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白浆土耕层地力特点分析与改良技术
1
作者 周魏岩 张海滨 +3 位作者 王秋菊 齐忠军 陈爱慧 兰海涛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8期77-79,共3页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陆续开展白浆土改良科研与技术实践工作以来,历经50多年的努力,白浆土改良已经初见成效,东北地区的白浆土改良作为黑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恢复耕地地力、提升农业产量意义重大。该文重点论述了东北地区白...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陆续开展白浆土改良科研与技术实践工作以来,历经50多年的努力,白浆土改良已经初见成效,东北地区的白浆土改良作为黑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恢复耕地地力、提升农业产量意义重大。该文重点论述了东北地区白浆土分布情况、耕地土层结构及理化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白浆土改良专项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白浆土 耕层地力 特点分析 改良技术
下载PDF
白浆土改良技术对黑土生态修复的促进机制研究
2
作者 郭兵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6期49-51,共3页
白浆土主要形成于石灰岩风化后的土壤,具有较高的碱性和石灰含量,常用于土壤改良和中性化处理,以改善土壤结构和适应作物生长需求。由于长期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黑土面临着土壤退化的问题。因此,该文以白浆土为例,基于黑土地区面临... 白浆土主要形成于石灰岩风化后的土壤,具有较高的碱性和石灰含量,常用于土壤改良和中性化处理,以改善土壤结构和适应作物生长需求。由于长期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黑土面临着土壤退化的问题。因此,该文以白浆土为例,基于黑土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突出了黑土生态修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详细探讨了白浆土改良技术对中和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促进土壤生物活性等方面对黑土生态修复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白浆土改良技术的研究和实地调查,论证其在黑土生态修复中的实际效果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和应用建议,为黑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改良技术 黑土生态修复 土壤改良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高瑞敏 严君 +6 位作者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陆欣春 许梦琪 杨舒纯 蒋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5,215,共9页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在东北白浆土地区开展2 a定位试验,设置常规耕作对照(CK,无秸秆无有机肥添加)、秸秆还田(S)、有机肥还田(M)和秸秆搭配有机肥还田(SM)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在东北白浆土地区开展2 a定位试验,设置常规耕作对照(CK,无秸秆无有机肥添加)、秸秆还田(S)、有机肥还田(M)和秸秆搭配有机肥还田(SM)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有机物料均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1.81%~6.91%、1.54%~7.48%和2.04%~7.26%,但对土壤C∶N、C∶P、N∶P无显著影响。施用有机物料均可显著增加土壤碳、氮、磷获取酶的活性,其中土壤氮获取酶活性的增加最为显著,增幅为60.03%~131.15%,且有机肥还田和秸秆搭配有机肥还田对3种土壤获取酶的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处理。胞外酶化学计量散点图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受碳和磷的共同限制,而有机物料的投入可缓解这种限制;基于随机森林分析发现,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和磷限制指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有机物料还田 土壤化学计量比 土壤胞外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
下载PDF
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高瑞敏 严君 +7 位作者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陆欣春 许梦琪 杨舒纯 蒋锐 朴永杰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05-313,共9页
有机物料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而对于存在障碍性白浆层的低产白浆土,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852农场管理区内典型白浆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两年不同有机物料... 有机物料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而对于存在障碍性白浆层的低产白浆土,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852农场管理区内典型白浆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两年不同有机物料还田的试验,探究无有机物料还田(CK)、秸秆还田(S)、有机肥还田(M)、秸秆+有机肥还田(SM)等在深翻条件下对白浆土全耕层(0~35 cm)物理特性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比较,S、M和SM处理分别在0~15 cm和15~35 cm土层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和土壤三相比偏离值,增加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其中SM处理0~15 cm和15~35 cm土层土壤容重较CK分别显著降低4.71%和6.10%(P<0.05)。