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本法成讲授《瑜伽师地论》笔记的文献学考察
1
作者 彭晓静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敦煌本法成讲授的《瑜伽师地论》笔记文献主要包括《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两部分,以此为题的写本约65个卷号,分藏于国内外等多机构。通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写本形制、抄写形式以及文字特征等方面的梳理,概括出写本的基本面貌... 敦煌本法成讲授的《瑜伽师地论》笔记文献主要包括《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两部分,以此为题的写本约65个卷号,分藏于国内外等多机构。通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写本形制、抄写形式以及文字特征等方面的梳理,概括出写本的基本面貌。因听讲人不同,就有了不同版本的笔记形式,将各写本进行比对分析,以期进一步展现讲经笔记的理论特色和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成 瑜伽师地论 讲经笔记 敦煌文献 唯识
下载PDF
《瑜伽师地论》系列敦煌残卷缀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涌泉 徐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87,共16页
敦煌文献中《瑜伽师地论》及其疏释之作共有200多号,包括敦煌僧徒记录唐代高僧法成讲述《瑜伽师地论》的听课笔记《瑜伽师地论手记》和《瑜伽师地论分门记》,后者多未见历代藏经收载,是解读《瑜伽师地论》内容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些写本... 敦煌文献中《瑜伽师地论》及其疏释之作共有200多号,包括敦煌僧徒记录唐代高僧法成讲述《瑜伽师地论》的听课笔记《瑜伽师地论手记》和《瑜伽师地论分门记》,后者多未见历代藏经收载,是解读《瑜伽师地论》内容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些写本以残卷或残片为主,不利于进一步的整理研究。通过内容、裂痕、行款、书风等方面的分析,对这些残卷或残片作了初步的"复合"工作,可以把其中的26残卷或残片成功缀合为11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师地论 敦煌残卷 缀合
下载PDF
俄藏西夏文《瑜伽师地论》卷八十八考释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龙 《西夏研究》 2017年第4期9-24,共16页
存世的《瑜伽师地论》有梵文、汉文、藏文、回鹘文和西夏文等多种文本。西夏文《瑜伽师地论》仅存五卷,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有卷五十九和卷八十八,法国国家图书馆残存卷三十三尾题,中国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卷五十八,英国国... 存世的《瑜伽师地论》有梵文、汉文、藏文、回鹘文和西夏文等多种文本。西夏文《瑜伽师地论》仅存五卷,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有卷五十九和卷八十八,法国国家图书馆残存卷三十三尾题,中国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卷五十八,英国国家图书馆残存卷九十。此外,还流传有黑水城出土的《瑜伽师地论》汉文本卷三十二和卷三十八,说明《瑜伽师地论》在西夏当时十分流行。本文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的西夏文《瑜伽师地论》卷八十八进行了释读,并就其文献的版本和相关注释术语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经 西夏文 瑜伽师地论
下载PDF
时间的三重三世结构——从现象学的角度看《瑜伽师地论》的时间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谭习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71,共7页
本文从现象学的角度疏理和分析《瑜伽师地论》关于时间结构的思想,并与胡塞尔现象学的时间结构进行简要的比较。瑜伽行派把客观时间还原为时间心识,它是一种属于心不相应行法的假有法,依于心识流中的种子流与现行流的生、住、异、灭四... 本文从现象学的角度疏理和分析《瑜伽师地论》关于时间结构的思想,并与胡塞尔现象学的时间结构进行简要的比较。瑜伽行派把客观时间还原为时间心识,它是一种属于心不相应行法的假有法,依于心识流中的种子流与现行流的生、住、异、灭四相而得以可能。四相显现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心识的灭相显现为过去,住、异二相显现为现在,生相显现为未来。时间心识具有三重三世的结构:种子三世、种现三世和现行三世。这三重三世是识体验的时间,是一种"能-所"相对的时间,是非本原的时间。瑜伽行派认为要超越识体验而进入智体验,智体验中的"离能-所"的时间才是本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师地论 时间 三世 结构 比较
下载PDF
敦煌本《瑜伽师地论·菩萨地》藏汉对照词汇考诠校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尧 陈践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9-62,共14页
