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晋祥 吕会茹 +3 位作者 李姣锋 廖成水 张琳琳 牛俊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81-1188,共8页
【目的】研究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甘草查耳酮A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 【目的】研究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甘草查耳酮A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平板计数法测定1MIC、2MIC、4MIC和8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吸光光度法测定1/16MIC、1/8MIC、1/4MIC和1/2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测定1/8MIC、1/4MIC、1/2MIC和1MIC的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以及1/4MIC、1/2MIC、1MIC和1MBC甘草查耳酮A对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建立小鼠皮肤刀伤模型和皮肤脓肿模型评价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和MBC分别为3.125和12.5μg/mL。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2MIC和1MIC组在6 h内铜绿假单胞菌数量逐渐减少,之后基本维持在1×10^(5) CFU/mL左右;8MIC和4MIC组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并且分别在14和16 h后均无菌落形成。1/16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影响不明显,而1/8MIC、1/4MIC和1/2MIC甘草查耳酮A可抑制细菌生长。1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约为70%,1MBC甘草查耳酮A可清除约50%预形成的生物被膜。体内试验结果表明,甘草查耳酮A有助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刀伤的创口愈合,并减少皮肤脓肿。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查耳酮A和氨苄西林组脓肿中的细菌数量均极显著减少(P<0.01)。【结论】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可进一步用于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制剂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查耳酮a 铜绿假单胞菌 水貂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甘草查耳酮A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2
作者 赵虹 蒋江涛 郑秋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814-3818,共5页
甘草查耳酮A(licochalcone A)为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其药理活性倍受关注。研究表明甘草查耳酮A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寄生虫,成骨活性等多种药理作用。文章对甘草查耳酮A各种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 甘草查耳酮a 药理作用 抗肿瘤
原文传递
甘草查耳酮A对脑胶质瘤细胞SHG-44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孔奕丹 王秋红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99-2304,共6页
为了探讨甘草查耳酮A对脑胶质瘤细胞SHG-44凋亡的影响以及其机制,本研究通过CCK-8法检测脑胶质瘤细胞SHG-44细胞活力,使用FITC Annexin/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脑胶质瘤细胞SHG-44凋亡率,通过DCFDA细胞ROS检测试剂盒检测脑胶质瘤细胞SHG-4... 为了探讨甘草查耳酮A对脑胶质瘤细胞SHG-44凋亡的影响以及其机制,本研究通过CCK-8法检测脑胶质瘤细胞SHG-44细胞活力,使用FITC Annexin/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脑胶质瘤细胞SHG-44凋亡率,通过DCFDA细胞ROS检测试剂盒检测脑胶质瘤细胞SHG-44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显示,不同浓度(5μmol/L,10μmol/L和20μmol/L)甘草查耳酮A能明显降低脑胶质瘤细胞SHG-44细胞活力(p<0.05,p<0.01),能显著促进脑胶质瘤细胞SHG-44凋亡(p<0.05);细胞内ROS水平在甘草查耳酮A处理组中明显高于正常脑胶质瘤细胞SHG-44组,ROS抑制剂、NAC预处理可明显抑制草查耳酮A降低的细胞活力(p<0.01,p<0.05),且对脑胶质瘤细胞SHG-44凋亡的促进作用(p<0.01,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草查耳酮A能够通过上调ROS水平促进脑胶质瘤细胞SHG-44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查耳酮a 脑胶质瘤细胞SHG-44 凋亡 活性氧簇
原文传递
甘草查尔酮A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促进脑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高峰 鲍钢 +3 位作者 白晓斌 祁磊 谢万福 李瑞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对甘草查尔酮A(licochalcone A,Lico A)促进脑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脑胶质瘤细胞株系U251细胞为研究模型,设置了正常对照组(即control组)、Lico A低浓度组(15μmol/L Lico A)、Lico A中浓度组(30μmol/L ...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对甘草查尔酮A(licochalcone A,Lico A)促进脑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脑胶质瘤细胞株系U251细胞为研究模型,设置了正常对照组(即control组)、Lico A低浓度组(15μmol/L Lico A)、Lico A中浓度组(30μmol/L Lico A)和Lico A高浓度组(45μmol/L Lico A)。