SM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相比CK年平均增产2935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15~35 cm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及0~15 cm土壤容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度分别达到7.32%、7.31%和6.98%。深翻配合秸秆和有机肥还田可以改善白浆土0~35 cm土层物理特性,促使土壤三相结构分布趋于理想状态,增加玉米产量,可为东北白浆土区域构建适宜作物生长的耕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还田 白浆土 物理特性 玉米产量
下载PDF
白浆土改良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影响
5
作者 周魏岩 张海滨 +3 位作者 王秋菊 梁玉成 陈爱慧 朱炫铭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6期46-48,共3页
白浆土是我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常见的一种低产土壤,其特点包括养分含量低、质地硬、透水效果差等。三江平原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面临着土壤肥力不足、水资源紧缺等挑战。针对白浆土的这些缺点,该文探讨了白浆土改良对农业生产可持... 白浆土是我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常见的一种低产土壤,其特点包括养分含量低、质地硬、透水效果差等。三江平原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面临着土壤肥力不足、水资源紧缺等挑战。针对白浆土的这些缺点,该文探讨了白浆土改良对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影响。通过采用有机肥配施无机肥、覆盖种植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白浆土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改善土壤质地,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同时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改良 土壤结构 可持续性 土壤保肥 土壤通透性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化肥减量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腐植酸对白浆土酶活性及养分转化与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郭伟 邢力文 +1 位作者 马传芳 孙海燕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秸秆还田作为白浆土改良利用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东北黑土区应用广泛,但北方寒冷气候下秸秆腐解速度缓慢,导致短期内耕层土壤速效养分供应不足,化肥施用量居高不下,限制了化肥减施技术的推广应用。本试验在化肥常规用量减少15%条件下,进... 秸秆还田作为白浆土改良利用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东北黑土区应用广泛,但北方寒冷气候下秸秆腐解速度缓慢,导致短期内耕层土壤速效养分供应不足,化肥施用量居高不下,限制了化肥减施技术的推广应用。本试验在化肥常规用量减少15%条件下,进行腐植酸、玉米秸秆还田及其配施腐植酸处理,对比研究盆栽条件下秸秆和腐植酸对白浆土酶活性、速效养分转化与吸收的影响,以及腐植酸对秸秆腐解率与玉米干物质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试验中玉米抽雄期、成熟期,秸秆还田配施腐植酸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化肥常量对照分别显著提高78.7%、64.3%和119.0%、133.8%,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而秸秆还田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化肥常量对照分别显著提高56.2%、36.0%和23.4%、30.7%,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97.1%、9.9%和54.6%、22.8%;腐植酸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化肥常量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3.7%、20.2%和18.1%、43.2%。成熟期,腐植酸处理2019、2020年玉米植株干物质重分别显著增加81.2%和28.4%。化肥减量15%条件下秸秆还田3750.0 kg/hm^(2)配施625.0 kg/hm^(2)腐植酸,2019年和2020年的秸秆腐解率分别由75.9%和45.6%提高到83.3%和55.2%,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均有增加,可保持不低于化肥常规用量的养分供应能力,这对于稳定玉米产量同步培育耕层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白浆土 土壤酶活 速效养分 秸秆还田 腐植酸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白浆土研究态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楠 王秋菊 +2 位作者 刘宝铭 孟婷婷 曹东朝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8期92-97,共6页
