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0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桂林漓江游船外观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符晗 段嘉豪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为促进桂林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漓江游船外观形象,本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漓江游船外观进行设计分析,构建外观设计评价体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漓江游船的外观设计策略,并从外观结构、传统文化、情感因素三方面进行设计实践并验证... 为促进桂林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漓江游船外观形象,本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漓江游船外观进行设计分析,构建外观设计评价体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漓江游船的外观设计策略,并从外观结构、传统文化、情感因素三方面进行设计实践并验证。结果证明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漓江游船外观设计上的应用可行,对文旅融合背景下提升游客文化感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模糊层次分析法 漓江游船外观设计
下载PDF
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及其土壤养分变异规律
2
作者 王静 潘复静 +1 位作者 卢倩倩 王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5-1916,共12页
为促进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在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冗余分析法研究了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土壤养分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砾石滩、草地、灌草地和... 为促进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在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冗余分析法研究了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土壤养分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砾石滩、草地、灌草地和疏林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随着水淹时间的减少,水陆交错带由分布零星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变为草、灌、乔植物群落,植被物种α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呈逐渐增加趋势,在砾石滩最低,在疏林地最高。(2)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差异。随水淹时间的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而土壤含水量、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上养分含量最大值多出现在灌草地或疏林地,在草地次之,在砾石滩最低。(3)相关性及冗余分析得出土壤有效氮、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质与植被物种α多样性各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土壤有效氮和速效钾与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关联性最强。综上认为,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土壤养分具有异质性分配格局,适度水淹有利于植被群落聚集,对土壤养分积累有一定促进作用;草本植物对适度水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漓江水陆交错带生态修复过程中需针对性设计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修复方案,并充分考虑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效养分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植物物种多样性 土壤养分 水陆交错带 漓江
下载PDF
漓江上游水沙对降水、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3
作者 方荣杰 黄卉 +3 位作者 张帅普 代俊峰 蒋立新 许景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为了探究漓江流域上游水沙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气温、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漓江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利用累积量斜率变... 为了探究漓江流域上游水沙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气温、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漓江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揭示气候因子对上游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合植被覆盖变化特征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河流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19年漓江流域上游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未呈现显著增加或减少趋势,同时期NDVI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利用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林地、耕地为主。漓江上游气温未出现突变点,降水量与径流量于1991年发生突变,1992—2019年漓江上游NDVI平均值显著高于突变前的1981—1991年,耕地面积平均值与林地面积平均值显著低于突变前的1981—1991年;输沙量于2003年发生突变,2004—2019年漓江上游NDVI平均值与建设用地面积平均值显著高于1981—2003年。降水对径流改变的贡献率为56.30%,降水量-径流量关系并未在突变点前后发生改变。降水量对输沙量改变的贡献率为-12.67%,降水量-输沙量关系在突变后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征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贡献率 漓江
下载PDF
漓江画派花鸟画的地域特色研究
4
作者 刘应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8期51-54,共4页
漓江画派是当代中国最活跃的绘画流派之一。我国广西地区的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其丰富的地域性资源是漓江画派花鸟画家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花鸟画家在挖掘南方地域性特色的同时,也以传统文人画为营养,经过不懈努力与持续探索,体现出漓... 漓江画派是当代中国最活跃的绘画流派之一。我国广西地区的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其丰富的地域性资源是漓江画派花鸟画家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花鸟画家在挖掘南方地域性特色的同时,也以传统文人画为营养,经过不懈努力与持续探索,体现出漓江画派花鸟画鲜明的地域特色。分析漓江画派花鸟画的绘画语言及代表画家,有利于人们深入了解漓江画派花鸟画的地域特色,推动漓江画派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画派 花鸟画 地域特色
