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舟山五种卵生游蛇科动物个体大小、窝卵数和卵大小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计翔 孙平跃 +1 位作者 许雪峰 杜卫国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8-145,共8页
阐明五种游蛇科动物雌体大小、窝卵数和卵大小之间的关系和雌性繁殖特征的种间差异。 5种蛇均产单窝卵 ,产卵高峰期为 6月下旬至 7月 ,窝卵数与雌体大小 (SVL)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对窝卵重与雌体SVL无关 ,卵重与窝卵数无关。灰鼠蛇卵重... 阐明五种游蛇科动物雌体大小、窝卵数和卵大小之间的关系和雌性繁殖特征的种间差异。 5种蛇均产单窝卵 ,产卵高峰期为 6月下旬至 7月 ,窝卵数与雌体大小 (SVL)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对窝卵重与雌体SVL无关 ,卵重与窝卵数无关。灰鼠蛇卵重与雌体SVL呈正相关 ,赤链蛇、王锦蛇、黑眉锦蛇和乌梢蛇的卵重与雌体SVL无关。黑眉锦蛇卵长径与窝卵数呈负相关 ,其余 4种蛇卵长径与窝卵数无关。 5种蛇卵长径与短径无关。黑眉锦蛇卵短径边缘性地与窝卵数无关 ,其余 4种蛇卵短径与窝卵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赤链蛇窝卵数与产后亲体状态呈正相关 ,其余 4种蛇窝卵数与产后亲体状态无关。赤链蛇、王锦蛇、黑眉锦蛇和乌梢蛇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增加繁殖输出 ,而灰鼠蛇雌体则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和卵大小增加繁殖输出。赤链蛇繁殖特征与灰鼠蛇相似 ,王锦蛇繁殖特征与黑眉锦蛇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蛇科 繁殖 窝卵数 窝卵重 卵大小 个体大小
下载PDF
游蛇科五种蛇四种组织LDH同工酶凝胶电泳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聂刘旺 郭超文 吴孝兵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1-36,共6页
本文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安徽产游蛇科5种蛇的肌、肝、心、肾4种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蛇类LDH同工酶存在着明显的组织及种族的特异性,它们可以作为识别物种的生化指标。本文还利用各... 本文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安徽产游蛇科5种蛇的肌、肝、心、肾4种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蛇类LDH同工酶存在着明显的组织及种族的特异性,它们可以作为识别物种的生化指标。本文还利用各物种(OTU)不同组织LDH的A、B亚基比值建立相似系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初步探讨了种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蛇科 乳酸脱氢酶 聚类分析 同功酶 电泳
下载PDF
刺猬和三种游蛇科动物冬眠期和活动期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任文华 杨光 +1 位作者 谷宇 赵祥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0-23,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刺猬 (Erinaceusdealbatus)及游蛇科的黑眉锦蛇 (Elaphetaeniura)、红点锦蛇 (E .rufodorsata)和赤链蛇 (Dinodonrufozonatum)等在冬眠期和活动期骨骼肌、心肌、肝等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 ,...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刺猬 (Erinaceusdealbatus)及游蛇科的黑眉锦蛇 (Elaphetaeniura)、红点锦蛇 (E .rufodorsata)和赤链蛇 (Dinodonrufozonatum)等在冬眠期和活动期骨骼肌、心肌、肝等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 ,LDH)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 ,并用比色法测定了以上各种组织的LDH活性 .结果表明 :LDH同工酶的电泳图谱只有红点锦蛇的肝和骨骼肌中存在活动期和冬眠期的明显差异 ,在其余动物两个时期的组织中未表现出明显变化 ;刺猬的肝脏LDH活性在冬眠期显著地高于活动期 ,而其余的动物组织冬眠期LDH活性均显著低于活动期 ;三种蛇类组织LDH4 均未见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猬 游蛇科 冬眠期 活动期 乳酸脱氢酶 同工酶 比色法 酶活性 糖代谢
下载PDF
河南游蛇科一新记录——平鳞钝头蛇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晓虹 朱命炜 +1 位作者 侯名根 瞿文元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游蛇科 平鳞钝头蛇 新记录
下载PDF
云南小头蛇属一新种(蛇亚目:游蛇科) 被引量:2
5
