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黄霉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朱育菁 于晓杰 +2 位作者 潘志针 陈清西 刘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5-439,共5页
灰黄霉素(Griseofulvin)是从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in)培养液中得到的一种含氯代谢产物,是一种非多烯类的抗真菌抗生素.我国目前投产的灰黄霉素产生菌的发酵单位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而且使用原料简单,产品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 灰黄霉素(Griseofulvin)是从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in)培养液中得到的一种含氯代谢产物,是一种非多烯类的抗真菌抗生素.我国目前投产的灰黄霉素产生菌的发酵单位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而且使用原料简单,产品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竟争力.概述了灰黄霉素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通过耐前体变株的筛选可获得灰黄霉素高产株;培养基中氯化物无机盐对该化合物的代谢有较重要的影响;采用超声波技术进行提取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率;由于灰黄霉素的溶解度很低,可对灰黄霉素的超细化处理做成喷雾剂或缓释药物.灰黄霉素不仅是一种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皮肤和角质层真菌感染的抗生素,而且在农业植物保护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黄霉素 发酵 提取 超细颗粒应用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溶液快速膨胀法制备灰黄霉素微细颗粒 被引量:37
2
作者 陈鸿雁 蔡建国 +1 位作者 邓修 戴干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0,共5页
研究了通过超临界流体溶液快速膨胀 (RESS)技术制取灰黄霉素微细颗粒的过程 .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上研究了RESS过程各操作变量对所制得的灰黄霉素颗粒粒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
关键词 灰黄霉素 结晶 颗粒成型 抗真菌药物 制备 微细颗粒 超临界流体溶液快速膨胀法
下载PDF
灰黄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颜承农 上官云风 +2 位作者 刘义 潘祖亭 屈松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体液条件下,灰黄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现灰黄霉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其紫外吸收光谱和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发射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由Fòr...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体液条件下,灰黄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现灰黄霉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其紫外吸收光谱和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发射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由Fòrste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和热力学公式,得出了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置和结合过程基本热力学性质的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黄霉素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制备灰黄霉素微粒 被引量:9
4
作者 胡国勤 张从良 +1 位作者 陈琪 邓修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1-213,共3页
采用含有夹带剂丙酮的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制备灰黄霉素超细颗粒。所得微粒粒径约1μm。减小喷嘴孔径、提高夹带剂浓度或降低预膨胀温度均可使微粒粒径减小。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夹带剂 灰黄霉素 微粉化
下载PDF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制灰黄霉素微粒的预膨胀 被引量:9
5
作者 陈鸿雁 周永传 +1 位作者 邓修 戴干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用均相成核理论分析了超临界CO2 快速膨胀法(RESS)制备灰黄霉素微细颗粒过程中的预膨胀操作。指出在类似于灰黄霉素这样在反常冷凝区进行的RESS过程,预膨胀段的加热不会导致溶质灰黄霉素在预膨胀段提前析出。
关键词 超临界 灰黄霉素 晶粒细化 溶液体速膨胀
下载PDF
灰黄霉素在含共溶剂丙酮的超临界CO_2中溶解度的测定和关联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国勤 蔡建国 +1 位作者 陈鸿雁 邓修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84,共4页
动态法测定了灰黄霉素在不同的操作温度、压力以及共溶剂丙酮浓度下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用修正的PR状态方程关联了三元系统的溶解度模型,效果较好。
关键词 灰黄霉素 超临界流体 共溶剂 溶解度 关联 测定
下载PDF
灰黄霉素对尖孢镰刀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芸 朱育菁 +4 位作者 陈清西 李智聪 胡桂萍 于晓杰 刘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282-287,共6页
