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高粱和饲用玉米不同混种模式对青贮营养成分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孙健雄 施洋 +9 位作者 高进 于爱华 乔海龙 陆镇威 王海洋 姜鹏 程芳梅 潘宗瑾 杨华 王为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13,共6页
为了研究甜高粱和玉米混种模式对青贮品质和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以甜高粱中科甜968与玉米苏玉29为试验品种,比较了高粱玉米混种(1∶1)、高粱玉米混种(1∶2)及单种高粱和单种玉米的产量、青贮品质、牛奶营养成分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甜高粱和玉米混种模式对青贮品质和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以甜高粱中科甜968与玉米苏玉29为试验品种,比较了高粱玉米混种(1∶1)、高粱玉米混种(1∶2)及单种高粱和单种玉米的产量、青贮品质、牛奶营养成分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甜高粱组的产量最高(6.3 t/667 m^(2)),高粱玉米(1∶2)组的产量低于高粱玉米(1∶1)组,玉米组的产量最低;青贮营养分析结果显示,玉米组的各项营养品质指标相对较好,高粱玉米(1∶2)组的总可消化养分比例最高(79.00%),其淀粉含量和泌乳净能也仅次于玉米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中、高产奶牛在经过饲喂适应期后,高粱玉米(1∶2)组的牛奶品质均有所提升,且产奶量最高。“种—贮—饲”模式中高粱玉米(1∶2)模式是相对最佳的模式,高粱组的泌乳净能比玉米组的高2115.30 MJ/667 m^(2)。综上,高粱玉米(1∶2)模式的青贮营养比玉米单独青贮更为均衡互补,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饲喂效果,增加经济效益,在青贮饲料产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饲用玉米 混种模式 青贮品质 奶牛 生产性能
下载PDF
不同园林植物与大灰藓混种对植株生长生理特性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2
作者 申俊杰 王秀荣 +1 位作者 黄补芳 谢美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74,共21页
【目的】研究苔藓和园林植物混种对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苔藓植物与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盆栽试验在贵州大学试验基地大棚内进行,供试材料为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和5种常用的园林植物,设置黄金菊(Euryops ... 【目的】研究苔藓和园林植物混种对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苔藓植物与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盆栽试验在贵州大学试验基地大棚内进行,供试材料为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和5种常用的园林植物,设置黄金菊(Euryops pectinatus)、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韭莲(Zephyranthes carinata)、葱莲(Zephyranthes candida)、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wbosa)单种作为对照(记为CK-1、CK-2、CK-3、CK-4、CK-5),分别与大灰藓混种为处理,依次记为J1、J2、J3、J4、J5。在移栽30、60、90天时,调查植物生长指标、生物量、总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SS),测定基质表面遮阴度及湿度,同时取栽培基质样品,分析氮、磷、钾和有机碳含量。采用相对邻体效应指数(RNEI)分析混种对植物生长的效应,用模糊隶属函数评价各因素对混种植物生长影响的重要性。【结果】1)与单种相比,混种大灰藓提高了黄金菊、韭莲、葱莲的生物量及总叶绿素、可溶性糖、氮、磷、钾、碳含量,提高了金盏菊、红花酢浆草的可溶性糖、磷、钾、碳含量。J1、J3、J4处理显著促进了大灰藓生长,提高了其生物量及总叶绿素、磷、碳含量,而J2和J5处理抑制了大灰藓的生长,显著降低了大灰藓总叶绿素、可溶性糖、氮、碳含量,与相对邻体效应指数分析结果一致。2)与单种对照相比,混种大灰藓处理显著增加了基质的相对湿度,J1、J2、J3、J4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基质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含量,而J5处理虽然显著提高了基质有机碳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3)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J1处理大灰藓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0.93),J2处理最低(0.18);除红花酢浆草外,其余4种园林植物的隶属函数值均为混种高于单种。【结论】黄金菊、韭莲、葱莲适宜与大灰藓进行混种,两者既能相互促进生长,又能提高基质养分含量,其中以大灰藓+黄金菊混种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混种 大灰藓 生理特性 营养元素 园林植物
下载PDF
硫华菊混种葡萄对两种植物镉积累的影响
3
作者 金鑫 张地莲 +5 位作者 戴真 张熙 李婉 刘幸林 张诗翌 林立金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30-33,共4页
