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5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田鼠雌雄个体不同器官组织中苹果酸脱氢酶比较分析
1
作者 金志民 黄笑然 +1 位作者 李强 贾修歧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为了解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雌雄个体不同器官组织中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 enase,MDH)的活性及分布,采用非变性不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东方田鼠雌雄个体的心脏、肝脏、肾脏、肌肉、脑、肺脏中的革果酸脱氢酶进行分离... 为了解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雌雄个体不同器官组织中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 enase,MDH)的活性及分布,采用非变性不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东方田鼠雌雄个体的心脏、肝脏、肾脏、肌肉、脑、肺脏中的革果酸脱氢酶进行分离,建立电泳图谱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方田鼠雌雄个体中革果酸脱氢酶分离出迁移率为0.019~0.514的23条谱带,苹果酸脱氢酶在东方田鼠雌雄个体的6种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东方田鼠雌雄个体之间及同一个体不同器官组织之间酶的活性及分布有差异.本研究为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及农林鼠害的防治提供了基础的生化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苹果酸脱氢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器官
下载PDF
东方田鼠自发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鉴定
2
作者 何天琼 周俊康 +7 位作者 文依信 刘倩 支文玲 杨文豪 贺双艳 欧阳伶宣 夏晓波 周智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61,共9页
目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成人白内障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主要的致盲眼科疾病。目前关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建立报道较少。本课题组在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培育过程中首次发现12~15月龄东方田鼠能自然发生白内障。本研究通过对东... 目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成人白内障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主要的致盲眼科疾病。目前关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建立报道较少。本课题组在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培育过程中首次发现12~15月龄东方田鼠能自然发生白内障。本研究通过对东方田鼠自发性白内障进行鉴定分析,探讨其发展成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分别选用12月龄健康东方田鼠为对照组和12月龄白内障东方田鼠为实验组。通过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观察晶状体透明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东方田鼠的晶状体病理变化;生物化学方法测定2组东方田鼠的血常规、血糖水平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最后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检测2组东方田鼠晶状体中白内障发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东方田鼠的晶状体呈现不同程度的浑浊,晶状体结构被严重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出现明显肿胀、大量空泡、变性/坏死、钙化、增生和纤维液化等病理变化,纤维结构紊乱,分布不规则,变性的晶状体纤维中有马氏小体聚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东方田鼠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数量(P<0.05)、淋巴细胞数量(P<0.01)、淋巴细胞比率(P<0.05)均显著降低,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5)和单核细胞比率(P<0.01)均显著增加,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均降低(均P<0.05);实验组东方田鼠晶状体中白内障发病相关基因CRYAA、CRYBA1、CRYBB3、Bsfp1、GJA3、CRYBA2、MIP、HspB1、DNase2B和GJA8的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白内障东方田鼠与健康东方田鼠相比,晶状体病理变化、过氧化物酶水平和白内障相关基因表达均有显著差异。东方田鼠自发性白内障具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东方田鼠有望发展成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 组织病理学 氧化损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东方田鼠家群个体体重、攻击性及胆量对其扩散的影响