为进一步扩展灰黄霉素的农业应用范畴,选择采自甜瓜、黄瓜、西瓜、苦瓜、辣椒和西红柿的不同专化型的10株致病性尖孢镰刀菌作为试验对象,系统研究了灰黄霉素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抑菌圈法和抑菌率法,测定灰黄霉素对不同寄... 为进一步扩展灰黄霉素的农业应用范畴,选择采自甜瓜、黄瓜、西瓜、苦瓜、辣椒和西红柿的不同专化型的10株致病性尖孢镰刀菌作为试验对象,系统研究了灰黄霉素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抑菌圈法和抑菌率法,测定灰黄霉素对不同寄主来源的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并显微观察灰黄霉素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灰黄霉素对不同寄主来源的尖孢镰刀菌具有良好的广谱抑制作用,但对不同菌株抑制效果差异显著,其抑制中浓度IC50为0.42~2.81mM。尖孢镰刀菌经4mM灰黄霉素处理后,菌丝变得稀疏、畸形、膨大、扭曲,从而影响其生长。因此,灰黄霉素可用于开发防治作物枯萎病的新型生物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黄霉素 尖孢镰刀菌 枯萎病
下载PDF
灰黄霉素产生菌耐前体变株F-208的选育及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林琳 杨梅 +4 位作者 黄谚谚 沈育芬 徐培宁 施巧琴 吴松刚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8-32,共5页
以灰黄霉素产生菌PenicilliumPatulumD-756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获得了高度耐氯变株F-208,其孢子在含氯化物5%的固体培养基上仍正常萌发和生长,摇瓶发酵培养基氯化物浓度提高到2.... 以灰黄霉素产生菌PenicilliumPatulumD-756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获得了高度耐氯变株F-208,其孢子在含氯化物5%的固体培养基上仍正常萌发和生长,摇瓶发酵培养基氯化物浓度提高到2.0%时。其发酵单位较出发菌株提高12.5%,同时该菌株仍保持着出发株所具备的优良发酵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黄霉素 耐前体 F-208 抗真菌抗生素
下载PDF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制备灰黄霉素超细微粒的表征与溶解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胡国勤 陈琪 邓修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1-674,共4页
目的研究由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制备的灰黄霉素超细微粒的形貌特征及其在PBS缓冲溶液中的溶解性。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计、X射线衍射对超细微粒进行表征。结果所制备的灰黄霉素微粒平均直径在1μm左右,粒度均匀... 目的研究由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制备的灰黄霉素超细微粒的形貌特征及其在PBS缓冲溶液中的溶解性。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计、X射线衍射对超细微粒进行表征。结果所制备的灰黄霉素微粒平均直径在1μm左右,粒度均匀;其物理性质及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其溶解速率大且在2min后浓度达到最高。结论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可以用来制备药物超细微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黄霉素 微粒化 表征 溶解性实验
下载PDF
灰黄霉素高产变株与出发菌株18S rRNA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晶 柯崇榕 +2 位作者 杨欣伟 田宝玉 黄建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2,共6页
根据真菌18S rDNA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灰黄霉素高产突变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F208与出发菌株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3.5190的18S rRNA进行克隆测序及对比分析,并登录GenBank(序列号为EF608151和EF607282).依据18S rDNA建立... 根据真菌18S rDNA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灰黄霉素高产突变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F208与出发菌株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3.5190的18S rRNA进行克隆测序及对比分析,并登录GenBank(序列号为EF608151和EF607282).依据18S rDNA建立的系统进化树表明突变株F208与出发菌株3.5190的遗传距离较远,而与Penicillium urticae亲缘关系最近.出发菌株3.5190与Penicillium commune亲缘关系最近.18SrDNA作为分子标记可有效地鉴别灰黄霉素产生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高产与低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黄青霉 灰黄霉素 18S RDNA 进化树
下载PDF
灰黄霉素提取溶媒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国勤 陈鸿雁 +1 位作者 刘相文 邓修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5,78,共3页
测定了灰黄霉素纯品或干菌体中的灰黄霉素在单一溶媒和混合溶媒中的溶解度。其在极性溶剂和卤代烃中的溶解度较大。极性溶剂对干菌体中的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也大 ,但选择性较差 ,加入一些非极性溶剂时可提高其选择性。
关键词 灰黄霉素 提取 溶媒 卤代烃 非极性溶剂 非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
下载PDF
