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田和摩托·古兹的混血儿——CX500
1
作者 方云飞 《摩托车》 2024年第9期72-79,共8页
早在1967年,摩托·古兹就开发了V7,凭借充沛的动力、独特的造型和高度的可靠性,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V7 Special、California、Ambassador等系列车型相继问世,让V7家族不断壮大,特别是1971年推出的V7 Sport跻身当时最优... 早在1967年,摩托·古兹就开发了V7,凭借充沛的动力、独特的造型和高度的可靠性,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V7 Special、California、Ambassador等系列车型相继问世,让V7家族不断壮大,特别是1971年推出的V7 Sport跻身当时最优秀的车型,可谓是艳冠群芳、名动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群芳 混血儿 摩托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视角下内拉·拉森《越界》中混血儿的身份困境
2
作者 孙月蕊 胡笑瑛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9-54,共6页
内拉·拉森的《越界》主要讲述了白肤混血儿在美国白人社会中冒充白人的故事。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主人公所处伦理环境的复杂、伦理身份的混乱以及伦理选择的艰难三个角度解读该小说主人公面临的身份困境,从而挖掘混... 内拉·拉森的《越界》主要讲述了白肤混血儿在美国白人社会中冒充白人的故事。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主人公所处伦理环境的复杂、伦理身份的混乱以及伦理选择的艰难三个角度解读该小说主人公面临的身份困境,从而挖掘混血儿伦理悲剧背后蕴含的伦理教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越界》 混血儿
下载PDF
近代上海跨种族婚姻与混血儿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熊月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6,共10页
近代上海华洋混处,出现了一些跨种族婚姻,其中正式的不多,非正式的不少,也由此产生了混血儿问题。近代上海混血儿虽无确切统计,但数量颇为可观,外侨为此创办了专收欧亚混血儿的学校。欧亚混血儿既不为上海外侨社会所承认,也不为上海华... 近代上海华洋混处,出现了一些跨种族婚姻,其中正式的不多,非正式的不少,也由此产生了混血儿问题。近代上海混血儿虽无确切统计,但数量颇为可观,外侨为此创办了专收欧亚混血儿的学校。欧亚混血儿既不为上海外侨社会所承认,也不为上海华人社会所接纳,成为两种文化的边缘人,在就业、社交诸方面都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影响跨种族婚姻的原因,既有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也有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背景。跨种族婚姻与混血儿,涉及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诸多问题,是研究异质文化交流深度的很有价值的课题,但是,可供使用的资料很少,而资料很少本身也能说明这个问题的特殊性。本文依据零星累积的档案与其他资料,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上海 跨种族婚姻 混血儿
下载PDF
昆德拉:东西欧文化的“混血儿”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成富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本文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对米兰·昆德拉及其文学创作进行思考和研究,旨在揭示其被迫流亡的生活经历给作家造成了一道道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尽管昆德拉加入了法国藉,但是故土捷克在他的灵魂深处早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苦苦寻求精神... 本文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对米兰·昆德拉及其文学创作进行思考和研究,旨在揭示其被迫流亡的生活经历给作家造成了一道道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尽管昆德拉加入了法国藉,但是故土捷克在他的灵魂深处早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苦苦寻求精神家园的过程中,他的文化身份不断演变,最终成为融合东西欧文化的"混血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德拉 文化身份 演变 混血儿
下载PDF
日本文学中作为混血儿的黄瀛形象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伟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8年第1期3-10,共8页