为降低果树镉积累,采用盆栽试验,将观赏型镉富集植物硫华菊(Cosmos sulphureus)和葡萄(Vitis vinifera L.)混种在镉污染的土壤上,研究了硫华菊混种葡萄对2种植物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华菊混种葡萄提高了硫华菊植株的生物量和镉含量... 为降低果树镉积累,采用盆栽试验,将观赏型镉富集植物硫华菊(Cosmos sulphureus)和葡萄(Vitis vinifera L.)混种在镉污染的土壤上,研究了硫华菊混种葡萄对2种植物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华菊混种葡萄提高了硫华菊植株的生物量和镉含量,分别较硫华菊单种提高8.63%和22.40%;降低了葡萄植株的生物量和镉含量,分别较葡萄单种降低6.74%和34.84%。硫华菊混种葡萄提高了硫华菊植株的镉积累量,降低了葡萄植株的镉积累量,其中,混种的硫华菊植株镉积累量较其单种提高33.00%,而混种的葡萄植株镉积累量较其单种降低39.21%。此外,2种植物的整株生物量与整株镉含量、整株镉积累量、富集系数均呈负相关,整株镉含量与整株镉积累量、富集系数呈正相关,整株镉积累量与富集系数也呈正相关。因此,硫华菊混种葡萄能促进硫华菊对镉的积累、降低葡萄对镉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华菊(Cosmos sulphureus) 混种 葡萄(Vitis vinifera L.) 镉积累
下载PDF
不同棱型大麦品种不同混种方式及增产作用研究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加涛 刘猛道 +2 位作者 付正波 杨向红 字尚永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0期1-5,共5页
为了探索不同棱型不同株高大麦品种混种的最佳组合,以保山市大面积推广的二棱矮秆品种‘82-1’、‘保大麦22号’,多棱中高秆品种‘保大麦8号’、‘保大麦14号’、‘保大麦15号’、‘保大麦25号’为材料,设10个处理,进行单种和不同混种... 为了探索不同棱型不同株高大麦品种混种的最佳组合,以保山市大面积推广的二棱矮秆品种‘82-1’、‘保大麦22号’,多棱中高秆品种‘保大麦8号’、‘保大麦14号’、‘保大麦15号’、‘保大麦25号’为材料,设10个处理,进行单种和不同混种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混种较单种二棱矮秆高产品种增产3.1~14.3%;(2)混种最佳组合为二棱品种‘82-1’混种多棱品种‘保大麦25号’,其次是二棱矮秆品种‘保大麦22号’混种多棱品种‘保大麦25号’,基本苗比例为6:4;(3)混种选择品种时,二棱品种‘82-1’优于‘保大麦22号’,多棱中高秆品种‘保大麦25号’最优,‘保大麦8号’、‘保大麦14号’次之,不宜选择‘保大麦1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株高 棱型 大麦 混种 植方式 增产效果
下载PDF
云南省三江并流区混种鸟群秋季时空分布格局
5
作者 段廷璐 杨学俊 +7 位作者 沈秀英 郭龙洁 李迎春 谭坤 张淑霞 王荣兴 李娜 肖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32-40,共9页
混种鸟群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鸟类中非常普遍,它的形成对鸟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然而关于混种鸟群局域时空变化研究较少,尤其是在较大的纬度和海拔梯度上。2019年9月13日至10月5日利用样线和样点结合法在秋季对云南省三江并流区域的... 混种鸟群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鸟类中非常普遍,它的形成对鸟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然而关于混种鸟群局域时空变化研究较少,尤其是在较大的纬度和海拔梯度上。2019年9月13日至10月5日利用样线和样点结合法在秋季对云南省三江并流区域的混种鸟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时间梯度上:一天内的混种鸟群发生频率呈现双峰型,即8:00—11:00和18:00—19:00发生率较高,在8:00—9:00达到顶峰。(2)在纬度梯度上:随着纬度的增加,混种鸟群的发生率降低,混种鸟群中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和丰度下降;随着纬度的增加,混种鸟群一天中发生的时间分布格局由单峰分布依次向双峰分布、偏峰分布和低频分布转变。(3)在海拔梯度上:以中海拔区域(2400 m~2700 m)集混种群的频率高,同时参与混群的鸟类物种丰富度、丰度呈中海拔单峰分布;纬度也影响混种群在海拔上的发生频率,同时随着纬度的增加,混种群在同一海拔上的发生频率降低。(4)混群物种几乎全为食虫性和杂食性鸟类,仅喜山白眉朱雀(Carpodacus thura)为植食性。研究证实了云南省三江并流区混种鸟群具有显著的纬度和海拔梯度分布特点,为较大环境梯度上混种鸟群形成的驱动机制探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种鸟群 海拔梯度 纬度梯度 时空分布格局
下载PDF
油麦兼用型气送式集排器混种部件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磊 廖宜涛 +3 位作者 万星宇 王宝山 胡乔磊 廖庆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79,97,共13页
针对油麦兼用型气送式集排器排种过程中混种部件内压力梯度变化方向与种子输送方向不匹配,造成种子倒流和逆流,降低集排器各行排量一致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文丘里原理的混种部件,确定了文丘里混种室和输种管的主要结构及关键参数,... 针对油麦兼用型气送式集排器排种过程中混种部件内压力梯度变化方向与种子输送方向不匹配,造成种子倒流和逆流,降低集排器各行排量一致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文丘里原理的混种部件,确定了文丘里混种室和输种管的主要结构及关键参数,分析了输送气流速度、种子速度、混种部件结构对总压力损失的影响。应用DEMCFD耦合仿真对比分析了3种输种管与2种文丘里混种室组合的6种结构混种部件对种子迁移轨迹、输送气流压力分布及输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混合段的文丘里混种室与弯管接头的输种管组合的混种部件输种性能较优,输种管垂直管段内油菜和小麦各区域种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9.63%和13.43%。