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近30年来外阴癌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为我国外阴癌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外阴癌为关键词,使用CiteSpace 5.8对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3-2022年的外阴癌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对发文趋势、作者...目的探讨近30年来外阴癌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为我国外阴癌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外阴癌为关键词,使用CiteSpace 5.8对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3-2022年的外阴癌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对发文趋势、作者、国家、关键词、突现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250篇,英文文献916篇;与中文文献相比,外阴癌的英文文献发文量整体呈上升状态;外阴癌核心作者群初步形成;发文国家以美国为首。外阴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状瘤病毒以及影响患者预后、复发的因素是英文文献外阴癌研究的热点;腹腔镜手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护理方式、并发症、预后、生存率是中文文献外阴癌的研究热点;外阴癌诊断、靶向治疗分子层面的寻找、阳性淋巴结数量、腹腔镜等新型手术方式的应用是其研究前沿。结论国际外阴癌研究已进入上升期,我国外阴癌研究发展相对平缓。未来研究者可从手术方式、分子层面的患者诊断、靶向治疗等方面努力拓展临床新内容,护理工作者也可在解决外阴癌临床问题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性健康等。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自噬凋亡在子宫内膜癌(UCEC)中的潜在机制,分析自噬凋亡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基因组测序数据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筛选获得UCE...目的探讨自噬凋亡在子宫内膜癌(UCEC)中的潜在机制,分析自噬凋亡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基因组测序数据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筛选获得UCEC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及UCEC生存预后相关的关键自噬基因,然后构建并验证UCEC患者生存预后的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分析自噬凋亡对UCEC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出196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含631个(32.13%)上调基因、1333个(67.87%)下调基因,其中21个子宫内膜癌相关自噬差异表达基因(UCEC-AT-DEGs)。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IF4EBP1、CDKN2A、VEGFA基因的表达升高,均导致UCEC总生存期缩短(均P<0.05)。决策树分析(DCA)曲线显示:EIF4EBP1对UCEC的2年、3年生存率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LASSO回归结果显示,风险评分Riskscore=0.1395×EIF4EBP1+0.1827×CDKN2A+0.0791×ITPR1+0.2658×GRID1-0.0187×TM9SF1-0.1250×RAB24+0.0710×VEGFA(λ_(min)=0.0172),该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性能。EIF4EBP1表达水平与顺铂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呈负相关,CDKN2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和顺铂的IC50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多个自噬基因在UCEC中的表达变化明显,部分关键自噬基因的异常高表达对UCEC患者的总生存率产生不良影响;EIF4EBP1、CDKN2A对UCEC的2年、3年生存率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一线化疗药物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探究口腔癌智慧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未来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2023年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Scopus和PubMed数据库口腔癌智慧医疗主题英文文献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探究口腔癌智慧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未来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2023年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Scopus和PubMed数据库口腔癌智慧医疗主题英文文献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简称中国知网)数据库同主题中文文献,利用VOSviewer 1.6.18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被引频次、关键词进行循证可视化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547篇英文文献和34篇中文文献,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且近几年增长趋势更加明显;美国是该领域贡献最大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学术交流紧密,而我国跨国、跨机构、跨团队合作较局限,网络结构具有明显地域性。此外,人工智能辅助口腔癌诊治是国内外文献共同关注的重点,英文文献侧重新型诊断技术的深层探索,中文文献倾向智慧康养及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应用探究。结论口腔癌智慧医疗的持续发展使其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慧康养和中药特色药理学方面的应用研究日益深远,早期预警筛查亟待成为智慧医疗关爱口腔健康的重要着力点。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m1A RNA甲基化相关基因和血浆m1A甲基化水平对结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OAD)的诊断效能,为COAD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方案。