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适、岑参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 |
薛天纬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5
|
|
2
|
盛唐边塞诗文化性征 |
路云亭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3
|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歌内容之比较 |
姚皓华
|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4
|
论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歌审美特征的区别 |
姚皓华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5
|
推崇良将:盛唐边塞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取向 |
闫国林
|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
2012 |
0 |
|
6
|
初唐—盛唐边塞诗的摇篮 |
吴逢箴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7
|
盛唐边塞诗蕴含的军事美及其现代启示 |
付静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8
|
新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古今诗歌比较研究之七 |
杨景龙
|
《殷都学刊》
|
1999 |
1
|
|
9
|
“盛唐边塞诗派”质疑 |
孟二冬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3
|
|
10
|
论盛唐边塞诗 |
叶金
|
《社会科学(甘肃)》
|
1983 |
2
|
|
11
|
王维的金戈铁马审美模式研究——兼与盛唐边塞诗人比较论 |
王志清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1
|
|
12
|
“文章四友”和盛唐边塞诗——兼谈边塞诗的文学渊源 |
徐定祥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13
|
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及内容再探 |
陈涛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4
|
浅析盛唐边塞诗的内容 |
崔莉
|
《中学教学参考》
|
2011 |
0 |
|
15
|
盛唐边塞诗的审美意蕴 |
刘鸿达
吕泽山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1997 |
1
|
|
16
|
“以汉喻唐”折射的功业理想——以盛唐边塞诗中的汉时国名、王名为例 |
秦敏
|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2 |
0 |
|
17
|
战士之歌和军幕文士之歌——从两种不同类型之作看盛唐边塞诗 |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18
|
关于“盛唐边塞诗人”的异议 |
缪志明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5 |
0 |
|
19
|
盛唐边塞诗的阳刚之美 |
姜法璞
|
《社会科学(甘肃)》
|
1986 |
0 |
|
20
|
盛唐边塞诗浅论 |
小星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