作者 寇治通 吴介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79-381,共3页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昆明的游蛇科、小头蛇属一新种——昆明小头蛇Oligodon kunminigensissp.nov。本种与饰纹小头蛇O.orantus Van Denburgh相近似,但有明显区别。
关键词 蛇亚目 游蛇科 小头蛇属 新种
下载PDF
中国林蛇属(蛇亚目:游蛇科)─新种 被引量:1
6
作者 温业棠 《四川动物》 CSCD 1998年第2期51-52,共2页
根据广西龙州市龙岗自然保护区历年所采林蛇属标本2雄3雌,与黑头林蛇相近,作者曾将其鉴定为后者。经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与林蛇属已知各种均不相同,应是一新种。本文对该新种加以描述。
关键词 林蛇属 广西林蛇 新种 游蛇科
下载PDF
游蛇科(Colubridae)10种蛇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义权 周开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3-279,共7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游蛇科10种蛇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了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所得数据经聚类分析结果提示:1.蛇类种内个体间存在着遗传多样性即个体间的差异,随机扩增多态DNA片段共享度的分析表明,...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游蛇科10种蛇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了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所得数据经聚类分析结果提示:1.蛇类种内个体间存在着遗传多样性即个体间的差异,随机扩增多态DNA片段共享度的分析表明,种间差异显著大于种内个体间的差异,说明在研究种间系统演化关系时.可以用随机取样的个体代表一个种作种间比较.2.锦蛇属是一高度分化的大属,本研究中的5种锦蛇间.玉斑锦蛇和红点锦蛇关系较近.可以井为1组.另3种归为1组还是分为3个不同的组尚难定论.3.游蛇科6个属之间.锦蛇属、乌梢蛇属和鼠蛇属3属间亲缘关系较近.Rhabophis和Sinonatrix与链蛇属较近.它们可能代表该科中较原始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类 游蛇科 随机扩增多态 分类
全文增补中
游蛇科4种的核型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建民 张秋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80-283,共4页
以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了游蛇属(Naotrix)3种和链蛇属(Dinodon)1种蛇的核型.草游蛇(N.stolata)2n=36,18(15M+1ST+2T)·18m(♀).渔游蛇(N.Piscat... 以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了游蛇属(Naotrix)3种和链蛇属(Dinodon)1种蛇的核型.草游蛇(N.stolata)2n=36,18(15M+1ST+2T)·18m(♀).渔游蛇(N.Piscator)2n=40,16(10M+1SM+3ST+2T)·24m(♀).乌游蛇(N.p.percarinata)2n=40,18(8M十2SM+8T)·22m(♂).赤链蛇(D.rufozonatum)2n=46,20(1M+3SM+16T)·26m(♀).草游蛇和渔游蛇的Nos,赤链蛇的No3为ZZ/ZW型性染色体.草游蛇Z染色体为M型,W染色体为ST型;渔游蛇Z为SM型,W也是ST型;赤链蛇Z为M型,W为SM型.三者Z均略大于W.草游蛇和渔游蛇No4长臂末端有时可见随体.对游蛇属、链蛇属以及游蛇亚科(Colubrinae)已知各属种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类 游蛇科 染色体组型
全文增补中
中国浙江产游蛇科蛇类数值分类初探
9
作者 毛宗秀 金显 +2 位作者 黄美华 林秀玉 董福明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18-124,共7页
本文对浙江省37种/亚种游蛇科蛇类进行数值分类(类平均法)探讨。结果表明游蛇科可分为6亚群18小群。与传统分类法的亚科和属比较,主要表现在锦蛇属和游蛇属这两个大属被分为不同的小群(属);且两头蛇属和颈棱蛇属分别提为亚... 本文对浙江省37种/亚种游蛇科蛇类进行数值分类(类平均法)探讨。结果表明游蛇科可分为6亚群18小群。与传统分类法的亚科和属比较,主要表现在锦蛇属和游蛇属这两个大属被分为不同的小群(属);且两头蛇属和颈棱蛇属分别提为亚群(亚科).为游蛇科的进一步分类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蛇科 蛇类 数值分类
下载PDF
Lycodon(蛇亚目:游蛇科)是亚洲白环蛇的正确属称
10
作者 Adle.,K 赵尔宓 《四川动物》 CSCD 1995年第2期75-75,74,共2页
我们最近出版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一书中,将Ophites作为亚洲产的白环蛇的属称。当时以为Boie(1826)关于Lycodon的原始描述没有指定模式种。然而,在Boie(1926)之前一两个月,Boie在Fit... 我们最近出版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一书中,将Ophites作为亚洲产的白环蛇的属称。当时以为Boie(1826)关于Lycodon的原始描述没有指定模式种。然而,在Boie(1926)之前一两个月,Boie在Fitzinger(1826)书中确指定aulicus为Lycodon属的模式种。因此,亚洲产白环蛇的正确属称应该是LycodonH.BoieinFitzinger,1826(模式种:ColuberaulicusLinnaeus,1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codon Ophites 白环蛇属 游蛇科
