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腌制时间对大黄鱼鱼肉理化性质和烤制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黄莉 胡颜寓 +2 位作者 任中阳 石林凡 翁武银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9,共11页
为探究腌制时间对大黄鱼鱼肉理化性质和烤制品品质的影响,将大黄鱼鱼肉置于由1%谷氨酰胺转氨酶、10%食盐和15%山梨糖醇组成的溶液中腌制,测定鱼肉的保水效果、质构、热稳定性和蛋白组织结构,评价烤制鱼肉的品质。结果表明,当腌制时间从... 为探究腌制时间对大黄鱼鱼肉理化性质和烤制品品质的影响,将大黄鱼鱼肉置于由1%谷氨酰胺转氨酶、10%食盐和15%山梨糖醇组成的溶液中腌制,测定鱼肉的保水效果、质构、热稳定性和蛋白组织结构,评价烤制鱼肉的品质。结果表明,当腌制时间从2 h增至8 h时,鱼肉硬度从948.76 g降至352.67 g,蒸煮损失率从11.20%增至18.52%。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鱼肉硬度增加而蒸煮损失率降低。扫描电镜显示,腌制2~8 h的鱼肉呈现疏松的纤维结构,延长腌制时间会增加鱼肉结构的致密性。经过烤制,腌制2~24 h的鱼肉纤维结构间隙较大,硬度无显著变化,而腌制48 h的鱼肉微观结构致密,硬度显著增加。伴随腌制时间的延长,鱼肉烤制后的咸味、鲜味、涩味和丰富性逐渐增加,苦味逐渐降低;氮氧化合物、甲基类、硫化物、有机硫化物、醇和醛酮类相关的挥发性气味显著增加。结论:改变腌制时间可以调控大黄鱼鱼肉的理化性质和烤制品质,这为利用大黄鱼研发预制菜肴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时间 质构 微观结构 烤制鱼肉 风味分析
下载PDF
不同模式烤制肉饼脱脂及品质评价研究
2
作者 释永超 李行 +3 位作者 于方芳 孙欣洁 谢显红 王国文 《家电科技》 2024年第4期26-34,共9页
探究不同烤制模式下肉饼脱脂效果及品质评价。通过对六种不同烤制模式烹饪肉饼的蒸煮损失率、脱脂率及感官评分测定及光学拍照,与竞品比较后筛选出最优烤制模式,采用最优烤制模式与蒸汽辅助烤制以提升脱脂率,研究蒸汽辅助烤制对肉饼营... 探究不同烤制模式下肉饼脱脂效果及品质评价。通过对六种不同烤制模式烹饪肉饼的蒸煮损失率、脱脂率及感官评分测定及光学拍照,与竞品比较后筛选出最优烤制模式,采用最优烤制模式与蒸汽辅助烤制以提升脱脂率,研究蒸汽辅助烤制对肉饼营养成分、色差、质构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顶部双圈加热+风扇和环形热风+底部加热烤制模式脱脂率较高,分别为38.97%和38.36%,感官评分为78.75分和80.07分。采用蒸汽辅助烤制时脱脂率最高,达47.33%,蛋白含量最高,达65.78%(干基),质构及色泽总体效果最优,总体烤制结果最佳。该结果为评估不同烤制模式对肉类制品的影响,对加热效果提出可量化的需求,为烤箱产品加热性能的提升及智能程序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制模式 脱脂 品质评价 蒸汽辅助烤制
下载PDF
三文鱼燃气烤制过程单增李斯特菌失活数值模拟
3
作者 王伶 唐宇宏 +4 位作者 赵清 刘斌雄 田美玲 方婷 李长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22,共12页
旨在构建三文鱼扒燃气烤制过程的热量传递模型,并结合微生物热失活动力学评估不同烤制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的失活行为。通过构建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基于有限差分法和最小二乘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参数,获得三文鱼扒烤制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再... 旨在构建三文鱼扒燃气烤制过程的热量传递模型,并结合微生物热失活动力学评估不同烤制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的失活行为。通过构建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基于有限差分法和最小二乘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参数,获得三文鱼扒烤制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再结合“一般法”计算单增李斯特菌的致死量。结果表明,三文鱼扒的热扩散系数、火焰侧对流换热系数、空气侧对流换热系数分别为1.83×10^(-7)m/s^(2),15.18 W/(m^(2)·℃)和16.36 W/(m^(2)·℃)。验证试验显示,模型可用于描述三文鱼扒燃气烤制过程中的热量传递,中心温度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MSE介于1.48~3.33℃。此外,场景模拟计算表明,如果三文鱼扒烤制过程中翻转不均匀,即使加热至中心温度为71℃,则单增李斯特菌仍可能存活。在三文鱼扒烤制过程中,以2,3,4 min或5 min间隔翻转,当中心温度达到71℃时,各位置的单增李斯特菌累积致死量均大于5.21 lg(CFU/g)。本研究结果可为三文鱼安全烹饪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单增李斯特菌 燃气烤制 热量传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红外烤制和微波烤制猪肉品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琳 李安林 +2 位作者 熊双丽 熊得全 唐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66,共10页
