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鳞柄白毒伞和白毒伞的鹅膏多肽毒素测定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晓元 梁宋平 +1 位作者 张志光 陈作红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8-420,共3页
报道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不同地区的鳞柄白毒伞和白毒伞的鹅膏多肽毒素。
关键词 鹅膏 高效液相色谱 鳞柄白毒伞 白毒伞
下载PDF
白毒伞、鳞柄白毒伞中毒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明芳 《安徽医学》 2003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特点、毒理学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 2 6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白毒伞、鳞柄白毒伞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肝炎型 ,其临床特点为潜伏期长 ,先有胃肠炎症状 ,假愈期实为肝脏损害开始 ,重症患... 目的 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特点、毒理学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 2 6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白毒伞、鳞柄白毒伞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肝炎型 ,其临床特点为潜伏期长 ,先有胃肠炎症状 ,假愈期实为肝脏损害开始 ,重症患者中精神症状与内脏损害并存 ,恢复期一般在 2~ 3周后。重症患者呈烦躁、尖叫、抽搐、去皮质等状态。结论 白毒伞、鳞柄白毒伞中毒病死率高 ,此型中毒因无特效解毒剂 ,及早洗胃彻底清除毒物是救治关键 ,重视假愈期的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蕈中 治疗 白毒伞 鳞柄白毒伞 临床表现 诊断
下载PDF
外生菌根菌白毒伞(Amanita Verna)菌丝体纯培养条件 被引量:18
3
作者 蒋盛岩 张平 +2 位作者 胡劲松 张志光 李顺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7,共3页
白毒伞属于担子菌亚门 ,层菌纲 ,伞菌目 ,鹅膏菌属的一种剧毒真菌 ,它与壳斗科植物共生形成外生菌根 .报道了不同培养基 ,碳、氮源、温度和pH值对于白毒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培养白毒伞菌丝体的最佳培养基是PDM培养基 ,葡萄... 白毒伞属于担子菌亚门 ,层菌纲 ,伞菌目 ,鹅膏菌属的一种剧毒真菌 ,它与壳斗科植物共生形成外生菌根 .报道了不同培养基 ,碳、氮源、温度和pH值对于白毒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培养白毒伞菌丝体的最佳培养基是PDM培养基 ,葡萄糖和果糖是最好的碳源 ,(NH4 ) 2 HPO4 和KNO3 是最好的氮源 ,最适温度是 2 6℃ ,最适 pH值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菌 白毒伞 纯培养条件 菌丝体 真菌 PDM培养基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美华 余卫 +3 位作者 王巧瑜 温凌 萧间开 潘洁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917-1920,共4页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10只体重约80 g的雄性清洁级SD大鼠用于BMSCs的培养。另选取体重在220~250 g的成年大鼠45只作为研究对象,用于肝衰竭模型制备以及BMSCs输注治...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10只体重约80 g的雄性清洁级SD大鼠用于BMSCs的培养。另选取体重在220~250 g的成年大鼠45只作为研究对象,用于肝衰竭模型制备以及BMSCs输注治疗。在45只大鼠中随机抽取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下的30只均给予白毒伞粗毒素灌胃制备肝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肝衰竭模型组和治疗组(实验BMSCs输注治疗)。对比各组大鼠7 d生存率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肝脏病理等指标情况。结果 与肝衰竭模型组相比,治疗组SD大鼠体重减轻明显更少,7 d生存率明显更高。移植结束后治疗组大鼠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等指标及肝脏病理均较肝衰竭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BMSCs输注对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大鼠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大鼠肝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白毒伞 急性肝衰竭 疗效
下载PDF
传统血液净化、血浆置换及MARS人工肝救治肝损害型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江英 吴邦富 +2 位作者 江朝强 黄荣华 刘薇薇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7期395-398,共4页
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人类误食毒蘑菇后的临床表现因误食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而表现各异.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肝损害,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病死率极高.2002年3月底4月初,广州地区连续发生两起误食白毒伞类毒... 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人类误食毒蘑菇后的临床表现因误食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而表现各异.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肝损害,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病死率极高.2002年3月底4月初,广州地区连续发生两起误食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我们对两起中毒事件的全部9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血浆置换 (PE) 或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 进行抢救, 抢救成功率达 77.8%(7/9).现对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今后抢救类似病例时在选择恰当的抢救方法及时机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害 白毒伞蘑菇中 血液净化 血浆置换 MARS人工肝 抢救