下载PDF
中国小头蛇属(蛇亚目,游蛇科)的分类修订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君 蒋珂 +2 位作者 李丕鹏 侯勉 饶定齐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3-430,共8页
基于40号标本的形态研究,对中国小头蛇属Oligodon进行分类修订。四线小头蛇Oligodon taeniatus(Güther,1861)在中国没有分布,当初发表该纪录所依据的3号标本为紫棕小头蛇指名亚种Oligodon cinereus cinereus(Güther,1864);中... 基于40号标本的形态研究,对中国小头蛇属Oligodon进行分类修订。四线小头蛇Oligodon taeniatus(Güther,1861)在中国没有分布,当初发表该纪录所依据的3号标本为紫棕小头蛇指名亚种Oligodon cinereus cinereus(Güther,1864);中国记录的管状小头蛇Oligodon cyclurus(Cantor,1839)应订正为束纹小头蛇Oligodon fascioatus(Güther,1864)。根据色斑、鳞被和半阴茎等综合特征,提出中国记录的喜山小头蛇Oligodon albocinctus包括2个物种,其中云南省陇川县标本为喜山小头蛇Oligodon albcinctus(Cantor,1839),而西藏墨脱县标本是尚未明确的小头蛇属未定种Oligodonsp.,其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提供中国分布的小头蛇属物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亚目 游蛇科 小头蛇属 分类 中国
原文传递
游蛇亚科(Colubrinae)二种蛇核型研究
12
作者 陈友铃 张秋金 耿宝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91-94,共4页
以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 首次报道了游蛇属的环纹游蛇 (Natrix aequifasciata)和白环蛇属的黑背白环蛇 (Lycodon ruhstrati) 的核型, 其中黑背白环蛇的核型为国内白环蛇属核型首次报道. 结果表明, 环纹游蛇2n= 40, 16 (1M+ 5SM+ ... 以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 首次报道了游蛇属的环纹游蛇 (Natrix aequifasciata)和白环蛇属的黑背白环蛇 (Lycodon ruhstrati) 的核型, 其中黑背白环蛇的核型为国内白环蛇属核型首次报道. 结果表明, 环纹游蛇2n= 40, 16 (1M+ 5SM+ 2ST+ 8T) ·24m (♀), No.4 为ZZ/ZW 型性染色体, Z染色体为M 型, W 染色体为SM 型. 黑背白环蛇2n= 42, 16 (4M+ 12T) ·26m (♂) . 对游蛇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纹游蛇 黑背白环蛇 核型 游蛇 染色体
下载PDF
虎斑游蛇毒器的解剖及离体达氏腺的产毒量 被引量:16
13
作者 牛青山 刘明玉 季达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4-46,64,共4页
本文通过对辽宁产虎斑游蛇毒器的解剖,描述了其毒器的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并测定了离体达氏腺(Duvernoy’sgland)的产毒量。
关键词 游蛇科 虎斑游蛇 毒器 产毒量 解剖
下载PDF
火赤链游蛇卵孵化的进一步研究兼评孵化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永普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43,共9页
用 2× 2四种温、湿度孵化火赤链游蛇 (Dinodonrufozonatum)卵 ,重点评估湿度及其与温度的相互作用对孵化成功率、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及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卵在孵化过程中净吸水导致重量增加 ,孵化温、湿度及其相互作用显著... 用 2× 2四种温、湿度孵化火赤链游蛇 (Dinodonrufozonatum)卵 ,重点评估湿度及其与温度的相互作用对孵化成功率、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及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卵在孵化过程中净吸水导致重量增加 ,孵化温、湿度及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孵化卵的重量变化并导致卵内水环境的相应变化。同一湿度下 ,低温孵化卵的终末重量大于高温孵化卵 ;同一温度下 ,高湿度孵化卵的终末重量大于低湿度孵化卵。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 ,湿度及其与温度的相互作用对孵化期无显著的影响。孵化温、湿度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性别无显著的影响。2 4℃和 30℃中均有畸形幼体孵出 ,但畸形率与孵化温、湿度无关。孵化基质湿度显著影响孵出幼体的大小(snout ventlength ,SVL)、湿重和躯干干重 ,潮湿基质中孵出幼体的SVL和体重较大且躯干发育较好。孵化温度显著影响幼体剩余卵黄的干重和灰分含量以及幼体的能量和总灰分含量 ,30℃孵出幼体的剩余卵黄较大、总灰分含量和剩余卵黄灰分含量较高 ,但能量较低。在所有被检测的幼体特征中 ,孵化温、湿度相互作用仅影响剩余卵黄干重。各条件下孵出幼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与其SVL无显著的相关性 ,孵化温、湿度及其相互作用对孵出幼体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的影响。孵化水环境虽然影响部分幼体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赤链游蛇 游蛇科 蛇卵 孵化 水热环境 幼体特征
