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8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景观生产研究:以白蛇传传说峨眉山白龙洞景观变迁为例
1
作者 余红艳 孟媛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传说与景观具有互为生产的内在机制,景观变迁直接影响着传说的叙事与传播。峨眉山漫长的佛道相争历史与白蛇传传说的信仰变迁及核心情节演化高度契合,并为白龙洞景观走进白蛇传传说奠定了重要的信仰基础。峨眉山白龙洞是白蛇传传说中白... 传说与景观具有互为生产的内在机制,景观变迁直接影响着传说的叙事与传播。峨眉山漫长的佛道相争历史与白蛇传传说的信仰变迁及核心情节演化高度契合,并为白龙洞景观走进白蛇传传说奠定了重要的信仰基础。峨眉山白龙洞是白蛇传传说中白蛇修仙情节的重要景观,其景观叙事经历了从连环洞到白龙洞的景观命名,从白龙洞到白龙寺的景观迁移。峨眉山信仰变迁致使白蛇传传说及其核心景观逐步走向淡化与遗忘,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白蛇传传说在峨眉山及其周边的当代传承,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信仰主导下的白蛇传传说峨眉山当代景观生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 峨眉山 白龙洞 景观叙事 景观生产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戏曲翻译——以《剧韵:广西文场集粹》中的《白蛇传》为例
2
作者 俸玉雯 龙翔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剧韵:广西文场集粹》以广西文场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广西文场是一种清唱剧类型的地方曲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将《剧韵:广西文场集粹》中《白蛇传》这一经典剧目中的部分内容翻译为英文... 《剧韵:广西文场集粹》以广西文场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广西文场是一种清唱剧类型的地方曲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将《剧韵:广西文场集粹》中《白蛇传》这一经典剧目中的部分内容翻译为英文,探讨了广西文场在艺术表现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为广西文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中国戏曲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韵:广西文场集粹》 白蛇传 广西文场 功能对等理论 戏曲翻译
下载PDF
重构神话叙事 回归电影美学--以“白蛇传”系列电影为例
3
作者 刘一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仙凡相恋的故事不胜枚举。但白蛇故事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并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不同时代的观众面前:从民间传说、小说文本到传统戏曲、现代戏剧,从极具现代媒体艺术特色的电影、电视剧到当前颇受关注... 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仙凡相恋的故事不胜枚举。但白蛇故事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并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不同时代的观众面前:从民间传说、小说文本到传统戏曲、现代戏剧,从极具现代媒体艺术特色的电影、电视剧到当前颇受关注的动画、戏曲电影等。2019年动画电影《白蛇:缘起》(黄家康/赵霁)以4.68亿元的票房成绩~((1)),成为年度动画电影的标杆,演绎了白素贞与许宣的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白素贞 系列电影 统戏曲 票房成绩 动画电影 中华优秀统文化 白蛇传
下载PDF
“白蛇传”德语译介史述
4
作者 段亚男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1期55-62,151,152,共10页
纵观“白蛇传”在德语世界近两百年的译介与传播史脉,经历由浅入深,再入简的嬗变之路,不仅对中德文学交流意义深远,甚而成为早期西方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媒介。诸般译作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烙印,喻示着不同历史阶段德语世界的汉学研究侧重... 纵观“白蛇传”在德语世界近两百年的译介与传播史脉,经历由浅入深,再入简的嬗变之路,不仅对中德文学交流意义深远,甚而成为早期西方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媒介。诸般译作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烙印,喻示着不同历史阶段德语世界的汉学研究侧重与审美倾向。本文系统梳理“白蛇传”在德语世界的译介脉络,阐明各时期“白蛇传”故事的译本形态与译者动机,钩沉其在德语世界的知识谱系与接受效果,以期引发对中国故事域外有效传播的深切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德译本 中国故事 德国汉学
下载PDF
从《白蛇传》到田沁鑫话剧《青蛇》“异类”形象悲剧性成因的演变
5
作者 刘曼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6期31-33,共3页
在传统文化中,“异类”形象的悲剧性命运的主要成因在于人类对外来事物的排斥和歧视。而在现代文化中,“异类”形象的悲剧性成因则更多来自个体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对民间故事《白蛇传》与话剧作品《青蛇》两部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 在传统文化中,“异类”形象的悲剧性命运的主要成因在于人类对外来事物的排斥和歧视。而在现代文化中,“异类”形象的悲剧性成因则更多来自个体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对民间故事《白蛇传》与话剧作品《青蛇》两部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异类”形象的悲剧性命运的成因,也可以更好地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类”形象所体现的不同价值观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 青蛇 异类 悲剧性 命运
