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四时之美,“物哀”之思——“跨文化专题研讨”教学案例 |
陈恬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 |
0 |
|
2
|
基于叙事角度看物哀美学在《细雪》中的渗透 |
于佩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物哀”美学视域下的《花束般的恋爱》 |
姜海月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4 |
0 |
|
4
|
日本的“哀·物哀·知物哀”——审美概念的形成流变及语义分析 |
王向远
|
《江淮论坛》
CSSCI
|
2012 |
41
|
|
5
|
“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 |
姜文清
|
《日本研究》
CSSCI
|
1997 |
27
|
|
6
|
中国的“感”、“感物”与日本的“哀”、“物哀”——审美感兴诸范畴的比较分析 |
王向远
|
《江淮论坛》
CSSCI
|
2014 |
25
|
|
7
|
论日本美学基础概念的提炼与阐发——以大西克礼的《幽玄》、《物哀》、《寂》三部作为中心 |
王向远
|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8
|
|
8
|
浅谈日本文学中“物哀”的美学意义 |
赵小平
吕汝泉
|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3
|
|
9
|
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日本文学理念“物哀”试析 |
武德庆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8
|
|
10
|
以悲为美——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 |
张锦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6
|
|
11
|
物哀:日本古典文学的审美追求 |
李光贞
|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12
|
在“风骨”与“物哀”之间——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30年述评 |
林祁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3
|
日本文学中的“物哀” |
肖书文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4
|
论日本民族的“物哀”审美意识 |
方爱萍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2
|
|
15
|
传统物哀文学与现代派技巧结合的典范——谈川端康成《雪国》 |
余惠琼
|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5
|
|
16
|
日本动画艺术中的物哀美与妖之魅 |
胡媛媛
苏金成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7
|
百合现象与“物哀”文化——日本动漫文化精神新探 |
万柳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8
|
风骨与物哀 |
李远喜
|
《日本问题研究》
|
2003 |
11
|
|
19
|
日本动漫的未来想象与“物哀”美学 |
刘超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20
|
谷崎润一郎对日本传统物哀美的继承与拓展 |
雷芳
|
《日本问题研究》
|
2017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