下载PDF
赤链华游蛇的雌性生殖输出和初生幼体特征(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计翔 许雪峰 杜卫国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研究浙江舟山产赤链华游蛇窝仔数、幼体大小和雌体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初生幼体特征。产仔雌体的最小体长 (SVL)为 4 86mm ,大于最小SVL的雌体均年产单窝仔 ,产仔期为 8月 30日~ 9月 30日。窝仔数与雌体SVL呈正相关 ,平均值为 11 7。初... 研究浙江舟山产赤链华游蛇窝仔数、幼体大小和雌体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初生幼体特征。产仔雌体的最小体长 (SVL)为 4 86mm ,大于最小SVL的雌体均年产单窝仔 ,产仔期为 8月 30日~ 9月 30日。窝仔数与雌体SVL呈正相关 ,平均值为 11 7。初生幼仔重与雌体SVL和窝仔数无关。窝仔数与产后雌体的状态无关。赤链华游蛇主要通过增加窝仔数来增加繁殖输出。初生幼仔湿重、干重、SVL和尾长平均值分别为 4 37g、 1 18g、 171 0mm和 4 4 7mm。幼体躯干、剩余卵黄和脂肪体的干重有显著的窝间差异。偏相关分析显示 ,幼体躯干干重与剩余卵黄及脂肪体干重呈负相关 ,剩余卵黄干重与脂肪体干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蛇科 赤链华游蛇 生殖输出 窝仔数 初生幼体 雌蛇
下载PDF
湖南省蛇类新纪录——花坪白环蛇
16
作者 刘佳昱 李辉 +4 位作者 朱乐强 张先泰 彭德永 莫小阳 张志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440,共7页
2023年7月27日,在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时,在针阔混交林旁的马路采集到白环蛇属(Lycodon)标本1号(标本号HNNU 230727;26°15'2″N,110°15'29″E;海拔532 m),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片... 2023年7月27日,在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时,在针阔混交林旁的马路采集到白环蛇属(Lycodon)标本1号(标本号HNNU 230727;26°15'2″N,110°15'29″E;海拔532 m),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片段重建白环蛇属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该标本与花坪白环蛇(L.cathaya)模式标本聚为一支,遗传距离为0.1%。综合形态特征及Cyt b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关系,确定该标本为游蛇科(Colubridae)白环蛇属花坪白环蛇,系湖南省蛇类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 分子系统学分析 游蛇科 花坪白环蛇 新纪录
下载PDF
浙江沿海地区蛇咬伤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永高 毛建芬 +5 位作者 金礼通 曹朝梁 黄永祥 吴立群 谢杰 潘巧玲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调查浙江东部沿海地区蛇咬伤的流行病学情况,以指导毒蛇伤害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2007-11~2010—10台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共收治208例蛇咬伤患者,实施蛇伤程序化救治流程的152例进行总结。结果浙江沿海地区蛇咬伤有其特有的流... 目的调查浙江东部沿海地区蛇咬伤的流行病学情况,以指导毒蛇伤害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2007-11~2010—10台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共收治208例蛇咬伤患者,实施蛇伤程序化救治流程的152例进行总结。结果浙江沿海地区蛇咬伤有其特有的流行病学特点。蛇咬伤分类:蝮蛇36.8%(56/152)、眼镜蛇23.0%(35/152)和五步蛇13.2%(20/152)占多数,不明蛇咬伤7.2%(11/152)、游蛇科13.8%(21/152)、无毒蛇8.6%(13/152)。蛇咬伤发生率大致分为高发、偶发、少见及无地域分布四类;蛇咬伤多发生在中部平原和南部山区;蛇咬伤集中发生夏秋季(5~10月份),占94.7%(144/152),其中6、7月份为高峰期,占55.3%(84/152)。蛇咬伤后就诊时间越晚,重型、危重型患者发生率越高。结论浙江东部沿海地区为蛇咬伤高发区,有季节性、地域性等流行病学特点,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蛇咬伤防治对策,做好抗蛇毒血清的药品储备,从而降低蛇咬伤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毒蛇 诊断标准 游蛇科 抗蛇毒血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孵化温度对灰鼠蛇卵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杜卫国 计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8-553,共6页
