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7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叙事的美学意义——论苏炜作品的浪漫美学与生态美学构建
1
作者 邹建军 王冠含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美国华文作家苏炜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叙事特征并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贵理念。其长篇小说通过构建奇异的地理空间结构,塑造奇幻人物形象,借助地理意象和景观的象征与神话修辞,展现出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小鸟依人》... 美国华文作家苏炜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叙事特征并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贵理念。其长篇小说通过构建奇异的地理空间结构,塑造奇幻人物形象,借助地理意象和景观的象征与神话修辞,展现出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小鸟依人》《独自面对》等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因植根于浪漫主义美学中对自然地理的敬畏之情,进一步发展出鲜明的生态美学风格。地理叙事在构建这两种美学风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作家提供了创作方法,更为批评者提供了解读浪漫主义和生态主义作品的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炜 地理叙事 浪漫美学 生态美学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特征研究
2
作者 章志琴 唐菲 王宛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52-257,261,共7页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农业农村的具体体现,农民生态美学素养决定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为了解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以江南Y地区农民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和践行度3个维度19...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农业农村的具体体现,农民生态美学素养决定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为了解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以江南Y地区农民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和践行度3个维度19个指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农民中,其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和3个维度的分值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农民中,70岁以上人群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和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均显著(P<0.05)低于70岁以下农民,70岁以下人群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中,其生态美学素养呈现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以及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随学历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不同职业人群的农民践行度分值无显著差异,退休农民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分值、理论认知分值和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人群。从生态美学素养标准分的均分来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处于生态美学政策认知高水平区间的人群比例(57.83%)远高于生态美学理论认知高水平区间的人群比例(10.84%)和生态美学践行度高水平区间的人群比例(15.66%)。研究结果为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为制定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提升策略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生态美学素养 政策认知 理论认知 践行度
下载PDF
徽州古民居生态美学特征的现代建筑设计应用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霖 王蓉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徽派古民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成型过程中受到徽州地理和文化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区域特色,在其造型、功能、装饰等诸多方面也自成一格,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协调美、“道法自然”的和谐美以及“古朴典雅”的整体美的生态... 徽派古民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成型过程中受到徽州地理和文化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区域特色,在其造型、功能、装饰等诸多方面也自成一格,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协调美、“道法自然”的和谐美以及“古朴典雅”的整体美的生态美学特征。现代建筑设计可遵循特色地域文化与传统建造技术相融合、传统建筑文化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建筑空间形式与功能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探索因地制宜,构建以“和”为美的地形界面;秩序井然,构建以“序”为美的空间界面;情景合一,构建以“情”为美的人文界面,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彰显徽州古民居生态美学的科学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古民居 生态美学特征 现代建筑设计
下载PDF
生态美学融入高校美育的实施路径和方法探讨
4
作者 金晓雯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7期128-130,共3页
生态美学从生态学和美学的融合发展中衍生而来,其是以新的生态世界观为指导的美学理论,备受关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生态美学联系密切。高校担当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不可缺失生态向度,而基于生态美学的高校美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 生态美学从生态学和美学的融合发展中衍生而来,其是以新的生态世界观为指导的美学理论,备受关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生态美学联系密切。高校担当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不可缺失生态向度,而基于生态美学的高校美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作者通过梳理生态美学的深层内涵和发展脉络,探讨生态美学融入高校美育的重要意义、目标、路径以及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高校美育 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 和谐共生
