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维度——基于主客体双向化运动的视角
1
作者 李桂花 邹宝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一条殊于西方的现代化路径,其中一个重要维度便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态维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处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条人民主体与优美生...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一条殊于西方的现代化路径,其中一个重要维度便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态维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处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条人民主体与优美生态和谐共处的模式,具有清晰的历史脉络;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上,中国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实现了对“资本宰制自然”式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既扬弃了“资本宰制自然”式人类中心主义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异化问题,也克服了生态中心主义下主体缺位的环境保护模式之局限。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和生态永续并举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实现了主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维度的独特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维度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资本宰制自然”式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的生态维度——习近平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论述在生态维度的现实内涵、建设路径与实践遵循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晨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在这一重要论断中,关于生态维度的论述对于当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生态维度的现实...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在这一重要论断中,关于生态维度的论述对于当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生态维度的现实内涵、建设路径以及实践遵循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探索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生态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科技观的生态维度研究
3
作者 夏云萍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20期177-179,共3页
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科技已然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科技的作用下生产力得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是在科技的运用过程中也给生态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面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马克思科技观的生态维度非常... 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科技已然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科技的作用下生产力得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是在科技的运用过程中也给生态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面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马克思科技观的生态维度非常必要。在马克思科技观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意蕴,本文从马克思科技观生态维度的产生、内涵以及实践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便于系统地认识马克思科技观生态维度,对于我国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及加强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科技观 生态维度
下载PDF
西行还是诗意地回归——《愤怒的葡萄》生态维度之追问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玉明 冯晓英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3,共4页
西行以追寻"希望之乡"是潜在于美国民族意识深处的独特情结。然而,在《愤怒的葡萄》中,因失去土地而向西迁移的乔德一家并未在加州找到理想中的"福地"。作家斯坦贝克借助这一结局向生态困境中的美国民众暗示,停止西... 西行以追寻"希望之乡"是潜在于美国民族意识深处的独特情结。然而,在《愤怒的葡萄》中,因失去土地而向西迁移的乔德一家并未在加州找到理想中的"福地"。作家斯坦贝克借助这一结局向生态困境中的美国民众暗示,停止西行,诗意地回归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家园,才是一条真正的返乡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西行 诗意地回归 生态维度
下载PDF
从马克思到吉登斯:现代性批判的生态维度——兼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顺 胡涵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现代性"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理论领域,其中马克思和吉登斯的观点具有重要代表性。尽管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概念,但却代表着现代性批判的根本方向,因为现代性悖论产生的内在动因正是被马克思持续批判的资本逻... "现代性"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理论领域,其中马克思和吉登斯的观点具有重要代表性。尽管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概念,但却代表着现代性批判的根本方向,因为现代性悖论产生的内在动因正是被马克思持续批判的资本逻辑;尽管生态批判不可能成为马克思和其所处时代的主要任务,但他却在对资本、工具理性和异化劳动的现代性批判中,经意不经意间展露出深刻的生态思想。发展到20世纪,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亦是在"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语境下展开的,自然离不开马克思,他的现代性批判中的生态思想对马克思有着微妙的"继承"。对于二者深刻的生态批判思想,有必要结合实际实现"中国解读",进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能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吉登斯 现代性 资本逻辑 生态维度
下载PDF
信任共创语境下医德教育认同的生态维度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云川 李友白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6-938,共3页
信任共创的医德教育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医德教育的认同可补足课堂教学与临床工作之间的落差。医德教育认同的制定与共识、信任层级与监督层级的关系、医德教育认同与医学里程碑的关系、医德教育认同在临床层面的评估,上... 信任共创的医德教育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医德教育的认同可补足课堂教学与临床工作之间的落差。医德教育认同的制定与共识、信任层级与监督层级的关系、医德教育认同与医学里程碑的关系、医德教育认同在临床层面的评估,上述多个维度形构出了医德教育认同的理论架构到实践应用的当代图景。在兼顾病人安全与工作效率的前提下,透过医德教育认同的建置、执行与评估,能够循序渐进的提升医学人员的素养及责任,也期冀为新时代的医学素养教育提供出新的研究视角与实践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共创 医德教育认同 生态维度 实践理路
下载PDF
天人合一:生存智慧及其生态维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包庆德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4-159,共6页
