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陆块旋转解释藏东南渐新世—中新世伸展作用——来自点苍山及邻区变质核杂岩的证据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俊来 曹淑云 +6 位作者 翟云峰 宋志杰 王安建 修群业 曹殿华 高兰 管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8,共9页
沿红河断裂带(RRFZ)分布的点苍山变质核杂岩是一个不完整的变质核杂岩,它由两个特征迥异的单元组成,包括被同构造二长花岗岩侵入角闪岩相构造岩组成的下盘和绿片岩相的拆离断层带。下盘岩石包括具有高温构造组合,具有指示左行走滑剪切... 沿红河断裂带(RRFZ)分布的点苍山变质核杂岩是一个不完整的变质核杂岩,它由两个特征迥异的单元组成,包括被同构造二长花岗岩侵入角闪岩相构造岩组成的下盘和绿片岩相的拆离断层带。下盘岩石包括具有高温构造组合,具有指示左行走滑剪切运动方向的L型糜棱岩或LS型糜棱岩。拆离断层带是一个上盘向E到SE伸展剪切的低温剪切带,由具有剪应变和压应变的典型S-L糜棱岩构成。低温构造岩也包括发育于下盘的几个糜棱岩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变质核杂岩与西侧覆盖未变质的中生代沉积岩并置,东部受第四纪断层作用影响为沿洱海分布的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盆地。通过对点苍山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研究,结合邻区变质核杂岩的地质年代学及古地磁学分析,我们认为:位于东南亚红河断裂和实皆断裂带之间的扇形区域内出现的变质核杂岩与渐新世—中新世时期区域性伸展作用有关,而伸展作用是由印支地块的差异性旋转产生的,其原因是由于约33Ma开始斜向俯冲的印度板块的顺时针旋转和回退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点苍山 变质核杂岩 地块旋转 伸展作用 红河断裂带
下载PDF
滇西点苍山杂岩中混合岩的地质年代学分析及其区域构造内涵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俊来 王安建 +3 位作者 曹淑云 邹运鑫 唐渊 陈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3-420,共8页
位于红河-哀牢山断裂带北延的点苍山杂岩由中部深变质杂岩、西侧中生界浅变质-未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和东部叠加退变质岩带组成。中部深变质杂岩包括类片麻岩-长英质岩类、云母片岩、大理岩类和角闪质岩石。岩石普遍遭受角闪岩相变质作... 位于红河-哀牢山断裂带北延的点苍山杂岩由中部深变质杂岩、西侧中生界浅变质-未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和东部叠加退变质岩带组成。中部深变质杂岩包括类片麻岩-长英质岩类、云母片岩、大理岩类和角闪质岩石。岩石普遍遭受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改造,形成条带状、条纹状、条痕状和角砾状等具有不同构造特点的混合岩。混合岩中有两种不同的脉体物质(花岗质岩脉),它们含有具不同特点的锆石颗粒,即由混合岩化作用改造形成的低 Th/U 比值锆石颗粒和由岩浆结晶作用形成的高 Th/U 比值锆石颗粒。对于锆石颗粒采用 SHRIMP U-Pb 测年,揭示出二者具有相近的年龄值,分别为842.5±9.9Ma与833±9Ma。它们的存在揭示出从混合岩化作用向岩浆作用的转变。混合岩的变形作用、变质作用特点分析,尤其是对于花岗质脉体的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出,点苍山深变质杂岩与扬子地块基底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结合扬子地块新元古代整体构造.岩浆活动性规律,揭示出由板块俯冲与消减引起,早于新元古代 Rodinia 裂解时期地幔柱上涌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苍山 混合岩 新元古代 SHRIMP年龄
下载PDF
滇西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岩系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3
作者 李宝龙 季建清 +4 位作者 付孝悦 龚俊峰 宋彪 庆建春 张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22-2330,共9页
滇西点苍山和哀牢山主体分别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被认为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选取点苍山的花岗闪长质糜棱岩(DCS-1)和哀牢山元江段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M07-1)之中的锆石进行U-Pb SHRIMP定年。样品DCS-1和SM0... 滇西点苍山和哀牢山主体分别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被认为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选取点苍山的花岗闪长质糜棱岩(DCS-1)和哀牢山元江段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M07-1)之中的锆石进行U-Pb SHRIMP定年。样品DCS-1和SM07-1测年结果分别为233±2.6Ma和239.8±2.8Ma。结合前人对滇西地区花岗质岩类所做的研究,揭示滇西地区在三叠纪经历一期在空间上广泛分布的岩浆事件,点苍山花岗质糜棱岩和哀牢山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为三叠纪侵位的花岗岩,其构造环境属于大陆裂谷,反映了滇西地区在三叠纪地壳物质的重新调整,而该变质岩系不是前寒武纪的结晶基底,其变质作用与山体出露地表过程和新生代构造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变质作用 大陆裂谷 点苍山-哀牢山