利用智能种植机械测试平台开展较优组合的混种部件对排种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种子倒流率低于3.2%,无种子逆流,小麦种子无倒流和逆流;油菜和小麦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低于5%和3.9%,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分别低于1.15%和1.35%,满足油菜和小麦排种性能要求,可为气送式集排器混种部件的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兼用 气送式集排器 混种部件 文丘里混种 DEMCFD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间、混种植栽培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21
7
作者 史振声 张喜华 +2 位作者 李凤海 王志斌 王宏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113,共3页
根据多年研究和实践,对玉米不同单交种混种、间种栽培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做了探讨。论述了新型的群体结构、生物多样性及当代杂种优势等理论基础,研究了品种的遗传背景、农艺性状、形态学特性、生理生态差异和抗逆性等栽培技术方面的技术... 根据多年研究和实践,对玉米不同单交种混种、间种栽培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做了探讨。论述了新型的群体结构、生物多样性及当代杂种优势等理论基础,研究了品种的遗传背景、农艺性状、形态学特性、生理生态差异和抗逆性等栽培技术方面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混种 群体结构
下载PDF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混种应用效益的评价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永宏 沈强云 +1 位作者 刘萍 宋同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0-52,共3页
利用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混种,可使玉米子粒含油率提高50%左右,改变子粒品质结构;高油115与掖单19混种产量与普通玉米清种持平,混种将提高高油玉米产量,混种栽培使玉米生产的稳产性增强;高油玉米生物产量较普通玉米高20%以上,雌穗收获期... 利用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混种,可使玉米子粒含油率提高50%左右,改变子粒品质结构;高油115与掖单19混种产量与普通玉米清种持平,混种将提高高油玉米产量,混种栽培使玉米生产的稳产性增强;高油玉米生物产量较普通玉米高20%以上,雌穗收获期高油玉米全株茎秆鲜重较普通玉米增产30%以上。因此,混种提升了玉米生产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混种 子粒含油率 品质结构 产量 生物产量 生育性状
下载PDF
混种富集植物对牛膝菊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林立金 罗丽 +3 位作者 杨代宇 张潇 廖明安 汤福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9-324,共6页
为研究混种对超富集植物的重金属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研究了镉超富集植物牛膝菊(Galinsogaparviflora)混种镉富集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和猪殃殃(Galium aparine)对其镉积累的影响。... 为研究混种对超富集植物的重金属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研究了镉超富集植物牛膝菊(Galinsogaparviflora)混种镉富集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和猪殃殃(Galium aparine)对其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种相比,混种猪殃殃提高了牛膝菊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混种荠菜及碎米荠则降低了牛膝菊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但各个混种处理的植物总生物量均介于2种植物单种之间。混种荠菜、碎米荠和猪殃殃均提高了牛膝菊地上部分镉含量,其中,盆栽试验分别较牛膝菊单种提高了35.16%,52.26%和17.42%,小区试验分别较牛膝菊(单种)提高了18.45%,25.24%和12.62%。牛膝菊混种碎米荠的地上部分镉积累总量高于各自单种,其余混种处理均介于2种植物单种之间。小区试验中,牛膝菊混种碎米荠的单位面积地上部分镉积累总量达340.74μg/m2,分别较牛膝菊单种和碎米荠单种提高了15.40%和4.57%。因此,牛膝菊混种碎米荠能够用于提高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菊 富集植物 镉积累 混种 植物修复
下载PDF