下载PDF
构建救治白毒伞急性中毒临床路径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梁伟波 盛慧球 +1 位作者 陈嘉斌 覃小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白毒伞急性中毒的临床路径。方法回顾性总结1起家庭白毒伞急性中毒案例的救治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白毒伞中毒的方式,观察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初步构建出救治白毒伞急性中毒的临床路径为:①启动绿... 目的初步探讨白毒伞急性中毒的临床路径。方法回顾性总结1起家庭白毒伞急性中毒案例的救治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白毒伞中毒的方式,观察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初步构建出救治白毒伞急性中毒的临床路径为:①启动绿色通道,稳定生命体征,初步判定中毒程度,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完善血常规、急诊生化、肝功能、心肌酶、凝血功能、血气分析、血乳酸、心电图、胸部X线等各项检查,采用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动态评估病情变化,尽量留取毒蕈的生、熟样本,或呕吐物、粪便等送权威机构行毒物分析;②多途径排毒,动态评估,综合救治;③对症处理;④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后死亡1例,痊愈出院2例。出院后7d复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多种路径综合治疗可提高白毒伞中毒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毒伞 蕈中 临床路径
下载PDF
白毒伞中毒致肝损伤的酶学与凝血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潘洁 刘薇薇 +1 位作者 黄建伟 舒建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总结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白毒伞中毒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因急性白毒伞中毒的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肝功能... 目的总结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白毒伞中毒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因急性白毒伞中毒的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比较白毒伞中毒死亡组与生存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变化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在食用白毒伞后6~12 h出现胃肠炎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腹痛,1~2 d后胃肠炎症状明显好转,后期出现黄疸、肝功能损伤,重症表现为谵妄、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在中毒后3 d内,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升高,第3~4天达到高峰。ALT和(或)AST〉1 000 U/L为高峰界限,高峰持续时间平均为5 d,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毒伞中毒死亡组肝功能变化具有以下特征:ALT和AST在第3~5天持续增高,但在第7天下降,总胆红素(TBIL)则在第3~7天持续增高,出现胆酶分离,生存组则无此规律;凝血指标在早期也会升高,生存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值在食入白毒伞后初期略有升高,后期降至正常水平,死亡组均值在第4~6天升至最高值,其后没有明显下降,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出现胆酶分离、AST≥1 000 U/L且AST/ALT≥1.0、PTa≤40%、TBA≥50μmol/L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动态观察白毒伞中毒患者肝脏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对判断肝损伤程度、预后判定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中 白毒伞 肝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
下载PDF
血浆置换在急性白毒伞中毒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婉媚 陈运超 李小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2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清除毒肽的效果,以及毒肽能否穿透血脑屏障损害神经系统。初步明确白毒伞中毒患者中毒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血浆置换的治疗机制。方法收集2007~2012年临床确诊的急性白毒伞中毒病例40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临床病...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清除毒肽的效果,以及毒肽能否穿透血脑屏障损害神经系统。初步明确白毒伞中毒患者中毒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血浆置换的治疗机制。方法收集2007~2012年临床确诊的急性白毒伞中毒病例40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临床病例血浆置换前后血液、尿液、脑脊液以及血浆置换废液中α-鹅膏毒肽、鬼比毒肽的浓度,并同期进行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后血液、脑脊液中α-鹅膏毒肽浓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第二疗程低于第一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肝肾功能以及心肌酶谱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第二疗程低于第一疗程(P<0.05)。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降低急性白毒伞中毒后血液以及脑脊液中毒肽的浓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是治疗中毒性脑病的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白毒伞 性脑病 鹅膏