3
作者 胡高鑫 黎昌雄 +6 位作者 李波 汪玲 王霞 覃三立 李俊年 陶双伦 游国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9-1548,共10页
扩散作为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受到自身生物学特征及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以家群形式生活和子代雄鼠扩散为主的东方田鼠,其成员个体是否因领地食物和空间资源竞争导致体重小、攻击性弱及胆小个体先行扩散。以新鲜马唐叶片构建... 扩散作为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受到自身生物学特征及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以家群形式生活和子代雄鼠扩散为主的东方田鼠,其成员个体是否因领地食物和空间资源竞争导致体重小、攻击性弱及胆小个体先行扩散。以新鲜马唐叶片构建三块密集均质的食物斑块,在食物斑块周边以透明玻璃设置观测箱,采用透明塑胶管连接三块食物斑块作为动物扩散的通道,构建东方田鼠扩散行为观测装置。将东方田鼠家群子代成员投放至带有自身家群气味的食物斑块,测定成员个体在食物斑块上的觅食行为序列过程和参数,以及向其他食物斑块扩散的行为过程和参数以及家群中先行扩散个体体重、攻击性及胆量占所有家群数的比率,检验成员个体的体重、攻击性及胆量对扩散的影响。结果发现,体重小、攻击性弱和胆小个体的觅食启动时间极显著地大于体重大、攻击性强和胆大个体的,但其先行扩散的比率却显著地大于体重大、攻击性强和胆大个体的;然而体重小、攻击性弱及胆小个体的扩散开始时间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体重大、攻击性强及胆大个体的。结果揭示,东方田鼠家群成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食物及空间资源竞争的加剧,体重大、攻击性强及胆大个体会迫使体重小、攻击性弱及胆小个体先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家群 体重 攻击性 胆量 扩散
下载PDF
捕食风险应激对雄性布氏田鼠及子代繁殖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周桃秀 陈琳 +3 位作者 吴涌珍 杨生妹 魏万红 武瑞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7-597,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雄性布氏田鼠暴露于捕食风险应激对自身及后代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这种效应的阶段性。青春期是动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环境敏感的重要阶段,推测青春期所经历的捕食风险应激对雄鼠和后代繁殖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实验选取90... 本研究旨在探讨雄性布氏田鼠暴露于捕食风险应激对自身及后代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这种效应的阶段性。青春期是动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环境敏感的重要阶段,推测青春期所经历的捕食风险应激对雄鼠和后代繁殖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实验选取90日龄成年期和28日龄青春期雄性布氏田鼠作为亲代,每天分别暴露于蒸馏水、兔尿和猫尿1 h,连续18 d。随后每组随机选取一半田鼠取样检测性腺器官指数、精子质量和数量等参数,另一半与正常雌鼠交配,待后代成年后检测繁殖性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成年期和青春期暴露于猫气味的雄性布氏田鼠精子正常率显著下降,精子畸形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而暴露于兔气味的雄鼠仅降低了正常精子比例;成年期雄性田鼠暴露于猫气味没有影响繁殖输出,而青春期暴露的雄鼠的后代在出生时雌性比例显著增加;成年期暴露于猫气味和兔气味都没有影响后代的繁殖性能,青春期暴露于猫气味的雄鼠的后代成年后性腺指数、精子密度和精子正常率降低,精子畸形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而暴露于兔气味仅降低了雄性后代的精子密度和精子正常率。以上结果验证了本研究假设,即捕食风险应激对布氏田鼠亲代和后代的繁殖性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青春期应激的效应更强更持久,存在明显的效应阶段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风险 父体效应 繁殖性能 布氏田鼠 成年期 青春期
下载PDF
布氏田鼠干扰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的影响
5
作者 图雅 朱媛君 +4 位作者 杨晓晖 池静姚 房闵 萨拉 王百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3-1612,共10页