下载PDF
意象拼贴与媒介重组:戏曲电影的美学新形式 以《白蛇传·情》为例
6
作者 闫科旭 侯亚威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白蛇传·情》在数字新技术变迁视域下对戏曲电影的影像生产和消费做出了全新的解读,其媒介哲学肌理与内在的影戏美学原则,都嵌入影像在形象表征与视觉建构的设计之中。导演用影视美学创造了一种自反性的戏剧想象,其中的角色记忆... 《白蛇传·情》在数字新技术变迁视域下对戏曲电影的影像生产和消费做出了全新的解读,其媒介哲学肌理与内在的影戏美学原则,都嵌入影像在形象表征与视觉建构的设计之中。导演用影视美学创造了一种自反性的戏剧想象,其中的角色记忆、奇观想象和时间的现象学经验都从属于叙事行为本身的主观力量。影片中戏曲“新”美学的实践探索、技术迭代、传统承继的三个维度辅以意象拼贴和媒介重组下的电影创作与传播新态势,不仅可为当下的戏曲电影提供一条可行的研究路径,也可为传统艺术拓宽生存环境与感知视角,一定程度上也能使边缘艺术获得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拼贴 超策展 戏曲电影 白蛇传·情 共同体美学
下载PDF
《白蛇传·情》中视听艺术的审美结构探析
7
作者 孙新婷 《东南传播》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美是一种感知,依赖于视觉呈现,亦依赖于听觉接收。对于美的探讨和追求从古至今仍未停歇。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视听艺术表达方面对审美的把握可圈可点。电影借助视听媒介手段,依托媒介技术,勾画出蕴含东方美学的视觉文化图景,... 美是一种感知,依赖于视觉呈现,亦依赖于听觉接收。对于美的探讨和追求从古至今仍未停歇。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视听艺术表达方面对审美的把握可圈可点。电影借助视听媒介手段,依托媒介技术,勾画出蕴含东方美学的视觉文化图景,同时辅佐听觉叙事,展示了粤剧的独特魅力。论文从审美的三重结构具象、抽象、关系出发,探讨影片于视听方面的精彩呈现,从而完成从戏曲艺术到电影艺术的精彩转变。把握审美三重结构的系统性,使各部分相互协调、发挥作用是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影片产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可为戏剧的影视化改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情》 视听艺术 审美结构 协调统一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角下“白蛇传”的跨媒介生产与传播
8
作者 何雨晴 《视听》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媒介技术的发展重塑了民间传说的媒介呈现方式。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白蛇传说的文艺生产,发现“白蛇传”的内容生产具有内部自主性和外部他律性的共生特点。同时,“白蛇传”建构起与媒介共进的内容生产格局,使得白蛇传说的内容生产... 媒介技术的发展重塑了民间传说的媒介呈现方式。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白蛇传说的文艺生产,发现“白蛇传”的内容生产具有内部自主性和外部他律性的共生特点。同时,“白蛇传”建构起与媒介共进的内容生产格局,使得白蛇传说的内容生产具备多主体参与、多形态输出、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内容生产特点。“白蛇传”拥有多种艺术形态的文本展演,在资本的力量下,白蛇传说在跨媒介的过程中通过媒介和故事两个层面的实践,实现了文化资本到经济资本和权力资本的转换,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民间 白蛇传 跨媒介生产
下载PDF
基于Python技术的电影《白蛇传·情》豆瓣短评文本挖掘与可视化分析
9
作者 蓝梓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52-56,共5页
该文采用Python爬虫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影《白蛇传·情》的豆瓣短评进行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分析。通过词频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白蛇传·情》受到观众广泛好评的主要原因:一是创新的表现形式,将传统戏曲艺术与... 该文采用Python爬虫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影《白蛇传·情》的豆瓣短评进行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分析。通过词频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白蛇传·情》受到观众广泛好评的主要原因:一是创新的表现形式,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电影手法融合;二是精良的电影制作,在视听效果和人物塑造上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三是优秀的故事改编,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情感内涵。该文对传统戏曲电影的现代化改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即传统戏曲应与现代技术融合创新,丰富表现形式;改编者需深度挖掘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以现代视角诠释经典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情》 豆瓣短评 可视化分析 PYTHON 文本挖掘 戏曲电影
下载PDF
粤剧本位、数字景观与类型重塑——论电影《白蛇传·情》的取舍之道
10
作者 苗雪原 《焦作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尊重粤剧本位的前提下完成电影叙事,以数字景观承载电影化处理手段,通过迎合现代观众的视听审美趣味,形成了一种传统戏曲与现代技术融合的创作模式,完成了对戏曲电影类型一次重塑,对戏曲电影未来在跨媒介融合中...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尊重粤剧本位的前提下完成电影叙事,以数字景观承载电影化处理手段,通过迎合现代观众的视听审美趣味,形成了一种传统戏曲与现代技术融合的创作模式,完成了对戏曲电影类型一次重塑,对戏曲电影未来在跨媒介融合中的多元探索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戏曲电影 白蛇传·情》 重塑
