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宁夏灌区玉米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1
作者 李振明 向峰 +6 位作者 金鑫 金龙 哈东兴 朱志明 马晓民 赵如浪 王永宏 《农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了位于宁夏灌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试验涉及4种在当地示范种植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玉米S3:M2、S4:M2、S3:M4、S4:M4,对照为单作玉米(M)。玉米供试品种为‘先玉1225’,大豆供试品种... 本研究探讨了位于宁夏灌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试验涉及4种在当地示范种植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玉米S3:M2、S4:M2、S3:M4、S4:M4,对照为单作玉米(M)。玉米供试品种为‘先玉1225’,大豆供试品种为‘中黄30’,玉米种植密度8.25万株/hm2,大豆种植密度15万株/hm2。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作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成熟期单株干物质减少了7.9%~30.4%,S3:M4影响最小,S4:M2影响最大;成熟期干物质总量减少了4.3%~42.7%。成熟期雌穗干物质分配减少0.5%~40.5%,S3:M4影响最小,S4:M2影响最大。玉米产量减产25.1%~41.4%,收获有效穗数减少4.2%~14.9%,千粒重减少0.5%~3.6%,单穗粒数减少5.2%~10.8%。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相较于单种玉米,雌穗的干物质减少,在吐丝期雌穗干物质积累开始减少,产量降低。这些发现对于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物质生产 物质分配
下载PDF
数智时代认识新质生产力的三维向度——基于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姜耀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52-160,共9页
数智时代认识新质生产力,应立足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从三个向度进行把握。从劳动向度认识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劳动者特征、劳动资料样态、劳动对象范围的新质跃升。从生产向度认识数实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向数字产业化的集聚升级... 数智时代认识新质生产力,应立足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从三个向度进行把握。从劳动向度认识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劳动者特征、劳动资料样态、劳动对象范围的新质跃升。从生产向度认识数实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向数字产业化的集聚升级,数字技术加持提升数字化环境,挖掘数据资源发挥“人工智能+”的经济拉动效应,开拓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空间。从价值向度认识数智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引领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新质生产 马克思物质生产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技术、劳动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演变及其理论效应
3
作者 孙乐强 《阅江学刊》 2024年第2期30-42,171,172,共15页
劳动与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核心范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劳动方式是不断变化的,而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在与手-身体、技艺和工具相对应的生产阶段,物质生产过程基本上表现为主... 劳动与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核心范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劳动方式是不断变化的,而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在与手-身体、技艺和工具相对应的生产阶段,物质生产过程基本上表现为主体劳动的对象化过程,两者在形式上是重合的;而一般智力与劳动也是结合在一起的。随着传统技艺向现代技术的转化,科学知识和机器体系加入生产过程之后,劳动不仅与一般智力分离,也与物质生产过程区分开,逐渐沦为生产过程的一个次要环节。到了自动化生产阶段,生产过程已经成为“零劳动”过程,这也引发了劳动价值论和自动化生产的“悖论”问题。但自动工厂中的“零劳动”只是意味着直接劳动趋于零,并不能由此否认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机制,自动工厂依然会以一般利润率的方式从社会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中获得自己的平均利润。因此,自动工厂不仅证伪不了劳动价值论,反而要以劳动价值论为前提。只有基于机器大生产以及由此引发的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分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社会基础及其本真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学 物质生产 劳动价值论 劳动解放
下载PDF
对物质生产的双重透视:论毛泽东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建构
4
作者 谢俊如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54-61,共8页
毛泽东对于物质生产的认识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结合中国现实实践相统一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并最终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从“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两个方面完整地把握住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性层面的实质性内容。... 毛泽东对于物质生产的认识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结合中国现实实践相统一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并最终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从“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两个方面完整地把握住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性层面的实质性内容。研究毛泽东物质生产思想的发展过程,有助于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思想史的整体历史线索中把握其思想的理论定位及从唯物史观的视域深入透视毛泽东的经济哲学思想,亦有助于为研究当今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物质生产 经济哲学方法论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的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丽芬 董芙蓉 +5 位作者 霍中洋 全晓艳 魏海燕 戴其根 许钶 张洪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0-1297,共8页