下载PDF
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婷 黄甫昭 +4 位作者 李健星 陆芳 文淑均 阮枰臻 李先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为了解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的养分利用及养分限制状况,选取5种植被群落代表5个植被恢复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原生乔木林阶段),对各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 为了解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的养分利用及养分限制状况,选取5种植被群落代表5个植被恢复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原生乔木林阶段),对各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全钙(Ca)和全镁(Mg)含量及其比值随恢复进程波动变化。灌草丛阶段叶片C和P含量最高(469.84和1.21 g·kg^(-1)),且C∶K和N∶K最大(134.64和5.67);原生乔木林阶段叶片N、K和Mg含量最高(20.52、6.76和5.69 g·kg﹣1),且K∶P最大(5.83);次生乔木林阶段叶片Ca含量最高(34.05 g·kg^(-1)),且C∶P和N∶P最大(510.98和18.25);灌木林阶段叶片C∶N最大(34.61)。灌草丛阶段土壤C和N含量最高(114.25和4.26 g·kg^(-1)),且C∶N、C∶P、C∶K、N∶P和N∶K最大(27.00、170.98、13.75、6.37和0.52);原生乔木林阶段土壤P和Ca含量最高(1.03和6.42 g·kg^(-1));灌木林阶段土壤K含量最高(8.98 g·kg^(-1)),且K∶P最大(12.96);次生乔木林阶段土壤Mg含量最高(11.53 g·kg^(-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C含量与土壤C、N、P、Ca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叶片N、Mg含量与土壤K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P<0.01)负相关,叶片Ca含量与土壤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各恢复阶段植物生长均受磷限制,灌丛阶段植物生长还受氮限制,灌草丛阶段植物生长还受钾限制,因此,建议在该区域植被恢复和管理中适当增施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喀斯特地区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下载PDF
怀旧演绎:漓江画派山水画创作的当代社会新功能
6
作者 李英峰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在斯维特兰娜·博伊姆的怀旧研究背景下,该文作者探讨怀旧的多维度含义,包括时间和空间维度。怀旧被视为一种情感现象,它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联系个体与过去,唤起回忆和情感共鸣。在现代社会中,怀旧演绎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 在斯维特兰娜·博伊姆的怀旧研究背景下,该文作者探讨怀旧的多维度含义,包括时间和空间维度。怀旧被视为一种情感现象,它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联系个体与过去,唤起回忆和情感共鸣。在现代社会中,怀旧演绎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和媒体现象,能帮助人们满足怀旧情感,强化情感联系,寻找情感寄托。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清代石涛和当代漓江画派的新田园诗画风山水画作品被视为怀旧演绎的典型案例。这些作品以过去的生活场景为主题,呈现了旧日生活的美好,引发了观众的怀旧情感,强化了人们对过去和地方的情感联系,体现了怀旧演绎的力量。该文阐释怀旧演绎的概念,以及在石涛和漓江画派的山水画中如何实现怀旧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漓江画派 怀旧理论
下载PDF
青罗碧玉入画来――漓江山水工程(阳朔段)生态修复略记
7
作者 高海江 邹雄宇 谭文忠 《南方自然资源》 2024年第6期29-32,共4页
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被誉为世界上最美河流之一。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漓江阳朔段考察时强调,桂林是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广西牢记领袖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被誉为世界上最美河流之一。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漓江阳朔段考察时强调,桂林是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广西牢记领袖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实施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漓江山水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山水 生态优先 旅游名城 漓江山水 桂林漓江 甲天下 生态修复 一体化
下载PDF
湖光山色绿沙洲——漓江山水工程典型案例掠影
8
作者 甘剑伟 《南方自然资源》 2024年第4期6-12,共7页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广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推进漓江全流域保护、全覆盖治理、全方位提升,推动漓江...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广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推进漓江全流域保护、全覆盖治理、全方位提升,推动漓江保护步入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广西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漓江流域 流域保护 长效化 漓江山水 系统治理 保护修复 规范化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桂林漓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贾艳红 吴春竹 +2 位作者 胡洪文 黄俊忠 苏筱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212,共12页
城市化进程加速会引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而生态安全格局又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键。本文以典型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漓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电路理论构建点(节点、屏障点)—线(生态网络)—面(生态源)框架的漓江流域... 城市化进程加速会引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而生态安全格局又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键。本文以典型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漓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电路理论构建点(节点、屏障点)—线(生态网络)—面(生态源)框架的漓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和生态敏感性分析识别生态源,并利用电路理论生成生态网络,优化景观格局,促进漓江流域生态价值的提升和实现。研究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生态源地共12个,总面积1624.71 k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31%。在构建的漓江流域生态网络模型中,生态廊道有15条,其中重要生态廊道7条,潜在生态廊道8条,重要生态廊道最长为64.35 km。漓江流域景观优化呈现出“一带两廊三区”格局,因地制宜发挥生态优化和修复职能,提高各源地之间的景观连通性,可为漓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流域生态系统调控和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电路理论 生态廊道 生态敏感性 漓江流域