一 一般说来,敦煌石窟的吐蕃文书都可以作为研究古代藏语的资料,因为它们提供了公元八、九、十世纪之间的书面藏语样品,无论就语音、语法和词汇那一方面来讲,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也就是这个原因,我们见到不少语言学家利用吐蕃文书... 一 一般说来,敦煌石窟的吐蕃文书都可以作为研究古代藏语的资料,因为它们提供了公元八、九、十世纪之间的书面藏语样品,无论就语音、语法和词汇那一方面来讲,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也就是这个原因,我们见到不少语言学家利用吐蕃文书中的历史、文学和佛经卷子进行深入的语言学研究,写出一批重要的论著。 应该注意到就在敦煌吐蕃文书中还有一批专门为所谓狭义的语言学研究服务的资料,是用藏文逐字译注汉音本的或汉藏对音本的佛经和文学作品,早已为藏学界和语言学界所重视。现在,我们把与此有关的六个卷号情况作一简单介绍,侧重介绍敦煌本《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汉藏对照词汇,供同志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师地论 汉藏 敦煌本 藏汉 校录 杂染 诸根 缘起法 禅观 杂阿含经
下载PDF
西夏文写本《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考释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龙 《西夏研究》 2020年第3期9-20,共12页
存世的《瑜伽师地论》有梵文、汉文、藏文、回鹘文和西夏文等多种文本。西夏文《瑜伽师地论》仅存五卷,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有卷五十九和卷八十八,法国国家图书馆残存卷三十三尾题,中国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卷五十八,英国国... 存世的《瑜伽师地论》有梵文、汉文、藏文、回鹘文和西夏文等多种文本。西夏文《瑜伽师地论》仅存五卷,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有卷五十九和卷八十八,法国国家图书馆残存卷三十三尾题,中国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卷五十八,英国国家图书馆残存卷九十。此外,还流传有黑水城出土的《瑜伽师地论》汉文本卷三十二和卷三十八,说明《瑜伽师地论》在西夏当时十分流行。本文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的西夏文《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进行了释读,并就其文献的版本、形制和相关内容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经 西夏文 瑜伽师地论
下载PDF
中贸圣佳拍品敦煌写卷《瑜伽师地论》真伪考
7
作者 徐键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126,共6页
2018年6月,中贸圣佳拍卖了五件敦煌写经,其中一件是智惠山抄写的《瑜伽师地论》,有学者认为其值得怀疑。然而,笔者仔细考察了写卷的来历,并通过核对展出的原卷图片,从题记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判断此卷并非伪卷,进而推断尚未公开的... 2018年6月,中贸圣佳拍卖了五件敦煌写经,其中一件是智惠山抄写的《瑜伽师地论》,有学者认为其值得怀疑。然而,笔者仔细考察了写卷的来历,并通过核对展出的原卷图片,从题记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判断此卷并非伪卷,进而推断尚未公开的抄写于大中十年六月的其余三件《瑜伽师地论》写经也非伪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经 瑜伽师地论 中贸圣佳 智惠山
下载PDF
西安文物保护所藏西夏文译《瑜伽师地论》残叶整理
8
作者 荣智涧 《西夏学》 2015年第1期89-93,共5页
本文对西安文物保护所藏西夏文译《瑜伽师地论》残叶的排序进行纠正,并对文献的装帧方式、内容及专有名词的翻译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西夏文文献 瑜伽师地论 佛经 整理
下载PDF
菩萨戒的重与轻——以《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戒品》为中心
9
作者 方强 《普陀学刊》 2019年第2期46-70,共25页
菩萨戒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础。在不同的传承中,菩萨戒展现为两种类别:瑜伽系菩萨戒和梵网系菩萨戒。历来的祖师大德大多侧重梵网系菩萨戒的疏解和阐发,而关于瑜伽系菩萨戒的研究,虽然代不乏人,但是直到近代太虚大师等人的大力弘扬,其重... 菩萨戒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础。在不同的传承中,菩萨戒展现为两种类别:瑜伽系菩萨戒和梵网系菩萨戒。历来的祖师大德大多侧重梵网系菩萨戒的疏解和阐发,而关于瑜伽系菩萨戒的研究,虽然代不乏人,但是直到近代太虚大师等人的大力弘扬,其重要性才进一步得以体现。菩萨戒有轻重之别,重戒之所以称为"重",主要原因在于其中涉及菩萨戒所特重的根本烦恼,由此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随烦恼。就此而言,轻戒与重戒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相应关系,具体表现为"轻重之辨"。在菩萨戒的理论体系中,三聚净戒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完备。历来疏解菩萨戒的学者大德,都非常注重三聚净戒与重戒、轻戒之间的配属关系的讨论,尤其集中于以三聚净戒之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统摄数量较多的轻戒。其中,三聚净戒之律仪戒与菩萨戒之重戒同样存在密切联系,有必要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戒 三聚净戒 他胜处法(重戒) 轻戒 瑜伽师地论