下载PDF
生态美学的哲学根基:生态自旋为世界本体
5
作者 袁鼎生 太琼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世界本体,指其本身。这本身,呈现出原身—自身—整身—超身—原身的超循环结构。生态本体也在自旋生中序出天体生态圈的原身、生物生态圈的自身、文明生态圈的整身、天慧生态圈的超身四种“身份”,回转环升出本身结构。每一个生态本体... 世界本体,指其本身。这本身,呈现出原身—自身—整身—超身—原身的超循环结构。生态本体也在自旋生中序出天体生态圈的原身、生物生态圈的自身、文明生态圈的整身、天慧生态圈的超身四种“身份”,回转环升出本身结构。每一个生态本体“身份”的涌现,都形成了相应样式的世界本体。生态本体四大“身份”序进环回的自旋生,形成、增长与提升了世界本体的有机化质性,呈现了生态自旋为世界本体的规律。这一规律明示,环走圈升的生态,就是有机化周进圆长的世界本体。凭此,生态世界观有了核心内涵,生态哲学走向了基础哲学,生态美学也就有了自然化、存在化、超在化旋升的生态本原、逻辑疆域、理论模型,也有了发展为基础美学的哲学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生 生态本体 世界本体 哲学根基 美生 自主知识体系 生态美学
下载PDF
陶渊明田园诗文意象的生态美学意蕴研究
6
作者 李爱 张兴华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3期37-39,共3页
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思想中蕴含着朴素的生态美学智慧。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生态、人生社会的探索与思考,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本文以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四篇陶渊明选文为研究对象,基于... 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思想中蕴含着朴素的生态美学智慧。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生态、人生社会的探索与思考,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本文以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四篇陶渊明选文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美学视角重新审视其田园意象,揭示其中“万物归一”的生态本源意识、“择地而居”的家园意识、“生生为易”的敬畏之情以及“天人合一”的中和之美等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哲学智慧,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陶渊明的生态美学观,发掘陶渊明田园诗文意象中蕴藏的丰富的生态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陶渊明田园诗文意象 生态美学价值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鄂伦春族桦树皮画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传承
7
作者 孙玉明 张子怡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5期95-100,共6页
鄂伦春族在世代与森林相伴成长的历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桦树皮文化。鄂伦春族的桦树皮画不仅是传统桦树皮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其朴素生态美学观的时代延续。传统桦树皮器物上装饰的出现与发展,可以看作是鄂伦春族桦树皮画的历史源流... 鄂伦春族在世代与森林相伴成长的历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桦树皮文化。鄂伦春族的桦树皮画不仅是传统桦树皮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其朴素生态美学观的时代延续。传统桦树皮器物上装饰的出现与发展,可以看作是鄂伦春族桦树皮画的历史源流。在下山定居与“禁猎转产”之后,摆脱了实用性的束缚,鄂伦春族的桦树皮画在内容题材与创作技法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新的时代风貌。研究表明,鄂伦春族桦树皮画的创新与发展,应坚守民族文化核心,并赓续传统生态审美观,才能根基稳固并持续向前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鄂伦春族 桦树皮文化 桦树皮画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当代新安画派作品中的生态意蕴——以当代芜湖画家赵瑜画作为例
8
作者 何燕 赵谦 《南腔北调》 2024年第4期76-84,共9页
随着生态危机日益严峻,人们更为关注生态美学关照下的自然、社会与精神生态的和谐平衡。从生态美学视角看当代新安画派传承人赵瑜的系列画作,具有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赵瑜深受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画风追求淡雅飘逸,讲究用墨以成气韵。... 随着生态危机日益严峻,人们更为关注生态美学关照下的自然、社会与精神生态的和谐平衡。从生态美学视角看当代新安画派传承人赵瑜的系列画作,具有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赵瑜深受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画风追求淡雅飘逸,讲究用墨以成气韵。以自由、自然之心态将实景与画家对自然天地的感悟、心灵体验、审美情趣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凝练于画笔尖,挥毫泼墨于纸上。画作中的山水、松石、人物是赵瑜笔下物境与心境、物我共生的和谐生态美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赵瑜 新安画派 生态意蕴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工业景观设计
9
作者 陈玲 卫勇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工业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应遵循生态理论,为能深刻认识自然发展、人与自然和工业环境三者的关系,营造符合现代人需求和审美的工业景观环境,从生态美学视角入手,探讨生态理论影响下的工业景观,思考工业景观的美学... 工业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应遵循生态理论,为能深刻认识自然发展、人与自然和工业环境三者的关系,营造符合现代人需求和审美的工业景观环境,从生态美学视角入手,探讨生态理论影响下的工业景观,思考工业景观的美学设计,以期促进工业景观设计的美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景观 生态美学 景观设计
下载PDF
《自我的追寻》中的精神生态美学研究
10
作者 黄淋 吴得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0期70-73,共4页