混种非洲狗尾草对紫茎泽兰表型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彭恒 曹志勇 +3 位作者 桂富荣 李正跃 万方浩 许来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紫茎泽兰是我国最具入侵性的外来杂草之一,现已在西南大部分地区造成危害。研究了紫茎泽兰和非洲狗尾草在重度、中度和轻度3个不同入侵程度的土壤和未入侵土壤中单种和混合种植时的表型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混合种植时非洲狗尾草的长势... 紫茎泽兰是我国最具入侵性的外来杂草之一,现已在西南大部分地区造成危害。研究了紫茎泽兰和非洲狗尾草在重度、中度和轻度3个不同入侵程度的土壤和未入侵土壤中单种和混合种植时的表型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混合种植时非洲狗尾草的长势明显强于紫茎泽兰,混种非洲狗尾草可明显降低紫茎泽兰的生长势。混种区的紫茎泽兰株高、节间距、节数、单株叶片数、绿叶率、叶绿素含量和根长均小于单种区,其中株高、节间距和叶绿素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非洲狗尾草对紫茎泽兰生长的抑制作用随其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在非洲狗尾草植株数量3倍于紫茎泽兰时抑制效果最大,紫茎泽兰株高只有其单种的1/3,节间距只有单种的1/2,叶绿素含量不足单种的1/2。对不同入侵类型土壤中的替代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相同种植比例下,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非洲狗尾草对紫茎泽兰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在紫茎泽兰与非洲狗尾草等比种植时,重度入侵土壤中的紫茎泽兰节间距和单株叶片数与轻度和中度入侵土壤中的紫茎泽兰节间距和单株叶片数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轻度入侵土壤中开展紫茎泽兰的牧草替代控制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非洲狗尾草 混种 表型特征
下载PDF
不同品种混种对小麦产量及条锈病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企村 朱有勇 +2 位作者 李振岐 唐永生 康振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3,共5页
用"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7个不同小麦品种,组合成6个品种混种的群体,于2003~2004年、2004~2005年、2005... 用"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7个不同小麦品种,组合成6个品种混种的群体,于2003~2004年、2004~2005年、2005~2006年在云南省曲靖市对其产量效应进行了多年多点试验,并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了6个品种混种群体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平均为+3.9%;小麦品种混种在产量上的正效应、0效应、负效应所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9.4%、8.3%、22.3%;年份、地点等具体环境条件会影响小麦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在小麦条锈病发病强度相对较高的年份,品种混种可降低条锈病病情指数。因此,品种混种在我国一些小麦产区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混种 小麦产量 小麦条锈病 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混种比例对白三叶和香根草锌镉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远祥 朱雪梅 +2 位作者 邵继荣 杨占彪 程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6-269,275,共5页
通过人工控制性盆栽试验研究在锌镉复合污染条件下,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混种比例为白三叶单作(A),7∶1(B),3∶1(C),5∶3(D),1∶1(E),3∶5(F),1∶3(G),1∶7(H),香根草单作(I)时,2种植物对锌镉的... 通过人工控制性盆栽试验研究在锌镉复合污染条件下,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混种比例为白三叶单作(A),7∶1(B),3∶1(C),5∶3(D),1∶1(E),3∶5(F),1∶3(G),1∶7(H),香根草单作(I)时,2种植物对锌镉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白三叶比例减小、香根草比例增加,2种植物的锌镉积累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且受不同混种比例影响显著。当混种比例为白∶香=3∶5时,白三叶和香根草地上部分对锌积累量最高,分别达548.11,535.34mg/kg,对锌富集系数分别为2.19,2.30,转运系数为1.04,1.08。当混种比例为白∶香=5∶3时,白三叶和香根草地上部分对镉积累量最高,分别达42.14,47.52mg/kg,对镉富集系数分别为1.40,1.58,转运系数均为0.99。当混种比例为白∶香=1∶1时,香根草对锌、镉的转运系数达最大,分别为1.09,1.06;白三叶对锌、镉的转运系数也达最大,分别为1.08,1.01。由此认为,混种比例为D、E、F时,白三叶和香根草对锌镉复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但富集特性有所不同,在运用中可根据需要选择这3种混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香根草 混种比例 锌镉复合污染 积累量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下载PDF
油菜-紫花苜蓿混种对土壤中菲、芘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潘声旺 魏世强 +1 位作者 袁馨 曹生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1-568,共8页
