均存有疑点,导致了诸如"定牌加工"案件的司法审理困境。商标混淆可能... 《商标法》第5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直接侵权的司法解释将我国商标直接侵权的认定塑造成"二元结构",由于该种结构之建立在法理上和法适用上均存有疑点,导致了诸如"定牌加工"案件的司法审理困境。商标混淆可能性理论是商标侵权法律构成的核心,对其研究应以解释论和立法论为线索,结合《商标法》修正和现有商标侵权认定的审判实务,在一个比较法的视野下,提出第52条的修正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商标侵权 混淆可能性
下载PDF
混淆可能性标准研究——学说批判与立法辩护
14
作者 贾小龙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04-106,共3页
混淆可能性理论在商标侵权认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从我国商标权的产生依据、属性以及商标的基本功能出发,混淆可能性仅是部分商标侵权成立的判定依据,而对于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相同的标识构成侵权的,无须适用混淆... 混淆可能性理论在商标侵权认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从我国商标权的产生依据、属性以及商标的基本功能出发,混淆可能性仅是部分商标侵权成立的判定依据,而对于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相同的标识构成侵权的,无须适用混淆可能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淆可能性 商标侵权 目的 功能 消费者
下载PDF
论我国商标侵权的司法判定——以商标混淆可能性为视角
15
作者 刘远山 张孝光 余秀宝 《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3X期133-134,共2页
商标侵权行为可划分为间接侵权行为和直接侵权行为。制止混淆或避免混淆是判定商标侵权行为最核心的理论。在判断商标之间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时,应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我国应以商标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并适当运用... 商标侵权行为可划分为间接侵权行为和直接侵权行为。制止混淆或避免混淆是判定商标侵权行为最核心的理论。在判断商标之间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时,应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我国应以商标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并适当运用相关公众调查法认定商标侵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混淆可能性 司法判定
下载PDF
调查统计方法在商标诉讼案件中的应用——以商标混淆可能性的认定为视角 被引量:12
16
作者 金海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32,85,共8页
旨在分析调查统计方法在商标诉讼案件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在分析商标法规定与实际案例,并参照美国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我国《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应当增设以相关公众的混淆可能性而非商标近似作为认定侵犯商标... 旨在分析调查统计方法在商标诉讼案件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在分析商标法规定与实际案例,并参照美国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我国《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应当增设以相关公众的混淆可能性而非商标近似作为认定侵犯商标权的标准;基于此标准在司法认定上的复杂性,法院在审理商标案件时,对于商标混淆可能性的调查统计不宜一概排除,而应考虑其证据效力,并相应确立此类证据的采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诉讼 混淆可能性 调查统计
下载PDF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多因素测试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祝顺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19年第5期59-71,共13页
商标的功能是指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由此决定了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是消费者的混淆可能性。从混淆可能性的判定应回归市场环境和克服裁判者主观性的角度,说明多因素测试法是判定混淆可能性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美国和欧盟的多... 商标的功能是指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由此决定了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是消费者的混淆可能性。从混淆可能性的判定应回归市场环境和克服裁判者主观性的角度,说明多因素测试法是判定混淆可能性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美国和欧盟的多因素测试法做了梳理,提炼适用多因素测试法判定混淆可能性的比较法经验。多因素测试法在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中均有所体现,但仍存在完善空间。应借鉴美国和欧盟的比较法经验,明确规定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多因素测试法,并强调相关因素清单具有开放性,多因素测试法的适用还应注意各判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综合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混淆可能性 多因素测试法 美国和欧盟 制度完善
下载PDF
主观意图对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的作用与适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祝顺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5,共9页
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是混淆可能性,主观意图并非商标侵权的必要条件。本文针对我国司法实践关于主观意图的作用的理解偏差,研究主观意图对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的作用及其适用规则。主观意图虽然影响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判定,但它仅仅是判定... 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是混淆可能性,主观意图并非商标侵权的必要条件。本文针对我国司法实践关于主观意图的作用的理解偏差,研究主观意图对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的作用及其适用规则。主观意图虽然影响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判定,但它仅仅是判定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参考因素,这与以主观过错为要件的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明显不同。主观意图包括混淆意图和善意意图。混淆意图可以从被告主观知道与商标的近似、原告与被告的业务联系、侵权警告后的持续使用、注册拒绝后的持续使用进行判定。善意意图可以从商标近似的合理解释、自由竞争的意图、滑稽模仿的意图进行判定。商标检索与法律咨询对主观意图的证明效力,应结合案件的其他事实综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主观意图 混淆可能性 判定因素 滑稽模仿 商标近似 善意
下载PDF
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中的消费者注意程度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祝顺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20年第5期114-125,共12页
消费者注意程度是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判定因素,如何确定消费者的注意程度是司法实践的难点问题。本文从典型案例的角度,分析消费者的注意程度对判定混淆可能性的作用,提炼消费者注意程度的适用规则。较高的消费者注意程度有助于消除混淆... 消费者注意程度是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判定因素,如何确定消费者的注意程度是司法实践的难点问题。本文从典型案例的角度,分析消费者的注意程度对判定混淆可能性的作用,提炼消费者注意程度的适用规则。较高的消费者注意程度有助于消除混淆可能性,较低的消费者注意程度则容易引发混淆可能性。消费者的注意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商品的价格、商品的销售环境、商品的固有特点、消费者的教育程度和购买习惯。关于混合消费者的注意程度、专业消费者的注意程度以及网络环境的消费者注意程度,其具体标准的判定还有着独特的适用规则。虽然消费者的注意程度能够影响混淆可能性的判定,但在相同商标和相同商品,以及赞助混淆、售前混淆、售后混淆的情形,消费者注意程度较高的事实并不必然削弱混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混淆可能性 消费者注意程度 适用规则
下载PDF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多因素量化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多因素分析法旨在通过一种将可能导致商标混淆的因素进行列举然后进行分析的方法,进而综合判定商标是否存在由于误导消费者产生的商标侵权行为。目前我国对多因素分析法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种方法也造成了很多商标评审委...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多因素分析法旨在通过一种将可能导致商标混淆的因素进行列举然后进行分析的方法,进而综合判定商标是否存在由于误导消费者产生的商标侵权行为。目前我国对多因素分析法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种方法也造成了很多商标评审委员会和法院针对同一案件的审理结果出现差异。因此,针对多因素判定方法,我国现在还必须在因素的分类、各因素的关联性、因素特征分析等方面进行完善。在对国外多因素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后,提出我国的完善路径,同时创新地提出构建我国多因素量化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应用框架,从是否相似的判定到相似程度具体比例的判定,并制定多因素定量化分析的原则和适用过程,以层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并对司法实践中我国典型的案件适用多因素量化分析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商标混淆可能性 多因素量化分析法 相似性判定 混淆因素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