下载PDF
血浆置换在急性白毒伞中毒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小强 陈运超 徐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毒伞中毒性脑病应用血浆置换的治疗机制。方法收集急性白毒伞中毒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血浆置换组及传统血液净化组,每组各20例。传统血液净化组患者采用传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组行血浆置换... 目的探讨急性白毒伞中毒性脑病应用血浆置换的治疗机制。方法收集急性白毒伞中毒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血浆置换组及传统血液净化组,每组各20例。传统血液净化组患者采用传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组行血浆置换,必要时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脑脊液中α-鹅膏毒肽的浓度,同期进行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经治疗后,血浆置换组患者血液、脑脊液中α-鹅膏毒肽浓度均显著下降(P均<0.01);传统血液净化组对α-鹅膏毒肽清除效果较差,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与传统血液净化组比较,血浆置换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更加明显(P<0.01)。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清除血液中α-鹅膏毒肽,降低脑脊液中α-鹅膏毒肽浓度,减轻其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同时兼有人工肝脏替代治疗的作用,是急性白毒伞中毒的首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毒伞 性脑病 α-鹅膏 血浆置换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急性白毒伞中毒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运超 李婉媚 李小强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954-956,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观察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传统血液净化与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的α-鹅膏毒肽的浓度变化。结果患者在食用食蕈后... 目的总结急性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观察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传统血液净化与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的α-鹅膏毒肽的浓度变化。结果患者在食用食蕈后6~12h出现系列临床症状,大部分出现胃肠炎症状,53例重症。所有患者均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增强,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增高。血浆置换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α-鹅膏毒肽浓度下降明显高于传统血液净化组(P〈0.01),且血浆置换组第二疗程治疗效果好于第一疗程(P〈0.01)。结论以血浆置换为主的综合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白毒伞中毒患者的毒肽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毒伞 血浆置换 α-鹅膏
下载PDF
致命白毒伞毒蕈中毒早期血浆置换救治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萧燕梅 杨江英 曹伟红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致命白毒伞毒蕈中毒早期血浆置换救治的临床护理。方法对6例急性致命白毒伞毒蕈中毒致急性中毒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浆置换治疗及积极的临床护理。结果全部6例患者经早期3次全量的血浆置换即可基本清除体内的白... 目的探讨致命白毒伞毒蕈中毒早期血浆置换救治的临床护理。方法对6例急性致命白毒伞毒蕈中毒致急性中毒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浆置换治疗及积极的临床护理。结果全部6例患者经早期3次全量的血浆置换即可基本清除体内的白毒伞毒素,患者的肝功、心功、肾功逐渐好转恢复。结论血浆置换救治及积极的临床护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病情及并发症、精心护理及心理护理,可有效清除致命白毒伞毒素,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急性白毒伞 护理
下载PDF
白毒伞中毒死亡病例血液检验指标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佩霞 李志海 朱演葵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56-1156,1158,共2页
目的:探讨白毒伞中毒死亡病例血液检验指标变化情况。方法:比较白毒伞中毒死亡病例和抢救成功病例血液检验指标。结果:白毒伞中毒死亡病例血液检验指标升高明显,和抢救成功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毒伞中毒导... 目的:探讨白毒伞中毒死亡病例血液检验指标变化情况。方法:比较白毒伞中毒死亡病例和抢救成功病例血液检验指标。结果:白毒伞中毒死亡病例血液检验指标升高明显,和抢救成功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毒伞中毒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做好早期诊治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毒伞 检验指标