以感官评价、质构、丙二醛、过氧化值、蛋白质、挥发性风味物质等为考察因子,比较分析红外烤制和微波烤制对猪里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烤制方式对猪肉色泽影响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红外烤制猪肉感官评分比微波烤制猪肉... 以感官评价、质构、丙二醛、过氧化值、蛋白质、挥发性风味物质等为考察因子,比较分析红外烤制和微波烤制对猪里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烤制方式对猪肉色泽影响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红外烤制猪肉感官评分比微波烤制猪肉平均高3.67分,但硬度和咀嚼性更低。红外烤制猪肉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值分别比微波烤制猪肉增加了16.89%和38.36%。红外烤制猪肉中活性巯基含量极显著低于微波烤制猪肉(P<0.01),更容易引起蛋白质的氧化。两种烤制方式均使烤肉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变化,红外烤制下猪肉蛋白质聚集变性作用更强。红外烤制和微波烤制猪肉分别鉴定出48种和6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明显差异。红外烤制猪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烃类物质种类与相对含量最多,但对风味贡献不大。杂环类硫化物能提供浓郁的肉香及洋葱味,微波烤制猪肉杂环类硫化物相对含量比红外烤制高,种类更多,肉香味更浓。综合考虑烤肉食用品质及人体健康,选择微波烤制方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里脊肉 红外 微波 烤制 品质
下载PDF
香辛料腌制对烤制鱼肉中伴生危害物生成的影响及机制
5
作者 车静 王波 +2 位作者 崔爽 黄旭辉 秦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32,共8页
本研究监测香辛料腌制烤制鱼肉中的危害物和热反应过程产物,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降维分析,探讨香辛料对烤制鱼肉中多种危害物生成的影响机制,旨在通过香辛料腌制提高烤制鱼肉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百里香、花椒、红麻椒... 本研究监测香辛料腌制烤制鱼肉中的危害物和热反应过程产物,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降维分析,探讨香辛料对烤制鱼肉中多种危害物生成的影响机制,旨在通过香辛料腌制提高烤制鱼肉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百里香、花椒、红麻椒、香叶、干姜、黑胡椒6种香辛料对于烤制鱼肉中危害物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杂环胺、丙烯酰胺、5-羟甲基糠醛、多环芳烃的抑制率最高分别可达到65.51%、61.71%、35.02%、35.10%。综合来看,黑胡椒、红麻椒对危害物的抑制效果较好。通过非靶向组学分析烤制鱼肉在热反应过程中产物,烤制鱼肉中多种危害物与杂环类化合物呈正相关,与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呈负相关,推测香辛料通过减少烤制鱼肉中杂环类化合物和增加有机酸及其衍生物从而减少危害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制鱼肉 香辛料 危害物
下载PDF
不同复热方式对添加甘薯蛋白水解物的冷冻预烤制面包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曹俊 陈嘉茹 +2 位作者 王锦惠 涂瑾 牛丽亚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04,共8页
前期研究表明,添加甘薯蛋白水解物(SPPH)能有效改善冷冻面团的品质。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面包的损失率、含水量、硬度和色差为考察指标,在解冻或非解冻的条件下,探究微波、蒸汽和烘烤3种复热方式下SPPH对冷冻预烤制面包品质的影响。结... 前期研究表明,添加甘薯蛋白水解物(SPPH)能有效改善冷冻面团的品质。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面包的损失率、含水量、硬度和色差为考察指标,在解冻或非解冻的条件下,探究微波、蒸汽和烘烤3种复热方式下SPPH对冷冻预烤制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解冻组相比,非解冻复热后的面包品质均显著高于进行解冻前处理的面包。在相同复热条件下,SPPH组的冷冻预烤制面包具有更低的复热损失率,更高的含水量和更小的硬度,其中蒸汽复热组的品质最好,复热后的损失率仅降低了4.29%,水分质量分数由36.98%增加至39.38%,面包皮的硬度仅增加了0.27%。从色泽上看,烘烤复热组的面包表皮深褐色加深最为明显。综合各项指标,非解冻处理SPPH组的蒸汽复热方式复热效果最佳。SPPH的添加能够改善冷冻预烤制面包及其复热后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蛋白水解物 冷冻预烤制面包 复热方式 面包品质
下载PDF
3种不同切割方式烤制马铃薯质构及淀粉消化特性研究
7
作者 王健 刘媛 +4 位作者 宋萌萌 郭心茹 袁林 高清海 任丛涛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6期26-29,36,共5页
以布尔班克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将其切割成马铃薯条、马铃薯片和马铃薯块进行烤制,然后采用质构仪穿刺模式、扫描电镜技术和二硝基水杨酸法研究不同切割方式对烤制马铃薯质构特性、形态结构及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 以布尔班克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将其切割成马铃薯条、马铃薯片和马铃薯块进行烤制,然后采用质构仪穿刺模式、扫描电镜技术和二硝基水杨酸法研究不同切割方式对烤制马铃薯质构特性、形态结构及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切割方式烤制马铃薯的质构指标、表面结构及体外淀粉消化特性均发生不同变化。与新鲜马铃薯相比,3种切割方式烤制马铃薯的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降低;硬度、黏着性、内聚性和回复性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新鲜马铃薯内部结构比较松散,含有大量淀粉颗粒,而3种切割方式烤制马铃薯的细胞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烤马铃薯条的细胞壁破坏后,大量的淀粉颗粒暴露出来;烤马铃薯片和烤马铃薯块的淀粉颗粒结构破坏更为严重,表面有脊和沟槽出现。烤制前后马铃薯淀粉水解率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烤制后体外淀粉的消化率大大提高。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烤制马铃薯的质构品质由优到劣依次为烤马铃薯片>烤马铃薯块>烤马铃薯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烤制 切割方式 质构特性 淀粉消化特性