CCK-8法检测甘草查尔酮A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 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甘草查尔酮A对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甘草查尔酮A对U25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和cleaved caspase-12)的影响。结果 CCK-8法检测发现低、中、高浓度的Lico A处理组与control组比较U251细胞数目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 <0. 05)。Hoechst 33258染色发现低、中、高浓度的Lico A处理组与control组比较Hoechst 33258染色阳性U251细胞数目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低、中、高浓度的Lico A处理组与control组比较U251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0. 05),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 05)。同时,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低、中、高浓度的Lico A处理组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和cleaved caspase-12蛋白与control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 <0. 05)。结论甘草查尔酮A通过上调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诱导U25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查耳酮a 内质网应激 脑胶质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红花与甘草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浩 姜海霞 +1 位作者 周琳 姜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两味药共煎煮后产生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现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离和鉴定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总结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材共煎煮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红花、甘草两味药为药对研究对象,以HPLC为主要研究工具,追踪了红花... 目的:研究和探讨两味药共煎煮后产生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现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离和鉴定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总结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材共煎煮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红花、甘草两味药为药对研究对象,以HPLC为主要研究工具,追踪了红花-甘草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化学成分的异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离和鉴定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结果:红花与甘草配伍后出现化学成分含量明显变化的有两个成分,经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确定这两个化学成分的结构分别为:甘草查耳酮A(Licochalcone A)和甘草查耳酮B(Licochalcone B)。结论:红花与甘草配伍后共煎煮的化学成分不同于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在配伍后共煎煮过程中发生了化学成分的变化,各成分由此产生不同于单味药化学成分简单加和的相互比例和各自的浓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甘草 共煎液 单煎混合液 化学成分 甘草查耳酮a和B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甘草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明发 赵迎春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13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甘草及其黄酮类化合物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对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也有改善学习记忆和抗抑郁作用。综述甘草粗提物及其异甘草素、甘草素、甘草查耳酮、光甘草定等黄酮类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文献,认为甘草及其黄酮类... 甘草及其黄酮类化合物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对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也有改善学习记忆和抗抑郁作用。综述甘草粗提物及其异甘草素、甘草素、甘草查耳酮、光甘草定等黄酮类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文献,认为甘草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其抗炎、抗氧化、抗细胞凋亡及抗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等基本药理作用综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 甘草查耳酮 甘草 神经药理
下载PDF
甘草查尔酮B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及抗宫颈癌活性 被引量:6
7
作者 米热古丽·买买提明 杨争 +1 位作者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艾孜提艾力·艾海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8期6217-6222,共6页