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是区域生态恢复与管理的重要依据。草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局部区域内,相比于其他干扰类型,小型啮齿动物干扰对草原生... 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是区域生态恢复与管理的重要依据。草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局部区域内,相比于其他干扰类型,小型啮齿动物干扰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的影响逐渐凸显。以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为研究区,针对布氏田鼠不同干扰等级样地的鼠洞特征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度干扰阶段的健康性指数CVOR及其准则层4项指数变异均为最强,其中活力指数变异系数最高,为58.09%;活力指数与组织力指数在不同干扰阶段差异不显著,草原基况指数及CVOR指数表现为对照样地及轻度干扰样地显著高于重度干扰样地,恢复力指数表现为对照样地显著高于其他3个干扰程度样地;鼠洞密度、洞口面积、鼠洞干扰指数与草原基况指数、恢复力指数、CVOR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活力指数、组织力指数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随着鼠洞干扰强度增加,CVOR指数及其准则层4项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而活力指数和组织力指数对鼠洞干扰响应不显著,CVOR指数整体变异性最小,稳定性最强;相比于鼠洞密度及洞口面积,鼠洞干扰指数与CVOR指数及其准则层4项指数之间的关系更强,可以作为一项综合评价鼠洞干扰强度的指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草原区域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退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啮齿动物干扰 呼伦贝尔草原 生态系统健康性 布氏田鼠 鼠洞特征
下载PDF
不同性别东方田鼠组织器官中乙醇脱氢酶分析
6
作者 万祥旭 周宝丽 +2 位作者 黄笑然 金志民 刘春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为研究农林地区典型害鼠生理生化特征,采用PAGE电泳对不同性别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各组织器官中的乙醇脱氢酶分布建立电泳谱图并进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东方田鼠各组织器官中均有乙醇脱氢酶表达,同时该酶在不同性别东方... 为研究农林地区典型害鼠生理生化特征,采用PAGE电泳对不同性别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各组织器官中的乙醇脱氢酶分布建立电泳谱图并进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东方田鼠各组织器官中均有乙醇脱氢酶表达,同时该酶在不同性别东方田鼠间表达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乙醇脱氢酶 鼠害防控
下载PDF
果洛州高寒草甸青海田鼠种群年龄划分及年龄结构季节性特征
7
作者 贺有龙 周睿 +6 位作者 罗雪云 旦知才让 刘永琦 华热 韩建芳 马晓军 张永基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74-182,共9页
【目的】建立青海田鼠(Lasiopodomy sfuscus)年龄组划分标准,为其监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共采集935例青海田鼠个体样本,利用系统聚类法对其体重和胴体重进行分析,通过体长、尾... 【目的】建立青海田鼠(Lasiopodomy sfuscus)年龄组划分标准,为其监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共采集935例青海田鼠个体样本,利用系统聚类法对其体重和胴体重进行分析,通过体长、尾长、耳长和后足长为辅助指标来划分青海田鼠年龄结构,分析不同季节青海田鼠的种群结构特征。【结果】捕获到的青海田鼠可划分为5个年龄组,即幼年组(Ⅰ龄组,雄性胴体重≤18 g,雌性胴体重≤12 g)、亚成体组(Ⅱ龄组,18 g<雄性胴体重≤25 g,12 g<雌性胴体重≤21 g)、成年Ⅰ组(Ⅲ龄组,25 g<雄性胴体重≤34 g,21 g<雌性胴体重≤27 g)、成年Ⅱ组(Ⅳ龄组,34 g<雄性胴体重≤42 g,27 g<雌性胴体重≤36 g)、老年组(Ⅴ龄组,雄性胴体重>42 g,雌性胴体重>36 g);青海田鼠种群结构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1-2月为冬眠期,只有极少数越冬成年个体活动,3月初开始进入繁殖期,种群主要以幼年体、亚成体和成年体为主,7-8月达到繁殖高峰,亚成体和成年体比例增大,并在10月份结束繁殖,种群主要以成体和老年体为主。【结论】采用胴体重对青海田鼠种群年龄进行划分最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填补了我国青海田鼠年龄鉴定标准的空白,为其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田鼠 胴体重 年龄划分 聚类分析 年龄结构特征
下载PDF
熟悉性对棕色田鼠和根田鼠择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亚军 邰发道 +2 位作者 王廷正 赵新全 李保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以两性配对共居至交配或生仔作不同熟悉处理 ,在Y字型选择箱中分别观察棕色田鼠、根田鼠的择偶行为和配偶识别。结果如下 :(1)棕色田鼠雌雄两性均表现出对熟悉异性或配偶的喜好倾向 ;(2 )在根田鼠中 ,只有雌性表现出对熟悉雄鼠或配偶的... 以两性配对共居至交配或生仔作不同熟悉处理 ,在Y字型选择箱中分别观察棕色田鼠、根田鼠的择偶行为和配偶识别。结果如下 :(1)棕色田鼠雌雄两性均表现出对熟悉异性或配偶的喜好倾向 ;(2 )在根田鼠中 ,只有雌性表现出对熟悉雄鼠或配偶的选择倾向 ,雄鼠无明确的选择取向 ;(3)每种雌性田鼠对 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雄性的嗅舔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性 ,而每种雄性田鼠对 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雌性的嗅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性。这些结果表明 :(1)熟悉性对棕色田鼠择偶行为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 ;(2 )嗅舔时间差异可反映不同田鼠的配偶识别能力 ,熟悉性对棕色田鼠配偶识别能力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 ;(3) 2种田鼠配偶识别的性别差异的一致性 ,提示这 2种田鼠的雌性配偶识别能力均强于雄性田鼠 ,而雌鼠的配偶识别能力可能取决于雌鼠受交配或分娩刺激的生理状态 ;(4 )棕色田鼠室内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两性熟悉性特征与其单配制有关 ,根田鼠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雌性熟悉性特征与其一雄多雌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田鼠 共居 熟悉性 择偶行为 配偶识别 单配制 一雄多雌制