下载PDF
血液净化治疗白毒伞中毒性脑病13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晶 吴萍 詹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白毒伞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17例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转归情况。结果17例中13例合并有中毒性脑病,其中7例采用传统的常规综合治疗,7例均死亡(死亡率100%);另6例采用血液净化治疗... 目的探讨白毒伞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17例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转归情况。结果17例中13例合并有中毒性脑病,其中7例采用传统的常规综合治疗,7例均死亡(死亡率100%);另6例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加综合治疗,4例治愈,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治愈率66.7%。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是清除白毒伞毒素的有效方法,合并中毒性脑病的患者联合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可起到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毒伞 脑病 血浆置换(PE)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下载PDF
经不同输注途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美华 余卫 +3 位作者 王巧瑜 温凌 萧间开 潘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0期284-286,共3页
目的比较经腹腔注射与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10只体重约80 g的雄性清洁级SD大鼠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另选取体重220~250 g的成年大鼠60只作为研究对象,用于肝衰... 目的比较经腹腔注射与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10只体重约80 g的雄性清洁级SD大鼠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另选取体重220~250 g的成年大鼠60只作为研究对象,用于肝衰竭模型制备以及BMSCs输注治疗。将其中15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下的45只均给予白毒伞粗毒素灌胃制备肝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即肝衰竭模型组、经腹腔注射治疗组及经尾静脉注射治疗组。对两治疗组予BMSCs经两种途径输注治疗,对比各组大鼠7 d生存率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等指标情况。结果与肝衰竭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SD大鼠体重减轻明显更少(P〈0.05),7 d生存率要明显更高[73.3%、80.0%VS 20.0%](P〈0.05),两治疗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治疗组大鼠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等指标均较肝衰竭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两治疗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等指标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注射和经尾静脉注射两种输注途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大鼠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大鼠肝功能衰竭,且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白毒伞 急性肝衰竭 疗效 输注途径
下载PDF
白毒伞中毒患者肝肾功能损害的超声显像研究——附9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洁明 江朝强 +1 位作者 罗青 苏凤璋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毒伞中毒的肝、肾功能及其二维显像的表现。方法用生化分析仪检测中毒者肝、肾功能变化,用西门子小狮王超声诊断仪观察患者的肝、肾、胆囊壁的影像改变。结果1例患者黄疸指数在治疗前、中、后无明显升高外,余均升高。所... 目的研究急性白毒伞中毒的肝、肾功能及其二维显像的表现。方法用生化分析仪检测中毒者肝、肾功能变化,用西门子小狮王超声诊断仪观察患者的肝、肾、胆囊壁的影像改变。结果1例患者黄疸指数在治疗前、中、后无明显升高外,余均升高。所有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在治疗期间均明显升高。2例患者治疗后期出现“胆酶分离”现象及肾功能(Cr)升高。所有患者二维超声检查肝脏各径线略增大、光点增粗、肝内胆小管变粗,肾集合系统回声增粗。2例死亡病例后期肝脏缩小,肝周有低回声带,肝内呈弥漫性改变,胆囊壁明显回声增厚,壁三线,肾脏增大,肾周低回声带。结论急性白毒伞中毒的肝、肾功能改变与肝、胆、肾超声显像改变基本一致,Cr升高在重症肝损害中出现,且在肝损害后发生,而肾超声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声像早于Cr升高。表明超声影像学对白毒伞中毒不仅有辅助诊断的意义,而且对监护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有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毒伞 肝肾损害 超声显像
下载PDF
白毒伞蕈中毒16例急救与临床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泉莉 《齐鲁护理杂志》 2008年第1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白毒伞蕈中 临床护理 急救 患者 精心护理 积极治疗 临床资料 野生蘑菇
下载PDF
神农架鳞柄白毒伞的多肽毒素测定
17
作者 张晓元 张志光 梁宋平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7-97,共1页