目的提取新疆胀果甘草中的总黄酮,分离纯化甘草查耳酮B,合成三甲氧查耳酮B,对比研究其体外抗宫颈癌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总黄酮;结合聚酰胺与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总黄酮;通过薄层法从总黄酮中分离纯化单体查耳酮B(化合物... 目的提取新疆胀果甘草中的总黄酮,分离纯化甘草查耳酮B,合成三甲氧查耳酮B,对比研究其体外抗宫颈癌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总黄酮;结合聚酰胺与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总黄酮;通过薄层法从总黄酮中分离纯化单体查耳酮B(化合物Ⅰ);同时,以取代苯乙酮和取代苯甲醛为原料,Claisen-Schmidt碱催化方法合成三甲氧查尔酮B(化合物Ⅱ);以人宫颈癌SiHa和HeLa细胞为体外药理实验模型,以顺铂为阳性对照,用噻唑蓝比色法对比测定2个单体化合物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在浓度为1~100μg/mL时,化合物I对SiHa和HeLa细胞作用24、48、72 h时的抑制率为2.99%~75.39%;而化合物Ⅱ在此浓度范围内的抑制率为0.76%~86.14%。结论超声辅助乙醇回流提取法联用聚酰胺和大孔树脂柱层析法是制备含量较高的胀果甘草总黄酮的可行方法;甘草查尔酮B的甲氧基化修饰可显著提高其抗宫颈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果甘草 甘草查耳酮B 抗宫颈癌活性
下载PDF
藏药加哇中黄酮类成分和阿魏酸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涛 王天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建立藏药加哇中甘草查耳酮甲、阿魏酸、异甘草素和川陈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ODS柱,流动相甲醇1%醋酸(73∶27,28∶72,59∶41)和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345,320,345,332n... 目的:建立藏药加哇中甘草查耳酮甲、阿魏酸、异甘草素和川陈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ODS柱,流动相甲醇1%醋酸(73∶27,28∶72,59∶41)和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345,320,345,332nm。结果:甘草查耳酮甲、阿魏酸、异甘草素和川陈皮素含量分别为0.728,0.124,0.0830,0.0237mg/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5%,98.13%,97.81%,96.58%。结论:为藏药加哇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哇 甘草查耳酮 阿魏酸 甘草 HPLC
下载PDF
安胃疡胶囊化学成分鉴定及3种成分测定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文亭 卿德刚 +3 位作者 倪慧 孙宇 张娟 贾晓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76-2179,共4页
目的通过HPLC法鉴定安胃疡胶囊(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中3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Kinetex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化学成分鉴定)、310... 目的通过HPLC法鉴定安胃疡胶囊(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中3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Kinetex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化学成分鉴定)、310 nm(甘草查耳酮甲、甘草黄酮B)、254 nm(甘草次酸);柱温30℃;体积流量1.0 m L/min。结果安胃疡胶囊中有9种黄酮成分和1种三萜成分,其中甘草查耳酮甲的响应最高。甘草查耳酮甲、甘草黄酮B、甘草次酸在各自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9%、96.4%、104.4%(RSD<2.0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安胃疡胶囊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胃疡胶囊 鉴定 甘草查耳酮 甘草黄酮B 甘草次酸 HPLC
下载PDF
甘草新型自组装纳米粒的形成及抗炎作用评价
10
作者 孟雨婷 薛玉叶 +4 位作者 刘燕 万志若 高翠芸 杭凌宇 袁海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12-2922,共11页
目的对传统中药煎煮自组装现象进行改良,应用微沉淀法制备甘草新型自组装纳米粒(glycyrrhiza novel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GN-SAN),将其与传统水煎煮形成的甘草SAN(glycyrrhiza decoction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GD-SAN)... 目的对传统中药煎煮自组装现象进行改良,应用微沉淀法制备甘草新型自组装纳米粒(glycyrrhiza novel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GN-SAN),将其与传统水煎煮形成的甘草SAN(glycyrrhiza decoction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GD-SAN)进行系统比较,进一步探究GN-SAN对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煎煮结合微沉淀法制备GN-SAN,以粒径、PDI和ζ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联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煎煮时间、磁力搅拌转速、磁力搅拌时间、磁力搅拌温度、旋转蒸发温度以及生药质量浓度进行优化,筛选最优处方工艺。将优化后的GN-SAN与GD-SAN进行比较,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形态;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UV)以及bicinchoninic acid(BCA)试剂盒检测各SAN中小分子活性成分(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查耳酮A)、多糖以及蛋白的含量。