下载PDF
云南点苍山全新世以来的冰川湖泊沉积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建强 崔之久 +2 位作者 易朝露 张威 刘克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5-533,共9页
根据对点苍山冰川湖泊沉积的粒度、磁化率、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孢粉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冰川地貌特征,以点、面两方面资料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试图建立该地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系列,共划分为6个气候阶段,以冷湿与暖干的组合为其特... 根据对点苍山冰川湖泊沉积的粒度、磁化率、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孢粉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冰川地貌特征,以点、面两方面资料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试图建立该地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系列,共划分为6个气候阶段,以冷湿与暖干的组合为其特征。与其他西南季风区的环境变迁对比表明,点苍山受西南季风影响加强的时间晚于阿拉伯海而早于青藏高原,可以认为是联系以上两者的纽带。当西南季风在青藏高原逐步强盛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冰川 湖泊 沉积 环境演变 点苍山
下载PDF
云南点苍山冰川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6
5
作者 杨建强 崔之久 +2 位作者 易朝露 张威 刘克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1-597,共7页
文章通过对点苍山海拔 382 0m冰水沉积剖面的粒度参数、磁化率、氧化铁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综合实验分析 ,并讨论了这些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其环境意义。实验结果表明 ,磁化率的强度与粗砂组分的含量成正相关 ,而与粘土等细粒组分含量成负相... 文章通过对点苍山海拔 382 0m冰水沉积剖面的粒度参数、磁化率、氧化铁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综合实验分析 ,并讨论了这些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其环境意义。实验结果表明 ,磁化率的强度与粗砂组分的含量成正相关 ,而与粘土等细粒组分含量成负相关 ;同时与有机质含量成负相关 ,与氧化铁含量成正相关。矿物组分分析实验表明 ,沉积物主要磁性来源于磁化铁。根据以上结果 ,结合冰川湖泊流域面积小、高寒环境的特点 ,其磁化率的影响因素与一般湖泊不同 ,认为冰川湖泊沉积中 ,因为物源较近导致外源磁性矿物主要赋存于粒度较粗的碎屑颗粒中 ,而高寒的环境条件使得有机质对沉积物的磁性矿物起到了稀释的作用 ,而很难有积极的贡献。根据磁化率的环境意义 ,恢复了全新世以来点苍山的古气候 ,从中可以划分 6个不同的气候阶段 :11.5~ 10 .6kaB .P .,10 .6~ 8.9kaB .P .,8.9~ 5 .5kaB .P .,5 .5~ 3.3kaB .P .,3.3~ 0 .8kaB .P .和 0 .8kaB .P .至今 ,代表了末次冰期结束以后湖泊从产生至消亡的全过程。根据与其他相关地区的对比 ,分析了西南季风演变的一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苍山 冰川湖泊 磁化率 环境演化
下载PDF
滇西哀牢山-点苍山形成的构造和地貌过程 被引量:46
6
作者 王二七 樊春 +3 位作者 王刚 石许华 陈良忠 陈智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0-227,共8页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规模最大的一条新生代走滑剪切带沿云南滇西的哀牢山-点苍山山脉分布。构造和地貌证据表明,该山脉的形成可能经历了4个阶段:第1阶段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22.17百万年),以差异性大规模的隆升为特征,同时伴随着剥...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规模最大的一条新生代走滑剪切带沿云南滇西的哀牢山-点苍山山脉分布。构造和地貌证据表明,该山脉的形成可能经历了4个阶段:第1阶段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22.17百万年),以差异性大规模的隆升为特征,同时伴随着剥蚀,成因是剪切带的左行走滑运动;第2阶段发生在20.10百万年,以区域性侵蚀为特征,山体的大部分与周边地体同时被夷平;第3阶段发生在中新世中晚期(13-9百万年),以区域性隆升和河流快速下切为特征,差异性的侵蚀导致山体雏形的形成;第4阶段始于晚新生代(5百万年),以差异性隆升为特征,其中,点苍山的隆升是构造成因,而哀牢山山体的形成可能与红河的下切相辅相成,有限的隆升是地壳发生均衡反弹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点苍山 走滑 正断层 隆升 河流下切 均衡反弹 同构造沉积 气候