下载PDF
布氏田鼠肥满度分析和小型兽类肥满度指标K与K_(WL)(重长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38
9
作者 房继明 孙儒泳 刘志龙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1-148,共8页
通过对两个肥满度指标的理论和生物学意义分析,以及对布田鼠肥满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的讨论,认为:描述动物的肥满度时,重长指标KWL优于指标K。两指标的最大差别是成体的KWL 值大于的体,而成体的K值小于幼体。布氏田鼠肥满... 通过对两个肥满度指标的理论和生物学意义分析,以及对布田鼠肥满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的讨论,认为:描述动物的肥满度时,重长指标KWL优于指标K。两指标的最大差别是成体的KWL 值大于的体,而成体的K值小于幼体。布氏田鼠肥满度没有性别差异;有显著的年龄差异,成体鼠 的肥满度高于幼鼠;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鼠种群春季肥满度最高,夏季降低,秋季回升;有显著的 年际变化,高数量年的肥满度高于低数量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田鼠 肥满度 种群动态 布氏田鼠 小型兽类
下载PDF
棕色田鼠与沼泽田鼠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邰发道 王廷正 +2 位作者 张育辉 郝琳 孙儒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沼泽田鼠 (M .fostis)副嗅球和犁鼻器的结构及其在两种鼠间的差异 ,以此探讨两种田鼠的进化机制与适应功能。两种田鼠的犁鼻器位于鼻腔前端鼻中隔基部的两侧 ,呈管状结构 ;沿着犁鼻...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沼泽田鼠 (M .fostis)副嗅球和犁鼻器的结构及其在两种鼠间的差异 ,以此探讨两种田鼠的进化机制与适应功能。两种田鼠的犁鼻器位于鼻腔前端鼻中隔基部的两侧 ,呈管状结构 ;沿着犁鼻器的长轴犁鼻管呈现不同的形态学特征 ,犁鼻管直接开口于鼻腔 ,从前向后沿着长轴旋转 ,中间管壁 (犁鼻粘膜 )变成底部 ,侧面管壁 (假覆层上皮 )变成犁鼻管顶壁 ,最终犁鼻管变小成为一个腺体的分支 ,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通过选取中间相似部位对两种田鼠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棕色田鼠犁鼻粘膜比沼泽田鼠厚 ,而其长度却短于沼泽田鼠。棕色田鼠副嗅球颗粒细胞带宽和僧帽细胞带宽均大于沼泽田鼠 ,而带长却小于沼泽田鼠。相关分析发现 ,犁鼻器和副嗅球形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这可能和两个结构之间存在着神经投射有关。棕色田鼠幼体的犁鼻粘膜、神经细胞核、假覆层上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沼泽田鼠 犁鼻器 副嗅球 组织结构 进化机制 适应功能
下载PDF
棕色田鼠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朱必才 刘加坤 +2 位作者 徐熠 张育辉 王廷正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的核型,核型公式为2n=50=2(M,T)+2SM+44T+♀XX(M,SM);♂XY(SM,ST)。发现第一对常染色体及X性染色体存在多态现象。在所研究的15只雌性个体中有7只雌性个体的细胞中只有1条X性染色体,性染色体... 本文首次报道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的核型,核型公式为2n=50=2(M,T)+2SM+44T+♀XX(M,SM);♂XY(SM,ST)。发现第一对常染色体及X性染色体存在多态现象。在所研究的15只雌性个体中有7只雌性个体的细胞中只有1条X性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核型公式为2n=49=2(M,ST)+2SM+44T+XO。其中X性染色体不同于雄体中的X(SM),为M类型。本文提出的棕色田鼠3种核型与Brown等人(1964)提出的Microtus oregoni的3种核型(XO、YO、XY)有异。本文还阐述了染色体多态产生的机制和探讨了XO型个体发生的机理及其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细胞遗传学 田鼠
下载PDF
高寒草甸金露梅灌丛根田鼠种群生产力的研究 Ⅲ.种群生物能学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祖望 魏善武 +4 位作者 姜永进 王德华 杨福囤 胡德夫 孙儒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8-49,共12页