全面把握我国白浆土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以期为土壤改良和耕地保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59—2022年收录的白浆土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等工具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 全面把握我国白浆土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以期为土壤改良和耕地保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59—2022年收录的白浆土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等工具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白浆土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整体发文量不高,为提高低产土壤的关注度,需加大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力度。(2)研究学者及机构地域分布集中,同一地区内的机构合作较多,但跨区域的交流仍需加强;东北三省在该领域已各自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网络,其中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成员间存在代际传承,在技术迭代和经验积累上具有优势。(3)白浆土的研究经历了土体结构及理化性质认识阶段,机械、生物、化学等改土技术探索阶段,未来将迈入改土技术集成、农艺农机相结合及耕作模式优化等多元化发展阶段。白浆土作为一种重要的耕地资源,其障碍消减与产能提升是当前黑土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文献计量 土壤改良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玉米种植地施入有机物料对白浆土养分性状的影响
8
作者 马超 马余 +3 位作者 曹志伟 蹇心勇 蔡佳鑫 王帅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以典型白浆土区玉米“3414”肥效试验下4个施氮水平,分别配施黄腐酸、腐熟羊粪、玉米秸秆粉末和固化秸秆颗粒的耕层土壤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玉米不同生育期白浆土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4个施氮... 以典型白浆土区玉米“3414”肥效试验下4个施氮水平,分别配施黄腐酸、腐熟羊粪、玉米秸秆粉末和固化秸秆颗粒的耕层土壤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玉米不同生育期白浆土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4个施氮水平下,相比于拔节期,玉米腊熟期各有机物料的施入均能有效提高白浆土碱解氮含量,而在减量施氮条件下黄腐酸能使碱解氮含量下降5.1%;(2)固化秸秆颗粒在各施氮水平下均能提高白浆土有效磷含量,相反,黄腐酸在各施氮水平下均能降低白浆土有效磷消耗,基于推荐施氮和过量施氮的情况,腐熟羊粪对白浆土有效磷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3)固化秸秆颗粒、腐熟羊粪和黄腐酸在各施氮水平下均有助于白浆土速效钾含量提升,玉米秸秆粉末在不施氮或推荐施氮下能使白浆土速效钾含量降低;(4)固化秸秆颗粒在各施氮水平下均可有效提高白浆土有机质含量,玉米秸秆粉末和腐熟羊粪在不施氮、减量施氮和过量施氮条件下均能使白浆土有机质含量增加,相反,黄腐酸在3个施氮水平下均能使有机质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白浆土 腐解 养分性质
下载PDF
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对不同肥力白浆土氮素及水稻产量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秋菊 刘峰 +5 位作者 迟凤琴 焦峰 张春峰 姜辉 李鹏绯 朱宝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05-111,共7页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水稻主要种植区,白浆土是主要种稻土壤,在白浆土上开展秸秆还田试验研究,明确白浆土秸秆还田效果,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调控氮素为秸秆还田提出因地制宜的土壤、施肥等管理技术提供参考。该文以白浆土为供试土壤,比较研...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水稻主要种植区,白浆土是主要种稻土壤,在白浆土上开展秸秆还田试验研究,明确白浆土秸秆还田效果,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调控氮素为秸秆还田提出因地制宜的土壤、施肥等管理技术提供参考。该文以白浆土为供试土壤,比较研究不同肥力白浆土上连续秸秆还田及调控氮素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得出:高肥力土壤连续秸秆还田适合减氮,减氮10%连续3年水稻不减产,增产幅度为0.1%~6.94%,减氮20%以上产量降低,秸秆连续还田增加氮素水稻产量第1年与正常施肥比增产4.47%,第2年水稻产量比对照减产4.02%~31.86%,调氮降低幅度大;中、低肥力土壤秸秆还田水稻产量第1年比对照分别增加1.48%,4.52%,第2年调氮增产幅度会下降;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提高,在高肥力土壤上氮素过高使水稻前期分蘖量增多,水稻有效穗数降低,产量降低,减氮后可以避免土壤氮素过剩,水稻产量提高;中、低肥力土壤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水平,适当增加氮素可使水稻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氮素 水稻 秸秆还田 产量 氮肥调控 白浆土 不同肥力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秋菊 常本超 +8 位作者 张劲松 韩东来 隋玉刚 陈海龙 杨兴玉 王雪冬 焦峰 新家宪 刘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748-2757,共10页
