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玉具剑剑饰简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梁瑞雪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30-32,共3页
玉具剑出现于西周,流行于春秋战国,于两汉时期达到顶峰。玉具剑的剑饰因其独特的造型而受到普遍关注。两汉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具剑,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对汉玉具剑的认识也在提高。本文对汉代玉具剑剑饰的组成、形制、纹饰进行简单... 玉具剑出现于西周,流行于春秋战国,于两汉时期达到顶峰。玉具剑的剑饰因其独特的造型而受到普遍关注。两汉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具剑,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对汉玉具剑的认识也在提高。本文对汉代玉具剑剑饰的组成、形制、纹饰进行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玉具剑 组成 形制 纹饰
下载PDF
简论玉具剑的发展及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吴萍 《丝绸之路》 2012年第6期32-33,共2页
玉具剑出现于春秋晚期,流行于战国及两汉。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它是贵族统治者身份象征的饰物,也是朝廷赏赐臣工及权贵之间相互馈赠的礼物,极具时代特征。本文对玉具剑的发展及演变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玉具剑 春秋晚期 礼仪等级
下载PDF
汉代玉具剑螭纹图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芷晴 崔华春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13期52-57,共6页
汉代是玉具剑发展的繁盛时期,其上的螭纹活泼灵动,独具特色。该文针对汉代玉具剑螭纹进行图式构建规律的提炼、分类与分析,以汉代玉具剑螭纹的构图分类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图像梳理其表现形式,并基于螭纹图式的适形性、均衡性、多维取向... 汉代是玉具剑发展的繁盛时期,其上的螭纹活泼灵动,独具特色。该文针对汉代玉具剑螭纹进行图式构建规律的提炼、分类与分析,以汉代玉具剑螭纹的构图分类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图像梳理其表现形式,并基于螭纹图式的适形性、均衡性、多维取向性、主体跨维性等特征,剖析和解读其图式的内在构建规律;由表及里地分析螭纹图式从符号到整体构形的演变过程,从线条运用、造型艺术、符号象征三个方面总结其蕴含的审美内涵。汉代玉剑饰中螭纹蕴含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美学思想,为更好地理解汉代玉器审美文化及其精神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为当代视觉设计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设计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具剑 螭纹 图式构建 构成形式 符号象征
下载PDF
锋芒与温润的交融——玉具剑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方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1年第4期37-41,共5页
剑是冷兵器时期的重要武器,在今人的心中,古剑似乎总是与战火狼烟、金戈铁马紧密相连。但也有这样一些剑,它们通常不具备实际的使用功能,却仅仅作为佩戴、悬置之物,成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玉具剑便是其中的一种。
关键词 冷兵器 武器 玉具剑 璞玉顽石
下载PDF
浅议古代玉具剑与现代青瓷剑具装饰
5
作者 刘春长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9期43-44,共2页
玉与剑结合,一文一武、一柔一刚,锋芒与温润的交融。因而玉具剑成为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被称为“古之圣品”。青瓷与宝剑的结合也一样是高端人才和华贵的象征。文章从玉具剑的历史、玉装具的形制特征、现代青瓷装具的创新设计及其美... 玉与剑结合,一文一武、一柔一刚,锋芒与温润的交融。因而玉具剑成为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被称为“古之圣品”。青瓷与宝剑的结合也一样是高端人才和华贵的象征。文章从玉具剑的历史、玉装具的形制特征、现代青瓷装具的创新设计及其美学演绎三个角度阐述该类宝剑的特点和用途,对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与文化研究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具剑 青瓷剑 豪华高端剑 装具设计
下载PDF
简议工艺美术之先秦玉具剑及现代青瓷装具创作
6
作者 叶琦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8期40-41,共2页
青瓷具有如玉胜于玉的高洁品质,将青瓷用于刀剑的装具装饰,需要独具冠古绝今的匠心和能工巧匠的心思,才能造就旷古未有之艺术瑰宝。文章简洁地阐述了宝剑装具、玉具剑、现代青瓷剑具的装饰创新等问题,对宝剑工艺与审美文化的研究较具参... 青瓷具有如玉胜于玉的高洁品质,将青瓷用于刀剑的装具装饰,需要独具冠古绝今的匠心和能工巧匠的心思,才能造就旷古未有之艺术瑰宝。文章简洁地阐述了宝剑装具、玉具剑、现代青瓷剑具的装饰创新等问题,对宝剑工艺与审美文化的研究较具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玉具剑 青瓷装具 设计创新
下载PDF
东周至两汉玉具剑发展及演变
7
作者 宁显光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期178-178,232,共2页