下载PDF
漓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鹏伟 钱建平 +1 位作者 刘佳雷 龙思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29,共10页
基于2000、 2005、 2010、 2015、 2019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对漓江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解译,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RS与GIS技术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漓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 基于2000、 2005、 2010、 2015、 2019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对漓江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解译,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RS与GIS技术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漓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生态风险的耦合关联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均发生了变更,主要表现为耕地变更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面积逐年增多,研究期间分别增长70.62、 32.44、 75.83 km^(2),耕地面积共计减少166.33 km^(2)。(2)研究区整体生态风险水平下降,低生态风险区先降后增,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先增后降:2010—2019年,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282.64 km^(2),较高生态风险区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分别减少206.80和71.74 km^(2)。(3)南部耕地转化为林地的面积和速率均高于北部地区,导致景观生态风险质心由北向南偏移了6.32 km。(4)2000—2019年,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Moran’s I值均大于0.65,空间正相关性较强且趋于集聚;LISA集聚图空间分布与同期的土地格局分布较为一致,说明人为活动对漓江流域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演变 风险质心 风险评价 漓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ITA法和Mann-Kendall法的漓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解析
11
作者 张姣 胡庆芳 +4 位作者 黄璟胜 陈炼钢 杨川 云兆得 朱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2,共8页
为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漓江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基于流域内气象站点1963-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修改后的ETCCDI指数,通过ITA(innovative trend analysis)法和Mann-Kendall法2种非参数检验方法从站点和流域尺度研究了漓江流... 为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漓江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基于流域内气象站点1963-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修改后的ETCCDI指数,通过ITA(innovative trend analysis)法和Mann-Kendall法2种非参数检验方法从站点和流域尺度研究了漓江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流域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3-2019年漓江流域年降水量及汛期降水量均呈增长趋势;空间上,各极端降水指数呈现出由流域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分布格局;时间上,各站点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在年内最早发生时间总体表现为流域北部站点时间推迟,南部站点时间提前;ITA法和Mann-Kendall法对漓江流域极端降水指数的趋势显著性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ITA法的敏感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变化趋势 ITA法 MANN-KENDALL法 漓江流域
下载PDF
漓江流域喀斯特综合干扰评价及其空间特征
12
作者 樊千涛 马姜明 +1 位作者 于名召 贺桂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4-1417,共14页
喀斯特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生态环境脆弱性较高,辨识和量化人为、自然多重干扰是减少人类干扰影响及制定喀斯特景观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基于漓江流域喀斯特发育地貌特征,旨在建立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社会5类因素以及15个... 喀斯特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生态环境脆弱性较高,辨识和量化人为、自然多重干扰是减少人类干扰影响及制定喀斯特景观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基于漓江流域喀斯特发育地貌特征,旨在建立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社会5类因素以及15个具体干扰指标的喀斯特综合干扰指数,并通过空间相关分析探究地理因子对综合干扰解释力以及因子与指标间交互作用力的特征。结果显示:(1)漓江流域中游综合干扰指数高于上下游,自然地形地貌本底以及不同类型喀斯特景观分布的地带性是分异的主要原因;(2)干扰等级为显著干扰,综合干扰指数为0.336,空间上呈现出东部与北部低、西部与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综合干扰具有较强解释力,采石采矿、各类灾害、生产活动等多项干扰指标以及海拔高度具有较强空间关联关系。评估了漓江流域喀斯特综合干扰并分析其空间特征,研究结果对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及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喀斯特 干扰评价体系 空间交互作用
下载PDF
漓江峰丛片区高位岩溶洼地洪涝水文过程及有效治理
13
作者 普政功 黄奇波 +3 位作者 吴华英 李腾芳 邹昌霈 廖红为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1-842,共12页