研究了在群体水培条件下,3种氮素水平(5、15和25mg.kg-1)对6种不同氮效率利用基因型迟熟中粳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基因型对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dm)、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有极显著的影响。6种不同... 研究了在群体水培条件下,3种氮素水平(5、15和25mg.kg-1)对6种不同氮效率利用基因型迟熟中粳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基因型对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dm)、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有极显著的影响。6种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可分成氮高效和氮低效利用型2类。NUEdm在2类基因型水稻中总体上均随着氮素水平升高呈现上升趋势;而NUEg在氮低效基因型中表现为随氮素浓度升高而先升后降。在水稻的4个关键生育期,不同氮素水平、2类基因型之间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成熟期,氮素水平对水稻茎鞘、根、穗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显著,对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不显著。相同氮素水平下,就平均值而言,水稻茎鞘、叶片、根系干物质比例均表现为氮低效基因型>氮高效基因型,而穗的干物质比例均表现为氮高效基因型>氮低效基因型。氮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同一氮素水平下均表现为氮高效型基因型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氮低效型基因型,且施氮量越大差异越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的干物质生产量、产量、每穗粒数均与氮素水平、基因型的NUEg、NUEdm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成熟期水稻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关性则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 物质生产
下载PDF
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 Ⅰ.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灌浆特性 被引量:32
6
作者 郭玉春 林文雄 +2 位作者 梁义元 余高镜 陈鸿飞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1997- 1998两年对新株型 (NPT)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形态解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全生育期的物质积累呈现两次高峰 ,黄熟期后植株仍具有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 ,但茎鞘物质转化率低 ,导致生物产量潜力未能... 1997- 1998两年对新株型 (NPT)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形态解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全生育期的物质积累呈现两次高峰 ,黄熟期后植株仍具有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 ,但茎鞘物质转化率低 ,导致生物产量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NPT水稻的强势粒在开花后 14d达到灌浆高峰 ,弱势粒表现两次灌浆现象 .籽粒中三磷酸腺苷 (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特青和汕优 6 3,且 NPT水稻穗颈维管束数总面积较小 ,影响了物质向穗部运转 .此外 ,本文还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株型水稻 物质生产 物质生产 籽粒灌浆 ATP酶活性 穗颈维管束 产量形成
下载PDF
《隐入尘烟》中物质生产民俗的艺术呈现与价值
7
作者 庄润涛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3期88-92,103,共6页
《隐入尘烟》再现了西北农村一对平凡夫妻的日常生活,影片交替揭示了两条线索:马友铁和曹桂英在精神世界的疏离和物质世界的挤压,展现了他们在应对现代化的钢铁洪流时的不懈努力。以贵英的死亡为节点,两条线索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他们面... 《隐入尘烟》再现了西北农村一对平凡夫妻的日常生活,影片交替揭示了两条线索:马友铁和曹桂英在精神世界的疏离和物质世界的挤压,展现了他们在应对现代化的钢铁洪流时的不懈努力。以贵英的死亡为节点,两条线索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他们面临的窘境和可预见的失败。影片将民俗元素融入影片的叙事,并串联起整个故事。影片的民俗影像将人类的精神苦难史投射到主人公的物质生产生活中,将中国农业文明的衰退史浓缩在西北乡村的季节变迁中,从而实现了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艺术表达与思想表达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民俗学 物质生产民俗 民俗影像
下载PDF
论非物质生产劳动的价值创造 被引量:5
8
作者 范瑞滨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0-113,共4页
当今学术界部分学者扩展了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把非物质生产劳动也看作是价值的来源,这导致了对剩余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否定。本文通过对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各种非生产劳动特点的分析,揭示了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劳动... 当今学术界部分学者扩展了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把非物质生产劳动也看作是价值的来源,这导致了对剩余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否定。本文通过对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各种非生产劳动特点的分析,揭示了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劳动才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物质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劳动
下载PDF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本身就是物质生产力与非物质生产力的统一 被引量:1
9
作者 卢莉芳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3-14,共2页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本身就是物质生产力与非物质生产力的统一卢莉芳众所周知,马克思列宁主义传统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直接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都是物质资料生产,当时的马克思对非物质生产关系是“忽略不计”的。随着社会两个文明的不...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本身就是物质生产力与非物质生产力的统一卢莉芳众所周知,马克思列宁主义传统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直接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都是物质资料生产,当时的马克思对非物质生产关系是“忽略不计”的。随着社会两个文明的不断进步,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生产 物质生产 马克思
下载PDF
略谈非物质生产劳动者日趋增多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江帆 《学术研究》 1982年第1期29-31,共3页