下载PDF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作用起始时间约束--点苍山高温糜棱岩的显微构造与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43
7
作者 曹淑云 刘俊来 +3 位作者 Bernd LEISS Axel VOLLBRECHT 邹运鑫 赵春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88-1400,共13页
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NW延伸方向上的点苍山变质杂岩体遭受强烈的左行走滑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岩石中保存了典型的高温矿物组合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宏观和微观高温变形构造特征,其中糜棱岩中具有极其发育的长石矿物拉伸线理而形成典型... 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NW延伸方向上的点苍山变质杂岩体遭受强烈的左行走滑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岩石中保存了典型的高温矿物组合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宏观和微观高温变形构造特征,其中糜棱岩中具有极其发育的长石矿物拉伸线理而形成典型的L与LS型构造岩是其一个明显的特征。本文对点苍山地区高温糜棱岩主要矿物开展了显微构造与矿物变形、变形机制及组构分析,并对于遭受高温糜棱岩化改造的一个花岗质岩体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长石、角闪石、石英等主要矿物具有典型的达角闪岩相条件下的高温晶质塑性变形和动态生长特征,它们也为走滑剪切变形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微观构造证据。对于点苍山高温糜棱岩化改造的眼球状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显微构造分析结果表明,这套花岗质岩石从走滑剪切前期岩浆的侵位之后经历了早期强烈的岩浆期后交代作用—亚岩浆流动—高温固态塑性剪切变形的递进演化过程。由此可见,岩浆的上升与就位受左行走滑剪切作用的制约,岩体又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改造。同时对这套构造前期就位花岗质岩石中的锆石进行定年分析,获得33.88±0.32Ma的岩浆结晶年龄,为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点苍山地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剪切作用的起始时间至少应该为早渐新世30.88±0.32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苍山 高温糜棱岩 显微构造 SHRIMP锆石定年 左行走滑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
下载PDF
滇西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岩系变质时限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宝龙 季建清 +5 位作者 付孝悦 龚俊峰 宋彪 庆建春 张臣 马宗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5-608,共14页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沿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其主体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变质时限和山脉隆升时限由于缺乏精确年代学数据制约,一直存...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沿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其主体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变质时限和山脉隆升时限由于缺乏精确年代学数据制约,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选取点苍山花岗闪长质糜棱岩(DCS-1),哀牢山墨江-元江段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M07-1)和其侵位的同变形花岗岩脉(SM07-3)以及元江县城西北山前花岗质片麻岩(YJ)作为研究对象,并挑选出锆石颗粒(SM07-3)、黑云母(SM07-1-Bi,SM07-3-Bi)、白云母(SM07-1-Ms)、钾长石(DCS-1-Kf,SM07-3-Kf)和斜长石(YJ-Pl)以及基质 (YJ-ma)进行精确年代学测试。