漓江峰丛片区高位岩溶洼地洪涝频发,严重影响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自然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本研究选择在漓江峰丛片区暗嵅高位洼地开展洪涝水循环过程研究,对洼地内主要消水口(A01、A03落水洞)进行扩宽和疏通,加大过水能力,使洪涝水害... 漓江峰丛片区高位岩溶洼地洪涝频发,严重影响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自然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本研究选择在漓江峰丛片区暗嵅高位洼地开展洪涝水循环过程研究,对洼地内主要消水口(A01、A03落水洞)进行扩宽和疏通,加大过水能力,使洪涝水害得到有效治理。结果表明:洼地积水成涝对降雨响应迅速,降雨结束后,12~24 h内洼地积水深度就能达到最大,日降雨量超过50 mm或72 h累计降雨量超过90 mm,洼地就容易积水成涝。2023年4-7月共造成了8次洪涝灾害,洪涝总时长达417.5 h(18.6 d)。鱼嵅地下河出口排泄量达到大气降雨补给量的77.77%和87.32%,为暗嵅洼地地下水总排泄口,主要通过中部A01、A02、A03、A044个消水洞排水,4个消水洞不同的消水速度造成了出口流量的4个峰值。A01消水洞水力坡度小,下部管道受方解石矿渣堵塞,消水速度较慢,现仅对A01洞口进行整治,未能有效解决洼地洪涝问题。A03、A04消水洞位于方解石脉矿的南侧,未受到方解石尾矿渣的影响,岩溶管道过水通畅。通过疏通A04消水洞,并将南侧古蚕洼地的洪流引至A03消水洞,缩短洪涝时间66.71 h(2.8 d)。因此,修建好南部排水沟系统,使南部古蚕洼地的水全部通过A03、A04消水洞快速向鱼嵅地下河出口排泄,是进一步减轻暗嵅洼地洪涝受灾程度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峰丛片区 岩溶洼地 岩溶洪涝 水文过程 洪涝治理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倪春雨 何文 姚月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27-5238,共12页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精准评价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融合Landsat 8遥感影像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精准评价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融合Landsat 8遥感影像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探讨自2012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来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且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流域林地和草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为优和良,而建设用地和耕地等区域主要为差和较差;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呈聚集性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高-高聚类、低-低聚类和不显著聚类;绿度和湿度指标对RSEI指数有正向影响,而干度和热度指标则为反向影响;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自然因素。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战略,注重保护和恢复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以促进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谷歌地球引擎(GEE) 主成分分析(PCA) 地理探测器 漓江流域
下载PDF
漓江生态“颜值”转化、发展的成效与启示
15
作者 赵小兰 廖丽梅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文章旨在探讨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桂林漓江保护实践在维护生态平衡、传承历史文脉、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重要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及其深远意义。通过具体分析桂林漓江通过生态修复、绿色旅游、文化挖掘与传承等所取得的显... 文章旨在探讨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桂林漓江保护实践在维护生态平衡、传承历史文脉、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重要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及其深远意义。通过具体分析桂林漓江通过生态修复、绿色旅游、文化挖掘与传承等所取得的显著治理成效,探讨了其对于地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生态颜值 发展价值 生态旅游
下载PDF
一套适用于评价漓江水质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
16
作者 杨海菊 韦锋 +4 位作者 陈嘉美 陈蓓 李方 杜丽娜 韩雪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5,共14页
漓江是全球15条最美河流之一,孕育着较高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本研究构建一套适用于漓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并利用该指数对漓江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旨在为漓江水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基础支撑。利用2021—2022年漓江底栖动物物种数和水... 漓江是全球15条最美河流之一,孕育着较高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本研究构建一套适用于漓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并利用该指数对漓江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旨在为漓江水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基础支撑。利用2021—2022年漓江底栖动物物种数和水环境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水环境化学参数与底栖动物物种间的相关性,提出一套基于底栖动物属级分类水平的漓江BI指数(LJBI指数)。以25%分位数、50%分位数和75%分位数为分割点,将LJBI指数值分为4个等级,分别代表漓江水环境的优秀、良好、中等和一般。研究结果显示,在漓江分布的底栖动物以中度污染耐受物种为主,而适应于水质较为清洁的物种,例如孔龙虱属、宽肩蝽属、细属等仅分布于上游溪流中,因此对于上游及支流溪流的保护尤其重要。从水环境健康来看,漓江上游水生态状况较好,例如青狮潭、高寨、华江乡等采样点被评价为优秀;漓江下游受人类活动影响,水生态相对变化较大,例如净瓶山段受修桥影响,水体浑浊,LJBI指数评价该采样点的水生态为一般。将该指数与其他常用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比较,其优点体现在:①不受物种个体数量的影响;②对于使用者来说,操作简单、计算方便,能够较快得出结论;③便于在漓江流域推广和科普宣传,有利于调动全员参与漓江生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健康评价 底栖动物 漓江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分析1980-2019年漓江流域干旱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褚彦琪 杨的山 +2 位作者 王星明 李子威 唐湘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分析漓江流域1980-2019年的多时空尺度干旱特征变化,为漓江流域气象预警以及科学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漓江流域6个气象站点1980-2019年逐月降水与气温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并结合Mann-Kendall检验法、Pett... 分析漓江流域1980-2019年的多时空尺度干旱特征变化,为漓江流域气象预警以及科学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漓江流域6个气象站点1980-2019年逐月降水与气温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并结合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验进一步研究干旱突变、干旱频率以及干旱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干旱事件以轻旱和中旱为主,空间上灵川的干旱频率较高,时间上2015年是漓江流域干旱情况的一个突变点。不同时间尺度上,春秋两季逐渐干旱化,而夏季则相对湿润,冬季无明显变化趋势;月与年尺度的SPEI值变化较为平稳。剖析成因,春秋两季的降雨量逐年减少而均温逐年提升造成流域内趋于干旱化,但结合夏季气象资料,年尺度上的降雨与均温均是增长趋势,导致流域内总体上并无干旱趋势且以微弱的速率湿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MANN-KENDALL检验 Pettitt突变检验 干旱频率