鹅膏菌多肽毒素包括鹅膏毒肽(amatoxins)、鬼笔毒肽(phallotoxins)和毒伞素(viro-toxins)3类.每一类中已纯化鉴定出多种天然毒素.鹅膏菌多肽毒素是引起人和动物误食鹅膏属中毒甚至死亡的主要因子.但它们在生命科学研究(如分子生物学和... 鹅膏菌多肽毒素包括鹅膏毒肽(amatoxins)、鬼笔毒肽(phallotoxins)和毒伞素(viro-toxins)3类.每一类中已纯化鉴定出多种天然毒素.鹅膏菌多肽毒素是引起人和动物误食鹅膏属中毒甚至死亡的主要因子.但它们在生命科学研究(如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中有重要作用.应用最多的为α-amanitin(α-AMA)、β-amAnitin(β-AMA)和Phalloidn(PHD).我们对采自湖北省神农架保护区的鳞柄白毒伞(Amanita virosa)的3种主要鹅育菌多肽毒素进行测定分析.取干子实体,用50%的甲醇提取3次,弃残渣.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Waters 2690系统)分离柱为300mm×3.9mm的C_(18)流动相为:A液,0.02mol/L.醋酸锭-乙腈(90:10),B液,0.02mol/L醋酸按-乙腈(70:30).洗脱梯度:10%A液5min→每分钟3%梯度20min→100%B液5min,流速1mL/min.结果表明:在成熟的子实体中.α-AMA、β-AMA和PHD的含量分别为2698μg/g、1668μg/g、2186μg/g.子实体个体之间的毒素含量有一定差异.子实体不同部位的毒素含量差异很大,在菌托和基部膨突中含有2111μg/g的PHD.而α、β-AMA极少;在菌柄中,α-AMA、β-AMA和PHD的含量分别为2056.1234.2609μg/g,而在菌盖中分别为4135,2186,2340μg/g.因而在子实体不同组织部位所含毒素的相对比例也相差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 鳞柄白毒伞 鹅膏菌多肽
下载PDF
白毒伞中毒合并肠梗阻患者1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李海峰 于亚欣 +3 位作者 刘宝华 刘晓亮 孙明莉 陈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5期937-938,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因误服白蘑菇3天入院。病例特点中年女性,起病较急。患者缘于入院3天前误服白色蘑菇后出现胃部不适,伴恶心、呕吐及腹泻,泻水样便,同时有流涎、大汗、视物不清,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洗胃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在当...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因误服白蘑菇3天入院。病例特点中年女性,起病较急。患者缘于入院3天前误服白色蘑菇后出现胃部不适,伴恶心、呕吐及腹泻,泻水样便,同时有流涎、大汗、视物不清,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洗胃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天前患者检测肝功能检查示转氨酶明显增高,为求明确诊治急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毒伞 患者 临床分析 肠梗阻 医院就诊 肝功能检查 临床资料 中年女性
下载PDF
血液净化治疗白毒伞中毒性肝病17例效果观察
19
作者 王巧瑜 黄建伟 刘薇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0期1446-1447,共2页
目的探讨白毒伞中毒所致中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7例急性白毒伞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出现中毒性肝炎,14例经治疗后好转,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中毒性肝炎如导致多脏器损害,预... 目的探讨白毒伞中毒所致中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7例急性白毒伞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出现中毒性肝炎,14例经治疗后好转,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中毒性肝炎如导致多脏器损害,预后差;及早洗胃,彻底清除毒物是救治关键;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是清除白毒伞毒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毒伞 性肝炎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下载PDF
4例白毒伞毒蕈中毒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体会
20
作者 张娇红 周静 +1 位作者 陈燕萍 李敏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7期147-147,共1页
目的:探讨4例白毒伞毒蕈中毒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例白毒伞毒蕈中毒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治疗经过,分析死亡原因,并总结相应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分别在误食后两例7d,一例6d,一例12d死... 目的:探讨4例白毒伞毒蕈中毒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例白毒伞毒蕈中毒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治疗经过,分析死亡原因,并总结相应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分别在误食后两例7d,一例6d,一例12d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血浆置换治疗时间过晚导致的以严重肝损伤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白毒伞毒蕈中毒死亡率极高,血浆置换治疗过晚常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及护理抢救应及时,血浆置换前后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对患者病情变化、脏器功能改变、并发症等密切监护,以待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毒伞蕈中 血浆置换 护理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