花岗岩脉颗粒锆石U-Pb 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30.8±0.3Ma(SM07-3,MSWD=3.27);其它单矿物激光^(40)Ar/^(39)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1.5Ma(DCS-1-Kf,MSWD=2.9)、22.3±0.9Ma(SM07-1-Ms,MSWD=1.7)、21.9±0.7Ma(SM07-1-Bi,MSWD=1.3)、21.3±0.7Ma(SM07-3-Kf,MSWD=1.2)、22.7±0.8Ma(SM07-3-Bi,MSWD=2.4)、19.8±1.6Ma(YJ-ma,MSWD=19)和21.57±0.38Ma(YJ-Pl,MSWD=1.5)。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演化、野外观察和年代学资料,本文研究认为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峰期变质变形时间为30Ma左右,此时山脉已开始隆升,在约20Ma和13Ma山脉分别经历一期构造热事件作用,揭示山脉经历快速隆升和冷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新世 变质变形作用 地质年代学 点苍山-哀牢山
下载PDF
横断山系云岭余脉点苍山东西侧小时降水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苏锦兰 李建 +1 位作者 杨桂荣 杨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4,共8页
利用横断山系云岭余脉点苍山东西侧两个国家级气象台站2005-2012年逐小时降水量数据,详细分析东侧和西侧降水特性及差异。结果表明点苍山东西侧多年平均降水气候态相似,两侧年降水量接近,降水季节演变一致,但小时尺度的降水变化却存在... 利用横断山系云岭余脉点苍山东西侧两个国家级气象台站2005-2012年逐小时降水量数据,详细分析东侧和西侧降水特性及差异。结果表明点苍山东西侧多年平均降水气候态相似,两侧年降水量接近,降水季节演变一致,但小时尺度的降水变化却存在明显差异: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日变化在东侧以单峰型为主,西侧则双峰型变化显著;东西侧均存在后半夜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高峰,主要由持续6 h及以上的长时降水事件引起,且该高峰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东侧略大于西侧、持续时间东侧略长于西侧;西侧在午后至傍晚出现另一个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高峰,一般由持续6 h以下的中、短时降水事件造成;累积小时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最大值东西侧均于凌晨出现,出现时间东侧滞后于西侧3 h;累积小时降水量的最小值东侧出现于傍晚、西侧则在正午发生,而累积小时降水频次的最小值东西侧均出现在正午前后。小时雨强日变化西侧较东侧强烈,尤其是夜间,西侧存在21时和03-04时大雨强时段,东侧雨强则缓慢变化于清晨07-08时达最大。这种小时降水特性的东西差异受点苍山地形影响,南北走向高大山脉的特殊地形使两侧下垫面辐射差异在傍晚达最大,辐射强的西侧容易形成降水量、降水频次、小时雨强的傍晚高峰。该区域降水特性的不均匀分布使其成为西南复杂地形区气候区域差异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苍山 日变化 降水量 降水频次 小时雨强 降水事件 东侧 西侧
下载PDF
滇西点苍山—哀牢山隆升构造样式和隆升时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宝龙 季建清 +2 位作者 罗清华 龚俊峰 庆建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6-712,共17页
滇西高原的隆起是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构造域重要的地质事件。点苍山—哀牢山地区的地层分布、沉积建造等资料表明:该区的区域地层面理产状存在明显的变化,山脉东侧以陡倾角的构造面理发育为主,西侧以缓倾的层状面理发育为主;变质变形程... 滇西高原的隆起是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构造域重要的地质事件。点苍山—哀牢山地区的地层分布、沉积建造等资料表明:该区的区域地层面理产状存在明显的变化,山脉东侧以陡倾角的构造面理发育为主,西侧以缓倾的层状面理发育为主;变质变形程度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弱,依次为高角闪岩相变质的花岗质片麻岩、低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的片岩-千枚岩-板岩组合以及弱变形的中生界沉积岩系;山脉NE侧发育的断层三角面和正断层面上发育的假玄武玻璃,指示山脉东侧边界是一条快速运动的构造边界。通过40Ar/39Ar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揭示,点苍山在3~5Ma经历了快速冷却事件。综合研究认为,点苍山—哀牢山的隆升为掀斜式,东部隆升幅度大,西部隆升幅度小;其隆升最新时限为距今3~5Ma,为上新世以来隆起形成的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苍山—哀牢山 构造地貌 40Ar 39Ar年代学 掀斜式构造