【目的】明确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土壤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开展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秸秆(S),秸秆+化肥(SNPK),单施化肥(NPK)。在2005年后连年处理,并于试验处理前和2010年、201... 【目的】明确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土壤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开展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秸秆(S),秸秆+化肥(SNPK),单施化肥(NPK)。在2005年后连年处理,并于试验处理前和2010年、2015年试验处理期间调查土壤容重、硬度、孔隙、三相组成以及水稻产量。【结果】白浆土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10年产量平均,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水稻产量比对照和秸秆单独还田处理增产275.70%和133.23%,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4.17%。秸秆还田处理水稻产量在还田第5—10年平均产量比第1—5年有增加趋势;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土壤容重、硬度,还田10年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容重低于化肥单施、秸秆单施及对照处理,SNPK处理0—20、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34%和10.00%,与还田5年后同类处理相比仍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硬度10年后在10、20、30 cm土层与处理前相比分别降低为26.87%、5.68%和4.62%,在20—3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还田10年与5年后相比有下降趋势,其他处理变化不明显;还田5年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在0—20、20—30、30—40 cm土层土壤固相比例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8.82%、8.36%和3.65%,还田10年后分别下降10.87%、10.61%和4.67%,10年后要比5年后下降幅度大,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比秸秆单施和化肥单施处理下降幅度大;长期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效孔隙的数量,在处理间和年限间差异极显著,还田10年后,在0—20、20—30、30—40 cm土层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土壤有效孔隙比对照增加28.86%、63.85%和23.40%,在20—30 cm和30—40 cm土层比化肥单施增加12.55%和62.96%,在0—20、20—30、30—40cm土层比秸秆单施增加19.68%、56.52%和24.46%;与还田5年后相比,土壤有效孔隙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白浆土不良物理性状,降低白浆层的容重、硬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的比例,提高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年限越长改善土壤不良物理性质效果越明显。单独进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效果不明显,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效果明显;在不同处理上,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既有改土效果,又可提高水稻产量,而单施化肥和单独秸秆还田均达不到此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白浆土 土壤特性 有效孔隙 容重 产量
下载PDF
白浆土施有机肥及石灰对土壤酶活性与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孟庆英 韩旭东 +4 位作者 张春峰 朱宝国 王囡囡 贾会彬 邹洪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0,共5页
白浆土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低产土壤之一,土体中白浆层通气透水能力极差,生物酶活性很低,导致土壤表旱表涝严重,旱田作物根系有效土层一般只有20 cm左右。为研究白浆土增施有机肥及石灰对大豆土壤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设置了4个处理... 白浆土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低产土壤之一,土体中白浆层通气透水能力极差,生物酶活性很低,导致土壤表旱表涝严重,旱田作物根系有效土层一般只有20 cm左右。为研究白浆土增施有机肥及石灰对大豆土壤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设置了4个处理。结果表明3种酶活性均为:常规施肥+有机肥>常规施肥+石灰+有机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石灰,说明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酶活性,石灰的施用降低了土壤酶活性;有机肥施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石灰施用增加土壤pH值,与对照相比,常规施肥+石灰处理大豆增产23.76%;常规施肥+有机肥处理增产28.32%;常规施肥+石灰+有机肥处理增产13.07%。说明有机肥及石灰无论是单独施用或是组合施用均对大豆增产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大豆 土壤酶活性 有机肥 石灰
下载PDF
不同轮作制度对淮北白浆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积累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7
12
作者 张旭辉 李恋卿 潘根兴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9,共4页