下载PDF
烤制热加工对玉米粉中玉米黄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娇娇 郑明珠 +5 位作者 刘美宏 谢佳函 吴熙 靳智博 刘回民 刘景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4-290,共7页
围绕烤制对玉米粉中玉米黄素含量的影响展开实验,以玉米粉为原料进行不同烤制条件的热处理,以玉米黄素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烤制温度、烤制时间、加水量在烤制过程中对玉米黄素含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玉米黄素含量的3... 围绕烤制对玉米粉中玉米黄素含量的影响展开实验,以玉米粉为原料进行不同烤制条件的热处理,以玉米黄素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烤制温度、烤制时间、加水量在烤制过程中对玉米黄素含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玉米黄素含量的3个因素进行优化。烤制优化条件为烤制温度190℃、烤制时间30 min、加水量75%。在此条件下,做3次平行实验进行验证,此时玉米粉中玉米黄素含量为306.79μ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 烤制时间 烤制温度 加水量 玉米黄素
下载PDF
猪肉烤制过程中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业传 李洪军 +1 位作者 吴照民 李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13-219,共7页
为研究不同烤制方式和时间对猪肉脂肪酸组成、脂肪含量、营养及风味的影响,以荣昌猪背最长肌为原料,经不同时间和方式的烤制加工后,分别测定各样品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烤制方式主要影响样品的风味、营养以及肌内总脂、游... 为研究不同烤制方式和时间对猪肉脂肪酸组成、脂肪含量、营养及风味的影响,以荣昌猪背最长肌为原料,经不同时间和方式的烤制加工后,分别测定各样品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烤制方式主要影响样品的风味、营养以及肌内总脂、游离脂肪酸和甘三酯的脂肪酸组成;加工时间主要影响脂肪含量和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因此采用烤制加工时,加工方式和加工时间的不同都会对猪肉脂肪酸组成、脂肪含量、营养及风味产生影响,加工方式对脂肪酸组成、营养和风味的影响更大,而加工时间对脂肪含量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脂肪酸 猪肉 烤制
下载PDF
自然对流红外辐射复合加热在羊肉烤制过程中的传热解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宏燕 何建国 +4 位作者 马莹 王松磊 吴龙国 康宁波 王芹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61-66,共6页
对基于电热管与红外复合加热方式下的羊肉烤制传热过程进行分析,探究其"外焦里嫩"特征品质的烤制方法及规律。利用红外测温成像技术测定羊肉烤制过程温度分布,结合热力学参数及三维非稳态导热模型,分析羊肉样本温度分布与烤... 对基于电热管与红外复合加热方式下的羊肉烤制传热过程进行分析,探究其"外焦里嫩"特征品质的烤制方法及规律。利用红外测温成像技术测定羊肉烤制过程温度分布,结合热力学参数及三维非稳态导热模型,分析羊肉样本温度分布与烤制温度、时间之间的响应关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羊肉加热过程中水分散失及蛋白质变性规律,阐述不同红外功率对羊肉烤制品质的影响及烤制过程中表面抹油对烤制传热的影响。研究表明,烤制过程分为电热管加热与红外加热两阶段,第一阶段烤制温度为85~140℃,烤制5 min,利用高温热场使热量由外及内逐渐传递,促进香气及风味物质形成,中心温度达到60℃时停止加热并进行表面抹油降温;第二阶段采用2.0 kW短波红外加热管烤制2 min,肉表温度可迅速升至120℃,短波辐射高热流密度与低穿透性使肉表皮美拉德反应更充分,形成焦化皮膜阻隔层,减少内部水分散失,肉膜表面与内部温差加大。最终通过温度、时间及加热方式精确控制促使肉制品产生"外焦里嫩"的烧烤品质,初步建立"外焦里嫩"羊肉烤制热力学规律及方法,为开发工业化烤制生产设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对流 红外辐射 烤制 传热
下载PDF
加工条件对烤制鹌鹑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武 吴巧 +2 位作者 董琪 夏新武 陈从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34-238,共5页
