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白露为霜,滋阴润肺
- 1
-
-
作者
蔡骏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临床营养科
上海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
上海康复医学会第三届营养康复专业委员会
-
出处
《科学生活》
2022年第9期2-3,共2页
-
文摘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白露之后,天气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凝结成白色的水滴,所以称为“白露”。白露节气属典型的秋季气候,天气渐凉,具有鲜明的“秋燥”特点。中医认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容易出现乏力、倦怠、口干舌燥、干咳、喉咙痛等肺气虚、肺阴不足之症状,气阴两虚损及元气,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者,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
-
关键词
气阴两虚
肺阴不足
肺气虚
秋燥
伤风感冒
白露为霜
滋阴润肺
倦怠
-
分类号
R16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白露为霜”怎么解
- 2
-
-
作者
刘党桦
李彬彬
-
机构
江苏省淮安市复兴中学
-
出处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7年第24期44-45,共2页
-
文摘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上选了《〈诗经〉二首》,当教读完了第二首《蒹葭》篇时,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露水怎么变成霜,这不符合科学道理。诗中的‘白露为霜’是什么意思呢?"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黎明前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诗经·蒹葭》“白露为霜”考辨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杨振华
-
机构
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Z期65-65,共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日韩<诗经>百家汇注"之子课题"<诗经>桧曹豳三风诸篇诗旨考论"(项目编号2011GX12)成果之一
-
文摘
《蒹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历代研究《诗经》并为它作注者甚众,其间的不少注释非常精辟,但也有些注解值得商榷。《小序》以为《蒹葭》是国人"刺襄公"之作,因此"白露为霜"句,《毛传》因《序》作训曰:"白露凝戾为霜,然后岁事成;国家待礼,然后兴。"《郑笺》进一步解释为:"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强盛,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兴者,喻众民之不从襄公政令者,得周礼以教之则服。"这种"刺襄公"说与原诗的内容不相切合,显然是经学家的用诗之义而非诗人作诗之义。早前郑玄就发现了这样解释不妥,因为二章"白露未晞"、三章"白露未已"要与首章相承,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蒹葭》
郑笺
原诗
《毛传》
经学家
三章
《诗集传》
应指
日月其除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露为霜
- 4
-
-
作者
俞东升
-
机构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唐田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2,共1页
-
文摘
露,是下给乡下人承受的;霜,是下给诗人吟诵的。没有灌木和草丛的铺垫,露便缺少了展露风采的舞台,仿佛书法家没有宣纸,再浓的露也只能消融于土地,寻觅不到她的芳踪。若想亲近露,可以踯躅于山野乡间,杂树乱草上的露晶莹剔透,恰似一颗颗宝石般的爱恋。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芳踪
乡下人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白露为霜
- 5
-
-
作者
苏其善
-
机构
重庆市作家协会
铜梁区作家协会
-
出处
《公民导刊》
2023年第9期62-62,共1页
-
文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读着《诗经》的经典诗句,白露节,在不经意间姗姗而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蓝天高远、白云朵朵,大地依旧翠绿,少量的黄叶、红色的枫叶,把白露渲染得更美。南飞的大雁,有整齐的“人字”长阵,排列在蓝天白云间,把远方游子的乡愁拉得很远很远。丰收的季节,到处有迷人的景象。院里的鲜红石榴、果园的金黄柿子、菜园的葱绿丝瓜,随风飘香。一簇簇密实的豆角,饱满圆润;一颗颗鲜亮的大枣,红星闪烁……秋日的果实,吸引着成群的鸟雀,惊醒了稀疏的蝉鸣。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诗经》
乡愁
伊人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露为霜
- 6
-
-
-
出处
《作文(5-6年级适用)》
2021年第11期37-37,共1页
-
文摘
在二十四节气中,霜降过后就是立冬。古代诗人们对于秋霜的感受比较复杂,有愉悦,有伤感,也有忧愁。现在,让我们来欣赏诗人笔下的秋霜吧!
-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古代诗人
白露为霜
秋霜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深秋 白露为霜
- 7
-
-
作者
桂林
-
出处
《浙江林业》
2009年第11期41-42,共2页
-
文摘
白露 上天的神水
从小到大,对露一直充满着好奇与热爱。不管那是雨露,还是晨露。
-
关键词
《深秋白露为霜》
当代作品
桂林
文学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露为霜
- 8
-
-
-
出处
《十几岁》
2024年第19期18-18,共1页
-
文摘
霜预示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迟子建说:“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霜,是秋冬之交的信使。霜以银白之姿静谧降临,点缀大地,默默诉说着季节的轮回与自然的奥秘。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迟子建
秋冬之交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解“白露为霜”——谈《蒹葭》的时间环境
被引量:3
- 9
-
-
作者
贾雪枫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06-107,共2页
-
文摘
编辑同志: 《文史知识》1988年四期和十期先后刊出金文伟《'白露为霜'新解》、程晓光《也谈'白露为霜'》两文,读后获益良多,但仍觉二文观点尚不够全面,因此,愿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金文看出了'白露为霜'与'未晞、未巳'的矛盾,他主张'白露为霜'应解为'白露似霜',如果单从露在夜间的发展过程而言,此解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似霜'的条件是'溶溶月色之中'。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金文伟
《蒹葭》
获益良多
王孙游
文史知识
黎明前
年四
燕歌行
白霉
-
分类号
I207.2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也谈“白露为霜”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程晓东