下载PDF
《瑜伽师地论》之玄应“音义”校勘举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仁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91,共6页
《瑜伽师地论》之玄应"音义"的文字存在讹、脱、倒、衍等种种问题。勘正这些谬失,对深化玄应《大唐众经音义》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玄应 大唐众经音义 瑜伽师地论 校勘
原文传递
周绍良藏《瑜伽师地论开释分门记》跋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广锠 《收藏家》 2019年第6期97-98,7,共3页
周绍良藏《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一卷,存10纸,长275.9厘米。正面抄写147行,背面抄写94行,共计241行。《瑜伽师地论》为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重要著作。当年玄奘赴印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瑜伽师地论》。玄奘回国后,将该论译为汉文,计100卷... 周绍良藏《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一卷,存10纸,长275.9厘米。正面抄写147行,背面抄写94行,共计241行。《瑜伽师地论》为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重要著作。当年玄奘赴印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瑜伽师地论》。玄奘回国后,将该论译为汉文,计100卷,成为中国佛教唯识宗立宗的基本典籍。9世纪下半叶,即敦煌归义军统治时期,著名义学僧人法成曾参照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释》,为弟子们讲解该《瑜伽师地论》。听讲弟子有洪真、一真、悟真、福慧、谈迅、福赞、福性、法镜、智慧山、明照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转声 敦煌遗书 瑜伽师地论开释分门记》 瑜伽师地论 周绍良
原文传递
“菩萨唯识止观”之操作浅探——以《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为范围
12
作者 孔祥玲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本文主要分析“菩萨唯识止观”的具体操作过程。整体而言,此乃结合唯识观与菩萨行的一种修行模式;其在大乘菩提心及六度四摄的基本前提下,运用唯识止观“以楔出楔”之实际操作,除遣凡夫自心所生之虚妄分别及虚假影像,直至其心无分别、... 本文主要分析“菩萨唯识止观”的具体操作过程。整体而言,此乃结合唯识观与菩萨行的一种修行模式;其在大乘菩提心及六度四摄的基本前提下,运用唯识止观“以楔出楔”之实际操作,除遣凡夫自心所生之虚妄分别及虚假影像,直至其心无分别、无所住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唯识观 修道理论 止观 虚假影像
原文传递
法的目的性——以《瑜伽师地论》为中心的考察
13
作者 金刚 《理论界》 2009年第2期96-98,共3页
本文考察了《瑜伽师地论》对早期佛法的解释,认为这一解释显示了众生将五蕴执着为"我"的原因在于法能够在种种因缘作用下相似流转,维持自身的同一,而外在表现似不变的自我。因而法本来就具有维持自身同一的性质,而实现解脱也... 本文考察了《瑜伽师地论》对早期佛法的解释,认为这一解释显示了众生将五蕴执着为"我"的原因在于法能够在种种因缘作用下相似流转,维持自身的同一,而外在表现似不变的自我。因而法本来就具有维持自身同一的性质,而实现解脱也就是法能够完全地实现这一性质,即不依赖外缘而维持自身的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师地论 目的性 涅槃
原文传递
《瑜伽师地论》中的“五见”探微
14
作者 释净智 《法音》 2022年第6期5-11,共7页
《瑜伽师地论》将烦恼分为“见性”与“非见性”两类,见性烦恼与错谬的见解有关,共有五种,即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瑜伽师地论》并没有给出“一切恶见分为五类”的经教出处或整合逻辑,似乎这只是理所当然的佛教常识... 《瑜伽师地论》将烦恼分为“见性”与“非见性”两类,见性烦恼与错谬的见解有关,共有五种,即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瑜伽师地论》并没有给出“一切恶见分为五类”的经教出处或整合逻辑,似乎这只是理所当然的佛教常识,但若对照其他部派的论典,如南传上座部的《法集论》《分别论》,法藏部等的《舍利弗阿毗昙论》,就会发现它们并没有“五见”的说法。将一切见分为五类,似乎只是说一切有部、瑜伽行派等部分宗派的主张,并非佛教界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师地论 佛教常识 伽行派 说一切有部 南传上座部 佛教界 舍利弗 萨迦