以鹌鹑蛋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烤制条件下鹌鹑蛋熟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和研究。应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个成分对烤制鹌鹑蛋总体风味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对烤制鹌... 以鹌鹑蛋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烤制条件下鹌鹑蛋熟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和研究。应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个成分对烤制鹌鹑蛋总体风味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对烤制鹌鹑蛋风味贡献作用最大的主要是1-辛烯-3-醇、乙酸异戊酯、碳原子数在10个以下的饱和或者不饱和的脂肪醛等。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烤制时间的延长,醛类的含量基本都增多,乙酸异戊酯的含量减少,杂环类含量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烤制的鹌鹑蛋风味有共同之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蛋 烤制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不同部位羊肉烤制加工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洁 侯成立 +5 位作者 袁有云 王振宇 辛建增 陈丽 余群力 张德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08-114,共7页
烤制是我国羊肉加工主要方式之一,不同部位羊肉烤制适宜性尚不清楚。系统研究不同部位羊肉烤制品质对烤制羊肉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测定6月龄舍饲巴美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公羊外脊、肩肉、霖肉、里脊、黄瓜条、米龙和腱子的... 烤制是我国羊肉加工主要方式之一,不同部位羊肉烤制适宜性尚不清楚。系统研究不同部位羊肉烤制品质对烤制羊肉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测定6月龄舍饲巴美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公羊外脊、肩肉、霖肉、里脊、黄瓜条、米龙和腱子的理化品质、加工品质、肌纤维微观结构特性以及食用品质。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结合品质指标变异系数的比较,筛选烤制加工的关键评价指标,建立烤制羊肉综合品质评价方程:Y=0.345 7×A_1+0.264 0×A_2+0.253 5×A_3+0.136 8×A_4(A1~A4分别代表剪切力、蛋白脂肪含量比、凝胶黏聚性和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结果表明,肩肉与黄瓜条不适宜烤制,外脊、里脊、霖肉与米龙较适宜烤制,腱子适宜烤制;以不同部位肉感官评价结果为因变量,综合品质评价得分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y=1.25x-0.06,R2为0.871 3。结果表明综合品质评价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不同部位肉烤制加工适宜性,可用于羊肉烤制加工制品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加工 适宜性 不同部位 烤制
下载PDF
商业化烤制羊排中心温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潘腾 孟静 +3 位作者 崔建云 郭慧媛 罗海玲 葛克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3-238,共6页
烤羊排是我国传统肉制品,但目前市场上尚未开发出适用于羊排烤制的自动控温程序,阻碍了烤制羊排的工业化生产。由于烤制属于非稳态加热过程,明确烤制温度与物料中心温度的关系是建立自动控温程序的基础。然而羊排形状不规则、肉质不均一... 烤羊排是我国传统肉制品,但目前市场上尚未开发出适用于羊排烤制的自动控温程序,阻碍了烤制羊排的工业化生产。由于烤制属于非稳态加热过程,明确烤制温度与物料中心温度的关系是建立自动控温程序的基础。然而羊排形状不规则、肉质不均一,造成烤制过程中的中心温度难以预测。以法式小切羊排(横截面积(11±4)cm2)为原料,针对商业化烤制羊排所普遍采用的低温(120℃)及高温(220℃)烤制条件,以升温曲线为基础,进行非线性数据回归,建立烤制羊排中心温度预测模型,并进行羊排品质评价与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准确预测120℃和220℃烤制温度时,不同羊排大小与烤制时间条件下羊排的中心温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及均方根误差均低于6%,为进一步开发羊排烤制自动控温程序及设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羊排 中心温度 烤制时间 品质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辣椒素类物质在烤制加工和储藏中的稳定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燕 夏延斌 +2 位作者 王健 罗凤莲 武小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2-276,共5页
为了解辣椒素类物质在烤制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稳定性,该文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处理以及不同储藏条件下(常温和冷藏,真空和非真空),野山椒中辣椒素类物质的含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烤制加热温度(80~180℃)及其时间(2~16min)对辣... 为了解辣椒素类物质在烤制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稳定性,该文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处理以及不同储藏条件下(常温和冷藏,真空和非真空),野山椒中辣椒素类物质的含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烤制加热温度(80~180℃)及其时间(2~16min)对辣椒素类物质的影响均显著(p<0.01);不同储藏条件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野山椒中辣椒素类物质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9个月后,真空包装冷藏的辣椒粉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降低了16.44%,非真空包装冷藏的降低了17.00%,真空包装常温储藏的降低了23.58%,非真空包装常温储藏的降低了24.11%,真空包装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低温更有利于保存辣椒素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稳定性 储藏稳定性 烤制加工 辣椒素类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下载PDF