在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迅速发展,“从事生产的人口百分比日益下降”,就是“帝国主义寄生性进一步增长了”,(中央党校编写小组:... 在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迅速发展,“从事生产的人口百分比日益下降”,就是“帝国主义寄生性进一步增长了”,(中央党校编写小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提要和注释》,第67—68页)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口百分比是在日益下降,这是以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为前提的。其实随着物质生产领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从事物质生产的人口百分比必然逐渐下降,非物质生产劳动者必然逐趋增多。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早就说过:“生产人口相对的少,不过是劳动生产率相对的高的另一种表现”。(《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册第229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产劳动 劳动生产 物质生产部门 物质生产领域 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剩余价值理论 百分比 寄生性 物质资料生产
下载PDF
不能把非物质生产劳动排除在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之外——试从劳动二重性观点看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
11
作者 雎国余 《经济科学》 1983年第4期53-58,52,共7页
在有关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争论中,不少同志坚持认为,不仅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而且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都不应当把非物质生产劳动包括在内。原因在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既不生产使用价值,又不创造价值,用于这方面的劳动耗费是对社会财... 在有关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争论中,不少同志坚持认为,不仅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而且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都不应当把非物质生产劳动包括在内。原因在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既不生产使用价值,又不创造价值,用于这方面的劳动耗费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扣除,并且断定这种见解是符合马克思的观点的。但是,如果我们从理解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学说方面考察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上述见解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许多论述,而且在理论上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领域 物质生产劳动 劳动二重性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马克思 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劳动消耗
下载PDF
关于非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王致胜 《晋阳学刊》 1984年第1期39-45,72,共8页
非物质生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不揣粗陋,对此发表几点探索性的意见,望同志们指正。一、承认... 非物质生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不揣粗陋,对此发表几点探索性的意见,望同志们指正。一、承认非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有些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价值是物质产品的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劳动是不能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物质生产劳动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劳动创造价值 物质生产领域 精神产品 商品生产 物质产品 社会劳动 社会主义社会
下载PDF
灌溉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2
13
作者 赵黎明 李明 +3 位作者 郑殿峰 顾春梅 那永光 解保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9-169,共11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这对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有重要意义。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垦稻24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干湿交替灌溉(W1)、轻干湿交替灌溉(W2)和浅水灌溉(W3)3种灌... 该研究旨在探讨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这对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有重要意义。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垦稻24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干湿交替灌溉(W1)、轻干湿交替灌溉(W2)和浅水灌溉(W3)3种灌溉处理及行株距为30 cm×10 cm(D1)、30 cm×12 cm(D2)和30 cm×14 cm(D3)3种密度水平,分析水密处理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灌溉方式下,对干物质积累、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产量的整体作用效果表现为W2〉W3〉W1,其中W2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实际产量较W3和W1处理增幅分别为5.05%和27.89%;W2处理有效的控制了无效分蘖,明显提高成穗率,降低植株高度和倒3、4节间长度,但叶片生长速度慢于W3处理。各密度水平下,对抽穗后生物产量、茎鞘干物质运转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的作用效果均以D2处理最佳;而D3处理的叶片生长快于D2和D1处理,并伴有增叶出现。灌溉方式与密度交互作用下,各水密处理对寒地水稻叶龄值、茎蘖数、成穗率、抽穗期粒叶比、干物质积累量、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转运和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以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行株距30 cm×10 cm密度组合(W2D1)效果最佳,与其它处理相比,实现了5.0-8.5%产量增幅,该处理组合的增产途径是粒叶比高,叶面积指数高,光合物质积累多,形成高质量群体;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强,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合理,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高结实率和高千粒重,最终籽粒产量高。综合分析表明,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行株距30 cm×10 cm密度组合模式合模式更适合在目前寒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光合 密度 寒地水稻 产量 物质生产特性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 被引量:87