-
机构
南京晨光机器厂一分厂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8年第10期128-128,共1页
-
文摘
编辑同志:贵刊今年第四期发表的金文伟《'白露为霜'新解》一文认为'白露为霜'实际上是'白露似霜'的意思。我觉得这种观点尚有商椎的余地。从金文举的例子看,'白露凝戾为霜'和'白露凝结成霜'确是'违反科学'的解释,但朱熹的解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朱云:'蒹葭末败,而露始为霜。'我认为,这句话里的'露'应是'降露','霜'应是'降霜'。'露始为霜'就可这样理解:前几天还降露水,今天却降霜了。再看看上一句'蒹葭未败'。蒹葭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在秋天逐渐变黄衰败,第二年春天再逐渐变绿。蒹葭的衰败过程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完成。朱熹的解释将'露始为霜'与'蒹葭未败'放在一起。正说明露的'变'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金文伟
第二年
文举
多年生草本
可取之处
燕歌行
机器厂
秋风萧瑟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露为霜”新解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金文伟
-
机构
新疆职工业余大学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8年第4期108-109,共2页
-
文摘
本期青年园地登载了三篇短文,每篇二千字左右,却都有新意。清人郑板桥撰联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文章也应如此。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篇幅短小,内容充实而有新意的文章来丰富这块青年作者的园地。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青年作者
秋树
领异标新
二月花
郑板桥
中国历代诗歌选
黎明前
气象科学
《诗集传》
-
分类号
I207.2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川剧《白露为霜》
- 12
-
-
作者
隆学义
-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二十)霜降:白露为霜
- 13
-
-
作者
刘卓
-
机构
不详
-
出处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
2022年第10期41-41,共1页
-
文摘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睇。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诶。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蒹葭
水之湄
秦风
伊人
诗经
采采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露为霜
- 14
-
-
作者
陶相杰
-
出处
《西湖》
2013年第9期56-62,共7页
-
文摘
我很小的时候,跟随父亲回内地老家探亲,车过天山脚下歇息,我想往山上爬,父亲和一位被称呼为刘叔叔的汽车营司机——他是父亲的战友——蹲在路边,抽着烟斜睨着我说:"山上有老虎!"我于是害怕,停步。油罐卡车在一路的白尘狼烟下,几天后才来到吐鲁番的边缘,一个地名叫大河沿的火车小站。父亲示意我从简陋栏杆的狭缝里穿过去,然后在不远的站台等他。和父亲碰面后,他扯着我。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大河沿
天山脚下
男人和女人
十块钱
我不知道
繁星点点
这个世界
干馍
角钱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 15
-
-
作者
无
-
机构
猫先生工作室
-
出处
《儿童故事画报》
2023年第68期32-33,共2页
-
文摘
白露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北方的暑热基本结束,天气开始变凉。白露时节,民间还有“收清露”的习俗。即在白露日清晨收集植物上的露水,静置后,可用以擦眼、烹茶和煮酒。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白露
露水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露为霜
- 16
-
-
作者
俞东升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河北林业》
2022年第2期38-38,共1页
-
文摘
露,是下给乡人承受的;霜,是下给诗人吟诵的。没有灌木和草丛的铺垫,露,便缺少了展露风采的舞台,仿佛书法家没有宣纸,再浓的露也只能消融于土地,寻觅不到她的芳踪。若想亲近露,可以踯躅于山野乡间,杂树乱草上的露,晶莹剔透,恰似一颗颗宝石般的爱恋。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芳踪
宣纸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露为霜
- 17
-
-
作者
马鸣
-
机构
海口电视台综艺节目中心
-
出处
《椰城》
2011年第10期4-7,共4页
-
文摘
我们的玫瑰花哪去了,我的友人?玫瑰早已凋谢了,朝霞所发的红润。不要说吧,青春,也就是这样凋零。——题记一高中毕业那年,赶上最后一批下乡插队。出发时下着小雨,广场上停着几辆"四平"牌大轿车,没有想象中的阳光灿烂,锣鼓喧天。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少年维特的烦恼》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18
-
-
作者
赵惠文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版)》
2017年第10期2-2,共1页
-
文摘
关于芦苇,先来理清几个名称:苇,芦,蒹,葭。《诗经》里出现“芦苇”的有7篇诗,《秦风·蒹葭》是最有名的一篇了。因为芦苇生长的地方多在远离喧嚣的野村湖畔,所以深得隐逸之士的喜爱,成为文人雅士远离世俗、不慕功名、身心高洁的情感寄托。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
分类号
G62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议《小山词·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 19
-
-
作者
姚光启
-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73-76,共4页
-
文摘
近读沈祖棻教授遗著《宋词赏析》,寓目赏心,受益良深。觉得本书对其所《赏析》的词作,无论分析之透辟、脉络之清晰、见解之精深与论述之缜密,均为近年来同类著述中之所仅见。从而可知沈先生治学态度的谨严与用功之精勤。惟若就全书某些词篇而言,似亦间有阐发未尽或尚可商确之处,为智者千虑之失。管见如此,却不敢必。
-
关键词
小山词
沈祖棻
宋词赏析
叔原
佩紫
纳兰词
白露为霜
九日蓝田崔氏庄
《白雨斋词话》
纳兰容若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露·秋分
- 20
-
-
-
出处
《中医健康养生》
2015年第9期1-1,共1页
-
文摘
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谢逸《点绛唇》古人,往往以带有美学意象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就像到了这个季节,露水凝聚而色白,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物候特征,故以为节气之名。且古人又以白色配属西方和秋季,这么一看,更是名字与时节相得益彰。《诗经》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吟唱的正是此时的爱情与思量。至于秋分者,阴阳相半也,除昼夜均而寒暑平外也有平分秋季之意。
-
关键词
白露为霜
物候特征
谢逸
秋期
在水一方
色白
说不尽
阳气盛
调畅情志
三候
-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