Paludalfs under different crop rotation systems in North Huai region,China were sampled and soil aggregates were separated by ultra sonic dispersion followed by sedimentation and centrifuging.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 Paludalfs under different crop rotation systems in North Huai region,China were sampled and soil aggregates were separated by ultra sonic dispersion followed by sedimentation and centrifuging.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OC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and the natural abundance of 13 C in these aggregates were studied.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ize of the aggregates and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the studied soils were found after 5 years of the crop rotation on the soil.SOC was mainly found in 0.02~0.25mm fraction of aggregates in the soils.The aggregates in layers deeper than 35cm became coarse and richer in SOC under corn peanut sweet potato rotation.Young carbon derived from corn tended to be accumulated in the coarse fractions as revealed by heavier stable carbon composition in those aggregates from deep layer under the rotation system containing corn crop.Compared to the soil under think pine forest,All soils under crop rotation system showed rapid increase of SOC at rates ranging from 0.14C g·kg -1 ·a -1 to 0 22C g·kg -1 ·a -1 ,with the highest under corn peanut sweet potato system.Thus,the significance was indicated for increasing SOC storage by crop rotation in paludalfs and for reinforcing terrestrial carbon retention of atmospheric CO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制度 淮北 白浆土团聚体 有机碳积累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与耕作对白浆土有机态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富东英 田秀平 +1 位作者 薛菁芳 韩晓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7-1131,共5页
采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探讨了长期耕作与施肥对白浆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浆土耕层全氮含量为1840.8mg·kg-1。其中,非酸解总氮占土壤全氮29.8%,其余为酸解氮。酸解氮4种组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未知态氮>氨基酸态氮>... 采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探讨了长期耕作与施肥对白浆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浆土耕层全氮含量为1840.8mg·kg-1。其中,非酸解总氮占土壤全氮29.8%,其余为酸解氮。酸解氮4种组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未知态氮>氨基酸态氮>酰胺态氮>氨基糖态氮。有机肥极大提高了土壤酸解总氮及其各组分含量(除酰胺态氮),化肥则以增加酰胺态氮为主,秸秆还田土壤酸解总氮及其各组分也有一定增加,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氮库处于严重消耗状态。土壤酸解总氮各组分对氮素营养贡献大小为,氨基酸态氮>酰胺态氮>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长期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素,主要向酰胺态氮转化,秸秆还田中氮向氨基糖态氮转化最多,有机肥中氮向氨基酸态氮转化率最大。长期免耕,不利于植物对氮素吸收以及有机态氮矿化,致使其比普翻和深松更有利于土壤有机氮各组分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有机氮组分 耕作 施肥
下载PDF
不同机械改土方式对白浆土物理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孟庆英 张春峰 +4 位作者 贾会彬 朱宝国 王囡囡 高雪冬 刘婧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2-559,共8页
白浆土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低产土壤之一,土体中白浆层通气透水能力极差,生物酶活性很低,导致土壤表旱表涝严重,旱田作物根系有效土层一般只有20 cm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包括深松在内的机械改土逐渐演变为白浆土的主要改良方式。为... 白浆土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低产土壤之一,土体中白浆层通气透水能力极差,生物酶活性很低,导致土壤表旱表涝严重,旱田作物根系有效土层一般只有20 cm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包括深松在内的机械改土逐渐演变为白浆土的主要改良方式。为了探讨不同机械改土方式的改土效果,研究采用3种机械改土方式,依次为普通深松犁、秸秆心土混合犁、心土间隔混拌犁,并以普通深松犁为对照,在典型白浆土上开展改土试验。机械作业后,分别测定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秸秆心土混合犁、心土间隔混拌犁处理后,白浆层的硬度降低至7~9 kg cm-2,远低于对照白浆层硬度10~14 kg cm-2;固相分别为47.74%、50.13%,均低于对照53.16%;容重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4.01%、10.19%。与对照相比,秸秆心土混合犁、心土间隔混拌犁降低了白浆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秸秆心土混合犁处理降低了白浆层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加了淀积层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两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大豆分别增产21.34%、4.94%。秸秆心土混合犁、心土间隔混拌犁改善了土壤不良的理化性质,同时对土壤酶活性有很大的影响。研究为机械改良白浆土的评价方法探索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机械改良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白浆土某些理化特性与改良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贾会彬 刘峰 +2 位作者 赵德林 张春峰 王志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0-137,共8页