下载PDF
滇西名山点苍山地区地貌结构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万晔 韩添丁 +1 位作者 段昌群 杨惠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1-248,共8页
通过野外细部考察地貌发育、地貌组合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苍山 洱海地区层状地貌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分析, 对苍山及其外围山地的寒冷地貌过程和第四纪冰川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点苍山发育两次冰川作用, 即大理冰期早期和晚... 通过野外细部考察地貌发育、地貌组合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苍山 洱海地区层状地貌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分析, 对苍山及其外围山地的寒冷地貌过程和第四纪冰川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点苍山发育两次冰川作用, 即大理冰期早期和晚期, 是中国大陆发育古冰川的最南界. 探讨了苍山山顶古夷平面、三级广布的侵蚀面、三级混杂堆积扇群及滨湖地区的地貌结构与特征. 位于苍山北部,比苍山主峰低800 m的罗坪山发育了倒数第二次冰期(即丽江冰期), 其以复合型山岳冰川的出现为表征. 最后对海东山地和花甸坝地堑谷的地貌特征做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苍山 地貌结构 地貌特征 寒冷地貌过程
下载PDF
云南大理点苍山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 被引量:9
12
作者 况明生 谢世友 +3 位作者 曾艳 李林立 冯绍国 张远瞩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9-765,共7页
根据云南大理点苍山地区晚更新世沉积地层中的古植被的孢粉化石鉴定 ,结合孢粉图示的综合分析以及孢粉组合带的划分 ,探讨了该地区自晚更新世以来古植被的演替过程 ,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古气候的波动过程进行了初步推测 ,结论显示自 12 2~... 根据云南大理点苍山地区晚更新世沉积地层中的古植被的孢粉化石鉴定 ,结合孢粉图示的综合分析以及孢粉组合带的划分 ,探讨了该地区自晚更新世以来古植被的演替过程 ,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古气候的波动过程进行了初步推测 ,结论显示自 12 2~ 118Ka .BP的湿热气候期之后 ,该地区的气候演变经历了 7次从冷—湿热的气候波动旋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孢粉分析 古植被 古气候 晚更新世 大理点苍山 孢粉组合 植被演替
下载PDF
云南大理点苍山末次冰期冰碛物石英砂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安东 顾佳妮 +2 位作者 赵志中 钱方 王海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3-462,共10页
云南大理点苍山是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保存有确切的末次冰期冰川作用遗迹.对点苍山冰碛物石英砂进行了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分析,获得了其石英砂形态特征及其频率,并在冰川成因的典型特征的频率上取得了新的认识.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点苍山冰碛... 云南大理点苍山是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保存有确切的末次冰期冰川作用遗迹.对点苍山冰碛物石英砂进行了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分析,获得了其石英砂形态特征及其频率,并在冰川成因的典型特征的频率上取得了新的认识.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点苍山冰碛物石英砂形态特征主要为:石英砂形状主要为次棱角状、尖棱角状和多棱角状,边缘多可见次棱脊和棱脊磨损,表面起伏度高;机械特征主要有贝壳状断口、平行解理面、裂隙、粘附碎片、擦痕、机械V形坑;化学特征主要有蚀坑和蚀缝、蜂窝状溶蚀表面、无定形硅沉淀和硅质薄膜.在石英砂表面与冰川作用密切相关的擦痕的频率为8%~32%;粘附碎片的频率为16%~40%;裂隙的频率为12%~32%.通过对点苍山冰碛物的石英砂扫描电镜分析,得出该第四纪海洋性冰斗冰川和悬冰川的石英砂形态特征及其频率.该冰碛物石英砂原始形态特征明显,机械特征频率不高,是近源堆积的冰碛物石英砂的典型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点苍山 第四纪冰川 冰碛物特征 扫描电镜 石英砂形态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点苍山-哀牢山杂岩带中片麻岩的变质演化及深熔作用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舫 刘福来 刘平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80-3294,共15页