作为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诗坛的中日混血诗人,黄瀛曾被描写进多部同时代的日本小说中。本文聚焦于《七月的热情》《第三国人》《东洋》等小说,以混血儿的阈限性为视点,分析了其中黄瀛形象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并通过揭示这些黄... 作为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诗坛的中日混血诗人,黄瀛曾被描写进多部同时代的日本小说中。本文聚焦于《七月的热情》《第三国人》《东洋》等小说,以混血儿的阈限性为视点,分析了其中黄瀛形象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并通过揭示这些黄瀛形象得以产生的时代语境来认识"混血儿"形象建构中隐含的意识形态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瀛形象 混血儿 阈限性 意识形态 方法化
下载PDF
放浪于国家之外的个体——旅日创造社作家归国初期作品中的去国者、混血儿、吟游诗人形象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婉明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3年第1期154-176,共23页
从1920年左右开始到1930年前夕,旅日创造社作家大都结束了日本留学,归国还乡。这一段时期他们的作品中频频出现了去国者、混血儿、吟游诗人这些游离出民族国家共同体之外的形象。通过书写以这些形象为主人公的流浪故事,创造社作家塑造... 从1920年左右开始到1930年前夕,旅日创造社作家大都结束了日本留学,归国还乡。这一段时期他们的作品中频频出现了去国者、混血儿、吟游诗人这些游离出民族国家共同体之外的形象。通过书写以这些形象为主人公的流浪故事,创造社作家塑造出被国家放逐的孤独个体形象,而国家则是束缚个体自由与爱欲的罪魁祸首,由此高调宣布了他们与国家的决裂。这一现象昭示了还乡体验对创造社作家们对个体与国家关系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也左右了他们日后的思想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社 去国者 混血儿 吟游诗人 国家
下载PDF
白人权力与种族知识的产物——福克纳笔下的混血儿初探
7
作者 尹锐 顾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546-550,共5页
以福柯有关权力与知识的论述来解读福克纳笔下的混血儿,可以发现混血儿实际上是美国南方社会白人权力与种族知识的产物。白人用权力将混血儿划归为南方社会绝对的"他者",并在种族知识里把他们妖魔化。这种权力和知识的影响力... 以福柯有关权力与知识的论述来解读福克纳笔下的混血儿,可以发现混血儿实际上是美国南方社会白人权力与种族知识的产物。白人用权力将混血儿划归为南方社会绝对的"他者",并在种族知识里把他们妖魔化。这种权力和知识的影响力是如此强大,不仅使混血儿受到支配,就连他们在反抗白人权力过程中的行为,也不知不觉地被内在化了,成为了它们的牺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混血儿 白人权力 种族知识
下载PDF
一例维汉混血儿的血红蛋白Handsworth及结构分析
8
作者 朱学春 刘全俊 +1 位作者 陈维春 陶海南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1997年第1期78-81,共4页
本文报道了在江西省一名维吾尔族与汉族混血青年中发现了一例血红蛋白Handsworth,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证明它是HbHandsworth(α18(A16)Gly→Arg)。
关键词 血红蛋白 结构分析 维吾尔族 汉族 混血儿
下载PDF
挑战白人笔下梅蒂斯人刻板形象——以《混血儿》、《寻找四月雨树》为例
9
作者 丁杰 杨振华 徐慧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3-78,共6页
加拿大土著民族梅蒂斯作家坎贝尔的《混血儿》和柯乐藤的《寻找四月雨树》是本土作家自传体小说的代表作,作品是被殖民女性由边缘向主流社会发出的反抗强音。本文拟从后殖民主义理论中刻板形象这一重要概念入手,探讨作品中殖民者对梅蒂... 加拿大土著民族梅蒂斯作家坎贝尔的《混血儿》和柯乐藤的《寻找四月雨树》是本土作家自传体小说的代表作,作品是被殖民女性由边缘向主流社会发出的反抗强音。本文拟从后殖民主义理论中刻板形象这一重要概念入手,探讨作品中殖民者对梅蒂斯民族所形成的刻板形象及对其身心影响,同时分析作品主人公如何在夹缝中生存,通过后殖民抵抗话语挑战白人社会对梅蒂斯人的刻板形象。她们的后殖民抵抗话语在一定程度上颠覆和消解了主流社会中对梅蒂斯混血民族的种族歧视,也有利于梅蒂斯民族觉醒,身份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刻板形象 混血儿 《寻找四月雨树》
下载PDF
蜘蛛和海星的混血儿会改变商业世界吗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本富 《IT时代周刊》 2008年第2期77-77,共1页
砍掉蜘蛛的头,蜘蛛就死了;但如果把海星切成两半,你会看到2只海星。如今。
关键词 海星 蜘蛛 世界 混血儿 商业 面貌
下载PDF
从混血儿形象看福克纳的种族观——以《去吧,摩西》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丽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6-48,共3页
《去吧,摩西》写的是麦卡斯林家族两个支系几代人的命运,一支是白人后裔,一支是黑白混血后裔,本文将重点放在黑白混血后裔的描述上。由于混血儿既有黑人的血统,又有白人的血统,这一特征使他们成为书写种族矛盾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其命... 《去吧,摩西》写的是麦卡斯林家族两个支系几代人的命运,一支是白人后裔,一支是黑白混血后裔,本文将重点放在黑白混血后裔的描述上。由于混血儿既有黑人的血统,又有白人的血统,这一特征使他们成为书写种族矛盾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其命运也很好地说明了美国南方种族主义的弊端和危害。通过对麦卡斯林家族四代混血儿生活的描写,福克纳一方面对混血儿的处境表示同情,对于他们的遭遇甚至感到愤怒,但另一方面,福克纳也具有时代局限性,他和同时代的白人庄园主一样,无法接纳混血儿和白人具有同等地位。本文拟从混血儿形象着手,对福克纳在《去吧,摩西》中体现出的种族观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吧 摩西》 混血儿 种族观