为了有效地开展白浆土改良工作,自1986年开始,作者对白浆上某些理化特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白浆土关键问题在于白浆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层土壤水分性状不良,有效水不足,只有5.39%,透水能力差,饱和透水系数仅为6.0... 为了有效地开展白浆土改良工作,自1986年开始,作者对白浆上某些理化特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白浆土关键问题在于白浆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层土壤水分性状不良,有效水不足,只有5.39%,透水能力差,饱和透水系数仅为6.08×10-5cm/s;二是土壤硬度过大,达25kg/cm2以上。由于白浆层土壤出现部位浅,矛盾集中反映在耕层,造成耕层根系有效上层浅,表旱表涝严重,直接混入耕层后,土壤压缩性降低、耕性变劣。白浆上耕层的磷素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分级磷含量顺序为Fe-P>Al-P>Ca-P。磷肥培养试验中的磷约50%-60%转化为Ca-P,10%-20%转化为Al-P,2%-10%转化为F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理化性状 磷素 土壤改良
下载PDF
深翻结合心土与不同改土物料混合改良白浆土的效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宝国 张春峰 +7 位作者 贾会彬 孟庆英 王囡囡 张立波 匡恩俊 王庆胜 刘俊刚 高雪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07-114,共8页
该研究通过设置心土混拌配施改土物料区和浅翻深松区进行小区对比试验,调查心土混拌配施不同改土物料对白浆土心土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进而进一步拓宽白浆土心土改良途径。试验共设置浅翻深松区(CK);心土混合区(SML);秸秆+心土混合区(S+... 该研究通过设置心土混拌配施改土物料区和浅翻深松区进行小区对比试验,调查心土混拌配施不同改土物料对白浆土心土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进而进一步拓宽白浆土心土改良途径。试验共设置浅翻深松区(CK);心土混合区(SML);秸秆+心土混合区(S+SML);秸秆+心土混合区+磷肥(S+SML+P),秸秆+心土混合区+石灰(S+SML+L);秸秆+心土混合区+石灰+磷肥(S+SML+L+P)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与浅翻深松(CK)相比,深翻结合心土与不同改土物料混合能够改善心土层土壤物理性质,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幅度为2.11~6.11个百分点;硬度降低40%~50%,且没有出现峰值;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三相比值,固相降低幅度为8.5~9.97个百分点,液相增加幅度为2.82~5.41个百分点,气相增加幅度为3.89~6.65个百分点,容重下降幅度为10.13%~17.09%。2)提高心土层养分含量,碱解氮提高82.75%~121.63%,有效磷提高190.91%~681.82%,特别是添加磷肥处理变化明显,是对照处理6.5~6.8倍,速效钾提高20.7%~40.74%。有机质提高157.14%~185.71%。缓解土壤酸性,加石灰处理p H值提高0.45~0.47个单位。提高土壤全量养分,全氮提高45.76%~52.54%,全磷提高108.14%~144.19%,全钾提高8.10%~26.34%。3)连续两年提高作物产量。与对照区相比,第1年大豆增产13.42%~24.46%,第2年玉米增产13.43%~19.17%,一次改土后效时间长,增产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认为,心土混合配施秸秆、石灰和磷肥是白浆土区比较理想的心土改良技术,可为白浆土及其同类低产土壤改良及作物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石灰 心土混合 改土物料 白浆土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董守坤 刘丽君 +4 位作者 马秀峰 唐远征 孙占峰 马春梅 龚振平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5,共3页
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数量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的玉米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但对土壤全氮的影响不大;... 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数量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的玉米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但对土壤全氮的影响不大;秸秆全量还田可以增加大豆生长后期的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而根茬还田对其影响较小。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而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秸秆全量还田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而根茬还田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表现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大豆 白浆土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长期耕作施肥对白浆土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18