方法通过UALCAN、The Human Protein Atlas和TCGA-GTEx数据库,分析COAD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m1...目的探讨m1A RNA甲基化相关基因和血浆m1A甲基化水平对结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OAD)的诊断效能,为COAD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方案。方法通过UALCAN、The Human Protein Atlas和TCGA-GTEx数据库,分析COAD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m1A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差异表达。利用ELISA法检测收集于我院初诊的COAD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m1A甲基化水平。结合COAD临床病理特征分析m1A甲基化对COAD的诊断效能。结果m1A编码器和读码器基因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在COAD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其中以TRMT6和TRMT10C两个编码器表达升高最为显著。两个编码器基因均可作为COAD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标志物,且其AUC均达到0.9以上。m1A总体甲基化水平在COAD血浆中明显升高,并可作为早期COAD的诊断标志物。结论m1A编码器基因和血浆m1A在COAD中明显升高,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早期COAD诊断标志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近30年来外阴癌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为我国外阴癌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外阴癌为关键词,使用CiteSpace 5.8对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3-2022年的外阴癌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对发文趋势、作者、国家、关键词、突现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250篇,英文文献916篇;与中文文献相比,外阴癌的英文文献发文量整体呈上升状态;外阴癌核心作者群初步形成;发文国家以美国为首。外阴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状瘤病毒以及影响患者预后、复发的因素是英文文献外阴癌研究的热点;腹腔镜手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护理方式、并发症、预后、生存率是中文文献外阴癌的研究热点;外阴癌诊断、靶向治疗分子层面的寻找、阳性淋巴结数量、腹腔镜等新型手术方式的应用是其研究前沿。结论国际外阴癌研究已进入上升期,我国外阴癌研究发展相对平缓。未来研究者可从手术方式、分子层面的患者诊断、靶向治疗等方面努力拓展临床新内容,护理工作者也可在解决外阴癌临床问题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性健康等。
文摘目的探讨自噬凋亡在子宫内膜癌(UCEC)中的潜在机制,分析自噬凋亡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基因组测序数据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筛选获得UCEC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及UCEC生存预后相关的关键自噬基因,然后构建并验证UCEC患者生存预后的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分析自噬凋亡对UCEC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出196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含631个(32.13%)上调基因、1333个(67.87%)下调基因,其中21个子宫内膜癌相关自噬差异表达基因(UCEC-AT-DEGs)。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IF4EBP1、CDKN2A、VEGFA基因的表达升高,均导致UCEC总生存期缩短(均P<0.05)。决策树分析(DCA)曲线显示:EIF4EBP1对UCEC的2年、3年生存率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LASSO回归结果显示,风险评分Riskscore=0.1395×EIF4EBP1+0.1827×CDKN2A+0.0791×ITPR1+0.2658×GRID1-0.0187×TM9SF1-0.1250×RAB24+0.0710×VEGFA(λ_(min)=0.0172),该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性能。EIF4EBP1表达水平与顺铂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呈负相关,CDKN2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和顺铂的IC50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多个自噬基因在UCEC中的表达变化明显,部分关键自噬基因的异常高表达对UCEC患者的总生存率产生不良影响;EIF4EBP1、CDKN2A对UCEC的2年、3年生存率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一线化疗药物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文摘目的探讨m1A RNA甲基化相关基因和血浆m1A甲基化水平对结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OAD)的诊断效能,为COAD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方案。方法通过UALCAN、The Human Protein Atlas和TCGA-GTEx数据库,分析COAD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m1A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差异表达。利用ELISA法检测收集于我院初诊的COAD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m1A甲基化水平。结合COAD临床病理特征分析m1A甲基化对COAD的诊断效能。结果m1A编码器和读码器基因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在COAD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其中以TRMT6和TRMT10C两个编码器表达升高最为显著。两个编码器基因均可作为COAD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标志物,且其AUC均达到0.9以上。m1A总体甲基化水平在COAD血浆中明显升高,并可作为早期COAD的诊断标志物。结论m1A编码器基因和血浆m1A在COAD中明显升高,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早期COAD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