天人合一是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生态和伦理范畴,也是古代精神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其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包括:人与自然在农业实践中的同源性、自然生态律的至上性、人道与天道的同步性、情境融合的贯通性,从而建构起了天人... 天人合一是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生态和伦理范畴,也是古代精神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其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包括:人与自然在农业实践中的同源性、自然生态律的至上性、人道与天道的同步性、情境融合的贯通性,从而建构起了天人合一的环境伦理的框架。学界将天人合一理念置入儒家、道家的语境中加以展开,并与天人二分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使得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与具体生态原则在不同维度呈现出来。在应对现代社会所面对的复杂环境问题的当下,天人合一在矫正思维方式、补充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与本民族文化条件相契合的生态伦理学和环境哲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存智慧 生态维度 方式 生态伦理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生态维度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昭新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61,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认为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劳动是人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控制 ;人类要学会预见自己行为的长远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 ;真正的人的生产有两种尺度 ,它要顾及其他物种的生存需要。这些...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认为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劳动是人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控制 ;人类要学会预见自己行为的长远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 ;真正的人的生产有两种尺度 ,它要顾及其他物种的生存需要。这些充满生态智慧的光辉思想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维度 马克思 恩格斯 生态自然观 自然界 劳动 人口生产
下载PDF
略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生态维度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建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8-151,共4页
沿着改造、利用自然的单一理路,不仅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反倒会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陷入更深的人类生存困境。生态论意义上的生产力,是物质生产过程中自然生态资源力和人类社会劳动力的有机融合,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和适应、保护... 沿着改造、利用自然的单一理路,不仅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反倒会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陷入更深的人类生存困境。生态论意义上的生产力,是物质生产过程中自然生态资源力和人类社会劳动力的有机融合,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和适应、保护自然两个方面能力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观 生态维度 环境资源 价值联系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的生态维度转向:述评与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叶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4-212,共9页
当前学界对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出现了“生态维度转向”,并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和多样性特征。地方性知识具有特殊性、知识性、生态性、方法论四种不同的内涵和表述,其生态维度不仅体现在有形的技术和制度层面,还根植于地方社群成员无形的思... 当前学界对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出现了“生态维度转向”,并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和多样性特征。地方性知识具有特殊性、知识性、生态性、方法论四种不同的内涵和表述,其生态维度不仅体现在有形的技术和制度层面,还根植于地方社群成员无形的思想意识和信仰文化层面。地方性知识所具有的整体性、系统性特点与生态学秉持的基本理念及其对和谐健康生态系统的主要观点和看法具有一致性,可以归入生态学范式,从而成为“地方性科学”。地方性知识蕴含着生态智慧,可以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文化、制度和方法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生态维度 内涵 类型 功能
下载PDF
金融系统功能扩展的生态维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宏霞 张明君 《甘肃金融》 2014年第6期22-26,共5页
金融系统的基础功能是资源配置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将金融功能向生态维度扩展是指金融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相应的作用,进而在传统金融的经济功能基础上衍生出金融的生态功能。引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 金融系统的基础功能是资源配置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将金融功能向生态维度扩展是指金融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相应的作用,进而在传统金融的经济功能基础上衍生出金融的生态功能。引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金融手段治理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方面。金融系统要成为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有必要在理论上将其功能扩展到生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系统 生态维度 功能扩展 资源配置功能 生态环境保护 风险管理功能 节约利用 基础功能
下载PDF
忽视还是关怀?——论马克思多主体交往实践观的生态维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敏 胡建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5-80,共6页
"实践"范畴作为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的逻辑基点,在其多元主体的交往模式中具有独特的生态维度,这种多主体交往模式的构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视域下的"实践"概念与之前的哲学家在政治、伦理意义上... "实践"范畴作为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的逻辑基点,在其多元主体的交往模式中具有独特的生态维度,这种多主体交往模式的构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视域下的"实践"概念与之前的哲学家在政治、伦理意义上使用的"实践"概念是极为不同的,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多主体双维度的交往特征。文章在对这种多主体双维度交往实践理论所蕴含的"生态依赖原则"和"双向生态维度"进行理论澄清的同时,反驳了部分环境主义者对"马克思理论缺乏生态关怀"这一观点的质疑,并且,这一理论所蕴藏的生态内涵亦可以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生产劳动 生态依赖原则 双向生态维度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传统农业文化的生态维度与现代复归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8-24,共7页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过度发展导致了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性危机以至于生态危机,因而建设一种新型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基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生态平衡、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深刻的...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过度发展导致了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性危机以至于生态危机,因而建设一种新型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基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生态平衡、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识。因此,21世纪,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在更高层面上的多元复归,能为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 生态维度 现代复归