不同烤制时间对沙丁鱼片风味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蔡路昀 马帅 +3 位作者 程煊茹 曹爱玲 冯建慧 励建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5-798,共14页
为探讨烤制时间对沙丁鱼片风味及品质的影响,以沙丁鱼为研究对象,研究经不同烤制时间处理的沙丁鱼片的色泽、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沙丁鱼片在不同烤制时间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为探讨烤制时间对沙丁鱼片风味及品质的影响,以沙丁鱼为研究对象,研究经不同烤制时间处理的沙丁鱼片的色泽、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沙丁鱼片在不同烤制时间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沙丁鱼肉的硬度、咀嚼度均有提高,弹性下降;电子鼻能够较好区分不同烤制时间得到的沙丁鱼片制品的风味。主成分分析显示各个样品间差异明显,电子鼻区分度良好;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表明,180°C条件下沙丁鱼块在不同烤制时间(0、1、2、3、4 min)下的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挥发性物质有醇、醛、酮、酸、酯、烃、芳香族和含氮化合物等。不同烤制时间下,样品中检出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分别为43、47、47、54和46种;酸类、酯类、烃类及芳香族类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醇类、醛类、酮类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烤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吡嗪类、吡咯类、噻唑类等呈香化合物,这些杂环化合物对烤制沙丁鱼片的风味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鱼 烤制 风味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气—质联用
下载PDF
秘鲁鱿鱼烤制过程中的水分及质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志俭 李世伟 +3 位作者 莫尼莎 吕艳芳 蔡路昀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1-63,共3页
鱿鱼丝是现代人喜爱的休闲食品,烤制是鱿鱼丝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对鱿鱼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烤制过程中秘鲁鱿鱼的水分、质地、色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秘鲁鱿鱼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降低,损失的主要为... 鱿鱼丝是现代人喜爱的休闲食品,烤制是鱿鱼丝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对鱿鱼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烤制过程中秘鲁鱿鱼的水分、质地、色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秘鲁鱿鱼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降低,损失的主要为中间水和结合水;烤制过程中鱿鱼肉的硬度、咀嚼性、粘着性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弹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鱿鱼 烤制 品质
下载PDF
秘鲁鱿鱼烤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志俭 李欢 +5 位作者 李世伟 莫尼莎 蔡路昀 励建荣 马永钧 陈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5,96,共6页
烤制作为鱿鱼丝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对鱿鱼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秘鲁鱿鱼在烤制过程中色泽、营养成分、安全性及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秘鲁鱿鱼色泽加深;氨基酸含量下降,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 烤制作为鱿鱼丝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对鱿鱼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秘鲁鱿鱼在烤制过程中色泽、营养成分、安全性及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秘鲁鱿鱼色泽加深;氨基酸含量下降,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下降最明显,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降幅不大;牛磺酸的含量略有降低;甲醛含量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香气物质的种类显著增加,其中吡嗪、噻唑等杂环化合物对烤香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鱿鱼 烤制 色泽 风味 安全性