片麻岩是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主要由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以及含十字石蓝晶夕线石榴片麻岩所组成,其原岩的化学成分与华北克拉通典型孔兹岩系十分相似。岩相学、成因矿物学和变质反应性质... 片麻岩是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主要由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以及含十字石蓝晶夕线石榴片麻岩所组成,其原岩的化学成分与华北克拉通典型孔兹岩系十分相似。岩相学、成因矿物学和变质反应性质研究以及温压条件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片麻岩类岩石变质峰期的温压条件为T=700~770℃,P=0.5~0.8GPa,已达到或接近麻粒岩相变质,晚期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T=600~650℃,P=0.35~0.45GPa。片麻岩变质演化的P-T轨迹具有顺时针型式。在麻粒岩相变质阶段,片麻岩类岩石普遍发生深熔作用,主要表现为含水矿物黑云母的脱水熔融和长英质矿物的部分熔融。该项研究对于进一步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点苍山-哀牢山造山带的变质演化深熔作用机理及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相变质 深熔作用 片麻岩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对于点苍山-石鼓变质带区域划分的意见 被引量:32
15
作者 翟明国 从柏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27-239,共13页
在以往的研究中,点苍山和哀牢山被认为是同一个变质带。对石鼓带的划分也有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认为点苍山和石鼓变质带同为扬子基底的一部分,应属于滇东变质区。它们是在元谋-大红山群之上发育的一套中晚元... 在以往的研究中,点苍山和哀牢山被认为是同一个变质带。对石鼓带的划分也有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认为点苍山和石鼓变质带同为扬子基底的一部分,应属于滇东变质区。它们是在元谋-大红山群之上发育的一套中晚元古变质岩带,具陆内地台型火山-沉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苍山-石鼓 变质带 区域划分
下载PDF
点苍山变质杂岩新生代变质-变形演化及其区域构造内涵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春强 赵利 +1 位作者 曹淑云 刘俊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1-866,共16页
点苍山变质杂岩体是哀牢山-红河韧性剪切带四个变质杂岩体之一,遭受了多期多阶段变质-变形作用改造。本文重点针对点苍山杂岩的新生代变质-变形作用,尤其是以富铝质高级变质岩即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和侵位于其中的糜棱岩化细晶花岗质岩... 点苍山变质杂岩体是哀牢山-红河韧性剪切带四个变质杂岩体之一,遭受了多期多阶段变质-变形作用改造。本文重点针对点苍山杂岩的新生代变质-变形作用,尤其是以富铝质高级变质岩即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和侵位于其中的糜棱岩化细晶花岗质岩石开展了深入研究。对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的显微构造分析与矿物共生组合研究,确定了高角闪岩相和低角闪岩相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分别为:石榴石(Grt)+夕线石(Sil)+钾长石(Kfs)+黑云母(Bi)+斜长石(Pl)±石英(Q)和夕线石(Sil)+白云母(Ms)+黑云母(Bi)+石英(Q)。对其中的变质锆石进行SHRIMP U-Pb测试,获得了新生代三个阶段的变质作用年龄,即54.2±1.7Ma、31.5±1.5Ma和27.5±1.2Ma.本文还深入研究了侵位于高级变质岩中的一个花岗岩质糜棱岩的宏观与显微构造特点,其LA-ICP-MS年龄为24.4±0.89Ma,代表着同剪切就位花岗质岩浆侵位和结晶年龄。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中变质锆石从2150~27Ma多期多阶段表观年龄的发育,表明点苍山变质杂岩体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点苍山杂岩的多阶段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归咎于印度-欧亚板块会聚与碰撞作用(约54Ma)、造山后伸展作用(大约40~30Ma)和沿着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大规模左行走滑变形作用(约27~21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铝变质岩 锆石SHRIMP与LA—ICP—MS U—Pb测年 变质-变形作用 藏东大地构造演化 点苍山