下载PDF
解析福克纳小说中的两类混血儿形象
12
作者 王吉民 鲁先进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2-45,61,共5页
以查尔斯.邦、克莱蒂和卢卡斯.布钱普等为代表的混血儿是福克纳小说中的一群重要艺术形象,是理解和阐释福克纳文本中的种族叙事和表征的重要途径。在黑、白二分的南方种族格局中,福克纳笔下的混血儿,作为一类人,表现出了强烈的身份焦虑... 以查尔斯.邦、克莱蒂和卢卡斯.布钱普等为代表的混血儿是福克纳小说中的一群重要艺术形象,是理解和阐释福克纳文本中的种族叙事和表征的重要途径。在黑、白二分的南方种族格局中,福克纳笔下的混血儿,作为一类人,表现出了强烈的身份焦虑。此外,面对冷酷、残暴的种族主义社会文化机制,他们不但倍受压迫、歧视和剥削,而且纷纷沦为种族主义制度性暴力的受害者,成为南方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血儿 种族身份 焦虑
下载PDF
互文性视角下的两个混血儿悲剧命运探因——《八月之光》与《剑崎》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刘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54-156,共3页
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和日本作家立原正秋的《剑崎》都讲述了混血儿的悲剧故事,虽然两位主人公来自东西方两个国家,有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但从互文性视角研究两部作品,可以发现,导致两个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的原因,有许多相似之处,尤... 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和日本作家立原正秋的《剑崎》都讲述了混血儿的悲剧故事,虽然两位主人公来自东西方两个国家,有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但从互文性视角研究两部作品,可以发现,导致两个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的原因,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对自我身份的探索,将两人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视角 混血儿 悲剧命运 身份探索
下载PDF
美国韩裔1.5代作家笔下的“基地村”混血儿形象——以诺拉·玉子·凯勒的《狐女》为中心
14
作者 李金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25期76-77,共2页
诺拉?玉子?凯勒是美国韩裔1.5代女作家,其小说《狐女》呈现了生活在驻韩美军基地附近的韩美混血儿形象.主要有三种类型的韩美混血儿:一是东方主义与男权思想的同谋者混血男孩儿形象;二是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受害者与反抗者混血女孩儿形象... 诺拉?玉子?凯勒是美国韩裔1.5代女作家,其小说《狐女》呈现了生活在驻韩美军基地附近的韩美混血儿形象.主要有三种类型的韩美混血儿:一是东方主义与男权思想的同谋者混血男孩儿形象;二是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受害者与反抗者混血女孩儿形象;三是独立新人类混血儿第二代形象.他们是反映美国韩裔对于祖籍国文化的立场和态度的镜子,也是确认韩裔在美国社会的正当地位和合理身份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女》 混血儿 形象学 美国韩裔
下载PDF
混血儿的身份隐喻——《傻瓜威尔逊》和《一个原有色人的自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蓓蕾 谭惠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0-24,共5页
在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进行种族冒充的社会环境、主观动机,以及种族冒充造成的生活轨迹、命运结局各不相同。其种族冒充行为的社会根源和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美国种族关系的现实和本质。吐温和约翰逊分别作为白人作家和黑... 在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进行种族冒充的社会环境、主观动机,以及种族冒充造成的生活轨迹、命运结局各不相同。其种族冒充行为的社会根源和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美国种族关系的现实和本质。吐温和约翰逊分别作为白人作家和黑人作家在此类小说创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与作家的创作环境与创作意图、个人经历和艺术风格关系密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细致地探索黑人、白人作家在以"种族"为题材的作品中,体现出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充 小说 混血儿 身份 隐喻
下载PDF
种族二元格局之外的“他者”——解读福克纳文本中的主要混血儿形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先进 王吉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85-90,共6页