本文在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种群动态及种群生产量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根田鼠对天然食物选择、食物的摄入、消化率和同化水平、每日能量收支、年能量收支、并在种群生产量(P=Pg+Pr)和呼吸量(R)的基础上,按照A=P+R的途径,估计了通... 本文在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种群动态及种群生产量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根田鼠对天然食物选择、食物的摄入、消化率和同化水平、每日能量收支、年能量收支、并在种群生产量(P=Pg+Pr)和呼吸量(R)的基础上,按照A=P+R的途径,估计了通过根田鼠种群的能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能学 田鼠 种群 田鼠
下载PDF
棕色田鼠种群繁殖特征及密度制约调节(英)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邰发道 赵亚军 王廷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8-214,共7页
1992年~1994年在河南灵宝市郊黄土高源农作区春夏秋逐月捕获并解剖棕色田鼠1757只(雌性961只,雄性796只),总性比为1.2073。全年都有繁殖鼠出现,但怀孕率、胎仔数、性比、繁殖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年... 1992年~1994年在河南灵宝市郊黄土高源农作区春夏秋逐月捕获并解剖棕色田鼠1757只(雌性961只,雄性796只),总性比为1.2073。全年都有繁殖鼠出现,但怀孕率、胎仔数、性比、繁殖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年龄组的性比、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睾丸下降率不同。种群密度对繁殖特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高密度年份的棕色田鼠的性比、怀孕率和繁殖指数低于低密度年份。高密度区种群的繁殖强度受到抑制,雌鼠怀孕率、睾丸下降率低于低密度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鼠 棕色田鼠 繁殖特征 密度制约调节
下载PDF
棕色田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廷正 张越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2-308,共7页
1991年2月至1992年4月,在河南省灵宝市、卢氏县捕获棕色田鼠1116只(雄515.雌601),应用洞体重作指标,参考繁殖状况及毛色,将种群划分为5个年龄组:Ⅰ.幼体组,≤11.5g;Ⅱ.亚成体组,11.6一20... 1991年2月至1992年4月,在河南省灵宝市、卢氏县捕获棕色田鼠1116只(雄515.雌601),应用洞体重作指标,参考繁殖状况及毛色,将种群划分为5个年龄组:Ⅰ.幼体组,≤11.5g;Ⅱ.亚成体组,11.6一20.5g;Ⅲ;成体Ⅰ组,20.6一26.0g;Ⅳ。成体Ⅱ组,26.1一30.5g;Ⅴ老体组,>30.6g。对比体重、体长及头骨量度,胴体重法较能客观反映年龄状况。随季节变化,春季Ⅰ、Ⅱ组占优势,夏季Ⅱ、Ⅲ组占优势,秋季、冬季Ⅴ组数量增加,而其它各组的数量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种群 年龄结构 鉴定 田鼠
下载PDF
东方田鼠两亚种幼体生长特征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忠军 王勇 +2 位作者 刘其根 郭聪 张美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39,共8页
在相同驯养条件下同步测定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幼体的生长特征参数。两亚种初生幼体表型特征无明显筹异。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对两亚种幼体的体重、体长和尾长,以Logistic生长方程对后足长生长过程... 在相同驯养条件下同步测定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幼体的生长特征参数。两亚种初生幼体表型特征无明显筹异。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对两亚种幼体的体重、体长和尾长,以Logistic生长方程对后足长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与描述。指名业种雄体渐近体重、体长和尾长均大于或显著大于长江亚种,雌体前者小于后者;两亚种在17~20d体重均已产生性二型分化,长江亚种两性个体渐近体重、体长和尾长差值大于指名亚种。两亚种雌体体重、体长、尾长和后足生长速率均相应地大于雄体,体重生长曲线拐点出现时间、瞬时生长率曲线拐点出现时间较体长、尾长和后足长明显迟缓。两亚种两性个体的后足长生长速率要大于其体重、体长和尾长。结果表明,(1)雌体较雄体早熟;(2)雄性体重指名亚种大于长江亚种,雌体相反,指名亚种性二型现象较长江亚种明显;(3)后足长较体重、体长和尾长较早地达到成熟时的大小;(4)两亚种幼体性二型分化时间早于其性成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指名亚种 东方田鼠长江亚种 生长 性二型
下载PDF
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季节动态与鼠洞的关系 被引量:19
16
作者 房继明 孙儒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2-209,共8页
布氏田鼠种群和鼠洞数量均呈单峰型季节动态,新洞口和鼠丘上洞口的季节动态与鼠的季节动态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盗洞率随堵洞后记录时间的推延而增加,并于堵洞后3天趋于最大值。盗洞率(r"')春季为40~50%;夏季为80%以上;秋季为7... 布氏田鼠种群和鼠洞数量均呈单峰型季节动态,新洞口和鼠丘上洞口的季节动态与鼠的季节动态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盗洞率随堵洞后记录时间的推延而增加,并于堵洞后3天趋于最大值。盗洞率(r"')春季为40~50%;夏季为80%以上;秋季为70~80%。但每鼠盗洞数春季最高,夏季下降到最低,秋季又有所回升。样方内鼠只数/真实盗洞率(K_3(max))比较理想,鼠只数/堵洞数(K_1)比较实用。洞口系数 K_1具有显著性季节变化,春季为0.05995,夏季为0.2336,秋季为0.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盗洞率 种群 田鼠