下载PDF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变沉积岩的变质演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舫 刘福来 刘平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0-640,共11页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元江——元阳——河口一带,出露规模达数百千米,是扬子板块和印支陆块之间的一条重要构造带。该变质杂岩带主要由各类正片麻岩、副片麻岩、大理岩所组成,夹有斜长角闪岩、石榴辉...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元江——元阳——河口一带,出露规模达数百千米,是扬子板块和印支陆块之间的一条重要构造带。该变质杂岩带主要由各类正片麻岩、副片麻岩、大理岩所组成,夹有斜长角闪岩、石榴辉石岩和超镁铁质岩石的透镜体或团块。其中,变沉积岩如含夕线石和蓝晶石的片麻岩类岩石保存了多阶段的矿物组合及异常复杂的矿物相转变关系。详细的岩相学、成因矿物学以及矿物相转变关系分析表明,变沉积岩系经历了早期进变质阶段(M1)、峰期角闪——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2)、峰后近等温减压(脱水熔融)阶段(M3)以及晚期退变质阶段(M4)的变质演化。其中,M1阶段的稳定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十字石±蓝晶石±黑云母±钾长石,M2阶段的稳定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蓝晶石/夕线石+斜长石+石英、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夕线石,M3阶段的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夕线石+斜长石+石英,M4阶段的矿物组合为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钾长石±石榴石等。通过传统GB——GASP温压计和二云母温度计的估算结果,配合P-T视剖面定量计算,确定早期进变质阶段(M1)的温压条件为T=560~590℃,P=5.5~6.3kb,峰期角闪——麻粒岩相阶段(M2)的温压条件为T=720~760℃、P=8.0~9.3kb,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的温度压力条件为T=640~760℃,P=5.0~7.3kb,晚期退变阶段(M4)的温压条件为T=521~648℃,P=4.0~5.0kb。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点苍山——哀牢山变沉积岩记录了典型碰撞造山带型式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表明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相转变 视剖面 P-T轨迹 角闪——麻粒岩相变质 变沉积岩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
下载PDF
点苍山-哀牢山杂岩带中北段嘎洒地区变沉积岩的成因矿物学与变质演化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冀磊 刘福来 +4 位作者 王舫 蔡佳 王伟 田忠华 刘利双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3-1024,共22页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中北段嘎洒地区出露了多种典型的变沉积岩,其中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和二云母片岩保存多期/多阶段矿物相转变特征,本文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传统矿物对温压计的估算结果,限定上述典型变...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中北段嘎洒地区出露了多种典型的变沉积岩,其中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和二云母片岩保存多期/多阶段矿物相转变特征,本文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传统矿物对温压计的估算结果,限定上述典型变沉积岩峰期角闪-麻粒岩相(M1)阶段、近等温减压-高温剪切变形阶段(M2)和晚期退变质(M3)阶段的矿物组合及变质温压条件。峰期角闪-麻粒岩相(M1)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Grt)+板柱状夕线石(Sil1)+黑云母(Bt1)+钾长石(Kfs)+斜长石(Pl)+石英(Qtz)+钛铁矿(Ilm),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为t=690~750℃,p=690~810 MPa;近等温减压-高温剪切变形阶段(M2)阶段,稳定矿物组合为:Grt+Sil2+Bt2+Kfs+Pl+Qtz+Ilm,黑云母在强烈走滑剪切作用下发生脱水熔融反应:2 Bt→Sil+6(Mg,Fe)O+K2O+5 Qtz+2 H2O,石榴石、黑云母和夕线石等受到剪切变形影响而发生强烈定向,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为t=650~720℃,p=450~630 MPa;晚期退变质阶段(M3)的稳定矿物组合为:Qtz+Bt+Ms+Pl,退变的温度压力条件为t=580~640℃,p=400~500 MPa。其变质演化p-T轨迹样式具有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型式,表明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曾经历了一次明显的俯冲-碰撞造山事件,峰期变质可达到角闪-麻粒岩相;在碰撞后的构造折返过程中,上述变质岩石发生强烈的高温剪切变形作用,并伴随着黑云母等含水矿物的脱水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沉积岩 成因矿物学 变质作用 变质温压计 变质演化 嘎洒地区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