玉具剑是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特定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其发展及演变历程是我们了解古代玉文化的重要途径。玉具剑滥觞于春秋晚期,发展于战国时期,两汉达到鼎盛,之后逐渐衰落。此文结合各个时期几件典型的出土... 玉具剑是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特定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其发展及演变历程是我们了解古代玉文化的重要途径。玉具剑滥觞于春秋晚期,发展于战国时期,两汉达到鼎盛,之后逐渐衰落。此文结合各个时期几件典型的出土玉具剑,分析其用料、工艺、造型、纹饰等特点,揭示玉具剑在春秋、战国、两汉的发展、演变历程及一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具剑 东周 两汉
下载PDF
湖南出土的战国秦汉玉具剑 被引量:3
8
作者 傅举有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0年第1期196-221,共26页
玉具剑是中国古代名剑。本文根据古代文献资料和湖南出土的玉具剑实物,对什么是玉具剑、湖南战国秦汉时期玉具剑的出土情况以及湖南玉具剑的器形和装饰艺术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论述。
关键词 玉具剑 湖南 战国秦汉 玉剑首 玉剑格 玉剑璏 玉剑珌
原文传递
剑上的玉饰 兼谈赵卿墓出土的玉具剑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金花 《收藏家》 2005年第7期44-46,共3页
《汉书·匈奴传》:单干来朝,天子赐予玉具剑。《王莽传》:“莽疾,(孔)休侯之,莽缘恩义,进其玉具宝剑,欲以为好,休不肯受。”颜师古注解释“玉具剑”是“标、首、镡、卫,尽以玉为之”,而“标、首、镡、卫”是剑上的哪个部... 《汉书·匈奴传》:单干来朝,天子赐予玉具剑。《王莽传》:“莽疾,(孔)休侯之,莽缘恩义,进其玉具宝剑,欲以为好,休不肯受。”颜师古注解释“玉具剑”是“标、首、镡、卫,尽以玉为之”,而“标、首、镡、卫”是剑上的哪个部位?根据颜注,“镡,剑口旁横出者,剑鼻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具剑 赵卿墓 艺术风格 鉴别方法 私人收藏
原文传递
腰间玉具剑 意许无遗诺
10
作者 黄巧梅 《青岛画报》 2021年第12期82-83,共2页
"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游敬亭寄崔侍御》,借用的是春秋时期吴公子季札献剑的典故.相传吴公子季札出使晋国时途经徐国,徐国国君想要他的宝剑而不敢明言.季札因有出使任务当时没有献给他,但在心里已经允... "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游敬亭寄崔侍御》,借用的是春秋时期吴公子季札献剑的典故.相传吴公子季札出使晋国时途经徐国,徐国国君想要他的宝剑而不敢明言.季札因有出使任务当时没有献给他,但在心里已经允诺.等返程时再经徐国赠剑,徐君已逝,徐国的嗣君不肯接受,他便将这吴国之宝挂在徐君基地的树上.此典故宣扬的是季札轻财重信的品格,也从侧面反映了玉具剑的贵重与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人李白 徐国 玉具剑 季札 春秋时期 游敬亭寄崔侍御 徐君 典故
原文传递
《漆彩华章》——汉代剑鞘制作工艺复制与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修文 《收藏与投资》 2021年第1期59-61,共3页
自古以来,剑一直横贯于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象之中。两汉时期是中国剑文化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的剑器是多种工艺的集大成者,研究与复原汉代剑器的工艺有特殊的意义。本文结合考古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试图对汉代剑鞘制作工艺进行复制与探析。
关键词 汉剑 剑鞘 大漆 复制 玉具剑
下载PDF
“鹿卢剑”所见《陌上桑》中罗敷丈夫的官职
12
作者 代明先 《科教文汇》 2011年第16期71-72,共2页
"鹿卢剑"其佩戴者多为王侯及其以上的显贵。《后汉书·舆服志》未载佩剑制度,致使在佩剑之风盛行的东汉缺乏直接的正史依据去按佩剑来考证佩剑者的官职。但"鹿卢剑"作为"玉具剑"的一种,使其可以用&qu... "鹿卢剑"其佩戴者多为王侯及其以上的显贵。《后汉书·舆服志》未载佩剑制度,致使在佩剑之风盛行的东汉缺乏直接的正史依据去按佩剑来考证佩剑者的官职。但"鹿卢剑"作为"玉具剑"的一种,使其可以用"玉具剑"代替"鹿卢剑"去商榷汉魏时佩戴"鹿卢剑"之人的官职。因此拙文认为除汉朝"郎官"外,佩戴"玉具剑"的最低官吏为郡守,并得出《陌上桑》中佩戴"鹿卢剑"的罗敷丈夫应是郡守及其级别以上的官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上桑》 玉具剑 鹿卢剑 罗敷丈夫 官职
下载PDF
透过这些千年珍宝 聆听青海沧桑往事
13
作者 滕玲 《地球》 2019年第5期66-69,共4页
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多样的高原生态环境、久远的历史文化积淀,构成了青海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青海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天河锁钥''金城屏障''西域之冲';现在,青海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战略通... 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多样的高原生态环境、久远的历史文化积淀,构成了青海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青海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天河锁钥''金城屏障''西域之冲';现在,青海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不久前,400多件(套)珍贵的青海文物走进了首都博物馆的展厅,'山宗·水源·路之冲'将悠悠历史长河中的青海往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玉具剑 金带饰 喇家遗址
下载PDF