灰黄霉素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与沉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鸿雁 蔡建国 +1 位作者 邓修 戴干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研究了灰黄霉素在超临界 CO2 中的溶解沉析过程 ,测定了其溶解度。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灰黄霉素在超临界 CO2 中处于反常冷凝区 ;通过超临界流体沉析过程 ,可获粒度 <5μm的灰黄霉素颗粒 ;反常冷凝区与正常冷凝区内操作的沉析过程 ... 研究了灰黄霉素在超临界 CO2 中的溶解沉析过程 ,测定了其溶解度。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灰黄霉素在超临界 CO2 中处于反常冷凝区 ;通过超临界流体沉析过程 ,可获粒度 <5μm的灰黄霉素颗粒 ;反常冷凝区与正常冷凝区内操作的沉析过程 ,具有相反的温度影响与相同的压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灰黄霉素 超临界二氧化碳 溶解 沉析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灰黄霉素超细微粒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志义 李文秀 +2 位作者 刘学武 孟庭宇 夏远景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61,共6页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SAS)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的新方法。通过一套超临界反溶剂过程间歇式实验装置,以灰黄霉素、丙酮和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SAS过程参数对制备的微粒形态及其尺寸的影响。当操作条件为10 MPa,40...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SAS)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的新方法。通过一套超临界反溶剂过程间歇式实验装置,以灰黄霉素、丙酮和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SAS过程参数对制备的微粒形态及其尺寸的影响。当操作条件为10 MPa,40℃,溶液浓度13.3 mg/mL和溶液流速1.5 mL/min时,制备了较为理想的灰黄霉素微粒,粒径分布均匀、形状基本呈球状;当8 MPa,42℃,溶液浓度15 mg/mL和溶液流速4.0 mL/min时,微粒粒径分布比较均一、主要呈细小针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丙酮作为有机溶剂,可制备出不同大小和形态的灰黄霉素超细微粒。这为改变灰黄霉素传统制剂做了前期准备工作,为制成可持缓释药物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超细微粒 灰黄霉素
下载PDF
灰黄霉素发酵液的流变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杭海峰 夏建业 +4 位作者 郭美锦 储炬 庄英萍 唐寅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I0002-I0004,共3页
通过测定灰黄霉素发酵液的黏度和剪应力,研究在发酵的不同时间点发酵液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在100h左右,发酵液的非牛顿特性最强,流动指数n最小(n=0.368)。对体积氧传递系数KLa和稠度系数K、流动指数n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KLa随着流... 通过测定灰黄霉素发酵液的黏度和剪应力,研究在发酵的不同时间点发酵液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在100h左右,发酵液的非牛顿特性最强,流动指数n最小(n=0.368)。对体积氧传递系数KLa和稠度系数K、流动指数n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KLa随着流动指数n减小、稠度系数K增大而减小。同时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法对灰黄霉素的菌丝形态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菌丝平均长度、菌浓和稠度系数K的关联方程,表明K随着菌丝平均长度和菌浓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黄霉素 发酵液 流变特性 图像分析
下载PDF
灰黄霉素提取液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彩虹 石玲玲 +1 位作者 刘进荣 卢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6,共4页
比较了D4006、AB-8、NKA-9、D301T、D296R、D315和001×14.5等7种大孔树脂对灰黄霉素提取液的脱色效果。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301T型树脂对灰黄霉素提取液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和较低的灰黄霉素损失率。该树脂对灰黄霉素提取液脱色... 比较了D4006、AB-8、NKA-9、D301T、D296R、D315和001×14.5等7种大孔树脂对灰黄霉素提取液的脱色效果。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301T型树脂对灰黄霉素提取液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和较低的灰黄霉素损失率。该树脂对灰黄霉素提取液脱色的适宜操作条件为:操作温度35℃,pH5.0~6.0,吸附平衡时间20min,提取液处理量为50ml时的树脂适宜添加量为3g。动态吸附适宜流速为3ml/min。树脂吸附后可用1mol/L的NaOH溶液进行洗涤再生。灰黄霉素提取液脱色后经结晶所得灰黄霉素样品质量符合药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黄霉素 脱色 大孔树脂 吸附
下载PDF
南海红树林真菌No.1403产生灰黄霉素的发酵条件初步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雪奎 黄晓聪 +5 位作者 张捷 梁智斌 谢丽娜 佘志刚 林永成 L.L.P. VRIJMOED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5,共4页
利用SAS软件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南海红树林真菌1403的菌体生长和灰黄霉素生产的培养基进行筛选,所选取的8个相关因素为:pH值、葡萄糖浓度、蛋白胨浓度、酵母膏浓度、MgCl2.6H2O浓度、NaCl浓度、K2HPO4浓度、ZnSO4浓度。结... 利用SAS软件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南海红树林真菌1403的菌体生长和灰黄霉素生产的培养基进行筛选,所选取的8个相关因素为:pH值、葡萄糖浓度、蛋白胨浓度、酵母膏浓度、MgCl2.6H2O浓度、NaCl浓度、K2HPO4浓度、ZnSO4浓度。结果表明:对菌体生长最显著影响的因素是:葡萄糖浓度(P=0.001 3)和MgCl2.6H2O浓度(P=0.001 5)。对培养液中灰黄霉素的代谢量最显著影响的因素是:葡萄糖浓度(P=0.003 0),NaCl浓度(P=0.002 6),MgCl2.6H2O浓度(P=0.011 0),K2HPO4浓度(P=0.010 7),ZnSO4浓度(P=0.012 1)。此筛选结果为工业发酵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红树林真菌 灰黄霉素 优化 Plackett-Burman方法