下载PDF
生态文科:从文科的生态转向看新文科的生态维度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相占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3期29-42,124,共15页
新文科理论亟待深化,其途径之一是回顾和反思文科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发生的生态转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难发现,我国文、史、哲、艺等四个人文学科的生态转向十分明显.我们正在建设的文明形态是生态文明,因此,如何推进生态文明... 新文科理论亟待深化,其途径之一是回顾和反思文科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发生的生态转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难发现,我国文、史、哲、艺等四个人文学科的生态转向十分明显.我们正在建设的文明形态是生态文明,因此,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校文科必须面对、必须回答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一种可能的答案是:将生态维度自觉地引入新文科建设之中,建设生态化的文科,即生态文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 生态转向 新文科 生态维度 生态文科
下载PDF
生态维度中的民族教育综合体——以中国望谟布依城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守斌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0-34,共5页
中国望谟布依城生态维度的两级主要是自然与人文,二者密不可分,前者为根,后者是魂。二者的实现需同时综合、借鉴村与城的历史智慧,在自然生态的复魅中实现族群历史文化的有效绵延。归根揭底,中国望谟布依城也是一个民族教育生态综合体... 中国望谟布依城生态维度的两级主要是自然与人文,二者密不可分,前者为根,后者是魂。二者的实现需同时综合、借鉴村与城的历史智慧,在自然生态的复魅中实现族群历史文化的有效绵延。归根揭底,中国望谟布依城也是一个民族教育生态综合体的建设,负载着文化的诸多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维度 民族教育 布依城 望谟
下载PDF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生态维度
16
作者 李晓梅 程显波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26,共6页
西方现代哲学的主体是自我规定的,即以"意识的内在性"为基本建制,它导致了人对自然的统治。马克思解构了现代主体概念,他把主体性设定在"实践""对象性活动"的基础上,洞穿了"意识的内在性"。人... 西方现代哲学的主体是自我规定的,即以"意识的内在性"为基本建制,它导致了人对自然的统治。马克思解构了现代主体概念,他把主体性设定在"实践""对象性活动"的基础上,洞穿了"意识的内在性"。人向对象世界的原始敞现使人成为主体,但也包含了异化的可能。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主体性异化的现象,并提出消除这种异化的主张。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中隐含着一种生态维度。马克思的主体性概念以承认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为前提,他洞察出由于主体性的异化导致的人对自然的破坏并且设想了人对人-自然关系进行的控制。解决当代生态问题不能完全抛弃人的主体性,而应吸收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营养,重建负有生态责任的实践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体性思想 生态维度 对象性活动 实践主体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维度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凌艳 《新乡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从生态维度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生态文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的地位、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对公众参与的呼唤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维度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相辅相成,引领人们在培育和践... 从生态维度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生态文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的地位、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对公众参与的呼唤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维度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相辅相成,引领人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明确应如何体现、落实生态文明的要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维度,要着力处理好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之间的关系、"上""中""下"之间的关系、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态维度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论实践美学拓展生态维度的意义
18
作者 季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9-32,104,共5页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基础的美学体系,实践美学具备随现时代的需要和特征发展自己的理论特质,并将随着代表时代主流的生态科学与观念更新自身,在发展中坚持。生态有机整体观的进入将有助于实践美学进一步扩大视野、优化思维、...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基础的美学体系,实践美学具备随现时代的需要和特征发展自己的理论特质,并将随着代表时代主流的生态科学与观念更新自身,在发展中坚持。生态有机整体观的进入将有助于实践美学进一步扩大视野、优化思维、丰富学理、提升境界,再次积极参与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整体建设的现实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生态维度 视野 学理 意义
下载PDF
在世俗的生存之痛中构建超越现实的诗性理想——从生态维度探究东西的小说创作
19
作者 欧阳钦 《柳州师专学报》 2011年第3期30-34,共5页
广西文坛作家东西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倍受读者和评论界关注。以生态维度为切入点,可以从东西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构思、主题意旨的指向及语言风格的特质等方面探讨作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搭建的超越现实的诗... 广西文坛作家东西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倍受读者和评论界关注。以生态维度为切入点,可以从东西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构思、主题意旨的指向及语言风格的特质等方面探讨作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搭建的超越现实的诗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 小说创作 生态维度 诗性理想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生态维度
20
作者 秦法跃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83-184,共2页
文学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康精神生态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文学课堂教学对文学史、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以"启蒙"、"救亡"、"革命"、"翻身"为主流和显性线索。然而,与主流和显性线... 文学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康精神生态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文学课堂教学对文学史、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以"启蒙"、"救亡"、"革命"、"翻身"为主流和显性线索。然而,与主流和显性线索同时存在的还有关注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潜流、隐性的线索。通过生态维度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挖掘出文学作品对人与自然存在状态和价值的反思和探讨,而且可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课程 生态维度 自然生态 精神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