下载PDF
棕色田鼠和沼泽田鼠雄性社会行为与嗅觉相关脑区性激素受体表达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凤琴 邰发道 +1 位作者 张育辉 安书成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应用行为聚焦取样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n =15 )和沼泽田鼠 (M .fostis) (n =15 )在同种雄雄交往中的行为差异 ,及在雄雄交往前后雌激素 β受体(ERβ)和雄激素受体 (AR)表达的差异... 应用行为聚焦取样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n =15 )和沼泽田鼠 (M .fostis) (n =15 )在同种雄雄交往中的行为差异 ,及在雄雄交往前后雌激素 β受体(ERβ)和雄激素受体 (AR)表达的差异。在 2h的雄雄交往中 ,前 1h棕色田鼠对同性入侵者有较多的攻击和防御行为 ,后 1h攻击行为较少 ,沼泽田鼠前后 1h差异不大 ,整个 2h期间 ,棕色田鼠较沼泽田鼠对同性入侵者有较多的攻击、防御行为 ,较少的非社会行为。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没有社会交往时棕色田鼠主嗅球系统投射区和犁鼻系统投射区ERβ免疫阳性细胞 (ERβ IRs)明显少于沼泽田鼠 ,且显色淡 ,AR免疫阳性细胞(AR IRs)在两种鼠间差异不大 ,且都明显少于各自的ERβ IRs。 2h交往后 ,棕色田鼠主嗅球投射区和犁鼻系统投射区的ERβ IRs细胞数明显少于交往前 ,AR IRs细胞数明显多于交往前 ;沼泽田鼠交往前与交往后ERβ IRs和AR IRs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 ,且显著多于交往后棕色田鼠ERβ IRs细胞数 ,显著少于交往后棕色田鼠AR IRs细胞数。以上结果表明 :两种田鼠在社会交往中社会行为不同 ;ERβ的减少和AR的增多可能在社会识别及攻击行为中均起一定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沼泽田鼠 雄性 社会行为 嗅觉 主嗅球系统 犁鼻系统 雌激素Β受体
下载PDF
棕色田鼠的发声及其频谱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邰发道 王廷正 闵一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8-283,共6页
对不同年龄的棕色田鼠(Microtusmandarinus)在不同状态下的发声进行了声谱分析,以研究其发声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育规律。棕色田鼠幼体的频谱图较简单,一般有1~2个波峰,主能峰频率(MPF,mainpeakfrequency)在1800Hz左右,且能量区为1... 对不同年龄的棕色田鼠(Microtusmandarinus)在不同状态下的发声进行了声谱分析,以研究其发声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育规律。棕色田鼠幼体的频谱图较简单,一般有1~2个波峰,主能峰频率(MPF,mainpeakfrequency)在1800Hz左右,且能量区为1个,位于中频区(1300~2500Hz);发声以单音节为主,持续40~100μs。亚成体频谱图较幼体复杂,为2个相距较近的能量区,均位于中频区(750~1320Hz,1431~1570Hz),MPF=945Hz;叫声单、双音均有,持续时间35μs,但间隔时间较长,约378μs。成体频谱图最复杂,常具多个能量峰,不同生活状态下差别较大,但均为2个能量区,1个位于中频区(550~4127Hz),1个位于高频区(5500~8125Hz),主能量峰频率(MPF)不同,持续时间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鼠 棕色田鼠 发声 频谱分析
下载PDF
棕色田鼠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邰发道 王廷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6-70,共5页
棕色田鼠种群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形成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繁殖和社群关系及生存环境的异质性.棕色田鼠聚集的基本单位为个体群,一个个体群为一个家族,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不同月份种群的聚集程度不同,表现出高密度、低聚集;低... 棕色田鼠种群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形成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繁殖和社群关系及生存环境的异质性.棕色田鼠聚集的基本单位为个体群,一个个体群为一个家族,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不同月份种群的聚集程度不同,表现出高密度、低聚集;低密度、高聚集.亚成体在4,5月份为聚集分布,成体在夏季为聚集分布,成体雌鼠在4,5月份为聚集分布,成体雄鼠5~6月份为聚集分布.引起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在不同月份聚集程度不同的原因是繁殖,10月份高聚集的主要原因是秋播引起鼠类的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种群 空间格局 田鼠 防治
下载PDF
标志布氏田鼠工具效果初探(简报) 被引量:6
20
作者 海淑珍 施大钊 +1 位作者 武晓东 张耀星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28-230,共3页
关键词 布氏田鼠 田鼠种群 标志流放 跟踪工具 捕捉工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