《自我的追寻》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结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并将其投射在《自我的追寻》中。本文基于精神生态美学理论,探究现代人精神困惑的症结,以及社会的病态与原因,呼吁在爱的力量和人际关系... 《自我的追寻》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结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并将其投射在《自我的追寻》中。本文基于精神生态美学理论,探究现代人精神困惑的症结,以及社会的病态与原因,呼吁在爱的力量和人际关系中追寻自我与“诗意栖居”;鼓励人们认清自我,努力成为真正自我的本体,摆脱人为痛苦的桎梏,培养健康积极的精神生态,从而追寻真正的幸福。《自我的追寻》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即使在当下它也能够紧扣时代主题。弗洛姆驱策世人去寻找解决方法,摆脱精神的枷锁,追寻内心的自我,走入精神生态美学中寻找自我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的追寻》 精神生态美学 精神困境 爱与人际关系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野下陶瓷装置中的现代“自然观”文化逻辑隐喻
11
作者 陈健 张鑫 宋庆璐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284-286,共3页
20世纪80年代,生态美学观念应运而生。此观念启发了各界学者对于中国“天人合一”观念的回溯。文章首先阐述传统文脉中的生态观念,以此引出生态美学概念的由来。核心章节以对都市文明的批判、废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世纪80年代,生态美学观念应运而生。此观念启发了各界学者对于中国“天人合一”观念的回溯。文章首先阐述传统文脉中的生态观念,以此引出生态美学概念的由来。核心章节以对都市文明的批判、废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主题创作的优秀案例分析为论据,通过当代陶艺作品表达生态美学观在现代性“自然观”文化逻辑中的隐喻,剖析生态美学观念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漠视传统审美思维中人与自然被视为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性,重构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永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陶艺 生态美学 自然观 文化逻辑 隐喻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东北特色建筑城市山水画表现研究
12
作者 孟德鸿 张一萌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9期88-90,共3页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其特色建筑在城市山水画中的呈现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东北的特色建筑融入城市山水画的创作中,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鲜明的地域特色,不仅考虑了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还充分融入了当地的...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其特色建筑在城市山水画中的呈现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东北的特色建筑融入城市山水画的创作中,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鲜明的地域特色,不仅考虑了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还充分融入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共生的姿态,同时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珍爱。对作品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城市山水画的美学意蕴,扩展生态美学的研究范围,进而引导城市建设向更加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东北建筑 地域特色 城市山水 和谐共生
下载PDF
瓦·拉斯普京作品中的生态美学观
13
作者 杨爱华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传统美学以人类为中心,视自然为附庸,把“美”当成人类的主观感受。而生态美学则坚持认为,美不仅是人类的体验,更是大自然中一切生命的本质属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万物平等是生态美学的审美理想。俄罗斯著名乡土文学作家拉斯普京... 传统美学以人类为中心,视自然为附庸,把“美”当成人类的主观感受。而生态美学则坚持认为,美不仅是人类的体验,更是大自然中一切生命的本质属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万物平等是生态美学的审美理想。俄罗斯著名乡土文学作家拉斯普京的作品书写大自然及传统乡村生活,渲染大自然及其中生命的自身之美,讴歌人类融入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他独特的生态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斯普京 生态美学 乡村生活 大自然 和谐
下载PDF
生态美学与农村生态振兴功能融合的设计管理研究
14
作者 李书阳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9期96-98,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美学理念如何通过设计管理手段,在农村地区实现生态振兴的实践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对自然环境、经济现状、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生态美学原理,本文提出了融合生态美学与农村生态振兴功能的设计管理策略和路...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美学理念如何通过设计管理手段,在农村地区实现生态振兴的实践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对自然环境、经济现状、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生态美学原理,本文提出了融合生态美学与农村生态振兴功能的设计管理策略和路径,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针对政策制定、技术创新、社区参与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为农村生态振兴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依据及可行性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生态美学 设计管理 功能融合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角下“徐熙野逸”花鸟画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研究
15
作者 陈辉 黄煜琳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一种典型的极具人文关怀的中国式美学形态。在现代,提倡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理论深入人心,新时代美学家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平面设计概念将生态美学推入大众视野。本文从徐熙极具...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一种典型的极具人文关怀的中国式美学形态。在现代,提倡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理论深入人心,新时代美学家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平面设计概念将生态美学推入大众视野。本文从徐熙极具“野逸”风格的花鸟画出发,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探讨“徐熙野逸”的艺术风格,发掘其花鸟画作品创作的初衷,了解其中打破常规的探索精神,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崇思想开放自由的设计风格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徐熙野逸 现代平面设计