采用DNCB对小鼠背部皮肤刺激,建立特应性皮炎模型。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GN-SAN凝胶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各小鼠背部皮肤皮损变化,对皮损组织病理变化、炎症因子表达、脏器指数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GN-SAN的最佳处方工艺:甘草经8倍量水煎煮1 h,得GD-SAN。再经6倍70%乙醇煎煮1 h后得醇提液,合并2次提取液,600 r/min磁力搅拌20 min,60℃旋转蒸发除醇并浓缩至0.2 g/mL,即得GN-SAN。形成的SAN性质稳定,为形态均一的圆球形纳米粒,粒径为(189.5±0.3)nm,多分散指数为0.138±0.130,ζ电位为(−31.4±0.8)mV。其粒径大小、均匀性、稳定性及有效成分转移率相对于传统SAN均提高,且GN-SAN对皮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煎煮法结合微沉淀法制备GN-SAN,其工艺简单、主要成分含量高,稳定性好;制成的GN-SAN性能优良、抗炎作用显著,为甘草纳米制剂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自组装纳米粒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物质基础 特应性皮炎 抗炎 微沉淀法 芹糖甘草 甘草 芹糖异甘草 甘草 甘草 甘草查耳酮a 多糖 蛋白质
原文传递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抗炎与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7
11
作者 张明发 沈雅琴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4期261-268,共8页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抑制IgE抗体形成、抗炎症介质及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药理活性。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光甘草定、甘草醇...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抑制IgE抗体形成、抗炎症介质及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药理活性。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光甘草定、甘草醇等)、甘草多糖和甘草酸是其抗炎、抗变应性炎症的活性成分。其中对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和甘草酸的抗炎及抗变应性炎症作用的研究较为深入。综述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及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黄酮类 甘草多糖 甘草查耳酮a 抗炎
原文传递
反相二维色谱制备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靖博 籍立新 +4 位作者 萧伟 丁燕 黄文哲 屠鹏飞 王永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33-2040,共8页
目的构建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系统性分离制备方法。方法采用特异性吸附材料富集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自主研发的制备色谱工厂系统,采用色谱分离专家系统软件优化分离制备条件,通过上样量和富集次数等参数的考察,建立了基于分离富集模式... 目的构建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系统性分离制备方法。方法采用特异性吸附材料富集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自主研发的制备色谱工厂系统,采用色谱分离专家系统软件优化分离制备条件,通过上样量和富集次数等参数的考察,建立了基于分离富集模式的反相二维色谱制备甘草黄酮有效部位及单体化合物的方法。结果建立了以C18为分离、富集填料,甲醇-水、乙腈-水为一维、二维分离流动相,水为富集稀释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和稀释富集液的体积流量均为21 m L/min,上样量300 mg,富集次数3次的二维色谱分离制备甘草黄酮的方法,其分离过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应用该方法分离制备,可重复获得16个甘草黄酮部位和甘草苷、甘草素、芒柄花黄素、刺甘草查耳酮、7,4′-二羟基黄酮、4′-O-[β-D-apio-D-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iquiritigenin、异甘草素、甘草酚、甘草香豆素共9个单体化合物。结论建立的甘草黄酮的制备方法为甘草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甘草黄酮活性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二维色谱 甘草 黄酮类化合物 色谱分离专家系统 甘草 甘草 芒柄花黄素 甘草查耳酮 7 4′-二羟基黄酮 4′-O-[β-D-apio-D-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iquiritigenin 甘草 甘草 甘草香豆素
原文传递
多指标一测多评-响应曲面法优选蜜炙甘草的最佳炮制工艺 被引量:11
13
作者 段秀俊 刘培 +5 位作者 叶花 王科 张莉丹 王伊楠 董征艳 王鹏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4-371,共8页
目的基于响应曲面法,应用HPLC法定量测定,从多指标一测多评、综合评价的角度建立蜜炙甘草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定量分析,以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和甘草次酸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考察甘草加蜜量、浸泡... 目的基于响应曲面法,应用HPLC法定量测定,从多指标一测多评、综合评价的角度建立蜜炙甘草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定量分析,以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和甘草次酸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考察甘草加蜜量、浸泡焖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蜜炙甘草炮制工艺的影响,优选出蜜炙甘草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20 min,12%~32%乙腈;20~45 min,32%~70%乙腈;45~75 min,70%~97%乙腈;检测波长260 nm,柱温20℃,体积流量1 mL/min;以甘草苷为内标物,测定并计算得到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甘草次酸与其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56、0.64、1.42;优选的蜜炙甘草最佳炮制工艺为加蜜量1/4,浸泡焖润时间15 min,炒制锅底温度为160℃,炒制时间13 min。结论该实验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要求,采用响应曲面法优选的蜜炙甘草的最佳炮制方案是可行的,为制定蜜炙甘草的质量标准和现代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炙甘草 HPLC 一测多评法 炮制工艺 响应曲面法 甘草 甘草 甘草查耳酮a 甘草次酸