下载PDF
混合水平多指标正交设计优选灰黄霉素溶液处方及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华 岩林苹 +2 位作者 冷静 王曙东 任海祥 《中国药师》 CAS 2011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筛选灰黄霉素溶液处方,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并对pH、含量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灰黄霉素含量,利用单因素试验初步考察灰黄霉素溶液处方中各成分对pH的影响,再运用混合水平的正交表,以pH、含量为指标,对试验结... 目的:筛选灰黄霉素溶液处方,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并对pH、含量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灰黄霉素含量,利用单因素试验初步考察灰黄霉素溶液处方中各成分对pH的影响,再运用混合水平的正交表,以pH、含量为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灰黄霉素在2.5~20.0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灰黄霉素溶液pH不稳定受各因素综合影响所致,影响大小为:贮存温度>N,N-二甲基甲酰胺(DMF)>包装材料。有效期内灰黄霉素含量稳定。灰黄霉素溶液处方引入缓冲体系后,6月内溶液pH控制在4.0~5.0。结论:筛选所得灰黄霉素溶液处方的含量、pH稳定,生产工艺简便,含量测定法准确可靠,适于质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水平多指标正交设计 灰黄霉素 质量控制 pH稳定性
下载PDF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制备灰黄霉素超细微粒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国勤 陈鸿雁 +1 位作者 蔡建国 邓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7-561,共5页
研究了含夹带剂的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制备灰黄霉素超细微粒。结果表明,预膨胀压力和夹带剂浓度越大,沉析微粒越小;预膨胀温度越高,沉析微粒越大。模拟了超临界溶液在喷嘴入口段、喷嘴以及喷嘴后自由喷射段中的流速、压力、温度、过饱和... 研究了含夹带剂的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制备灰黄霉素超细微粒。结果表明,预膨胀压力和夹带剂浓度越大,沉析微粒越小;预膨胀温度越高,沉析微粒越大。模拟了超临界溶液在喷嘴入口段、喷嘴以及喷嘴后自由喷射段中的流速、压力、温度、过饱和度以及成核速率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黄霉素 超临界溶液 夹带剂 微细化 模拟
下载PDF
海洋真菌Y26-02的灰黄霉素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红华 田黎 +3 位作者 沙沂 孙莎 王亚男 裴月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Y26-02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数据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洋真...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Y26-02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数据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洋真菌Y26-02菌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灰黄霉素(griseofulvin,1)、表灰黄霉素(epigriseofulvin,2)、异灰黄霉素(isogriseofulvin,3)、脱氯表灰黄霉素(dechloroepigriseofulvin,4)、脱氢灰黄霉素(de-hydrogriseofulvin,5)、4′-丁氧基异灰黄霉素(4′-butoxyisogriseofulvin,6)、2′-丁氧基表灰黄霉素(2′-butoxyepigriseofulvin,7)。结论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7是新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灰黄霉素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提高展青霉(Penicillium patulum)产灰黄霉素效价的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铭杰 张剑清 毛宁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70-175,共6页
为进一步筛选高产灰黄霉素的工业生产菌株,分别对前期采用紫外线-氯化锂(UV-LiCl)、半导体激光(LD laser)及CO2激光(CO2laser)对展青霉FS80-1复合诱变获得三株高产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和固体培养比较。结果表明,通过UV-LiCl复合诱变获得突... 为进一步筛选高产灰黄霉素的工业生产菌株,分别对前期采用紫外线-氯化锂(UV-LiCl)、半导体激光(LD laser)及CO2激光(CO2laser)对展青霉FS80-1复合诱变获得三株高产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和固体培养比较。结果表明,通过UV-LiCl复合诱变获得突变菌株GM120-43的液体发酵产灰黄霉素效价11 982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37.52%,固体培养效价为89 496μg/g(干重),比出发菌株提高80.04%。;半导体激光诱变获得突变株LD100-1的液体发酵效价9 440μg/mL,固体培养效价119 766μg/g干重,比出发菌株FS80-1提高了140%;两个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突菌株GM120-43适合于液体发酵生产,突变株LD100-1适合于固体发酵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青霉(Penicillium patulum) 灰黄霉素 诱变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