【目的】探讨混种模式下植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联合修复、积累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油菜、紫花苜蓿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混种模式下芘、菲的修... 【目的】探讨混种模式下植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联合修复、积累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油菜、紫花苜蓿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混种模式下芘、菲的修复效果明显超过单种模式。油菜、紫花苜蓿联合种植70d后,土壤中菲、芘平均去除率为75.06%、68.22%,分别比二者单独种植时高出43.26%、40.38%和11.03%、16.29%,强化效果明显。植物本身能够吸收与累积在一定量的菲和芘,累积量与土壤中菲、芘的添加浓度正相关。相同污染水平下,茎叶部积累量低于根部、菲小于芘、混种模式低于单种模式。在植物-微生物系统中,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联合效应是菲、芘去除的主要途径,但植物-微生物联合效应是混种模式下强化修复PAHs污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混种模式能强化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减少植物积累、缓解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多环芳烃 混种 植物-微生物联合效应 土壤
下载PDF
一年生饲用燕麦与豌豆混种最佳刈割期的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马春晖 韩建国 毛培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6-79,共4页
通过对高寒地区燕麦与豌豆混播草地五种播种比例三个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中性洗涤纤维 (NDF)、酸性洗涤纤维 (ADF)含量动态研究 ,结果证明 ,燕麦单播及其与豌豆混播的最佳刈割期应为燕麦乳熟末期至蜡熟早期 ,豌豆... 通过对高寒地区燕麦与豌豆混播草地五种播种比例三个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中性洗涤纤维 (NDF)、酸性洗涤纤维 (ADF)含量动态研究 ,结果证明 ,燕麦单播及其与豌豆混播的最佳刈割期应为燕麦乳熟末期至蜡熟早期 ,豌豆下部豆荚全充满时期 ,此时刈割其粗蛋白产量和产草量最高 ,而N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豌豆 刈割期 产草量 品质 混种
下载PDF
2种生态型三叶鬼针草的不同株数混种比例对其镉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科文 廖明安 林立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3-759,共7页
为研究不同混种比例对2种生态型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镉积累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镉污染条件下(w为10 mg·kg-1)农田生态型与矿山生态型三叶鬼针草在混种株数比例为1∶4、2∶3、3∶2、4∶1以及单种时2种生态型三叶鬼针草... 为研究不同混种比例对2种生态型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镉积累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镉污染条件下(w为10 mg·kg-1)农田生态型与矿山生态型三叶鬼针草在混种株数比例为1∶4、2∶3、3∶2、4∶1以及单种时2种生态型三叶鬼针草对镉的积累效果。结果表明,混种提高了农田生态型三叶鬼针草单株生物量,但降低了矿山生态型三叶鬼针草单株生物量。混种也提高了2种生态型三叶鬼针草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此外,混种显著提高了2种生态型三叶鬼针草各器官的镉含量(P<0.05)。当农田生态型与矿山生态型混种株数比例为2∶3时,2种生态型三叶鬼针草各器官镉含量均最大,且单盆三叶鬼针草地上部分及整株镉积累量也最大,分别为422.08和477.91μg·盆-1。因此,农田生态型与矿山生态型三叶鬼针草混种株数比例为2∶3时能有效提高2种生态型三叶鬼针草对镉的积累能力,增强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鬼针草 生态型 混种 镉积累
下载PDF
小麦品种混种对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企村 朱有勇 +2 位作者 李振岐 唐永生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9-123,共5页
【目的】为生产上应用品种混种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比较了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这7个小麦品种单种,及在感病品种繁19的基础上依... 【目的】为生产上应用品种混种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比较了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这7个小麦品种单种,及在感病品种繁19的基础上依次加入上述其余6个品种分别形成组分为2~7的小麦品种混种群体后,条锈病的发生程度。【结果】不同小麦品种混种的条锈病病情指数与其组分单种病情指数的平均数相比,平均减少57.7%,减少幅度为37.2%~72.2%。在2003~2004年,不同小麦品种混种群体的条锈病病害防治效应显著性都不高,但在2004~2005年,包含4、6、7个组分的小麦品种混种群体的条锈病病害防治效应均为显著(P〈0.05),包含3、5个组分的小麦品种混种群体的条锈病病害防治效应也比较显著(P〈0.10)。对于2005年试验资料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小麦品种混种群体的条锈病病害防治效应,有随组分数目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结论】利用品种混种可以使小麦条锈病的病情指数降至一定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种 小麦条锈病 组分数目 多样性
下载PDF
混种固态发酵大曲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钟世博 赵建国 朱中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3-25,共3页