用 4个恒定温度 ( 2 4~ 32℃ )孵化灰鼠蛇卵 ,检测温度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在 2 4~ 32℃范围内 ,孵化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及孵出幼体的体长和剩余卵黄大小 ,但不影响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的性别、体重、躯干重... 用 4个恒定温度 ( 2 4~ 32℃ )孵化灰鼠蛇卵 ,检测温度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在 2 4~ 32℃范围内 ,孵化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及孵出幼体的体长和剩余卵黄大小 ,但不影响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的性别、体重、躯干重和脂肪体重。 2 4、2 6、30和 32℃孵化期分别为 99.0、72 .2、5 4 .7和 4 8.7d。 2 4℃和 2 6℃孵出幼体的体长大于 30℃和 32℃孵出幼体 ;2 4℃和 32℃孵出幼体内的剩余卵黄较多。不同温度下发育的胚胎对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有一定的差异 ,但差异不显著。雌性幼体的体长、尾长和总长均大于雄性幼体 ,这些两性差异与孵化温度无关。孵出幼体和新生卵内容物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 ,孵化前后卵壳灰分含量也无显著差异 ,表明灰鼠蛇的卵黄可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所有无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化温度 灰鼠蛇卵 孵化期 孵化成功率 幼体特征 游蛇科
下载PDF
后毒牙蛇类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志晓 叶锋平 +3 位作者 周卫国 郭平 郑颖 范泉水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70-572,共3页
全世界共有蛇类3000多种,600余种是有毒蛇。毒性较强的毒蛇主要集中在眼镜蛇科(Elapidae)和蝰蛇科(Viperidae),它们有管状或沟状的前毒牙。除此之外,游蛇科(Colubridae)的后毒牙蛇类因频现伤人引起严重中毒事件,而逐渐引起人们的... 全世界共有蛇类3000多种,600余种是有毒蛇。毒性较强的毒蛇主要集中在眼镜蛇科(Elapidae)和蝰蛇科(Viperidae),它们有管状或沟状的前毒牙。除此之外,游蛇科(Colubridae)的后毒牙蛇类因频现伤人引起严重中毒事件,而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游蛇科蛇种数量最多,有1700余种,分布范围广,有陆栖、树栖和水栖。其中大部分是无毒蛇,小部分有毒蛇的毒腺又不同于传统毒蛇,为杜氏腺(Duvemoy's gland),位于蛇头部上颌后方。另外某些蛇种颈背部还有颈背腺(nuchal gland),里面的毒素来自于捕食的蟾蜍、蜥蜴等动物的毒液。游蛇科中也有剧毒蛇,如非洲树蛇(Dispholidus typus)具有很长的后毒牙,被它咬伤后会引起出血并致死;非洲藤蛇(Thelotornis kirtlandi capensis)栖息在灌木丛中或树上,也能咬人致死。李金荣等之前对国内后毒牙蛇的生理解剖、毒性实验及临床案例进行了综述,本文将综述重点放在后毒牙蛇类毒液成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毒牙 游蛇科 蛇毒 蛇伤
下载PDF
中国蛇类新记录属——红鞭蛇属Platyceps Blyth,1860(Serpentes,Colubridae,Colubrinae)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克疾 邓学建 +4 位作者 赵冬冬 熊嘉武 朱雪林 陈贵英 陈顺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680,共4页
2014年8月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马阳河谷采集到2号蛇类标本,经查阅文献、咨询,鉴定为中国游蛇科(Serpentes,Colubridae,Colubrinae):新记录属(Platyceps Blyth,1860)和一新记录种Platyceps rhodorachis(Jan,1863),检视标本存于湖... 2014年8月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马阳河谷采集到2号蛇类标本,经查阅文献、咨询,鉴定为中国游蛇科(Serpentes,Colubridae,Colubrinae):新记录属(Platyceps Blyth,1860)和一新记录种Platyceps rhodorachis(Jan,1863),检视标本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亚目 游蛇科 红鞭蛇属 Platyceps rhodorachis 新记录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