14
作者 李淑文 文宏达 +2 位作者 周彦珍 李雁鸣 肖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92-2000,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阐明氮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氮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丰、缺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氮素吸收特性和氮素吸收同化关键...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阐明氮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氮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丰、缺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氮素吸收特性和氮素吸收同化关键酶活性。【结果】缺氮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氮效率以氮高效品种(H)最高,中效(M)次之,低效(L)最低;H具有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且与籽粒产量和氮效率显著相关;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累积量在抽穗期和成熟期以H最大,M次之,L最低;不同生育时期株高、群体茎数、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叶片NO3-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各生育阶段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均以H最大,M次之,L最低;叶片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供试不同氮效率品种之间差异较小。【结论】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和较好的植株生长特性是氮胁迫条件下供试氮高效小麦品种获得高氮效率的生物学基础。在丰氮条件下,供试不同氮效率品种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植株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与缺氮条件下的表现规律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氮效率 氮素吸收 物质生产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2
15
作者 邓飞 王丽 +3 位作者 刘利 刘代银 任万军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30-1942,共13页
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仁寿、郫县和雅安生态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 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仁寿、郫县和雅安生态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的干物质积累特性为生态条件、秧龄、移栽方式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均受三者显著主效作用;生态条件与秧龄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分蘖盛期至抽穗期群体干物重,而生态条件与移栽方式、秧龄与移栽方式及三者互作则主要影响抽穗后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2)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因生态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仁寿的产量主要来自抽穗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积累,与茎鞘物质的输出和转化相关不显著;在郫县,茎鞘物质输出和转化对产量贡献大于在仁寿,产量与孕穗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r=0.775*),与成熟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则呈显著负相关(r=0.757*);在雅安,抽穗后茎鞘干物质的输出和转化与产量正相关。(3)水稻产量以仁寿最高,较郫县和雅安高5.52%和17.65%;秧龄和移栽方式均能影响水稻最终产量,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仁寿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影响产量,在郫县则通过影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对产量的调控,雅安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群体颖花量和千粒重调控产量。(4)适宜的栽培方式能有效调控水稻干物质生产,促进产量的提高。在仁寿和郫县,50d秧龄单苗优化定抛有效地协调了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水稻增产;在雅安,50d秧龄单苗手插具有较高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效率,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条件 栽培方式 水稻 物质生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被引量:143
16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7 位作者 常勇 龚金龙 郭振华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5-1248,共14页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确保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的前提下)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相关不显著;(2)群体干物重拔节前无明显差异,拔节后均是手栽稻最高,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小,并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大,而单茎干物重整个生育期都是手栽稻最大,直播稻最小;(3)阶段干物质积累上,播种至拔节期差异较小,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都是手栽稻极显著高于机插稻,机插稻极显著高于直播稻,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播种至拔节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大体相当,抽穗至成熟期依次降低;(4)干物质分配上,成熟期穗和茎干物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而叶和鞘的比例依次增大,但叶的比例在孕穗、抽穗、蜡熟3个时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5)物质输出和转化上,叶、茎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且蜡熟期后茎都有物质回运现象,手栽回运的最多,直播最少;鞘物质输出率相当,转化率手栽和机插低于直播;(6)光合生产上,拔节前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当,光合势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光合势也是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差异较小;抽穗期有效叶面积率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高效叶面积率手栽极显著高于机插,机插又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以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是手栽最大,直播最小。说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干物质和光合生产有各自特征,与机插稻和直播稻相比,手栽稻前期物质积累量适宜,中后期物质积累量显著高,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运输转化效率高,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高产栽培 物质生产特征 光合生产特征