以乔.克里斯默斯、查尔斯.邦、克莱蒂和卢卡斯.布钱普等为代表的混血儿是福克纳小说中的一群重要艺术形象,是理解和阐释福克纳创作中种族叙事和表征的重要途径。在黑/白二分的种族格局中,福克纳笔下的混血儿,作为一类人,表现出了强烈的... 以乔.克里斯默斯、查尔斯.邦、克莱蒂和卢卡斯.布钱普等为代表的混血儿是福克纳小说中的一群重要艺术形象,是理解和阐释福克纳创作中种族叙事和表征的重要途径。在黑/白二分的种族格局中,福克纳笔下的混血儿,作为一类人,表现出了强烈的身份焦虑。与此同时,面对冷酷、残暴的社会文化机制,他们不但倍受压迫、歧视和剥削,而且沦为种族主义制度性暴力的受害者,成了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混血儿 种族身份
下载PDF
遗弃、歧视、孤立——《生命如尘》中越美混血儿生存境况分析
17
作者 赵文强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6年第3期43-45,共3页
越南战争是美国二战后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战争,同时也构成了美国人民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自越战文学出现之后,创伤叙事及研究一直是叙述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除了战争的直接亲历者及其亲人所所遭受到战争带来的创伤之外,还有一个群... 越南战争是美国二战后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战争,同时也构成了美国人民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自越战文学出现之后,创伤叙事及研究一直是叙述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除了战争的直接亲历者及其亲人所所遭受到战争带来的创伤之外,还有一个群体长期被忽视,即被遗弃在越南的美越混血儿。Robert Mc Kelvey的The Dust of Life:America’s Children Abandoned in Vietnam通过口述历史和采访录的形式向读者真实地记录并展示了美越混血儿在越南艰难的成长期探寻这种战争带来的体现在真正亲历者下一代身上的"跨代创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ert McKelvey 越南战争 美越混血儿 创伤
下载PDF
论斯陀夫人笔下的混血儿形象
18
作者 王昕 《文教资料》 2007年第2期60-61,共2页
斯陀夫人笔下的混血儿形象美丽、英俊、善良,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个反抗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了反抗者的多样性和彻底性。
关键词 斯陀夫人 混血儿形象 反抗 自由
下载PDF
录音工程:艺术与技术的“混血儿”
19
作者 马耀 《大学(高考金刊)》 2013年第9期27-27,共1页
虽然说“沉默是金”,但是。谁敢设想广播、电影、电视如果没有了声音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有句著名的广告词,“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的确是影视行业的真理。作为广播影视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录音环节直接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和... 虽然说“沉默是金”,但是。谁敢设想广播、电影、电视如果没有了声音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有句著名的广告词,“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的确是影视行业的真理。作为广播影视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录音环节直接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和成败。录音决非我们平时用收录机录音那么简单。因爱好而进入录音专业我自小开始就十分喜欢音乐,学习过多年钢琴,小时候梦想成为专业的音乐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在纯艺术领域有所欠缺,所以我决定通过技术来提升自己,因我高中学习理科,所以报考专业时我选择了“录音工程”这个专业。录音工程是工科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音 工程 技术 艺术 混血儿 影视制作 组成部分 工科专业
下载PDF
从边缘地位到主体意识——玛丽亚·坎贝尔《混血儿》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20
作者 张鑫 《内蒙古教育(C)》 2015年第1期83-85,共3页
作为加拿大土著女性作家少有的自传体小说,《混血儿》展现了20世纪70年代梅蒂斯民族的生活图景及梅蒂斯女性的生存状况。作家玛丽亚·坎贝尔充分表达了女性主体意识,作为少数族裔女性,她们不仅遭受白人社会的歧视,而且受到男权社会... 作为加拿大土著女性作家少有的自传体小说,《混血儿》展现了20世纪70年代梅蒂斯民族的生活图景及梅蒂斯女性的生存状况。作家玛丽亚·坎贝尔充分表达了女性主体意识,作为少数族裔女性,她们不仅遭受白人社会的歧视,而且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处于双重边缘地位。面对困境,梅蒂斯女性的主体意识却在苏醒,她们正探索出一条通往女性自由与民族振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亚·坎贝尔 混血儿 后殖民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