下载PDF
传统题材的当代表达——评芭蕾舞剧《白蛇传》
11
作者 郭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3期95-96,共2页
2023年9月,广州芭蕾舞剧《白蛇传》入选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作为全国唯一一部入选的舞剧在杭州演出。同时该剧也是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白蛇传》取材于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由国家一级导演王舸执导,在... 2023年9月,广州芭蕾舞剧《白蛇传》入选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作为全国唯一一部入选的舞剧在杭州演出。同时该剧也是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白蛇传》取材于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由国家一级导演王舸执导,在原著的情节上展开了合理的演绎和重构,同时加入了新角色和新元素,运用芭蕾舞的艺术形式,融合了中国古典美学形成更契合当下的审美叙事方式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异彩纷呈、别具一格的芭蕾舞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 中国戏剧节 一级导演 芭蕾舞剧 爱情 中国古典美学 新元素 舞台剧
下载PDF
《白蛇传·情》破圈现象与戏曲艺术传播路径创新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梦玥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8-102,共5页
戏曲电影《白蛇传·情》以传统文化为内核,运用新技术、新表达、新手段为戏曲艺术注入新活力,影片火爆出圈,引起了一波戏曲国潮热。作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探索,《白蛇传·情》紧紧抓住传统文化传播新机遇,... 戏曲电影《白蛇传·情》以传统文化为内核,运用新技术、新表达、新手段为戏曲艺术注入新活力,影片火爆出圈,引起了一波戏曲国潮热。作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探索,《白蛇传·情》紧紧抓住传统文化传播新机遇,一是以年轻受众为目标,搭建多平台传播渠道;二是借助国潮之风,建立文化IP;三是积极参与节展活动,提升戏曲艺术海外影响力。《白蛇传·情》在传播路径上的创新实践,为戏曲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情》 破圈现象 戏曲艺术 播路径
下载PDF
漫画《白蛇传:雷峰塔下的传奇》多模态译介研究
13
作者 孙钰 曾景婷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28期36-39,共4页
在文化的译介与传播中,传统文化通过文字、图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多维传播,这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多模态的视角,以白蛇故事的改编漫画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图像和文字的互文互释分析漫画作品的英译,探讨多模态... 在文化的译介与传播中,传统文化通过文字、图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多维传播,这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多模态的视角,以白蛇故事的改编漫画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图像和文字的互文互释分析漫画作品的英译,探讨多模态翻译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以期为多模态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漫画 白蛇传 翻译
下载PDF
试论《白蛇夫人》对白蛇传故事的接受与重塑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怡娟 李蔚佳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6期160-162,共3页
《白蛇夫人》是韩国导演申相玉于1960年以中国白蛇传故事为蓝本所拍摄的一部黑白电影,虽然其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形象上基本可以看作是对白蛇传故事的挪用,但在部分具体人物及故事上略有改动。本文采用文本细读法和影响研究方法,首先梳理... 《白蛇夫人》是韩国导演申相玉于1960年以中国白蛇传故事为蓝本所拍摄的一部黑白电影,虽然其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形象上基本可以看作是对白蛇传故事的挪用,但在部分具体人物及故事上略有改动。本文采用文本细读法和影响研究方法,首先梳理出白蛇传故事在朝鲜半岛的流传与接受情况,接着进一步考察《白蛇夫人》对白蛇传故事的重塑,并试图阐释其重塑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 白蛇夫人 观音
下载PDF
《白蛇传·情》: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性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宣庭祯 张丽军 《粤海风》 2023年第3期80-87,共8页
戏曲电影《白蛇传·情》是中国第一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成为近年来中国戏曲电影的优秀代表作品。《白蛇传·情》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秉承着创新性的原则成功地将早已家喻户晓的白娘子的故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实现了巧... 戏曲电影《白蛇传·情》是中国第一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成为近年来中国戏曲电影的优秀代表作品。《白蛇传·情》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秉承着创新性的原则成功地将早已家喻户晓的白娘子的故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实现了巧妙的融合,赋予这部传统作品更多的现代性意识,带给观众新颖唯美的艺术感受。《白蛇传·情》融汇戏、影、音的美学风格于一体,运用电影化的手段极大丰富了戏曲艺术的想象空间,呈现出深厚的东方美学意蕴,在三位一体的交互与融合中为这部经典的民间故事注入新时代的生命力,开辟了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之路,为讲述好中国故事做出极具价值的探索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情》戏曲电影 叙述机制 东方意蕴 音乐美学