下载PDF
云南点苍山—罗坪山地区地貌发育与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万晔 韩添丁 +1 位作者 朱静 丁丽勋 《热带地理》 2003年第4期304-308,共5页
通过野外考察及地质地貌剖面解析,对云南点苍山的地貌发育作了分析研究,并对罗坪山丽江期古冰川作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认为:点苍山的地貌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聚变式的多层地貌组合。其地貌发育系统自山顶到坡脚分为古夷平面解体过程... 通过野外考察及地质地貌剖面解析,对云南点苍山的地貌发育作了分析研究,并对罗坪山丽江期古冰川作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认为:点苍山的地貌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聚变式的多层地貌组合。其地貌发育系统自山顶到坡脚分为古夷平面解体过程,古冰川与冰缘作用,流水作用,古冰川漂砾、洪积、冲积、泥石流、水石流等混杂堆积,山麓阶地与滨湖平原发育过程;点苍山发育了二次冰期,即未次冰期(大理冰期)和倒数第二次冰期(丽江冰期),是中国大陆发育古冰川的最南界;比苍山主峰海拔低800m的罗坪山发育了倒数第二次冰期,出现了复合型山岳冰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貌发育 第四纪 古冰川作用 云南点苍山-罗坪山地区 地质地貌
下载PDF
中部地壳剪切带花岗质岩石变形及其对于构造-岩浆关系的约束:以滇西点苍山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小宇 刘俊来 +2 位作者 齐银川 樊文魁 凌成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41-2255,共15页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剪切时间的厘定至今存在较多的争议,争议的本质更确切地说是对于剪切带内及其附近剪切作用与岩浆作用认识的差异。点苍山杂岩是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北端的一个杂岩体,由西部的深变质岩、东部的叠加退变质带和不同时...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剪切时间的厘定至今存在较多的争议,争议的本质更确切地说是对于剪切带内及其附近剪切作用与岩浆作用认识的差异。点苍山杂岩是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北端的一个杂岩体,由西部的深变质岩、东部的叠加退变质带和不同时代的花岗质岩石组成。为了正确厘定剪切前、剪切期(包括剪切前期和剪切后期)、剪切后花岗质岩脉,剪切作用过程中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剪切时间进行新的约束,本文围绕点苍山杂岩开展详细的宏观构造解析、显微构造观察和组构分析,以查明岩体(脉)岩浆流动构造和晶质塑性变形构造,同时对同剪切岩脉开展锆石U-Pb学分析。结果显示,剪切不同阶段就位的花岗质岩石具有不同的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特征。现今所见岩石变形构造、显微构造和组构特点一方面取决于递进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的时间早晚,另一方面还与它们在递进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的构造位置有密切联系。获得两组同剪切年龄为28.54±0.15Ma和27.31±0.23Ma,其中前者为剪切早期阶段同就位的花岗岩脉,后者为剪切稍晚阶段同就位的花岗岩。研究揭示出就位较晚的岩脉(即后者)因其位于递进剪切变形的高应变带而具有较为复杂的变形构造、显微构造和组构型式,就位较早的岩脉(前者)因在递进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位于低应变带而具有简单的变形构造、显微构造和组构型式,并仍然保留有岩浆结晶组构特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在28.54~27.31Ma间持续发生着从早期阶段较高温(~700℃),向中期阶段中高温(550~600℃)和晚期阶段低温(低于400℃)环境的递进剪切变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构造 显微构造 组构 锆石U-Pb年代学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 点苍山杂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