下载PDF
条斑紫菜烤制前后特征风味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玲 曹荣 +2 位作者 王联珠 刘淇 刘胜男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9-207,共9页
为探讨烤制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研究烤制前后条斑紫菜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电子鼻、FlavourSpec^(■)风味分析仪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比分析条斑紫菜在烤制前后挥发性风味... 为探讨烤制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研究烤制前后条斑紫菜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电子鼻、FlavourSpec^(■)风味分析仪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比分析条斑紫菜在烤制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变化。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条斑紫菜烤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第一、二主成分相同,均为烃类、含氮类物质,但其对主成分的贡献率不同。风味分析表明,条斑紫菜烤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烤制后出现吡嗪类特征风味物质。SPME-GC-MS分析表明,醛类、醇类、酮类和烷烃类构成了条斑紫菜的主体风味,烤制后吡嗪、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和2-乙基-6-甲基-吡嗪等物质含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经过烤制,构成条斑紫菜的主要风味物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吡嗪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烤制 风味变化
下载PDF
添加烤制马铃薯的小麦粉面包加工配方的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伟辰 逯家富 +2 位作者 王妮 赵毅 宁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22,共5页
本文以高筋小麦粉2000 g,添加鸡蛋0.05%、食盐1.50%、白砂糖15%、酵母1.50%、黄油4.00%、奶粉10%为面包的基础配方,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烤制马铃薯、谷朊粉、改良剂量进行优化,从而得出最佳配方。由响应面结果可知,加入高筋小... 本文以高筋小麦粉2000 g,添加鸡蛋0.05%、食盐1.50%、白砂糖15%、酵母1.50%、黄油4.00%、奶粉10%为面包的基础配方,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烤制马铃薯、谷朊粉、改良剂量进行优化,从而得出最佳配方。由响应面结果可知,加入高筋小麦粉质量的25%烤制马铃薯、0.60%改良剂、0.90%谷朊粉,所做出的面包硬度为181.110 g,和预测值180.857 g接近,说明用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制马铃薯 谷朊粉 改良剂 硬度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大鲵肉烤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11
20
作者 金文刚 赵萍 +4 位作者 刘俊霞 耿敬章 陈小华 裴金金 姜鹏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31-239,共9页
为了解大鲵肉烤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了160℃下不同烤制时间(0、20、40、60、80 min)大鲵肉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GC-IMS技术从不同烤制时间大鲵肉60个... 为了解大鲵肉烤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了160℃下不同烤制时间(0、20、40、60、80 min)大鲵肉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GC-IMS技术从不同烤制时间大鲵肉60个信号峰中鉴定出43种风味物质。与烤制前相比,大鲵肉烤制20 min后,醛类、醇类和酯类含量有所下降,而酮类、烯类、醚类含量有所增加;随着烤制时间从20增加到80 min,大鲵肉醇类、烯类、醚类含量逐渐降低,而酯类、酮类、醛类含量逐渐增加。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建立了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的模型,从鉴定的43种风味物质中依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筛选出14种潜在特征标志物(VIP>1),包括醇类4种(丁醇、桉叶油醇单体、戊醇二聚体和2,3-丁二醇)、醛类3种(己醛二聚体、异戊醛和反-2-戊烯醛)、酮类4种(甲基庚烯酮、2-丁酮、3-戊酮和2-戊酮)、烯类2种(α-葑烯和双戊烯)和酯类1种(乙酸乙酯)。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这些挥发性成分可用于不同烤制阶段大鲵肉的区分。该研究为今后大鲵烤制调理产品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肉 烤制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