原文传递
异甘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宏智 艾尼瓦尔.买买提 +2 位作者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吾布力尼牙孜 茹克也木.吐尔迪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882-1885,共4页
目的:为增强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LG,Ⅲ)的抗癌潜能,以它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羟基化结构修饰,合成其衍生物3-羟基异甘草素(3-OH—ILG,Butein,V)和3-甲氧基异甘草素(3-MO—ILG,Ⅶ),并进行结构表征。方法:利用羟醛... 目的:为增强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LG,Ⅲ)的抗癌潜能,以它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羟基化结构修饰,合成其衍生物3-羟基异甘草素(3-OH—ILG,Butein,V)和3-甲氧基异甘草素(3-MO—ILG,Ⅶ),并进行结构表征。方法:利用羟醛缩合反应制备了3种目标化合物,并利用四大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各化合物的制备时,以2,4-二羟基苯乙酮(Ⅰ)为基准物,分别与对羟基苯甲醛(Ⅱ)、3,4-二羟基苯甲醛(Ⅳ)或香兰醛(Ⅵ)缩合而制得;此外,就各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率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单因素考察。结果:化合物Ⅲ,Ⅴ和Ⅶ产率分别为45%,31%和36%;对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特征进行系统描述;羟醛缩合反应最佳条件是:羟基苯乙酮与取代芳醛的摩尔比为1:(2.5—3),120℃/6h。结论:羟醛缩合反应是制备异甘草素衍生物的可行途径。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时间是影响产率的主要因素;取代芳醛上羟基数目增多时,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产率下降。异甘草素衍生物的制备对生物活性研究和新型抗癌化合物的筛选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素衍生物(羟基查耳酮类化合物) 化学合成 结构鉴定 制备工艺
原文传递
甘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胡耿 黄绮韵 +6 位作者 张甜 梅玉丹 唐曦阳 孟鹤 于洋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187-5192,共6页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ODS、凝胶等多种柱色谱,结合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ODS、凝胶等多种柱色谱,结合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6,7-三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1)、3′,4′,5,7-四羟基-8-(3-羟基-3-甲基丁基)-异黄酮(2)、异甘草素(3)、异甘草苷(4)、刺甘草查耳酮(5)香豌豆酚(6)、芒柄花苷(7)、2(S)-3′,5′,7-三羟基二氢黄酮(8)、南酸枣苷(9)、4′,7-二羟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异甘草查耳酮B和甘草异黄酮G,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黄酮 甘草查耳酮B 甘草异黄酮G 甘草 甘草查耳酮 香豌豆酚 芒柄花苷 南酸枣苷
原文传递
不同软化方法对甘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钱能 陈丽红 +5 位作者 黄紫炎 郭爽 毛春芹 纪青华 陆兔林 王吓长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基于HPLC建立甘草指纹图谱及同时测定甘草中6个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并考察4种软化方式(淋润、常压蒸润、70℃减压蒸润与85℃减压蒸润)对甘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甘草苷、甘草酸为对照品,测定甘草中总黄酮及总皂... 目的基于HPLC建立甘草指纹图谱及同时测定甘草中6个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并考察4种软化方式(淋润、常压蒸润、70℃减压蒸润与85℃减压蒸润)对甘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甘草苷、甘草酸为对照品,测定甘草中总黄酮及总皂苷的含量;基于HPLC同时测定甘草中甘草苷、芒柄花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刺甘草查耳酮、甘草酸6个成分的含量,比较了不同软化方法处理后的甘草中指标成分含量的变化;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不同软化处理后的甘草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总黄酮、总皂苷的结果显示,未加工过的甘草中总黄酮与总皂苷的含量最高,淋润的甘草总黄酮与总皂苷含量偏低。常压蒸润、70℃减压蒸润和85℃减压蒸润这3种处理方法对甘草质量影响不大;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软化处理后,异甘草苷的含量均显著降低,而不同的软化处理组之间,所有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与聚类分析表明,3批甘草不同软化处理方法后的样品与未加工组分别聚为一类,而不同软化处理方法对于甘草整体化学成分组成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同时测定甘草中的6种成分,而且尤其需要对软化过程中异甘草苷的含量进行监测。综合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及不同指标的质量评价结果,常压蒸润在生产过程中可行性最高。本研究为甘草软化的大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甘草饮片的生产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软化 多成分含量测定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淋润 蒸润 甘草 甘草 总黄酮 总皂苷 芒柄花苷 甘草 甘草 甘草查耳酮