原文传递
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
15
《法音》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共1页
关键词 瑜伽师地论 玄奘 佛教 佛经
原文传递
唐窥基《瑜伽论劫章颂》述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孺童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271-287,共17页
《瑜伽论劫章颂》,简称《劫章颂》,为唐窥基就《瑜伽师地论》卷二所述世间成坏之部分,以七言颂文形式,而加以总结阐述.该《颂》中土久佚,只有部分文句,见于诸书所引;而全文幸得日本有存,被收于《续藏经》①中.该《颂》乃从劫之“名目、... 《瑜伽论劫章颂》,简称《劫章颂》,为唐窥基就《瑜伽师地论》卷二所述世间成坏之部分,以七言颂文形式,而加以总结阐述.该《颂》中土久佚,只有部分文句,见于诸书所引;而全文幸得日本有存,被收于《续藏经》①中.该《颂》乃从劫之“名目、次第、数量”三个方面,梳理了世界成、住、坏、空的整个过程.其中对诸多名相之解说,足以修正固有认知之谬差.该《颂》虽依《瑜伽师地论》而作,但又多援《俱舍论》而释.故今以《瑜伽师地论》为本,辅以《俱舍论》及窥基所撰《瑜伽师地论略纂》,科释《颂》文,以明“劫章”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师地论 器世间 窥基 初禅天 二禅天 三千大千世界 《俱舍论》 大梵天 无间地狱 三禅天 欲界 四禅天 劫初 伽论
下载PDF
从敦煌本《瑜伽论手记》《瑜伽论分门记》看法成对蕃、梵经论的解读及应用
17
作者 彭晓静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是敦煌僧生听授法成讲经时所做笔记的汇辑。法成在对《瑜伽师地论》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容解读的过程中,将汉、藏、梵本经论细致比对和交互使用,采用以经解论的方式对《瑜伽师地论》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 《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是敦煌僧生听授法成讲经时所做笔记的汇辑。法成在对《瑜伽师地论》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容解读的过程中,将汉、藏、梵本经论细致比对和交互使用,采用以经解论的方式对《瑜伽师地论》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大量蕃、梵经论的引用,可见法成佛学思想来源之广泛,同时也反映出汉藏两地佛教的交流以及吐蕃统治后期敦煌的佛教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成 瑜伽师地论 讲经笔记 敦煌文献
下载PDF
玄奘所译《瑜伽论》之研究今昔
18
作者 释惠敏 《佛学研究》 1994年第0期187-189,共3页
关键词 伽论 瑜伽师地论 伽行派 转依 梵本 天城体 杂阿含经 佛教史 印度佛教 菩萨地持经
下载PDF
武医瑜珈及其自我修炼
19
作者 钟海明 童倩 喻琳超 《中华武术》 2022年第9期57-59,共3页
一、什么是武医瑜珈关于瑜珈瑜珈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人类修身养性的锻炼方法,起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等宗教,有着深奥的内在含义,故而也成为宗教人士的修行之法。古印度瑜珈学派主要有三种:身瑜珈(身)、音声瑜珈(口)、心瑜珈(意)。但... 一、什么是武医瑜珈关于瑜珈瑜珈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人类修身养性的锻炼方法,起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等宗教,有着深奥的内在含义,故而也成为宗教人士的修行之法。古印度瑜珈学派主要有三种:身瑜珈(身)、音声瑜珈(口)、心瑜珈(意)。但是目前只剩下身瑜珈了,像音声瑜珈(咒语)和心瑜珈(心地法门),这两种印度瑜珈基本上已经没有了(详见《瑜伽师地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师地论 音声 宗教人士 自我修炼 武医 锻炼方法 修身养性
下载PDF
美颜瑜伽
20
作者 Rene 廖勇 《风光》 2007年第5期60-67,共8页
如果日趋繁忙的工作正使原本美丽的您感到不胜重负、容颜憔悴,那么不妨现在就与来自昆明·悠季瑜伽会馆的印度瑜伽大师苏尼尔一起在家里练习这套"美颜瑜伽"吧!让自己在一次次的渐进伸展中,感受到每一寸肌肤的改变,伴随着... 如果日趋繁忙的工作正使原本美丽的您感到不胜重负、容颜憔悴,那么不妨现在就与来自昆明·悠季瑜伽会馆的印度瑜伽大师苏尼尔一起在家里练习这套"美颜瑜伽"吧!让自己在一次次的渐进伸展中,感受到每一寸肌肤的改变,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让心绪宁静下来……你会惊喜地发现,仅仅几个简单的体式就能使自己变得更加美艳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平衡 自律神经 尼尔 练习方法 健身术 伽师 血液循环 髯苏 上背部 人体身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