下载PDF
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被引量:212
17
作者 杨惠杰 李义珍 +2 位作者 杨仁崔 姜照伟 郑景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5-270,共6页
以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 ,在福建龙海和云南涛源研究分析了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高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积累了高额的生物量。稻谷产量随干物质积累总量的增加而提高 ,产量主要取决于生物产量的高低 ,而收获指... 以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 ,在福建龙海和云南涛源研究分析了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高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积累了高额的生物量。稻谷产量随干物质积累总量的增加而提高 ,产量主要取决于生物产量的高低 ,而收获指数对稻谷产量的贡献较小。超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优势在中期和后期 ,产量随中期和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中期和后期的群体生长率 (CGR)与产量呈高度正相关 ,而前期 CGR与产量的关系不密切。茎叶干物质输出量构成籽粒产量平均为 2 4% (福建龙海 )和 33% (云南涛源 ) ,茎叶干物质输出量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均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同一地点 ,对干物质积累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品种 物质生产 群体生长率 物质运转 高产机理
下载PDF
水稻卷叶性状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 Ⅱ.光合特性、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被引量:39
18
作者 郎有忠 张祖建 +2 位作者 顾兴友 杨建昌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83-887,共5页
以两个珍汕 97B为遗传背景的卷叶近等基因系分别与明恢 6 3所配的、叶型为半卷及平展的杂交组合为材料 ,进行栽培密度试验 ,对光合特性、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卷叶的单叶正面光合速率稍低于平展叶 ,而其背面光合速率... 以两个珍汕 97B为遗传背景的卷叶近等基因系分别与明恢 6 3所配的、叶型为半卷及平展的杂交组合为材料 ,进行栽培密度试验 ,对光合特性、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卷叶的单叶正面光合速率稍低于平展叶 ,而其背面光合速率稍高于平展叶 ,叶片中后期衰老程度 ,卷叶显著小于展叶 ;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干物质生产以及产量 ,均为低密度群体下 ,卷叶低于展叶组合 ,而中、高密度下高于展叶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 光合特性 物质生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玉米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19
作者 王永军 孙其专 +4 位作者 杨今胜 王空军 董树亭 袁翠平 王立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33-2240,共8页
氮肥是玉米生产中最重要的增产要素之一。为探明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玉米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释放期不同的2种控释尿素(CRU30,释放期为30d;CRU60,释放期为60d)的作用效果,以普通尿素为对照(U)。结果表明,... 氮肥是玉米生产中最重要的增产要素之一。为探明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玉米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释放期不同的2种控释尿素(CRU30,释放期为30d;CRU60,释放期为60d)的作用效果,以普通尿素为对照(U)。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处理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但释放期不同的控释尿素在不同地力水平下增产效果不同,低地力水平下增产效果为CRU30>CRU60>U(P<0.05),CRU30处理比施用普通尿素增产18.9%;高地力水平下增产效果为CRU60>CRU30>U(P<0.05),CRU60处理比U增产18.2%。与对照相比,控释尿素使干物质向开花后分配比例增加,氮肥偏生产力(PFPN)显著提高,低地力时CRU30最高,而高地力时CRU60最高。控释尿素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及千粒重显著增加,主要因为生育中后期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及叶片氮含量维持较高水平。所以,在等氮量做基肥一次性施入时,低地力水平下施用释放期较短的控释尿素为宜,而高地力水平下应施用释放期较长的控释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力水平 控释尿素 玉米 物质生产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水稻氮利用效率基因型的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 被引量:71
20
作者 魏海燕 张洪程 +7 位作者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杭杰 马群 张胜飞 张庆 刘艳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02-1809,共8页
选用氮素利用高效型和低效型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品种,研究225 kg hm-2施氮条件下各基因型水稻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及其与氮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氮效率类型水稻群体茎蘖数没有鲜明的特征差异,但氮高效类型水稻的茎蘖成穗... 选用氮素利用高效型和低效型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品种,研究225 kg hm-2施氮条件下各基因型水稻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及其与氮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氮效率类型水稻群体茎蘖数没有鲜明的特征差异,但氮高效类型水稻的茎蘖成穗率极显著高于氮低效类型。氮高效类型水稻物质生产与积累具有"前稳、中小、后高"的特性,即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具有适宜的叶面积、光合势和群体生长速率,物质积累具一定优势,但其占全生育期总积累量的比例较少;有效分蘖临界叶龄至拔节阶段,无效分蘖发生少,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速率低,物质积累也不具优势;拔节以后,具有良好的群体质量,叶面积增长较快,群体光合势和生长速率加大,物质积累优势较为明显。不同氮效率类型水稻物质生产与积累的特性不仅可以解释水稻氮素利用的品种间差异,同时也为生产上提高水稻氮利用效率提供了可行的调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利用效率 生理机制 物质生产 物质积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