原文传递
UPLC-TOF-MS法鉴定胀果甘草药渣中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娟 刘芬 +4 位作者 李宁 卿德刚 孙宇 贾晓光 倪慧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建立胀果甘草药渣中黄酮类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定性分析方法。方法 AgilentSB-C18柱(100mm×4.6mm,1.8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 目的建立胀果甘草药渣中黄酮类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定性分析方法。方法 AgilentSB-C18柱(100mm×4.6mm,1.8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ESI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器。对比自制对照品进行鉴别。结果共鉴定出8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2',4,4'-三羟基查耳酮、甘草查耳酮D、甘草查耳酮甲、4'-羟基-2'',2''-二甲基吡喃[5'',6'',6,7]黄酮、甘草黄酮C、光甘草酮、甘草黄酮B和kanzonolE。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UPLC-TOF-MS方法对胀果甘草药渣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鉴定,对胀果甘草药渣综合利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果甘草药渣 黄酮 2' 4 4'-三羟基查耳酮 甘草查耳酮D 甘草查耳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
原文传递
基于多途径联合效应的甘草防治脓毒血症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18
作者 梁龙鑫 任璐彤 +4 位作者 刘婷婷 高源 徐广 肖小河 柏兆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24-3533,共10页
目的研究甘草中有效组分对脓毒血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构建体外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 目的研究甘草中有效组分对脓毒血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构建体外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激活模型及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筛选出甘草抗炎、抗氧化应激的有效组分,采用ip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0 mg/kg)诱导C57BL/6小鼠脓毒血症致死模型以及脓毒血症模型,评价致死模型中小鼠的生存率及脓毒血症模型小鼠腹腔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渗出细胞中的占比以及外周血和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基于BMDM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模型筛选出甘草中有效组分刺甘草查耳酮,可显著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aspase-1)p20的蛋白表达及IL-1β的释放(P<0.05、0.001)。基于H2O2诱导的BMDM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筛选出有效组分甘草酸,其可改善H2O2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显著升高细胞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P<0.01、0.001),降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P<0.001)。基于LPS诱导的脓毒血症致死模型发现,甘草酸高剂量组及刺甘草查耳酮低、高剂量组和联合组均可显著升高小鼠生存率(P<0.05、0.001),并且联合用药组的效果优于甘草酸组和刺甘草查耳酮低剂量组。在脓毒血症小鼠模型中,刺甘草查耳酮和甘草酸均可降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渗出细胞中的占比(P<0.001),降低外周血及腹腔灌洗液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P<0.01、0.001),同时联合组与单药组相比体现出更佳的作用效果(P<0.05、0.01、0.001)。结论甘草活性成分刺甘草查耳酮与甘草酸联用可抑制BMDM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和氧化应激,从而多途径地发挥较强的防治脓毒血症的作用,为中药组分中药的研发及中药临床精准用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组分中药 联合增效 甘草查耳酮 甘草 脓毒血症
原文传递
基于淫羊藿次苷Ⅱ代谢行为的体外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繁兴 李妍 +1 位作者 葛广波 刘树民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539-546,共8页