玉剑饰的鉴赏
14
作者 成昕 《理财(经济)》 2022年第8期31-35,共5页
剑是一种兵器,从古至今剑在人们心中都是和战争有关的。在玉器剑上镶嵌或装饰,古人称之为“玉具剑”。历史上,也有一些剑,不具备实际的使用功能,仅仅作为佩戴、悬置之物,成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有吉祥美观之寓意。
关键词 玉具剑 玉剑饰 悬置
下载PDF
玉剑有饰--河南博物院藏玉剑饰赏析
15
作者 杨扬 《理财(经济)》 2022年第8期10-13,共4页
剑作为战争工具,不仅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武器,还可以用良玉美石装饰,具有装饰意义。镶嵌于剑柄和剑鞘上的玉饰,被称为玉剑饰,而被饰玉的剑称为玉具剑。玉剑饰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汉代达到顶峰,之后便逐渐衰落,直至消失。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玉剑饰 玉具剑 冷兵器时代 河南博物院 饰玉
下载PDF
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玉器 古代玉器系列讲座之五
16
作者 周南泉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1,共6页
一、墓葬的发现与墓主身份的确定196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上施工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墓,经报国务院,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在当时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指导下正式发掘了这座墓。在清理此墓时,又发现其北侧百... 一、墓葬的发现与墓主身份的确定196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上施工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墓,经报国务院,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在当时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指导下正式发掘了这座墓。在清理此墓时,又发现其北侧百余米处的山面岩层上亦有经过扰乱的迹象,下部的山沟中也有人工打凿的小石片,其情况与前述一座墓发掘前相同,经批准后,亦进行了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玉雕 刘胜 玉具剑 玉头剑 中山
原文传递
山东巨野县红土山西汉墓出土玉器——古代玉器系列讲座之七
17
作者 周南泉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0-43,共4页
一、墓葬的发现与墓主身份山东省巨野县红土山汉墓,是1968年被巨野县金山店村农民在村中开采石料时发现的。1971年至1972年间,山东省博物馆曾进行过试掘,后因故停工。1977年,山东省菏泽地区组成汉墓发掘小组又正式发掘和清理,全部工作... 一、墓葬的发现与墓主身份山东省巨野县红土山汉墓,是1968年被巨野县金山店村农民在村中开采石料时发现的。1971年至1972年间,山东省博物馆曾进行过试掘,后因故停工。1977年,山东省菏泽地区组成汉墓发掘小组又正式发掘和清理,全部工作于同年6月结束。该墓葬坐落在红土山东侧的半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饰物 红土山 玉雕 玉具剑 玉头剑 西汉墓 剑首 玉猪 玉料 巨野县
原文传递
之三:迷失的王朝——涪陵小田溪墓群
18
作者 方刚 《文物天地》 2003年第6期54-55,共9页
丧葬习俗与社会结构文献记载巴国的王陵在今重庆市涪陵区境内。1972年以来陆续在涪陵小田溪发掘的战国巴人墓,不少墓主的身份是很显贵的,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可知该墓地是巴国的高等级墓地。该墓地的存在表明巴国的政治中心已经较为稳定... 丧葬习俗与社会结构文献记载巴国的王陵在今重庆市涪陵区境内。1972年以来陆续在涪陵小田溪发掘的战国巴人墓,不少墓主的身份是很显贵的,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可知该墓地是巴国的高等级墓地。该墓地的存在表明巴国的政治中心已经较为稳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李家坝墓地明显不同于涪陵小田溪墓地,其墓葬规格远逊于后者,我们推测此处当是廪君系统某一群落(部族)的公共墓地,他们生前聚族而居,死后聚族而葬,血缘关系是将他们维持固定在同一墓地上的纽带。DNA测定的初步结果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田溪 墓地 随葬品 随葬器物 李家坝 玉具剑 玉头剑 墓主 涪陵
全文增补中
战汉玉器精品赏析
19
作者 夏文峰 《东方收藏》 2016年第5期56-61,共6页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相当发达,和田玉成为玉作的主流,在造型艺术、图纹装饰及时代风格等方面都为之一新,出现了一大批做工精细、玲珑透剔、形式别致、繁缛华丽的玉雕精品,其中龙形佩、舞人佩、玉具剑、玉带钩、玉印以及玉器与金银细...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相当发达,和田玉成为玉作的主流,在造型艺术、图纹装饰及时代风格等方面都为之一新,出现了一大批做工精细、玲珑透剔、形式别致、繁缛华丽的玉雕精品,其中龙形佩、舞人佩、玉具剑、玉带钩、玉印以及玉器与金银细工相结合作品的问世,使玉器更加富丽华贵、灿烂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面纹 玉具剑 谷纹 满饰 带钩 战国时期 舞人 时代风格 和田玉 玉印
原文传递
寻找失落的巴国
20
作者 白木 周洁 《旅游纵览》 2003年第9期28-30,共3页
巴人终成千古之谜我们知道,四川省、重庆市一带常常称之巴蜀。这是因为在秦统一之前,四川有巴、蜀两个独立的小国,故四川又称"巴蜀之地"。巴是一个弱小的西南少数民族,生活在鄂西、川东峡江两岸的谷地和山坡上,以采集。
关键词 小田溪 考古工作者 随葬品 文物考古 墓主人 玉具剑 巴楚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