下载PDF
论赣南客家虎童帽中的生态美学观
16
作者 张红 周清华 陈潇 《天工》 2024年第25期6-10,共5页
赣南客家虎童帽体现了客家习俗和地域特点,是赣南客家传统文化、赣南客家人生活模式传承的载体。虎童帽从外形上看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更为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即寄托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研究赣南客家虎童帽的来源... 赣南客家虎童帽体现了客家习俗和地域特点,是赣南客家传统文化、赣南客家人生活模式传承的载体。虎童帽从外形上看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更为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即寄托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研究赣南客家虎童帽的来源、材料、纹样、色彩等,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挖掘赣南客家虎童帽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生态美学观,以传承、复兴赣南客家虎童帽文化,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赣南 虎童帽 生态美学
下载PDF
以景观感知为中介的生态美学践行途径:目标体系与营造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费凡 岳邦瑞 聂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1,共5页
生态美学是一门面向生态危机、致力审美体验与环境健康共赢的规范性学说,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何借由景观感知研究助推生态美学观的传播,引导公众审美意识转向自然关怀与伦理正义,是风景园林学科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 生态美学是一门面向生态危机、致力审美体验与环境健康共赢的规范性学说,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何借由景观感知研究助推生态美学观的传播,引导公众审美意识转向自然关怀与伦理正义,是风景园林学科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旨在借由理论综述与案例分析探讨以景观感知为中介的生态美学践行途径。具体包括:(1)在概念框架层面,讨论了景观感知、生态美学观及风景园林实践的关系;(2)在价值规范层面,构建了践行生态美学的目标体系,包含“安全氛围的暗示”“关怀意图的显露”“地方文脉的反映”“生态规律的阐释”及“生态伦理的激发”5个关键维度;(3)在实践应用层面,凝练了围绕目标体系的一系列风景园林营造策略。通过系统认识美学规范与景观实践间的作用关系,以期为基于人本感知的、面向当代美学诉求的风景园林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美学 景观感知 目标 策略
下载PDF
诗意栖居地:《格列佛游记》中的生态美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书畅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运用离奇的想象、清丽的笔触、夸张的表达生动记录了格列佛在找寻“诗意栖居地”过程中的奇遇故事,彰显出浓郁的生态美学。《格列佛游记》中的生态美学集中体现为静态自然之美、动态自然之美、和谐生态美学三... 《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运用离奇的想象、清丽的笔触、夸张的表达生动记录了格列佛在找寻“诗意栖居地”过程中的奇遇故事,彰显出浓郁的生态美学。《格列佛游记》中的生态美学集中体现为静态自然之美、动态自然之美、和谐生态美学三大方面,其中静态自然之美体现为小人国的精细之美、巨人国的宏大之美;动态自然之美体现为万物平等的哲学观、因果循环的对称美;和谐生态美学聚焦于“何以栖居“”为所当为”两个方面,为探寻理想的诗意栖居地、回归朴素的诗意栖居地指明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 小人国 生态美学 诗意栖居
下载PDF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指导下深化生态美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相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61,共5页
一人类诞生于大自然当中,本来是自然的一部分。但现代西方思想却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在将人类视为超越自然之主体的同时,也将自然视为人类可以随意开发利用的客体与资源,从而为全球性生态危机埋下了思想祸根。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危机 人与自然 开发利用 超越自然 现代西方 大自然 全球性
下载PDF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之异同再辨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相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3,178,共11页
辨析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异同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在过去十年(2013—2023)中,国际范围内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学术界对二者关系的看法进一步深化。国际学术界对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认识观点纷呈,并未达成共识。实际上... 辨析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异同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在过去十年(2013—2023)中,国际范围内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学术界对二者关系的看法进一步深化。国际学术界对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认识观点纷呈,并未达成共识。实际上,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应确立双峰并峙、并行不悖的立场,在着力深化拓展生态美学的同时也应深化拓展环境美学,建构显著不同于生态美学的环境美学理论框架。与此同时,“身—心—境”三元模式不但试图整合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而且尝试以之为理论范式重建美学新范式。辨析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联系与区别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二者的理论思路、贡献和局限,并在与此前各种美学形态的对比中把握美学的时代新变,即走向“身—心—境”三元美学范式,这也正是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关系论带给美学的最大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环境美学 “身—心—境”三元美学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