下载PDF
构建地域文化特征的沉浸式夜游空间体验——以桂林漓江夜游设计实践为例
18
作者 徐珺 吴映月 鲁晓祥 《照明工程学报》 2024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夜游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其越来越备受关注,如何合理开发和创新发展已成为值得关注的新命题。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夜旅游亦呈现出多元的设计与策略,游客更加注重在地文化的感知体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活态性更加成为夜游设计的... 夜游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其越来越备受关注,如何合理开发和创新发展已成为值得关注的新命题。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夜旅游亦呈现出多元的设计与策略,游客更加注重在地文化的感知体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活态性更加成为夜游设计的关键要素。本文结合桂林漓江夜游实践项目,探寻构建以桂林为代表的西南边境新的夜间文旅消费及空间体验的夜游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夜游 桂林文化 沉浸式体验 设计策略
下载PDF
漓江流域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及分异研究
19
作者 钟启翔 蔡湘文 +1 位作者 魏玺 罗海凤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基于1980年、2000年、202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漓江流域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信息,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了1980~2020年漓江流域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其他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农村居民... 本文基于1980年、2000年、202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漓江流域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信息,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了1980~2020年漓江流域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其他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的面积变化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格局及分异的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40年间,1980~2000年漓江流域农村居民点数量变化不明显,其数量在200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在规模上,居民点斑块的规模变大,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密度下降,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体呈扩张趋势;并且农村居民点在规模上呈现高密度小规模分布和低密度大规模分布。在形态特征上,农村居民点斑块更破碎、更复杂,聚集程度高。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呈现出“低密度广泛分布,整体分散和局部聚集”的点状分布特征,空间分异显著。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分异主要受DEM、NDVI和气温影响,且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着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发展。研究结果对漓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土地利用 时空分异 漓江流域
下载PDF
漓江源区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土壤呼吸特征
20
作者 王瑞强 莫燕华 +1 位作者 马姜明 秦佳双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目的】研究漓江源区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土壤呼吸特征,为该地区土壤碳排放估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12月到2023年11月,利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监测漓江源区常绿阔叶林、毛竹林以及抚育改造后的毛竹林(毛竹-多花... 【目的】研究漓江源区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土壤呼吸特征,为该地区土壤碳排放估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12月到2023年11月,利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监测漓江源区常绿阔叶林、毛竹林以及抚育改造后的毛竹林(毛竹-多花黄精、毛竹-草珊瑚)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1)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抚育改造后的毛竹林土壤总呼吸年变化特征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2)常绿阔叶林土壤总呼吸年均值为4.18±2.01μmol·m^(-2)·s^(-1),显著高于毛竹林的2.36±1.18μmol·m^(-2)·s^(-1)和抚育改造后毛竹林的2.41±1.09和2.54±1.18μmol·m^(-2)·s^(-1),分别是毛竹林和抚育改造后的毛竹林的1.77、1.73、1.65倍;毛竹林抚育改造并套种草珊瑚和多花黄精后的土壤总呼吸年均值均增加,且套种草珊瑚的土壤总呼吸年均值低于套种多花黄精;3)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对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抚育改造后的毛竹林土壤总呼吸变化的解释程度在63.5%~86.1%。【结论】漓江源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总呼吸显著高于毛竹林和抚育改造后的毛竹林,毛竹林抚育改造并套种草珊瑚和多花黄精后土壤总呼吸均增加;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呼吸及组分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源区 土壤呼吸 常绿阔叶林 毛竹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