下载PDF
原型空间在“白蛇传”电影中的二重性表达
16
作者 刘苗苗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3期12-18,共7页
本研究以流传最广泛的志怪民间故事“白蛇传”为底本,从电影原型空间的二重性角度研究一个流行文本得以畅销的原因。“白蛇传”的故事如此流行,正是因为其大的场景转换包含着原型空间,原型空间可以定义故事基调、暗示人物身份,并与情节... 本研究以流传最广泛的志怪民间故事“白蛇传”为底本,从电影原型空间的二重性角度研究一个流行文本得以畅销的原因。“白蛇传”的故事如此流行,正是因为其大的场景转换包含着原型空间,原型空间可以定义故事基调、暗示人物身份,并与情节结成对应关系,使故事便于记忆和传播。从文学到电影,原型空间的作用得以放大,因此改编的成败也总是与原型空间的使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空间 二重性 白蛇传 改编
下载PDF
论新中国成立后张恨水的创作转型——以《白蛇传》为中心
17
作者 于经纬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1期134-147,共14页
本文认为,张恨水1954年对民间故事《白蛇传》的改写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转型中的一次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实践。一方面,张恨水试图通过调整题材选择和改进艺术方法使自己的写作能够与新时代文艺方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他固有的知识背景... 本文认为,张恨水1954年对民间故事《白蛇传》的改写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转型中的一次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实践。一方面,张恨水试图通过调整题材选择和改进艺术方法使自己的写作能够与新时代文艺方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他固有的知识背景和写作习惯又使作品与新时代文艺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最终在创作转型中表现出一种进退维谷的状态。张恨水的创作状态在转型期的现代通俗文学作家中具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创作转型 民间故事 白蛇传
下载PDF
传说的“层累”与“变易”:再论《白蛇传》的演变
18
作者 李丽丹 《歌海》 2023年第1期11-20,37,共11页
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白蛇传》是中国传说的代表性作品。其演变在“说什么”“怎样传”和“为什么说”三个方面呈现“层累”规律:一是叙事内容以向前溯源、向后推想和翻转叙事的方式不断叠加,二是传播方式以口耳... 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白蛇传》是中国传说的代表性作品。其演变在“说什么”“怎样传”和“为什么说”三个方面呈现“层累”规律:一是叙事内容以向前溯源、向后推想和翻转叙事的方式不断叠加,二是传播方式以口耳相传向多元化的方式层累,三是叙事主题从单一禁忌向多重意义层累。《白蛇传》由地域性传说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扩展,展现出传说有规律地不断层累,同时也在不断变易,每一个时代的传说都是叙事内容与技术革新和思想变迁博弈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 层累 变易 叙事
下载PDF
从舞台到荧幕:“白蛇传”的文化内核与跨媒介指涉
19
作者 刘天胤 《人文天下》 2023年第3期73-78,共6页
随着文明形态的演进,相通的艺术精神不断利用新兴媒介实现其传播。从舞台呈现到荧幕呈现,“白蛇传”的跨媒介传播可以归纳为文化内涵的跨媒介传递,这种文化内涵也是一种审美体验。“白蛇传”独特艺术体验在不同媒介下的相通是通过跨媒... 随着文明形态的演进,相通的艺术精神不断利用新兴媒介实现其传播。从舞台呈现到荧幕呈现,“白蛇传”的跨媒介传播可以归纳为文化内涵的跨媒介传递,这种文化内涵也是一种审美体验。“白蛇传”独特艺术体验在不同媒介下的相通是通过跨媒介指涉而实现的,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来理解。从外部来看,是从舞台到荧幕相应媒介技法的调整:首先是媒介技术变化带来的艺术思维的变化;其次,以“传神”为目的的表现技法探索,特别是写意影像的形成,意味着“白蛇传”的文化内核促使影视技法与之协调。从内部来看,无论媒介技术如何发展,浓厚的人文关怀是“白蛇传”文化内核得以跨媒介而不形变的精神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 白蛇传 戏曲电影 艺术体验 写意影像
下载PDF
白蛇电影中白素贞形象妖魔化到神化的转变——从《青蛇》到《白蛇传·情》
20
作者 莫浩宇 《戏剧之家》 2023年第5期134-137,共4页
在白蛇故事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中,其人物、情节、思想内涵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至《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则基本定型。从1993年的《青蛇》到2021年的《白蛇传·情》为止,共有四部以白素贞作为主要人物形象的白蛇故事改编电影,在之前... 在白蛇故事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中,其人物、情节、思想内涵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至《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则基本定型。从1993年的《青蛇》到2021年的《白蛇传·情》为止,共有四部以白素贞作为主要人物形象的白蛇故事改编电影,在之前三部电影中,白素贞的形象一直未脱妖魔化色彩,直到电影《白蛇传·情》让白蛇的银幕形象褪去蛇皮换霓裳,使人物完成了从妖到神的转变。本文将对四部白蛇电影进行比较,根据原型批评理论分析蛇妖能被神化的依据,同时解释这种转变的内因与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批评 白蛇传 大女主 形象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