目的应用体外实验方法筛选淫羊藿次苷II在肝微粒体中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抑制剂,为改善淫羊藿次苷II生物利用度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选择槲皮素、山柰酚、桔皮素、柚皮素、水飞蓟素、草质素、胡椒碱、甘草查尔酮A以及... 目的应用体外实验方法筛选淫羊藿次苷II在肝微粒体中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抑制剂,为改善淫羊藿次苷II生物利用度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选择槲皮素、山柰酚、桔皮素、柚皮素、水飞蓟素、草质素、胡椒碱、甘草查尔酮A以及异银杏双黄酮作为抑制剂筛选对象,对以上9种化合物在人肝微粒体、人肠微粒体、大鼠肝微粒体、猴肝微粒体及小型猪肝微粒体中对淫羊藿次苷II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抑制剂分别选择低、中、高3个浓度(1、10、100μmol/L),采用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UFLC)法测定代谢产物生成速率,以UGT代谢酶残余活性评价抑制能力。从中筛选出抑制能力较强的化合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10μmol/L),对其在人肝微粒体中的抑制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并计算IC50及抑制常数(Ki)值。IC50值的测定采用单一底物浓度法,在不同浓度代谢酶抑制剂的孵育体系中,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不同,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计算而得。Ki的测定需在孵育体系中设计3~4个底物浓度以及4~5个包括0点在内的抑制剂浓度,抑制动力学类型通过Dixon作图法和Lineweaver-Burk作图法确定,采用二次作图法计算Ki。结果山柰酚、槲皮素及甘草查尔酮A对淫羊藿次苷II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及人肠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在人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1.01±0.26)、(4.65±0.51)、(5.34±1.00)μmol/L;Dixon作图法及Lineweaver-Burk作图法表明,甘草查尔酮A能够竞争性抑制淫羊藿次苷II在人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Ki值为0.18μmol/L;槲皮素遵循混合型抑制动力学模型,Ki值为0.23μmol/L;山柰酚符合非竞争型抑制动力学模型,Ki值为0.36μmol/L。结论山柰酚、槲皮素及甘草查尔酮A能够降低淫羊藿次苷II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速率,使代谢产物生成减少,清除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葡萄糖醛酸化反应 肝微粒体 抑制作用 生物利用度 山柰酚 槲皮素 甘草查耳酮a
原文传递
古代经典名方保元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分子水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淑慧 王雅 +5 位作者 田军 郭雨轩 张淑涵 牟越 翁小刚 孙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6971-6987,共17页
目的阐释古代经典名方“保元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并探讨其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发掘保元汤更多潜在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A)-乙腈... 目的阐释古代经典名方“保元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并探讨其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发掘保元汤更多潜在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电离源(ESI),正、负离子扫描模式,检测鉴定保元汤的化学成分组成,并分析保元汤大鼠多次多天ig给药后含药血浆中的原型化学成分及代谢产物,进一步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和药物信息数据库等分析保元汤入血原型成分的靶向作用,并揭示其治疗潜能。结果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数据库以及文献报道,共鉴定出保元汤中133个化学成分,并且确定大鼠ig保元汤后,35个成分能够经口吸收入血达到血浆稳态的药物浓度。保元汤入血原型成分“成分-靶点”网络图、核心靶基因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疾病预测分析表明,保元汤可通过人参皂苷Rb1、丹皮酚、刺芒柄花素、刺甘草查耳酮、大豆异黄酮、甘草查耳酮A、6-姜辣素、水杨酸等8个关键成分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等核心靶点,通过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非受体酪氨酸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等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药效作用,提示保元汤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外,还对阿尔茨海默症、再灌注损伤、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具有潜在治疗优势。保元汤35个入血原型成分中含有多个同类成分的衍生物,且其中既有单一成分对接多个靶点、又有多个类似物对接同一靶点的情况,由此佐证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和“中药多成分单靶点叠加作用”的理论。结论采用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及其数据库,可以为全面阐释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探讨其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提供可行的科学方法。明确了古代经典名方保元汤的入血化学成分,鉴定了其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并从分子水平阐释了基于这些入血原型成分的作用靶点,并揭示其潜在治疗优势,为扩大该方剂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发掘更多的临床治疗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元汤 UPLC-QTOF-MS/MS 药效物质基础 分子水平机制 网络药理学 人参皂苷Rb1 丹皮酚 刺芒柄花素 甘草查耳酮 大豆异黄酮 甘草查耳酮a 6-姜辣素 水杨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