以大曲酒糟为原料 ,采用同化淀粉能力强的热带假丝酵母Y2 0 - 1和有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绿色木霉T2混合发酵 ,生产蛋白饲料。确立了固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比、营养盐的组成、初始含水量、初始pH值及发酵时间。对发酵产品的分析表... 以大曲酒糟为原料 ,采用同化淀粉能力强的热带假丝酵母Y2 0 - 1和有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绿色木霉T2混合发酵 ,生产蛋白饲料。确立了固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比、营养盐的组成、初始含水量、初始pH值及发酵时间。对发酵产品的分析表明 :粗蛋白增幅 5 0 .73% ,真蛋白增幅 43 .40 % ,粗纤维降解率达 2 0 .10 % ,淀粉降解率高达 6 1.81% ,产品出率为 90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种固态发酵 蛋白饲料 绿色木霉 热带假丝酵母 大曲酒糟
下载PDF
混种龙葵对番茄和茄子生理生化特性及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容平 李欣欣 +4 位作者 林立金 范中菡 陈松 杨东升 陈庆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6期57-63,共7页
为研究混种对蔬菜生理生化特性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在镉污染条件下,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幼苗分别与镉超富集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混种,研究混种龙葵对番茄和茄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及镉含量的... 为研究混种对蔬菜生理生化特性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在镉污染条件下,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幼苗分别与镉超富集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混种,研究混种龙葵对番茄和茄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及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龙葵混种后,番茄根系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地上部分镉含量较单种均增加,仅根系镉含量减少了43.54%。与龙葵混种后,茄子根系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单种均减少,但根系及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增加了44.06%和6.52%。龙葵分别混种番茄和茄子后,其根系镉含量、地上部分镉含量和镉积累量较单种均减少。因此,龙葵混种番茄和茄子不适合用于修复镉污染土壤和作为镉污染地区蔬菜的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种 龙葵 番茄 茄子 生理生化特性 镉含量
下载PDF
混种固态发酵酱醋渣生产赖氨酸强化的蛋白饲料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建国 张明祥 +1 位作者 袁身淑 韩吉臣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02年第7期28-29,共2页
考察了酵母菌和赖氨酸菌混种固态发酵酱醋渣原料的方法对饲料蛋白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这是制备优质蛋白饲料的有效途径 ,饲料蛋白质量高。发酵产物酵母数达12 9.0 2亿个 /g(干基 ) ,粗蛋白 4 4 .36 % ,真蛋白 34.6 0 % ,氨基酸总... 考察了酵母菌和赖氨酸菌混种固态发酵酱醋渣原料的方法对饲料蛋白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这是制备优质蛋白饲料的有效途径 ,饲料蛋白质量高。发酵产物酵母数达12 9.0 2亿个 /g(干基 ) ,粗蛋白 4 4 .36 % ,真蛋白 34.6 0 % ,氨基酸总量 30 .0 1% ,必需氨基酸配比平衡好 ,赖氨酸的比例高达 4 .37g/(10 0g蛋白 )。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赖氨酸强化 蛋白饲料 酱醋渣 混种固态发酵
下载PDF
混种密度比例对小黑麦品种竞争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石培春 石国亮 +2 位作者 陈亚南 孔广超 李卫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研究了2个新疆小黑麦品种在单播和不同密度混播条件下的产量,探讨小黑麦品种间竞争给对方产量的影响与初始密度比例的关系,并建立了密度比例与竞争系数变化的函数方程。结果表明:竞争系数随竞争品种密度比例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在本研... 研究了2个新疆小黑麦品种在单播和不同密度混播条件下的产量,探讨小黑麦品种间竞争给对方产量的影响与初始密度比例的关系,并建立了密度比例与竞争系数变化的函数方程。结果表明:竞争系数随竞争品种密度比例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在本研究中表现出对数回归方程的函数关系;"新小黑麦4号"比"新小黑麦5号"具有更强的占有和利用共同资源的能力,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混播组合有一定的增产效应,在小黑麦种子生产中,利用混合品种是可行的。在杂交组合的株高严重分离世代,选择株高不同的单株时一定要充分估计株高竞争优势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种密度比例 竞争系数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