作者 向春阳 马艳梅 田秀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2,共5页
采用顾益初等无机磷和Bowman Cole有机磷分级体系 ,对长期施肥和耕作的白浆土中无机和有机磷组分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白浆土耕层全磷含量为 4 6 1.6 0mg kg ,其中无机磷占土壤全磷 5 8.0 8% ,其余为有机磷。... 采用顾益初等无机磷和Bowman Cole有机磷分级体系 ,对长期施肥和耕作的白浆土中无机和有机磷组分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白浆土耕层全磷含量为 4 6 1.6 0mg kg ,其中无机磷占土壤全磷 5 8.0 8% ,其余为有机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各组分含量高低顺序分别为O P >Fe P >Al P >Ca1 0 P >Ca2 P >Ca8 P和MLOP >MROP >HROP >LOP ;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Fe P、Al P、Ca2 P及有机磷各组分的含量 ;施化肥对土壤有机磷影响不大 ,但对提高土壤O P、Fe P和Al P的含量有一定效果 ;长期秸秆还田使Fe P、Al P、MROP和HROP增加 ,而长期不施肥除HROP变化不大外 ,其余各组分无机和有机磷都处于消耗状态 ;免耕比普翻和深松更利于土壤Ca2 P、Ca1 0 P、O P、MROP和HROP的积累 ;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 ,土壤有效磷与Fe P、Al P、LOP和MLO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Ca2 P、Fe P、Al P、LOP、MROP和MLOP对土壤有效磷均有一定的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无机磷组分 有机磷组分 长期耕作和施肥
下载PDF
草甸白浆土稻秆氮利用效率及氮素调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秋菊 焦峰 +3 位作者 刘峰 迟凤琴 姜辉 李鹏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94,共9页
为明确三江平原草甸白浆土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进行施肥,以期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水稻氮肥的优化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该文在白浆土上进行了秸秆氮利用试验、秸秆还田氮素优化施用试验、及氮素调控时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为明确三江平原草甸白浆土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进行施肥,以期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水稻氮肥的优化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该文在白浆土上进行了秸秆氮利用试验、秸秆还田氮素优化施用试验、及氮素调控时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5N同位素示踪确定,秸秆氮对水稻植株氮素累积量贡献率为6.49%~7.48%,对茎叶氮素累积量的贡献率为3.26%~4.16%,对籽粒贡献率为8.67%~9.74%;秸秆氮素当年总利用率为6.51%~7.65%;调节碳/氮比有利于提高秸秆氮素利用率。大田试验证实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连续3a比常规施氮量减少10%,排水性好的田块有增产效果,3a平均增产6.17%,减氮20%以上产量低而且年际间不稳,减氮时期适合均衡减氮和基肥减氮,蘖肥和穗肥减氮减产极显著;排水性不良田不适合减氮,减氮导致减产。不同土壤秸秆还田后氮素调控有差异,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条件制定相应的氮素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白浆土 秸秆还田 15N标记 氮利用率 氮素调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白浆土土壤养分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囡囡 朱凤莉 +5 位作者 张春峰 贾会彬 朱宝国 孟庆英 宋英博 李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为确定秸秆还田方式对白浆土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普通翻耕的对照处理以及秸秆覆盖还田、心土还田和秸秆焚烧的3种还田方式。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耕层部分(0~20 cm),普通翻耕处理区土壤氮素和有机质含量测定值最低,... 为确定秸秆还田方式对白浆土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普通翻耕的对照处理以及秸秆覆盖还田、心土还田和秸秆焚烧的3种还田方式。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耕层部分(0~20 cm),普通翻耕处理区土壤氮素和有机质含量测定值最低,而土壤磷素和钾素含量最高;在白浆层(20~40 cm),秸秆心土还田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全氮、有效磷、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在淀积层(40~60 cm),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氮素、磷素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差异较小,钾素表现为土壤下层含量比表层高。两年的数据显示秸秆心土还田处理大豆产量最高,说明秸秆心土还田对土壤地力提升效果明显,利于大豆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含量 大豆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